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段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的塌方段处理方法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四方现场会讨论确定方法为主,这只是隧洞塌方处理的常规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再进行添加或删除修改。

一、塌方段处理措施

1.1、先对塌方段前面上一循环已经支护好的部位采用钢支撑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段向洞口方向扩展。钢支撑支护形式跟2#排水洞Ⅴ类围岩支护形式相同,钢支撑间采用工字钢焊接,间距1~2m一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钢支撑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加固后,采用喷混凝土将整个面喷平,顶拱空腔部位喷满,以确保加固稳定,保证施工安全。

1.2、前面二至三榀钢支撑加固喷平后,选择一个断面设置围岩收敛变形观测点,每天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围岩变形情况,并及时上报,根据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根据监测分析成果,以确定指导塌方段处理施工。

1.3、前面加固完成后,根据变形观测分析成果,等塌方段基本趋于稳定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时,对塌方段采取先初喷10cm厚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顶拱岩石再塌方。钢纤维按照设计要求及合同要求,采用普通碳素钢,其抗拉强度不低于380Mpa,钢纤维直径在0.3㎜~0.7㎜,长度在25㎜~40mm,掺量在混合料重量的3%~6%,结合2#排水洞塌方段实际,塌方段喷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掺量按照60kg/m3控制。

1.4、钢纤维混凝土封闭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塌方段采取加密钢支撑的原则进行施工,从洞口方向向内,钢支撑按照40cm一榀向内安装,顶部连接采用Ⅰ16工字钢相互支撑,间距1m,不少于5道,拱架与岩面空腔部位处理:用φ50钢管一端焊接20cm*20cm*1cm钢板支撑顶在岩面上,一端与钢拱架焊接,间排距为50cm*100cm,在钢管支撑中部1.5m~

2.0m范围内设置一层水平钢管φ50连接加固,要求四周顶住围岩,中间部位与支撑架用扣件相连。在钢拱架上部0.5m~0.8m的部位沿原开挖面设置φ25mm长度为4.5m,间距为0.8m的锚杆,并在此高程设置单层钢筋网片,锚杆与钢筋网片相连接,钢筋网片采用φ22mm钢筋,间、排距为20cm*20cm。

由于塌方掌子面不规则,架好标准钢支撑与开挖掌子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测量在掌子面上放出以后架立钢支撑背部的线,沿此线布置两排φ25,长度3.5m锚杆,每排锚杆间距50cm,排距25cm,梅花形布置,然后从钢支撑部位摆放φ25间距30cm的钢筋,一端焊接在已架立好的最后一榀钢支撑的背后,另一端焊接在掌子面的锚杆上,焊接部位保证

焊接长度和焊接牢固。以上完成检查合格后,用标准钢模板沿钢拱架上方进行封闭。内部预埋砼浇筑φ150管道2根及回填灌浆φ25钢管2根(一根入仓,一根为通气管),预埋管顶部距离岩面5~10cm间距为2*2m。

两侧拱肩部位设不少于4根临时排水孔。深度入岩不少于3m,用排水花管引出,确保畅通。为了保证浇筑过程的安全性,在整个塌方段铺设钢模板的下部用φ50钢管搭设间距50cm*50cm“满堂红”脚手架进行支撑,脚手架底部用装载机整平后铺设5cm大板,顶部与拱架和钢模板连接,增加砼浇筑过程中钢拱架的承载力和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回填砼采用C30P6进行分层回填,外部辅助振捣。浇筑时两拱间分层均匀上升,控制混凝土入仓速度,每浇筑50cm后进行振捣,间歇30分钟,浇筑过程安排专人检查模板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待浇筑至拱顶后间歇2小时左右,浇筑至顶拱以上0.8m停止施工,至少7天以后再继续浇筑顶部回填混凝土(具体根据混凝土取样强度再定)。钢模与拱架之间空隙采用原设计挂网喷锚喷平,回填灌浆待掌子面再向前开挖3个循环以后,使塌方体部位全部支撑牢固和全封闭后再进行。

1.5、一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7天,开始掌子面不规则部位的处理,处理时采用分区、分块、浅孔、弱爆破的方式进行,保证塌方体下部不规则部位的钢支撑的支立,出来一榀钢支撑的位置立即架立一榀,塌方段钢支撑的安装与4条一致,直至塌方体部位全部架立好钢支撑,再进行下一步的开挖工作。

二、洞身开挖施工措施

塌方段处理完成后,进行洞身开挖施工,根据Ⅴ类围岩开挖,开挖采取以下措施:

2.1、开挖钻孔前,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方式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增强围岩自稳能力,确保开挖施工安全。根据实际需要,沿开挖断面轮廓线上布置一排φ42,L=6m 的超前小导管,间距30cm,以对洞身顶拱围岩进行预加固,超前小导管尾部与钢支撑焊接,形成一个整体将顶部岩层担起,防止开挖后再次塌方。

2.2、开挖钻爆按照“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少扰动、早封闭、强支护”的原则施工,开挖进尺控制在1.5m以内,周边光爆孔孔间距加密,间距控制在20cm~35cm 之间,采用隔孔装药,减少光爆孔线装药密度,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防止顶拱岩层出现塌方。

2.3、每循环爆破出渣后及时进行初喷5cm钢纤维喷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防止围岩开挖后风化变形,造成塌方。而后再进行自钻式锚杆、挂网、钢支撑等加强支护,形成一柔性封闭环,限制早期围岩变形过大,确保围岩的稳定。

2.4、加强监测、勤检查、勤量测,开挖成洞后,按照埋设的变形监测点,初期加密观测,通过量测,并及时分析监测成果和检查情况,当发现危岩变形速率过大,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围岩变形过大,造成塌方。

2.5、在开挖过程中,加强地质跟踪及预测,必要时钻超前勘探孔以确定围岩岩性及断层情况等,以便采取恰当的施工程序及措施,确保围岩稳定。根据现在揭示地质情况、设计提供2#排水洞地质情况及现场施工实际资源配置,初步采用打超前勘探孔,及时探明围岩岩性,根据地质预报、监测结果分析及围岩情况及时与监理、设计沟通,制定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案,必要时开专题会议研究。

2.6、如果开挖时岩面渗水较大,为防止围岩遇水泥化形成塌方,确保施工安全,及时在有水部位打3m~4m深的随机超前排水孔,对渗水集中引排。开挖5m左右进行喷混凝土封闭。在地下水涌出量可能大的洞段,打超前勘探孔探明地下水的活动规律,测定涌水量,以防止突然暴涌。截断补给水源,降低地下水位,对围岩进行灌浆,降低渗透或形成帷幕阻水。利用集水井、打探孔等排除地下水。

三、塌方段处理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设专职的安全员,施工中做好危险点检查,同时检查洞内施工现场危险源,危险点,做好安全防患和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并做好每天的巡查工作。

2、各项施工前做好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过程加强安全检查,配备齐全劳动保护用品,严禁违章施工作业。定期召开安全会,实行班前五分钟安全会制度,根据洞内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给施工人员讲解本班施工注意的安全事项,确保施工安全。

3、对设置的围岩收敛变形观测点,及时加密进行围岩变形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以便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及时对变形部位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4、该段塌方处理完成后,对Ⅴ类围岩开挖时,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经过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出现塌方。

四、塌方段处理资源配置

4.1、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见表1

表1 主要机械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