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四讲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1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
看完之后,有很多感触。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还真是不容易啊而余教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余教授在书中写到:“对一个老师来说,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我们的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已经挤占了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摸一样的,这绝对是国家的灾难”所以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努力告别无效、低效的课堂,不能以抢占学生的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构建有效的课堂。
在教学中,该怎样做到有效呢?在书中,余教授将我们指出了方向。
首先,要将课堂活起来。
我们学校践行的生本课堂,其思路和余教授的不谋而合。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
课堂上,小老师精彩的展示吸引全部学生注意力,在生生互动、教师参与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也是向我们心中的有效课堂迈进一步。
当然,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使用,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因此,我将不断地去探索,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使每一节课都能给人美的享受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2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回想教学至今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英语学习背诵的东西较多,学生大多都不喜欢背诵;几乎每班都有几个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的培养。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各位老师下午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个温暖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一份美好的心情。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和我一起分享我要演讲的内容在化学课堂中践行有效教学策略寒假期间,我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编写的《有效教学十讲》。
简洁朴实睿智幽默的语言,再结合丰富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有效教学策略,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跃跃欲试,想要在化学课堂上,践行有效教学策略。
我谈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在化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有效性。
创设情境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
而创设教学情境,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学科,学生出于好奇,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时机,设置一些吸引眼球的小魔术如不怕烧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当学生们看到棉布着火却丝毫未损,小小的玻璃棒竟能点燃酒精灯时,相信他们一定会目瞪口呆,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断然要比平铺直叙讲化学的发展史,更有效果。
创设情境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消化知识。
这里请允许我借用德国一位学者的精辟比喻,如果我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受美味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其活力。
所以在遇到比较枯燥的问题时,更要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我们往往讲的唾沫横飞,但学生们并不买帐,对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仍就是一头雾水,茫然不解。
大家都吃过苹果,如果我们拿出一个苹果,告诉你它就像一个原子,每一个苹果中心都有一个苹果核,就像每一个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苹果核外分布着苹果籽就像原子核外排布核外电子一样。
相信学生们一定会轻松理解,而且记忆深刻。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XxXX中心小学XXX回想自己毕业后的几年,在教学上就是一个茫茫然的迷途者,不明白一堂课中该教什么,怎么教,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更未曾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
近日,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
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吧。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参加小语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会议时,张校长就点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铁三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或体会……情感)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会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
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图片的辅助教学,老师极力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应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标,有效性也是一样的。
什么东西是有效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穿越一块玉米地,穿越玉米地比什么?第一,比谁穿得快。
第二,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
考量学习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儿童的学习不是他的全部。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就一直强调“解放儿童”!如果一个孩子的头脑里面,学校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只占他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这个比例越小,那么这孩子将来肯定越了不起。
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体验:只有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的有效性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是:发展发展的内涵,层次,机制,时间,主体教师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错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教师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
有效教学: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
缺乏教师引导的自主,是一种肤浅的自主,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自主。
教学及其改革的三个层次:1、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2、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3、优质教学五个维度考查和分析是否在进行优质教学:(学生)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教师)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清晰地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对他们的重要性,在尽量不影响学生分数的前提下,多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做好这个事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结合新课程为什么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渔夫的故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讲解的,思考的,预设的主动权。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有效教学十讲》原著:余文森教授福建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节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
学习有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考量: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
学习速度:(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同样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效果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
学习结果:指经过学习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我们希望每节课,或者每次课之后,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它主要表现在:从不知→知、从知之较少→知之较多、从不会→会、从不能→能,等等。
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
(传统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上)。
学习体验:(1)学习中伴随着的状态(过程兴趣)——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愁眉苦脸、冷漠呆滞。
(2)结果兴趣——随着某个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你的学科知识获得的越多,那么你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效率: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
(当然没有时间做保证,有效性也无从谈起)。
课时+ 课外围绕本课程所花费的时间(预习、完成学案、作业、复习、竞赛)。
其它学习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外校外自由学习的时间。
非学习时间:休闲、玩、劳动、制作、交友等等。
学习结果:传统的学习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
而学业成绩考试的题目中有两类题目,(一)知识型题目:靠时间、记忆、机械操练、复制即可获得成绩的题目。
(二)能力型题目:靠思考、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自由学习及个性化的知识而等而获得成绩的题目。
现在很多高中生为追求高分已经没法过正常的人生活了。
假如,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考600分,不过正常人的生活可获得610分、620分、非人生活可获得630分、640分(影响他的健康)。
但是获得640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共4篇)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共4篇〕第1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
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展福州市根底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施行课题研究,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着大家开场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
《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
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局部:过玉米地的启示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
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
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
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
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安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如今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方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你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题记在过去的十个多月里,从拿到这本余文森教授著作的《有效教学十讲》开始,每个周末花一点时间琢磨这本书便是我一周里最开心的事了。
前段时间,听说陈刚校长将请余文森教授到我们学校进行一次讲座,十足的让我欣喜若狂。
因这次讲座,颇有感触、感动!谈到教育,对于我这个刚走上讲台仅仅十个月的新教师来说,体会还不够深,领悟也不够多。
而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教育方面,尤其是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
尽管我是一名专门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需求,但平常读书,我依然对艰深的理论书籍有一种畏惧心理。
不是我拒绝深刻,而是里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涩的表达的确太费脑筋。
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不一样,这是一本拿起来能够一口气读下去,但又能给人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籍。
也感谢学校,给我带来了如此不同的心灵体验。
其实怎样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怎样的教学课堂才是学生接受的高效的课堂?其实我们自己上完一节课,不需要问别人,只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可以知道自己这节课下来它的效率如何!首先,问下自己:这节课我像让学生获得什么?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为此,我们在课堂前头脑中一定要清楚,我上这堂课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在初一的地理课堂上,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要了解多少风土人情?课上完后,再通过第二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刻的加深。
我常觉得,孩子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
孩子们好奇好问,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去倾听孩子谈论的热点话题,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们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心里想要表达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这样的理念,就是学生虽然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学习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追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读于文森老师《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于文森老师《有效教学十讲》有感读于文森老师《有效教学十讲》有感范文寒假来临,闲来无事,茶余饭后我再次捧起余文森老师的《有效教学十讲》用心品读着,觉得获益匪浅。
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着,而捧着这本书坐在灯下,似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带给了我温暖、宁静与快乐,更重要的是,这部凝聚着余教授二十多年的教育智慧与心得的教育专著,无论是他机智幽默的语言,还是精辟入里的教育哲思,都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奉上了一顿受益终生的精神大餐。
它还督促我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透彻地理解“高效课堂”的真谛。
合上书,万千感慨充满心间,下面便是我读完书后的点滴体会:一、丰富课堂教学,寓教于乐也许,对小学于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而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它占用了无邪好动的孩子们大量的娱乐时间;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一个知识点一年又一年,一个班又一个班的重复讲授,也会让教学活动变得机械、乏味,犹如喝白开水一般。
但是,正如余老师在书中所说:“学生不是作家笔下的小说,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也不是画家笔下的图画,我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更不是电视机前无奈的观众,你演什么我就看什么……所有的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带着自己的经验、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来到课堂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一神圣的`工作中去,寓教于乐,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提高自己的智慧含金量,并借助文本充分挖掘课堂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但活跃的课堂他必须是实在的,有实效的,能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而不单纯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摆的花架子,纯属形式,走过场。
这一点,于教授在听过许多名师的讲课后,也谈到了这一点,如果只注重形式,必然会实效性不高,所以丰富课堂教学,不代表不要实效,而是要寓教于乐。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重于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这为我们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有感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有感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三小学罗何荣《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一讲中,余教授主要讲解了四个问题:一是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二是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三是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四是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在讲解第一个问题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时,提到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应该落到学生的学习上,即学习的有效性。
而考量学习的有效性就要从三个指标入手,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讲解第二个问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课堂教学。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使学生变爱学习了,综合素质提高了等等;使教师观念变了,角色变了;使课堂教学目标变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
在讲解第三个问题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的方式时,书中首先介绍了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主要表现,1、三维目标的割裂;2、教学内容的泛化;3、教学活动的外化;4、教学层次的低下;5、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对立。
因此提出了五个对策,1、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楚,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注重学科特色(每节课都应该有中心、有重点)。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4、提高教学的层次(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学走在学生的前面,要着重于最近发展区)。
5、预设跟生成要统一。
在讲解第四个问题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中,把教学及其改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其次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最后要从有效走向高质教学(优质、高效、高境界)。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苏州实验中学缪海峰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
尽管我是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研人员,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需求,但平常读书,我依然对艰深的理论书籍有一种畏惧心理。
不是我拒绝深刻,而是里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涩的表达的确太费脑筋也太难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不一样,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学中会遇到,会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给人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籍。
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
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可谓“余音绕梁,三口不绝”。
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1 .关于对学生的爱。
教学活动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爱,学生能感受到。
但是很多教师只知道要对学生奉献爱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在成为教师之初,我也有这个疑惑。
在书中,余教授讲了一个“老师,请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师们都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学生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
看到这里才明白,教学中的爱,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献,而是一个关注学生的眼神,一个关爱学生的动作,一句关心学生的话语,简简单单。
2 .关于三维目标的解读。
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反观我自己的教学,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经常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每节课非常明确地列出三个目标,而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很明确的环节体现,错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学习余文森教授《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余文森教授《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心得体会学习余文森教授《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心得体会本文开篇一段非常经典;“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目标。
”其实我校教师老龄化,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层次让学生学好,怎样让学生“会学”“好学”是我们追求的更高目标,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我们在努力着,努力着。
一、余文森教授在本文讲到“深刻”不是让我们只把教材写到教案上,而是真正吃透教材,善于归纳总结,善于评价学生的学,注重学习效果,逐渐在语言上达到精练、风趣、幽默,达到和谐与愉快的境界,在板书上精心设计,力求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归纳到位,把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知识网络、口诀、顺口溜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同学们乐学,同时备课下真功,把课上明白,上简洁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艺术。
可能一句风趣的话,一幅流畅的板画,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让学生茅塞顿开,终生不忘,其实这就是优质教学。
如果讲的大多数学生走神了,甚至睡着了,何谈艺术?何谈优质?二、同一学科,同一节课,不同的授课者,风格不同,我们镇小的语文教师贾学东老师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课堂教学达到举一反三,诸类旁通,讲练结合,一节课弹指而去,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快乐,这就是余教授所提到“独到”。
薜梅晶的英语课善于利用批改手册,让不会的学生起来回答,让会的学生给他们纠正,一堂课学生全参与,“兵教兵、兵练兵”是组织教学的“无影高手”,这也是独到,我们辛寨教研室始终在不断开发这些独到的东西,渗透到优质教学研究中来。
三、我自任教生物以来,就乐意用愉快、和谐的方法来上课,且上课前认真搜集所有知识体系,同时也让学生刀在课前到大自然中去找标本,找材料,课外还让学生定期收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到知识,老师是“广博”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通过点拨、发问、观察得到结论,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广博”者,教师才是最高明者。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有效教学十讲》是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余文森教授谈有效教学的一部专著。
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
该专著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
作者的睿智与幽默,读者在书中随处都可感受到。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
这一讲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第二个问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第三个问题,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第四个问题,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读了余教授的这一讲有茅塞顿开之感,以人为本,对学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是新课程追求的,就是有效的。
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
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从而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与精彩生成的结合。
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生成性?为什么要凸显生成性?实际上这是由人的本性、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所决定的。
所以,这个生成性就不像我们传统教学当中的那样——仅仅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机智,表现为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里边的一些偶发事件——不是的。
生成性是我们新课程课堂的基本特性、基本的价值追求,它是从原来的“特例”,走向现在的常态。
第三讲三维目标。
这一讲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第二个问题,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第三个问题,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第四个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我们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可以说,三维目标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基础。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新课程的改革把对教学的有效性的追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大背景下,随着课时的减少以及晚课等补课时间的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每个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去解决探讨的问题。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让我受益颇多。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
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
通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
学习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习效率,即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学习结果就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
余教授所举例子,令人震撼,亚太地区初中数学水平测试,二十来个国家,中国内地排第一名,第二名是韩国,但我们就比韩国多一分左右,而我国学生课后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韩国学生的三倍,这一分成本就太高。
学习体验,即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导向将我们带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对于有效的教,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认真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泉州五中薛玲“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让我受益良多。
“十讲”就是十个报告,每一讲一个主题,内容皆涉及教师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
余教授深入浅出,见微知著,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独特理解和观点一一娓娓道来,感觉于教授把新课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课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来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
读了之后,真觉得视野大开,相见恨晚!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开宗明义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此比喻可以说是教师有志于数学改革的生动写照。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把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有效性提高。
也就是说通过一堂课教学,学生发展越多,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越高。
课堂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率高,才能有学生学的效率高。
教学中教师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提问或点拨,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归纳和小结,学生的思路就会清晰。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我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深有体会。
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有时候,一堂课下来,我常常在想,我的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在以往的几年教学中,我常常是很严格地要求学生,这个应该做那个不应该做,但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也不尽如人意。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此,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现在学习了《有效教学》,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是自己的教学不是高效的,也就是有效性很低。
经过学习,我想要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要想使孩子愿学,就必须让孩子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习、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创新。
余文森教授提倡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强调了课堂教学是“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动课堂”。
而“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
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课文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课堂教学基本上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的形式开展下去的话,往往就会出现学生被动回答,被牵着鼻子走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完全抹杀掉,更不可能在师生之间产生信息的互动、情感的互动、思想的互动、精神的互动,即使师生是在互动,也决不能算作是有效的互动。
那么,怎样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呢?1.课堂关注要全面化我们把课堂中能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个体的自身的发展看作是衡量教学互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为教师就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先进的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并且做到经常换位思考,“蹲下来”看学生,尊重学生,使得教学成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四篇)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
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
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
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
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
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
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
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
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
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
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
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
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
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doc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
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四讲
《有效教学十讲》第四讲讨论的是教学情境,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别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当前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分析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
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
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这就是情境的价值。
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
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也就是桥梁)。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有6种。
第一种,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实物主要是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
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包
括板书、图画、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
第二种,借助动作或者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
这里所强调的动作的形象化,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操作,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
还有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都能创设直观情境。
第三种,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要求: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描述、贴切精彩的比喻。
第四种,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与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
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计算方法,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五种,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
第六种,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可以是以下几种:场所、故事、设计、主题、剪辑。
当前教学情境创设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电灌的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多媒体课件的束缚)。
因此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就要求该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1、基于生活;2、注重形象化;3、体现学科特点;4、内含问题;5、融入情感。
基于生活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注重形象化应该是指情境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形象的、具体的。
内含问题是指情境中的问题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