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一)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的政策研究

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的政策研究

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的政策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的政策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这一现实,政府和学者们正在不断探索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的意义、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的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旨在满足人们在各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包括基本的福利保障、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可以帮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另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消费能力、甚至增加人们的储蓄。

这些都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养老保险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险的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养老保险缺口。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缺口日益平凡。

很多人并没有养老保险甚至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缺少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措施;2. 养老保险反腐败机制不完善。

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缺少监管机制,导致信任危机。

很多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任,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3. 养老保险统筹不足。

当前,一些养老保险政策并没有彻底实施。

一些企业和地区对养老保险缴纳不足,导致基金的不足,养老保险的发展困难。

三、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1. 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通过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和优化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参保人数和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让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2. 成立监管机构。

为了提高养老保险的信任和保障效果,我们需要成立养老保险监管机构,加强对养老保险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遏制养老保险欺诈和违规行为,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效率和权威性。

社会保障政策绩效审计研究

社会保障政策绩效审计研究

行 情况是绩效 审计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2 0 1 1 年, 美 国审计 署对美 国医疗保 险与 医疗补助 服务 中心 的 数 据收集 、 监督检查 等情况进 行调查 时发现① , 当
前 数 据 库 不 能 及 时 跟 踪 被 调 查 长 期 护 理 医 院
是否存在 安全 防护措施 不严 密等威胁参保 人资金
当前 ,我 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已发展到 了一 个关键时期 ,针对我国社会保 障政策 的制定 和执 行情况开展绩效审计 ,对 于进一步发挥 审计机关 在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 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保 障制度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 的理论价值 和现实意
义 。由于 美 国审 计 署 针对 养 老 及残 障保 险 、 失业 保
面: 保 险经办机构服务信息是否及 时披露 , 社会保 险服务网络是否完善 , 各项收费条款是否遵循 了透 明性和简单性原则 ; 是否建立服务评价标准和评价 模型; 工作量和人员配 比是否合理 ; 保 险经办机构
是 否存 在缩 短 营业 时 间 ,随意 拒办 某 种 业 务情 况 ;
1 . 执 行 部 门职 能 履 行 情 况 。管 理 部 门 职 能 履
评估四个方面 , 当前应 重点关注有 中国特 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 社会保障基金 的可持
续性 、 社 会保 障基 金 的投 资运 营、 社会 保 障制度 中的社会 公平 以及 补充保 险的建设 。在 审 计 方式 和 方法 的选 择 上 , 应 以社 会 保 障政 策 制 定及 执 行 情 况 审计 为 纽 带 , 统筹 实施 对政
化( O n e P I ) 两 个 项 目的进 展 和实 施 情 况 、 现 有成 果
( L T C H,医疗保 险款项 开支的 8 0 %支付 给该 医院 的护理 对象 )职责 ,或不能确定被调查 医院是否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衡量指标研究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衡量指标研究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衡量指标研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衡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衡量指标,并分析其优缺点。

首先,一个常用的衡量社会福利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DP)。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通常被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

然而,GDP并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福利水平,因为它只关注经济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等因素。

因此,单纯以GDP来衡量社会福利是不准确的。

其次,人均收入是另一个常用的衡量社会福利的指标。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用来反映人民的平均经济水平。

然而,人均收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即使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很高,但如果收入分配不公平,一部分人的收入过低,那么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仍然较低。

其次,人均收入也无法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人均收入也不能完全准确地衡量社会福利。

除了经济指标外,社会福利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效果来衡量。

社会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升社会公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通过衡量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效果,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社会保障政策的衡量也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政策差异很大,很难进行直接的比较。

其次,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评估,因此无法即时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化。

此外,社会福利还可以通过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来衡量。

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和人民的综合能力。

健康状况则反映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水平。

环境质量则关乎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郑功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要素1.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3.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4.属于社会化行为。

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二、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第二节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2.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3.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第三节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由于各种先天与后天因素及自身与外来原因的影响,部分国民可能因疾患、天灾人祸、失业等事件陷入生活困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国民将陷人生存危机而无法自拔,因此,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目标。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保障制度正是通过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乃至精神保障的提供,来达到满足国民福利增长需求并保证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的,它相对于前一个目标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个由多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或项目构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追求的并不只是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而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教育、健康、劳工和福利等。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广泛且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社会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政策。

研究社会保障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制度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提出改善政策的建议。

2.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是指国家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政策。

研究教育政策的内容包括教育经费分配、教育改革、教师培训与评估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探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3. 就业政策研究:就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就业增长、提高就业质量而实施的政策。

研究就业政策的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分析、培训和再培训政策、职业发展支持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分析就业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评估政策的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4. 健康政策研究:健康政策是指国家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权益而实施的政策。

研究健康政策的内容包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探究政策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评估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出改进健康政策的建议。

5. 社会福利政策研究:社会福利政策是指国家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减少社会不平等而实施的政策。

研究社会福利政策的内容包括福利金融支持、老年人护理、残疾人福利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评估福利政策的覆盖面和效果,提出完善福利体系的建议。

6. 环境政策研究:环境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政策。

研究环境政策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分析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提出改善环境政策的建议。

在社会政策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需要了解国家制定的政策,还需要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政策的合理性和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1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1

其二,日常贫困救济。日常贫困社会救济是指对由 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陷于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经 济帮助。无论在任何时代,社会中总有一些社会成 员由于多种原因暂时或者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他们 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这些人的存在对社会安 全构成的威胁程度远远低于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动 荡,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反映该时期人类的 进步和文明程度;反映人类对自身所处社会事务管 理的有效程度;反映社会管理机构对调整社会成员 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自觉程度。古代政府把社会 成员中的鳏、寡、孤、独、老、穷、乏、疾、病、 死(无钱葬尸)者作为国家进行救济的主要对象。 一般采取一次性和设立曰常机构两种方式向贫困者 进行救济。提供的待遇包括:为他们提供维持生存 的食物、衣服、住所和医疗。
三是贫病救治。无钱治病,是穷人的共同遭遇。 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去拯救这些贫病者,实是从佛 教寺院的善业中得到启发的。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 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 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如高斯得《江东提刑司新创 药局义阡记》“捐司存羡钱百万,创业药局。制急于 民用者凡五十品,民有疾咸得赴局就医,切脉给药 以归”。吴渊《济民药局记》盛赞列圣“以民命为 重”的“好生之德”,鉴于“近世天下郡国台府开 设广惠局以便民服饵”,由浙西提刑在苏州买房三 十五间,创济民药局,以资春疫的预防与治疗。元 代汤弥昌《平江路新建惠民药局记》曾谈到中央政 府要求地方各路府“设惠民药局,官给钞本,散诸 药市,月取其息以资制剂”。
5、保障范围: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因为生产力所限,总 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但其保障范围却很全面,基 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社会保障业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弃婴养育。因生计所迫,父母不能养育子女以 至弃之路旁,古来常有。自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 局后,历代全婴堂、育婴堂之设史不绝书。清代雍 正皇帝曾亲书《育婴堂碑文》,要求将广渠门内的 育婴堂规制加以完善,号召士庶“捐资为善”,并 向全国推广,严饬地方官吏切实做好弃婴养育工作, 毋使坠入沟壑。而其良法美意在创建之初即已成型, 如前引《湖州婴儿局增田记》中规定:首先由法曹 “诘其所从来,真弃儿乃书于籍”,然后“使乳母 乳之,月给之粟”,另外“择媪五人为众母,长众 乳,各哺其儿又一人。”并且规定了养育八十名弃 婴及其相应的常平(财政)补贴数额。明清以后, 地方官履新按临,都要仔细过问善堂设立位置,并 核对在籍名单和拨补实数。这在方志中的建置、地 理和赋役等内容里都有清晰记载。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社会政策是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学科,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来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政策研究内容。

1.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政策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社会如何提供保障和支持给弱势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

例如,研究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福利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福利改革等。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项目、贫困救助、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险等都是社会福利研究的重点。

2.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政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并寻找缩小这些差距的方式和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收入分配不平等、社会流动性、贫富差距、教育机会不平等等。

3.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教育改革、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质量评估、教育机会平等研究、职业教育等。

4. 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成为社会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社区建设,以及住房政策、住房保障等。

5. 就业与劳动政策:就业问题是社会政策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市场的状况与发展、劳动力供需匹配、就业歧视与公平等。

同时也研究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劳动关系等劳动政策。

6. 健康和医疗政策:健康和医疗政策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医疗资源配置、远程医疗、职业病防治等,也包括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残疾人服务等。

7. 儿童保护和家庭政策:儿童保护和家庭政策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福利与关爱、家庭政策、家庭暴力防治等。

8. 生育与老龄化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生育与老龄化政策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出生率、人口结构、养老保障、长期护理等。

以上仅是社会政策研究的一部分内容,社会政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它涉及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社会团体组织的方式,以缴费为基础,为参保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的制度。

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包括制度设计、制度运行、制度改革等方面。

例如,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可以探讨不同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可以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情况、参保人的待遇发放情况等;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可以探讨如何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增加社会保险待遇等。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为了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无法自给自足的人群提供一定的救助措施和服务的制度。

研究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包括救助对象的认定标准、救助方式的选择、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等方面。

例如,研究社会救助制度的认定标准可以分析不同地区对贫困人口的认定标准、救助对象的范围等;研究社会救助制度的方式选择可以探讨不同救助方式的优劣、适用情况等;研究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可以评估救助政策对贫困人口的帮助程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等。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公民生活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和福利待遇的制度。

研究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包括福利服务的提供方式、福利待遇的标准、福利政策的效果等方面。

例如,研究社会福利制度的提供方式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福利服务机构设置、福利项目开展情况等;研究社会福利制度的标准可以探讨不同福利待遇的发放标准、福利待遇的调整机制等;研究社会福利制度的效果可以评估福利政策对公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等。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涉及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_历史学论文_

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_历史学论文_

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_历史学论文_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_历史学论文_清代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清史(1840年以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它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职官、政策、人物、外交、事件和会党等诸多课题内容。

90年代以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也渐趋明朗。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出版有关专著30余部,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十篇,显示了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繁荣局面。

当然,其中也存在某些不足,如重复研究、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下面,笔者对近年来清代(1840年以前)政治史的研究成果作一评述,以期从中探究出一些发展态势,进而有利于今后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一、清代职官制度研究清前期职官结构的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王文明《试论清前期官制的几个主要特征》(《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一文认为,清前期的官制调整幅度大,总的趋势是加强皇权,并带有浓厚的民族歧视性质。

李兴荣在《试论后金"八王共议"制度》(《四川师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努尔哈赤本意效法汉人立皇储,无奈屡屡受挫,只得以"八王共议"来维护政权稳定。

由于与中央集权的趋势相抵触,故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杜家骥《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史学集刊》1997年第2期)一文则认为,八和硕贝勒是八旗旗主,但天命后期两黄旗尤其是镶黄旗虽已确定旗主,但仍与努尔哈赤有统属关系。

姚念慈《天命年间都堂初探》(《清史研究》1991年第3期)一文,分析了天命六年至八年间都堂的发展脉络,作者指出它实质上是一次限制"八王共治"的不成功尝试。

赵志强《论议政处与清代前期之决策》(《历史档案》1992年第4期)一文,在详细比较了清前期议政处的职责和功能后指出,清前期决策中枢以皇帝为核心,由议政处、内阁和各部院首脑组成,三者之中,"以议政处为最重要"。

社会保障1

社会保障1

距考试结束还有:000天00小时39分20秒社会保障学y 过程性评测判断题:15道,每道2分,总分301.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许多国家能够并行不悖,共同构成国民生活的经济保障系统。

正确错误2.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几乎均是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

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地可以作为研究与解决现实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石。

正确错误3.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从发展的、开放的角度出发,选择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正确错误4.在中国农村,家庭保障仍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方式。

正确错误5.社会保障分配系统都是按劳分配的成分。

正确错误6.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正确错误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正确错误8.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正确错误9.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是指不借助公共权力而由非政府组织或企业等自愿推动的社会化保障措施。

正确错误10.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优抚三大部分。

正确错误11.社会保障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社会产业结构。

正确错误12.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刚性增长和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

正确错误13.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正确错误14.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是既增加又抑制的作用。

正确错误15.1951年2月26日,我国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全面确立了适用于中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

正确错误1.19世纪80年代,()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德英法美2.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学科。

经济基础管理社会3.()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

社会保障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社会保障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社会保障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障政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被实施。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深入研究社会保障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社会保障政策充实就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是指国家或社区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而实施的保障措施。

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多种形式。

在这些政策的保障下,人们在经济上能够受到较好的保护。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保障政策在其就业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养老保险是为重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政策。

对于大学生来说,养老保险的实施使得他们的退休后生活得以得到保障。

其次,医疗保险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医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大学生在找到工作之前出现了疾病等问题,社会也有政策为其提供及时的治疗救助。

再者,失业保险的存在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就业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即便在就业中遇到短暂的困难,也可以得到失业救济金的支持。

最后,住房公积金的实施使得大学生在购买房屋时获得更好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即便没有足够的购房资金,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帮助下也不会因失去购房机会而感到失落。

2、社会保障政策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也就需要社会给予其更好的保障。

而社会保障政策就是为此而生。

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帮助下,大学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政策成为他们就业中的个性化保障。

首先,在养老保险的帮助下,大学生从事的工作中不必过分担心退休后的生活困境。

这可以使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去工作,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在医疗保险的支持下,大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健康环境,这也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体力和精力。

再者,失业保险的实施成功避免了大学生在工作短暂缺乏稳定时期的沮丧心情,在玩味中能够全心投入到寻找下一份工作的工程中去。

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排列并简化现实 认定重要层面 符合社会现实 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指导调查与研究 提出一定的解释
( 二)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 理解
公共政策的有效途径
㈠ ㈡ ㈢ ㈣ ㈤ ㈥ ㈦ ㈧ 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小组意识模型:源自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 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 制度理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 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选择 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小组意识的表现特征
美国学者詹尼斯1992年出版《小组意识》 一书,提出关于群体不良决策的理论模型。 小组意识表现出以下特征: 1、一致性思维,从众风气甚浓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 小组来讲,却成为一种规律。” —— 尼
第一讲
问题、政策及分析
现代政府的主要功能及其社会政策的主 导作用就在于有效地解决社会所面临的诸多 问题,所以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其主观认 定被普遍认为是社会政策过程的始点。 社会政策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起来的一项降 低市场经济风险的政策体系和基本制度,现 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其核心内容。
政策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决策工具,是 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前提性条件。
精英理论对政策分析的启示
1、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英 们的兴趣和偏好。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 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 2、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其情 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掌股之中,公众对精 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 3、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 有着一致的认识,即对基本的“游戏规则”具 有共识。

历史丨江苏省南京一中、金陵中学、南通海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丨江苏省南京一中、金陵中学、南通海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5届高三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些小国如耿、霍、魏等,不再作为采邑,而是派异姓大夫管理。

由此可见,晋献公()A.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B.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削弱贵族的经济实力D.以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2.后赵石勒称王后,“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尤高者赏帛有差”又“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试经之制”命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显升台府”。

这反映出后赵()A.以九品中正制强化君权B.重视考核官员的施政能力C.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D.利用儒学为国家培养人才3.西晋时,流行于士大夫群体的投壶活动被认为有利于“矫懈而正心”。

宋代,盛行于民间的蹴鞠形成了“十紧要”(要信实、要志诚、要尊重等)“十禁戒”(戒争斗、戒赌博、戒词讼等)的相关规范。

上述体育活动()A.反映了传统主流思想的变化B.推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凸显了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D.体现程朱理学的世俗化趋势4.下表为宋元时期书院的分布统计,据此可推知()朝代流域宋朝元朝书院数百分比书院数百分比黄河13 3.264318.94长江29774.4315266.96珠江8922.3114.10合计399100227100A.文化教育受自然条件影响B.民族交往交融的不断加强C.南北经济差距的持续扩大D.政局变动影响文化的传播5.岳飞不仅在南宋受到崇奉,金章宗也称“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元朝官修《宋史》评价岳飞“文武全器、仁智并施”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三帝都曾重修杭州岳庙和岳飞墓。

社会保障阅读书目

社会保障阅读书目

社会保障研究中文书目说明:本书目主要为博士研究生阅读使用,其中带◎号的图书为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硕士研究生选读书目。

(一)社会保障总论主要研究文献◎郑功成著:《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郭士征主编:《社会保障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林嘉著:《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杨燕绥等编著:《论社会保障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李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李珍著:《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郑秉文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郑秉文主编:《社会保障经济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郑秉文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张东江主编:《当代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秉勤主编:《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劳动部社会保险研究所:《防止老龄危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银行:《老年保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林义主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迈克尔·希尔著,李秉勤主编:《理解社会政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乌日图著:《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周永新著:《社会福利的观念和制度》,中华书局1998年版。

林万仪著:《福利国家——历史比较分析》,巨流图书公司2000年版。

Ian Gough著:《福利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巨流图书公司2000年版。

巴尔著:《福利国家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卢汉龙主编:《慈善:关爱与和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既反对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主张法律至高无尚;主张实施包括社会、工厂法在内的社会政策,主张走调和劳资关系的道路以消除德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更强调调和阶级矛盾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3、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历史背景: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政策●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The Social Security Act)●出发点:需求管理工具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1、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2、民主社会主义五项原则: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3、社会立法:1)国民保险法2)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3)住房法和房租管制法4)国民救济法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1979年以后)●1、历史背景:石油危机;滞胀;●新经济自由主义●2、改革理念:开源节流在英国,有社会学家认为已经出现了iPod 一代(iPod generation),这里说的并不是苹果电脑推出的可下载音乐的iPod,而是指年轻的一代承受没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同时承担过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 ebt-ridden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1、最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护制度。

2、较次广泛的意义上—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
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估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研究者会探讨政策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社会保障体系设计研究:考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研究者会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可能涉及到支付机制、参保范围、政府和市场的角色等方面的问题。

3.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结构变动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研究者会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状况,提出改革方案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4. 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研究者会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研究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等,旨在揭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研究:社会保障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

研究者会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效果,包括是否能够减轻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等,以评估其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总的来说,社会保障的研究内容涵盖了政策分析、制度设计、
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旨在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保障需求。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保障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保障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保障本篇文章将围绕着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给国家的公民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来探讨该如何通过社会学研究对社会保障的利益,作出更好的策略规划和政策制定。

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以一种集体的方式,为面对生命中各种风险的个人提供保护和帮助。

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年老、失业、贫穷、疾病、退休和死亡等。

因此,社会保障是一个综合性、全覆盖性的概念。

保障的形式包括现金转移、特殊服务(如健康保健)以及财产转移。

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相关政策帮助最不幸的人群。

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对个人的影响可以直接感受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使弱势群体获得相应的保障,防止他们陷入深度贫困,还能够嵌入到经济发展本身中,形成一种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有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可降低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程度,激励人们更积极地投入社会和经济生活。

三、社会学研究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社会学研究在社会保障的研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探索中,他们不仅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利、义务和效应,而且也提供了数据和见解,帮助政府制定更明智的政策和资金分配方案。

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四、社会保障的公平性问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保障对象之间的平等待遇,同时也牵涉到资金的分配问题。

如何让整个社会中的弱势人群在财富和社会保障上得到公平的待遇?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那么社会学研究可以怎么样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社会学家们的方法是通过分析社会保障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检验它是否达到了公平制度的要求。

此外,他们还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透明性和经济效应,提供了有关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和方法。

通过这些研究,社会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福利政策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满足公众需要与提高福利制度的目标之间的平衡。

五、社会学家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家充当着一个分析者、观察者和辅导者的角色。

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

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

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技巧来研究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

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这种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现有的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文献,了解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为制定和改进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其次,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法。

这种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社会保障的实际数据,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等方法,评估社会保障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和满意度,探讨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差异,为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此外,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还包括案例研究法。

这种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特定地区或个案的社会保障实践,探索其中的问题和经验,为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某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了解其中的成功因素和挑战,为其他国家的养老保险改革提供借鉴。

最后,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还包括模型建立和仿真实验法。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社会保障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政策和制度安排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养老金模型,模拟不同退休年龄和缴费比例对养老金发放的影响,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总之,社会保障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为深入研究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这些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效益和公平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政策研究》重点问答

《社会政策研究》重点问答

《社会政策研究》严新明教授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答:“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是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从广义上看,政策除了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了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和具体行动的体系。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制定的;它包含了法律法规或行为准则,还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并且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归纳为: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概念的异同。

答:“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社会福利”一般指以不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社会福利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异同:(1)主体相同:“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大多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抽入并管理。

(2)对象不同:两者以是否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是否由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支持。

(3)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社会福利”是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它可以是人为设计,也可以自然形成;而“社会政策”则重点强调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行动,而且所包含的外延也更为广义,例如教育政策等方面。

4德国社会保险法的社会控制性质。

答:19世纪后期的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人阶级亿处于劳动条件极其恶劣、房荒严重、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激增的培况之中,生活得不到保障。

而且工资不断下降粮食和房租不断上涨,贫富不均。

所以颁布了《工人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一)清朝统治者虽出自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满族,但在整个统治期间,于尊孔崇儒、秉承汉族统治者传统制度理念的同时,或出于自觉,或迫于无奈,在国家政策制定、制度实施等方面往往有所创新。

这种情况同样表现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

具体而言,清代继承并发展了历代王朝推行的传统社会保障政策,并不乏创新建树,在灾荒救济、尊老养老、抚育弃婴、救助鳏寡孤独等社会弱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学术界对清代社会保障的内容涉猎已多,在荒政、慈善事业等领域已有丰硕成果问世。

但目前的研究存在比较严重的偏向,如重视研究慈善事业,忽略内容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事业;重视对荒政及其相关的仓储制度的研究,而较少关注历代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的政策性、制度性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社会保障政策中的灾害救助、养老和养恤贫苦孤残等内容作专门探讨,限于篇幅,清代军人优抚制度留待另文论述。

一、灾害救助政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几乎无年不灾,而清代又是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历史时期。

据邓云特统计,从1616年清政权建立至1911年清政权灭亡的296年间,共发生灾害1121次,平均每三月一次1](23)。

按照成灾原因的不同,大致可把清代灾害分为水灾、旱灾、雹灾、虫灾、风灾、霜雪灾、地震和疾疫八类,其中以水、旱二灾最为常见。

与前代相比,清代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灾害地区分布广,成灾面积大;特大灾害继起迭至,交相并发等特点2]。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无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政权的长治久安,为此,清政府在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乃至灾后补救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图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灾前预防正如林则徐所言:“与其过荒补苴,何如未荒筹备”3],事先作好预防工作,救灾时才能事半功倍,清朝统治者对此已有认识,对防灾工作相当重视。

1.重视备荒仓储的建设。

建仓积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备荒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仓储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之中。

沿至清代,已形成“省会以至州郡俱建常平仓,乡村则建社仓,市镇则设义仓,而近边有营仓之制,所以预为之备者,无处不周矣”的局面4](卷88),备荒仓储体系较为完备。

(1)常平仓。

清朝建立后,仿照历代旧制,推行常平仓建设。

早在顺治十一年,清政府即令各府、州、县清查前代所设常平等仓,“稽查旧积,料理新储”5](卷28)。

顺治十七年,户部议定常平仓每年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凶岁则按数给散贫户6](卷121)。

后历代清帝也屡颁诏旨,要求各地推行常平仓,并采取劝谕官绅富民捐输、按亩摊征、截漕增补、拨帑银采买乃至开贡监捐纳例等多种措施充实仓廒,常平仓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为使常平仓发挥应有的功能,清政府对其管理制度、营运方式、积谷规模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在管理上,清政府明确了地方官员的管理责任。

雍正帝即规定,如发生因地方官失职而造成常平仓谷朽腐的情况,将依溺职例予以追究,情况严重者可革职查办;官员接任之时,也须将州县仓廒盘查清楚,方许交接7](卷189)。

在运营上,清代常平仓通常采用“存七粜三”的办法,即每年只准粜出三成积谷,七成留仓;仓谷粜出后,需趁谷价低廉之机买谷还仓;如被灾州县仓粮动用过多,以致所剩无几,须在秋收丰年之时,奏请上司拨银买补8](卷160)。

虽然已有定制,但由于气候、米价、灾荒等原因,各地常平仓的实际存粜比例并不相同。

不过,不管何种原因,决不允许出现粜空仓廒的情况7](卷189)。

在规模上,康熙四十年规定,大州县常平仓额定积谷一万石,中州县八千石,小州县六千石。

到了雍正年间,标准有了提高,改为大县一万五千石,中县一万石,小县八千石7(卷189)。

但因南北气候不同,北方干燥寒冷,更有利于粮食储存,各州县常平仓贮谷额数相对较高,多有超出标准者,而南方则多不足标准。

康熙至乾隆初年,常平仓发展迅猛,全国额定储谷数达四千八百余万石。

由于官仓积粮过多,甚至造成了全国米价上涨的情况,为此,乾隆十三年,中央政府不得不调低了各省的额定贮量。

但全国实际积谷数仍达三千三百余万石8](卷159)。

不过,这种情况至乾隆晚期发生了变化。

乾隆五十七年上谕指出:“不肖官吏平时任意侵挪亏缺,或以借陈易新为名,勒买勒卖,短价克扣,其弊不一而足。

”以致造成积谷“所存无多、不敷散赈”,常平仓已显颓态7](卷189);到了晚清,常平仓更是全面废弛,如苏州府常平仓在同治初年即处于“久已名存实亡”的状态9](卷1)。

(2)社仓。

清代社仓建设始于康熙十八年,此年“户部题准乡村立社仓,市镇立义仓,公举本乡之人,出陈易新。

春日借贷,秋收偿还,每石取息一斗,岁底州县将数目呈详上司报部”。

但终康熙一朝,社仓建设成效并不显著。

雍正时高度重视社仓建设,认为“备荒之仓莫便于近民,而近民莫便于社仓”,雍正帝即位不久即谕令各省建立社仓,并要求“有司善为倡导于前,留心稽核于后,使地方有社仓之宜,无社仓之害”10](卷35)。

由于皇帝的重视,各地社仓建设捷报频传,雍正二年时,各省已“渐行社仓之法”7](卷193)。

清朝社仓奉南宋朱熹社仓法为圭臬,设于乡村,由民间推举社长管理,用春借秋还方法救济贫民。

社仓的谷本来源有二:一是官府调拨;二是民间捐输。

在社仓的创始阶段,官府调拨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了鼓励民间捐输社仓的积极性,清政府于雍正二年制定了奖励措施:“有司劝捐,不得苛派,所捐之数,立册登注,不拘升斗,如有捐至十石以上者,给以花红,三十石以上者,给以匾额,五十石以上者递加奖励,其有年久不倦,捐至三四百石者给以八品顶戴带。

”4](卷88)由于政府的重视,清代社仓建设在雍正、乾隆年间曾出现繁荣的局面,但因制度本身存在着弊端,且受清中期后吏治腐败的影响,社仓由盛转衰,其作用自然受到很大影响11]。

(3)义仓。

清代义仓主要由民间捐建,其具体营运办法似未有定制,往往因时因地而异。

在早期的义仓中,影响较大的当属盐义仓。

雍正四年,两淮众盐商捐银二十四万两,盐政缴公务银八万两。

清政府以其中三十万两在扬州建仓积储,名曰盐义仓。

由两淮巡盐御史交由商人经理,每年青黄不接时,照存七粜三例出陈易新。

如地方遇灾则开仓平粜,秋成籴补7](卷193)。

可见其运行方法乃仿照常平仓而来。

清朝晚期,由陶澍在道光年间创立的丰备义仓也流传颇广,江苏、安徽等地多有仿行者,但也没有统一的运营方法,如安徽丰备义仓多设立于乡村,规模较小,而道光十五年苏州创立的长元吴丰备义仓则设立于城市之中,一度发展到拥有田产上万亩、积谷十数万石、存银十几万两的规模,对苏州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起到了巨大作用12]。

2.发展农业生产。

仓储的意义在于“以丰年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采取的是以有余补不足的方法,但若有余不多,补不足自然无从谈起。

可见,防灾还必须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量,清政府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一是鼓励垦荒。

早在顺治元年,清政府即将各州县卫所的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荒地则官给牛种,免科3年。

康熙年间,新垦荒地起科年限进一步放宽,规定“新荒者3年起科,积荒者5年起科,极荒者永不起科”。

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民众垦荒的积极性。

为了激励地方重视垦荒,清政府还将垦荒成效作为官员的考绩根据之一。

由于政府的重视与民众的辛勤劳作,清代前期的垦荒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仅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二年不到40年时间中,耕地面积由607万顷骤增至723万余顷13](206)。

二是重视推广农业技术。

为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乾隆年间,清政府组织力量,将旧文献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汇编成《授时通考》一书,这是我国最后一部传统形式的大型农书。

另外,清代还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注意选择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和抗病虫以及其他各种抗逆高产作物品种2]。

三是重视水利兴修。

从康熙年间开始,清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对水利工程的修建、经费的开支、设施的管护、护水与用水关系处理等诸多方面作了明文规定,并在雍正、乾隆年间屡有增益,形成较为完备的水利法律体系,对清代水利工程兴修起了很大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二)临灾救助防灾措施的实行并不能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当发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时,仓储等备荒设施往往无法满足救灾需要。

因此,清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救灾政策,采取各种手段减轻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论,清代的救荒程序已比较完备,对报灾、勘灾、救灾的程序作了严格规定,救荒手段也日趋多样化。

1.报灾。

清代将报灾视为地方官的责任,发生灾荒时,地方官必须及时上报灾情。

顺治六年,清朝政府已要求“地方督抚巡按即行详查顷亩情形具奏”14](卷190)。

顺治十年,户部对报灾程序作了严格限定:“夏灾限六月终,秋灾限九月终。

先将被灾情形驰奏,再于一月内,查核轻重分数,题请蠲免。

”如有地方官逾期不报、延误救灾者,必须受到相应处罚。

15](卷79)2.勘灾。

发生灾荒之后,地方官员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勘查地方受灾程度,作为采取救济措施的依据。

在勘灾时,清代已有固定程序。

受灾州县须预先刊刻“简明呈式”(即表格),开列受灾民众姓名、家口、住址、被灾田亩数量、坐落等内容,先由灾户自行填报部分内容,经地方官核实后按区图村庄装订存档,作为勘灾底册。

查灾官员赴庄查灾时,需比照勘灾底册按田踏勘,将受灾情况登明册内,勘毕将底册上缴州县,由州县官员核造总册,绘出本地受灾地图,被灾之处,以色笔标示,最后附上州县的赈济意见一并上报。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即便一县中各处受灾情况也未必相同,所以清代规定以村庄为基本单位确定灾情轻重,“不得以通县成熟田地统计分数”。

3.救灾。

查勘灾情是为了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予以救助。

清政府根据灾情轻重不等,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包括灾蠲和缓征、赈粥、散放棉衣、工赈等。

限于篇幅,此处不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