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观察记录汇总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观察记录汇总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
的个案观察记录汇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
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单培培
一、个案情况介绍
李晓正,20XX年11月2日出生,独子。

其父母在乡镇工作,其父是机关职员,母是教师,无老人同住。

孩子父母由于工作关系,接送孩子都需朋友代劳,与教师交流甚少,致使对孩子的教育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观察时间:20XX年8月20日——11月20日。

三、存在的问题(个案观察记录)
1、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

在幼儿园,孩子经常与同伴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小朋友们不喜欢和他玩。

2、认死理,不理会规则,总是按自己意愿行事。

3、想象当成现实。

4、时间概念模糊。

个案观察记录(一)
场景一:
结构区里,孩子们都在玩玩具,晓正看着韩靖凯玩的的
管状玩具挺好玩,二话不说,就去抢,结果韩靖凯跑来告状。

场景二:
中午起床的时候,李文超抢了晓正的鞋子压到肚子底下,李晓正二话没说,朝李文超的脸上抓去,李文超顿时成了大花脸。

场景三:
站队做操了,孩子们纷纷找到了小伙伴牵手,可没有人愿意和晓正牵手,原因是他喜欢打人,晓正想和笑然牵手,可笑然和袁宏宇牵手,不和晓正牵手,只见晓正什么话都不说,而是使劲压他俩胳膊,让他们分开。

拓展资源: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拓展资源: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一、观察问题的提出: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

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

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本报告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及分析,希望帮助家长和老师正确认识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共同改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目标: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根据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儿改掉攻击性行为。

观察对象及个人情况简述:中班幼儿豆豆,四岁半,女。

家里有爸爸妈妈和豆豆,家里的大人都视她为掌上明珠,大家都很宠她,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特别是妈妈。

豆豆是一个文静,爱撒娇,不太爱说话的小女孩,每天都是由妈妈接送来幼儿园,每次妈妈来接的时候就跟妈妈撒娇。

观察地点:见习时的幼儿园观察时间:见习那两周观察记录方法:个案观察,直接观察法,轶事记录法观察行为:攻击性行为三、观察记录:在见习两周的时候曾看到这样的例子。

观察一:有一次老师在组织《面具晚会》活动,当我给幼儿发面具的时候,豆豆看到身边的乐乐拿了一个与她不一样的面具,她就身体扭过去,二话不说就想抢夺乐乐手里的面具,这边的乐乐当然不乐意了,于是两人就争夺了起来,这时豆豆为了拿到面具二话不说的就打了乐乐一把掌,并把面具抢到手。

当老师看到情形,走过去要求豆豆向乐乐道歉,并将面具还给乐乐,这时的豆豆才不情不愿地把面具还给乐乐。

当妈妈来接的时候,老师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她妈妈,妈妈却说:“不可能,我女儿从来不打人的啊,都很听话啊。

在家里我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一直都很乖的啊,怎么会打人呢?”观察二:下午区域活动,每个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有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她看得开心时,豆豆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攻击性行为类型
1.身体攻击行为:如打、踢、咬、推、抓等;
2.言语攻击行为:如辱骂、威胁、打击等;
3.财物攻击行为:如抢、毁坏、损坏等;
4.自我攻击行为:如自伤、自责等。

二、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
1.情感上的原因:嫉妒、愤怒、沮丧、不满、恐惧、焦虑等;
2.生理上的原因:饥饿、口渴、疲劳、疼痛等;
3.社交上的原因:争抢物品、地盘、角色等;
4.学习上的原因:学习困难、表达能力差等。

三、教师应对策略
1.积极引导宝宝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提高儿童的情感管理能力;
2.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对攻击性行为宝宝要有针对性的改变
他们的行为,比如提供独特的安抚方式;
3.保持一贯性、连贯性和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
4.在不影响班级其他宝宝学习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如:停留在角落、静坐、写道歉信等。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观察与分析,教师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优化幼儿园的管理策略,培育正常的童年成长环境,让宝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老师观察记录《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老师观察记录《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老师观察记录《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小豪今年六岁,平时总爱玩奥特曼,手脚一刻不停,还经常伴随攻击性行为,小豪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所以小豪几乎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豪比较任性,脾气很大,什么事情都顺着他。

一天,午饭后老师组织小朋友们玩自带玩具,小豪什么玩具都不带,看着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突然他一下了冲到一个小朋友身边说:把奥特中曼玩具交出来。

杭杭没有理他,于是他就一拳打过去还把奥特曼玩具夺了过来。

还有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玩表演游戏,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

小豪选了一个老虎的头饰,却发现另一组的两位小朋友为了争角色互不相让,小豪提议: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来当小熊。

结果猜输的小朋友不服输,小豪就一步上前从他手中抢回头饰,还用力一推,把小朋友推倒在地上,然后正义地把头饰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根据小豪在家在园的行为表现,我觉得他本性是个善良、可爱的孩子,只是受限于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教育方式不当,才会引起他的这些行为偏差。

于是我每次活动安排他多操作、多发言、多活动。

集体活动时,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做运动;分组活动时,让他当组长,要求他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

这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消耗多余的能量。

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对他适当增加难度,并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品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豪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渐渐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还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的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就要有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切不可认为是同伴间正常交往加以忽视,或者不加以分析地强行制止。

作为教育者,应该多观察,多分析,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方法。

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

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

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于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攻击性行为不仅仅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展出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旨在引导幼儿正确处理自己情绪,以及学会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1.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危害;2.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3.掌握积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4.培养友善和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及其危害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攻击性行为及其危害,具体内容如下:•攻击性行为包括打架、骂人、推搡等;•攻击性行为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攻击性行为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破坏团体的和谐氛围。

3.2 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具体内容如下:•用语言表达:教授幼儿一些情绪表达的词汇,并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组内讨论的方式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用绘画表达:提供绘画纸和颜料,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

3.3 积极解决冲突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积极解决冲突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听从老师指导:教育幼儿在出现冲突时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聆听与尊重:教育幼儿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学会聆听对方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幼儿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可能涉及协商,妥协或互相帮助。

3.4 培养友善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游戏,培养幼儿友善和合作的意识,具体内容如下:•小组活动: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资源。

•团队游戏:组织一些团队游戏,鼓励幼儿通过团队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同时培养他们的友善意识。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如下:1.观察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时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优质课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优质课件
(三)整理资料,分析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 (四)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提出干预对策 (五)持续追踪,改进干预策略
三、案例示范:
幼儿园中班的安安经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在走廊玩,平 时游戏的时候远远地站在其他幼儿的后面,为了帮助安安改善 不参与活动行为。保育员陈老师计划运用观察法,记录安安的 行为,制定有利于社会性发展的策略,帮助安安改变同伴关系, 使其愿意参与活动。
二、应对幼儿的破坏行为
(二)运用观察法收集破坏行为的资料
1.实施对幼儿破坏行为的观察
(1)记录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观察情境; (2)破坏行为的持续时间: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行为开始和结束时间; (3)破坏行为出现的主要经过:观察目标说了什么,和谁说的,破坏行为在哪 里发生的,现场有哪些人,正在进行什么活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还发生了什 么事。
【任务要求】
1.掌握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2.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步骤; 3.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结合相关策略应对幼儿的退缩行为。
一、社会退缩行为概述
(一)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含义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1.沉默寡言型(害羞沉默) 2.安静孤独型(主动退缩) 3.活跃孤独型(被动退缩) (三)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2.家庭原因 3.同伴原因
三、案例示范:
(一)观察开始前的准备
1.明确观察目的:
(1)小欣什么时候会破坏其他幼儿的作品? (2)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前,小欣在做什么? (3)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后,小欣会做些什么? (4)通常谁是这个行为的受害者? (5)小欣通常会破坏哪些东西呢? (6)小欣通常是怎么破坏他人的作品的?
2.选择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选用描述叙事的方式进行记录。

攻击性儿童观察记录

攻击性儿童观察记录

关于顾一凡小朋友个别教育计划大四班瞿佳幼儿姓名:顾一凡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10家庭住址:金杨路685弄6号401室联系电话:50719440家庭成员及工作单位:父亲:顾伟待业母亲:金备京瓷电子有限公司一、情况分析:(一)性格方面顾一凡小朋友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好动、爱动脑筋的孩子。

在自由活动时间,时常会看见他满教室地奔跑,打闹,也时常听到小朋友来告诉:“老师,顾一凡又在扔玩具了”;“顾一凡又在打架了”。

而他总可以说出一大堆的理由,他从来不会自己先承认错误的。

于是,在每次做了错事以后,我总是要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给他分析道理,让他学会承认错误。

顾一凡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在集体活动时,只要活动前先鼓励一下他,“你们看,顾一凡学本领的时候多认真!”接下来的活动,顾一凡就会做得很好。

要是批评他,他就会很不服气。

(二)能力方面:在学习活动中,顾一凡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他思维活跃,反应灵敏,知识面较广,喜欢做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和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顾一凡的动作发展比较好。

但顾一凡的动手能力比较弱。

(三)家庭方面:除了妈妈对他的管束,顾一凡在家多由奶奶带,而奶奶对他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因此也造成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能吃一点亏,而且还有那么点小心眼。

二、学期培养目标:1、活动中能与同伴和睦相处,能学着用轮流、结伴、请求、商量等方式,有友好交往相互合作的习惯。

2、能主动地学着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辨别是非,鼓励其继续学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常规。

3、在学习活动中,能学会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

4、学着谅解别人的过错,做个大方的男孩子。

5、密切联系家长,互相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达到教育一致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阶段目标:(一)二、三月目标:1、加强自控能力,不影响他人,遵守集体规则。

2、在学习活动中,能学会注意倾听他们说话的习惯。

时间:2004、2、24情况记录:在上午的数学活动中,顾一凡在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在思索数的加减法,仔细观察图片中物体的具体特征。

大班教研活动攻击性行为(3篇)

大班教研活动攻击性行为(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攻击性行为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同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我们大班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关于攻击性行为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及表现形式。

2. 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

3. 探讨预防和干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4. 提高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伤害他人身体、心理或财产的行为。

(2)分类:根据攻击性行为的目的,可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根据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破坏攻击。

2.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1)个体原因:遗传、气质、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等。

(2)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教育观念等。

(3)学校原因:教师教育方式、同伴关系、校园文化等。

(4)社会原因:社会风气、媒体影响、人际关系等。

3. 预防和干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策略(1)个体层面: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同理心、加强心理辅导等。

(2)家庭层面: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亲子沟通等。

(3)学校层面:优化教育方式、加强同伴关系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等。

(4)社会层面:加强社会道德建设、规范媒体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

4. 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1)识别: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如言语攻击、身体攻击、破坏攻击等。

(2)应对: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如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家校合作等。

四、活动过程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邀请专家进行讲座。

2. 专家就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原因及干预策略进行详细讲解。

3. 教师分组讨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预防和干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做法。

4. 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一、前言攻击性行为(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早出现于婴儿期,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幼儿逐步学会了控制攻击性行为。

婴幼儿期的这种早期攻击性行为,是日后侵犯、欺负,乃至伤害的最早雏形,这些行为不仅会对被侵犯者的自尊、情绪、学业等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而且对于侵犯者而言,也可能会导致日后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个体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影响其对问题的态度,从而又进一步影响了个体将会采取的行为。

幼儿期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必然会对其青年期或成年期造成巨大影响,也与其日后的攻击性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研究表明,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报复性攻击是稳定的。

本次观察特别关注的是在不同条件的侵犯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另有研究表明,男孩的各种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多,他们无论是在实际的攻击行为还是在攻击行为倾向上,都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且此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男孩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行为.他们对侵犯行为进行反击是女孩的两倍;而女孩在受到攻击时则有的哭泣、退让,有的向老师报告.而较少采取报复。

男孩子还经常怂恿同伴采用攻击性行为,或者亲自加入同伴的争斗。

男孩不仅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攻击,还有更多的言语攻击。

因此,本研究同时也将探讨这种性别之间的差异。

是否在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上也存在。

二、研究过程1.研究方法:观察法2.观察对象:机关幼儿园中(七)班幼儿,男幼儿18名,女幼儿12名,共计30名幼儿。

3.观察时间:每周二上午,连续4周。

4.观察维度:中班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条件、方式。

三、研究结果表1 中班幼儿不同攻击条件的统计表表2 中班幼儿不同攻击方式的统计表由表1可知,幼儿在未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较少,在受到言语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其次,在受到身体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最多。

说明幼儿已经对攻击性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

中班幼儿打人行为观察记录

中班幼儿打人行为观察记录

中班幼儿打人行为观察记录近期观察到中班幼儿之间出现了打人行为,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我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打人行为主要发生在午休时间或者玩耍时。

在午休时间,部分幼儿因为睡眠不足或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打人行为。

在玩耍时,幼儿们可能因为争夺玩具或者其他资源而发生冲突,导致打人行为的发生。

打人行为多集中在个别幼儿身上。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几个幼儿容易出现打人行为,他们可能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关爱或者面临一些挫折,导致他们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这些幼儿在与他人互动时,缺乏充分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了打人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情绪。

第三,打人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

除了睡眠不足和情绪不稳定外,幼儿打人行为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幼儿可能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到了打人行为,学会了模仿;或者他们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而选择了打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幼儿的打人行为。

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友善意识和互助精神,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减少冲突的发生。

加强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

第三,注重家园合作。

我们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协调并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幼儿,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及时干预和处理打人行为。

当发生打人行为时,我们应立即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例如,可以让打人的幼儿停下来,与其进行沟通,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倡导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打人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相信,在家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幼儿的打人行为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给其他幼儿带来困扰,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进行观察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我将以一位3岁幼儿小明(化名)的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小明是我们班级的一位活泼可爱的男孩,但最近几周却出现了一些攻击性行为。

在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搡、打闹,小明经常在与其他幼儿接触时出现推搡、打闹的行为,尤其是在争抢玩具或者抢夺食物时更为明显。

他会用手推搡其他幼儿,甚至出现打人的情况。

2. 咬人、抓人,除了推搡和打闹,小明还会出现咬人、抓人的行为。

当他情绪受到挑衅或者不如意时,会情不自禁地咬其他幼儿的手或者抓其他幼儿的脸。

3. 撕扯物品,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小明还会出现撕扯物品的行为。

无论是书籍、玩具还是其他物品,只要引起他兴趣,他就会不顾一切地撕扯损坏。

以上观察记录显示,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的身体和财产的侵害上。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改善这种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及时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家庭教育情况。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小明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提高他的情商和沟通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相关教育活动,让所有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观察记录和相应的干预措施,我们相信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会得到改善,他将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与其他幼儿和睦相处。

总之,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只有通过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改善攻击性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班观察记录用爱转变幼儿的攻击行为

中班观察记录用爱转变幼儿的攻击行为

幼儿园大型活动计划幼儿园大型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一定重大意的综合性、宣传性、娱乐性活动,有的甚至是全园性质的大型活动。

幼儿园大型活动的举办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每年都需要策划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比如节日活动:元旦、端午、中秋等,尤其是六一儿童节;还有运动会、毕业典礼、周年庆典、园所特色以及各类亲子活动等,种类繁多。

幼儿园为什么要举办大型活动呢?因为大型活动可展示幼儿园教育特色与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可增强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信任度还可以宣传幼儿园品质,使幼儿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招生能力。

所以可以看出,幼儿园大型活动是更加具有社会属性的,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工作繁忙的幼儿教师来说,策划、举办一场大型活动并不轻松,因为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前期要搜集很多资料,耗时较长,活动又需要作出一定的效果,最好还要有自己的特色。

整个活动过程中,尤其让教师们觉得困难的地方其实是活动前期的策划工作。

那么如何策划一场大型活动呢?要明确活动日,不管哪种类型的活动都有目的,目的明确才好制订计划。

比如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园共育;节日活动可以普及幼儿对节日常识的掌握,再加以娱乐节目的表演,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毕业典礼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长,学会感恩;运动会则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幼儿的团队和竞争意识,体现团结协作的竞赛风格。

二、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也很重要确定要做什么样子的活动后,要考虑选择什么时间举办,用时多久是否受季节限制。

不同性质的大型活动用时不一样,比如宣传月用时月,活动周需要一周,节庆活动或运动会需要一天或半天等。

三、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尽量详细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环境创设、宣传推广以及参与活动人员分工1.材料准备:材料价值的实用性,材料变化的多层性,将直接影响幼儿获得感性认识的多少,影响幼儿探究兴趣是否浓厚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程度,所以游戏材料要合理、科学投放。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攻击性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攻击性行为包括身体攻击行为(比如打人、踢人等),言语攻击行为(比如咒骂、恶言恶语等)以及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等。

本文将对一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个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名幼儿名叫小明,他是一名四岁半的男孩,目前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即时有时出现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等行为。

这些行为对其他幼儿造成了伤害,并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其他家长的指责和抱怨。

首先,需要了解这些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与小明进行交流,发现了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没有学会适当表达情绪:小明很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发泄。

2.模仿行为:小明可能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接触到了一些攻击性行为的模板,因此模仿这些行为。

为了解决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机制: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学会适当表达情绪,比如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或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情绪。

2.引导适当的行为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教育小明,帮助他理解攻击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并教会他适当的行为方式,比如通过分享、合作和友善来表达情感。

3.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鼓励和赞赏积极的行为。

4.沟通和合作:教师和家长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共同合作解决小明的问题。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自己对于小明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5.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对于小明的积极行为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比如赞美和奖励物品等。

而对于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限制一些活动的参与,让小明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不可取性。

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持续关注,因为解决攻击性行为需要时间和努力。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教案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教案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教案标题: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阶段的原因和表现。

2. 培养幼儿园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

3. 促进幼儿园孩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友好交流。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攻击性行为,例如打人、踢人、推人等。

- 提问孩子们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例如生气、不满意、争夺玩具等。

2. 认识攻击性行为(10分钟)- 展示图片或故事,描述攻击性行为的后果和伤害。

- 引导孩子们讨论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3. 情绪管理(15分钟)- 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讲解,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 引导孩子们认识并命名不同的情绪,例如生气、悲伤、开心等。

- 教授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数数等。

4. 冲突解决(15分钟)- 介绍合适的冲突解决方式,例如分享、借玩具、说“不”等。

- 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让孩子们实践使用这些冲突解决技巧。

- 强调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感受的重要性。

5. 和谐相处(10分钟)- 引导孩子们讨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例如互相帮助、分享、尊重他人等。

- 鼓励孩子们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 给予孩子们机会参与团队合作活动,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重要性。

-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 鼓励孩子们互相支持和帮助,以建立和谐的幼儿园环境。

教案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

2. 与孩子们进行小组或个别讨论,了解他们对攻击性行为和和谐相处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园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情况,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教案扩展:1. 组织亲子活动,向家长介绍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家庭活动建议。

2. 定期进行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的复习,以巩固幼儿园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幼儿攻击性行为》教案

《幼儿攻击性行为》教案
法不得当可能会在无形中强化该幼儿的攻击行为也有可能伤害该幼
儿,如果能用适宜的方法来应对将会有效的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含义与成因;
知识目标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指导原则。
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步骤;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愿意观察并分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情感目标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教学重点:理解攻击性行为的含义与成因。 教学难点:能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步骤。
教师准备:教学 PPT、教案、案例、视频、微课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准备任务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主线为“学习—思考—模拟—反馈”,通过学习了解基本 知识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将所学、所感融入实践中,通过 实践检验所思所想,从而巩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利于理论与实践 的相互融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发布任务:预习模 1. 预习模块七任务二“运用 块七任务二“运用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应对幼儿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记 攻击性行为”。 录应对幼儿攻击
性行为”的内容。 2.梳理应对攻击性行为的应
对流程以及要点。
1.培 养学 生课 前预习的良好 学习习惯。 2.培 养学 生独 立梳理重点内 容的能力。
教学反思
行为观察对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有重要作用。本次教学重在让 学生理解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案例,达到使学生理解理论知 识,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深入思考的目的。
教学工作的完
善。
引 导 学 生 绘 制 思 绘制“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梳 理 知 识 要
维导图,对应对幼 思维导图。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幼儿园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body { 9pt}研究对象:熙熙年龄:三岁半班级:小六班个案情况简述: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

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

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

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

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

”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4.分组活动。

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

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

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一、冢园之间进行交流家长:1.丁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熙熙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熙熙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

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熙熙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熙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一、前言攻击性行为(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早出现于婴儿期,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幼儿逐步学会了控制攻击性行为。

婴幼儿期的这种早期攻击性行为,是日后侵犯、欺负,乃至伤害的最早雏形,这些行为不仅会对被侵犯者的自尊、情绪、学业等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而且对于侵犯者而言,也可能会导致日后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个体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影响其对问题的态度,从而又进一步影响了个体将会采取的行为。

幼儿期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必然会对其青年期或成年期造成巨大影响,也与其日后的攻击性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研究表明,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报复性攻击是稳定的。

本次观察特别关注的是在不同条件的侵犯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另有研究表明,男孩的各种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多,他们无论是在实际的攻击行为还是在攻击行为倾向上,都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且此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男孩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行为.他们对侵犯行为进行反击是女孩的两倍;而女孩在受到攻击时则有的哭泣、退让,有的向老师报告.而较少采取报复。

男孩子还经常怂恿同伴采用攻击性行为,或者亲自加入同伴的争斗。

男孩不仅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攻击,还有更多的言语攻击。

因此,本研究同时也将探讨这种性别之间的差异。

是否在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上也存在。

二、研究过程1.研究方法:观察法2.观察对象:机关幼儿园中(七)班幼儿,男幼儿18名,女幼儿12名,共计30名幼儿。

3.观察时间:每周二上午,连续4周。

4.观察维度:中班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条件、方式。

三、研究结果表1 中班幼儿不同攻击条件的统计表表2 中班幼儿不同攻击方式的统计表由表1可知,幼儿在未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较少,在受到言语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其次,在受到身体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最多。

说明幼儿已经对攻击性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

儿童攻击性行为记录表

儿童攻击性行为记录表

儿童攻击性行为观察研究1、观察目标和内容:经过观察,了解在幼稚园一日生活活动中不一样活动背景下儿童攻击性行为总体特征和通常趋势,和不一样年纪、性别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差异。

关键从攻击性行为提议者、攻击原因、攻击类型和终止者四方面进行观察。

2、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主城区抽取一所幼稚园,这所幼稚园大、中、小各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3、观察类型及其实施方法:采取“事件取样观察法”,以班为单位,对幼稚园幼儿一日生活各步骤中发生“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统计。

每个班观察一天(从入园到离园)。

观察完成,每个班就会产生一份观察统计表。

4、观察工具:设计“儿童攻击性行为观察统计表”,作为观察者进行观察关键工具。

依据儿童攻击性行为观察目标和内容,在查阅相关文件基础上,我尝试设计以下观察统计表。

首先,要求儿童攻击性行为操作定义。

心理学把攻击行为定义为意在造成她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痛苦有意伤害行为。

如骂人、打人、有意损坏她人物品等.其次,我把一次完整攻击性行为分为四个维度。

包含攻击提议者、攻击原因、攻击类型和攻击终止者四个方面。

同时给各维度要求操作定义:攻击提议者是指是什么性别幼儿提议,包含男和女;攻击原因是指攻击者是因为何而产生攻击,包含还击报复、抢夺她人物品、保护自已物品、无故挑衅她人、游戏活动纷争、违反纪律、空间争夺和其它;攻击类型是指攻击者对她人攻击表现,包含直接身体攻击(表现在打人、踢人、咬人等)、语言攻击(表现在大声叫嚷、骂人、嘲笑人等)、间接心理上攻击(表现在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挑唆等)、对权利攻击(表现在用暴力抢走她人东西、有意损坏她人物品等);攻击终止者是指有谁来主导这场攻击性行为结束,包含提议者(表现为由提议者自动停止而结束)、其它幼儿(表现为由其它幼儿阻止而结束)、被攻击者(表现为被攻击者反抗而结束)、老师(表现为老师出面阻止而结束)。

第三,确定儿童攻击性行为背景。

依据幼稚园一日生活特点,将儿童攻击性行为背景划分为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一、观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目的和内容
观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为了了解幼儿之间发生攻击的原因,更好的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让幼儿之间能够友好的相处。

此次观察从攻击的对象、攻击原因、攻击地点、攻击方式以及终止方式这五个方面来观察。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操作定义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之间出现的一些矛盾,两人不和谐。

如辱骂、动手打人、借助外物打人、请同伴群殴等。

三、攻击性行为的行为维度
攻击性行为的维度包括攻击地点、发起攻击的原因、攻击的行为方式、攻击行为的对象以及攻击行为的终止方式。

同时给各维度规定操作定义:攻击地点是指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包括活动室、休息室和户外场地;发起攻击的原因包括争执玩具、保护自己的玩具、无故攻击等;攻击的行为方式是指幼儿是怎么进行攻击的,包括吵闹辱骂、动手打人、借助外物打人以及请同伴进行群殴等;攻击的对象包括攻击男孩和攻击女孩;攻击行为的终止方式包括自动终止、同伴制止以及老师制止。

四、观察的方式及记录方式
观察方式是在幼儿园的其中一个班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

本次观察的记录方式采用画勾的方式进行记录。

根据上述设计,形成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记录表
幼儿园班级被观察儿童的人数
观察日期观察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