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导读教案第三讲诗歌欣赏的任务和方法
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抒情方式)(导学案)
【古诗今译】
答:
【课题】: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读懂诗歌;
2能辨析诗歌所运用的各种“抒情”手法。
【试题说明】:此部分试题对应“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的讲稿
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
【注释】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③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不堪:一本作“那堪”。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古诗今译】
答:
【课后反思】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随笔】
【试题参考】: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学习内容】:
3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①(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②上翠楼③。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说说你的理由。
【注释】
①闺:指闺房。②凝妆:盛妆。③翠楼:指少妇居处
【古诗今译】
答:
4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①西涧(壭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②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③。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②黄鹂:黄莺。③横:指随意漂浮。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诗歌及其特点;2.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用一个充满韵律和音乐感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然后问学生诗歌是什么,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有何不同。
2.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了解诗的基本特点:语言典雅简练,意味深长,意象丰富,感情真挚,表达方式多样,创作形式多样等。
(2)了解韵律和押韵: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诗歌中的韵律和押韵现象,说明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鉴赏的方法,如:首先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等等。
3.诗歌品味活动(1)听一首诗歌朗诵。
(2)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并解读这首诗歌。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同学们互相评价。
4.组织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且还体验了一次诗歌创作的过程。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并且通过语言的力量触动读者的心灵。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继续保持对诗歌的兴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诗歌的定义;(2)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形象性、音乐性。
2. 诗歌的分类和形式(1)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2)现代诗歌:新诗、散文诗、儿童诗。
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感知诗歌:抓住意象,感受意境;(2)理解诗歌:解读意象,领会情感;(3)鉴赏诗歌:分析形式,品味语言;(4)评价诗歌:把握主题,论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1)诗歌的深层意象和情感;(2)诗歌的形式分析和语言品味;(3)诗歌的创新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诗歌的分类和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多样性;(2)教授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鉴赏的能力。
3. 课堂实践:(1)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2)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2)强调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体会诗歌的魅力;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小诗,锻炼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通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和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形式和语言特色。
4.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2. 第二课时: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
3. 第三课时:诗歌的情感分析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4. 第四课时:诗歌的主题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诗歌鉴赏,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形式与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如韵律、节奏、对仗等,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词汇选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讲解和示范。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诗歌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情感分析、主题理解、形式和语言特色的分析等。
3. 诗歌创作或改写:鼓励学生创作或改写诗歌,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用书:诗歌选集或相关阅读材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分享相关的诗歌信息和鉴赏文章。
六、教学步骤第六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续)1. 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包括律诗、绝句、词、赋等。
诗词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 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得 更形象、生 动的作用。
例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
赏析 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 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 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 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 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 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
寓某种精神品质。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 例句
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 赏析 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 思归不得的忧伤。
常见的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 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 例句
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 赏析 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诗歌欣赏与鉴赏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诗歌欣赏与鉴赏技巧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诗歌欣赏与鉴赏技巧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欣赏与鉴赏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教授小学生诗歌欣赏与鉴赏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二、诗歌欣赏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韵律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形式、风格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3.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诗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和其他的文化形式。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义和韵律特点。
2.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诗歌进行鉴赏。
3.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欣赏和鉴赏,培养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诗歌基本常识:节奏、形象、押韵等。
2.诗歌欣赏与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主题、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3.经典诗歌欣赏:选取一些经典的儿童诗歌进行欣赏。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欣赏的氛围。
2.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常识: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教授诗歌的节奏、形象、押韵等基本常识。
3.分析诗歌主题和描写手法:通过解读具体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描写手法。
4.欣赏经典儿童诗歌:选取经典的儿童诗歌作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欣赏,如分角色朗读、讨论作品的情感表达等。
5.鉴赏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手法、修辞等方面的鉴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自行撰写一篇诗歌欣赏文章,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的深度等。
2.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诗歌欣赏文章进行评估,包括文章的内容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独立的思考等。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教案旨在通过鉴赏诗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和技巧,并能独立进行诗歌的鉴赏与欣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难点:诗歌的意象与象征、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三、教学准备诗歌鉴赏教材、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背景音乐,酝酿诗意氛围,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一部分:诗歌的特点与形式1. 讲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的精炼、意象的丰富和情感的表达等,并引导学生对比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
2. 简要介绍诗歌的形式,如诗的行、节奏和韵律等,并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诗歌的意象与象征1.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元素,如花、树、天空等,并解释意象的定义与功能。
2. 分析例诗中的意象元素,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并指导他们自己感知与识别意象。
3. 引导学生思考象征的概念,并指导他们通过意象的象征性解读诗歌。
第三部分:诗歌的鉴赏方法1. 介绍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审视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诗歌的词句运用和品味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2. 阅读教材中的诗歌,引导学生应用鉴赏方法进行解读,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部分:情感的表达与传递1. 讲解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与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情感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2. 带领学生读懂并体味教材中的情感诗歌,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其中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 设计相关课堂练习,如分析诗歌、鉴赏诗歌和填写鉴赏笔记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六、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再次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包括诗歌的主题、意象等要素,并谈谈自己对该诗的理解与感受。
八、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文学作品诗歌欣赏活动教案
文学作品诗歌欣赏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活动,感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准备相关的诗歌欣赏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的诗歌,做好心理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用一句诗歌或者相关的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课文欣赏(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诗歌赏析(20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4.诗歌朗诵(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美感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5.诗歌创作(20分钟)。
教师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诗歌分享(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鼓励学生多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诗歌欣赏活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在诗歌创作和分享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七年级下册课外诗歌赏析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诗歌赏析教案第一章:诗歌赏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如诗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如感受、分析、理解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定义、分类(如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和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2. 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
3. 示范:以一首诗为例,展示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赏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赏析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赏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抒情诗的赏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诗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抒情诗赏析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抒情诗的定义和特点:抒发诗人个人情感,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直接性。
2. 抒情诗赏析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手法,理解情感背后的意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介绍抒情诗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抒情诗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抒情诗的特点和表达手法,让学生理解抒情诗的基本形式。
3. 示范:以一首抒情诗为例,展示抒情诗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抒情诗。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赏析抒情诗,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抒情诗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赏析练习:评估学生对抒情诗赏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叙事诗的赏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叙事诗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叙事诗赏析的方法,理解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 叙事诗的定义和特点:以诗的形式讲述故事,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
语文教学教案三年级诗歌欣赏
语文教学教案三年级诗歌欣赏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诗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能够欣赏、朗读简单的儿童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3. 能够初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诗歌的喜爱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简单的儿童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对诗歌的喜爱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诗歌教材:准备多种形式的儿童诗歌,包括古诗、现代诗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
3. 教学辅助工具:如图片、PPT等,用于呈现诗歌内容。
4. 学生绘本:供学生欣赏和阅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散文的区别,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
3. 欣赏诗歌教师选择一首简单易懂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欣赏古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意境,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创作简单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写诗的乐趣。
7. 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课堂延伸1.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诗歌阅读分享: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阅读分享,交流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第三讲 诗歌意象与意境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 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来 表达相思
1、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把音书 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李 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 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 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 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 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 或凡夫俗客。
孤雁(孤鸿、断鸿):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
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芳 草
芭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 蕉 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 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 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关于语文诗歌欣赏技巧指导的教案
关于语文诗歌欣赏技巧指导的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诗歌欣赏的技巧;3.诗歌欣赏案例分享。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诗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知识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示范朗读一首经典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技巧指导(30分钟)a.节奏感的培养:教师以歌谣的形式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b.意境的理解:通过导读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一首诗歌,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c.修辞手法的分析: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他们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d.语音语调的把握:教师示范朗读几首不同风格的诗歌,让学生模仿朗读,练习语音语调的把握。
4.欣赏案例分享(25分钟)教师选择几首优秀的诗歌,分享给学生,并通过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同时,鼓励学生分析诗歌的特点和用词技巧,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几首诗歌,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欣赏和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欣赏成果。
教师逐个点评每个小组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诗歌欣赏的基本技巧。
通过欣赏案例分享和课堂练习,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与朗读技巧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与朗读技巧一、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及目标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人类情感、思想的抒发和表达形式。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
同时,诗歌鉴赏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教会学生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朗读将情感真实地传递给他人。
针对以上目标,本教案将以《将进酒》为例,介绍如何进行诗歌鉴赏和朗读技巧的教学。
二、诗歌鉴赏与解读1.诗歌鉴赏的基本流程a.朗读和品味诗歌: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品味,学生可以从韵律、意境、形象等方面感受诗歌的美。
b.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把握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c.背景知识的补充:对于古代诗歌,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将进酒》是李白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d.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表演、朗诵、绘画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诗歌的情感,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2.《将进酒》的诗歌鉴赏与解读a.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自己豪情万丈、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学生在鉴赏时要理解诗歌中的骚气与豪情,领略其中深刻的内涵。
b.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李白采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比喻等,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c.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通过诗歌的音韵和意象,让学生感受到饮酒、高歌的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d.朗诵诗歌与情感表达:通过适当的朗读方式和情感表达,将学生的情感与诗歌的情感进行融合,真实地传递给他人。
三、朗读技巧的教学1.正确的发声与语调:对于每一个字词的发声要准确、自然,注意声调和语气的变化,通过对不同词句的处理,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诗歌欣赏教案
诗歌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学习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升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诗歌选集。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诗歌欣赏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脍炙人口的诗歌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进行讨论。
【导入提问】1. 你们平时有接触过什么诗歌吗?2. 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新知呈现】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讲解】1. 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运用韵律、节奏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形式。
2. 特点:a) 韵律美:诗歌以韵律为基础,通过押韵和音律的运用增强表达效果。
b) 精炼性:诗歌要求表达内容要简练、精炼,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义。
c) 感染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示范欣赏】教师选取一首经典的现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情感:茫茫人海,相识于网络击键而来的是文字,却是心的悸动原本只是无足轻重的评论,却是一种反应无数次的点赞,却是一种寄托靠着网络的双手,我走进了你的心【学生欣赏】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并记录在诗歌欣赏记录表中。
【学生分享】学生互相之间分享自己欣赏的诗歌和感受,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选择的诗歌原因。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分类和发展变化。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多样性和魅力。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课堂作业1. 继续欣赏其他诗歌作品,并记录在诗歌欣赏记录表中。
2. 准备下节课的诗歌朗诵活动,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凑、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诗歌欣赏活动,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案诗歌的欣赏与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案诗歌的欣赏与朗读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案诗歌的欣赏与朗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诗歌;3.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诗意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2. 诗歌:多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短诗,如《静夜思》、《小小的船》等;3. 音响设备。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询问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诗歌欣赏(10分钟)教师出示一首小诗,如《白日依山尽》。
通过朗读诗歌,向学生展示诗歌的美感和特色。
鼓励学生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表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3. 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欣赏的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有哪些生动的描写?”等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选择一首诗歌,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朗读方式。
教师先读一遍,然后请学生跟读。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和节奏。
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 诗歌创作(2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写一首简短的诗歌,可以是描述自然、家乡或个人感受等主题。
可以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词语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创作和交流。
6. 诗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写的诗歌分享给同学和教师。
教师鼓励学生自信地朗读自己的诗歌,并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可以进行评选或投票,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形式,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丰富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朗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四、课堂实施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朗读表现、诗歌创作和分享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的鉴赏与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的鉴赏与朗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的鉴赏与朗读一、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和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艺术审美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诗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二、诗歌鉴赏1. 概述诗歌是文字的艺术,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节奏,表达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学生应该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并善于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的基本特点诗歌有独特的韵律和格律,通过押韵和对仗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鉴赏诗歌时,学生可以留意诗歌中的韵脚和押韵部分,感受其中的美妙。
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诗歌是通过言语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学生应该抓住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用心去感受并理解诗人的思绪和情感。
4. 鉴赏诗歌的方法(1)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来感受其中的意境。
(3)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诗歌的朗读1. 概述朗读是诗歌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朗读诗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和感情表达能力。
2. 朗读技巧的培养(1)语音语调的准确掌握:学生应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练习来改善发音问题,使其自然流畅。
(2)感情的表达: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应注意把握好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诠释出诗歌中的情感。
(3)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学生应通过朗读的练习来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其朗读具有韵律感。
3. 朗读训练的方法(1)集体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个别朗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朗读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和训练。
(3)朗读比赛: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的表现水平。
四、教学设计与安排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形式。
(2)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诗歌欣赏教案
诗歌欣赏教案课程名称:诗歌欣赏适用年级:八年级主题:诗歌分类及欣赏技巧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包括古代和现代诗歌。
2. 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环境整洁美观。
- 准备多种类型的诗歌资料,包括古代和现代诗歌。
- PowerPoin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 准备纸张和笔供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诗歌欣赏课程,并简要解释诗歌的定义和作用。
2.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对诗歌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个诗人或哪首诗歌?请谈谈你们喜欢的原因。
”二、诗歌分类(15分钟)1. 老师介绍不同类型的诗歌,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现代诗、抒情诗等,并在黑板上用图表形式进行分类。
2. 老师给出每种类型诗歌的特点和特征,并展示相应的例子。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观感。
三、诗歌欣赏技巧(2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诗歌欣赏技巧,如押韵、节奏、意象等,并提供相关的例子进行讲解。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和欣赏一首指定的诗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感受。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在纸上写出欣赏这首诗歌的过程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诗歌,展示自己的欣赏成果。
3. 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10分钟)1. 老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学到的诗歌分类和欣赏技巧。
2. 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诗歌,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诗人,并阅读他/她的作品,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2.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读后感的写作,包括对诗人的评价、作品中的亮点以及引发的思考等。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诗歌欣赏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欣赏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导读教案第三讲诗歌欣赏的任务和方法课堂讨论与课堂作业:如何欣赏或解读一首诗(100字)在还原和创造诗美中获得欣赏诗的乐趣--论诗歌欣赏的任务和方法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
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
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
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
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
诗的形式的美主要指诗的音乐形式的美和视觉形式的美。
诗的抒情美、音乐美和视觉美融为一体,才构成诗美。
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由于诗歌文体的特殊性,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欣赏诗,甚至古人也发出无奈的感叹:诗无达诂。
诗真的不可解读吗?既然不可解读,为什么诗又能够在人类文明史上存在数千年,直到今天,诗也有大量读者。
人们通常认为,因为诗是抒情的文学,人们读诗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情感共鸣。
抒情美确实是诗最大的内容美之一。
但是,因为"诗无达诂",要弄清一首诗的抒情主旨是很难的,如果只是为了获得诗的抒情美,这样的欣赏是单一的,甚至在解读一些写得很朦胧很晦涩的诗(这种诗古代现代都有)时,很难达到这种知道诗的"写什么"的目的。
在高度重视技巧的现代诗出现后,特别是宣扬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ake)的口号出现后,世界诗歌都出现了追求"纯诗"的潮流,诗人写诗的重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现代诗歌大师奥登甚至说:一个青年诗人的前途不在于他情绪的力量中,也不在于他的观念的独创性中,而在于他的语言技巧中。
面对这样的"纯诗",欣赏者又应该怎么办呢?是否只重"怎么写"?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本更需要欣赏者的参与,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欣赏活动,在欣赏活动中偏重"诗意"(写什么)和"诗艺"(怎么写)都是不对的,它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欣赏者只有在还原和创造诗美中,才能获得欣赏诗的乐趣,创造性地获得诗美,是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
即诗歌欣赏是通过欣赏主体与文本、世界的有机融合的审美活动。
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
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的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
好的欣赏者不仅需要诗歌知识,还需要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欣赏者正是在重构诗美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获得了美的享受。
在人类诗歌批评史上,主要有两类诗歌阐释方法。
一种是重视"写什么",即探讨诗的内容(意蕴)和诗人的创造心态的"灵魂的探险";另一种是重视"怎么写",即纯粹的语言分析和文本结构解析的"语言的探险"。
两者都常常使用诗化语言,导致阐释方法在信息模式面前苍白无力,因为它只是用形象的诗化甚至诗歌语言来阐释富有弹性的诗歌语言和相对稳定的文体,如同用一个旧谜诠释一个新谜,虽然有挑战自我的语言智力游戏般的快感,却无法准确地解开其中的奥秘,才有"诗无达诂"的无奈喟叹。
最重要的原因是诗美具有模糊性,印象主义式的批评更会加剧诗的模糊性。
以卞之琳《断章》为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小诗问世后很多人都费尽心思破译过,但结果大都是望诗兴叹,不得要领。
原因是它是虚幻的艺术,它的诗美是动态的。
这种动态诗美由诗人和欣赏者的审美自调节功能决定,所以众论不一。
有人曾经花费了许多笔墨阐释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阐释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常常使论者陷入虚幻艺术的语言迷宫中不能自拔。
这种仅根据"黑夜"、"黑色"、"眼睛"、"光明"等意象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的原始意义和象征意义(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按图索骥地用同类的语言符号阐释诗歌文本的方法也无法恰当地把握住诗美,更无法科学地测出诗美的信息量。
阐释者的主观性更增加了诗美的模糊性。
所以彼尔·马德雷结论说:"阐释是对谜的分析,向我们说明我们差不多就要陷入的圈套。
因此:评论是一个披露,那揭示出的那个奥秘乃是虚构的东西。
有人虽然揭穿了奥秘,却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做法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更深的奥秘。
"[i]虽然他承认"分析是推理力的显示,跟它分析的对象是暗暗地一致的。
"[ii]但是他否认了结构分析的作用,认为结构分析"对诗人的定义包含着一个艺术的程序,它只考虑外表的虚饰:艺术家给事物蒙上了一层飘忽不定的面纱,像尼采以惊人的柏拉图式的文体进行的写作。
"[iii]诗的语言的多义性及诗美的多重模糊性和不稳定性使诗的意象式阐释更加变幻莫测,有的甚至牵强附会地远离诗美本身。
中国当代诗评家常常以庞德的名作《地铁站上》为例,展开全面的阐释,加上诗歌创作技法上的许多名词,认为是描述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相加的结果,是"意象选加"(superposition)、"超感觉"、"超级联想"、"梦幻意识流"的结晶,认为这首小诗具有"立体的多维诗美",是"意象派"诗歌的杰作,夸大诗美的信息量。
其实,在诗人眼中,这首诗远远没有这么复杂。
庞德只是为了用"适当的字眼"来表现看到美丽女人脸庞时所产生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经验的意味,即先对自然语言进行解码,然后用人为语言编码,才成功地寻找到了这两行: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庞德这首诗的初稿远远超过两行,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才改写成以上两行。
庞德1915年发表在他的《献祭》一书中的《地铁站上》是意象派诗歌中最著名的诗作。
全诗只有两行:"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王珂译,原诗是The apparition of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wet,black bough.)"这首诗新颖正确。
人的苍白的脸庞在地铁站闪现恰象树上众多的花瓣。
尽管我们想到这两个意象时,会发现两者有很大的差异。
Apparition(幽灵)一词是暗示出死亡与超自然的意味。
但是petals(花瓣)是自然的,是新生的生命的象征。
这两个意象如何能够分担同一首诗?这种神秘正是诗的一部分。
…《地铁站上》是以庞德、艾米洛威尔、HD和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为代表的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最著名的例子。
他们都相信直接面对和处理事物和感觉,主张绝不用'无益于表现现在状态的词(no word that doesn'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tation)'。
《在地铁站上》最开始有60行,庞德花了多月才将它削减为两行。
"[iv]这个感觉到女人的美,写作、压缩和改写诗行的行为如同爱伦·坡写《乌鸦》的"制作",正是对自然语言解码,寻找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诗美后,用人文语言编码,制作出诗的诗美的信息处理过程。
亚里斯多德的美学物理学通常是诗歌阐释的经典基础,这种经典理论认为:诗歌形式赋予了诗歌的整体结构,使作品获得有机结构而存在。
但是,仅仅因为诗人的心理构架和欣赏者的心理构架在不同时刻的颇有差异,就得出诗歌形式决定诗歌的整体结构,诗美构架即是以诗歌的整体结构的存在而存在的结论是以偏概全的,只重视了诗美的抽象信息,把诗歌阐释从内容迷宫引入形式迷宫。
虽然诗美活动中的主体所接受的客体扩散出的美的信息的多少由主体的心理性质决定,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不是纯粹的生命运动,还受到 __的影响,才能重新组合成新的美感秩序。
诗歌虽然也属于想象文学,却是头脑复杂的人完全通过变形手法表现世界的生命变化以及社会变化的信息文学。
更偏重理想,传递的更多的是生命的理想信息。
因此诗人在创作中常常"有我",诗人的主体性及自主意识远远胜过小说家、散文家或剧作家。
因此结构主义诗学和形而上学的诗学批评的共通之处是对诗美进行结构分析,出于以整体形式表现抽象的意图。
如果在诗的创作活动中从创作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考察诗美的产生,就会发现诗美正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诗人创作诗的过程正是诗人对创作客体已有的初始诗美放射出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反馈的富有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即诗人创作的任务是在已有世界的美的基础上重新营建诗美。
因此诗歌文本的诗美产生于诗人与世界的契合,是诗人在感知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来呈现自然社会客观存在的诗美。
换言之,诗歌文本是人、自然、社会的诗美的语言迹化。
读诗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具体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
和创作诗一样,欣赏诗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诗美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再造诗美的过程。
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主要有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世界(特别是文本意义所指的客观世界)等关系。
如一首写大海的诗,欣赏者得到的美感不仅受诗的影响,而且受大海自身形象以及欣赏者在阅读文本前已知的大海形象的影响。
即诗歌欣赏活动结束时欣赏者获得的完整的诗美信息包括文本的诗美信息、文本所写物象的诗美客观存在信息和欣赏者在接受文本的诗美信息之前感知到文本所写的物象的主客观结合的诗美信息。
即在诗歌活动中,一首诗的诗美总量的多少及美感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诗作本身(文本和所写物象)的美感含量及美的质量和欣赏者对美(文本的美和物象的美)的感受性及调节能力,还由已有的对诗歌艺术和自然物象的审美经验所决定。
套用这句熟语:这个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首诗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欣赏者的主观能动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