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资料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33be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8.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一.个案简介张某某,男性,5岁,由青年心理学家邀请参加一项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
来访前,张某某一直生活在家里,直到去年初他进入该区的一所幼儿园。
他的母亲在他报名该幼儿园时,做了一些观察记录表示,自从张某某进入幼儿园后,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
二.个案观察1. 张某某在幼儿园期间的攻击性行为张某某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等。
下午托管时,他有时会攻击其他孩子,肢体接触或叫骂他们。
他喜欢使用比较大的力量来凌虐别的孩子,例如拉住他们的头发,抓取或扔东西,等等。
另外,他也会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不悦,因为他的玩笑是随意而且伤害他人的。
2. 动机从对张某某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动机,如抢夺某个孩子的游戏、在玩耍时不受自己想要的注意等。
有时,他也会因感到沮丧或被排挤而发作。
而且,有些时候,他的行为的发生似乎没有特定的原因可以指出。
三.干预建议1. 调整张某某的心态要改变张某某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首先调整他的心态。
必须使他了解攻击性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引导他学习它也是不友好的。
此外,要让他明白攻击行为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行为,也要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更加自信。
2. 教导张某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张某某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应立即予以引导,教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以及拒绝时如何更新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教育,张某某可以明白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如何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更加温柔应对他人,也为他之后的社交交往做好准备。
四.结论对张某某的观察表明,他出现攻击性行为归因于心理因素,如自我价值感低沉、情绪不稳定以及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为解决张某某的问题,应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调整心态、加强情绪管理等,以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沟通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他的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bffe5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0.png)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XXX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在班级中是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孩子。
然而,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包括拍打肚子、拧耳朵、模仿武打片中的动作并打伤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和鼻子。
这种行为被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不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大众传媒。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任,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此外,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并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这种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干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常会让体型较大、力气较强的幼儿扮演强势角色,如“大灰狼”,而让文弱的幼儿扮演弱势群体,如“小羊”。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让他们体验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同时让弱小的幼儿扮演“大灰狼”,让他们感受到力量的魅力。
这种角色换位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怜之心,以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不要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并表达对这种行为的反对态度。
XXX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一种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家长应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以培养他们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正面品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处理:教师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处理:教师案例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c93f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0.png)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处理:教师案例分析与反思1. 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些行为可能表现为打架、推搡、咬人等形式,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园中的攻击性行为,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环境的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宝宝之家幼儿园的案例分析我在上个月参观了宝宝之家幼儿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在一次幼儿园的游戏时间中,小明和小强因为一把玩具争夺不下,发生了推搡和互相打人的行为。
教师及时赶来制止了这一行为,但之后并没有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这一事件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在面对攻击性行为时需要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3. 对攻击性行为的深入分析攻击性行为通常是幼儿在情绪受挫或者无法表达自己需求时的一种表现。
在分析这种行为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芳龄、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处理还需要考虑到对幼儿自尊心和认知能力的保护,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惩罚。
4. 教师的处理策略在对幼儿园攻击性行为的处理中,教师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制止危险行为,并进行必要的安抚。
教师需要和相关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状况,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5. 反思与展望从宝宝之家幼儿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面对攻击性行为时需要更有耐心和智慧地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处罚。
家长对于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在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专业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处理攻击性行为,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教师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情商方面都有较好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面对攻击性行为时,教师需要以爱心、耐心和智慧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bb202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f.png)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环境的变化,一些幼儿园孩子出现了攻击性行为,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幼儿园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案例一,小明在幼儿园时经常打架,不听老师的话,经常用玩具攻击其他同学。
案例分析,小明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变化,或者在幼儿园受到了不良影响,导致了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的成长,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伤害,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解决方法,针对小明的情况,幼儿园老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寻求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同时,老师需要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正确处理情绪,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
另外,幼儿园也可以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增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案例二,小花在幼儿园时经常用言语攻击其他同学,言辞激烈,导致其他同学情绪低落。
案例分析,小花可能是因为个人情绪管理能力较弱,或者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言语攻击行为的出现。
这种行为虽然不如肢体攻击那样直接造成伤害,但却会对其他同学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解决方法,针对小花的情况,幼儿园老师需要与家长共同合作,帮助小花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机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老师也需要对其他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言语攻击的情况。
结语,幼儿园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既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引导,也需要幼儿园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让孩子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能够帮助更多的幼儿园孩子健康成长,远离攻击性行为的困扰。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68e7d0ce2f0066f5332276.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
所谓工具型攻击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
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而是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
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
研究发现,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年龄较大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表现为攻击行为的类型从“工具型”向“敌意型”的转化。
这种变化趋势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关。
研究还发现,攻击性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卷入攻击性事件;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即童年时期被评为攻击性较高者,成年后的攻击性仍然较高。
幼儿园群体生活中幼儿的攻击行为主要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通过小、中、大班的个案分析,幼儿的攻击性主要表现为无意性、模仿性、攻击性。
案例一:明明,3岁,小班幼儿,抬手就打不喜欢的小朋友,随意性大。
主要行为表现: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抢过来,打人或者是咬人。
当不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会放声大哭。
分析原因:因为父母工作比较繁忙,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
小时候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碰到桌子或者椅子摔倒以后,奶奶会马上打桌子或者椅子,埋怨它们碰到了明明。
后来明明也跟着打碰到他的东西,不让打就会哭闹。
父母从心理上觉得亏欠了孩子,发现明明这个坏毛病也没有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采取的措施:①学习好榜样。
讲有关《好朋友》的故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因为孩子年龄小,教师从情感教育入手,结合故事中的例子,告诉明明和小朋友要互相友爱,互相帮助;②转移注意力。
当明明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老师调整活动内容,或者是请明明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时表扬明明的优点,淡化明明打人的缺点;③家园多沟通。
和家长交流意见,共同分析孩子的心理需求。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e0e626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2.png)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则幼儿园案例,该案例发生在一所幼儿园的大班,主要描述了一个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攻击其他幼儿的行为,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案例描述:在该幼儿园的大班中,有一个男孩小明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行为。
他经常主动去打其他幼儿,并且每天都有多起这样的事件发生。
小明不仅会用手打人,还会用脚踹、咬人,有时还会将其他幼儿推倒在地。
这一系列的攻击行为给其他幼儿造成了伤害,也引起了其他家长的不满和担忧。
幼儿园的老师对此深感困扰,决定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析:小明的攻击性行为背后可能有多个因素导致。
首先,小明可能缺乏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用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可能是由于他无法用言语清晰地表达自己。
其次,小明可能存在情绪管理能力的问题,他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了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此外,小明可能对其他幼儿具有其中一种竞争心理,或者是因为其中一种自卑感而表现出攻击行为,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地位或优越感。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和记录:幼儿园的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小明的攻击性行为,记录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分析问题所在。
2.家庭访问:老师可以与小明的家人进行沟通,了解他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受教育状况。
通过与家人的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小明的特点和背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绪管理培训:为了帮助小明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在幼儿园里开设情绪管理培训课程,教授一些适应性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
4.社交技能培养:小明可以参加一些小组活动,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学习分享、倾听和合作的能力。
逐渐培养他与他人良好友谊和沟通的能力。
5.行为规范:制定一套适合小明的行为规范,并明确告知他家人,让他们参与督促和引导小明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遵守这些规范。
6.动态反馈:对于小明的进展,给予及时的积极反馈,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改善攻击性行为的动机。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65641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1.png)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
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
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
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一)遗传因素(二)家庭教养方式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
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
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
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1b64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d.png)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一名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案例背景小宇(化名),男,6岁,大班学生。
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环境和谐,父母关系融洽。
小宇自小聪明好动,但在幼儿园内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搡、打人、咬人等,给其他幼儿及老师带来了困扰。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宇在与同学交流时,喜欢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真笨”、“我不喜欢你”等。
2.身体攻击:在游戏中,小宇常常因为争夺玩具而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情绪失控:当小宇遇到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甚至咬人。
三、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宇的父母工作繁忙,较少陪伴小宇,可能导致小宇缺乏安全感,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个性因素:小宇性格好动,好奇心强,但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3.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厉,导致小宇在受到批评时产生逆反心理。
4.社会因素:小宇所处的环境可能存在暴力现象,如动画片中的暴力镜头,使小宇模仿并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家长要多陪伴小宇,关注他的情感需求,给予充分的关爱。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3)家长要积极引导小宇,帮助他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幼儿园干预:(1)老师要关注小宇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问题。
(2)老师要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避免刺激小宇的情绪。
(3)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小宇积极参与,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3.社会干预:(1)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2)严格控制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镜头,避免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3)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通过对小宇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家庭、个性、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优质课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23a5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0.png)
三、案例示范:
幼儿园中班的安安经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在走廊玩,平 时游戏的时候远远地站在其他幼儿的后面,为了帮助安安改善 不参与活动行为。保育员陈老师计划运用观察法,记录安安的 行为,制定有利于社会性发展的策略,帮助安安改变同伴关系, 使其愿意参与活动。
二、应对幼儿的破坏行为
(二)运用观察法收集破坏行为的资料
1.实施对幼儿破坏行为的观察
(1)记录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观察情境; (2)破坏行为的持续时间: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行为开始和结束时间; (3)破坏行为出现的主要经过:观察目标说了什么,和谁说的,破坏行为在哪 里发生的,现场有哪些人,正在进行什么活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还发生了什 么事。
【任务要求】
1.掌握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2.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步骤; 3.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结合相关策略应对幼儿的退缩行为。
一、社会退缩行为概述
(一)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含义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1.沉默寡言型(害羞沉默) 2.安静孤独型(主动退缩) 3.活跃孤独型(被动退缩) (三)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2.家庭原因 3.同伴原因
三、案例示范:
(一)观察开始前的准备
1.明确观察目的:
(1)小欣什么时候会破坏其他幼儿的作品? (2)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前,小欣在做什么? (3)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后,小欣会做些什么? (4)通常谁是这个行为的受害者? (5)小欣通常会破坏哪些东西呢? (6)小欣通常是怎么破坏他人的作品的?
2.选择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选用描述叙事的方式进行记录。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4e1457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7.png)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的攻击性行为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托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展示出一些问题行为。
其中,畅畅是个引人注目的个案,他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给班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畅畅行为的观察分析,探讨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畅畅的攻击性行为观察1. 攻击行为表现畅畅经常主动或被动地对其他小朋友采取攻击性行为,具体表现为推搡、双手拳打、咬人等,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孩子们的安全感。
2. 攻击行为对象畅畅攻击行为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社交互动中与他发生冲突的对象,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攻击对象。
特别是在共享资源时,畅畅的攻击行为尤为明显。
三、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1. 情绪管理困难畅畅在处理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容易产生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
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就会通过攻击行为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2. 学习环境的压力托班阶段是幼儿的学习启蒙期,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学习压力可能会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
畅畅很可能因为学习方面的挑战而产生沮丧和不满,这会加剧他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1. 情绪管理培养针对畅畅的情绪管理困难,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来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
例如,利用艺术活动帮助他表达情感,鼓励他用语言而不是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 理解和正向教育班级教师和家长可以加强对畅畅的理解和正向教育。
鼓励孩子们用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畅畅,同时教育畅畅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情感支持和亲子教育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建议与畅畅的家长密切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家庭情感关系,为畅畅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4. 监测和记录学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记录畅畅的攻击性行为,包括行为的频率、对象和背后可能存在的触发因素等。
通过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发现行为变化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a6cbc40b4c2e3f562763ae.png)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文/李明月男孩辉辉今年5岁。
不论谁刚刚接触辉辉,都会忍不住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一旦熟识后,就会感受到他的任性和急躁。
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辉辉在要求未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破坏物品(以摔东西、踢桌椅为主)等形式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主要发生在家中,一般每天一到两次,每次以其需要得到满足为止。
为什么辉辉会在家中表现出如此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呢?我们不妨从内因(幼儿自身原因)和外因(家庭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幼儿自身的原因。
辉辉属于难养型气质——精力过剩,活动量大,情绪强度高。
其次是家庭原因。
辉辉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急躁,家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攻击性行为模式。
三代同堂的复杂家庭结构、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的教养人,都对辉辉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了不稳定和不均衡的影响。
最后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
妈妈的严厉粗暴、外婆的连哄带骗导致了辉辉情绪的不稳定、价值判断能力的模糊和认知方面的片面狭隘。
另外,家长与幼儿之间缺乏充分的情感交流。
家长很少,主动与其交流沟通,这样导致幼儿的心理感受和压力无处表达和发泄,只能通过攻击这种扭曲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通过持续两个星期的观察、交谈及对家长的调查,针对辉辉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笔者以强化法、惩罚法为主,辅以贝克认知疗法和迈克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综合矫正。
矫治前,笔者将矫治计划和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参与到矫治过程中来。
由于辉辉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其摔东西的行为入手,再扩展到对踢桌椅等行为的矫正。
3个月为整个矫正周期,每个月为一个阶段。
具体矫正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间歇强化法和惩罚法矫正前,笔者先了解和确定对孩子有效的间歇强化物,并按刺激量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列,比如辉辉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喜欢画画,喜欢帮妈妈做菜,尤其是炸馒头片,最喜欢的是打乒乓球。
然后,以矫正摔东西行为作为开端,选择不相容行为进行强化。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3b09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7.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引言: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采取言语或行动对他人进行攻击,包括推搡、咬人、打人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控制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个案背景:个案为女孩小红,4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红攻击性行为严重,经常推搡、打人,并存在咬人的行为。
家长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解决这一问题。
个案分析:1.家庭环境分析:小红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和关爱。
据了解,小红的父母很少与她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她的情感需求缺乏重视。
这种家庭环境缺乏稳定性和爱的渗透,可能对小红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幼儿园环境分析:小红所在的幼儿园环境相对混乱,师生比例较大,老师在管理幼儿时较为严厉,课堂活动设置不够丰富多样。
同时,对于小红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常使用惩罚性的方法,忽视了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和引导,可能导致了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加剧。
3.个案分析: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其内心的不满和焦虑。
在幼儿园这种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小红感到无所适从,无法通过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成为她发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同时,小红也可能学习到了攻击的行为模式,她可能发现通过攻击可以获得她所需的关注和回应。
心理辅导策略:1.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是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小红进行日常交流,询问她的感受和需求,耐心倾听她的故事和烦恼,以此增强她对你的信任感。
2.增强情绪表达能力:针对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帮助她学习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语言表达、绘画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她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和需求,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理解她的需要并提供支持:关注小红在幼儿园中的需要和焦虑,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例如,安排友善的伙伴,鼓励她与其他幼儿进行友好互动,增强她的归属感。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f96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0.png)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
但近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内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交流时,经常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是个笨蛋”、“我不喜欢你”等。
2.行为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会突然推搡、拍打其他小朋友,甚至咬人。
3.情绪失控:小明在受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难以安抚。
三、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学会了攻击性行为。
2.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小明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生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些生理问题,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改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减少争吵,为小明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长改变教育方式,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代替打骂,让小明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2.幼儿园干预:(1)加强教师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及时制止并引导其正确行为。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
3.社会干预:(1)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五、干预效果1.语言攻击减少,学会用礼貌语言与小朋友交流。
2.行为攻击减少,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情绪波动减小,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每次在操场上总能看到他蹦蹦跳跳的身影。
但最近,他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行为让我有些担忧。
小明有时会突然情绪失控,对其他小朋友发起攻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介绍[小编推荐]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介绍[小编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ea03d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8.png)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介绍[小编推荐]第一篇: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介绍[小编推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摘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20世纪初以来就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极具事件意义的课题。
我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采用间歇强化法成功矫正了一个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间歇强化法是一种对所发生行为进行强化矫正,但并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行为进行强化矫正的方法。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间歇性强化法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综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极具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众多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从攻击性行为的起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矫正方面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陈丽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想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就必须了解攻击性行为的起因:(1).获得他人物品(2).保护自己物品(3).争夺座位或活动场所(4).帮助好朋友或受人指使(5).游戏或其他活动纠纷(6).他人违反游戏或行为规则(7).无故挑衅欺侮他人(8).报复还击。
2.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窦维杰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1)幼儿受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2)家庭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3)社会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3.矫正策略马开剑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既有个体差异,又有性别差异;既有个性特点的因素,也有教育方法的失误;既有家庭因素,又有幼儿园的教育因素。
由于各种因素交互影响,错综复杂,因而靠单一途径或方法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各种措施,进行系统地矫正。
(1)幼儿园要开展多种活动,使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情绪得到合理排解。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精编版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a31a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3.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精编版引言: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例如推搡、咬人、打人等。
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和矫正,可能会对幼儿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对一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进行观察与分析,旨在了解该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幼儿克服攻击性行为,健康发展。
个案描述:个案为3岁男童,名叫小明,目前就读于幼儿园。
小明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主要是咬人和推搡行为。
具体表现为:在与他人玩耍时,经常会突然咬人或用手推搡他人,遇到别人挡住他的路时会大声叫喊并尝试推搡对方;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该幼儿也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例如在排队时用手推搡前面的幼儿。
观察内容:1.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观察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发生在与他人互动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共享玩具或竞争有限资源时,一般在集体活动开始后30分钟内发生,每周约发生3次以上。
2.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对象:观察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对象主要是与他竞争或争夺资源的同龄幼儿,尤其是那些比他年龄稍大或力量稍强的幼儿。
3.攻击性行为的触发因素:观察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源于他的情绪冲动和自卫心理。
当遭到挑衅、被人抢夺自己的玩具或是被限制行动时,小明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分析与原因: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由于情绪冲动和自卫心理导致的。
首先,幼儿时期由于情绪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当遭遇让他感到挫折或不满的情况时,容易出现冲动和攻击行为。
其次,小明的攻击性行为还与他对资源争夺的恐惧和自卫心理有关。
在争夺资源的时候,他可能感受到被排斥或者威胁到了自己的权益,因此采用攻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干预措施:1.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通过幼儿园教师或家长与小明进行情绪管理培养,教导他正确表达情绪和控制冲动的方法。
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练习、模仿儿歌动作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自我控制。
2.资源分享和合作:幼儿园应设立资源共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小明学会与他人分享并乐于合作。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13fff0312b3169a551a470.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研究对象:汪简班级:大四班个案情况简述: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得能力。
缺点就是习惯指挥她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得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瞧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得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她瞧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得图书。
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得脸上咬了一口,她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汪简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得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得衣领,还故意把别得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她起来回答问题。
她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
"这时,汪简发现妞妞与小美为了争做妈妈得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就是她说:“您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得头饰,妞妞不给她。
她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得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得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得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1、为了引起她人得注意。
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她人得注意。
但她选择得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她人。
这表明她得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得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2、自我控制能力差.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与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她人得习惯。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98b5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1.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给其他幼儿和老师带来困扰,也可能对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因此,及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于有效地帮助幼儿克服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小明(化名),3岁,男。
观察日期,2022年10月1日。
观察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观察者,XX老师。
观察内容:1. 小明在自由活动时间内,频繁出现推搡、打骂其他幼儿的行为,尤其是在争抢玩具或游戏道具时表现更为明显。
2. 当其他幼儿试图与他沟通或者制止他的行为时,小明会情绪失控,大声哭闹,并继续进行攻击性行为。
3. 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并非针对特定的幼儿,而是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出现,表现出一定的冲动性和情绪失控。
分析和建议:从观察内容中可以看出,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集中在争抢玩具或游戏道具时,这可能与他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玩具和游戏道具的数量和种类,减少幼儿之间争抢的可能性,从根本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 加强对小明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帮助他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3.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及时进行幼儿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引导他正确处理情绪,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再次发生。
总结:通过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同时,也提醒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fca2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2.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使用身体或语言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攻击或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阶段是相对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出现或者伤害程度较大,则需要进行观察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本次观察的个案是一个3岁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通常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或者玩具分享过程中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推、打、咬等。
观察期为两周,每天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次数、对象、触发因素以及干预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小明的攻击行为主要集中在抢夺玩具或者争夺食物时,他通常会对抢夺对象进行打击或者咬人。
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高达每天超过5次,对象主要为同年龄的男孩,特别是那些与他争夺玩具或食物的对象。
分析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可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无法正确理解和应对他人的需求或者权益;二是他可能有积聚的情绪无法适当地表达;三是可能缺乏良好的行为控制能力。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了解并认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权益,培养他的合作和分享意识;二是引导他适当地表达情绪,可以通过绘画、说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他表达情感;三是提供适当的行为控制训练,例如进行一些专门的游戏和活动,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密切观察和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并及时进行干预。
当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小明进行短暂的远离,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二是与小明进行正面沟通,告诉他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帮助他找到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三是鼓励和表扬他积极的行为和合作,以增强他的积极性。
除了幼儿园老师的干预外,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小明的行为管理中来。
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并共同制定干预计划。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小明提供积极引导,例如鼓励他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教育他要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幼儿攻击行为观察与个案解读
![幼儿攻击行为观察与个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d34b0a23186bceb18e8bb60.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与个案解读一、个案情况简述:浩浩小朋友的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
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二、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婷婷和浩浩都选择了图书区,正当婷婷看书看得开心时,浩浩走过去抢婷婷的图书。
因婷婷抓住图书不放,浩浩就在婷婷的手上咬了一下,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浩浩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浩浩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推别的小朋友的椅子。
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
浩浩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
"这时,浩浩发现涵涵和珺珺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涵涵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浩浩一步上前去抢涵涵手巾的头饰,涵涵不给他。
他就用力一推,将涵涵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珺珺。
三、家园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浩浩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反馈: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
浩浩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浩浩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
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浩浩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浩浩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四、家园共同分析原因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浩浩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
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研究对象:汪简
班级:大四班
个案情况简述:
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
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
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汪简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
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
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
”这时,汪简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
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
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
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
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
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
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
多给汪简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把汪简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
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
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
汪简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
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汪简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
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
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教育,现在的明明已能在活动中与同伴较好的协商活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而不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结论与反思
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而老师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之师的职责
1、研究结论
幼儿方面:自从个案研究开展以来,盛盛的攻击性行为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基本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下,盛盛已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当遇到矛盾时,与小朋友们共同协商或是寻求成人的帮助。
家长方面: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我与搭班老师和家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共商家教计划,家长又看到孩子们的日益进步和变化、幼儿园里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氛围,他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护短、以暴制暴、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逐渐减少,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促进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教师方面:通过对盛盛攻击性行为个体的研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逐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与老师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监控与矫治的意识;逐步摸索到了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调节、控制与矫治的方法,有助于教学业务素养的提升,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2、研究反思
(1)一般幼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攻击行为问题,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除,因而不能给幼儿乱戴帽子。
但是如果确定某幼儿确实存在问题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个体的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学前阶段就表现出攻击性的儿童到青春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较高。
因此,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尽教师的职责,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研究儿童攻击行为及其控制,“及早矫正,因材施教”,防止该行为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2)在帮助幼儿纠正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特别大。
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接触幼儿,且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发
生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以耐心说服为主,尊重孩子,关心帮助孩子。
另一方面,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对其他幼儿造成一定伤害时,不可采用同样的攻击性为来教训幼儿,这样反而消极巩固了攻击性行为。
幼儿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对幼儿加强是非观的引导,让幼儿明白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知道那些是不应该做的。
此外,幼儿也会从成人的行为及评价中学会一些正确的行为态度及行为方式。
另外,我们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研究发现,儿童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攻击性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积极处置好第一次的攻击性行为,这有赖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敏感度、责任心;攻击性行为一旦已经生成,那么矫正也是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
在矫正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孩子年龄小,发展不稳定,有所好转时还会出现反复;某些家庭成员不配合、甚至到幼儿园毕业时还需要继续等,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