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
锐器伤应急处理
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 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 的情况。
锐器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发生锐器伤 伤口紧急处理
报告部门负责人 针刺伤员工抽血并化验
报告医务科
医务科紧急评估其程度
锐器无污染乙肝、丙肝、 HIV病毒 抽血,密切观察随访
锐器伤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
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 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 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 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优先等级原则
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 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 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 后预防措施。
评估与预防
4、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HCV(-), 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CV、ALT,并根据复查结果进行 相应抗病毒治疗。
5、患者抗-HIV(+):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报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评估与防护指导,根据暴露级 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暴露后 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IV。
2、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 所的危害,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各类口罩、 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冲眼装置、淋浴 系统等,开展免费疫苗接种。
3、提供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 在每次操作及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 进行手卫生,在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 能立即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或 粘膜。
医务人员处理锐器时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处理锐器时的防护措施
为有效保证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防止或减少职业暴露,特制订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锐器刺伤。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光线充足,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4、使用锐器时应戴手套,减少锐器伤的机率。
5、手术中传递锐器时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6、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确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
7、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或夹子等器械处理。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9、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的锐器盒内。
每天或锐器盒达3/4满时及时密闭锐器盒,防止锐器漏出锐器盒外。
新宁县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锐器伤、针刺伤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锐器伤、针刺伤处理措施》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越来越多的职业安全问题,其中,锐器伤和针刺伤是最为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职业伤害。
这两种伤害不仅给医务人员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因此,加强医务人员锐器伤、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是保障医患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锐器伤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措施(1)加强职业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2)规范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产生锐器伤的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完善设备设施:医疗机构应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垫等,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足够的防护措施。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锐器伤危害的认识,促进医患双方的防护意识。
2. 处理措施(1)立即处理:一旦发生锐器伤,医务人员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
(2)报告和跟踪: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受伤情况,并根据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伤情跟踪和上报。
(3)预防性用药:根据受伤情况和病原体类型,医务人员可能需要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4)心理干预:医务人员在遭受锐器伤后,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二、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措施(1)加强职业培训:与锐器伤的预防措施相同,加强职业培训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
(2)规范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产生针刺伤的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提高设备质量:医疗机构应采购质量合格、安全性能好的针具,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医患双方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2. 处理措施(1)立即处理:针刺伤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
(2)报告和跟踪: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受伤情况,并根据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伤情跟踪和上报。
护士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
护士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1、锐器伤的预防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将利器端传递给他人,在工作场所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锐器伤的预防: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到2/3便更换。
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
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5)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
6)规范操作行为,禁止易引起锐器伤的高危操作:禁将将利器端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禁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工毁形;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2、锐器伤应急处理操作时不慎被病人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应对措施: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樃,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报告。
5)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医疗咨询,采纳执行医疗处理措施。
6)协助完成经血传播疾病半年追踪观察。
7)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①暴露源为HBsAg(+)时,受伤医务人员为HBsAg(+)或HBsAb(+)或HBcAb(+),则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护人员为HBsAb(-),未注射疫苗者,24h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到刺伤后6个月,1年监测GOT,GPT,HBsAg,HBcAb。
②暴露源为HCV Ab(+)时,受伤医护人员为HCV Ab(-),则3个月后采血查HCV Ab、肝功能。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一、概念:(一)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
包括注射针、穿刺针、缝合针、采血针、载玻片、破损安甁、破损试管、义齿的钢丝等(二)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或粘膜的损伤。
锐器伤实际上是职业暴露其中的一类。
(三)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五)职业暴露是指卫生(公安、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执行公务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病菌感染者或其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病毒、病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传染的情况。
二、锐器伤的原因:(一)医疗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1、工作人员自身原因:工作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
2、工作人员操作原因:注射、抽血、缝合时不小心刺伤、用后针头套回针帽、将针头投入不耐刺的容器中(垃圾袋)、注射器用后不及时处理针头;将输液器针头放入于锐器盒时,针头朝上,又不关闭锐器盒的盖等,是引起护理人员锐器伤害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3、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原因:套回针帽、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将针头置于锐器盒中,等。
4、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是导致护理人员锐器伤害最为常见的医疗锐器,占锐器伤害的总数35%。
因是护理人员每天不断的、必用的治疗工具。
手术缝合针占18.4%、手术刀占7.4%、蝶形针占6.8%、静脉导管探针占4.6%、医疗玻璃制品占1%。
(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虽然大多数医护人员能正确认识被HIV、HBV、HCV和梅毒等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及处理
血液和体液皮肤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 3、提供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在每次操作及 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进行手卫生,在接触血液或 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他部 位的皮肤或粘膜。
具体措施
•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或者在进行手套破损率比较高的操作时,应戴双 层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具有抗湿性能的口罩、防目镜或防目面罩;
• 可能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 摘戴接触镜等。
具体措施
• 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于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 柜子和桌椅面等。
• 6、患者TPHA(+):
• (1)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24万u,单次肌注。
• 青霉素过敏,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d,连用14天:或 四环素500mg,4次/d口服,连用14天。
四、随访和咨询
• 1、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 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 • 4、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示或安全标色
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具体措施
• 5、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用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 用于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 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 的套帽装置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一、锐器伤的预防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者就近丢弃针具、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将利器端传递给他人, 在工作场所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锐器伤的预防: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者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牢固的利器收集箱,满到2/3便更换。
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塑料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
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5、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
6、规范操作行为,禁止易引起锐器伤的高危操作。
禁止将利器端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禁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工毁形;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操作时不慎被病人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应对措施:1、立即用流淌水冲洗伤口IO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淌水与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乙醇或者者0.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者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之后立即到专科诊室进一步处理。
4、报告。
5、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医疗咨询,采纳执行医疗处理措施。
6、协助完成经血传播疾病半年追踪观察。
7、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1)暴露源为hbsag (÷)时,受伤医务人员为hbsag (÷)或者hbsab ( + )或者hbcab ( + ),则不需注射疫苗或者hbig;受伤医护人员为hbsab (-),未注射疫苗者,24h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到刺伤后6个月,1年监测got, gpt, hbsag, hbcab o2)暴露源为hevab ( + )时,受伤医护人员为hevab (-), 则3个月后采血查hevab、肝功能。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
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再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结仇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危险。
【处理措施】(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水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
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暴露程度评估按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以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 h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做相应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措施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常常会面临使用锐器时发生伤害的风险,这一风险尤其可能在手术和其他高风险操作中出现。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减少伤害的风险,这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锐器伤处理措施。
先期预防(1)保持设备的锋利程度医务人员必须保持手术刀、缝合针和其他锋利器具的锋利程度。
钝器会增加操作难度并使得医务人员更容易犯错,从而增加了意外受伤的概率。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特别是在手术和其他高风险操作期间。
这包括穿戴手套、口罩、面罩、防护眼镜和外科涂层的衣服。
(3)使用保险装置在使用锋利器具时,医务人员最好使用保险装置。
这些保险装置可以是锋利器具的保护罩或类似的附件。
锋利器具被设置在能保护其锋利部分并防止误伤或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任何接触的环境中是最安全的。
处理建议在锐器伤发生之后,医务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建议。
1. 直接止血在遭受锐器伤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尽可能地迅速加压以控制出血。
使用绷带或压迫直接止血。
2. 洗手消毒医务人员应该洗手并彻底消毒受伤部位,以防止感染引起并发症。
可以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3. 医疗观察任何锐器伤都需要进行医疗观察,并在必要时进行随访。
这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感染非常重要,因为锐器伤很容易感染。
4. 建议打疫苗一些疫苗可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B)的感染。
如果医务人员认为他们可能面临此类风险,他们应该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5. 急救操作如果伤口严重或者有突出的污染物,应该立即寻求急救。
医务人员需要快速决定急救需要什么,并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行动。
结论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工作中,锐器伤是非常常见的。
通过加强先期预防,医务人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发生锐器伤的风险。
在锐器伤发生时,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如直接止血和洗手消毒。
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措施及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措施及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防护规范》,安全使用和规范处理锐器。
二、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训I,并掌握相关内容。
三、工作人员在接触医疗废物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工作。
四、尖锐物品如:针头、刀片等,应放入坚固耐用、不透水的容器内,以防工作人员不慎被刺伤。
五、为防止针头刺伤而感染疾病,用过的针头不要再套回针帽,应立即放回有标签的耐刺容器内,针头不要用手扳弯或折断。
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锐器伤,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并进行观察和必要的工作限制。
七、发生锐器伤后,请在24小时之内以书面形式向科室及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办公室汇报。
报告需经护士长或主任签字后交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办公室。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医务人员是救治患者的最前线,他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锐器,如手术刀、针头等进行手术或者注射。
在使用这些锐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容易受到锐器伤。
锐器伤不仅会导致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还可能导致传染疾病的传播。
因此,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同时也需要对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有所了解。
一、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是指医生或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被各类锐器、尖锐物伤及溅入体液中的各类生物体所致的创伤。
锐器伤不仅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各种病原体,而且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特别是,在HIV、乙肝和丙肝等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医务人员更容易受到锐器伤的侵袭。
这些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而且病毒负荷在患者症状明显之前就能达到高水平,因此医务人员的锐器伤防护应该引起重视。
二、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1、手套的使用使用手套是最基本和重要的锐器伤防护方法之一。
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情况正确地选择适合的手套。
例如,手术室和手术急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选择专门的手套。
手套使用前必须洗手,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手套的完整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破损,影响使用效果。
2、穿戴防护衣防护衣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锐器伤防护措施。
在进行病人相关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在手套外部穿戴一件防护衣,以确保身体受到充分的保护。
这种防护衣材料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要具有防水、防污染、耐撕裂等性能。
3、穿戴防护鞋防护鞋防止医务人员脚部受到损伤的同时也具有防滑和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在操作中对脚部造成的危害。
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该穿戴适当的防护鞋,并注意清洁和消毒。
4、锐器的正确处理医务人员必须正确处理锐器,遵守规定的程序。
例如,手术刀等锋利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锋利状态,并及时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器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的规范和正确性,以及避免磕碰,损坏器械。
三、锐器伤的应急处理发生锐器伤时,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处置方案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处置方案为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及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如下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处置方案:一、护理部、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全员的职业安全总识及自我防护意识。
二、医务人员要遵照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所提出的“标准预防”原则,采用安全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减少锐器伤及职业暴露的发生。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三、发生锐器伤后,要立即采取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
1.保持镇定。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出手套。
3.健侧手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5分钟。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加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四、发生锐器伤后必须报告医院护理部,填写《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
五、如果锐器伤的发生与患者有关,要立即检查患者即暴露源有否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
如暴露源为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患者,要立即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要指导暴露者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对暴露者的暴露级别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暴露源及暴露者的血清学状况及时对暴露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及预防用药。
六、发生锐器伤及职来暴露的当事人及所在科室要认真分析、查找发生的原因,加强防范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避免锐器伤及职业暴露的再次发生。
七、护理部每年要统计锐器伤的发生人数,对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及分析,督促所在科室予以整改。
八、公共卫生科要对职业暴露者进行随访及检测,在暴露后的1、2、3、6个月分别检测暴露者的相关血清学指标,追踪随访至暴露后6个月作出暴露者是否将感染的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医务人员是在医疗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工作环境往往密集,涉及的工具和设备也很多,其中就包括锐器。
锐器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的设备之一,如不注意操作,很容易造成锐器伤,甚至导致感染。
因此,预防和应急处理锐器伤,成为了医务人员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是指在医务人员在使用锐器时不慎导致皮肤、肌肉、神经甚至骨骼组织的损伤,若过程中锐器已有感染风险,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感染。
精细外科手术中,一般是摄取、由助手协助摆放,传递产品需要更多人同步操作,操作人员共性不易掌控,所以要特别注意。
医务人员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受到锐器伤,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可能导致缺勤,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需要长时间休养,给医院的医疗服务及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
二、锐器伤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根据各类手术规程规范化完成工作流程,从而避免人为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2)注意动作技巧。
医务人员在使用锐器时应该注意摆放方式,尽量避免伸手去摆放锐器,而且要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完成操作后锐器的重新摆放也要稳妥规范。
(3)使用保护装具。
为避免切割溅射沾染体表物,可以在锐器使用过程中穿上防护胶衣、手套、面罩等防护装具。
(4)加强锐器的清洁和消毒。
锐器使用完之后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
清洁时要使用相应的清洁剂,彻底冲洗干净,而消毒则要根据不同需要选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的时间和浓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1)及时处理伤口。
对于急救本身的操作来讲,当发生锐器伤时很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掌握当时的情况,及时用纱布、绷带等措施对伤口进行处理,以避免细菌感染进一步扩散,也可以利用小创清火贴或者抗感染贴等敷贴,如血流过多,应该及时前往后勤部门处理停血。
(2)第一时间进行消毒处理。
所谓消毒处理,就是利用消毒药物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最好采用医院的专业药品,以确保药品本身的药效及疗效的有效程度。
医院锐器伤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和控制锐器伤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涉及医院内所有可能导致锐器伤的操作和活动。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锐器伤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锐器伤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医院锐器伤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锐器伤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 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防止锐器伤的发生。
5.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锐器伤后,立即停止操作,戴好手套,保持伤口暴露。
2. 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量挤出伤口内的血液。
3. 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染物。
4. 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 向护士长、科主任报告,并填写《锐器伤报告单》。
6. 根据患者血液检测结果,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
7. 定期进行跟踪检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感染症状。
六、后期处理1. 对锐器伤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
3.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锐器伤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通过以上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一、锐器伤的预防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将利器端传递给他人,在工作场所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锐器伤的预防: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到2/3便更换。
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塑料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
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5、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
6、规范操作行为,禁止易引起锐器伤的高危操作:禁止将利器端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禁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工毁形;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操作时不慎被病人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应对措施: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之后立即到专科诊室进一步处理。
4、报告。
5、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医疗咨询,采纳执行医疗处理措施。
6、协助完成经血传播疾病半年追踪观察。
7、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1)暴露源为HBsAg(+)时,受伤医务人员为HBsAg(+)或HBsAb(+)或HBcAb (+),则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护人员为HBsAb(-),未注射疫苗者,24h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到刺伤后6个月,1年监测GOT,GPT,HBsAg,HBcAb。
2)暴露源为HCVAb(+)时,受伤医护人员为HCVAb(-),则3个月后采血查HCVAb、肝功能。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穿刺、注射等医疗操作频繁,医务人员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锐器伤风险,而医务人员锐器伤不仅会给医务人员自身带来危害,还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潜在健康风险。
因此,如何预防并及时处理锐器伤成为了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一、预防锐器伤的措施预防锐器伤的最佳措施是绝对禁止扔掉锐器,同时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1.禁止扔掉锐器不要将带有污染的锐器随意扔掉,应该将其放进专用的锐器容器中。
锐器容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锐器外露,还可以防止污染物外泄,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锐器容器应被放在距离操作台最近的位置上,并要确保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被倾倒。
2.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医务人员要熟悉疾病、术式和操作标准,尽可能采用安全的外科手术技术和操作方法,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和设备,以减少操作时的错误和不必要的刺激。
同时,医务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在医疗操作时避免将锐器插入不需要的位置,避免出现操作失误,避免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
3.个人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锐器伤的风险,医务人员应该穿上防护手套、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护。
所有医疗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并妥善加以保存,并保证临床环境卫生洁净,杜绝感染传播的风险。
二、应急处理锐器伤的措施如果医务人员不慎发生了锐器伤,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以防感染和其他健康风险的发生。
1.创面处理一旦发生锐器伤,患者应立即就医寻求治疗。
处理创伤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创伤部位,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如果有药物毒性,应及时用药物清除,防止毒素深入人体,保证创面干净。
处理完毕后敷上消毒药膏或绷带以防细菌感染。
2.疫情监控医务人员必须及时报告、记录医院发生的锐器伤事件。
同时对相关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控,防止可能的感染和传播风险。
3.卫生消毒在医院的环境和设备方面,医疗机构应采取适当的卫生消毒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
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再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结仇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危险。
【处理措施】(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水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
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暴露程度评估按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以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 h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做相应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
和处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
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利器有针头、安瓶、刀片、缝合针等,最为常见的为针头刺伤。
一、预防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
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
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二、处理
1、报告控感办,填写刺伤事件登记表,记录刺伤过程、利器名
称、型号、可能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内容,进行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
2、刺伤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捏住损伤处近心端,
防止微生物进入血循环,在流动水下冲洗、消毒、包扎;
3、锐器伤和血液污染后局部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
清洁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
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
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如:75%酒精
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漏的粘膜,应当反复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