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景观分析
西泠印社造园艺术浅析
西泠印社造园艺术浅析徐晓民;乐振华;徐兴根;陈苗苗;牛沙;王欣【摘要】文人结社自古蔚然成风,东晋时有庐山白莲社、明清时文人社团亦兴盛一时,但能将结社活动与园林营建完美结合且能延续百余年的社团可谓仅“西泠印社”一家.杭州西泠印社创立至今,风姿飒爽矗立于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之中,真可谓传奇,但绝非偶然.文中试图分析西泠印社文人结社与园林营建之间的关系,深层次探析印社的造园艺术.【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3(011)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文人结社;园林营建;造园艺术;西泠印社【作者】徐晓民;乐振华;徐兴根;陈苗苗;牛沙;王欣【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湖山胜景,尽在西泠。
”西泠印社北枕孤山,南望西湖三岛,东接白堤,西邻西泠桥,远揽山色,平挹湖光。
印社自1904年创建伊始,一直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金石篆刻享誉世界,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
西泠印社的固定社址巧借自然之势,人工美与自然美完美结合。
全园始终保持创建之初的形式,并不断进行园林营建,最终构得一个造园艺术精湛的山地园林。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钟爱结社。
东晋时的“白莲华社”和明清时兴盛一时的文人社团大多都自然形成,自然消亡,能将结社活动与园林营建相结合且能延续百余年发展的仅“西泠印社”一家。
1 文人结社1.1 传统文人结社概说文人结社先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萌芽期、隋唐的形成期、明清的繁荣期和清末的衰落期,直至近代又重新兴起[1]。
文人结社发展时兴时落,一直依存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以文会两三好友,便是中国文人结社的最初形式。
西泠印社造园文化艺术特色探析
西泠印社造园文化艺术特色探析【摘要】西泠印社是中国著名的造园文化艺术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该社团对园林艺术的重视和探索成为其独特之处,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西泠印社的造园风格特色独具匠心,深受人们喜爱。
文章探讨了西泠印社造园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园林艺术的重要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该社在当代艺术界的地位。
西泠印社通过对园林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园艺艺术的发展,并成为当今艺术界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西泠印社、造园文化、艺术特色、历史渊源、园林艺术、造园风格、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独特魅力、影响、当代艺术界、地位。
1. 引言1.1 西泠印社造园文化艺术特色探析西泠印社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艺术团体,其造园文化艺术特色备受瞩目。
西泠印社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其对园林艺术的重视和独特的造园风格更是独具特色。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西泠印社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园林作品,展现出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非凡实力。
西泠印社的造园文化艺术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西泠印社源自宋元时期的文化团体,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使得西泠印社在园林艺术创作中能够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厚重感。
西泠印社非常重视园林艺术的研究和传承,致力于挖掘园林艺术的传统之美,并将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之中。
西泠印社的造园风格独具魅力,在园林设计中注重平衡、谐调和意境的表达,展现出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
西泠印社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不断探索园林艺术的新领域,为当代艺术界带来新的活力和灵感。
2. 正文2.1 西泠印社的历史渊源西泠印社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团体,其建立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当时,著名园林大师颜妙能和鲁迅先生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了西泠印社,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
西泠印社的成立也得到了当时的官方支持,成为了一处官办园林。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西泠印社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泠印社调研分析报告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摘要西泠印社是我的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但其所在之处却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园林。
西泠印社所在地形高低起伏,建筑与林木分布在山上山下。
本次综合实习,在西冷印社学习颇多。
本论文通过老师讲解,查询资料,主要对西泠印社的人文历史,空间布局,构景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以文字,照片加分析图进行表达。
关键词:西冷印社人文历史空间布局构景要素一、西泠印社概况①西泠印社顺着孤山原有的地势而建,是优秀的山体庭院。
巧妙地在高低起伏的各个空间层次上布置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等园林构景元素。
②运用了拟对称与轴线偏移的手法。
布局轻松,灵活,优秀的山水园林。
③采用少有的金石文化为主题。
包含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湖山最佳处”之誉。
图1西泠0印社平面图图2印社实景照图3山地园林图4轴线偏移图5金石篆刻1、区位分析西泠印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西湖区孤山路3l号,东经120度8分,北纬30度15分,东邻孤山,南至白堤,北邻后孤山路,西近西泠桥。
西泠印社依山就势地展开景观序列,组成山下、山中、山顶以及后山四大景区,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1749.77平方米。
图6位分析图2.历史沿革先秦时期:金石之风兴起金石之风最早可追朔到先秦时期的碑文,之后魏晋时期又出现帖文。
到唐宋时期,金石学已成为时尚潮流,相继出现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等杰出金石学家。
1904年:金石鼎盛期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取名“西泠印社”。
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1933年:建设完成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
1983年:省级重点杭州市政府拨款资金15万元,请着名古建筑专家对印社景点全面修整,并立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石牌.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杭州最值得去的旅游景点排名【2023年】
杭州最值得去的旅游景点排名【2023年】杭州最值得去的旅游景点排名1:清河坊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位于杭城南部景区吴山脚下,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旧城区。
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南宋时,清河坊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
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
街区现存古建筑大多建于鼎盛时期明末清初。
杭州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2-3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浙江省杭州上城区河坊街商圈2: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
孤山东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园林中山公园;平台东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园亭、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浙江图书馆。
最佳季节:3-5月、9-10月建议游玩:2-3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1号3:苏堤杭州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诗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建议游玩:1-2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4: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
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
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将“麯”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
如今曲院风荷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建,成为占地420余亩以荷文化、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园林。
最佳季节:6月-8月最佳建议游玩:1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5: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
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人文景观(一)(20张)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
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
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
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
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
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
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西泠印社印谱收藏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
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
西冷印社
上海出发杭州西湖周末游一条绝佳的经典江南旅游线路。
杭州既有人间天堂般的湖光山色,也有高速公路直达的便利交通,是江浙一带不得不游之地。
杭州美是因为有西湖,湖光、山径、临水楼阁、倚山岩舍,任何一处都会让人留连驻足,慨叹西湖天然之美。
整个游程轻松而休闲。
景点介绍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
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西泠印社、秋瑾墓、放鹤亭等。
门票:孤山公园5元交通:在杭州市区乘游1、2、3路到“西泠桥”站下车,步行前往或乘西湖游船到中山公园上岸。
提示:孤山四面环水,一山独特,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断桥残雪位于西湖白堤东端,为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每逢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象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残雪”。
交通:在杭州市区乘807、游1、2路、假日专线到断桥站下。
西冷印社位于西湖孤山中山公园西面,是我国专门研究金石纂刻和书画艺术的著名学术团体。
这里占湖山之胜,揽金石之华,是孤山园林的精华所在。
交通:乘游1、2、3路到西泠桥下,步行前往。
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也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交通:游三潭印月可在西湖边任何一个码头(分布在湖滨、中山公园、花港、岳王庙等处)乘西湖游船前往,游船价格20元。
提示:三潭印月的最佳拍摄地点在九曲桥、亭亭亭、开网亭、我心相印亭、九曲桥中段的低矮粉墙花鸟漏窗前、东西长堤之中段、小瀛洲东南岸(以三座石塔及湖面为背景)。
苏堤春晓横贯西湖南北,全长2.8公里。
宋代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故称“苏堤”。
苏堤南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
门票:苏东坡纪念馆2元交通:乘K4、308、504、游1、2、3、5路、假日1、4、5、7线到“苏堤”站、“花港”站下;或乘西湖游船到花港,可抵苏堤南端;还可乘7、15、27、28、游1、2、3、4、5路、假日1、4、6线到“岳庙”站、“曲院风荷”站下,可达苏堤北端。
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分析 ppt课件
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分析
总 片 面 图
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分析
布局分析
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分析
造园理法
▪ 西泠印社总体设计思想是“因山构室”。 它依山而起,大致可分为山下、山腰、山 顶三层台地以及四大景区。根据西泠印社 空间布局特点,从入口至山顶庭院大致可 分为五段。
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分析
▪ 一、起景 ▪ 由入口至柏堂,沿西湖弧山路可致园门入口,园门不大,门洞上有额,刻有
字形东西走向的折廊将仰贤亭和宝印山房贯穿在一起。原木强调南比
空间走向的序列中穿插入东西走向的具有明确引导性的带状空间, 在 丰富空间构成的同时并没有破坏原有的纵向格局, 通过空间的“ 开” “ 合” 将人引入宝印山房参观。这里的空间虽较上山途中有所开放பைடு நூலகம் 但 空由间于视它觉只状是态处。于山间的西一泠印处社短景观暂空的间分停析留地, 因此仍处于较为闭合的
西泠印社景观空间分析
西泠印社山地园林建造研究
西泠印社山地园林建造研究作者:郭丁凡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3期摘要:杭州西泠印社是以印刻为特色的小型山地园林,通过研究比较拥翠山庄山地园林的营造方式,得出西泠印社山地园林建造方式,即峻悬与平坦平地与山地结合并一一交替,以表现高凹与曲深。
在园林建造平面表现为平地的‘紧’与坡地的‘松’,剖面上表现为‘缓-陡-缓’的节奏。
通过疏密得宜与曲折尽致,而达成眼前有景。
关键词:西泠印社;山地园林;建造方式一、西泠印社园林正如《印社景观鸟瞰》所言,“西泠印社是一方印,方寸之中,气象万千”。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上,是中国第一个以石刻为特色的山地园林。
西泠印社位于孤山之上,因山势起伏而建堂筑亭,自然造景给予其园林多层次观看深度,而郭熙三远理论,即平远、高远和深远在此处处可寻。
西泠印社按山势位置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山底部柏堂竹阁区、山中部山川雨露图书室和四照阁区以及山顶吴昌硕纪念馆华严经塔建筑群。
西泠印社区别于其他园林最主要的构成特色为石刻主题串联。
西泠印社山下建筑部分呈半围合规整布置,包括中心主体建筑柏堂、西侧竹阁及两侧印人书廊,皆围绕中心小莲池古树及社团题名碑布置。
园林中部表现为山势高差过渡区,建筑呈松散布置包括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仰贤亭和石交亭。
山顶园林区是西泠印社园林的核心呈向心性布置,主要以文泉与闲泉为中心,四周围绕吴昌硕纪念馆、华严经塔、四照阁、题襟馆、鹤庐、汉老三石室以及西面的还朴精庐。
西泠印社最大的特色是以石刻为线索,布置于流线之上且串联整体园林。
石刻表现在不同尺度建筑及构筑物上,大尺度石刻为华严经塔和汉老三石室这两座石塔式建筑中的石刻装置,而小尺度石刻则包括石经幢、石坊、石像、石碑、石章和石龛,例如丁敏坐像及阿弥陀佛经幢等。
二、山地园林及结合西泠印社分析陈从周在《说园》所言:“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山水是园林自然营造关键,区别于西方园林几何化构图和整齐的植被修剪,中国园林则意在通过效仿自然真山水而获得天人合一的和谐相处。
杭州西泠印社园林意境浅析
运用框景的手法,也给人引导的作用。
2.3 合
第 3 层位于山顶处穿过鸿雪径之后的四照阁、闲
泉、小龙泓洞、汉三老石室、丁敬像、剔藓亭、潜泉、遁
庵、还朴静庐、鉴亭等以及地势稍高一些的法严经塔以
及观乐楼、题襟馆、鹤庐等。园林整体的空间发生转折,
由给人压抑感的小空间转变为开敞式空间,由于地势
的提高和植物种植多在北面和两侧,使南面的视野逐
:西泠印社;园林;意境营造
0 引言
古时的文人擅长形象思维,注重感性认识,因而在
造园时十分注重意境的表现[1]。经典的园林作品能将客
观的景物与主观所表达的思想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
特有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能激起游赏者的情感共
鸣[2]。
方世庶《天慵庵随笔》中言: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
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园林创作
要有明确的主题。虽然各空间
有不同的内涵,但也都是统一
在大的主题思想之下的。其次
便是通过实地探寻,整合景要
素来形成实境,为“意”的延伸 觼訌訕訛
西泠印社总平面图
提供载体。
西泠印社结社自 1904 年起,便以“保存金石、研究
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所以印社之中文士精神内涵
的表达,重要体现在印学上面。以“印”字贯穿于园林兴
西泠印社立面图
2019 年第 15 期
现代园艺
生态绿化
一泉、仰贤亭、宝山印房、印泉等,从石坊小径向上,始
见西泠印社风貌,平面空间的缩小,给人们心理上的一
定压力,树木之间,建筑隐现。而视线空间有所开阔,植
物繁盛,遮天蔽日,为上面景色埋下伏笔。此时的仰贤
亭和其右侧的门皆为园林的园门,通过园门观廊,又是
(整理)5集电视片《西冷印社》解说词.
5集电视片《西冷印社》解说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2009年6月24日首播西冷印社(一)1918年,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到杭州西湖孤山脚下的西泠印社社址。
他们在石墙上敲敲打打,很快凿出了一个石洞;随后,将一方石盒放入洞中。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从秦人的鲁壁藏书到唐人的文冢、宋人的笔冢,中国文人的诗意情怀一代一代流转,现在,这些人如此珍视地封存了这个石盒――里面究竟收纳着什么呢?这些印章属于一个叫李息的人。
李息是谁?――就是曾经文采风流的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
1918年,李叔同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出家。
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这些印章也就成了那方石盒里的藏品。
1963年,为了防止印章受潮变质,西泠印社将大师印章悉数取出,作为文物永久收藏。
而为记取那段风雅旧事,曾经的庋藏地点还依旧保留着原来的模样。
在一块青色的太湖石背后,曾经的人物风流已经穿越了90年的光阴岁月,一直陪伴着这个名叫鸿雪径的小园林。
“鸿雪径”,得名于苏东坡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1918年,西泠印社的社员们将李叔同的人生痕迹留在这里,他们是否也在告诉我们,他们留下的,不过是些大师本人并不在意的鸿爪雪痕,“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也许,只有“天心月圆”的境界才是这些人一生真正的追寻。
时光流转,青苔布满石壁,鸿雪径变成了后人登临凭吊的历史遗迹,而它所在的这一处山水园林,作为“西泠印社”社址,也已成了一方印学圣地。
西泠印社社址占地七千多平方米,包括各类建筑物23处,造像4尊,泉池4处。
2001年,这里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诸多历史文献中,也有西泠印社的社址记录。
这幅创作于1905年的《西泠印社图》就是其中之一。
100多年前,画家呈现给我们的西泠印社只有零星的几间房舍,远远小于现在的社址规模。
西冷印社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西泠印社,“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就杭州西湖而言,孤山是西湖风景区就有精华,而西泠印社则是精华中的精髓。
它不仅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园林布局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风格。
大家请看,白墙青瓦将印社围成院落,从而使这个封闭式的园林显得结构精巧、淡雅恬静。
在占地面积仅两万平方米的方寸之间,西泠印社的布局就像治印一样,疏密有致、排列有序。
西泠印社,取自“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印社最初由印学大师丁敬为代表的“西泠八家”开创浙派篆刻的先路。
到了公元1904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年,钱塘印学同人丁仁、叶为铭、王褆宰、吴隐等人在孤山买地造房,奠定了创为印社的基础。
因为印社的地址靠近孤山西北部的西泠桥,所以以地名为社名,就取名为西泠印社。
之后经过十年的发展,1913年正式定名,并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确立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
社员在第年的清明节、重阳节进行定期聚会,称为“雅集”,每隔5---10年举行一次隆重的纪念庆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去年的十一月份,我们西泠印社举行了西泠百年活诞的庆典活动。
各位团友,右侧墙上布置的是一组名家真迹拓碑,“涛声听浙东,印学话西泠”介绍了印社的发展史。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对西泠社的整体布局的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它的旁边就是碑廊,里面陈列了许多名家的著名作品。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建筑就是“柏堂”。
据历史记载,早在南北朝的陈代,有人在这里种植了两棵柏树,北宋时,一棵枯蒌,质如金石,扣之有声,有一个各为志铨的和尚在旁边建堂,取名为柏堂。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柏堂是1876年重建的,堂中悬挂的一块白底黑字的匾额为俞越所书。
俞越又名俞曲园,是晚清著名的学者,也就是西泠印社西面俞楼原来的主人。
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还有章太炎都是他的弟子。
去年西泠印社百年华诞之际,西泠印社进行了全面的翻修,柏堂也安原样布置,四周的墙上是西泠印社历代社长一些情况的介绍。
以西泠印社为例的台地园林造园艺术探究
以西泠印社为例的台地园林造园艺术探究摘要:西泠印社作为典型中国古典台地园林,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少有的成功的台地园林,也是古代文人将社群与建筑结合的完好保存遗址,其总体布局可分为四组园林建筑群,包括山前柏堂建筑群,前山山川雨露图书室-凉堂建筑群、山顶观乐楼-华严经塔建筑群和后山还朴精庐—鉴亭建筑群。
其间还点缀着石塔、经幢、石刻造像、泉池等多处古迹。
印社整体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文化底蕴、艺术特色,深入研究其造园手法,对现代山地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泠印社;台地园林;空间布局;造园手法1引言西泠印社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湖畔,孤山西麓,坐北朝南,东到白堤,西临西泠桥,北至里西湖,南邻外西湖。
整座印社依山而建,布局精巧,景致幽绝,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称。
2001年6月,西泠印社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陈列于三老石室中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是浙江省迄今发展的最早的碑石,有两千年的历史。
印社风光秀丽,亭阁参差,建筑都依自然山势,独具匠心,有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观乐楼、华严经塔等,景色优雅,是西湖园林精华所在。
西泠印社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金石篆刻研究学术团体,由篆刻家丁仁、王褆、叶铭、吴隐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创社100多年来,汇集了全国一流文化名家,成为海内外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印社社址自创建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历经维修而保存至今。
建筑群艺术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社内还有不少石刻和摩崖题记,都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的价值。
2正文西泠印社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
汇集了几乎所有造园手法,从大格局来看,园子立体分层的形式,建筑与山体的关系处理得当,园子依山而建,道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联系各个空间。
其间建筑布局散而不乱,体现拓扑向心的布局。
空间按照游线分为起景、承景、转景、高潮、结景五个空间序列。
西泠印社景观分析
景观概论作业——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是由明清古建筑遗址相组合而成的园林,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作为我国著名金石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依山傍水,幽雅秀丽,是一个人工堆叠的具有山林意趣的庭院。
西泠印社占地面积仅2万平方米,其造园置景有如刻印凿章,方寸之间尽现匠心【图一】。
最前端以竹阁、柏堂、檐廊、粉墙和水池构成园林庭院,其假山石布局的手法或竖或卧或平地一抹,与主峰孤山形成呼应【图二】。
同时,水池睡莲,粉墙漏窗,翠竹几丛尽显山色庭院之纯美。
柏堂后院,飞檐的建筑与峭拔的山势、浓阴的古树、登山的曲径形成一组自然与人工有机结合的庭院。
拾级而上,搭配有序的四照阁、题襟馆、观乐楼、仰贤亭等精巧建筑,依势而筑,高低错落,朴素自然【图三】。
其中,四照阁临崖而筑,起到点景和与西湖水景互借的重要对景作用,人自窗扇向外眺望,亭台楼阁隐现于花树掩映之中,西湖美景尽入景框,使人虽身处翠微咫尺之地,却尽收杭州园林之胜1【图四】。
行至山顶,亭台、楼阁、山地、古塔、庭院完美组合成只两亩多的庭园【图五】,布局紧凑,精而合宜,巧而得体【图六】。
山顶泉池倒影着拔地而起的华严经塔,起到一塔控制全局的作用。
西泠印社是一座融园林艺术与金石书画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
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此外,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享誉海外。
注释:1、安怀起编著,孙骊译.杭州园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参考文献:1、安怀起编著,孙骊译.杭州园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2、浙江在线:文保单位/05culture/system/2006/08/04/007787919.shtml3、于之:《西泠印社的园林艺术》4、徐卓恒:《小园林的空间情趣—西泠印社之空间序列构成分析》图说:图一:西泠印社总体平面图图片来源:杭州园林,安怀起编著,陈劲测绘。
西冷印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可动文物(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1957年,为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弘扬,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主任,诸乐三、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在社址开辟了吴昌硕纪念室,并由政府拨款5000千元,在社址内设立了金石书画门市部。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丰平书记关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术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1963年,印社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又有赵朴初、吴作人、启功、叶浅予、李苦禅、罗福颐、朱屺瞻、陈巨来、黄胄、亚明、陈大羽、宋文治、徐邦达、吴青霞、杨仁恺等一批金石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巨匠沙孟海当选为第四任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启功、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1)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1)西泠印社位于杭州西湖孤山的南麓,东接楼外楼,西邻俞楼,为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是世界第一印社。
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
印社位于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印社青石月亮门上横匾“西泠印社”四字行书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写。
印社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
?西泠印社保存着历代碑刻、贴石、墓志、画像石等250余件。
有柏堂、仰贤亭、印泉、汉三老石室、华严经塔、缶亭等景点30多处。
这里有1万2千件西泠印社社藏文物,107件国家级一级文物。
这两个数字与省级和国家级博物馆相比,似乎并不起眼,然而对于一个社团,而且它最初还只是个私人社团来说,这是足以令人惊叹的数字。
?西泠印社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你是个书画及金石篆刻爱好者,现场各景点走一遍,即使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地走一遍,没有半天时间也是来不及的。
让我们到各景点走走看吧!【1】柏堂进入西泠印社月洞门,正面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柏堂。
是西泠印社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由僧志佺创建于宋(960-1279),柏堂因树得名,源于陈朝广化寺的两颗柏树。
原迹已圮,清光绪二年重建。
柏堂大门门楣上挂的是首任社长吴昌硕所题隶书匾额“西泠印社”。
门旁有对联“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籍征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对联由沙孟海原撰,后由社员胡宗成所撰,沙孟海书。
胡宗成(清),字梦庄,号止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工文辞及金石之学,收藏汉、魏、六朝碑版墓志极精。
旧拓甚富。
善弈棋,能书八分,刻印以秦、汉为宗。
??室内陈设按江南厅堂布置,家具多为仿明式,配以木刻对联、各式绘画。
厅堂坎窗间嵌有大型人物画屏风,画中人物为印社四创始人和前后五任社长,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为背景,人称“西泠先贤图”,为印社社员吴永良所画。
浅析杭州西泠印社园林空间造园理景特色
浅析杭州西泠印社园林空间造园理景特色陈青莹;陆琦【摘要】以西泠印社园林为理景分析对象,阐析了其园林布局及空间序列,总结出其依山就势、疏密有致、重视视觉关系、营造空间渗透、金石文化与园林结合等几方面的理景特色.【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9(045)006【总页数】3页(P192-194)【关键词】理景;园林;空间序列【作者】陈青莹;陆琦【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西泠印社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西侧,是一座初建于清末民国、现今占地约5 760 m2的传统山地园林,是浙江篆刻学术团体“西泠印社”的社址。
园林名家陈从周先生曾称其为“(西)湖上园林之冠”[1]。
西泠印社自初创至今已近一百一十五年,仍在蓬勃运行,印社园林也在这漫长时光中从最初寥寥数屋,几经添建、整修,曾历战火损伤又在战后逐步恢复,现集有堂、楼、馆、亭、廊等多种传统建筑形式及塔、坊、泉池、石洞、篆刻、墨迹、雕像等于一园。
1 园林布局西泠印社园林从孤山西南麓一直向北延绵至山顶,总高差约20 m,地形近似多层台地,建筑分布于地势平坦处,在山脚、山腰、山顶形成了三个建筑群。
社门位于孤山路边,为圆月洞门。
进门即为一个四面围合的庭院,中有水池莲池;莲池北靠柏堂,是庭院的主体建筑;莲池西侧为竹阁和印廊,东侧为印人书廊,建筑空间都以单面空廊为主。
柏堂后为数条登山石径的起始。
跨径立有一古朴小石坊,上刻“西泠印社”。
登径而上,可见另一圆月洞门,门左侧为山川雨露图书室,右为仰贤亭,共一屋檐;仰贤亭旁有一折廊蜿蜒连接宝印山房。
穿洞门而过,有一眼凿于岩壁前的小泉池曰印泉;印泉右侧的石径沿径覆有棚架,经凉堂蜿折上山,名为鸿雪径。
山顶庭院是“全社艺术处理最精湛的部分”[2]。
庭院中央为两泓蜿蜒伸展的石凿泉池,西为文泉,东为闲泉,“是难得的山顶泉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概论作业——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是由明清古建筑遗址相组合而成的园林,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作为我国著名金石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依山傍水,幽雅秀丽,是一个人工堆叠的具有山林意趣的庭院。
西泠印社占地面积仅2万平方米,其造园置景有如刻印凿章,方寸之间尽现匠心【图一】。
最前端以竹阁、柏堂、檐廊、粉墙和水池构成园林庭院,其假山石布局的手法或竖或卧或平地一抹,与主峰孤山形成呼应【图二】。
同时,水池睡莲,粉墙漏窗,翠竹几丛尽显山色庭院之纯美。
柏堂后院,飞檐的建筑与峭拔的山势、浓阴的古树、登山的曲径形成一组自然与人工有机结合的庭院。
拾级而上,搭配有序的四照阁、题襟馆、观乐楼、仰贤亭等精巧建筑,依势而筑,高低错落,朴素自然【图三】。
其中,四照阁临崖而筑,起到点景和与西湖水景互借的重要对景作用,人自窗扇向外眺望,亭台楼阁隐现于花树掩映之中,西湖美景尽入景框,使人虽身处翠微咫尺之地,却尽收杭州园林之胜1【图四】。
行至山顶,亭台、楼阁、山地、古塔、庭院完美组合成只两亩多的庭园【图五】,布局紧凑,精而合宜,巧而得体【图六】。
山顶泉池倒影着拔地而起的华严经塔,起到一塔控制全局的作用。
西泠印社是一座融园林艺术与金石书画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
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此外,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享誉海外。
注释:
1、安怀起编著,孙骊译.杭州园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
参考文献:
1、安怀起编著,孙骊译.杭州园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
2、浙江在线:文保单位
/05culture/system/2006/08/04/007787919.shtml
3、于之:《西泠印社的园林艺术》
4、徐卓恒:《小园林的空间情趣—西泠印社之空间序列构成分析》
图说:
图一:西泠印社总体平面图
图片来源:杭州园林,安怀起编著,陈劲测绘。
图片处理:赵玕
图二:前院假山石与水池
图片来源:赵玕拍摄
图三:西泠印社纵坡面图
图片来源:杭州园林,安怀起编著,瞿露波测绘。
图片绘制:赵玕手绘
图四:由四照阁窗向外眺望图
图片来源:赵玕拍摄
图五:西泠印社山顶庭院平面示意
图片来源:杭州园林,安怀起编著。
图片绘制:赵玕cad绘图
图六:山顶庭院一角
图片来源:赵玕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