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欧阳修和后唐兴亡史,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一二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作《欧阳文忠集》。

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

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

《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

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

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作者:欧阳修【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通过讨论交流能归纳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3.借助课文警句写出课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1.读懂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

(重点)2.能说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难点)【知识链接】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代、和宋代、、、、宋、合称“唐宋八大家”。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4.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自学释疑】《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合作探究】1.二三段作者在写庄宗得失天下时,分别用一组动词写出了其怎样的形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此史实,是为什么呢?【学习感悟】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字数100字左右。

)【达标检测】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2. 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二、解题: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伶官传序》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通过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了解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多样性。

4.通过探究讨论, 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2、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阳修(10 07 —1 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2、背景介绍:五代(90 7〜9 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伶官传序》第2课时导学案一、合作探究1、《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明确:本文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了解《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红楼梦》中的“伶人”角色有哪些?2.你了解什么是“伶官”?他们在古代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的?二、自学环节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章进行自学。

每组成员担任问题提出者或者问题回答者。

2.问题提出者的任务:针对所分的章节,提出3-5个问题,问题的涉及全文内容的主旨、细节和比较一类。

3.问题回答者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章节,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4.阅读结束后,主动汇总不同组的问题和回答情况,加深了解全文的主旨、情节和形式特点。

三、课堂讨论1.每组分别对所分的章节进行汇报,对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解决。

2.集体讨论和互动,更加深入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课后拓展1.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通过文学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难点: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探究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要求。

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学生通过本次导学案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一股学习经典、追求卓越的阅读热潮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伶官传》的内容和文学特色,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伶官传序导学案附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附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欧阳修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学习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第一学时一、解题(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白话译文哎!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三、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

次年卒。

熙宁七年(1074)获赐谥号“文忠”。

2.背景解读《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公元907年至960 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历史。

在这53 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为伶官所惑。

当叛乱四起时,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 多年后,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伶官传序官传》作此序文,就庄宗宠幸伶官而祸国乱政的史实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呼吁“忧劳可以兴国”,警告“逸豫可以亡身”,这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

3.文体知识序序,又叫“序言”“绪言”“卷头语”“叙”等。

从唐代起,序又被称为“引”。

宋代文学家苏洵的父亲名叫苏序,苏洵为了避父讳,就把他写的书序称为“引”,后被沿用下来。

唐以前,序常被置于正文之后,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即列于一百三十篇正文之后:唐后则将“序”放在正文之首,将正文之后的序言称作“跋”“后序”。

序有自序与他序之分,也有“史序”“文序”“赠序”之别。

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或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的为“史序”,如《伶官传序》;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为“文序”,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等。

4.文化常识【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庙号。

例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基础的文言字词句式。

2、理解体会本文的中心观点思考其当代意义【知识链接】补充资料,助力理解------------梁燕契丹,晋王三恨。

五代史唐宋之间的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先后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

史上为了区别称作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祖上对唐有功被封唐朝国姓的西突厥沙陀族人李克用出兵助唐镇压起义,,不久被唐封为晋王。

而黄巢的部将朱温后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梁王。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约朱温共击黄巢,回兵时,李克用途经汴州,朱温假意宴请,夜间却纵火谋杀他,因天雨火灭,李遂得逃。

于是晋梁结成世仇,相互攻打,战争不止。

这就是晋王所言“梁,吾仇也”即李克用“遗恨”之一。

后来梁王朱温灭唐建立后梁王朝,到923年晋王之子李存勖灭后梁杀死朱温之子后梁皇帝朱友贞建立后唐王朝。

之二是与燕王的矛盾。

燕王指刘仁恭,本是幽州刺史李可举的部将,生前并未称王,因其子刘守光称燕王继又称帝,故称刘仁恭为燕王。

李可举死,其子匡威、匡俦争位,刘仁恭乘机攻幽州,兵败后投奔李克用,颇受宠信,由李荐为卢龙节度使。

后李向刘借兵打罗弘信,刘不肯,还杀了李的亲信燕留得,归附朱温,自此晋燕由恩变仇。

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背晋以归梁”,即指此。

之三是契丹背晋归梁。

契丹原是关外游牧民族,唐哀帝天祐四年(907),耶律阿保机应李克用之请,来到云州,双方“握手甚欢,结为兄弟”,立盟同击朱温。

但不久耶律阿保机失信背盟,派人与朱温通好,此即“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但其后却“背晋归梁”。

【预习自测】(课前预习——完成自测——课上订正)一、基础知识巩固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仓皇东.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导学案(含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含答案)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伶官传序欧阳修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章的文言基础知识并翻译。

2、梳理文章结构,议论文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3、运用“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把握文章情感、语势变化,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的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结构特点及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议论文写作特点任务驱动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请认真朗读,注意文章扬抑、起落,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创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平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创作背景;梳理掌握文言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体会文章叙议结合、说理平正的论证特点。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和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艺术技巧。

4、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相关背景:五代(907-960)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战乱频繁,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五代史伶官传序》 导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 导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基础夯实(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人事( )②原( )③所以( )④世言( )⑤与( )⑥其( )⑦乃( )⑧从事( )⑨驱( )⑩纳( )2.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甚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方( )②系( )③组( )④函( )⑤仇雠( )⑥一夫( )⑦应( )⑧抑( )⑨本( )⑩迹( ) 举( )5.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6.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译文:②译文:二、默写名句1.(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戒后人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之首即开宗明义,用一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谈自满和谦虚的对比的句子是“,”6.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阐明了“,”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导学案及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及答案
学法指导
自学法、对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补充内容
错题订正
相关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链接
1、知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
五、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练习作业 《红对勾》77页1—5题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课后作业】 结合导学案预习第三、四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欧阳修及其写作〈伶官传序〉的背景,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二段文字。知道了作者的历史观: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篇文字的第三、四两段,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分析他的观点的。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第三、四段:
一、重要字词
3.一词多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情有可原()

(1)贼人父母者()
(2)是天下之大贼也()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抑本其成败之迹()
(3)今背本而趋末()

(1)与尔三矢()
(2)失其所与()
(3)与人为善()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失败乃成功之母()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懂得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够区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

3、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4、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知识链接】1、关于《伶官传序》:《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伶,乐工,艺人。

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2、关于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羊、猪各一头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5、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本:推究6、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名词作动词)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3、负而前驱前:向前(名词作状语)4、仓皇东出东:向东(名词作状语)5、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6、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7、泣下沾襟泣: 泪水(动词作名词)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动词作使动用法)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词作名词)(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应当/副词,表祈使语气(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这,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这件事/代词(3)请其矢,盛以锦囊那/代词(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他,代庄宗/代词(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不译/副词,加强语气2、以(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介词(2)可以知之矣凭借/介词(3)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拿/介词(4)而皆背晋以归梁不译/连词,表承接(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用/介词(6)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把/介词3、而(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并、并且/连词,表并列(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就/连词,表承接(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不译/连词,表修饰(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但是/连词,表转折(5)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连词表承接?表递进?表因果?(四)翻译下列句子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之。

导学案伶官传序.doc

导学案伶官传序.doc

三、重点词语解释:呜呼!盛衰之理(()得天下,与世言晋王之将终(),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也,以(庄宗之所以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三矢()),契丹与吾约()也。

与尔三矢,尔甚(赐庄宗而告)为())《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以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反复朗读,学习文章对比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

3、明确写作意旨,体悟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二、知识准备1、知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并编著两部史书:了《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

他的散文简约旦富有波澜,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清人沈德潜称赞《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是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2、知背景(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口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耍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3>解题目“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学时时间一、基础检测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伶(líng)官盛(chéng)以锦囊誓天断发(fà)B.系(jì)燕父子与尔三矢(shī)吾遗(yí)恨也C.乱者四应(yīng)困于所溺(nì)泣下沾襟(jīn)D.仓皇(huáng)东出李存勖(xūn)成败之迹(jī)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请其矢,盛以锦囊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百越之君,俯首系颈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释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忧劳可以兴国。

(3)函梁君臣之首。

A.(1)原来(2)兴起(3)用木匣子装着B.(1)推究(2)使……兴盛(3)用木匣子装着C.(1)推究(2)兴盛(3)装着D.(1)原因(2)使……兴盛(3)木匣子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而皆背()晋以归()梁。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与尔三矢()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玉斗一双,欲与亚父C.遂与之俱出D.无乃尔是过与(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当窗理云鬓D.自然之理也6、下列句子中的“约”字,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中的“约”字的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C.请其矢,盛以锦囊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8、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智勇多困于所溺()(4)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二学时时间9、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一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0、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11、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 (2) (4) (7)B.(3) (5) (8) (10)C.(2) (5) (8) (9)D.(1) (4) (7) (10)1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两句是:()()A.梁,吾仇也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而身死国荣,为天下笑13、对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B.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先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C.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先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D. 唉!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14、翻译下面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三学时时间15、填空。

(1)、《新五代史》是__________体史书,记载公元907年至96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代史实。

作者__________,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伶官传序》一文运用__________论证方法和__________论证方法,论述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又运用__________论证方法,引用《尚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语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语段阅读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chóu_________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ānghuáng_______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jīn__________,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yìyù_________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chóu__________ ②cāng háung__________ ③jīn_________④yì yù________17、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告以成功D.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18、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B.仓皇东出C.泣下沾襟D.北救赵而西却秦1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恰当的一项分别是:(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A.君臣相互看着,不知道去哪里B.君臣相继回头,不知道逃向哪里C.君臣相对而视,不知道向哪里逃D.君臣相互照看,不知道回到哪去(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A.或者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出自人事吧B.还是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出自人事吧C.还是导致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是出于人为呢D.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出于人为吧《伶官传序》导学案第四学时时间●拓展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初,元帝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皆惊走;冯昭仪直前,当熊而立。

左右格杀熊。

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

”上嗟叹,倍敬重焉。

傅昭仪惭,由是与之有隙。

后以成帝无子,诏立其子定陶王为太子(即后之哀帝)。

哀帝建平元年,中山王病眚,其祖母冯太后自养视,数祷词解①。

上遣谒者张由医治之。

由素有狂易病,病发,西归长安。

尚书责由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傅太后。

两太后即昔之仪也。

傅乃遣御史按验,数十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治之。

立冀得封侯,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弟妇君之,死者数十人,诬奏云:“祝诅,谋弑上,立中山王。

”责问冯太后,无服辞。

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后还谓左右:“此乃中语,吏何用知之?欲陷我效也!”乃饮药自杀。

司隶孙宝奏请覆治冯氏狱,傅太后大怒曰:“帝置司隶,主使察我!冯氏反事明白,故欲剔抉以扬我恶,我当坐之!”上乃顺指,下宝狱。

《资治通鉴·外戚传第六十七下》注:①祷祠解:祈祷、许愿,以求解除灾祸。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冯昭仪直前,当熊而立当:挡住、抵挡B.由是与之有隙隙:裂缝,分裂C.冯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数:几次D.尚书责由擅去状状:情形、情况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祝诅上及傅太后祝诅:向鬼神祝祷、诅咒B.责问冯太后,无服辞服辞:认罪的供状C.司隶孙玉奏请覆治冯氏狱狱:案D.上乃顺指,下宝狱顺指:顺便指示3、对下列(1)(2)句中“故”字和(3)(4)句中“乃”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2)故欲剔抉以扬我恶(3)傅乃遣御史按验(4)乃饮药自杀A.(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1)由素有狂易病,病发,西归长安()A.张由这个医生过去有心理失常的毛病,当时病又发作,就回长安去了。

B.张由这个医生过去有心理失常的毛病,这时病又加重了,就被送回京城。

C.由于中山王平常就病得很重,这时又加重了,就被送回京城。

D.由于中山王平常就病得很重,这时病又发作,就回长安去了。

(2)此乃中语,吏何用知之?欲陷我效也!()A.这是深宫里的话,何必去向一个小吏解释?想害我还不容易?B.这是恶意中伤的话,何必去向一个小吏解释?想害我还不容易?C.这是恶意中伤的话,普通官吏怎么会知道?明摆着是故意陷害我!D.这是深宫里说的话,普通官吏怎么会知道?明摆着是故意陷害我!(3)冯氏反事明白,故欲剔抉扬我恶,我当坐之!()A.冯氏谋反的事情明明白白,还故意找茬儿来挑毛病,我非治他罪不可!B.冯氏反对我早就是公开的,所以她当众让我出丑,我当然要治她的罪!C.冯氏反对我早就是公开的,还故意找茬儿来挑毛病,我非治他罪不可!D.冯氏谋反的事情明明白白,所以她当众让我出丑,我当然要治她的罪!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太后心胸狭隘的一组是:()(1)傅昭仪皆惊走(2)由是与之有隙(3)傅乃遣御史按验(4)更使中谒者令史立治之(5)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6)上乃顺指,下宝狱A.(1)(2)(3)(4)B. (2) (3) (4)C.(2) (3) (5) (6)D.(4) (5) (6)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冯昭仪当年出于对元帝的爱护,无心得罪了傅昭仪,造成十年后的一场大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