阿尔伯特亲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

合集下载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大英帝国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大英帝国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大英帝国英国女王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长治的君主之一。

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从1837年至1901年,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成就,建立起大英帝国(British Empire)的荣耀。

一、维多利亚女王的登基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6月20日登基,时年18岁。

她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的侄女,继承王位后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王,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开端。

二、维多利亚时代的变革1. 工业革命: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全盛时期。

工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机械化生产、铁路交通和大规模城市化。

2. 帝国扩张: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开始大力推行帝国扩张政策。

殖民地的建立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大英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3. 社会改革:维多利亚女王重视社会改革,推动各种改革措施,包括教育、劳动法、妇女权益和贫穷阶层福利等方面的改革。

三、女王的个人生活1. 皇室婚姻:维多利亚女王与德国亲王阿尔伯特(Prince Albert)在1840年结婚,这场皇室婚姻是爱情婚姻的典范,夫妻俩共同育有九个孩子。

2. 丧偶与忧郁: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去世,这对女王打击极大,她一直陷入长期的悲痛和忧郁之中,对朝政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大英帝国的辉煌1. 扩张与殖民地: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包括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

2. 文化繁荣:维多利亚时代也是英国文化的繁荣期,许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如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达尔文(Charles Darwin)、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等。

3. 工业与科技:维多利亚时代见证了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如蒸汽机、电力、电话和摄影等科技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夕名人故事

七夕名人故事

七夕名人故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体现。

据说每年这一天,牛郎织女会在银河对岸相会,象征着爱情美好而不易得到。

许多名人的爱情故事也被传颂至今,让人们倍感温馨感动。

以下是一些七夕名人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传统节日背后的爱情情怀。

1. 李白与杜甫李白和杜甫两位唐代诗人都有过深厚的友谊。

两人本是一对情侣,李白作为牛郎,杜甫则扮演织女。

他们曾在某个七夕,在长安市街头寻找了一家酒馆,醉醺醺地饮酒作诗。

杜甫向李白吐露自己的感情,并写下了“千里共婵娟”的著名句子。

李白则回应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两人的友谊因此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升华。

七夕将这对天上的织女和牛郎移植到了人间,留下了他们美好而感人的友情故事。

2. 徐光启与唐涯明代大儒徐光启与妻子唐涯的故事也在七夕传扬开来。

唐涯在七夕节前,将繁琐的家务事一一安排妥当,为丈夫备下酒席,并进入帏帐默默祈愿。

当夜七鸟齐鸣的寓意正是“七夕月,七鸟啼,独此奉时来祷愿”,使得徐光启对妻子所付出的心意更加感动。

徐光启在唐涯死后不曾再婚,甚至在所写的诗篇中也流露出对唐涯的思念。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爱情深邃而诚挚。

3. 钱钟书与杨绛钱钟书和杨绛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代表。

两人相识于北平聚会,由于彼此的一颗宽广的心灵,矛盾与爱情产生融合。

杨绛曾在28岁时写下了《我们仨》,深情的文字中凝聚了对父亲、母亲和丈夫的爱。

而钱钟书则写下了《围城》,反映了社会风尚和人性弱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两位文化巨匠的爱情始终坚定而平和,为人们所爱戴。

4. 维多利亚女王与亲王阿尔伯特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也有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1840年2月10日七夕节,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在温莎城堡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他们的婚姻长达21年,在此期间,维多利亚女王曾多次强调她与亲王的恩爱:“没有第二个人,我们总是相爱的。

”这段感情不仅深深地影响到英国王室,而且成为了一段耀眼的历史佳话。

历史趣谈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趣谈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语: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认识之前,维多利亚女王曾有一个初恋情人,他是21岁的亚历山大二世即俄国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长子,在相识后的一个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认识之前,维多利亚女王曾有一个初恋情人,他是21岁的亚历山大二世即俄国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长子,在相识后的一个月里他们彼此深爱共坠爱河,但迫于双方国家政治利益的压力,这对恋人不得已选择放弃爱情,一直到35年后的1874年二人才得以再次见面。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1840年完婚,举行大婚盛典时维多利亚打破以往英国皇室传统,身着白色拖尾婚纱、头戴白色头纱,瞬间惊艳全场,这种着装方式也逐渐成为流传至今的婚礼习俗,后来也慢慢成为童贞的象征。

婚后两人关系非常和睦,维多利亚女王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受到英国上下的普遍尊敬,但在1861年因为阿尔伯特亲王的去世,维多利亚女王郁郁寡欢并选择了长时间的隐居生活,使得首相大小事务无法立刻请示到女王,因而英国首相的权利越来越大,这也为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直到1870年维多利亚女王才重新活跃在大众面前,1897年举国欢庆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盛典使英国王室和女王的威信大大提高。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所钟爱的怀特岛最后成为了女王仙逝的圣地,1900年年末女王身体欠佳但坚持去了怀特岛,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她写下了遗嘱并交代了葬礼细节,次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在此地去世,享年82岁。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力表现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上,除了三女儿
生活常识分享。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历史事件时间轴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历史事件时间轴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历史事件时间轴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英国历史上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开始。

在她长达63年的统治期间,英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1840年2月10日:维多利亚女王与亲王阿尔伯特结婚这次婚姻被认为是爱情婚姻的典范,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共同育有九个子女。

1840年代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见证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制造业、交通运输和通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盛大开幕。

这一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工业和技术的最新成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

1857年5月:印度大起义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期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后来被称为印度大起义。

这次起义对维多利亚女王个人和英国帝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也受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英国的纺织工业和棉花进口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这对英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1877年:印度皇帝称号维多利亚女王被封为“印度女皇”,成为英属印度的君主。

这个称号象征着英国帝国对印度的统治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的尊崇地位。

1888年:杰克割耳刺杀案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也有一些暴力事件发生。

杰克割耳是一个神秘的连环杀手,曾在东伦敦地区犯下多起谋杀案。

这些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关注。

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钻禧庆典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被称为维多利亚女王钻石禧年。

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盛大的君主登基庆典,并成为了一次国内外的盛事。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逝世维多利亚女王逝世,结束了长达63年的统治。

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女性领袖。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见证了英国和世界的巨大变革。

她的统治期间,英国从一个主要农业国转变成了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1837年6月20日 -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维多利亚女王在18岁时登基成为英国君主,她的统治时间持续了63年7个月,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

她的登基标志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开始。

1838年 - 工厂法通过为应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1838年,工厂法通过,该法案确保儿童和妇女在工厂内的工作时间受到限制,保护工人的权益。

1840年 - 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婚礼维多利亚女王与德国亲王阿尔伯特在1840年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他们的婚姻超过20年,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室联姻之一。

1851年 - 伦敦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巅峰时刻是1851年举办的伦敦世界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吸引了数百万游客。

1859年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科学领域的大事件发生在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他的著名著作《物种起源》。

这本书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7年 - 扩大选举权法案通过1867年,扩大选举权法案通过,使得更多的人获得了参政权。

这一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政治稳定。

1882年 - 英属埃及占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见证了英国对埃及的影响力的增加。

1882年,英国军队占领了埃及,开始了长达70年的英属埃及时期。

1897年 -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维多利亚女王统治60周年的庆典于1897年举行。

此时,她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统治时期的君主,见证了英国的崛起。

1901年1月22日 -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去世,享年81岁。

她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主,并将王位传给了她的长子爱德华七世。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时期。

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经历了社会、政治和科技的巨大变革,成为了一个工业化和帝国主义强国。

高考历史-2024届湖北省高考历史冲刺卷一

高考历史-2024届湖北省高考历史冲刺卷一

湖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卷(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盘龙城商代文化遗址位于今湖北武汉。

考古发现,该遗址的大型宫殿及城墙营造技术、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陶器、玉器的制作风格等,均与当时黄河流域的商文化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

这反映了()A.阶级阶层分化的出现B.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理念的孕育D.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频繁2.表1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西晋《五条课郡县法》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宋《守令四善四最》等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 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3.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当时的斗茶活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图1《撵茶图》中细致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

这反映了宋代()A.佛道精神渗入茶文化B.饮茶习俗从官方传到民间C.宗教画和人物画盛行D.时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寄托4.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

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

这主要反映了()A.清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B.私人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C.中国出现贸易逆差 D.中日丝银贸易从此走向衰落5.明末清初,近万部西方书籍被传教士带入中国,其中四百多部翻译成中文。

《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人物塑造:女性权力与自由

《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人物塑造:女性权力与自由

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背景介绍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统治的君主之一,她于18岁时即位,并在位期间成为了帝国的象征。

本文将重点关注她年轻时期的人物塑造,探讨她如何以女性权力与自由为核心的主题。

维多利亚女王的早年生活和教育维多利亚女王出生于一个权势显赫却不稳定的家庭,她接受了严格而传统的教育。

然而,随着父亲威廉四世和叔父阿尔伯特公爵对她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她开始形成独立思考和坚定信仰的态度。

女性权力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限制在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对女性有着严格限制,女性身份主要被家庭地位定义。

然而,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巧妙地运用自己作为皇室成员和国家元首之一的角色,在协调政治和个人动机方面展示了她的权力。

与阿尔伯特亲王的联合统治维多利亚女王与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相互支持和尊重对方的政治见解。

这种联合统治为维多利亚女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赋予了她在政坛上发言权与影响力。

维多利亚女王对女性权益的执着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在法律和社会领域推动着一系列改革,旨在改善妇女地位并扩大她们的自由。

她积极发声支持教育、劳工和选举权等议题,为后来的女权运动铺平了道路。

打破常规:维多利亚女王个人风格的塑造作为时代最具象征性的君主之一,维多利亚女王通过自己标志性的风格和形象来诠释个人权力。

从她纷繁复杂但具有品味的服饰到深情款款但坚定不移的表情,她以非凡的个人风格留在了历史中。

维多利亚女王的遗产与影响维多利亚女王通过执着追求女性权益和自由,塑造了一个坚强、富有决心和毅力的形象。

她的统治也为后续女性领导者铺平了道路,并对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结论维多利亚女王在年轻时期的人物塑造中体现了对女性权力和自由的不懈追求。

她通过联合统治、改革倡导和形象打造,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她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典范,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教训。

世界名人婚姻经典故事

世界名人婚姻经典故事

世界名人婚姻经典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世界名人婚姻经典故事:1. 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的爱情那可是轰轰烈烈啊!他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碰撞出无比耀眼的火花。

泰勒在经历了多次婚姻后遇到了伯顿,哎呀呀,这两人一见面就像干柴遇烈火,爱得死去活来。

就好比是两块磁石,紧紧地吸在了一起。

他们在片场争吵,又在生活中深爱,这复杂的情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2. 温莎公爵为了辛普森夫人竟然放弃了王位,这得是多深的爱呀!他就像是扑火的飞蛾,不顾一切地奔向自己的爱情。

简直比那些浪漫小说还夸张,难道不是吗?他们的故事就是对爱情至上的最好诠释,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吗?3. 约翰·列侬和洋子的故事也是相当特别。

他们在一起就像是音乐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情感世界。

列侬为了洋子可以对抗全世界,这难道不让人佩服吗?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激昂的乐章,奏响在生命的长河中。

4.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婚姻可是充满温情呢。

亲王就像女王身边温暖的港湾,给予她无尽的支持和爱。

他们一起面对国家的大事小事,那亲密无间的样子,不就像生活中那些相互扶持的夫妻吗?这不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吗?5.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那也是让人赞叹不已呀!林徽因这样的才女,配上梁思成的稳重,那简直是天作之合。

他们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研究古建筑,那感情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难道不是让人羡慕的爱情吗?6.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婚姻真是太让人感动啦!山口百惠在巅峰时期为了爱情毅然决然地隐退,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他们就像是平静湖面上的两只小船,相依相伴,一起驶向幸福的彼岸,你说这样的爱情可不可贵?7. 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的爱情充满了戏剧性。

他们在舞台上和生活中都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可有时候又矛盾重重。

这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舞台剧,有高潮有低谷。

他们的故事不是让人感叹爱情的复杂和迷人吗?8. 克拉克·盖博和卡罗尔·隆巴德的爱情也是让人感慨万分。

为何很多欧洲王室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的子孙

为何很多欧洲王室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的子孙

为何很多欧洲王室是英国⼥王维多利亚⼥的⼦孙英国维多利亚⼥王有个强悍的称号,即“欧洲⽼祖母”,很多欧洲国王都是维多利亚⼥王的孙⼦、外孙⼦、各种孙⼦,这是怎么回事呢?维多利亚⼥王⽣于1819年,1840年结婚,嫁给了表弟阿尔伯特亲王。

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去世。

在20年的时间内,维多利亚夫妇共育有4⼦5⼥。

维多利亚的⼤⼥⼉玛丽-路易莎,也称为维多利亚长公主,⽣于1840年11⽉。

1856年,长公主嫁给了⼀位来⾃普鲁⼠的王⼦,就是⽇后成为德国皇帝的腓特烈三世。

长公主嫁到普鲁⼠后,1859年,长公主为腓特烈三世⽣下⼀个⼉⼦。

1888年,此⼦即位,就是著名的德国皇帝威廉⼆世,第⼀次世界⼤战的发动者之⼀。

也就是说,维多利亚⼥王是德国皇帝威廉⼆世的姥姥。

维多利亚⼥王的长⼦是爱德华七世,⽣于1841年11⽉。

这位剑桥⼤学毕业⽣在1863年,娶了丹麦的公主亚历⼭德拉,是丹麦国王克⾥斯蒂安九世的公主。

维多利亚⼥王在1901年去世后,英国王位由爱德华七世继承。

这位英国国王在位时间很短,只有9年,1910年5⽉突然驾崩。

爱德华七世传位给⼉⼦乔治五世,乔治五世传位给⼉⼦乔治六世(经历⼆战)。

乔治六世⽆⼦,传位给⼥⼉伊丽莎⽩-亚历⼭德拉-玛丽-温莎,也就是现在的英国⼥王。

然后是维多利亚⼥王的第三个孩⼦——⽣于1843年4⽉的爱丽丝公主。

爱丽丝公主嫁给⿊森和莱茵河畔⼤公路德维希四世,所⽣长⼥维多利亚公主嫁给了巴腾堡的路易王⼦。

次⼥费奥多罗芙娜远嫁俄罗斯,公公是俄国沙皇亚历⼭⼤⼆世(导致清朝丢掉⽇本海海岸线),丈夫是亚历⼭德罗维奇⼤公。

这位公主命运较惨,没有⼦⼥,⽽且在1917年俄国那场巨变后⼀年被杀掉。

三⼥玛丽亚-安娜(伊莲妮公主),嫁给了表哥海因⾥希王⼦。

这位王⼦的母亲就是维多利亚⼥王的长⼥维多利亚长公主(你晕了没有),哥哥威廉⼆世。

值得⼀提的,伊莲妮公主的次⼦西吉斯蒙德,⼀直活到了1978年。

维多利亚第四个孩⼦阿尔弗雷德王⼦,⽣于1844年。

【名人故事】亲情是把万能钥匙

【名人故事】亲情是把万能钥匙

【名人故事】亲情是把万能钥匙亲情是一把万能的键,它能打开人心中的柔软角落,化解疑惑和困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名人的家庭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亲情的力量。

有些名人的家庭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不可替代。

孔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故事中展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孔子从小失去了父亲,但他的母亲却非常坚强和爱他。

在孔子最困难的时候,他的母亲黄氏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卖了,用来资助孔子的读书。

孔子在成人之后一直怀念他的母亲,经常提到她对他的关怀和支持。

他说:“父母在, 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亲情的向往和对家庭的尊重,也展示了亲情是孔子成功的关键。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女王之一,她在位期间见证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崛起。

但她的家庭故事也体现了亲情的重要性。

维多利亚女王非常疼爱自己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并且对家庭生活非常注重。

她和阿尔伯特共同教育他们的九个孩子,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和关怀。

当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王非常悲痛,她决定永远穿着黑色来纪念丈夫。

这种深深的亲情让维多利亚女王在国内保持了稳定和和谐,也让她成为家庭女主人的榜样。

亲情也是科学家居里夫人成功的关键。

居里夫人是首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

他们共同努力,不顾艰辛和困难,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皮埃尔·居里去世之后,居里夫人坚定地继续研究和工作,她的女儿伊芙·居里也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才华。

居里夫人对女儿的教育和支持使得伊芙·居里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家庭故事告诉我们,亲情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使他们在事业中取得巨大的成就。

亲情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无论是孔子的母爱,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关怀,还是居里夫人的支持,这些名人的家庭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盛行近亲结婚?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盛行近亲结婚?

这几天一直在看新版红楼梦,这部电视剧从一出世就被一边倒地批贬,想必看完全剧的人大概没有几个吧。

究其原因,老版太经典自不必说,再者是那老版的演员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更有的是老版的音乐在那个时代可谓一绝,这些都似乎是不可超越的因素,总之,怀旧情结让这新版红楼梦几无立足之地,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八卦让人反感。

其实我觉得看后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说可同老版相媲美可能有点过,但说它从另一个视角来展现了精彩,至少不是谬赞吧。

这贾宝玉无论是同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属近亲,于是突然就想起,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盛行近亲结婚呢?如果要举例的话,那可就实在是太多了,金屋藏娇故事中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同陈阿娇,就是典型的近亲结婚。

这亲上加亲真地有那么重要吗?说起这近亲结婚,那可是由来已久,在那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伏羲女娲就是兄妹关系,当然,这也许是有传说的成分在里面,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近亲结婚却是个总也绕不开的话题。

我国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族内婚”的阶段,但应该也因此蒙受过灾难。

因此,从春秋战国时起,“同姓婚姻”成为了禁忌,如《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又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所以,虽然古人喜欢近亲结婚,但绝大部分是表兄妹间进行,绝少有堂兄妹的情况。

什么是堂和表呢?父系为堂;母系为表。

古人认为子女身上的血是父亲的,那是所谓的一脉相传。

同姓是本家,不能乱的。

而表兄妹则属于两个不同的家族,通过联姻来增加彼此的实力。

古代是没有基因遗传理论的,只要不是兄妹就行。

中国如是,外国也一样,各国王室间、贵族间互相联姻,血缘关系都很亲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先生就是她的表哥阿尔伯特亲王,即使是发现近亲结婚危害的达尔文娶的也是他的表姐。

很多为保持其高贵血统的家族,长期都是近亲通婚。

甚至在程度上比中国还犹过之而无不及,真实历史上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丈夫就是她的亲弟弟,而日本皇室在历史上,哥哥娶妹妹,甚至叔叔娶侄女这样的乱伦婚姻也都屡见不鲜。

作文维多利亚女王1

作文维多利亚女王1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是历史上有名的女王,但是她私 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相处时,不免也有一般家庭 的争执场面。 有一次,他后维多利亚女王想想,知道 是自己理亏,就在房间外敲门,打算向丈夫道歉。 “谁?”女王在敲门后,听到丈夫这样问道。 “英国女王!” 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回音,于是女王又敲了敲门。 “ 谁呀?”“我是维多利亚。” 可是对方依旧没有开门。 最后,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然后温柔地说道:“对不 起,亲爱的,开门好吗?我是你的妻子。” 这回房门从里面打开了。选好角度明确文体800字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木千容来源:《世界文化》2013年第02期女王爱情的记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坐落在伦敦中心著名的毕加特圆形广场附近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A)博物馆,是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被誉为“欧洲最佳博物馆”,如今已有160年历史。

这是一座以工艺艺术为其主要特色的博物馆,展示了工业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一种现代品质和情趣。

它的缘起,是为了纪念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要追溯到曾经创立了“日不落帝国”时代的维多利亚女王那里。

这位传奇女王被载人史册的不仅仅是其显赫政绩,还有她那段伟大动人的爱情故事。

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被公认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给女王乃至整个英国带来了历史性影响。

在他替女王分担国事期间,英国的外交、内务、科学、艺术以及工业等多方面都得以改革,对内树立起了王室亲民的全新形象,对外则创建起整个欧洲君主制中最强盛牢固的帝国形象。

他所做的一切,获得了女王由衷的感激、热爱甚至崇拜,因此当他在1861年积劳成疾、先她离去后,悲痛欲绝的女王余生整整40年的时光都深陷对他的悼念与回忆中。

为了永远记住这位曾经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爱人,女王以阿尔伯特亲王的名字命名了多处事物,比如非洲的阿尔伯特湖、萨斯喀彻温省的阿尔伯特亲王市、皇家艺术学会的阿尔伯特奖章和4支英军部队等。

而我们今天讲到的博物馆,也缘起于此。

早在1851年5月至10月,阿尔伯特亲王曾策划举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世博会——万国工业博览会,共吸引了约630万人参观,收入18余万英镑。

阿尔伯特决定用万博会的盈利来发展文化事业,1852年他和柯尔爵士创设国立实用美术部,3年后在此基础上兴建了正式的博物馆,并于1857年迁至海德公园以南,更名为“南肯辛顿博物馆”。

到1899年的一天,维多利亚女王来此为博物馆的侧厅举行奠基礼,故地重游,往昔的种种犹如蝴蝶一样展开五彩斑斓的翅膀纷至沓来。

她又回想起那年万博会的开幕式,在海德公园的水晶宫里,阳光透过四面的玻璃穿越进来,照耀在600名唱诗班团员们的身上,与优美的歌声重叠在一起,而她风华正茂的丈夫就陪在她身边,那真是她一生中最幸福骄傲的一刻……40余年后,感慨万端的女王正式将这个承载了她和挚爱丈夫共同回忆的地方,更名为“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以纪念那一年的五月明媚好风光。

为普奥分家埋伏笔倚强凌弱的丹麦战争

为普奥分家埋伏笔倚强凌弱的丹麦战争

COVER STORY金/绘画,描绘1864年6月末,丹麦阿尔斯岛,普奥联军对丹麦军据守的一处高地发动围攻的情形。

此后,丹麦无力进行抵抗,8月1日,普奥和丹麦在维也 纳签订预备和约,40月30日正式签字,丹麦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贝格三公国,交给普奥两国处置为普奥分家埋伏笔 倚强凌弱的丹麦战争文I 郭晔旻6 6勒苏蓋格一荷尔斯泰因是我的最大的外交成就。

”—伴斯麦哪里是德意志19世纪初期,著名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诗人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曾 经慷慨激昂地写道,“听吧:德国人的语言在哪里响起,那里就应当是德意 志的土地”。

可惜理想化的“语言民族主义”在现实面前不免碰壁。

阿尔萨斯人说德语却忠于巴黎就是一个反面 例子。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那里” 不止是说德语那该怎么办。

具体而言,是石勒苏益格一荷尔 斯泰因。

纵横英国政坛几十年的“老 江湖”帕麦斯顿(巴麦尊)勋爵在1862年前后曾经断言,“在全欧洲,还在不久之前,只有三个人了解石勒苏益 格一荷尔斯泰因问题——阿尔伯特亲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一位 丹麦老人和我。

但是很不幸,阿尔伯 特亲王不久以前过世了,年老的丹麦人进了疯人院,而我呢?却完全忘掉 那里的问题究竟何在。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石勒苏56 |国家人文历史■铁血宰相俾斯麦-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地处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日德兰半岛中、南部,中世纪时原本是两个独立的公国。

就南部的荷尔斯泰因而言,其居民基本上是德意志人,以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而言,北部以丹麦人为主,南部则是德意志人居多。

表面看来,似乎至少荷尔斯泰因划入“德意志”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146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被选为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的继承人。

从此,这两个公国在丹麦国王统治下联合起来了,丹麦国王兼任两个公国的大公。

不仅如此,1481年丹麦还通过了一个法案,声称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应该“永远不得分离”。

按照当时丹麦统治者的如意算盘:“石勒苏益格是古老的丹麦领土,把这两州结合在一起,荷尔斯泰因就会永远受丹麦的束缚。

高中作文送礼物的名人分析

高中作文送礼物的名人分析

高中作文送礼物的名人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情感和传递心意的方式。

而在众多名人当中,也有不少因送礼物而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心思以及其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就比如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

有一次,阿尔伯特亲王为了给维多利亚女王一个惊喜,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那可不是一般的金银珠宝或者华丽的服饰,而是一本他亲自收集并整理的女王从小到大的照片集。

这本照片集里,有女王儿时天真无邪的笑容,有少女时期的娇羞与憧憬,也有成为女王后的威严与端庄。

每一张照片,阿尔伯特亲王都在旁边写下了温馨的话语,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和他对女王的深深爱意。

当维多利亚女王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她的眼中满是惊喜和感动。

这份礼物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物质价值有多高,而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深情厚意和用心。

阿尔伯特亲王通过这样一份礼物,让女王感受到了他对她的关注、了解和无尽的爱。

这礼物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他们的心,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和坚固。

还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他的夫人米歇尔。

在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上,奥巴马没有选择昂贵的钻石项链或者奢华的度假之旅,而是亲手为米歇尔种了一园子她最爱的鲜花。

从选种、播种,到浇水、施肥,奥巴马都亲力亲为。

当那满园的鲜花盛开时,米歇尔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花朵,更是奥巴马那份默默的付出和真挚的情感。

这一园子的鲜花,代表着奥巴马对米歇尔日复一日的陪伴和守护。

每一朵花都像是一句无声的情话,诉说着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份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惊天动地的排场,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浓浓的爱意。

再来说说咱们中国古代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唐玄宗知道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千里迢迢让人从南方快马加鞭运送新鲜荔枝到京城。

这一路上,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虽然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有些劳民伤财,但从送礼物的角度来看,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喜好,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母爱子,子爱母的作文历史事例

母爱子,子爱母的作文历史事例

母爱子,子爱母的作文历史事例英文回答: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and a child's love forhis/her mother is a universal and timeless theme that can be found throughout history. One historical example that illustrates this is the story of Queen Victoria and Prince Albert. Queen Victoria, the rul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was deeply devoted to her husband, Prince Albert. They had nine children together, and Victoria's love for herchildren was evident in her letters and diary entries. She often referred to them as her "dearest treasures" and would spend hours playing with them and teaching them.One particular incident that showcases the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is when Queen Victoria's son, PrinceAlbert Edward (later known as King Edward VII), fell seriously ill with typhoid fever. Victoria was devastated and refused to leave his side. She stayed by his bedside, providing comfort and care, and even slept in a chair nextto him. Despite her own physical exhaustion, she never left his side until he made a full recovery. This example demonstrates the unconditional love and dedication a mother has for her child.中文回答:母爱子,子爱母是一个普遍而永恒的主题,可以在历史中找到许多例子。

圣诞节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传记

圣诞节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传记

圣诞节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传记圣诞节是西方世界中最为重要和庆祝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12月25日,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一节日,如举办宴会、交换礼物和参加教堂的圣诞节庆典等。

除了与基督教有关的圣诞故事外,一些历史名人的传记也与圣诞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介绍几位与圣诞节相关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传记。

1. 北极探险家罗尔德·阿姆登森罗尔德·阿姆登森(Roald Amundsen)是一位挪威探险家,他在1911年12月14日成功达到了南极点。

这一历史性的冒险旅程被许多人称为圣诞节的“最好礼物”。

阿姆登森在威尔士的基督城冬季了一段时间,并于12月25日宣布了他的到达。

2. 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被认为是现代圣诞节的起源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商人艾比尼泽·斯克鲁奇,他在圣诞节前夜受到了三位幽灵的访问,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

《圣诞颂歌》强调了慈善和关怀他人的重要性,成为圣诞节期间常被阅读和重演的经典作品之一。

3. 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统治的女君主之一,她的统治期间正是维多利亚时代。

在她的领导下,圣诞节开始成为一个家庭和社区庆祝的重要节日。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以及他们的子女们以整洁而富有气氛的方式庆祝圣诞节,如摆放圣诞树、交换礼物等。

这些庆祝活动很快成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潮流,进而传播到其他国家。

4. 曲棍球选手加顿·布罗贝尔加顿·布罗贝尔(Gatien Brouillard)是一位加拿大著名的曲棍球选手,他在1933年的圣诞节期间举行的一场比赛中创下了记录。

在这场由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与其它球队之间的比赛中,布罗贝尔以七球之差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破纪录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伯特亲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
阿尔伯特亲王介绍
中文名称: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
外文名称:Francis Albert Augustus Charles Emmanuel
出生地:德国科堡
出生日期:1819年8月26日
逝世日期:1861年12月14日
配偶:维多利亚女王
父亲: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一世
母亲: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路易丝公主
阿尔伯特亲王(1819年8月26日- 1861年12月14日) Prince Albert 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一个统治英国20年而没有名分的国王,他的出现和死亡如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一样,改变着英国和欧洲王室的轨迹。

女王在他死后,每遇到困难,总是说,阿尔伯特要是还在他会怎么做,他会做出什么决定。

阿尔伯特的出生地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

在其20岁时,与表姐维多利亚成婚,
婚后育有九个孩子。

最初,阿尔伯特深受限制,其身份仅是女王的配偶,而没有其他相应的权力或职责。

随着时间推移,他吸取了诸多民众诉求,例如实行教育改革、全球范围内推行废奴运动、管理宗室事务和女王办公室等。

他积极参与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

政治上,尽管他反对帕默斯顿勋爵在外交大臣任内所奉行的政策,但他还是说服了女王在与议会交往时不带有党派倾向性。

这一点上,还是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阿尔伯特于1861年去世,享年42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