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的神奇效用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库1、12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原穴的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十二原穴2、15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3、1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4、6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lower He-sea point),又称"六腑下合穴”。
《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五脏有毛病,找出十二原穴,帮助你调理身体,不看很可惜
五脏有毛病,找出十二原穴,帮助你调理身体,不看很可惜《难经·六十六难》曰:“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意思就是,当你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什么穴位艾灸或者针灸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接选择这个原穴。
今天就来介绍十二静脉的原穴肺——太渊穴假如出现了以下的情况,1、喘气费劲,感觉到吸进去的氧气很不够的时候2、爬一会楼梯就感觉到氧气不足或者满头大汗3、大便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使不上劲,或者没有力气注意到,很多时候,都是感觉都氧气不足,才感觉到使不上劲没有力气。
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肺气了。
想要补充肺气,首先就要找到肺经上的太渊穴。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太渊穴的形态犹如山洞深渊,而此穴位的气血就犹如流淌在山洞的溪水。
溪水的寒热温凉以及其溪水的多少变化,直接影响并导致穴位局部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通过从深渊中散发出来的水汽来实现的。
操作方法:每天坚持揉按50次左右,或者或者揉按1-3分钟,感觉到皮肤微微发热发红即可,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用太大的力气追求皮肤发热发红。
慢慢地揉按这个穴位即可。
大肠——合谷穴合谷。
合,汇也,聚也。
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
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中医里面有句话说:“面口合谷收”,意思就是,凡是头部、面部的症状,比如说头痛、牙痛、口干、颈痛等,都可以通过刺激合谷穴来达到缓解和调理。
操作方法:每天两手合谷穴各按1-3分钟,产生酸胀感传达到上肢位置。
胃——冲阳穴冲阳穴是胃经的一个穴位,位于脚背上。
冲阳穴。
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
阳,阳气。
简述原穴的含义及应用
原穴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穴位,也称为“十二原穴”或“十二经原穴”,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中极、曲泉、关元俞、气海俞、命门、大椎、膏肓等。
原穴是经脉气血在体内运行的重要部位,也是调节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原穴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原穴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气血的流通,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原穴常用于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手段中,也可以通过按摩、艾灸等方法进行自我保健。
例如,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原穴,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胃气,缓解胃肠道疾病;关元穴是脾经的原穴,刺激关元穴可以增强脾脏功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原穴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选择,同时也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操作和指导。
原穴络穴郄穴的功能主治
原穴络穴郄穴的功能主治原穴•原穴为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足阳明胃经。
•原穴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原穴主治胃痛、胃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按揉原穴可以缓解胃痛、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食欲。
穴络•穴络是中医学中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体内部穴位之间连接起来的通道。
•穴络起到了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保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穴络包括经络和络脉,经络贯穿全身分为十二经络、八脉、奇恒之脉等。
•经络的畅通与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经络阻塞可以导致疾病产生。
郄穴•郄穴是指位于人体穴位的一种,位于手太阴肺经。
•郄穴有很多主治作用,对于肺部疾病和其他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郄穴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闷、肩背痛等疾病。
•按揉郄穴可以舒缓上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增强肺部功能。
郄穴的主治作用•对于咳嗽和气喘,按揉郄穴可以舒缓呼吸道的急性症状,缓解痰多、喉咙干痛等症状。
•对于咳血,按压郄穴可以止血,减轻咯血的症状。
•对于胸闷和肩背痛,按揉郄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胸闷不适和痛感。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按揉郄穴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免疫力,使疾病更快康复。
郄穴的按揉方法•郄穴位于手掌尺侧,手腕横纹上四分之一处。
•可以使用食指、中指或拇指按揉郄穴。
•以适当的力度按压,可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按揉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
注意事项•按揉穴位时要保持指甲整洁,避免刺激皮肤。
•按揉时要适度用力,避免过度刺激。
•按揉穴位前要洗手,保持清洁。
•按揉时要注意放松身体,避免紧张和压力。
总结原穴、络穴和郄穴都是人体穴位中的重要穴点,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通过按揉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按揉这些穴位,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浅析十二原穴主治作用
2018,Vol.21No.3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 ine 原穴乃原气循行所过、留止的特殊穴位,大多分布在腕、踝关节,是十二经脉的特定穴。
从原穴的沿革来看,十二原穴经历了从《黄帝内经》《难经》到《针灸甲乙经》的转变。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最早提到以五脏为主体的十二原穴,乃分布在上下肢的五脏原穴(肺经原穴太渊穴,心包经原穴大陵穴,脾经原穴太白穴,肾经原穴太溪穴,肝经原穴太冲穴),膏之原(鸠尾穴),肓之原(脖映穴)。
《灵枢·本输》篇详细记载了以“所过为原”为特征的六腑原穴。
《难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以十二经脉为主体,提出五脏六腑均有一原穴,首次指出兑骨为少阴之原;其后,滑寿提出位于掌后锐骨之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
至此,十二经原穴得以补充完备,为后世传承,沿用至今。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了原穴的主病,经言十二原能治五脏六腑之疾。
从主治范围来看,十二原穴不仅可以治疗其所在腕踝关节局部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而且有各自的主治特点。
笔者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对原穴的研究,将原穴的主治作用分析如下。
员阴经原穴主病特点太渊穴既是肺经原气留止之处,亦是脉会,主治肺系疾病,如咳嗽、咳血、气喘胸满等。
如《针灸甲乙经》记载:“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
”“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医宗金鉴》记载太渊能治风痰咳嗽等疾。
以上病症在《圣济总录》《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证治准绳》《针灸资生经》也有相同记载。
现代研究证实,针刺肺经原穴太渊,可减低呼吸道阻力,提高通气量,能加强肺的换气功能[1]64。
心经之原穴神门,首载于《针灸甲乙经》,主治心痛、心烦、怔忡等症。
如《幼幼新书》言:“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
”《针灸大成》记载神门穴可治疗心烦、心痛、心悸等症。
《备急千金要方》《医学纲目》《针灸资生经》对神门主治上述病症也有相同记载。
十二原穴的妙用及养生法
十二原穴的妙用及养生法原穴在人体所有穴位中是十分重要的穴位,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气的来源及作用原气也就是元气;原,是本原、真元之义。
原气来源于肾,这种肾间的动气,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也就是生命的最根本的能量。
原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发源于肾,通过三焦的通路传遍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
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可以推知脏腑的疾病,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原穴基本分布在腕关节、踝关节附近,在手掌指关节和足跖趾关节之后。
穴位是经络之气聚集之地《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全身关节空隙部位的相交合的地方,共有365处,也就是365个穴位,都是经络之气聚集的地方。
知道这些奥妙所在,一句话就可说明白,否则就不能把握住头绪。
这里所说的关节部位,是血气游行出入的部位,并不是皮肉筋骨的局部形态。
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全身365个穴位,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中,究竟哪些穴位是原穴呢?岐伯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
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十二原穴出于四肢关节部位。
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都可以用来主治五脏的疾病,这就是远道取穴,治病效果反而很好。
在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中的原穴又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五脏有病,就应取十二原穴。
十二原穴是五脏禀受365节经气集中的部位,也就是说,十二原穴是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中最重要的穴位了。
五脏发生病变,就会反映到十二原穴上,而十二原穴各有所属的内脏。
只有明确了各原穴的特性,观察它的反应,才能知道五脏的情况。
十二原穴在哪里五脏的原穴究竟是什么穴位呢?岐伯说:“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
原穴的应用
原穴的应用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
临床取用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
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五脏的病变。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
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
具体如下:1.脏腑原穴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上下的配穴法。
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
从部位上讲,内为阴,外为阳。
阴经经穴主治偏重内脏疾患,阳经经穴主治偏重于体表器官疾患,在内脏有病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情况下,取阴经原穴的同时需要配以阳经原穴以增强疗效。
其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
取上下肢相应,是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
2.原络相配,可分为表里原络相配及同经原络相配,是取同一上肢或同一下肢的原络相配的方法,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某些经有病,兼有表经或里经的病症;具体方法是:某经的病症,先取该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有关表里经的络穴为辅,原为主,络为客,故又称之为主客原络配穴法。
如手太阴肺经发病,出现咳喘,气急,兼见腹胀,肠鸣,大便失调等手阳明大肠经病候,可取肺经原穴太渊为主,辅以大肠经络穴偏历为客。
3.原俞相配: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
这是取原穴与俞穴在主治上存在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法对阴性病证(包括里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
如取肺的背俞穴与肺经的原穴太渊治疗气虚喘咳等。
4.原合相配:可分为表里经原合相配,同经或异经原合相配等多种形式。
原穴的临床应用
原穴的临床应用黄玉建(南宁市中医院,广西南宁 530012) 关键词:原穴;诊断;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7486(2005)0120036202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名“十二原”。
《灵枢・九针十二原》[1]曰:“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故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
因此,据原穴的反应变化,不但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也有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原穴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原穴在诊断上的应用111 定性及定位 通过望诊、按诊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望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望原穴区域有无出现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二望原穴有无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态异常反映,以诊断疾病的病位、病性。
如:太渊见点状红赤或伴有丘疹,乃为肺热咳嗽等。
按诊:用指腹按压原穴测知异常感觉和形态变化。
如:按压穴区出现胀痛、灼热、针刺、触电样感觉等,一般有急性或炎性病变,酸麻感多属慢性病,麻木则为顽固性疾病,形态异常如条索状、结节状等一般多属慢性病。
112 判断病人的性格 中医讲七情太过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会导致人产生各种疾病,进而影响人格。
反之,人格对疾病也产生影响,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灵枢・通天》[1]都论述这方面内容。
我们认为原穴是可以反映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机能的强弱,再配合其它穴位,就能大致判断病人的性格。
如:太冲穴凹陷,喜按,有酸痛感,说明此人肝气不足,魄力欠佳,同时肝俞、气海均有明显压痛,按之快然,由此可断定此人谨慎有余,胆量不足,易患肝阴不足之病症。
总之,通过望诊,按诊,结合病人的主诉和其它诊法,可为辨证施治提供一个可靠、直观的依据。
2 原穴在治疗上的运用211 治疗脏腑病症 临床上常把原穴作为主治脏腑病症的主要穴位之一。
十二正经之“原穴”
十二正经之“原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名十二原。
原气来源于肾间动气,是身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根据三焦运作于五脏六腑,顺通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保持一切正常生理作用的根源。
因而五脏六腑产生病症时,便会体现在相应的原穴上,根据原穴所出现的各种各样异常转变,又可推知五脏六腑的兴衰。
在临床医学上,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顺通,调整五脏六腑经脉的作用,进而充分发挥其维护保养身体的正气,抵抗病邪的功效。
此外,在治疗上常见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
六阴经无原穴,乃以输代原,即肺经之原太渊、心经之原神门、肝经之原太冲、脾经之原太白、肾经之原太溪、心包经之原大陵;
六阳经,经气所过有“原”穴,即胆经之原丘墟、胃经之原冲阳、三焦经之原阳池、膀胱经之原京骨、大肠经之原合谷、小肠经之原腕骨。
原穴的神奇功效
原穴的神奇功效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臵,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臵一原。
【原穴】五俞穴的一种。
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
其位臵在腕或踝关节附近。
《针灸聚英》:「所过为原。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
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
其名称是:肺 -- 太渊心包 -- 大陵心 -- 神门脾-- 太白肝 -- 太冲肾 -- 太溪(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
大肠 -- 合谷三焦 -- 阳池小肠 -- 腕骨胃 -- 冲阳胆 -- 丘墟膀胱 -- 京骨原穴配伍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摘要】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原穴的变化,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的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原穴的配伍是以原穴配合相应的特定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库1、12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原穴的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十二原穴2、15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3、1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4、6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lower He-sea point),又称"六腑下合穴”。
《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原穴的名词解释
原穴的名词解释原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人体的穴位和经络系统。
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原穴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一、原穴的定义及起源原穴是中医学中用来表示经络上的特定穴位的称谓,它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经络相互联系。
穴位是一种生理和病理的反应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原穴的名称起源于古代医家对人体经络的观察和研究,经过多代医家的总结和发展,形成了中医学中的经络腧穴理论体系。
二、原穴的分类和特点原穴可以根据其所在的经络系统进行分类。
中医学中主要有十四个经脉和奇经八脉,每个经脉都包含了多个原穴。
原穴的特点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特定的功能。
根据经络学的理论,原穴位于经络的特定部位,通过按摩或针刺等刺激方式,可以调节经络的阻滞和功能紊乱,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三、原穴的功能与应用原穴在中医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原穴进行针灸或按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原穴还可以用于辨证施治、预防保健和康复调理等方面,对于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原穴的研究与发展原穴的研究和发展是中医学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医学对原穴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也为原穴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如针刺、激光和电刺激等技术在原穴疗法中的应用。
这些研究的成果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原穴的争议与挑战尽管原穴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存在争议和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部分学者对于原穴的存在和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其效果主要是心理暗示和非特异性反应所致。
另一方面,原穴的具体定位和刺激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栾加芹:原穴,治病的要穴
栾加芹:原穴,治病的要穴栾加芹:原穴,治病的要穴导读:与人的属性卦相对应的脏腑的经络的原穴,是一个人生命的要穴,我们可以用它来“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健与治疗疾病。
很多人对于纯是抽象的符号的数学之类的学科,总有点误解,以为这些学科就是为理论而研究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并没有多大关联。
对于数学如此,对于医学,竟然也有人持此种看法。
不要说八卦这样抽象的符号,就是五行学说这样的理论,竟然也被很不少的人,认为是哲学,是中国的文化等等,而从不以为它与中医的临床治病有什么关联。
很少人知道:所有的中医的传统的理论都可以极为简便地用来指导临床的处方用药选穴,可以使复杂的“辩证论治”变得简单明了。
无论数学也好,中医也好,它们的理论都来自于实际,并且可以用来更好的指导实际的应用。
理论从来是用来指导实际的,前面我们花了这么多的笔墨详细解释自然万物的八卦属性与人的脏腑及作为个体的八卦属性,不是给大家看玩玩的,而是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的。
理论的推导过程总是很复杂难懂,但理论的应用却从来是简单方便的。
我们说,每个人都有五脏六腑,这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属性;而人作为个体,又有个体的属性卦。
这,怎么应用于临床呢?直接的解释有点困难,给大家打个比方吧。
单独的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之中,有若干个党派,其中,有一个是掌管国家的。
在国家之内看国家,我们更多的看到各个党派的情况;但在这个国家之外看这个国家,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这个国家执政的党派的情况,或者说,这个执政党就代表了这个国家。
人体,与这种国家的体制几乎差不多。
人都有五脏六腑,在单独研究人体内部的时候,五脏六腑都需考虑,但在人体之外看一个人,则这五脏六腑中的“执政”之脏就很重要了。
人的属性卦所代表的脏就是人体的“执政者”了。
比如说,一个人的属性卦是巽卦,巽卦在五脏的卦象中是对应于肝脏的,那么这肝脏对于这巽卦的人就尤其地重要。
上面的解释看不懂也不要紧,大家只要记住一点:一个人的属性卦对应于一个脏腑,这个脏腑有自己的原穴,这个原穴,可以用来“以不变应万变”的治疗许多疾病。
原穴的原理
原穴的原理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原输穴相配治疗本经疾病;原合穴相配,治疗脏腑间相关疾病等。
《针灸基本功》—十二经原穴
《针灸基本功》—十二经原穴十二原穴:原即本源,原气之意。
原气起于脐下肾间,通过三焦,散布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
原穴是脏腑经络中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它最能代表本脏腑的原气盛衰和变动情况,针刺或艾灸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
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关于原穴主治作用指出:“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
说明他有主治内脏疾病的作用。
又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由此可见,还可以通过原穴诊察脉气盛衰现象,推断脏腑病情。
现代使用的经络测定仪,就是在原穴上测定皮肤导电量的数值来判断疾病的。
十二原穴的位置,都在手腕、足踝附近,左右对称,属于五腧穴的范畴。
六条阳经中都有专门的原穴,而六条阴经中无专门原穴,是以腧穴代表原穴的、简称“以腧代原”所以,合计还是十二原穴。
各代表期本经脉、脏腑。
日本医者很推崇原穴,他们认为原穴有增强抗病能力,增益自然机能,促进自然治愈能力。
手太阴肺经:太渊【功能作用】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通调血脉、止咳化痰等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功能作用】缓解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感冒发热,口眼歪斜,中风口噤,面肿,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痛经,经闭,滞产、牙疼痛、牙龈疼痛、牙关紧闭,青春痘、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手厥阴心包经:大陵【功能作用】缓解治疗口臭、心痛、胃痛、呕逆、吐血、胸胁痛、癫狂、腕关节痛、燥湿生气等手少阳三焦经:阳池【功能作用】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手少阴心经:神门1.【功能作用】2.辅助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治疗高血压;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食欲不振;3.改善心悸,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库1、12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原穴的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十二原穴2、15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3、1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4、6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lower He-sea point),又称"六腑下合穴”。
《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置,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 (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原穴】五俞穴的一种。
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
其位置在腕或踝关节附近。
《针灸聚英》:「所过为原。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
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
其名称是:肺 -- 太渊心包 -- 大陵心 -- 神门脾 -- 太白肝 -- 太冲肾 -- 太溪(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
大肠 -- 合谷三焦 -- 阳池小肠 -- 腕骨胃 -- 冲阳胆 -- 丘墟膀胱 -- 京骨原穴配伍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摘要】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原穴的变化,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的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原穴的配伍是以原穴配合相应的特定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原穴调理相应的脏腑,特定穴依具一定的功能以加强疗效。
具有选穴少、见效快的特点,对于治疗急、重症,效果肯定。
应用原穴配伍为针刺治疗急、重症提供了一条途径。
【关键词】原穴; 配伍;急症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名“十二原”。
《灵枢·九针十二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版)曰:“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故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
因此,据原穴的反应变化,不但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也有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原穴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原穴在诊断上的应用通过望诊、按诊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望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望原穴区域有无出现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二望原穴有无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态异常反映,以诊断疾病的病位、病性。
如:太渊见点状红赤或伴有丘疹,乃为肺热咳嗽等。
按诊:用指腹按压原穴测知异常感觉和形态变化。
如:按压穴区出现胀痛、灼热、针刺、触电样感觉等,一般有急性或炎性病变,酸麻感多属慢性病,麻木则为顽固性疾病,形态异常如条索状、结节状等一般多属慢性病。
2 原穴的配伍规律及应用原穴可单独使用,但大部分常与某些特定穴相互配合使用,以促进经气输布,增强治疗功效,调整内脏功能。
2.1 脏腑原穴相配此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阴阳上下、刚柔相济的配穴法,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
阴经治内脏,阳经治体表器官,内脏病证反映在体表器官时,取阳经原穴配阴经原穴,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
原原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相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内脏有病同时出现相应体表器官的病变。
阴经原穴治疗内脏病,阳经原穴治疗体表器官疾患,标本同治,以增强疗效。
如阴虚肝旺的头晕目眩或郁怒伤肝的手足拘挛证,则取肝经原穴太冲,配阳明经原穴合谷,二穴结合,阴阳上下,刚柔相济,同气相求,称为“四关”,颇具养血理气,平肝熄风,通经除湿之功。
原原相配治眩晕(高血压危象):患者,女,70岁。
1994年5月7日初诊。
病史:患者争吵后,突感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心悸、烦躁,不能直立。
查病人面色赤红,双目紧闭,手足拘挛,汗出,头痛以巅顶为主。
血压32/15kPa,舌淡红苔白,脉弦数。
辨证:肝阳上亢,治则:平肝潜阳,缓急止痛。
急取太冲、合谷,用泻法。
进针5min后,患者自诉头晕、头痛减轻,目可睁开,继续留针,隔5min行针1次。
30min后,血压降至19/12kPa,患者诉头痛已除,略有些头晕,余症消失。
嘱患者服用降压药以巩固疗效。
体会: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患者因暴怒引动肝阳,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头痛。
取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太冲,平肝熄风,疏肝理气;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清热祛风,开窍醒志,二穴相配,又名四关,共奏平熄肝风、活血通络、调和阴阳之效,使诸症消失。
2.2 原俞相配将本脏腑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取其原穴与背俞穴在主治性能上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穴法。
就其主治性而言,原穴擅扶正祛邪,俞穴偏调阴病,对各脏腑之虚证功效尤著。
原俞穴相合治疗蛔厥证:患者,男,6岁。
患者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而来诊,自诉疼痛呈钻顶样,恶心欲吐,家属代诉患者或翻滚号叫,或蜷缩于床,或疼痛若失。
冷汗淋漓。
查右肋下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双侧胆俞穴压痛明显,舌苔白腻,脉弦。
证属胆蛔乱窜,气机逆乱。
取穴:丘墟、胆俞。
先取远端丘墟穴,再取背部胆俞穴,患者立即感到钻顶样疼痛有所减轻,遂强刺激,每5min 行针1次,留针1h。
出针后,患者自诉已无明显不适,后用上法连续针刺3天,未再发作。
2.3 原络相配可分表里经和同经原络相配等形式。
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兼有表经或里经有病者,如手太阴肺经有病出现咳喘气促、齿痛、便秘等证,可取肺经太渊为主,辅以大肠经偏历为客。
同经原络相配,是对由内伤、外感演成的诸种慢性疾病,在取本经的原穴同时,常配本经的络穴以协同治疗。
如久咳不愈,取肺经原穴太渊透刺络穴列缺;必悸胸痛,取心包经原穴大陵透络穴内关等,均收效颇佳。
原络相配治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女,62岁。
1993年10月9日初诊。
病史:平素体虚,因情绪激动突感心悸、胸闷、气短、汗出、乏力。
刻诊:心率180次/min,律齐,面色苍白,手足冰冷,舌淡红,苔白,脉细数。
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
辨证:心血不足。
治则:养血安神。
取大陵透内关,用补法。
进针2min后,患者诉心悸、胸闷好转。
5min后,心率90次/min。
留针20min,诸症均除。
体会:心悸属中医“怔忡”范畴,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
凡因脏腑虚损的病理改变累及心而致心气血不足时均可出现。
心主神志,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发怔忡。
此病例取手厥阴心包经之原穴大陵、络穴内关。
心包是心之外膜,络是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
取该经之原穴大陵,可调畅心络,安心神;内关在治疗心经的病变方面有重要作用,“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实则心痛,虚则烦心”(《针灸甲乙经》),取络穴内关既可宁心安神,又可理气散滞,加强通畅心络的作用,两穴相配,共奏活血通脉、宁心安神之效。
2.4 原合相配常分表里经、同经、异经原合相配等形式。
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原穴,配阳经合穴或下合穴。
如脾胃不和所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取脾经原穴太白, 配胃经合穴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配合穴曲池,善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咽干鼻衄等风热疾患,为双调气血,调理上焦之妙法。
异经原合相配,如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胃经合穴足三里,调理胃肠、化滞通便之功颇著。
肝经原穴太冲,配胃经合穴足三里,多用于胃脘疼痛、肋胁窜痛、烦燥易怒,为疏肝和胃之验方。
原合相配治呃逆(顽固性呃逆):患者,男,48岁。
1995年6月26日初诊。
病史:久服氯喹近1个月,胃中胀满不适,食谷不化,复因暴食引起呃逆。
曾服用阿托品,均未见效。
来诊时已连续呃逆7天,呃声不断,胃中胀满,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大便不成形。
查:病人面色萎黄,呃声低沉,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缓。
诊断:呃逆。
辨证:脾胃失和。
治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取穴:太白、足三里。
太白用补法,足三里平补平泻。
5min后,患者诉胃中胀满感减轻。
留针30min后,患者胃中堵胀感明显好转,呃逆间隔时间延长,已能连续说出整句话。
第2天复诊时诉晨起已能少量进食,未呕吐,继用上法治疗5次后,呃逆痊愈,胃胀感消失。
体会:呃逆的病因多种多样,此患者由于药物损伤脾气,脾失健运,复因暴食伤胃,致脾胃失和,上胃动膈,发为呃逆。
取脾之原穴太白,理气健脾,助脾气之运化;胃之合穴足三里,调理胃气,降逆止呃,二穴相配,共奏理气、和胃、止呃之功。
3 原穴在预后转归的运用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呢?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可有许多理化检查结果来帮助判断。
但是,临床上,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来判断,而这种方法在传统中医是常用的,即对原穴的诊察,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论述:其一,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它能诊察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推断脏腑功能的强弱, 故《难经·六十六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版)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其二,原穴的部位,大都位于四肢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原穴多有动脉,通过对原穴的脉诊,不但能指导诊断、治疗,而且也能为疾病的预后转归提供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版)说“凡将用针者,必先诊脉”。
如: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若太渊、冲阳两脉突然出现洪大,提示病人阳气浮越,病情可能加剧,预后欠佳;经治疗,若两脉呈现迟缓之象,提示病人阳气内收,病情缓解,预后良好。
其三,十二时辰配十二原穴,结合病症,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结语:原穴的配伍是以原穴配合相应的特定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原穴调理相应的脏腑,特定穴依具一定的功能以加强疗效。
具有选穴少、见效快的特点,对于治疗急、重症,效果肯定。
应用原穴配伍为针刺治疗急、重症提供了一条途径.针灸甲乙经研究系列之一----五阴经原穴----太渊外感热病:病温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乍寒乍热,唾血振寒嗌干;外经病:臂厥,掌中热,臂内廉痛,肺脏病:数咳,喘不得息;肺胀;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肺脏病延伸:肩膺胸满痛,缺盆中相引痛,背痛心胸病:胸痹,逆气,寒厥急,烦心,善唾哕噫,胸满叫呼,狂言;消化病:胃气上逆,心痛(《千金》作肺胀胃逆);上鬲,饮已烦满官窍病:目中白翳,眼青转筋,杂病:口僻;妬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