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册教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1课时 数一数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学了第1课时数一数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用正确的方法数出物品或图形的个数。
2.能与同伴合作,互相核对并改正答案。
3.能够从实际中感受数的变化和数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计数棒、计数器,图形卡片,计算题卡片,白板及书写笔。
2.教学材料:教材《数学》第一册(西师大版)第一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1)出示卡片教师出示一张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后估算图中物品的个数,并简单提问,“大家猜猜这张卡片上有几个物品?”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测。
(2)核对答案教师将卡片翻面,逐一指认图中各物品,在学生听到的数字基础上进行重新核算,教师将总数写出并解释正确答案。
2. 计数棒计数(1)操作回顾教师出示计数棒,并回顾和复习使用计数棒数物品的基本操作。
(2)数数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数数活动,教师出示计数棒,逐一数其个数,然后交于学生数别的物品。
3. 计数器计数(1)操作演示教师出示一个计数器,演示将计数器调至“0”,然后数物品,并记录顿数,最后数完后查看计数器上显示的数字并验算。
让学生跟随老师指导操作。
(2)数数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搭配使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活动,可以相互核对、共同解决问题。
4. 合作计算(1)简单练习教师给出数学题目,学生可以分别用计数棒或计数器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合作核对,纠正错误。
(2)计算比赛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根据老师出示的图中物品的数目,分组设计出各种有趣的计算问题。
5. 数学游戏(1)游戏规则选取一种数学游戏进行活动,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游戏举例“猜谜游戏”:教师出一组数量一定的图形,让学生猜数,看哪个小组能猜到最接近正确答案。
规定只能问三个问题。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通过数数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数数方法,加深对物品数量的概念及数的变化规律的感受。
课堂教学利用了教案详细规划的教学步骤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转换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1.6补集
课时教案课题 1.6 补集课时 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2.掌握集合的补的简单运算,能够利用集合图示去理解集合的“补”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3.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相对的观点重点补集的概念和集合的“补”运算.难点补集的概念关键教师的例题讲解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教具资料直尺学生准备用品笔、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调控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查出缺席1分钟引入集合是整体概念在数学中的反映,生活中的“部分”引申到集合便是前面学过的子集概念,而生活中常见到的“剩下”概念在集合中的反映,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补集。
引入新课,增加学生兴趣 5´三1. 全集概念一般地,如果在讨论的问题中,每一个集合都是某一集合S的子集,那么称S为全集。
通常用U表示全集。
具体问题时,全集具体规定.2.补集:一般地,设U是全集,由U中不属于子集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在U中的补集,记作C u A,读作“A在U中的补”。
3.用性质描述法表示成C u A={x|x∈U, 且x∉A}4.运算律:A∩C u A=φ A∪C u A=U C u (C u A)=A5.文氏图表示:[注1]求补集时不要忘了全集。
[注2]当U显然时,简记为CA,读作"A的补"[注3]求补集的关键在于根据定义寻求补集中的元素.例1(1)若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 B={3,4,5,6},求ACU;BCU(2)求证:C R Q是无理数集。
解(1)因为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1,2,3,4,5,6,7,8},而A={1,2,3},B={3,4,给出定义2´由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题15´。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4.8.1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注: 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即反对应关系也是单值对应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2. 求反函数的步骤
①从 中反解出 ;
②改为习惯写法: 反函数为 ;
③写出反函数 的定义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15分
;
(4) .
练习
P79课后题1
21分
作业
练习定义及求法, 要求同学熟练掌握.
复习
对数函数的性质
2分
新授内容
1. 反函数的定义
生活中, 我们常遇到一些相反的问题, 如某商品单价为 元, 问题: ①买 斤应付多少元; ② 元钱能买多少斤?
我们熟悉的某些函数有了反函数.
定义: 设函数 定义域为A、值域为B, 如果对于任意的 , 由关系式 可以解出唯一的 与之对应, 则称 为 的反函数, 记为 .习惯上, 的反函数记为 .
课时教案
课题
4.8.1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学习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使80%以上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重点
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难点
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关键
通过教师实例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来突破难点
教具资料
直尺、模型
学生准备用品
笔、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调控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查出缺席
1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6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6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数学乐园”是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第一个数学活动。
其中安排了五个活动:数学迷宫探秘、找朋友、我当邮递员、比一比谁的耳朵灵、你投球我评说。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关键设计时我遵循下列原则:一、活动性原则。
大纲特别强调学生要运用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学习数学,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要突出活动性,要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增长能力。
“数学乐园”本身就是一次数学活动,因此,教学要体现活动性。
二、全体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要获得对数学的认识,就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乐园”活动时,我采取分组的办法,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
三、兴趣性原则。
对刚入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要让他们感到数学单调、枯燥,从而失去对数学的爱好。
因此在组织“数学乐园”活动时,教师要把教材上的内容活化变成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乐中求知。
四、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主流。
“数学乐园”的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情感放在首位,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劲头。
课堂教学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催化剂。
教师应主动地把开放性原则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突破口,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去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
这种开放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思维创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铃鼓,邮箱,球,篮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块,旗帜。
教学设计导入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师:好,下面先来看一看“数学乐园”中我们安排了哪些游戏。
介绍游戏内容和规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数字迷宫”彩虹图),在“数学乐园”的大门前有什么?生:画一些有数字的方块。
从问题到方程(一)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kk识读第一册详细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一)——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kk识读第一册详细教案教学内容:§5.1从问题到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
2、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一般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的一般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复习提问。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至两个方程,让学生感知方程概念。
二、新授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问题①:图5—1,(图上标明:砝码质量,1kg和5kg,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为xkg)2、师:观察这个图形,你可以列出方程吗?3、师: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即等量关系)(二)大胆推测,积极探索1、师:从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用方程解决的生活问题一般途径是什么呢?2、观察问题一的解决过程,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画出思维线路图:实际生活问题列出方程针对讨论后的结论:教师点评,从实际问题中要设出未知数、列出代数、找出等量关系等。
(三)提出新问题验证猜想。
1、出示问题②(书P140)2、带学生认真审题。
3、师:谁能把这个问题数学化(即出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有关量,找出等量关系等)。
4、为了能更容易地找出等量关系,我们可以作如下猜想:胜场数负场数得分数假设一102假设二84本题讨论x(归纳等量关系:得分数=胜场得分+负场分分,学生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三、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师:从问题①中,我们探讨是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般途径,在问题②中我们运用这信途径顺利列出了方程,请一位同学再把你的得出的这个结论再说明一下。
四、交流验证学生讨论解决P141试一试五、练习巩固P141练一练1、2六、作业布置P143 1、2、3教学内容:§5.1从问题到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1.2集合的表示法
2.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共同性质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 x | x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答案:不是.集合 表示只含有数字0的集合,这个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是数字0; 表示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巩固练习
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 .
②{-2,-4,-6,-8,-10}, .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x∈N|x是15的约数} {1,3,5,15}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三) 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如: .
给出定义
2´
由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什么?(问答式,3分钟)
(2)
(3) {1,-1}
(4){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 { 0, 1}
3. P9课后练习
综合应用
15´
小结: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2´
课时教案
课题
1.2集合的表示法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学习用列举法和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使85%以上学生能熟练掌握。
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难点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
相反数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相反数——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相反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运用相反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上升和下降、收入和支出等。
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具有相反意义的数呢?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正数和负数,为学生引入相反数的概念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相反数的概念2.相反数的性质(1)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探究相反数的性质。
①相反数的和为0,即a+(-a)=0;②相反数的乘积为-1,即a(-a)=-1;③0的相反数还是0。
3.相反数的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相反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师举例讲解:如已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求这个数。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对解答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2.收集生活中的相反数例子,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补充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深化对相反数性质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相反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复杂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如果你今天赚了10块钱,我们可以说这是正的10块;如果你今天亏了10块钱,我们怎么表示呢?生:用负的10块表示。
师:很好!在数学中,这样的数我们就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有没有一种数,它和另一个数相加起来等于0呢?生:有的,就是相反数。
(二)探究新知1.相反数的概念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反数。
一年级全册完整数学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年级全册完整数学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其中涵盖了数字0至10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形状与空间、测量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至10的认识,能够进行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对形状与空间的认知,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的读写、加减法运算规则、形状与空间的认知。
2. 教学重点:数字0至10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形状与空间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形状卡片、测量工具、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引出数字0至10的认识。
2. 数字0至10的认识: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写数字0至10,进行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
3. 形状与空间:通过形状卡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形状,并进行形状的组合与拼接。
4. 测量:教授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数字0至10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规则、形状与空间的概念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等。
七、作业设计1. 数字0至10的认识:请同学们用彩色笔书写数字0至10,并组成一个美丽的数字画。
2. 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3. 形状与空间:请同学们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并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4. 测量:请同学们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宽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身边的数字、形状与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
(板书)[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
(讨论)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
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西师)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西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并能够进行数的读写。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5的读写。
2. 数字1-5的顺序排列。
3. 数字1-5的组合。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讲解数字1的读写方法。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1的数量意义。
3.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2,讲解数字2的读写方法。
4.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2的数量意义。
5.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3,讲解数字3的读写方法。
6.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3的数量意义。
7.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讲解数字4的读写方法。
8.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4的数量意义。
9.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5,讲解数字5的读写方法。
10.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5的数量意义。
11. 进行数字1-5的顺序排列练习。
12. 进行数字1-5的组合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5。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5的数量意义。
3. 学生能够进行数字1-5的顺序排列和组合。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并能够进行数的读写。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6-10的读写。
2. 数字6-10的顺序排列。
3. 数字6-10的组合。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讲解数字6的读写方法。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6的数量意义。
3.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7,讲解数字7的读写方法。
4.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7的数量意义。
5.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8,讲解数字8的读写方法。
6.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8的数量意义。
7.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9,讲解数字9的读写方法。
8.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9的数量意义。
9.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0,讲解数字10的读写方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学校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班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同学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技能目标1. 进展观测技能、空间想象技能。
2. 在画点图中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技能。
情感目标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探究宇宙神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预备:1. 老师方面的预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2. 同学方面的预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师:夜晚静静地来临了,漂亮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华,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淘气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许多的星座。
请同学分组沟通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 出示课题:漂亮的星座二、新授实施1. 老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认真观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仿照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老师巡察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外形,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同学操作,老师巡察,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漂亮?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伙伴长大以后去探究、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
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老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伙伴尝试画)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爱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沟通评比。
培智数学第一册《1的认识》教案
今天我们认识了1和许多,也知道怎么用1和许多表示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的,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课题
大与小
课时
第3课时
目标
A组:1、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字1和许多的意义。
2、让学生能用实物来表示1和许多。
3、能独自完成数字1的书写作业。
4、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喜欢数学课的氛围。
(6)教师出示白菜模型并提问:这是什么?有几白菜?1个白菜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数字1)。
2、游戏认识1
(1)全班进行拍手游戏。
(2)教师要求全班学生听到数字1后拍一次手。
(3)教师要求被点到名字的学生听到数字1后拍一次手。
3、想一想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1表示。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教室里有1个黑板,可以用数字1表示。
3、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学生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唱的一样,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4、区分1和许多。
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的请,启发学生说出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许多小朋友,再让学生一位一位的回到座位上,启发学生说出许多小朋友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1)教师拿出一个袋子,让学生知道袋子里有许多的水果模型。
1、组织课堂纪律
1、要求学生将课堂中所用学习用具统一放在课桌左右上方。
2、上课期间不能随便下座位,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
3、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的听。
4、回答问题先举手再发言。
二、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字1,用数字1表示了很多的物品,大家还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三、新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班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节课的除数是整个十的口头和书面计算教学内容:第1、2页教学重点:专注于书面计算。
注意口头计算、估算和书面计算的最佳组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在积极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与学生交流学习思想,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1.在新学期,我们收到了很多新书。
让我们先看一张图片。
这是关于孩子们和他们的母亲去买书的故事。
光盘演示。
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销售人员每20本就打包一次。
孩子们在想,60本《科学世界》你想要多少包?)用手势画“20本书在一个袋子里,一个袋子在一个袋子里……”因为学生们知道总共有60本书,所以当他们用手势制作第三个书包时,他们不会继续。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二、优化口头计算、估算和书面计算的组合,学习除数是整个十的除法。
1.口头计算(估计很多学生会直接口头计算数字)。
你能告诉我你怎么做口头计算吗?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苏教班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册整册教学计划(2)6÷2=3,60÷20=3(3) 60人中有多少人是20人?60中有三个20,所以数字应该是3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所说的:6÷2=3,比较两个问题,并将它们写成60÷20=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20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20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通过认识数字的过程,通过观察、运算、解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字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
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3或10是多少?比傲娇的9多多少?让我们在数学课上遇见10。
(板书话题)【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展示主题图。
老师:今天10也来了我们班,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第59页的主题图里。
你想找到它吗?然后请大家把书轻轻翻到59页,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然后同桌互相聊。
2.学生报告在主题地图中找到的数学信息。
3.数数棍子。
老师把这10根棍子捆成一捆,这一捆是一根十,所以我们说10根一根是一根十。
4.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0来代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教学过程](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一、学习新知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今天老师来和你做个游戏,比较一下你的视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数物品、数图形、数动物等方式,学会认识数的大小、数的组成、数的读法及写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小于、等于、大于进行比较;2. 能够正确数1-10的数目;3. 能够准确写出数字1-10的符号;4. 能够识别和写出1-10的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5. 能够使用数字和图形进行对应。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1. 教师出示利用教具或图片呈现的数字,带领学生回忆数字的大小关系,用小于、等于、大于表示。
2. 利用数字卡片或贴纸,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在教师的提问下回答比较大小。
二、重点讲解(25分钟)1. 数物品: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数量。
2. 数图形:展示简单图形,引导学生数出内含的物件数量。
通过比较两个图形,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数动物:展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口述出现的数量。
4. 数字和符号:让学生一起叫出数字1-10,教师边叫边写,并解释数字的书写方法。
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简单的1-10数字对照表,以帮助学生记忆。
5. 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按照数字大小的顺序,将数字写出来并用中文数字标注。
学生可以一起读出中文数字,巩固记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大小比较,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2. 利用黑板上的数字对照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书写练习。
3. 展示一组物品或图片,请学生识别其中的数量并用数字书写。
4. 给学生几个数字,让他们口头表达出来,画出对应数量的图形。
四、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册或复习本上关于“数一数”的部分作业,带回家开展针对性复习。
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规范、方法是否得当,需及时反思纠正。
2.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口胡乱数的情况,应及时给予引导,明确他们的数数规则。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学生:知道。
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二、进入新课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
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
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
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
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
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基础数学(第1册)》电子教案
第1章集合与简易逻辑课题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及其关系。
2.掌握列举法和描述法等两种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方法】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使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90 min)。
【教学过程】0的解集;1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教师通过例4的分析讲解,概括列举法的特点及其适学生完成教材中练习1.1.1和课题1.2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以及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2.会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及表示符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首先通过问题导入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子集和真子集;在此基础上学习集合相等的关系,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90 min)。
【教学过程】A的元素。
探索新知1.子集的概念及表示一般地,如果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B称为集合A的子集,记作B A⊆(或A B⊇),读作“B包含于A”(或“A包含B”)。
☞说明:(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自身的子集,即A A⊆;(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都有A⊆∅;(3)对于集合A,B,C,若有C B⊆,B A⊆,则必有C A⊆。
➢例题解析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2|16x x=_____{}4;(2){}|3x x>_____{}|2x x>-;(3)∅_____{}012,,;(4){}25,_____{}2357,,,;(5)b_____{}a b c,,;(6)*N_____Q;(7)0_____{}12,。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案北京课改版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案北京课改版教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京课改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12章的内容。
第1章主要介绍了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第2章主要介绍了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10的认识,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则是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小物品等。
学具有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例如,拿出一些苹果和橙子,让学生将它们按照颜色分类。
2. 数字010的认识:我拿出数字卡片,一个一个地介绍数字010,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读出来。
然后,我进行一些数字的组合,让学生读出来。
3.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我拿出加减法算式卡片,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我拿出数字3和数字4,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和是多少。
4. 比较大小:我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拿出两个不同大小的球,让学生判断哪个球更大。
5. 排序:我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按照大小排序。
例如,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木棒,让学生按照长度排序。
6. 例题讲解:我出一道例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让学生一起回答。
7. 随堂练习:我出一道随堂练习题,例如“我有2个橘子,你有多少个橘子?”让学生回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数字010的认识的顺序。
答案:0,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3 +4 = 75 2 = 38 + 1 = 9答案:苹果比橙子大书本比铅笔长球比木棒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们对数字0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得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一册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s volume 1
数学第一册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
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
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多+
拿走_块少-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13+516-315+314+4
12+65+1316-415+4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
(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