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3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3篇《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乘法估算》四年级上册内容,我在按规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胜利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纳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欢乐,仔细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做算每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
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觉,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精确结唱歌再写出近似数。
消失这样问题的缘由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精确结果完事。
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
例如: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与活动人数没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依据阅历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准确计算,而只需要依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行及的数学学问,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展观看、猜想、探究和沟通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以看到,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旧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展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
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相互沟通。
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胜利喜悦,乘法估算的根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
尽管有的学生在沟通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绩,满意了学生自尊、沟通、胜利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023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_4
2023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023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
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
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
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
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
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
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
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
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课始让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给出他们一个猜测的的范围“大约30岁了”,结果有一个学生猜到了24岁,我没有进一步去追问“24岁是不是符合老师给定的这样范围呢?”,也没有引导学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确定数的取值范围,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的探究,没有让预设的情境导入发挥最大化。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一」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
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
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 。
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
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
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新版】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1093字)《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
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
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一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
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
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课始让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给出他们一个猜测的的范围“大约30岁了”,结果有一个学生猜到了24岁,我没有进一步去追问“24岁是不是符合老师给定的这样范围呢?”,也没有引导学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确定数的取值范围,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的探究,没有让预设的情境导入发挥最大化。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1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
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
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
二是计算方便。
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
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
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20,22不动。
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
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
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
如:①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四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
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
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课始让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给出他们一个猜测的的范围“大约___岁了”,结果有一个学生猜到了___岁,我没有进一步去追问“___岁是不是符合老师给定的这样范围呢?”,也没有引导学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确定数的取值范围,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的探究,没有让预设的情境导入发挥最大化。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1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1篇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上课前,我就担心,这篇小诗这么有诗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融入诗的感情。
但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上课听得很认真。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紫丁香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学完字词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盛开的紫丁香,帮助孩子们理解小诗。
上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都纷纷想到了老师的辛劳,最后,我小结,只要小朋友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
孩子们似乎听懂了,上课都格外地专心。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孩子们都纷纷猜想,一位学生说:“老师一定梦到了我们长大以后的样子。
”我接话:“对呀,老师梦到你们长大后成了科学家、医生等等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梦到了我们班成了文明班级。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又是纯真的。
如果我能建议孩子们让老师做一个又香又甜的梦,读第五小节,我闭上眼睛,做一睡觉姿势,我想孩子们也许能读得更专注,更真诚。
但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
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
2021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2021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021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
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
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发蒙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估算法则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加上日常课堂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估算离自己很遥远,也就能够逐步的加强对估算的学习能力。
2021年《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学生在估算时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策略的能力。
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本课教学对于估算的方法学生们马上就能找到,培养了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学生有个难点就是:在解决问题当中,有很多学生不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解决什么时候用准确计算解决。
从现在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习惯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意识很淡薄,对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还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不太习惯”。
具体表现在:估算方法的运用不灵活,要求估算结果却进行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白估算的作用与价值,弄清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
但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习与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经常的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景与机会,作为估算的起始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接下来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望大家喜爱。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一根据教研组的工作支配,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与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
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日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高兴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学问,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同学估算需要预备多少钱购票的详细问题,教学乘法估算。
使同学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依据要解决的详细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精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2)引导同学在沟通、对比中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精确值(符合实际);计算便利(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其次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详细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赐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同学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竞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意让同学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同学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
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索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嬉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嬉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忱,也让同学乐观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
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1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
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
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
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
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
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
20XX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
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灵活采取估算策略.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学生的估算能
力得到提高,并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2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
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
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
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
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
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
估算成320XX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
发蒙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估算法则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加上日常课堂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估算离自己很遥远,也就能够逐步的加强对估算的学习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3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
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4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精算(很多),
2、先精算出准确值再四舍五入,
3、300+400+350+400+300+400=2150,
4、300+400+400+400+300+400=220XX
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
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再三启发:有没有比较简单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原因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容易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考,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