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P2P数据管理系统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70279a32d7375a41780f3.png)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指导书林予松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包含计算机应用、数据通信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和管理等学科的前导课程。
基本要求:通过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概述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发展过程和具体分类,掌握因特网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2学时理解物理层的相关概念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理解数字传输系统和宽带接入技术,会利用香农定理进行计算。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6学时理解并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三个基本问题,点对点协议PPP以及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和以太网,掌握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第一章概述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以及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功能。
2、理解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掌握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原理及特点,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5、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以及利用率,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6、理解计算机网络五层协议体系结构参考模型,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相关概念。
二、本章重点、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2.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以及对等方式(P2P方式)的特点与区别;3.因特网核心部分中的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4.为什么要对网络进行分层;5.TCP/IP五层协议体系中各层的特点及功能;6.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等重要概念。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d0ae5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f.png)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Basic Data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能够对组织内的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基础数据是指组织中使用频率较高、涉及范围广、具有较长使用周期的数据,如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等。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管理、规范化处理和持续更新,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组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收集、数据维护、数据共享、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等。
首先,数据收集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手动输入、批量导入或与其他系统对接等,收集来自各个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
同时,系统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数据维护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
系统可以提供对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
系统还可以设置数据权限和审批流程,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此外,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还具备数据共享的功能。
系统可以将基础数据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转。
这样,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基础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价值利用率。
同时,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还具备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的功能。
系统可以定期对基础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系统还可以设置数据权限和访问控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系统可以实现对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降低数据分散和重复录入的风险,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其次,系统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数据查询和维护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此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帮助组织建立起更完整、更准确的数据资源库,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管理工具,能够提高组织的数据质量和管理效能,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九章 金融科技与另类信贷
![第九章 金融科技与另类信贷](https://img.taocdn.com/s3/m/d4cbfe4eb8f67c1cfad6b8c2.png)
细分资产 供应链金融债权 融资租赁应收款债权 银行或商业票据 消费金融债权
代表平台 爱投资、银湖网、海易融、道口贷 拾财贷、爱投资、今日捷财 京东票据、陆金所、金银猫、票据宝 金蛋理财、玖富金融、积木盒子
▪ 在交易方式上,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可能能够帮助P2P平台加快转型;
▪ 区块链的技术能够帮助网络借贷平台真正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易;也能 够帮助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智能合约的业务模式,使得借贷信息更加公开 透明,使借贷资金的安全更有保障。
网络购物消费人群
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
用于购买医疗美容机构服务的消费 有整形、医美需求的消 新氧、有钱花、丽分期、口袋分期贷款
费人群
喵
教育场景
用于购买教育培训产品或服务的消 费贷款,包括各种考试培训资料、 考试费用、学费等贷款
有学习、aidu京东教育 白条
▪ 另一方面,由于借款者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线下的小贷公司可能会拥 有当地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客户信息。
用户交互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用户交互
▪ 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创新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 色;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筛选来挖掘潜在客户,通 过客户的行为数据来构建用户肖像及关系图谱,对其进行精准营销;
业务的开发和改进
征信系统
▪ 征信是金融业务的基础,征信系统通过大数据对筹资者进行信用评估; ▪ 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简称“信联”)是拿到首张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
主要股东涵盖了消费、借贷、保险、理财以及专业征信技术等方方面面 的征信机构,包括互金协会、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各领域 征信的先行者。
有婚庆需求的人群
为其他消费场景提供服务的消费贷 款
中国P2P平台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P2P平台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b49d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8.png)
中国P2P平台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P2P平台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P2P平台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P2P平台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P2P平台行业产业链分析 (5)第四章、中国P2P平台行业发展现状 (7)第五章、中国P2P平台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P2P平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第七章、中国P2P平台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1)第八章、中国P2P平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3)第九章、中国P2P平台行业分析结论 (15)第一章、P2P平台行业定义P2P(Peer-to-Peer)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自2005年在英国诞生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与发展。
它通过线上平台连接资金需求方(借款人)和供给方(投资者),打破了传统银行作为中介的角色,实现了直接融资。
截至2020年底,全球P2P市场规模已达到约6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据了近4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P2P市场之一。
1.1 行业背景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P2P平台得以快速成长。
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P2P平台数量从不到100家激增至超过2000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行业一度陷入野蛮生长状态,导致大量问题平台出现,直至2016年后监管政策逐步收紧,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1.2 运作机制P2P平台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借贷双方匹配:1. 注册认证:用户需提交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2. 发布借款需求:经审核后,借款人可在平台上发布借款项目;3. 投资选择:投资者根据自身偏好挑选合适的借款项目进行投资;4. 资金流转:一旦借款满标,平台将筹集到的资金划转给借款人;5. 还款管理:借款人按约定时间分期偿还本金及利息;6. 收益分配:扣除服务费后,平台将剩余收益返还给投资者。
第九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之开放存取资源
![第九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之开放存取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399065b3f121dd36a32d82c4.png)
二、开放存取资源概述
性质特点:免费的、及时的、全文的、在 线存取的、学术资源 用户对象:任何人、任何地点 用户行为:链接、阅读、下载、存储、引 用、打印、使用、复用 版权保留:署名权和完整权 唯一条件:网络接入
三、开放存取资源的发布方式
1.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 2. 开放存取仓储(OA archives or repositories) 3. 个人WEB站点(personal web sites) 4. 博客(blogs) 5.维基(wikis) 6. 邮件列表服务(listservs) 7. P2P的文档共享网络(file-sharing networks) 8. 论坛(discussion forums)
半延时开放存取期刊 延时开放存取期刊
四、开放存取资源的类型
2.开放存档(Open repositories and archives),
即研究机构或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 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 档案储存。
四、开放存取资源的类型
3. 开放存取仓储:学术组织把用于共享的学术 信息存放于服务器中供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 这些服务器即OA仓储。目前这OA仓储不仅 存放预印本,而且也提供后印本。除了电子 文本格式的资料外,也包括各种课件甚至多 媒体声像资料等数字化资源。
六、网络开放存取资源
1.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的资源 2.开放学术资源 3.开放教学资源 4.几种代表性的学术开放存取资源
1、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的资源
(1)古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 /pg/ (2)在线图书网页(The Online Book Page) / (3)开放站点-----开放百科全书计划(Open Site—The Open Encyclopedia Project) /
P2P全推数据接口使用说明
![P2P全推数据接口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b19df62f01dc281e53af0f1.png)
P2P全推数据接口使用说明(helloword源作者crackking倾情奉献,动态更新博客:)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下列条款:1、P2P全推行情接口只是针对P2P实时传输编程技术和股票行情数据高压缩技术的学术研究之用,接口所提供的行情数据仅供技术分析爱好者学习交流和盘后复盘使用,接收者不得将行情数据用于任何商业盈利性应用。
2、由于互联网本身不稳定和客户网络环境的差异,P2P全推接口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行情的稳定性,不承担因行情数据错误或延迟所造成的用户一切直接或间接损失。
3、股市有风险,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接口使用说明:(使用前请认真阅读一下本说明,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提问)1. 压缩包中共5个文件,分别为P2P.exe,P2P.CFG,zlib.dll,Stock.dll和使用说明.txt,可以解压到任意盘任意目录下使用。
2. 支持的行情分析软件有:(1) 分析家2006,分析家机构版的支持等,要求分析家主窗口标题最前面的几个字是"分析家-",是否是破解版关系不大,最好是下载分析家官方网站的正版分析家,网址是.cn,分析家其他版本号是否支持,没全做试验,分析家的其它版本是否能接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做试验。
(2) 飞狐交易师,支持飞狐交易师,要求飞狐交易师主窗口标题最前面的几个字是"飞狐交易师"或"证券分析师",是否是破解版关系不大,最好是支持正版,用正版的。
(3) 大智慧新一代,要求大智慧主窗口标题最前面的几个字是"大智慧Level" 支持的版本号有09.0302,09.0301,09.0226,08.0907,08.0801,07.0205 共五个。
p2p原理
![p2p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ffb7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b.png)
p2p原理P2P原理。
P2P,即Peer to Peer,点对点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通信模型。
在P2P 网络中,每个节点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而无需经过中心化的服务器。
P2P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如文件共享、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其原理和特点也备受关注。
P2P网络的核心原理是去中心化和资源共享。
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所有的请求和响应都需要经过中心服务器,这样一来,服务器的负载会非常大,而且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会瘫痪。
而P2P网络则通过节点之间直接通信,实现了去中心化,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服务器,从而分担了服务器的压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2P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源共享。
在P2P网络中,每个节点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又是资源的提供者,可以共享自己的资源,也可以获取其他节点的资源。
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加快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P2P网络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每个节点都会主动连接到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建立起连接关系;然后,每个节点会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信息注册到网络中,使其他节点可以找到并获取这些资源;接着,当一个节点需要某个资源时,它会向网络发送请求,其他拥有该资源的节点会响应这个请求,并将资源传输给请求节点;最后,节点之间会相互交换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
P2P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在文件共享领域,P2P网络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文件共享和传输,如BitTorrent、eMule等,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之间的文件共享。
在视频点播领域,P2P网络可以实现高清视频的快速传输和播放,如PPStream、快播等,提高了视频点播的效率和质量。
在在线游戏领域,P2P网络可以实现玩家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了游戏的交互性和体验度。
总之,P2P网络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通信模型,具有很多优点,如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数据库系统教程课后答案(施伯乐)(第二版)
![数据库系统教程课后答案(施伯乐)(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99a82258fb770bf78a55d8.png)
目录第1部分课程的教与学第2部分各章习题解答及自测题第1章数据库概论1.1 基本内容分析1.2 教材中习题1的解答1.3 自测题1.4 自测题答案第2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2.1基本内容分析2.2 教材中习题2的解答2.3 自测题2.4 自测题答案第3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3.1基本内容分析3.2 教材中习题3的解答3.3 自测题3.4 自测题答案第4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4.1基本内容分析4.2 教材中习题4的解答4.3 自测题4.4 自测题答案第5章数据库设计与ER模型5.1基本内容分析5.2 教材中习题5的解答5.3 自测题5.4 自测题答案第6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6.1基本内容分析6.2 教材中习题6的解答第7章系统实现技术7.1基本内容分析7.2 教材中习题7的解答7.3 自测题7.4 自测题答案第8章对象数据库系统8.1基本内容分析8.2 教材中习题8的解答8.3 自测题8.4 自测题答案第9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9.1基本内容分析9.2 教材中习题9的解答9.3 自测题9.4 自测题答案第10章中间件技术10.1基本内容分析10.2 教材中习题10的解答10.3 自测题及答案第11章数据库与WWW11.1基本内容分析11.2 教材中习题11的解答第12章 XML技术12.1基本内容分析12.2 教材中习题12的解答学习推荐书目1.国内出版的数据库教材(1)施伯乐,丁宝康,汪卫. 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丁宝康,董健全. 数据库实用教程(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施伯乐,丁宝康. 数据库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王能斌. 数据库系统教程(上、下册).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闪四清.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庄成三,洪玫,杨秋辉.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2.出版的国外数据库教材(中文版或影印版)(1)Silberschatz A,Korth H F,Sudarshan S.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4版). 杨冬青,唐世渭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Elmasri R A,Navathe S B. 数据库系统基础(第3版). 邵佩英,张坤龙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3)Lewis P M,Bernstein A,Kifer M. Databases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An Application-Oriented Approach, Addison-Wesley, 2002(影印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文版,施伯乐等译,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4)Hoffer J A,Prescott M B,McFadden F R. Modern Database Management. 6th ed. Prentice Hall, 2002(中文版,施伯乐等译,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3.上机实习教材(1)廖疆星,张艳钗,肖金星. PowerBuilder 8.0 &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与实现.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2)伍俊良. PowerBuilder课程设计与系统开发案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学习指导书(1)丁宝康,董健全,汪卫,曾宇昆. 数据库系统教程习题解答及上机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丁宝康,张守志,严勇. 数据库技术学习指导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丁宝康,董健全,曾宇昆. 数据库实用教程习题解答.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丁宝康. 数据库原理题典.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5)丁宝康,陈坚,许建军,楼晓鸿. 数据库原理辅导与练习.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第1部分课程的教与学1.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现在,数据库已是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与开发利用的基础,因而数据库是计算机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业务管理系统方案说明书
![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业务管理系统方案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581a7f859eef8c75ebfb3c2.png)
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业务管理系统方案说明书(可修改)目录1.产品介绍 (4)2.相关优惠 (4)3.适用客户 (4)4.功能结构 (4)5.功能清单 (5)6.技术架构 (31)7.海量经验 (31)7.1.十余年项目服务支持经验 (31)7.2.唯一一家全业务软件企业 (31)7.3.专家级解决方案制定 (32)8.极致安全 (33)8.1.基于SSL证书(https)安全传输模块 (33)8.2.实现前台用户端、后台管理端独立部署 (33)8.3.数据库安全防篡改模板 (34)8.4.数据库安全灾备 (35)8.5.专业黑客流量攻击入侵检测 (35)9.高端功能 (37)9.1.超强多业务整合、多平台整合、线上线下业务整合能力 (37)9.2.用户数、门店数、分公司数量均无限制 (37)9.3.超强自动实时债权匹配(债权转让系统) (37)9.4.各类系统接口开发能力 (37)9.5.全面、自动、自定义的自动计息付息功能 (37)9.6.自动生成还款(投资)付息(收息)计划表 (38)9.7.灵活的权限分配机制 (38)9.8.自适应的流程自定义管理 (38)9.9.一键式合同在线生成 (38)9.10.可靠的资信评估与授信 (38)9.11.轻松实用的财务对账 (38)9.12.多样化的担保措施 (39)9.13.精准的数据统计分析 (39)9.14.工作审核项目审批 (39)9.15.多样式的财务报表 (39)9.16.便捷的收息逾期提醒 (39)9.17.方便快捷的移动办公 (39)10.品质服务 (40)1.产品介绍该P2P网贷系统是互融云软件历时3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而不断优化升级的第四代网贷系统,该系统包含12个子系统,性价比极高。
系统功能包含从线下金融业务的管理至线上业务、业务运营、客户营销、业务风险控制等涵盖所有金融业务所需的功能模块,一套系统即可担负起全金融业务运营需要。
p2p网贷系统架构ppt课件
![p2p网贷系统架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f983112af90242a995e531.png)
另外我强烈建议可以去76676 第三方产品库里面参考一些排 名考前的网贷1系2 统做做参考。
15
13/14
p2p网站需求说明书以及流程—P2P网贷系统开发流程4
09 产品上线
将技术数据导入系统后,则产品 正式上线运行,客户方正式使用 系统。
10 运维维护
产品进入运维维护阶段,供应商提 供后续长期的网贷系统技术支持服 务。
以上便是p2p网贷系统开发详细流程, 当然,要建设一个安全增值的p2p网贷 平台,需要选择专业、安全的网贷平 台系统开发公司。
投资人浏览借款信息,投资符合条件的借款标,投资记录 将被存储在“投标记录”表中,相应的在“借款”表中更 新相应的“已投总额”,待“已投总额”= = “借款总 额”,该借款将自动提交,系统管理员进行满标复审。复 审通过后,将会计算相应的还款明细,收款明细,奖励 (投标奖励),费用(网站风险补偿金)和续投奖励等分 别存储在表“还款明细”,“应收明细”,“奖励记录”, “手续费(风险费)”和“续投奖励记录”中。整个借款投 标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明细记录都存储在“资金记录”表 中。满标复审通过后,进入还款阶段,还款的物理模型分 析将在后面具体展开。
p2p网贷系统架构
1
目 录
1.1.需求分析 1.2功能模块分析 1.3功能模块分析 1.4数据库分析 p2p网站需求说明书以及流2 程
1.1.需求分析
3
1/14
1.2功能模块分析
4
2/14
P2P技术及其应用
![P2P技术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656928453610661ed9f44b.png)
client
载 传,下 4. 上 件 请求文
3.请 上传 求文件 ,下 载
tracker服务器
client client
2013-7-31
11
BT的工作原理:
• 客户端从Web服务器或者其他传统服务器下载种子
文件,种子文件中存储了某文件资源对应的 TRACKER IP地址和服务端口号、部分Peer节点IP地 址和服务端口号、文件名称、文件分片的长度以及 片数、文件创建者信息。客户端解析种子文件后连 接TRACKER服务器,请求Peer列表和文件分片信息, 获取Peer列表后,客户端顺次与Peer建立连接获取 其需要的文件或片段,本地客户端从数十数百个远 程客户端获取某一文件的各个分片,在下载完成后 将其组装还原为一个完整的文件。在文件下载过程 中,客户端始终保持与TRACKER服务器的连接,交 互本地客户端已经上传或者下载的字节数、文件分 片信息,方便其他客户端连接本地客户端获取该文 件资源。
2013-7-31
17
中移动的雄心
•
中国移动这一次高调推出DSN,可谓“雄心勃勃”。黄晓庆告诉记者,如果说以往 是设备厂商在推动通信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未来运营商将成为新的创新中心, “因为只有用户的需求才是创新之源,而我们是产业链上离用户更近的一环。” 黄晓庆介绍,DSN构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尽管目前这一技术架构并没有进 入实用阶段,但中国移动想推动其成为未来核心网架构的技术演进方向。 中科院声学所侯自强教授告诉记者:“DSN并不是首先研究怎么收钱,怎么分类, 而是要通过一个重叠网来提供多样化服务,比如做P2P,像电信网一样,可以控制优化 数据流,可以监管内容,实现过去在互联网上做不到的事情。” 与传统的电信网络相比,互联网无论从业务提供范围,业务推出周期,还是网络架 构的简单、可维护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这就要求运营商跟踪先进技术发展, 结合应用实际,拿出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案,DSN可谓应运而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0c554e189eb172dec63b713.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9024014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学分:3学时:48 (上机:16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课程负责人:江雨燕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上机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管理信息系统江雨燕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出版2.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出版3.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出版4.管理信息系统王恒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5.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贺超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6.管理信息系统肯尼斯C.劳顿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出版内容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信息类课程。
该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基础,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
通过上机实验实现一个实际的MIS应用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nformation class course which combin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strongly and includes management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methods to arranged, organize, coordinate and control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ethods of analysis, desig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based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planning, analysi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 on experiments to implement an actu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24014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学分:3学时:48 (上机:16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课程负责人:江雨燕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信息系统A》是一门信息类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造价工程、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主干核心课。
p2p网络工作原理
![p2p网络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4140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6.png)
p2p网络工作原理
P2P网络是一种基于对等连接的网络架构,其中不同的计算机(也称为对等节点)可以相互连接和通信,而不需要集中的服务器。
P2P网络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对等连接:P2P网络中的每个计算机都被称为对等节点,这
些节点之间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
每个对等节点既可以充当客户端,也可以充当服务器,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
2. 自组织:P2P网络中的对等节点可以自动发现其他节点,并
建立连接。
这是通过使用一种种子节点(seed node)或中央服务器的帮助来实现的。
一旦连接建立,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并共享资源。
3. 分散式存储:P2P网络中的对等节点可以共享和存储各种类
型的资源,如文件、数据、计算能力等。
这些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分散地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以提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 数据传输:在P2P网络中,数据可以直接从一个对等节点
传输到另一个对等节点,而无需通过中央服务器。
这样可以提高传输速度和降低网络拥塞。
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并通过多个路径进行传输,以提高传输效率。
5. 动态性:P2P网络中的对等节点可以动态地加入和离开网络,而不会对整个网络的可用性造成影响。
当一个节点离开网络时,其他节点可以找到新的连接,并确保网络的连通性。
P2P网络的工作原理使得它在许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文件共享、流媒体传输、语音和视频通信等。
由于其分散的特点,P2P网络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不易受单点故障影响,使其成为许多现代互联网应用的首选网络结构。
P2P软件使用手册
![P2P软件使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95614ccf84b9d528ea7a90.png)
P2P软件使用手册运行环境WINDOWS LINUX操作系统都可注意事项1、电脑需关闭防火墙2、需要安装JDK或者JRE,配置环境变量。
见“配置说明文档.doc”一、注册登陆1、注册点击图标,P2P.exe,开始始运行P2P软件。
()如果是第一次登陆,点击“P2P.jar”,会弹出如下JXTA Configurator配置界面,填上用户名,密码即可。
相当于注册,这里户名填写A用户,如图1。
点击OK图1 注册2、登陆弹出登陆界面,点击按钮,弹出登陆界面,如图2。
如果不想登陆,点击按钮即可退出。
图2 登陆界面另一用户B在局域网内的任意一台电脑上登陆,在成员加入与离开信息一栏将有提示:Peer B join 。
如果离开,显示:peer B 离开,如图3。
.图3 B用户加入、离开提示二、功能模块该软件有五大功能模块,聊天,共享资源、搜索资源、网络共享文件列表及离开等基本功能模块。
1、聊天点击按钮,将弹出聊天对话框,这里要选择聊天对象,也可以广播发送,点击按钮。
下图为A 、B用户聊天记录,如图4。
图4 聊天情景2、共享资源如果要共享自己的资源文件,点击按钮。
弹出图5对话框。
图5 资源共享对话框该对话框有两个按钮,一是添加文件,而是删除文件,这里点击添加按钮,弹出选择文件,打开即可,如图6.在列表里面出现该文件,如图7所示。
图7 列表里面出现该文件3.查看网络共享文件列表此时,用户B 点击按钮,将看到该文件。
如图8所示。
图8 查看共享文件列表4搜索资源。
点击按钮,弹出,搜索资源对话框,输入文件名称,点击搜索,即可搜到你想要的文件。
点击下载按钮,完成下载。
如图9所示。
图9 搜素共享文件5、离开点击,。
提示是否确实离开,如图10所示。
即可离开。
图10 退出警告。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077846f1aff00bfd51e14.png)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一、选择题: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 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2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 .具体的机器和DBMSB . E-R 图C •信息世界D •现实世界 3 •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 .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 数据库中存储的是_C —。
A •数据B •数据模型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____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 .用户程序与DBMS 勺相互独立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_D_。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B_。
A •数据库B .数据库管理系统C •数据模型D •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_A —。
A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 ①和②。
① A.数据独立性B .逻辑独立性C .管理规范性D .数据的共享 ② A.数据独立性B .物理独立性 C .逻辑独立性 D .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丄。
数据库系统概论目录
![数据库系统概论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00ddc9235901020207409c25.png)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绪论1.1数据库系统概述1.1.1 四个基本概念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2数据模型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1.2.3 概念模型1.2.4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1.2.5 层次模型1.2.6 网状模型1.2.7 关系模型1.3数据库系统结构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1.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5小结第二章关系数据库2.1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2.1.1 关系2.1.2 关系模式2.1.3 关系数据库2.2关系操作2.2.1基本关系操作2.2.2 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分类2.3关系的完整性2.3.1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2.3.2 实体完整性2.3.3 参照完整性2.3.4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2.4关系代数2.4.1传统的集合运算2.4.2专门的关系运算2.5关系演算2.6小结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3.1SQL概述3.1.1 SQL 的产生与发展3.1.2 SQL的特点3.1.3 SQL的基本概念3.2学生-课程数据库3.3数据定义3.3.1 模式的定义与删除3.3.2 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3.3.3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3.4数据查询3.4.1 单表查询3.4.2 连接查询3.4.3 嵌套查询3.4.4 集合查询3.4.5 Select语句的一般形式3.5数据更新3.5.1 插入数据3.5.2 修改数据3.5.3 删除数据3.6视图3.6.1 定义视图3.6.2 查询视图3.6.3 更新视图3.6.4 视图的作用3.7小结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4.1计算机安全性概述4.1.1 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4.1.2 安全标准简介4.2数据库安全性控制4.2.1 用户标识与鉴别4.2.2 存取控制4.2.3 自主存取控制方法4.2.4 授权与回收4.2.5 数据库角色4.2.6 强制存取控制方法4.3视图机制4.4审计(Audit)4.5数据加密4.6统计数据库安全性4.7小结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5.1实体完整性5.1.1 实体完整性定义5.1.2 实体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5.2参照完整性5.2.1 参照完整性定义5.2.2 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5.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5.3.1 属性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5.3.2 属性上的约束条件检查和违约处理5.3.3 元组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5.3.4元组上的约束条件检查和违约处理5.4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5.5域中的完整性限制5.6触发器5.6.1 定义触发器5.6.2 激活触发器5.6.3 删除触发器5.7小结第二篇设计与应用开发篇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6.1问题的提出6.2规范化6.2.1 函数依赖6.2.2 码6.2.3 范式6.2.4 2NF6.2.5 3NF6.2.6 BCNF6.2.7 多值依赖6.2.8 4NF6.2.9 规范化小结6.3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6.4模式的分解6.5小结第七章数据库设计7.1数据库设计概述7.1.1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7.1.2 数据库设计方法7.1.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7.1.4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各级模式7.2需求分析7.2.1 需求分析的任务7.2.2 需求分析的方法7.2.3 数据字典7.3概念结构设计7.3.1 概念结构7.3.2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7.3.3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7.3.4 视图的集成7.4逻辑结构设计7.4.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7.4.2 数据模型的优化7.4.3 设计用户子模式7.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7.5.1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7.5.2 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7.5.3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7.5.4 评价物理结构7.6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7.6.1 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7.6.2 数据库的试运行7.6.3 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7.7小结第八章数据库编程8.1 嵌入式SQL8.1.1 嵌入式SQL的处理过程8.1.2 嵌入式SQL语句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8.1.3 不使用游标的SQL语句8.1.4 使用游标的SQL语句8.1.5 动态SQL8.1.6 小结8.2 存储过程8.2.1 PL/SQL的块结构8.2.2 变量常量的定义8.2.3 控制结构8.2.4 存储过程8.2.5 小结8.3 ODBC编程8.3.1 数据库互连概述8.3.2 ODBC工作原理概述8.3.3 ODBC API 基础8.3.4 ODBC的工作流程8.3.5 小结第三篇系统篇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9.1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9.1.1 查询处理步骤9.1.2 实现查询操作的算法示例9.2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9.2.1 查询优化概述9.2.2 一个实例9.3 代数优化9.3.1 关系代数表达式等价变换规则9.3.2 查询树的启发式优化9.4 物理优化9.4.1 基于启发式规则的存取路径选择优化9.4.2 基于代价的优化9.5 小结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10.1 事务的基本概念10.2 数据库恢复概述10.3 故障的种类10.4 恢复的实现技术10.4.1 数据转储10.4.2 登记日志文件10.5 恢复策略10.5.1 事务故障的恢复10.5.2 系统故障的恢复10.5.3 介质故障的恢复10.6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10.7 数据库镜像10.8 小结第十一章并发控制11.1 并发控制概述11.2 封锁11.3 活锁和死锁11.3.1 活锁11.3.2 死锁11.4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11.4.1 可串行化调度11.4.2 冲突可串行化调度11.5 两段锁协议11.6 封锁的粒度11.6.1 多粒度封锁11.6.2 意向锁11.7 小结*第十二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篇新技术篇第十三章数据库技术新发展*第十四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第十五章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第十六章XML数据库第十七章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p2p和p2sp下载原理
![p2p和p2sp下载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c8fcc69ec3d5bbfd0a74c8.png)
这类软件是用的P2P的原理也就是楼上所说的那样人越多,速度月快.P2P简介P2P(Peer-to-Peer)这个词如果仅仅理解为一种网络拓扑结构,那不能称之为新鲜事物,因为早在许多年之前Internet刚刚诞生时就已经有了,而且当时的Internet就是一个P2P结构的大网络。
人们之间完全是以“点-点”方式通讯的,根本不存在现在所谓的Server和Client。
这可以看作是P2P最原始的形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Internet上的资源逐渐丰富起来,并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
而与此同时,资源的流向却趋于集中化,大量公开的资源以所谓的Server形式在Internet上提供,网络应用也多以集中化方式提供服务,比如:Web、FTP等。
不可否认,这种集中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Internet的普及与应用,成就了今天Internet的神话。
然而,在这个唯一全球互联的网络上,集中化的方式使服务缺少个性,并充满着浓烈商业气息,人们每天机械地访问几个熟悉的门户网站的Web Server,去Mail Server上收发Email,到各种FTP Server去下载文件,就连人们喜欢的ICQ、QQ 等即时通讯也是基于典型的Client/Server模型。
今天的Internet已经完全“笼罩”在Server 的控制中。
我们不否认Server对于Internet发展的重要贡献,因为“网络社会”同人类社会一样,也是由原始社会的“原始的民主”慢慢发展到“封建专政”,最后还会慢慢过渡到现代的民主,整个过程是在进步的。
但应该看到,Server集中式的服务方式有许多技术弊端。
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Internet最大的特点是全球互联,在Internet 上最大的资源拥有群不是Server而是Client。
可以说Client才是Internet的主体。
有资料统计,全球Server提供的资源加在一起还不足Internet资源总量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种: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1) 集中式P2P网络
在集中式P2P网络中,维护着一个全局的目录服务器,它负责记录节 点的共享信息并回答对于这些信息的查询请求。提供者节点把共享信 息发布到目录服务器上,消费者节点首先在目录服务器上查找所需资 源的准确节点位置,然后连接节点完成数据交换。 集中式P2P网络与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下的集中式系统虽然有相 似之处(都维护着一个中心服务器)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 集中式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不仅保存资源的目录信息,更为关键的是保 存全部的共享资源,客户端只能连接中心服务器并下载所需要的数据; 而集中式P2P网络的中心服务器只保留共享信息的目录,所有共享信 息依然保存在局部节点上。消费者节点在中心服务器上查找到资源提 供者节点后,完成节点之间的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种: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1) 集中式P2P网络
第一代P2P网络均采用集中式结构,其中典型的代表是Napster。 Napster是一种可以在网络中下载自己想要的MP3音乐文件的软 件。安装了Napster系统的机器将成为一台服务器,可为其它用 户提供音乐下载服务。Napster系统本身并不存储和提供MP3文 件下载,它实际上提供的是整个网络中包含的MP3音乐文件 “目录”,即MP3音乐文件的地址,这个目录存放在一个集中 的服务器上,而MP3音乐文件本身则分布在网络中的每一台机 器上。使用者在目录服务器上找到想要的MP3音乐文件的位置, 然后到指定的位置完成下载。2002年,Napster由于违反了知识 产权保护法而被迫关闭。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基本概念
为了解决数据放置和检索所带来的巨大挑战,Gribble 等人提出将数据库 技术与P2P技术相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在P2P系统中引入了数据模式的 概念,出现了基于数据模式的P2P数据管理系统。有力地解决了不同节点 之间的语义异构问题,提高了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效率,并且能够支持复 杂查询。 总结来看,基于模式的P2P数据管理系统与分布式数据库之间会有很多 的相似或相异点: (1) 从网络拓扑结构上来看,分布式数据库中的节点相对稳定,通常 以受控的方式加入或退出网络;而在P2P 系统中,对等节点即兴地加入 或离开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每个节点的逻辑位置也可 能改变;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中的数据管理
核心问题包括:数据的存储策略、索引的构造策略、语义异构性的 调整策略和查询传播与查询处理策略。P2P数据管理的性能指标 有:
可扩展性:即允许节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网络,查询处理的性能不 能过分依赖网络规模,不能因为网络规模扩大而显著下降; 自治性:P2P节点在系统结构、软件与功能配置,通信方式上均有 很强的自治性,查询处理算法应当充分尊重节点的自治性; 健壮性:对故障的健壮性和对攻击的健壮性,在面临节点故障、离 开、攻击时,系统应该保持可用性、保持一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支持语义异构:peer节点各自使用自己的数据模式来表达和组织数 据。为了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解决语义异构问题。 查询处理能力:P2P网络中的查询处理涉及到数据存储、语义异 构、索引组织、查询请求分发和结果汇聚等方面。查询的准确性、 查全性、响应时间和通信量是表现P2P系统查询处理能力的重要指 标。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种: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2) 全分布的P2P网络
集中式P2P网络虽然有利于内容查找,但位于系统中心的 目录服务器依然是整个系统的瓶颈,而且依然存在着单点 失效、负载不均衡、目录更新代价大等问题。 第二代P2P网络则完全向全分布式方向发展,这也为内容 的存储和查询提出了挑战。根据内容的组织方法来划分, 有两种形式的全分布式P2P网络: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基本概念
目前,基于P2P技术的应用是互联网上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统 计数据表明,P2P应用所产生的网络流量已经占据了约75%的互 联网总通信量。基于P2P技术的搜索引擎、文件共享机制、网络 视频音频分发机制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带宽以 及更好的服务质量。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基于P2P技术的互联网服务: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主要内容
P2P系统概述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中的数据管理 资源的定位和路由 处理语义异构 查询处理与优化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基本概念
P2P模型(Peer-to-Peer模型,即对等计算模型) 是一种新型的 网络服务体系结构,是一种通过直接交换的方式来共享计算机资 源和服务的互联网应用模式。P2P系统具有很多的优势: 第一,P2P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具有平等的地位,可同时充当 提供者和消费者两种角色。提供者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共享的数据 和计算资源(存储空间或者是空闲的CPU时间); 第二,P2P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系统成员可以动态地加入 和退出P2P系统,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 第三,在P2P系统中,数据是分散存储的,克服了传统集中式 数据存放方法所带来的性能瓶颈、单点失效等问题,提高了系统 的效率,也增加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种: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2) 全分布的P2P网络
结构化全分布式P2P网络是一种维护节点之间在应用层上 互联的组织方法。它按照一定的逻辑拓扑结构将系统中的 节点互连起来,内容的存放也相对有序,通过路由消息实 现系统中任意两个节点的互通。结构化的P2P网络比较适 合于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应用环境。通常使用分布式哈希 表(DHT)来实现文件到节点的映射。目前已有的结构化全 分布式P2P网络有Pastry、Tapestry、Chord和CAN等。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基本概念
分布式协同计算服务 如寻找外星人计划SETI@HOME。参加者把个人计算机上的空闲CPU时间 贡献出来,去协同分析和计算来自于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 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从而筛选出可能是地外生物发出的信号。相类 似的项目还有寻找最大质数项目GIMPS和Google的共同搜索项目Folding@ home。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分布式协同计算应用中,都采用了一个集中 式事务管理器来协调节点的行为,包括任务的分派、同步和结果汇总。 数据存储服务 如Microsoft 公司的Farsite和加州大学的Ocean Store等软件。数据在P2P网络 上的分散化存放可以减轻服务器负担,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分发速度。 流媒体传输服务 主要包括PPLive、CoolStreaming等软件所提供的视频音频文件分发服务, 以及OICQ软件所提供的即时通信与文件传输服务、多人参与的计算机对弈 游戏等。
Peer节点 „„ Peer节点 领域一 Peer节点 领域二 Peer节点 簇头Peer节点 „„ Peer节点 簇头Peer节点
Peer节点
簇头Peer节点 Peer节点 领域三 Peer节点 簇头Peer节点 „„ Peer节点 查询 结果
领域四 Peer节点 „„ Peer节点
Peer节点
图9.3 混合型P2P系统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种: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2) 全分布的P2P网络
在非结构化全分布式P2P网络中,节点通过一些松散的规则组织在一 起,文件也是随机存放的。非结构化P2P网络扩展性和容错性较好, 但是它采用应用层的广播协议,消息量过大,网络负担过重,节点无 法得知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或组成网络的其它对等节点的信息。新节 点加入网络时,系统必须向这个对等节点提供一个对等节点的列表, 但P2P网络的强动态性,即节点可随时加入和退出,限制了这个对等 节点列表的有效性。 Gnutella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非结构化P2P网络。它没有所谓的中心索引 服务器,不需要在目录服务器上注册共享信息。当对等节点进行查询 的时候,查询请求通过flooding方式广播发送给直接相连的邻居,并 由近及远依次转发直到收到响应,或者达到了最大的泛洪步数。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
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种: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3) 混合型的P2P网络
在混合型的P2P网络中,节点以簇的形 式组织,某些具有较高性能(如计算能 力、存储容量和通信带宽)的节点被选 择担当簇头节点,簇内节点把共享信息 的目录发布到簇头节点上,簇头节点负 责进行搜索和查询处理。普通节点加入 网络后,可以选择多个簇头节点作为它 的父亲节点,得到簇头节点的允许后, 该节点加入簇头节点所领导的域,并把 自己共享资源的目录发布到簇头节点上。 簇头节点向查询提供匹配的资源所在的 地址,而不是资源本身。如果在本领域 不能找到与查询匹配的资源,查询将被 转发给其它的簇头节点。
第九章 P2P数据管理系统
基本概念
(2) 从数据的分布性来看,分布式数据库和P2P 系统都是将数据分布地 存储到地理上分散的节点上,但是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全部数据首 先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全部节点公认的全局模式,全局数据经过分片和 分配被映射到了各个场地上存储起来,是一个全局与局部之间的映射关 系,而且分布存储的数据之间依然要严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在P2P 系 统中,没有全局数据的概念,也不强制要求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性; (3) 从查询处理上来看,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存在一个全局的查询处理 器,负责全局查询的分解和变换,同时还负责事务在不同节点上执行的 协调工作,由于网络拓扑相对稳定,因此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操作 可以检索到所有满足查询条件的元组;在P2P 系统中,不存在协调全局 的超级节点,查询从发起场地沿着某一路径转发,逐步定位查询结果。 由于网络结构不稳定,因此通常不能检索到全部的满足查询条件的结果。 查询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极大地依赖于瞬间网络状态和语义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