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B5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含答案)
其二:《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及背景】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着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一、通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小说描写了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别里科夫是小说的主人公,请按照在上节课学到的分析人物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上分析其性格特征。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契诃夫及作品的背景。
(2)运用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认识别里科夫这类人物对社会的危害,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2)如何评价别里科夫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契诃夫及作品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探究与评价:(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 写一篇短文,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完整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神木中学“ 352 ”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主备老师:姓名:班级:组别: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二)答案:第一课时1、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2.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 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3、(1)结局:别里科夫两个月前去世(2)开端: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3)发展:别里科夫的婚姻风波(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4)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争论(5)尾声:埋葬别里科夫大快人但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别里科夫深化宣讲:1、有形的套子:(生活方面)①晴夭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异于常人)②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隔绝人世)③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①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②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与外界融绝)无形的套子:(思想方面)①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②禁止学生晚九点后上街;③担心开建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等;禁闭开除学生(顽固保守)④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守旧)⑤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总结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可笑的人物形象。
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主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
2、“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最新《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二)答案:第一课时1、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2、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3、(1)结局:别里科夫两个月前去世(2)开端: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3)发展:别里科夫的婚姻风波(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4)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争论(5)尾声:埋葬别里科夫大快人但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别里科夫深化宣讲:1、有形的套子:(生活方面)①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异于常人)②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隔绝人世)③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①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②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与外界融绝)无形的套子:(思想方面)①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②禁止学生晚九点后上街;③担心开建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等;禁闭开除学生(顽固保守)④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守旧)⑤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总结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可笑的人物形象。
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
2、“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编制人:杜建红审核:刘勇领导签字:【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A层牢固掌握实虚词,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B层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规律方法,做好基础落实;C层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本课字词。
2、把握小说情节,分析别里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3、品味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预习案第一步:通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第二步:结合【新坐标】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后期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
有人把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1880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做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其作品有的以日常生活的笑话故事为题材,斥责沙皇专制统治;有的嘲讽官吏奴才心理,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有的表现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憎恨,如《万卡》《风波》等;有的以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为题材,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文学教师》等。
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
2、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4、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导入学习:本单元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小说单元,前面已经学过几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对鉴赏小说会有一定的心得,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去鉴赏一篇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
分别为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在本课前已经研究完成,关于典型环境文中很少涉及,所以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一、作者及作品相关内容简介1、契诃夫(1860-1904)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之一。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欣赏小说中的讽刺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欣赏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别里科夫这一类人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担当,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欣赏小说中的讽刺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如何深刻理解别里科夫这一类人的危害性。
(2)如何从小说中感受到作者的讽刺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
(2)引发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类人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自主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
4. 欣赏与讽刺:(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寻找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2)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认识别里科夫这一类人的危害性。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会了欣赏小说中的讽刺手法。
我们也认识到了别里科夫这一类人的危害性,进一步明确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不少于300字。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领悟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
2. 教学难点:(1)别里科夫形象的分析。
(2)作者批判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4. 主题探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讨作者批判精神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 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小说主题的批判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理解小说的批判精神。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是如何反映现实社会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主备老师:姓名:班级:组别: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二)主备老师:姓名:班级:组别:答案:第一课时1、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2、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3、(1)结局:别里科夫两个月前去世(2)开端: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3)发展:别里科夫的婚姻风波(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4)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争论(5)尾声:埋葬别里科夫大快人但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别里科夫深化宣讲:1、有形的套子:(生活方面)①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异于常人)②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隔绝人世)③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①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②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与外界融绝)无形的套子:(思想方面)①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②禁止学生晚九点后上街;③担心开建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等;禁闭开除学生(顽固保守)④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守旧)⑤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总结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可笑的人物形象。
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
2、“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培训资料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二)答案:第一课时1、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2、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3、(1)结局:别里科夫两个月前去世(2)开端: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3)发展:别里科夫的婚姻风波(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4)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争论(5)尾声:埋葬别里科夫大快人但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别里科夫深化宣讲:1、有形的套子:(生活方面)①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异于常人)②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隔绝人世)③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①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②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与外界融绝)无形的套子:(思想方面)①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②禁止学生晚九点后上街;③担心开建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等;禁闭开除学生(顽固保守)④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守旧)⑤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总结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可笑的人物形象。
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
2、“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认识其典型意义。
(3)理解作品揭露的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本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
(2)合作探讨,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3)联系现实,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3)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别里科夫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
(2)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契诃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对别里科夫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依据,总结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5.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讨论如何面对类似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五、答案解析1. 作品的基本情节:《装在套子里的人》讲述了别里科夫这个小镇教师,他胆小怕事,墨守成规,深受沙皇专制制度的毒害,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2. 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胆小怕事,墨守成规,害怕变革,企图通过套子来保护自己。
他对待学生严厉苛刻,对待生活缺乏热情,是一个冷漠的人。
3. 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通过别里科夫的形象,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本质,对胆小怕事、墨守成规的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作品也提醒人们要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追求变革,不要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学习目标】1. 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小说的一般知识。
3. 培养阅读欣赏能力。
【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含义。
【课堂讨论】1. 介绍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讨论小说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案解析】1.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他的短篇小说。
2. 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意味着主人公别里科夫的精神世界受到束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过于保守。
第二章:人物分析【学习目标】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联系。
【课堂讨论】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别里科夫、克拉娃、索菲亚等。
2. 讨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答案解析】1. 别里科夫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保守、胆小、怕事,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命运悲剧。
2. 克拉娃和索菲亚代表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的选择和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第三章:情节梳理【学习目标】1. 梳理小说的情节。
2. 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
【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2. 分析情节与人物性格、命运的联系。
【课堂讨论】1. 梳理小说的情节,讨论其紧凑性。
2. 分析情节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
【答案解析】1. 小说的情节紧凑,通过别里科夫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也揭示了他们的命运悲剧。
第四章:主题探讨【学习目标】1. 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分析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思考小说的主题。
2. 分析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课堂讨论】1. 探讨小说的主题,如对保守主义的批判、对自由追求的渴望等。
2. 分析小说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含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一、【学习目标】1.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二、解题和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
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
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三、课外阅读指导仔细阅读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写一篇关于俄国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方面的读书笔记。
四、回答下列关于课文理解的几个问题。
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为什么全城的人都受他辖制呢?4.别里科失与科瓦连科的交锋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冲突?五、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辖制:孤僻:歹毒:讥诮:安然无恙:周济:一、基础题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下缀题名B.哀声叹气吃荤吃素噩梦连连消遣娱乐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令人难堪D.兴高采烈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答应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3)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家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保守势力,树立改革意识;(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2)小说的情节安排;(3)小说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2)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勾画出印象最深的人物和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3. 推荐一部类似的小说,读后与同学分享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3. 学生对小说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的理解;5. 学生推荐小说并分享感受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1. 让学生重新阅读小说,重点关注别里科夫的言行举止。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七、教学内容第七章:探讨别里科夫现象的社会背景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别里科夫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学问与力量:(1)了解作者的创作状况和小说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分析人物,联系现实,理解主题,加以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从而较深化把握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人习惯势力;培育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并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小说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法,学习理解“套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问链接】一、关于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宏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的巨匠,有名剧作家。
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
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擅长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可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加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简练、幽默。
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
”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谈论。
他擅长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关于创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有名的小说之一,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当时担当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安静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需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行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削减流言蜚语……”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学问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转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趋猛烈,并付诸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导学案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写作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整体感知】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憎恶()()祈祷()()
撮()合怂恿()()
讥诮()滑稽()
消遣()辖()制
垂头丧()气
二、阅读全文,自学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情节发展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5段)
第二部分(第5段至倒数第4段)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三部分(最后3段)
2、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认识。
A ;
B ;
C
二、阅读全文,自学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情节发展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第5段至倒数第4段)集中写别里科夫的婚事。
决定结婚→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当面交锋→婚事失败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三部分(最后3段)埋葬别里科夫。
2、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认识。
A别里科夫;B我们(学校和城里的其它人);C新来的柯瓦连科和华连卡
这三类人的特点只是初步了解。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二课时导学案
使用时间: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分析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
【深入赏析】
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思想性格?
2、联系背景和全文,说说别理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文中找出依据?为什么“别理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
3、小说还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典型事件和许多细节,别里科夫爱华连卡吗?那么他为何要结婚呢?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如何看待结婚事件?
4、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何认识和走出“套子”?
【课堂反思总结】
小说是怎样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思想性格?
生活习惯、衣着打扮(有形的套子):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胆小孤僻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狭隘惶恐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害怕变革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逃避现实
顽固保守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维护旧制度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2、联系背景和全文,说说别理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文中找出依据?为什么“别理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他通宵做恶梦……”
一个字?――怕。
一个词?――恐惧。
原因是他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怕的根源是沙皇专制制度和自己的奴性心理。
全城的人怕他,是因为他既思想僵化,又行为卑劣无耻,乐于告密。
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因此,别理科夫性格复杂,具有二重性。
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沙皇专制制度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
道士,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他可憎可恶,又可悲可怜。
3、小说还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典型事件和许多细节,别里科夫爱华连卡吗?那么他为何要结婚呢?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如何看待结婚事件?
可以肯定的别里科夫并不爱华连卡。
那么为何要结婚呢,是因为校长太太的撮合怂恿(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别人的游说,他应当结婚(这里的应当很明显是说按照世俗的标准,而非出于爱而产生的自然想要结婚的念头,用我们的话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如果他结婚了,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华连卡使别里科夫走出套子;二是别里科夫使华连卡成为另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从悲观和乐观两方面来分别对待。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
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结婚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说明他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有对生活的渴望。
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他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4、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何认识和走出“套子”?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意义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保守反动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人们的代名词了。
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套子”也成了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的代名词了。
无论什么时代,哪类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
因为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而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就是有各种的“套子”,反对变革的人就是“套中人”。
“套中人”除了极端维护自己的利益,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创新求活,守旧必死。
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它的生命力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何认识和走出“套子”?可多用一点时间,放得更开些,让学生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课堂反思总结】
小说是怎样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
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
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
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他和华连卡姐弟的对比,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与姐弟俩的一推一笑,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斗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