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2015年)

合集下载

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分级

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分级

一、引言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分级。

二、分级原则1.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2. 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人员伤亡情况:包括死亡、重伤、轻伤人数。

(2)财产损失情况: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3)环境污染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影响范围等。

(4)影响范围:包括受影响的地域、人口、生态环境等。

三、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一级)(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2. 重大环境事件(二级)(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3. 较大环境事件(三级)(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2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事件危害可引起局部污染,影响范围较小。

4. 一般环境事件(四级)(1)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人数不超过20人。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分级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分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突发事件的威胁不断加剧。

为有效应对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环境突发应急预案分级制度。

以下是对环境突发应急预案分级的详细介绍:一、环境突发事件的定义环境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二、环境突发事件的分级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一级响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二级响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受损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受到威胁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三级响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受损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受到威胁的。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范围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洪水、暴雨、雪灾、森林火灾等。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处置,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对不同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类和应急响应。

一、一级突发环境事件。

一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环境事件,如大型地震、特大洪水、特大暴雨等。

一级突发环境事件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一旦发生一级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各类救援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二级突发环境事件。

二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危害的突发环境事件,如中型地震、较大洪水、较大暴雨等。

二级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发生二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救援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三级突发环境事件。

三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一定危害的突发环境事件,如小型地震、一般洪水、一般暴雨等。

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发生三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四级突发环境事件。

四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小危害的突发环境事件,如微型地震、局部洪水、局部暴雨等。

四级突发环境事件具有较小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

发生四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五级突发环境事件。

五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基本无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如微震、局部小雨等。

五级突发环境事件具有极小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基本无威胁。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V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V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V1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且可能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物质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环境事件。

因此,需要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级,以便人们在面临不同级别的事件时做出合理的反应。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1.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

2. 人为事故:如工业事故、交通事故、核事故等。

3.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化学品泄漏、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1. 级别一:一般性事件。

这类事件一般对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威胁和危害较小,如一般的自然灾害(小型地震、小型台风等)、交通事故(小型车祸等)、食品安全事故等,可以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

2. 级别二:较为严重的事件。

这类事件对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威胁和危害较大,如重大的自然灾害(大型地震、狂风暴雨等)、工业事故(有毒气体泄漏、危险品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严重传染病爆发等),需要由政府和专业救援队伍处理。

3. 级别三:极其严重的事件。

这类事件对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威胁和危害非常大,如大规模的核事故、恐怖袭击等,需要全国范围内的政府和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全面应对。

三、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措施1. 政府和专业救援队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 增强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强化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透明化事件信息。

4.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物资配送能力,增强应急救援的实效性。

总结:突发环境事件是一种无法预测的情况,只有严格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预判和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山体滑坡、火灾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分级标准。

下面将介绍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分级标准。

1. 一级事件,一级事件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解决的事件。

例如,小范围的火灾、局部的山体滑坡等。

针对一级事件,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以防止事态扩大。

2. 二级事件,二级事件是指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力量来控制和解决的事件。

例如,中小型地震、局部的洪水等。

对于二级事件,应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同时加强对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3. 三级事件,三级事件是指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全面动员,采取大规模应急措施来控制和解决的事件。

例如,大型地震、严重洪涝灾害等。

对于三级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国家级应急预案,全面动员救援力量,同时加强对受灾区域的灾情评估和救援工作。

二、预防措施。

1.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减少损失。

2.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

4.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科学研究,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以上是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各国能够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1. 特别重大(I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故是指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对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事故。

2. 重大(II级)重大突发环境事故是指造成严重后果,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区域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的事故。

3. 较大(III级)较大突发环境事故是指造成一定后果,对市、县或者较小区域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事故。

4. 一般(IV级)一般突发环境事故是指造成轻微后果,对局部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轻微威胁的事故。

三、应急预案响应措施1. 特别重大(I级)(1)立即启动国家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国家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2)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3)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故蔓延,消除污染。

(4)加强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

2. 重大(II级)(1)启动省级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省级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2)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3)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故蔓延,消除污染。

(4)加强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

3. 较大(III级)(1)启动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市级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和分类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和分类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和分类标准一、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四个等级。

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

二、突发环境事件分类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标准1. 引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自然灾害、网络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非预期的突发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 分级标准2.1 一级预警一级预警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较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较小的事件。

主要特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对区域内的人们造成的影响较小;•事件发生后,救援和恢复工作可以迅速展开;•事件的损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恢复。

一级预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突发环境事件:•局部暴雨或雷雨;•局部地震(震级小于4级);•个别突发性交通事故等。

在一级预警阶段,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同时加强事故信息的发布和公众教育。

2.2 二级预警二级预警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较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主要特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对区域内的人们造成的影响较大;•事件发生后,救援和恢复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事件可能引发一定的社会恐慌或社会秩序混乱。

二级预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突发环境事件:•大范围洪涝灾害;•地震(震级在4-6级之间);•严重交通事故等。

在二级预警阶段,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并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和社会稳定维护。

2.3 三级预警三级预警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广泛,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主要特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对区域内的人们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事件发生后,救援和恢复工作需要较长时间;•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社会动荡或社会秩序崩溃。

三级预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突发环境事件:•大规模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等);•大型事故(如核泄露、化学污染等)。

在三级预警阶段,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救援力量,组织针对性的灾后恢复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紧急的社会稳定维护。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附件4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2. 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1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 2 —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自然、人为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特别严重威胁,或者对社会经济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是危害性极强,影响范围广,应对难度大,后果严重。

例如,特别严重的地震、洪涝、风暴潮、泥石流、滑坡、火灾等。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是危害性较强,影响范围较大,应对难度较大,后果较严重。

例如,严重的暴雨、大风、冰雹、雪灾、干旱、地质灾害等。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或者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是危害性一般,影响范围一般,应对难度一般,后果一般。

例如,一般的暴雨、风雪、霜冻、雷电、震动、水旱等。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或者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小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是危害性较小,影响范围较小,应对难度较小,后果较轻。

例如,一般的暴雨、小风、小雪、小霜、小震、小旱等。

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按照相应的分级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

以上就是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及时、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是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级别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级响应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紧急救援和灾害处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二级响应。

二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的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在二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影响,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三级响应。

三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在三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四级响应。

四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小威胁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在四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灾害影响,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五级响应。

五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无威胁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在五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灾害影响,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之,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迅速、科学、有效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提醒广大民众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听从相关部门的指挥和安排,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挑战。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级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级

一、概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因自然灾害、事故、人为活动等因素,导致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对公众健康、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级体系。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一体系。

二、应急预案等级划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造成全国性环境质量恶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具体包括以下情况:(1)一次事故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2)一次事故造成重要饮用水源地严重污染,影响全国或跨省级行政区域;(3)一次事故导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遭受严重破坏。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造成区域性环境质量恶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

具体包括以下情况:(1)一次事故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2)一次事故造成重要饮用水源地污染,影响较大城市或跨市级行政区域;(3)一次事故导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遭受较大破坏。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造成局部环境质量恶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

具体包括以下情况:(1)一次事故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2)一次事故造成重要饮用水源地污染,影响县城或跨县级行政区域;(3)一次事故导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遭受一定破坏。

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事件。

具体包括以下情况:(1)一次事故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2)一次事故造成局部环境质量污染,影响较小范围;(3)一次事故导致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遭受轻微破坏。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标准

一、编制背景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分级标准。

二、分级原则1. 严重性原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将事件分为四个等级。

2. 紧急程度原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紧急程度,对事件进行分级。

3. 危害程度原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对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4. 预防和应对原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分级。

三、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I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II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受损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较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III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受损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一定威胁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较小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故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故分级标准
放射性物质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判断标准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水源
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危化品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来源】:本站 【作者】:杨耀中【发布时间】:2011-1-11 12:32:00 【点击】:11052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判断标准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事故死亡人数
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纠纷
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注: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各判断条件为“或”关系。
30人以上
10人以上、
30人以下
3人以上、
10人以下
3人以下
事故中毒(重伤)人数
100人以上
50人以众
5万人以上
1万人以上、
5万人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
1000万元以上
区域生态功能
严重丧失
部分丧失
濒危物种生存环境
遭到严重污染
受到污染
当地经济、社会活动
受到严重影响
受到较大影响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事故分级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事故分级

一、概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本预案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级。

二、分级原则1. 事件性质:根据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级。

2. 事件严重程度:根据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级。

3. 事件影响范围:根据事件影响的地域范围、人群数量、产业规模等因素进行分级。

4. 事件应急响应需求:根据事件应对所需的资源、人力、物资等因素进行分级。

三、分级标准1. 一般(IV级)突发环境事件:(1)事件性质:污染源泄露、废弃物堆放场火灾等一般性污染事件。

(2)事件严重程度:直接经济损失低于100万元,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小,人员伤亡情况较轻。

(3)事件影响范围:影响范围较小,对周边环境、人群生活影响较小。

(4)事件应急响应需求:应急响应能力可由地方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自行应对。

2. 较大(III级)突发环境事件:(1)事件性质:较大规模污染事件,如化工企业泄漏、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等。

(2)事件严重程度: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大,人员伤亡情况较重。

(3)事件影响范围:影响范围较大,对周边环境、人群生活有一定影响。

(4)事件应急响应需求:需地方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上级环保部门共同应对。

3. 重大(II级)突发环境事件:(1)事件性质:重大污染事件,如跨区域污染、重大化工事故等。

(2)事件严重程度: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严重,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3)事件影响范围:影响范围广,对周边环境、人群生活影响较大。

(4)事件应急响应需求:需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共同应对。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级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级

一、概述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级是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性质等因素,将应急预案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以下是对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级的详细说明。

二、应急预案等级划分1. 一级应急响应一级应急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突发环境事故;(2)跨行政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突发环境事故;(3)可能引发次生、衍生事件的突发环境事故。

2. 二级应急响应二级应急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突发环境事故;(2)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要水系的突发环境事故;(3)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

3. 三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一般财产损失、轻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突发环境事故;(2)对局部地区造成一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3)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轻微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

4. 四级应急响应四级应急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轻微财产损失、轻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突发环境事故;(2)对局部地区造成较小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3)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小影响的突发环境事故。

三、应急预案实施要求1.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应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级,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一级应急响应时,由上级政府统一指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二级、三级、四级应急响应时,由事发地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上级政府给予指导和协调。

4. 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协同作战。

5.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等级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等级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本预案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二、特别重大(一级)特别重大(一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以下情况之一:1.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 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4. 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严重破坏;5. 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6. 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对于特别重大(一级)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启动国家应急响应,由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全力配合,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

三、重大(二级)重大(二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以下情况之一:1.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 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4. 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5. 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6. 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严重。

对于重大(二级)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启动省级应急响应,由省级政府或其授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全力配合,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

四、较大(三级)较大(三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以下情况之一:1.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 疏散、转移人员500人以上5000人以下;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4. 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5. 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较大。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3.2保护措施
目前粉尘爆炸保护措施主要有:泄爆、抑爆、隔爆、提高设备耐压能力或多种保护方案并用。
3.2.1泄爆主要指在设备或建筑物壁面安装或设置泄压装置,在爆炸压力尚未达到设备或建筑物的破坏压力之前被打开,泄放内部爆炸压力,使设备或建筑物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
容器、筒仓与设备的爆炸泄压一般设置在阀门、观察孔、人孔、清扫口以及管道部位,泄爆口的朝向避免人员受到泄爆危害;如果被保护的设备位于建筑物内,采用泄压导管的方式将泄压口引到建筑物外。
3.1.3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应尽量不采用皮带传动;若采用皮带传送,应当安装速差传感器和自动防滑保护装置,当发生滑动摩擦时,保护装置能确保自动停机。工艺设备的轴承密封防尘,如有过热可能,安装能连续监测轴承温度的探测器。经常检查轴承的温度,如发现轴承过热,能够立即停车检修。
3.1.4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应当设置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可靠防雷措施。
附件1:
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版)
一、确定原则
可燃性粉尘是指在空气中能燃烧或焖燃,在常温粉尘仅限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生产加工所涉及的爆炸危险性相对较高的可燃性粉尘。
依据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和部分粉尘的实验参数,结合国内外粉尘爆炸事故案例确定本目录。目录中所列出的可燃性粉尘爆炸特性参数,为在某一工艺特定工段或设备内取出的粉尘样品实验测试结果。
有粉尘爆炸危险的房间或建筑物各部分的泄爆可利用房间窗户、外墙或屋顶来实现。泄压口附近设置足够的安全区,使人员和设备不会受到危害。
3.1.8在检修和清理作业过程中使用铜、铝、木器、竹器等防爆工具并尽量防止碰撞发生;在使用旋转磨轮和旋转切盘进行研磨和切割时采取与动火作业等效的保护措施。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事件分级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事件分级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事件分级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l.3.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1.3.2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1.3.3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l.3.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
— 1 —
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 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
— 2 —
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 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