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三年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
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3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3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乘法估算》四年级上册内容,我在按规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胜利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纳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欢乐,仔细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做算每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觉,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精确结唱歌再写出近似数。消失这样问题的缘由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精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与活动人数没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依据阅历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准确计算,而只需要依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行及的数
学学问,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展观看、猜想、探究和沟通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以看到,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旧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展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相互沟通。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胜利喜悦,乘法估算的根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沟通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绩,满意了学生自尊、沟通、胜利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四年级数学《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
A.8 B.32 C.36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
A.1 B.2 C.3 D.无数
3.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3,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A.(a+3)÷3B.a÷3+3C.3a-3
4.角的两条边是()
A.直线B.射线C.线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1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一」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
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发蒙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估算法则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加上日常课堂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估算离自己很遥远,也就能够逐步的加强对估算的学习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1.1
2.2
3.3
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017-08-19 00:35:19 | #1楼
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
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第一篇: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此例题时,学生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解答的,没有一位同学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解答,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讨论呢?于是我要求学生笔算出实际需要买票的钱,学生通过计算得知需要5096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此时我问学生按刚才我们估算的结果只带5000元钱能买到所有的票吗?学生说不能。按我们估算的结果不能买到所有的票,我们估算的好吗?学生说不好。那怎么办呢?我让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得知将104看成110就可以,那么引出第二种估算方法:49×104≈5500(元)。我问学生这两只方法都对吗?学生说都是对的;接着问以前我们怎么进行估算的?学生说先将题目中的数据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接着我让学生对比今天的两种方法是不是按以前的方法进行估算的?学生第一种是按以前的方法做的,第二种方法不是的。我又问这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呢?学生说第二种。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按第一种结果不能都买的票,第二种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买到票,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那么我们以后如何进行估算呢?按以前的方法还是用什么办法?学生不知道了。反思:
1、学生为什么不能做出书上出示两种方法?因为这一题学生是按求每一个数据的近似数后进行计算的,对于第二种方法104看成110,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因此不能做出这样两种解法。
2、如何引出第二种方法,如何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的思想呢?我在教学前仔细想了又想,在于引出第二种方法只能通过学生实际算出准确值,然后比较这两个值在通过思考能否都卖到票去思考,引出学生找出第二种方法。在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上,我只能通过讲述在实际情况中,如买东西考虑带多少钱;坐车、乘船等都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大估。可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估算教学反思(合集8篇)
估算教学反思(合集8篇)
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教师,不辞辛苦育桃李,教案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通过教案能力求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特别为你收集的“估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估算教学反思【篇1】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重视估算教学
在上“加法估算”这节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估算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也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二年级学生虽有近似意识,能把一个两位数,三位数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数,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但还未形成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不理解估算的多种策略和方法。所以我大胆的挖掘、开发教材资源,设计了一节典型的“加法估算课”,整个设计流程科学,结构安排合理,学习思维灵活,积极性高,兴趣浓。
(二)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
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20,2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三、《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垂直与平行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用铅笔摆一摆,让学生在白纸上去画不同位置的两条直线,然后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代表性的画法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最后通过找、摆等环节,在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的意义。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四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
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乘法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能让学生快速、大致地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乘法的估算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舍位法、上下估算法、单位估算法等。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教授和巩固乘法的估算方法,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在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乘法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明确乘法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乘法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法。接着,我引入了乘法的估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估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我示范了舍位法、上下估算法和单位估算法的步骤和应用,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然后,我组织了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运用乘法的估算方法进行实践。我设计了一些试题,让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估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通过这些练习和活动,学生能够不断地巩固和提升乘法的估算能力。
同时,我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在估算乘法时容易出错,特别是在估算位数较大的乘法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刻,或者是计算速度较慢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我加强了对乘法性质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结合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设
计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乘法估算题目,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景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其次,有些学生在运用乘法的估算方法时只重视结果的准确性,而忽略了估算过程中的思考和验证。他们只关注最终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对估算的过程和步骤并不重视。我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于是我鼓励学生在每次估算乘法时,都逐步思考和验证自己的思路。我提醒他们关注数字的特点和数量关系,通过不同方法估算结果,并比较和验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
《乘法估算》的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
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
思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20,2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
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1.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情境是一个十分普通,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经历的事,故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用。
2.应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自己才能主动想问题,如本课中我给了大家十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方法有什么用的想法,作为教师,若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估算的作用,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想方法(因为已学会了列竖式计算)故我在提出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时指出教师准备的钱只能是带购买门票的钱吗?一定要非常精确?小店老板去进货时,是否也要非常精确算好每笔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只要知道大概数。故估算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后,才会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简便。
4.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动中去,并在优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过学生交流,可以看出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过了估算加、减的基础上,自觉采用了四舍五入法得出各种估算方法的。
5.思维定势的利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时,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许多同学就因为四舍五入的思维定势,在对上述五种方法优化时,坚持第一种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我认为根据实际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去验证是个好办法。当我让学生计算出买门票的实际价钱再让学生谈谈哪些方法不合实际就较自然。但这时对学生四舍五入的旧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迷惑。故当我组织大家一起比较方法1方法3时,发现使用四舍五入去估算时,票价与人数都少算了,结果当然比实际的小,而在此买门票,老师带的钱理应要实际门票应多准备一些,从而得出学习数学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并强调四舍五入法是一种通用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学们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过于教条,而应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法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多样。
篇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
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2、加强变式与比较,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
《课标》第一学段估算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本节课中,董老师拓展了例题的内容,结合生活,创编问题,特别注重不同问题的分析与比较,如创编问题中够与不够的比较,原型例题与创编问题的比较,参观动物园与原型例题的比较,观看海豚表演与创编问题的比较,装配一些自行车选择算法的比较等等,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多估少的策略,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从而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课堂充满活力。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因此,它又是不断生成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备课时充分估计到课堂上将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好应对的策略,才能捕捉和把握好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本课例中,学生对于32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与不够生成了不同的见解,不断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的局限性的理解展现了学生的灵感,使整节课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篇三: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计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数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③桔子日销售量也只能根据某一天的销售状况作大概的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