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
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
思维能力。同时,学
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
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老师给同学们两个法宝:第一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 ,第二计
算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新建的多媒体教室,计划装修长方形地面,经测量决定买一
种统一的地砖,长要 94 块,宽要 45 块,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要买多少块?
2、60 页的做一做,说说估算方法
明确: 720×12≈8000(桶) 和 720×12≈8400(桶)这两种方
(6+4)× 24 =10× 24 =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 × 24+4×24 =144+96 =240(根) 3. 观察比较。 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 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板书:( 6+4)× 24=6× 24+4×24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探 索新知识的心理需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出猜想,探索规律 1. 观察等式,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讨论交流并 汇报。 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观察 (1) 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都使用了加法和乘法,参与运算 的 3 个数相同,运算的顺序不同等。 (2)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怎样计算的?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 怎样计算的?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
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
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
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
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
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也掌握了乘法交换
律、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乘法分配律在长方形周
长的计算中已经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也
初步具有探索、发现、归纳运算律能力。但是运用能力不强,
抽象概括能力不够。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了解乘法分配律,并会 用字母表示。 2. 在观察、猜想 、验证等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能进行 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 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 4.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 意识,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增强学习的 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在观察、猜想、验证 等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题 5 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 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汇报预测: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培
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 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 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引导学生理解 “应准备多少钱 买票?”只需要估算。板书: 49×104≈ ( 2)学生独立估算 ( 3)小组交流
以 4 人为小组,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在组 内总结出较合适的估算方法。 ( 4)全班交流,明确方法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说明理由。板书两种方法。 ①49 元大约是 50 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 104 人,大约是 100 人。 50×1 00=5000 元,老师准备 5000 元就够了。 ②49 元可以看作是 50 元,全年级的 104 人可以看作是 110 人。 50×110=5500 元,应该准备 5500 元。 如果你是带队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为什么? 明确:方法一只是为了计算简便,可钱不够,不符合实际情况, 在估算时不能简单的考虑把数字四舍五入, 但如果为了计算简便是可 以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要把结果估大些, 这样才能保证所带 的钱够用。所以第二种方法合适,比较好。 2、总结提升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对估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结: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给据 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的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是结果 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法都比较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
3、61 页练习十 1、4 题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61 页 2、3 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例 5:每套票 49 元, 104 套票,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49×104≈5000(元) 49×104≈5500(元) 估算方法:
49≈ 50
60×40 300×20 300×60 80×90 40×600 7 00×50 23×5 31×5 210×10 250×20 320×20 70×140 42×50 37×20 41×60 250×40 30×500 30×180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 情景引入: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的郊外格外美丽。学校准备 组织大家去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每人49 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 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 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呢? 1、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 1)弄清题意,列出算式
49≈ 50
1、 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 )
104≈ 100
104≈110 2、计算简便
50× 100=5000
50× 110=5500
要准备 5000 元
要准备 5500 元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 ( 下
册 ) 》第六单元运算律第 62 页的例题和第 63 页练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