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小学五下数学北师大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五下数学北师大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2)500厘米=()分米=()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2、例3、例4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一填。
1千米=(xx )米1米=(xx )分米=(xx )厘米1平方米=(xx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xx )平方厘米二、新课讲授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x 高,也就是100x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10x10x10=1000(cm3)1dm3=1000cm3(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安江一完小蒋志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名数的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课件展示: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4米=()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米高级单位变为低级单位:数字会变大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变为高级单位:数字会变小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同学们:你能回答吗?请讨论。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 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二、探究新知:课件演示: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在课件展示的同时,使学生明白:1分米=10厘米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通过课件演示,我们明白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样道理我们会得到1立米=1000立方分米。
程大爽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授课人:唐河三小程大爽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每组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2 复习旧知 3 教师提问: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米−→−10分米−→−10厘米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 大胆猜想 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猜想一下,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呢?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三、看题质疑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会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3、会用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四、探究新知(一)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dm?想一想:它的体出示例2: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3cm?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积为多少3(1)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结果。
(3)学生集体评价质疑。
(4)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因为1dm=10cm,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dm1dm×1dm×1dm=13cm10cm×10cm×10cm=10003cm 方法二:如果把棱长1dm看作是棱长10cm,那可以切成1000块13的小正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的常用单位,掌握升与毫升、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进率、退率、数值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因素数量关系的兴趣,激发对量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团结协作、勤奋刻苦、锐意进取、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升与毫升、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需熟练掌握进率、退率、数值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概括法,情景模拟法,实验探究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情景引导老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比较常见的物品,并请同学们回答问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吗?如何用正确的单位描述这些物品的体积呢?”现实生活中体积的表示和单位有很多种,比如:杯、碗、桶等,而在学习时,我们常常要使用统一的单位来进行计算。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体积的常用单位。
(板书: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升 L、毫升 mL)3.教材讲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书本第 XX 页,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内容,完成以下填空,看看你们是否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板书填空题)•1 立方米 = ______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 ______ 毫升•1 升 = ______ 毫升4.练习环节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教科书上的例题来练习这一知识点。
(板书例题)•例1:一只正方体鱼缸,其侧面长为 50 厘米。
求它的体积。
•例2:一个半球形的水池,它的直径为 4 米。
问:如果该水池水满了,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水?5.拓展练习现在,请学生们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酒吧拥有一个容积为 25 千升的大桶,里面装着一半的液体,现在把其中 2份液体剩余的那 1 分液体倒入了一个容积为 200 毫升的小瓶子中,问小瓶子中几乘以几计量单位的液体?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3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7.家庭作业1.反复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确保掌握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方法;2.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拓展练习中的问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概念。
2.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难点:实际问题中体积单位进率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进行解答。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的准确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体积单位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 实际问题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与应用,确保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课题四: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填空: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 。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8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5。
(投影显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立方米)立方米=33立方分米解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分米22×15×=33(立方分米)三、课堂实践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掌握常见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应用进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进率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计算器、课件、板书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概念和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升、立方厘米等,巩固学生对体积的基本认识。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不同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这些单位之间是不是具有一种固定的关系呢?3.引入进率概念:通过展示幻灯片或黑板上绘制示意图,介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
例如,1升等于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等于1000升等。
4.计算示例:以升和立方厘米为例,进行一些计算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例如,计算10立方米等于多少升,计算5升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等。
5.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进率关系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水缸的体积为240立方厘米,问它的体积相当于多少升?6.练习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训练,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进率计算能力。
例如,计算15升等于多少立方米,计算1.5立方米等于多少升等。
7.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进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8.课堂小结: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和应用进率计算的能力,例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通过计算和实践运用,初步养成了运用进率计算的能力,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3.掌握体积单位进率的应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1.体积单位进率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用正确的单位进率。
【教学内容】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立方米(m³)”、“升(L)”、“毫升(mL)”等单位来度量体积。
但是,不同的单位之间要如何换算呢?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于我们正确使用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关于毫升、升、立方米的换算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张图:(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升2. 首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1)2.5升= ? 毫升(2)0.6立方米= ? 升(3)1000毫升= ? 升(4)3.5立方米= ? 升(5)800毫升= ? 升(6)0.2 升= ? 毫升(7)0.002升= ? 毫升(8)3立方米= ? 升(二)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1.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了解一下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n 次方,n是小单位距离大单位的个数。
2.进一步说明:当1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3次方时,则2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3次方)的2次方,即10的6次方。
再进一步推导,3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9次方,4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12次方,以此类推。
3.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 从毫升到升的进率是10的1次方,也就是10。
- 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
(三)体积单位进率的计算方法1.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下面的进率:(1)从毫升到升的进率是多少?(2)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多少?2. 再来看一下图2,举例来说:(1)升和立方米之间跨越了3个单位,因此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教案

(2)进率关系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进率关系进行体积单位换算,这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举例: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进率关系的运用。
(3)单位换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这三个体积单位的概念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如一个立方米的容器可以装多少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的物体,如何将立方米换算为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进行体积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换算体积单位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2.学具:学生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明有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请计算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换算体积单位,观察并记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体积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有哪些单位之间也有进率,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 知道相邻体积单位的概念。
2. 能够掌握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 能够解决与相邻体积单位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 探究法教学法。
2. 手把手解题法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相邻体积单位”的定义,并解释其意义。
二、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 以升和毫升为例进行探究。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体,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求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3. 让学生自己思考其他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在黑板上用图示方法进行展示。
4. 小组讨论学习,集体汇报以及班级探究。
5. 在探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如:1升=1000毫升,1毫升=0.001升。
三、应用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1.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并试图设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解决。
2. 模拟实际情境进行解题,并逐步提高解题难度,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总结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结合实际生活,展开练习1. 给出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题目,例如:有一杯水,它有多少升、分米、毫升?2. 环境中有些药物,制造这些药物需要多少毫升的液体?厨房里有多少升的调料?3. 学生自己编造问题,向其他同学提出,通过相互帮助、讨论,加深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记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总结1. 总结了相邻体积单位的概念和进率的含义。
2. 回顾了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3. 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注意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并以此运用到数学中,更好地完成数学的计算题目。
六、作业作业可以是练习题或者是生活中app中的计算题目,巩固学生对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记忆。
【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请你填一填这两道题,看看你学得怎么样。
(课件第2张)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m³)。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
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设计意图】1dm³是多少cm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第3张)(1)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课件第4张)生1: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³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生2:它的底面积是1dm²,就是100cm²,100×10=1000,一共是1000cm³。
1dm³=1000cm³【设计意图】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课件提供①教师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
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学生讨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通用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问题:在老师原来的班上有两个非常友好的同学,一个叫小亮,一个叫小明,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各自有一个魔方,用学到的求体积的知识算出自己魔方的体积,结果小亮的魔方体积是216立方厘米,小明的魔方体积是0.2立方分米,小亮认为自己的魔方大,小明认为自己的魔方大。
他俩争论不休,同学们认为呢?预设:统一单位,都化为立方厘米或者立方分米。
问题: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探究新知1.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问题: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预设:因为1分米=10厘米,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所以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问题: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问题: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预设: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低段学习了长度单位、中段学习了面积单位和本单元学习了体积单位,并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下节要学习的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首先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以看作是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接着教材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表对比,让学生填写他们各自的进率,以加深印象。
通过例3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单位做准备,例4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是单位之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
由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单位之间的互化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学生对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算理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为后续学习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对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通过对体积单位进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难点:对体积单位进率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体积单位。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都是立方米,但是它们的实际大小是不同的。
从而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体积单位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如: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单位进率,进行实际的单位换算。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进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情景导入
1、 教师提问:
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米−→−
10分米−→−10
厘米 练习:4米=( )分米=( )厘米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米−→−
10平方分米−→−10平方厘米 练习: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2、 通过“老虎和狐狸分蛋糕”的故事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一)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问:(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⒉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因为1dm=10cm ,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dm ×1dm ×1dm =13dm
10cm ×10cm ×10cm =10003cm
方法二:如果把棱长1dm 看作是棱长10cm ,那可以切成1000块13cm 的小正方形。
板书:13dm =10003cm
⒊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⑴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3
m 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3m =10003dm
4、小结:13m =10003dm 13dm =10003
cm 相邻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
(二)体积单位的互化。
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1、出示例3:(投影)(1) 3m 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3cm 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师:审题时要注意什么?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试算。
然后归纳,并派代表说一说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3800,填3800
(第2题同上理) 2400÷1000=,填
教师:对比这两道小题,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再小结投影: 高级单位−−−←−−→−÷⨯10001000低级单位
2、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点名汇报结果)
3、 出示例4: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后,投影出正确答案进行比较。
V=abh=50×30×40=60000(3cm )=60(3dm )=(3m )
4、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去板书自己的答案)
三、全课小结,加深印象
1、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体积单位的哪些内容? (名称、进率两方面)(表格出示,共同完成)
2、返回情景导入,让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课堂练习,拓展思维
1、 判断题
2、 口算题
五、作业布置。
书本第36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体 积 单 位 间 的 进 率
13dm =10003cm
13m =10003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