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开这套1684年八大山人国宝级册页之谜

合集下载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

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

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

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

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身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

他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

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

八大山人的介绍

八大山人的介绍

八大山人的介绍八大山人,字士干,号八大山人,原名徐澹,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文学家、书画家。

八大山人以山水画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诗词家,他的作品以自然主义和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

这篇文章将对八大山人的生平事迹、艺术作品和影响力进行介绍。

八大山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本姓徐,后改姓唐。

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山水画。

八大山人幼年生活在江南水乡,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也让他从小就对山水之美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他师从于画家黄道周,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并且努力模仿和掌握传统绘画技法。

八大山人的画风受到了明代画家文征明和仇英的影响,但他又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深入探索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追求个性化和艺术自由。

八大山人善于用墨色表现自然界的景色,他擅长运用疏密有致、潇洒自然的笔触,将山与水的变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山水画风。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以意境深远、笔墨濡湿和形象具象为特点。

他善于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揣摩,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同时又能穿插细节描绘出山水中的景物和动物。

他喜欢画石、水、云,尤其擅长描绘奇石和怪石。

他的画作常常给人一种超脱尘俗、悠然自得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除了山水画,八大山人还涉猎书法和诗词。

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字迹工整、流畅。

而他的诗词作品则以自然风景和山水为题材,以深沉含蓄、简约优雅著称。

他的诗词作品自成一派,被誉为"八大山人诗"。

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当代学者和后世人的高度评价,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大山人一生追求自由和独立,崇尚自然和自然之道。

他避开了世俗的纷扰,选择退隐山林,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的隐逸生活以及他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和文人。

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一定的赏识,但是在他的晚年才真正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赞美。

八大山人研究

八大山人研究

八大山人研究八大山人(公元1697年-公元1765年),原名朱耷,字少云,号临安,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八大山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画艺术家之一,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被誉为“明末清初第一山水名家”。

一、八大山人的生平简介八大山人出生于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喜爱文学和绘画。

他辍学后专攻绘画,对明代画家文徵明、沈周等人的作品十分推崇,努力模仿他们的技法和风格,并加以发展。

八大山人的画作形式独特,注重意境的表达,以个性鲜明的笔墨风格和独特的构图手法著称。

同时,他还擅长书法,字迹瘦劲有力,自成一体。

八大山人一生好古,热爱自然,常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画题,以’‘心境自在’’为画风,力求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宁静和生动。

他善于运用水墨的变化和淡墨的渲染,将自然景观与心灵感悟相结合,使人物、山水和墨色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1. 极具个人风格的画作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其个性鲜明的笔墨风格而著称。

他独特的笔墨运用和构图手法凸显了他的独到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

他以极简主义的方式表现自然景色,不拘泥于传统的写实手法,而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

他的笔墨简练而不失细腻,让观者在简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2. 深入人物心灵的刻画八大山人擅长通过山水画和花鸟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

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他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我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观赏八大山人的画作,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性情感的体悟和描绘。

他的作品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触动,让观者在无言的画作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

3. 简约而不失精深的画风八大山人的画风非常简约,以极少的笔墨展现了丰富的表情和情感。

他善于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幻和生动,同时又能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八大山人的画作展现出了画家自在自得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入了他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和对心灵的感悟,这使得他的画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八大山人是指谁?揭秘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

八大山人是指谁?揭秘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

八大山人是指谁?揭秘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本文导读:一、八大山人是谁,朱耷八大山人是谁呢?八大山人有几个人?千万不要以为八大山人就是有八个人,其实八大山人是朱耷(念zhu da)的名号,他是清初清初四僧之一,是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终年80岁。

朱耸是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二、八大山人名号的由来八大山人用过的字、号、别名极其之多,号雪个、个山、人屋、纯汉等,这些都是他不同时期用过的字号。

八大山人则是他弃僧为道士后所用,以前的字号他都舍弃没有再用,唯独八大山人是他唯一留下来的。

“八大山人”的用意十分巧妙和独特,他在书画上的署名总是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起来写,让人乍一看是一个“哭”和一个“笑”字,苦笑不得,其实质上是想表达对于国家破灭的悲痛之情。

八大山人名号的由来可能是受到了郑思肖的启发。

除此之外,他的画押“三月十九日”为崇祯上吊即明亡之日,与八大山人同时代并受八大山人极大影响的牛石慧,落款如“生不拜君”等,也都是旁例,证明这种无声反抗的存在。

其实纵观历史来看,八大山人的一生也是十分悲惨的。

三、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他出生在明代王孙世家,家学渊博,祖辈和父辈都擅长诗文书画。

家境的殷实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看到过历代绘画精品,也认真地临摹和细细地揣摩过,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

当时明代绘画模古一度成风。

有关史料记载,八大山人少年时期的作品也是遵从模古一路,临摹董其昌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他后来的山水画作品在用笔用墨上也带有董其昌的痕迹。

明朝的灭亡是八大山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由一个王孙贵族变成了一个僧人、道士,政治的变乱使他失去了一切,国破家亡之痛影响了他的终生。

大道至简:八大山人《涉事册》

大道至简:八大山人《涉事册》

⼤道⾄简:⼋⼤⼭⼈《涉事册》⼤道⾄简:⼋⼤⼭⼈《涉事册》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代宗师。

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个⼭、⼈屋、道朗等。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七⼦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墨极少。

朱耷⼀⽣坎坷,曾⼀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孤独的灵魂。

⽤他⾃⼰的话说,“墨点⽆多泪点多,⼭河仍是旧⼭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林细揣摹。

” “涉事”就是⽆⼼⽽为之。

⼋⼤⼭⼈说,他是“劣于⽃”的,他不善于⽃,他来作画,只是“涉”及⼀件事,平平常常,⽆冲突,不争夺,⼼⽆所求,故⽆所失。

唐代的赵州⼤师“吃茶去”的精神就是⼋⼤这⾥要表现的,他的艺术如赵州的茶碗,荡漾着清澈与平和。

所谓“涉事”,就是⽆所‘涉’,⽆所‘事’,虽‘涉’⽽未‘涉’,虽“事”⽽⽆“事”,有的是⼀颗平常⼼。

“⼤道⾄简”是做⼈的智慧,做⼈做事要将⼀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

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也要有决⼼。

有智慧的⼈都喜欢⼤道⾄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踏踏实实的做事,⽤智慧化难为简。

⼀个⾏者问⽼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道长:“砍柴担 先跟⼤家分享⼀个⼤道⾄简,精于⼼、简于形的故事:⼀个⾏者问⽼道长:⽔做饭。

”⾏者问:“那得道后呢?”⽼道长:“砍柴担⽔做饭。

”⾏者⼜问:“那何谓得道?”⽼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挑⽔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即担⽔,做饭即做饭。

”⽼道长和⾏者的对话是不是让我们茅塞顿开,瞬间开悟了?⽣活中许多⾄⾼⾄深的道理往往都是含蕴在⼀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真正的智慧其实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末清初有名的书画家,也是画坛“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擅于书法和绘画,对他也是细心地教导,因此朱耷对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诗,十岁左右便能画山水画,从这可以看出朱耷极其聪慧。

明朝灭亡之后,他削发为僧,不想与清朝有任何的瓜葛,更是以明朝遗民自居,更不愿接受清朝的施舍与恩惠。

八大山人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他的画苍劲有力、笔触豪放,与自己孤傲、冷峻的性格又相之辉映。

画里的鸟、鱼、草、虫形象逼真,鸟和鱼的眼睛向上,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他对现世的不满。

画中的鸟,展翅欲飞,翅膀扑闪有力,同时体现出他想要冲破现世的枷锁。

八大山人除了对绘画有很大的成就外,对诗文写作也有自己的独家见解。

他的诗文以神秘、幽深而著称,令人十分费解,不知所云。

在他还在为僧之时,他的诗文大多借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以及自己的遗民思想。

但在他改为做道士之后,所作的诗文更显成熟,大胆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充满悲愤和孤寂,所以他的书画中包含了他复杂的情感。

八大山人朱耷现存世作品有《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等,书法作品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

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十分受欢迎,他的《竹石鸳鸯》在2022的成交价已达1.187亿。

《杨柳浴禽图》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能够从画中看出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八大山人朱耷出生的年代让他背负了太多悲痛,在这个末路王朝子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充满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

在中国绘画史上,能如此得心应手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意识的画家是在少有。

天价八大山人画作真伪存疑.doc

天价八大山人画作真伪存疑.doc

天价八大山人画作真伪存疑2010年秋拍,八大画作抢眼依旧,总计成交34件,总成交金额高达3.76亿元,每平尺均价逾200万元。

但和往季拍卖一样,个别高价成交画作的真伪再度引起了业界人士质疑。

为了理清真相,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位书画专家,在结合八大山人研究最新成果同时,对秋拍中高价成交的八大画作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考量,为收藏爱好者详解鉴定八大山人画作的要诀真经。

作为清代最为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八大山人在中国书画史上盛名独具,画作长久以来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价格居高不下,也因此成为造假者的首选对象。

据专家推断,目前市场内的八大山人画作真伪参半,堪称赝品聚集的重灾区。

近年来,随着八大山人画作在拍场上的高歌猛进,“八大热潮”高烧不断,相关的研究著作、论述文章层出不穷,为当下藏家鉴别真伪,提供了很多重要依据。

目前,鉴定界普遍认为,鉴定八大画作的关键点在于款识和印章,需要收藏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八大山人各期绘画的风格特色、款识变化和用印特色。

翻查雅昌艺术网可见,在201 0年秋拍中,共有6件画作新进入八大山人成交排行榜前十位,通过对这些画作的具体分析,不难让人感觉到,在拍场上购买八大山人画作,可谓暗礁重重,危机四伏。

款识:乙酉春日写,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白) 何园(朱) 真赏(朱)。

鉴藏印:马登瀛印(白) 海峤所藏(朱) 南海陈仙洲藏(朱)。

在西泠拍卖2010年秋拍中以1.18亿元成交。

八大山人在59岁的时候,开始使用八大山人的落款,在不同时期书写此四字落款时,有明显区别,据刘建业先生在《八大山人作品辨伪实例》一文中指出:在最开始的六个月中,八大山人四个字互相独立,没有连笔。

且八字写为一撇一捺。

到了该年8月,“八”字写法变为“><”字写法就不复见了。

“八”字以两点的书写方式从作者69岁一直使用到77岁。

自78岁康熙癸未(1703)年始,“八”不用提点法书写,改为一撇一捺,与刚开始使用“八大山人”时的写法一样,这种写法一直持续到作者辞世。

“怪石癖”八大山人的画石·国画欣赏

“怪石癖”八大山人的画石·国画欣赏

“怪石癖”八大山人的画石·国画欣赏2019-11-24 12:12:33朱耷(1626—约1705年),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擅长写意花鸟,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一生作画,描绘对象只能少不能多。

对于大家画画时爱不释手的“细节”,他老人家一概视而不见。

惜墨如金,——是世人对八大山人作品的印象。

八大山人的画,表面上看就是深刻寓意的顶峰。

八大山人的画,表面上看就是一条鱼、一只鸟或一块石头,画面极其简单。

但他的内涵极其深刻,甚至非常晦然而,八大山人在晚年,72岁那年,突然“老夫聊发少年狂”,玩了一回大制作。

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这是八大山大一生作品中仅见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笔墨最多、布局最复杂的一幅水墨荷花图。

开局一枝花,内容全靠想。

开篇照旧是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手法。

有人数了一下,不超30笔。

时间多到无聊的读者可以去数数看。

真是笔简而意繁,以少胜多,引人入胜。

乱石之后,峰回路转,突然热闹起来。

荷花、荷叶、乱石、青苔、杂草纷纷展现在眼前,枝枝杈杈,前遮后挡,左右穿插,应有尽有。

此处笔法酣畅淋漓,正锋、侧鋒、顺锋、逆锋、勾线、泼墨、点染等等能用的技法都用上了,火力全开。

全图的抒情部分出现。

泼墨的荷叶,精心勾画的兰花,点缀以小枝竹子、青草,一种乡间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收尾处,八大山人对“细节”的描绘乐此不疲。

潺潺的小溪流水,湿润的石块、青苔都用心勾画。

尤其是画石头时,勾出轮廓后,用皴法精心表现出石块的肌理和阴阳向背。

《安晚图巨石》,左侧一巨石,无险峻,无玲珑,一块平平常常的巨石。

巨石右侧,有一朵小花,无娇艳,无芳香,一朵平平常常的小花。

能有什么深意呢?题诗说明了他大有深意。

这首小诗写到:闻君善吹笛,已是无踪迹。

承舟上车去,一听主与客。

这里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善鉴赏。

桓伊,善音律,尤其善吹笛。

他们二人互闻大名,并不认识,也不知道对方住在哪里。

有一天,王子坐在船上,桓伊乘车在岸上走过。

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山人所绘荷塘皆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 立,具有君子之风。
荷柄下端周围常绘有败荷短茎、高低散落的陈迹,暗示着 新旧对比的过程,也起着构图的集中作用。
全图留有大量留白。右下角一条游动的鱼活灵活现,左侧 有巨石相应。巨石上大下小,暗喻清王朝的统治,表现了 他希望清王朝没落的心里,这是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决定的
上幅人身小小人 实空特独,雀晚 为白具立之成年 罕相之,突双之 见映造姿兀,作 ,,型态,跳, 堪这,尤笔掷从 称种最为墨对画 以大耐生之立面 一胆人动精。看 当的寻。简画, 十构味而。中一 ,和。雀双空片 以精以爪雀白清 少心寥的以满空 胜用寥两水布, 多笔几小墨,全 的,笔笔数更无 典在的,笔显衬 范中小为而得景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 ),本名统签,明宁王朱权后裔, 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 别号,清初四僧之一。明宗室后裔 ,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 孙。
这个末路王孙也是中国艺术史上少 有的佼佼者。
他以豪迈沉郁的风格,简朴雄浑的 笔墨,来为花鸟写生,在清初创造 了元明以来所有的新风貌、他的这 种创造力超越了元明之间水墨画派 的范畴。他将中国绘画艺术思维推 上高度净化——简括,夸张,变形 的水墨大写意的艺术发展新阶段, 表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精神,有 淋漓奇古、苍劲圆润”的作品,堪 称中国画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也熠熠闪耀在世 界艺坛。
八大特殊的身世、高深的修养使其骨子里有一种孤傲之气。 他从根本上看不起有钱有势的附庸风雅的人,润笔甘愿得少 而足,只要生活能过的去,就不与“当事者”打交道。
八大山人的诗文因其古怪幽涩的格调而充满了神秘性和讽刺 性,向来为人所费解。八大57岁之前的所有书画作品的特征 和倾向是借书画抒发自己的遗民思想、人品气节,往往将禅 家偈语和历史杂糅爱诗文之中,因而诗文隐晦曲涩。

牛石慧与八大山人的未解之谜

牛石慧与八大山人的未解之谜

牛石慧与八大山人的未解之谜清牛石慧枯木鸟石保利2011春拍成交价20.7万元随着美术界和史学界的研究探索,对八大山人其人其艺,尽管仍有诸多悬念,但大多已逐渐明朗;而与之相比,牛石慧则扑朔迷离,更揪人心魄。

牛石慧究竟是谁?瓶花图轴为什么他俩的画是那样的相似,甚至意念不差分毫?牛石慧与八大山人究竟是什么关系?清牛石慧古木幽禽图纽约苏富比2011 成交价14.65万美元牛石慧,目前已经确定无疑的是:明末清初书画家,号行菴,法号法慧,擅长花鸟,其风格与八大山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其有限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得知,其“牛石慧”款识联缀成“生不拜君”四字,可见其强烈的反清意识,其印章有“三学”、“三学氏”、“行庵”、“静年”、“释法慧印”、“牛石慧(三方)”等等。

“牛石慧的传世作品极少,屈指可数,目前已知的传世作品有《墨猫图》轴、《荷鸭图》轴、《鸡雏图》、《富贵烟霞图》轴等。

关于“牛石慧”其人、其名,不少研究学者认为其与八大山人有直接关系,其说有五:第一说,“牛石慧与八大山人为兄弟”说。

清未南阳叶德辉(奂彬)于1917年著有一部《观画百咏》四卷,在该书的第四卷中的第一咏中有“八大山人牛石慧,石城回首雁离群。

问君哭笑因何事,兄弟同仇不拜君”一诗。

在其为此诗所作的长达1113字的自注中,更加清楚地道明了他自己的观点,也为后人从其兄弟说,奠定了基础。

牛石慧《瓜蓣图》自注称:“……又有牛石慧,画人传记及收藏家目录均不载。

其人相传与八大山人为兄弟,山人去朱姓上半而存下半之八大,牛石慧去朱姓之下半而存上半之牛。

石字草书又似不字,又书款联缀其姓名若“生不拜君”四字。

其画用破笔,山水皴如石块,笔力奇险,墨气淋漓。

又人物一幅,一人持破盖骑驴行雨中,殆亦别有寓意……噫!一代鼎革之际,必有奇人义士如邓所南八大山人之流,抱节守忠,托之诗画,以发抒其不平之气,振起百世,留照丹青,而今乃寂然无称,岂前人记载工于添毫,抑今之人本不逮古人耶……”由于叶氏对八大山人的“哭之笑之”和牛石慧的“生不拜君”款识以及“朱”字拆字说的论述,很是迎合了一批进行明末遗民书画家研究者的心理状况,此一说多有从者。

六十年来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的收藏者一直是个谜丨私享

六十年来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的收藏者一直是个谜丨私享

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 24×13.5cm×12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的海外迷踪释疑清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农历八月十六日(1699年10月8日),八大山人朱耷为年道翁书画《兰亭诗画册》十八开,水墨纸本,前六开为“漫临《兰亭》”的《临河叙》,后十二开为书画对题—山水和自书诗各六开。

清人宝爱唐宋元明诸家书画墨迹,主流群体对于本朝八大山人《兰亭诗画册》野逸闲笔,未足珍瓌,鲜有著录。

《兰亭诗画册》第一次为世人所知,始于张大千1955年编辑出版的《大风堂名迹》。

1949年12月,张大千自成都乘坐专机到台湾,随行携带自摹敦煌壁画五十余件及古代书画多件,辗转香港、印度、阿根廷诸地,居无定所。

1954年,张大千在巴西摩诘城外买地两百亩,兴建中国园林,以地多柿树,取柿七德,配以医书记载柿叶煮水能治胃病,名为八德园。

书法释文净云四三里,秋高为森爽。

比之黄一峰,家住富阳上。

当时大千壮年雄心,在游历日本、巴西、香港、台湾、欧美等地后,拟定以港、台、日本为基地,以进入西方艺术世界为目标的战略。

为此,大千必须花费巨资,仅靠展览卖画不足应付开支。

于是,大千有计划出售从成都带出的历代书画作品。

1954年农历9月开始,大千精选所藏古代书画名迹准备印行《大风堂名迹》,并撰〈大风堂名迹序〉。

1955年1月,张大千完成香港画展后,直接飞往日本联络出版事宜。

是年冬,煌煌四巨册的《大风堂名迹》在日本出版,伴随张大千日本书画展开幕,为大千在日本及海外师古、鉴古、藏古的名声做了最好的注脚。

翻阅《大风堂名迹》如入宝山,唐、宋、元、明、清千年绘素,五代艺事,汇集一书,琳琅满目。

《大风堂名迹》出版不久,分别在纽约和北京两个东西方大都会受到了藏家和鉴赏家的不同关注。

先说纽约的情况,《大风堂名迹》的藏品在日裔美籍古董商人濑尾梅雄(1911-1998)的介绍下,受到了顾洛阜(John M.Crawford,Jr.1913-1988)的关注,两人合作购藏了一批《大风堂名迹》著录的书画作品。

身影模糊的艺术巨匠话说八大山人

身影模糊的艺术巨匠话说八大山人

身影模糊的艺术巨匠话说八大山人叶青2012-12-16 18:22:44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画大师之一,八大山人的身世经历至今还有许多存在争议的模糊环节;他喜欢以结体奇特的草书书写多用僻典、含意晦涩的诗;他的书画落款花押中有很多难懂的字符;他的名号很多,这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倒也常见,但这些名号大多耐人猜测,就连最为人所熟悉的“八大山人”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定论。

因此有人说,八大山人本身就是一个谜。

但是,背影模糊的八大山人却以他留传于世的近千件风格鲜明的书画作品,清晰地凸现着一位艺术巨匠的伟大。

八大山人是明宁藩弋阳王后裔,谱名“统( 造字[上林下金])”,人们一般知道的“朱耷”,只是他的乳名或庠名。

从他的九世祖宁献王朱权开始,这个家族便逐渐远离了皇朝权力的中心。

为规避政治风险,朱权半生潜心修道和艺事,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家风所披,八大山人的祖辈、父辈都是艺术修养深厚的书画家,八大山人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艺术世家。

虽出身皇族,但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赫,即使在明朝,他也只是一位处境尴尬的贵族子弟。

然而血统上的渊源,却总会带来心灵上的归属。

因此旧朝的破灭,给他带来的飘零、郁愤和悲凉自是铭心刻骨。

八大山人一生行事多有自相矛盾处,从中正可揣摩他那复杂的心路历程。

他年轻时也想靠科举出人头地,曾参加明朝科举考试,但贵族之家世,使八大山人既不能同于平民,也不能轻易融入一般的知识分子圈子。

随着旧朝社稷的倾覆,功名之路断绝,甚至性命堪忧,于是,在清兵攻入南昌之际,他弃家入空门,剃发为僧。

那一时期,南昌的明皇室宗亲遭殃者不少,八大山人却在禅林得以保全性命。

此后20年,八大精研禅学,已成为公认的“禅林拔萃之器”;但在49岁那年,八大却要淡出佛门,宣称希望成为诗画僧贯休、齐己一般的人物。

这一次的人生转变中他似乎受到了不少刺激,以致无法再保持内心平衡。

1679年,五十四岁的八大作为名士再次应邀客居临川,一年多里,他结交诗友,吟诗饮酒,访古探胜,但却忽然发了疯癫,焚裂袈裟步行回到南昌;病愈后,成了一个“不名不氏,惟曰八大”以卖画为生的画家。

画图里的生活_八大山人_安晚册_赏析

画图里的生活_八大山人_安晚册_赏析
第九开是一只猫。八大山人画的猫基本上都是脑袋大, 身子小,弓着背,趴在地上,似乎也在打盹。画上题诗:“林公 不二门,出入王与许。如公法华疏,象喻者笼虎。”诗的具体 含义难以琢磨,但其中肯定有不少玄奥的禅宗思想。猫同样 是一个流行的题材,常常是猫与蝴蝶被画在一起,“猫蝶”即 “耄耋”,含有祝寿的吉祥之意。八大山人画的猫并非这种含 义。他笔下的虎与猫有时很相似。他在 1 699 年端午节画的 一件《艾虎图》中,虎的形象就像极了一只猫,真是所谓“照猫 画虎”。正如题诗中提到的“笼虎”,《安晚册》中的猫其实也 具有虎的特点,形象之间隐约透出模糊的转化之意。这种物
24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作。最主要的是他将草率描画的鱼儿从附属的装饰地位解 放出来。在瓷器上,鱼存在于器皿的表面,它游来游去,总是 回到原处,围着瓷器表面打转。而八大山人的画中,鱼儿位 于画面中心,在一片白纸的虚空中游动,达到鱼水两忘的境 界。鱼在文学史上具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意义。《庄子》中说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是一种大鱼。对普通的小鱼来说,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论鱼之乐是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八 大山人的鱼并非落花游鱼之类养在池塘中供人观赏的鱼,而 是精神的逍遥者。
第六开,八大山人在画面中心画了一尾鳜鱼,要注意的 是它的头朝画面左边。八大山人喜欢画鱼,这种鳜鱼他也不 止一次地画过。题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 处,料得晚霞多。”题诗位于画面左上,正好是鳜鱼游去的方 向。画册第十三开也是一条小鱼,它的头朝向右边,题诗也 位于画面右边,与这条鳜鱼正好形成一个对称的形式。有不 少研究指出,八大山人画的鱼与景德镇民窑瓷器上的鱼有非 常接近的地方。问题并不在于八大山人与民间陶瓷绘画之 间到底是谁影响谁的关系,要紧的地方是他究竟是如何让一 般老百姓常常看到的图像转变为深具文人绘画品格的杰

八大山人的无解人生

八大山人的无解人生

八大山人的无解人生清代画坛名家辈出,八大山人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

他是一位和尚画家,其诗、书、画都达到禅意深幽的境地。

他行为诡异,才华卓绝,身世也离奇。

他是明朝皇室后裔,一出生就背负了国破家亡的命运。

▲八大山人涉世册·佛手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孙。

朱耷少时聪慧过人,8岁能作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

少时的朱耷满腔热血,一心想通过科举,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明朝。

然而,就在他人生盛年,他一心要为之效忠的明王朝灭亡了。

那一年,父亲病逝,妻子和儿子也相继离世,这对朱耷是致命的打击。

后来,为了躲避清朝的追杀,他隐姓埋名,当了一个修行的和尚。

▲八大山人·竹石鸳鸯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是他个人的心灵史,亦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史。

他笔下的花鸟都是扭曲的、畸形的,还都一个个翻着白眼,一只畸形的兔子,一只呈怪异集合形状的猫,一只怪里怪气的鸟。

我们世俗里花鸟鱼虫,总是和谐的生存在大自然中,专注于自身的律动,但在八大山人的画中,每一个生灵都显得异常笨重,郁郁不乐的。

▲八大山人·古木双鹰图他有一首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叹出了他那隐晦的无解的人生。

他的画,扑面而来的都是愤世之慨,画的都是人生的大寂寞。

他画山水,常常是残山剩水;他画树木,往往是枝枯干秃。

他画鱼鸟,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观世”的神情,那些鸟呢,一种“受辱不屈、势不两立”的姿态。

还有那些颓屋、危石,在他笔下完全跳出了美学范畴,也创造出了只有八大山人才有的艺术之美。

▲八大山人·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八大山人的《古梅图》,全图仅画一株虬根曝露、半身残损的古梅,一束新枝从老干旁横逸出来,与枯死的另一半形成强烈对比。

这幅画更像自我的写照:虽然身心俱残,却改变不了他的故国之思,阻挡不了他的重生渴望,他还在顽强地等待春的消息。

▲八大山人·古梅图真实的朱耷至死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八大山人对联讲解分析

八大山人对联讲解分析

八大山人对联讲解分析八大山人对联讲解分析八大山人对联解惑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日,八大山人对联解惑。

61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xx党在上海设立的受降区,追回了被日军侵夺的许多珍贵文物,这件墨宝──八大山人手迹五言对联便是其中之一。

该联为八大山人的五言行草:“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纵175厘米,横33厘米,宣纸质地。

下联款署“八大山人”,并钤有“八大山人”白文和“何园”朱文二印,但没有年款。

对联卷首背后题签分别为“深房春竹老八大山人墨宝”与“细雨夜钟疏八大山人墨宝乙卯冬米楼珍藏”字样。

签为绫质,老旧成深褐色,稍有脱落。

经专家初步鉴定,此联为八大真迹,为其晚年所作,距今约近300年历史。

八大山人书画大多没有年款,怎么能知道所作年代呢?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其11幅书画作品,均款,老师笔记《八大山人对联解惑》。

但从风格、落款及印章的习惯上,专家们还是能清楚地分辨所作年代。

如朱耷把“八大山人”写成“哭之笑之”的`这个号,是在他59岁以后才用的,直到80岁去世。

其中60岁到68岁的“八”字都写成“><”形;69岁至80岁临终的“八”字都写成两点;晚年又多钤用“何园”印章。

因此,从这副对联的风格、落款的写法和印章的使用可以看出,这正是他70岁以后所作。

此联上还盖有一方特殊的印章,引起鉴定家的兴趣,因为以前在八大的书画作品上从未见到过。

这就是在上联右下角与下联的左下角,各钤有一个相对应的同样的印章。

印章为长方形,纵4.3厘米,横2.8厘米,印文为篆体朱文,四直行排列,每行60字,计24字:“陆军第三方面军上海日侨管理处验收日侨呈献古物之章”。

原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xx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其中南京、上海为第七受降区,以陆军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为受降主官,指令日军分别集中于南京、上海办理投降事宜。

由此墨宝归国,钤上“古物之章”。

墨宝回归,记录着战败国的一段历史。

无论是国家、个人收藏,文物逢盛世,遭受坎坷的朱耷对联,必有后福。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八大山人(1626-1705)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其擅长山水画、花鸟画,并在这两个领域中成就卓著。

他的花鸟画风格清新脱俗,诗意盎然,被誉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而《柯石双禽图》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在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这幅画作进行评析。

《柯石双禽图》是八大山人所绘的一幅纸本绢裱的花鸟画,画幅为立轴,横幅形式。

整个画面刻画了两只禽鸟,分别是画面的左右两侧。

其中一只是站立于枯木之上的鹤,另一只则是栖息于石头之间的孔雀。

八大山人以枯木、石头作为背景,通过虚实、淡重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

画面中的鸟鹤栩栩如生,其栩栩如生的程度使得人们仿佛能够听到鸣禽的啼鸣,感受到清风拂过的声音,这是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特色之一:意境深远,给人以闲适和安宁的感受。

八大山人擅长以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形态,以清彩淡墨勾勒出深远的意境。

在这幅作品中,八大山人通过灵动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将鹤和孔雀的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鸟的羽毛柔软细腻,栩栩如生,八大山人在细节的处理上展现了非凡的技艺。

画面中的树木、石头也十分生动。

在中国绘画中,山水植物的处理一向是画家们所强调的,它不但是画面的装饰,更能够帮助画面表达画家的意境和情感。

在《柯石双禽图》中,八大山人以勾勒、点染等技法绘出了仿若真实的树木和石头。

这些物象不但在画面上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画家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

枯木的凄凉、石头的深邃,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深远的意境。

画面的布局和配色都显示出八大山人的审美功力和艺术造诣。

画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鸟的栖息地,左边的鹤和右边的孔雀相对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体现了画家对构图和整体结构的把控。

在配色上,八大山人以淡灰、淡绿以及淡蓝等色彩为主,通过对冷暖明暗的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清雅幽深。

这幅画作也是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在文化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八大山人朱耷留世之作《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朱耷留世之作《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朱耷留世之作《荷花翠鸟图轴》赏析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荷花翠鸟图轴》,清代/1691年,朱耷,纸本墨笔,立轴,纵182厘米,横9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荷花翠鸟图轴》中,浓郁的荷叶、似开非开的荷花、细长的花茎、险峻的石峰外加两只对视的翠鸟,构成了整幅画面。

画面中心点在于那两只对视的翠鸟,均以单脚落于石上,那只回首的翠鸟,仿佛是画家的化身,对于新潮的不满,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生活的失望都使他不愿在这片非自己家园的土地上多作停留,所以不愿双脚落地,经典之处应该是那回眸一望,上端的翠鸟与他对视的那一瞬间,所展现的情节有如天崩地裂,电火石明:或是遇到同道中人的喜悦;或是表现对于故国的眷恋;亦或是倾听与自己同是明朝遗民,却侍奉新主的悲哀,体现高处不胜寒的凄凉与无耐。

《荷花翠鸟图轴》只是八大山人众多佳作之一,但大部分的画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和此画类似的,不需太多的言语,让我们体会那种亡国之痛,不需太多笔触,让我们领略画家高超的技法与学识。

一幅好画是能带动我们内心的情感、是能让我们随画者一起感同身受、是让我们能从中悟出真谛的。

八大做到了,所以流芳百世,他的画作也经久不衰。

《荷花翠鸟图轴》局部图(一),清代/1691年,朱耷,纸本墨笔,立轴,纵182厘米,横9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石头的形状不可以常理推之,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哪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的住。

八大山人画作的禅学解读

八大山人画作的禅学解读

八大山人画作的禅学解读很不好意思,小编刚入行时,一直以为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一样,是八个人的组合。

了解之后发现,八大的画是真心好看。

今天来看看高人是怎么从禅学解读他的画作的:作为禅师兼画家的特殊身份,八大山人的绘画无疑受禅宗文化的影响,解读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离开禅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

《鸡雏图》八大山人(1625-1705),明末清初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与石涛、髡残、弘仁合称“四高僧”。

本名朱耷,为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

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后字号颇多,八大山人是他最常用的字号。

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以其简洁飘逸的笔墨,空灵奇变的构图,豪迈沉郁的气势,开拓了写意画的新风貌,是中国画坛上革新的巨擘,对后世绘画影响极其深远。

禅宗的思维方式启发了历代的文人书画家,翻开中国美术史,我们会的发现,历代著名绘画大师都多少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从南朝的宗炳到清末的虚谷,从王维到到董其昌,其中有僧人、居士也有文人士大夫,他们不一定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都把禅学及老庄思想奉为圭旨。

八大山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作为僧人兼画家的双重身份,八大山人的绘画无疑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和他对禅的参悟有密切关系。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1648年,23岁的八大山人在距南昌以东70公里的进贤介冈削发为僧。

1653年拜介冈灯社主持弘敏头陀为师,取僧名传綮,自号“雪个”。

三年后弘敏到奉新县芦田主持该地耕香院,32岁的传綮便成为介冈灯社的住持。

数年后便执拂称宗师,从学者一百多人。

进贤县志记载:“国朝弘敏,字颖学,天资高朗,机锋迅彻。

隐居介冈之灯社及奉新之芦田,字耕庵老人。

法嗣传綮,号刃庵,能绍师法,尤为禅林拔萃之器。

”八大山人曾自谓参禅静坐的情景:“窗明几静,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

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章文,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梧,而客在前溪矣。

遂呼童闭户,收蒲团静坐片时,更觉幽然神远。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八大山人参禅是有实践体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来解开这套1684年八大山人国宝级册页之谜清代有个人叫邵长蘅,写过一篇《八大山人传》,通篇不过几百字,却极为生动精彩,尤其最后几段,翻成白话文,大意是:_________有一天,八大山人忽然在门前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

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

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我客居南昌,一向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刮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

”我又惊又喜,急忙叫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相视大笑。

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般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

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以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却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

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原因。

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于是忽狂忽哑,潜藏玩世之态,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这段文字,而今读来依然心有戚戚。

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八大山人研究一直是门“显学”,海内外学者多有著述,但八大山人的生平、艺术与诗作,依然说不清道不明。

比如,八大山人为什么叫“八大山人”?至今仍无定论。

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目前可见的八大真迹中,“八大山人”这个名号首次出现,是在他59岁的《个山杂画册》中,以款印的形式。

不久,他开始使用“八大山人”落款,直至80岁去世。

《个山杂画册》正是今天要介绍的这件作品。

它曾出现在20多种权威出版物中,凡研究八大生平的学者多在论著中有过论述,包括王方宇、饶宗颐、谢稚柳、刘九庵、李旦、汪世清、白谦慎、朱良志、萧鸿鸣等等。

对八大这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而言,这是一件人生中具有坐标意义的重要作品,也是后世解开八大之“谜”的“必经之路”。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由右至左)→八大山人(1626-1705)个山杂画册册页九开水墨纸本1684年作24 × 38 cm. 约0.8平尺(每幅)著录1. 饶宗颐《八大山人“世说诗”解——兼记其甲子花鸟册》,文见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学术年刊》,1975年第17期。

2. 谢稚柳《八大山人取名的含义和他的世系》,第23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 刘九庵《再记八大山人书画中的几个问题》,文见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9卷,第1期,第118-125页,1991年4月。

4. 李旦《八大山人研究及其它》,江西省老年文艺家协会,1998年版。

5. 汪世清《八大山人的名和号——八大山人小考之三》,文见《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 白谦慎《清初金石学的复兴对八大山人晚年书风的影响》,文见台北《故宫学术季刊》,1995年第12期。

出版1.《文人画粹编第六卷·八大山人》第95-96页,日本中央公论社,1986年版。

2.《八大山人画集》,第13-14页,江西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3.《八大山人全集》第一卷,第60-68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4.《八大山人画集》,第13-14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八大山人》下,第32-3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6.《八大山人书法全集》上,第21-2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7.《八大山人书画编年图目》上,第1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8.《八大山人画集》,第42-46页,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版。

9.《中国名画家全集·八大山人》,第1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中国书法家全集·八大山人》,第3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八大山人》上,第26-34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2.《四僧画集》上,第88-89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13.《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八大山人》,第138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14.《艺苑掇英》第十七期(八大山人专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15. 《In Pursuit of Heavenly Harmony——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by Bada Shanrenfrom the Estate of WangFangyu and Sum Wai》P18,Freer Orchid.(《天倪——王方宇沈慧珍藏八大山人书画》,第18页,佛利尔美术馆,2003年版)16.《八大山人研究》,第229页,安徽教育出版社,朱良志,2010年版。

17.《八大山人的诗与画》,第178页,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160-11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以傅申先生的话来说,八大山人是一个“金枝玉叶老遗民”。

八大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孤寂、悲愤和屈辱中度过的。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史》作第十七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时,明朝灭亡,入清后,隐姓氏,改名字,并在23岁时剃发为僧,50多岁时,癫疾复发,“忽大笑、忽痛哭”,之后还俗返南昌,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直至终老。

八大曾在在给友人的信中慨叹:“凡夫只知死之易,而未知生之难也。

”后世着迷八大,却也始终捉摸不透他——八大不善言语,不立文字,这是因为他有口吃的暗疾,也因其遗民的身份与禅宗的影响。

其斋号“寤歌草堂”,出自《诗经·卫风·考槃》,永矢弗谖、永矢弗过、永矢弗告,意思是说:即使孤独,也永不违背隐居的高洁理想,永不忘记隐居的欢乐舒畅,永不哀告,永不改变衷肠。

或正因如此,八大的作品孤迥特立,出尘离世,有超越时间的力量。

《个山小像》黄安平作八大山人(1626-1705)现存唯一的八大真实画像,上有大量八大及友人题写的文字,是研究他生平的重要文献。

作《个山杂画册》时,八大山人已别佛门数年,寄人篱下,生活窘迫,其艺术风格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来细看这套册页。

原十二开,每页纵24厘米,横3厘米,经三百多年流传,只余九开,现看到的十开中,一开是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先生的单独题跋。

另三开画的什么?去了哪里?目前不知。

个山杂画(之一)海棠题识:朱弦渺难度,锦瑟落谁旁。

却扫柳枝竹,成都香澥棠。

个山。

钤印:鰕鰕篇轩、画翁藏印:芃园曹氏平生真赏个山杂画(之二)灵芝题识:东风不受吹,西风吹不受。

父母爱儿曹,仙人汉贤右。

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鰕?篇轩、人屋藏印:碧桐醉客、芃园鉴赏之印个山杂画(之三)八哥题识:衿翠鸟唤哥,吭圆哥唤了。

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

个山。

钤印:其喙力之疾与、人屋藏印:三槐堂个山杂画(之四)竹题识:湖天霞散鲤鱼斑,绿竹晴梢八月间。

况尓秦皇千顷烧,大头(鱼孱)死免君山。

个山人。

钤印:浪得名耳藏印:三槐堂个山杂画(之五)兔题识:下第有刘蕡,捉月无供奉。

欲把问西飞,鹦鹉秦州陇。

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画翁藏印:图书自怡个山杂画(之六)鱼题识:箫峰鸾尾西,土产湖东鲫。

持此径寸言,会得郎心一。

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人屋藏印:芃园宝藏个山杂画(之七)芋头题识:欧阜明月湖,鬼载盈仓箱。

仓箱似蹲鸱,读易休为王。

个山。

钤印:浪得名耳、夫闲藏印:臣步郇印个山杂画(之八)花题识:尓玉请为图,兰芳倩谁扶。

燕支一围罢,少小落氍毹。

个山。

钤印:八大山人、鰕?篇轩、驴藏印:雨楼个山杂画(之九)花题识:点笔鰕蟆屯,荒园水闭门。

蕉心鼓雷电,叶与人飞翻。

甲子春正,屏书社兄,拉往东轩为画并题正十二。

个山。

钤印:人屋、夫闲藏印:曹步郇印、芃园翻开学者著录,伴随《个山杂画册》出现的始终有两位重要人士,除了饶老,便是其前收藏者新加坡画家陈文希。

陈文希先生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师,后远赴星洲,他一生追求的,便是八大山人的艺术境界。

饶宗颐与陈文希先生都是潮汕人,饶先生早年求学的金山中学,正是陈文希曾执教的学校。

他与这套册页结缘应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个山杂画册》被人们熟知,离不开他的推介。

1975年,饶宗颐先生为《个山杂画册》作了一页单独题跋,同年第17期的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学术年刊》中,发表了他的《八大山人解——兼记其甲子》,“甲子《花鸟册》”,便是《个山杂画册》,当时,这套“八大中年《花鸟册》”还“不经见”。

饶宗颐先生补录了册页中的九首诗,他认为这几首诗“诗风同样幽涩难懂”,对其中七首绝句作了解读。

册页最后一页落款:“甲子春正,屏书社兄拉往东轩,为画并题,正十二,个山。

”“正十二”,指册页共有十二册,“个山”,以及前页中曾出现的“个山人”则是当时八大落款使用的名号。

据此,饶宗颐先生认为,《个山杂画册》作于康熙甲子年,即1684年。

最后一开中的落款饶宗颐(1917—)题跋八大此册署款甲子春,有八大山人鰕?篇轩、人屋等印。

世谓用八大题名仅在康熙乙丑至乙酉二十一年间,此绘作于乙丑前一载,即康熙二十三年也。

上钤芃园鉴藏之印,芃园为严锜字,籍福建龙溪,与八大同时。

闽人多浮海远殖。

其残缣流落南中非偶然也。

往尝见传綮花卉册于故宫,为早年戏笔。

视此不逮远甚。

文希道兄获此幸珍袭之。

喜识数语于末。

钤印:宗颐之印文末,饶老说:“这册绘画功力比故宫《传綮写生册》为优,书法亦更胜一筹。

”台北故宫藏十五页《传綮写生册》,是目前已知八大传世作品中最早的,作于他34岁时。

那么,《个山杂画册》是为什么画的?饶老没有做出解释,后来的说法也各不相同,萧鸿鸣先生认为,再往前六百年的甲子春,即1084年,苏东坡和苏辙曾在江西高安和刘邦后裔刘平伯有过交往,八大作此册或与纪念“二苏”有关。

在对册页的更多解释中,饶老犯了一个小错误,等下再讲。

朱耷《传綮写生册》(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因为长期流传于海外,当国内学者见到《个山杂画册》图像时,又过了些年头。

故宫博物院刘九庵先生在1983年的《记八大山人书画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到这套册页,起初他还对其中出现的“八大山人”印将信将疑,数年后,亲见照片,疑问顿消。

在《再记八大山人书画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肯定,“此册是钤八大山人名款印最先可见者”。

来看看册页中三次出现的“八大山人”印。

第二开,灵芝。

左侧山体中,“个山”款下方,有“八大山人”印;个山杂画(之二)灵芝人屋个山八大山人第五开,兔子。

“个山”款下,有“八大山人”印;个山杂画(之五)兔第六开,鱼。

“八大山人”印也出现在“个山”款下。

个山杂画(之六)鱼在此之前,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曾出现过传綮、驴、驴屋、个山等多个名号,完成《个山杂画册》的同一年晚些时候,他便开始用“八大山人”落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