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德育的六个方法
德育的六个方法德育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
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六个常用的德育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第一个方法是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通过塑造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
第二个方法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开展情感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第三个方法是规则教育。
规则教育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定的规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校规,并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严格执行,让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第四个方法是讨论教育。
讨论教育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五个方法是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指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真实的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六个方法是引导教育。
引导教育是指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主动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六种德育方法各有侧重,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以达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效果。
当然,不同的德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群体,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高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高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高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4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1一、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政教处德育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年级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使年级德育工作与高一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围绕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怀仁”文化特色、纪念建国六十周年这两大主题,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年级特色。
二、工作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仁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强化高一新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三、工作重点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强化常规管理工作。
积极参加“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月活动,通过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
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3、积极参加“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认真开展家校联系,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四、具体工作(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检查督导力度,继续实行年级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班主任、年级主任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客观地衡量年级主任、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加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教资科目二 德育的实施途径
教资科目二德育的实施途径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过程。
为了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注重树立正面榜样,例如通过表彰先进个人或团体,展示他们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同时,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德。
二、开展德育课程,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可以制定德育课程,将道德教育纳入正式课程体系中。
通过开展德育课程,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德育课程可以融入学科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德育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道德模范,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在活动中,学校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建立德育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评价体系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使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五、家校合作,形成共同育人合力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品德表现,并共同制定家庭德育计划。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六、教师示范,注重德育师德建设教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以下哪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A.爱国主义教育B.道德品质教育C.法制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2.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以下哪个阶段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期?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幼儿园阶段3.以下哪个原则不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知识本位D.家校共育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哪几种主要的德育途径?A.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B.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C.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师生关系D.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师生关系5.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B.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C.促进学生身心健康D.提高学生学科成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要阐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德育工作原则。
2.请列举三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德育方法。
3.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分析题(共45分)请阅读以下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某中学开展了一次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为贫困生捐款、帮助孤寡老人、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等。
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了一次座谈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1.请分析该德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15分)2.请评价该德育活动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15分)3.请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谈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5分)第二部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国家意识。
德育原理,讲义第七章 德育过程与方法
第七章德育过程与方法第一节德育过程与德育过程模式一、德育过程的内涵及特点(一)德育过程的内涵一般而言,关于对德育过程内涵的理解,可以从“德”和“育”两个方面加以把握。
从“德”的角度来看,德育过程主要指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这实际上指的是品德的形成过程。
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大多从这个角度来定义德育过程。
如孔丘把学、思、习、行看作是道德修养过程的四个重要方面。
从“育”的角度来看,德育过程主要指的是,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强调的是从学校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角度,来探讨德育工作者如何组织和安排德育活动。
本书主要是从“育”的角度来定义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德育过程组织的计划性总体来说,社会环境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无序的;而学校德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其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是自觉、有序和可控的,因而学校德育相比于一般社会影响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其针对性、效率性更高。
(2)德育过程的引导具有正面性一般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还存在一个明显弊端就在于其影响内容良莠不齐。
学校德育在价值选择上会考虑选择积极地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方式。
(3)德育过程的实施具有复杂性德育过程不仅需要处理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多重关系,而且也需要处理个体与不同层面自我的复杂关系。
德育过程的复杂性还在于它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学生品德形成的复杂性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1、学生的品德成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德育过程的实施要综合考虑学校、家庭、社会等影响因素的作用。
2、学生的品德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反复性,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3、不同学生的品德成长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
(4)德育过程的引人具有多端性道德教育的过程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的任何一个心理要素开始。
①学生的品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其各个要素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德育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有哪些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德育方法有哪些。
首先,榜样示范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
学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德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学生良好品德的榜样。
其次,德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
通过德育课程,学校可以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正确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和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德育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榜样示范、德育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德育管理等。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综合运用各种德育方法,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只有通过全面的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作者:邓高春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育说服法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
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情感陶冶法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
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
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教师资格中学德育方法
教师资格中学德育方法
中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语言文字说服(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和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
2. 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 实际锻炼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包括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
4. 情感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 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 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您阅读《中学德育大纲》等文件,或咨询中学德育老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讲品德· 道德· 德育一、品德、道德与德育(一)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的内涵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品德的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的本质道德转化品德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三)德育的特征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从活动的内容看——传输社会道德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第二讲品德形成的一般特点、规律与教育一、品德的结构(一)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二)品德各要素的表现形式及作用1、道德认识概念——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掌握。
德育原理
名词解释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教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2、操行评定: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
3、品德修养:是指个人在品德的方面主动进行的陶练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品德的水平。
4、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数值。
5、德育工作者: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者。
广义的讲,凡是从事德育工作的人都可以称为德育工作者。
狭义地讲,德育工作者是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包括广大教师。
6、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7、校外活动: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的和领导的学生的课余教育活动。
多选题1、中小学生常用的主要的德育方法:①语言说理法:讲解(报告)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②形象感染法:参观(访问、调查法)、示范法陶冶发;③实际训练法:常规训练法、活动锻炼法;④品德评价法:奖励法、惩罚法、评比法、操行评定。
2、一般用来进行示范的榜样的种类:①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②家长和教师③“三好”学生④伟大历史人物和文艺典型形象3、学校共青团活动的内容:品德教育活动、学习目的和良好学风教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共青团自身的组织活动4、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自我品德自觉性、自我品德内省性、自我品德涵育性、自我品德实践性5、品的测评的作用:诊断作用、强化作用、调控作用、教育作用6、社会德育的特点:广泛性和多样性、复杂性、自主选择性、隐形性、快速性和灵活性7、社会德育的基本要求:①坚持正确的导向,并使其内容科学、真实、健康②统一社会宣传要求,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提高人们的鉴别力③各社会教育机构要发挥特长,互相配合④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⑤与各社会咨询、指导活动结合简答题㈠开展勤工俭学的原则一定要处理好工、学关系,坚持学主工辅、工以辅学的原则。
“管育”并重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
“管育”并重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摘要: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要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
“管育”并重是一种管理观念和原则,班主任教师从教育实际出发,围绕立德树人教育原则进行“管育”设计,推出更多先进的管理举措,确保班级管理顺利进入良性轨道,实现德育管理目标。
关键词:“管育”并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引言“管育”并重模式,就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管理方式。
其教育模式最主要就是“管”和“育”,“育”指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而“管”,则是班主任对学生行为和学习进行约束管理。
“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以使班主任在学生之间拥有威严;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过度管束造成的学生叛逆与反抗情绪。
一、“管育”并重下德育工作的意义由于初中生心智还不够健全,习惯模仿一些大人的行为,部分学生可能会就此走上了弯路。
在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行方面的问题。
德育工作近些年得到了发展,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会延续传统教学习惯,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传统的教育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德行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课标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为了根治这种现象,通过“管”“育”并重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引学生走好人生道路。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不重视实践活动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理论课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效果。
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仍然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相关的德育内容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背诵。
然而,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性的体验,所以也无法了解到理论的具体应用途径,很难付诸实践。
(二)学生未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会发现,由于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部分学生并未能很好地进行情绪管理。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常用的德育原则1. 导向性原则德育的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 疏导原则疏导原则包括疏通和引导,即进行德育时首先要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打通学生的思想,然后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
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前苏联教育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与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中学德育工作安排
中学德育工作安排
中学德育工作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组织开展德育课程,包括道德、法治、心理健康、性教育等内容的教育与指导。
2. 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演讲、德育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
3. 定期开展德育督导检查:定期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4. 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和成长情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5. 家校合作开展德育: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并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工作。
总体来说,中学德育工作需要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环境。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中小学的德育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方法。
德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小学德育方法:1. 榜样教育:榜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方式,通过展示优秀的榜样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模范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方法,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做好人。
2. 德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法律、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授生活中的道德故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3. 校风建设:学校要注重校风的建设,创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学生自治:学校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治的权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5. 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德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案和方法。
家长要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和配合,时刻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日常生活习惯。
7. 社区参与:学校和社区可以合作进行德育活动。
例如成立学生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8. 个别辅导: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辅导,了解学生的成长困惑和心理需求。
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 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奖惩。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向上、追求卓越。
10. 德育资源建设:学校可以购买一些德育相关的图书、教具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德育资源。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德育(Moral Education)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
它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公民。
本文将对德育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德育教育。
一、德育的目标和意义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价值选择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德育教育的主要意义包括:1. 增强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2. 塑造个人品质: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人素质,使他们具备坚定意志、高尚情操、健康心态等品质。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自律、秩序、守纪律等素质。
4. 发展综合素质: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素质。
二、德育原理的基础德育原理是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它们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德育原理:1. 以人为本原则:德育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2. 以实践为基础原则:德育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3. 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原则:德育教育应与社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教育与家庭相结合原则:德育教育需要与家庭相结合,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德育教育的方法德育教育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德育教育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规范。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引言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实施方案,帮助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一、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道德、法律、社会公德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包括自律、勤奋、团结、守纪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是常用的德育内容与方法:1. 德育内容1.1 道德知识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教育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提醒学生正确行为准则。
•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品德高尚的榜样人物,如国际友人、社会名人等。
1.2 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如班级组织的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合作能力。
1.3 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如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等。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整理书包、爱护校园环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德育方法2.1 示范引导法•教师身体力行,成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对象。
•组织学生观摩、模仿、学习品德高尚的榜样人物。
2.2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真实的社会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道德决策和行为表达。
2.3 亲子教育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推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德育成果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评价应本着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原则。
简述德育过程的操作
简述德育过程的操作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过程的操作是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本文将从德育过程的目标、方法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德育过程的操作进行简述。
一、德育过程的目标德育过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道德问题。
具体来说,德育过程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通过感受和体验道德情感,让学生能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3. 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守纪律、讲道义、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德育过程的方法德育过程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德育方法:1. 示例教育。
通过校园道德模范和社会上的道德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模仿欲望,借鉴他人的优点,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
2. 互动教育。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班会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情感教育。
通过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文学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让他们在美的陶冶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4. 实践教育。
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感受他人的困境与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德育过程的评价德育过程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
德育过程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行为观察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行为表现,如是否守时、尊重师长、关心同学等。
第八章德育练习题附答案
第八章德育一判断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学校应当把德育放首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5、学校德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6、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7、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8、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9、中学教育中要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活动比其他教育活动更重要。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二、单选1、孩子犯了错“爹打娘护”现象违背了的()。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规律B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D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2、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墙壁都能说话”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A 陶冶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说服教育法D 实际锻炼法3、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 劳动D 班主任工作4、在德育的几种方法中()侧重于道德认识的培养。
A 实际锻炼B 品德评价C 陶冶D 说服法5、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皮亚杰B 赞可夫C 班杜拉D 科尔伯格6、家访可以防止5+2=0现象出现,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B 疏导性原则C 长善救失原则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7、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A 品德评价法B 榜样示范法C 陶冶教育法D 实际锻炼法8、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这样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
()A 德育影响B 德育内容C 德育方法D 德育内容和方法9、德育过程的基础是()A 掌握知识B 激发情感C 道德内化D 活动和交往10、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德育原则要求以及德育方法
中学德育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2.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贯彻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2.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七)依靠(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1.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2.贯彻因素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己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1.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1.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每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它受德育内容、任务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为依据的。
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义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它受德育内容、任务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为依据的。
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阅读书籍报刊等。
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和认识,接受新的意见,努力使对方心服口服,有即时或可见性的收效。
基本要求:1、内容有针对性针对性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
在说服中,必须实事求是地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以及心理状态等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防止“放空炮”、“模式化”、“一刀切”。
2、情感要充沛情感在品德形成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情通则理达”,要求教育者要善于以自己充沛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波澜,从而转化为他们内心的信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态度要民主说服教育要坚持民主、平等、和蔼、诚恳的待人态度,循循善诱,广开言路,坦诚相见,不“扣帽子”、“楸辫子”、“小题大做”,也不讽刺、挖苦,盛气凌人,以权压人,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心悦诚服的接受意见。
4、讲究教育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被他们所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
一、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先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进行剖析: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厌恶学习,考试作弊;纪律松懈,游手好闲;忙于早恋,沉湎网络;不讲公德,为所欲为;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以强凌弱,勒索钱财。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倾向。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
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
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
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
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里,学生胡侃乱吹,“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
脏话、臭话脱口而出,网络语言层出不穷,长发、染发、穿耳者比比皆是。
爱心淡漠,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毁坏公物等现象随处可见。
缺乏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只知爱幼,不知敬老。
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针对中学生的现状,从各方面做好德育教育的工作:
1、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
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2、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
素。
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
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一个初中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
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3、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同时由于初中生本性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
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4、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我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从整体出发,肩负起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