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资料

合集下载

7.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管)

7.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管)

(三)胃壁微细结构特点
1、皱襞从贲门到幽门的皱襞为纵行, 0000000其余的为网状 食物通过时皱襞变低或展平 2、上皮——单柱, 可分泌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
3、固有层 内含许多腺体—胃腺
贲门腺 包括 幽门腺 胃底腺 为胃底和胃体的 固有层内的腺体
胃底腺主要的构成细胞为: 颈粘液细胞 ——较少,分泌粘液 壁细胞 ——圆/锥体,核圆居中
舌根粘膜表面隆起,深处有 淋巴滤泡 ——舌扁桃体
B)舌肌
全部都是骨骼肌,又分为:
舌内肌——改变舌的形态
舌外肌——改变舌的位置,主要有:
颏舌肌 ——两侧收缩,伸舌
一侧收缩,舌偏向对侧
②牙
A、形态
最坚硬,可切、磨食物,辅助发音
牙冠——露于口腔内 牙颈——冠、根之间,覆有牙龈 牙根——嵌于牙槽内 B、结构 主体是牙质
胞质嗜酸——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主细胞 —最多,矮柱状,核圆,位于基部 胞质嗜碱——分泌胃蛋白酶原 4、肌层 较厚,可分为3层——内斜、中环、外纵 0000在幽门处, 环行肌增厚,称 为幽门括约肌
(四)小肠壁微构特点 1、皱襞 环行,近段高而密,远段则低疏
2、绒毛 由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 ,包含两种细胞: 吸收细胞—有吸收作用,表面有许多微绒毛 皱襞,绒毛,微绒毛—— 扩大小肠的内表面约600倍 杯形细胞 —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 中央——为固有层
3、结肠
围绕在空、回肠周围,“门”字形
分为四部分:
升结肠 两者之间的转折处为 横结肠 0000结肠右曲 两者之间的转折处为 降结肠 0000结肠左曲 乙状结肠
4、直肠
位于骨盆腔的后部,沿骶、尾骨 前面下行,然后穿盆膈,与肛管相连 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 骶曲(凸向后) 和会阴曲(凸向前) 冠状面上有三个弯曲 ——分别向右、左、右

消化管

消化管

肠黏膜上皮(SEM) 肠黏膜上皮(SEM)
肠微绒毛的冰冻蚀刻
肠 杯 状 细 胞
潘氏细胞
十二指肠腺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行皱襞 :粘膜 + 粘膜下层 环行皱襞 中央乳糜管 绒毛 :上皮 + 固有层 有孔毛细血管 散在平滑肌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 细胞质 ):
*绒毛:上皮+固有层向管腔突起 绒毛 上皮+
黏膜下层:LCT、 黏膜下:LCT、神经丛
*皱襞:黏膜+黏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皱襞 黏膜+
肌层:内环外纵, 肌层:内环外纵,肌间神经丛 外膜;
三、胃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胃底腺 固有层:L.C.T,含胃腺 固有层: , 粘膜肌层: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肌层:内斜、中环、 肌层: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浆膜 贲门腺 幽门腺
壁细胞的超微结构
粘液性细胞为主, 粘液性细胞为主,少量壁细胞 贲门腺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胃小凹深,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 幽门腺 粘液性细胞为主,少量壁细胞 内分泌细胞 粘液性细胞为主 少量壁细胞,内分泌细胞 少量壁细胞 分泌粘液、 分泌粘液、溶菌酶及少量蛋白分解酶
胃液:由上述三种胃腺的分泌物组成, 胃液:由上述三种胃腺的分泌物组成, 每天1.5至 0.9-1.5,并含有 每天1.5至2.5 L, pH: 0.9-1.5,并含有 1.5 大量的各种离子 e.g. K Na Cl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主要是存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主要是存在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Mucous碳酸氢盐屏障(Mucous HCO3-barrier),粘液层厚 0.25-0.5mm,含高 粘液层厚: HCO3-barrier),粘液层厚:0.25-0.5mm,含高 浓度HCO3 HCO3, 7左右 左右; 浓度HCO3,局部 pH: 7左右;胃上皮细胞的快 速更新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14消化管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14消化管
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易发部位
食管-肌层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之间可见肌间神经丛. 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上、下两端的环形肌增厚,形成食管上、下括约
肌,可防止吞咽时食物自食管反流入咽,阻止胃 内容物反流
食管-外膜
外膜:纤维膜,内含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
以及黏膜的损伤和修复
小肠上皮及腺体的分泌物统称为小肠液
图33 十二指肠 黏膜与黏膜下层 模式图
十二指肠光镜图 1十二指肠腺 2淋巴组织
小肠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ຫໍສະໝຸດ 小肠三段的 比 较 环行皱襞 小肠绒毛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较高、多 高、多 矮、少
较高、多 高、多 短、少 叶状 长指状 短锥形
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纤维膜
食管模式图
内环肌 食管腺
外纵肌
食管光镜图
胃-黏膜
黏膜: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胃 小区。黏膜表面遍布不规则小孔,称胃小凹 上皮:单柱=表面粘液C,可分泌特殊黏液。核椭 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PAS染 色黏原颗粒呈弱阳性,HE染色着色淡 固有层:大量紧密排列的管状胃腺 根据所在部位和结构不同,胃腺分为胃底腺、贲门 腺和幽门腺
胃-黏膜-固有层-胃底腺
壁细胞 分泌期时,分泌小管开放,微绒毛增多增长,而
微管泡数量锐减,说明微管泡系统为分泌小管的 储备形式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 19 壁 细 胞 电 镜 图
胃-黏膜-固有层-胃底腺
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 底,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平均寿命为200天,颈黏液 细胞为7天左右

消化管1.doc

消化管1.doc

第十一章消化管内容要点消化管管壁从内向外分4层: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其中,胃黏膜及小肠黏膜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非常密切。

胃黏膜上皮为分泌黏液的单层柱状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胃小凹,向下与胃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相连。

组成胃底腺的细胞有主细胞、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

小肠黏膜的上皮与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指状的肠绒毛。

表面为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吸收细胞表面有纹状缘和细胞衣,为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肠绒毛中轴的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参与吸收物质的转运;上皮在绒毛根部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小肠腺,其中细胞主要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少量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

小肠黏膜的吸收表面积经以下3级结构扩大约600倍:①皱襞:黏膜与黏膜下层外突形成的隆起。

②肠绒毛:上皮与固有层外突形成的指状突起。

③微绒毛:吸收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质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

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消化管壁分为A.黏膜和外膜B.黏膜和肌层C.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D.黏膜与固有层E.黏膜与黏膜肌层2.十二指肠腺属于A.黏液性腺B.浆液性腺C.混合性腺D.小肠腺E.内分泌腺3.食管腺属于A.黏液性腺B.浆液性腺C.混合性腺D.浆液性腺和混合性腺E.黏液性腺和混合性腺4.吸收维生素B12所需要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干细胞B.壁细胞C.内分泌细胞D.颈黏液细胞E.主细胞5.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高尔基复合体B.微管泡系统C.粗面内质网D.细胞内分泌小管E.线粒体6.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A.胃蛋白酶B.胃蛋白酶原C.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D.胃蛋白酶和内因子E.内因子7.中央乳糜管位于A.上皮细胞之间B.肠腺之间C.绒毛内D.黏膜下层E.微绒毛内8.关于阑尾的结构特点,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肠腔大B.有环行皱襞和绒毛C.肠腺短而多D.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丰富E.黏膜肌完整9.小肠腺中分泌酶的细胞是A.潘氏细胞B.内分泌细胞C.柱状细胞D.杯状细胞E.未分化细胞10.以下哪种细胞是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A.潘氏细胞B.嗜银细胞C.颈黏液细胞D.未分化细胞E.壁细胞11.小肠绒毛固有层内与物质吸收有关的结构是A.中央乳糜管、连续性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B.毛细淋巴管和连续性毛细血管C.中央乳糜管和散在的平滑肌D.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E.胸导管12.小肠环行皱襞的形成是A.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向肠腔的突出B.黏膜固有层和黏膜肌向肠腔的突出C.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D.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E.黏膜上皮细胞向肠腔的突出13.小肠绒毛的形成是A.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B.黏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C.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向肠腔的突出D.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E.由许多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形成。

3-1.消化系统:消化管

3-1.消化系统:消化管

1.消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2.消化管包括、、、、和等器官。

3.上消化道是指从到之间的消化管。

及其以下的消化管称下消化道。

4.通过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称;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称。

5.通过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线称;通过胸骨最宽处的外缘所作的垂线称。

6.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称;通过腋前襞所作的垂线称。

7.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线称。

通过腋前线和腋后线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称。

8.腹部前面分九个区,上部的三个区称,,。

中部的三个区称,,。

下部的三个区称,,。

9.消化管壁的结构从内向外分为、、、 4 层。

10.口腔分为和两部分,牙关紧闭时,两者通过相通。

11.腭的前2/3称,后1/3称。

12.咽峡是由、和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13.牙的外形分为、、 3三部分。

14.人的一生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1组牙称牙,共有个,第2组牙称牙,共有个。

15.在牙的构造中,构成牙的大部分,覆盖于牙冠的牙质表面,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16.恒牙当中,在成年后才长出,称。

17. 牙周组织包括,和三部分。

18.舌的后三分之一称,前三分之二称,舌体的前端称,舌的上面称。

19. 颏舌肌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侧,双侧收缩使舌伸向。

20.唾液腺又称,主要包括,和三对。

21.咽是和的共同通道。

咽腔自上而下被分为、和三部分。

22.鼻咽向前与相通;口咽向前与相通;喉咽向前与相通,向下与相通。

23.腭扁桃体位于和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24.鼻咽侧壁上有口,咽腔借此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25.食管的狭窄有3 处,分别位于、、。

26.食管上端在第颈椎体下缘平面与相接,下端连胃的门。

依其行程分为,和三部。

27.胃可分为、、和四部分,其入口称,出口称,与相接。

28.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

29.胃的幽门部,可分为左侧的和右则的两部分。

30.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处。

31.胃底腺中,壁细胞分泌,主细胞分泌。

32.小肠上接胃的,下接,分、和三部,全长米。

消化管名词解释

消化管名词解释

消化管名词解释一、消化管定义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条由口腔到肛门的连续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消化吸收,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主要功能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对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等。

三、结构组成消化管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消化管的主要器官及其结构组成:1. 口腔: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机械性地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对食物进行湿润和部分消化。

2.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主要功能是将经过口腔咀嚼和初步消化的食物传输到胃中。

食管的管壁具有一定的蠕动能力,有助于食物的推进。

3. 胃:胃是消化管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存储食物,并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同时,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胃泌素、胃液等物质,调节消化过程。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将其中的营养成分吸收进入血液,供全身使用。

小肠绒毛是小肠表面的重要结构,能够增加吸收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5. 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同时,大肠内的益生菌也对维持肠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四、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阶段。

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咀嚼和挤压等方式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后续的消化和吸收。

化学性消化则是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将食物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进而被输送到全身各处,供给细胞所需的营养。

五、健康维护为了维护消化管的健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消化系统--消化管PPT课件

消化系统--消化管PPT课件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分泌水和电解质,分泌活动受 小肠S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调节。
胰液 成人每天分泌 1500~3000ml碱性胰液。含多种 消化酶和丰富的电解质,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43
胰岛
分布于腺泡之间,由内分泌细胞构成的大小不一的细胞团, 由A、B、D、PP四种细胞组成。
A 细胞 B 细胞
D 细胞 PP 细胞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二端,口腔、食管及肛门,保护。
单层柱状上皮:中间,消化、吸收、保护。 粘膜
固有层:疏松CT,胃肠富含胃腺和肠腺或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多为内环外纵,其收缩可促进固 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粘膜下层
较致密CT,有食管腺、十二指肠腺;粘膜下神经丛, 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结构和生理功能。
32
消化系统
第二部分 消化腺
33
目的要求
1、掌握胰腺内、外分泌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掌握肝小叶的组织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熟悉肝门管区的结构。 4、熟悉唾液腺的一般结构特点。 5、了解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主要结构及功能。 6、了解胆汁的排出途径。 7、了解胆囊的结构特点。
• 肌层:内环外纵,上1/3 为骨骼肌,下1/3 为平滑 肌,中1/3兼具两者。两 端内环肌增厚形成上、下 括约肌。
• 外膜:纤维膜。
11

• 表面可见纵行皱襞,胃小区,
胃小凹。
• 上皮:单柱,主要由表面粘液 细胞组成,其分泌含高浓度碳 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上 皮,有重要保护作用。
• 固有层:有胃腺,包括贲门腺、 幽门腺(含G细胞 )和胃底腺。 前二者为分支管状粘液腺,胃 底腺后述。
S细胞:促胰液素

消化管

消化管
消化系统(一)
Digestive System
• 概述: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1
消 化 管(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食管的特点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2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9
(二)舌
• 由粘膜和舌肌组成。 • 舌乳头 • 味蕾(taste bud):卵
圆形小体,色浅,由 暗细胞、明细胞和基 细胞组成,为味觉感 受器。
10
11
三、食管的特点
• 粘膜:未角化复层扁 平上皮,固有层含食 道腺导管,粘膜肌较 厚,为纵行平滑肌。
• 粘膜下层:L.C.T, 含食道腺。
• 肌层:上1/3段为骨 骼肌,下1/3段为平 滑肌,中段为两种肌 组织混和。
24
• 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
1)柱状细胞:又称吸收 细胞(absorptive cell)
纹状缘
细胞衣:含有双糖酶,
肽酶等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25
吸 收 细 胞 微 绒 毛 的 正 面 观
26
27
28
• 中轴:为固有层的 结缔组织,含丰富 的毛细血管及中央 乳糜管(central lacteal)。 图
40
八、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细胞多呈圆锥形或 椭圆形,基部胞质 内含有分泌颗粒, 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颗粒具嗜银性和嗜 铬性。
• 已确认有十多种, 属于A P UD细胞。
41
The End Thank You!
42
• 外膜:纤维膜。 12
四、胃
(一)粘膜:

消化管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消化管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消化管的名词解释生理学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功能。

消化管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也是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个环节。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变得更加容易咽下并接触到消化酶。

此外,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唾液腺,产生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如淀粉酶和唾液酸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

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具有将食物从口腔传送至胃部的功能。

食道的构造非常特殊,由平滑肌和纤维组成,其内部有着粘液层,保护食道免受胃酸的侵害。

在食物通过食道的过程中,通过平滑肌的蠕动运动,食物会被推进到胃部。

胃是消化管中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半流体状态。

胃液主要由胃腺细胞分泌,包括胃酸、胰蛋白酶和黏液等物质。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杀死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同时也可以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

通过胃的搅动运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形成称为胃糜的物质。

肠道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

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等部分。

肠道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在肠道内,食物与胃液混合形成的胃糜会陆续进入空肠,并在此处继续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空肠内壁覆盖着许多绒毛,绒毛上有微细的细胞,用于吸收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此外,空肠内还分布有肠腺,产生肠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用于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结肠是肠道的最后一段,它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从体内排除。

结肠内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发酵残留的食物残渣,产生各种有益物质和维生素。

结肠的蠕动运动将排泄物推进至直肠,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总的来说,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泌消化酶和液体,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通过吸收这些分子,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消化管的正常运行对于保持人体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对消化管的生理学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消化系统,还能指导我们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消化管概述(组织胚胎学)

消化管概述(组织胚胎学)
消化管组成及管壁一般结构
目录
CONTENT
0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0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口腔和咽还参与语言和呼吸活动。舌 尚有味觉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 消化腺
消化系统全貌
唾液腺
口腔 腮腺 舌下腺
下颌下腺 肝

大肠
小结
1. 消化系统组成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除口腔、咽以外,自内向外均可分为黏
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消化管各段分工不同,所 以构造也各有特点。结肠 盲肠 阑尾 直肠肛管咽食管 胃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皱襞 系膜
消化管立体结构模式图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肌层 上皮 固有层
黏膜
外膜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层 差异大,功能最重要;肉眼见皱襞 (1)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两端 如口、咽、食管,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下层
由较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粘膜肌层的收缩和腺体分泌。 粘膜下腺,分布于食管和十二指肠。 淋巴组织与固有层相连。
胃粘膜下层血管(HE,×400)
胃粘膜下神经丛(HE,×400)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肌层
类型:与所处的位置和功能有关。 平滑肌—大部分,如胃肠。 骨骼肌—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保护作用。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消化吸收。

消化管上皮结构模式图
02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层

简述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简述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简述消化管的基本结构消化管各段的管壁一般自内向外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消化管的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

固有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富含血管、淋巴管,胃肠的固有层含大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中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还有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粘液腺。

肌层,消化管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均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前者由结缔组织组成,后者在结缔组织表面有一层间皮覆盖。

消化管各部分的管腔大小、管壁厚薄很不一致,却有着基本相同的组织结构。

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黏膜层又可分为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层。

黏膜上皮除口腔、食管和肛门附近为复层扁平上皮外,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上皮层具有分泌黏液功能,同时又是吸收的重要场所。

固有膜是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内含大量毛细血管、神经组织和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及腺体。

黏膜肌层为薄而少的平滑肌,收缩时可使黏膜产生皱襞。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分布于黏膜与肌层之间。

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以及食管腺、十二指肠腺等壁内腺。

黏膜下层的疏松结构使得黏膜可以有较大的活动性。

肌层是消化管道活动的基础。

仅在口腔、食管上段和肛门分布有骨骼肌,其余各部分主要是平滑肌。

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肌间分布有丰富的神经丛。

外膜为一层结缔组织膜。

除口腔、咽、颈部食管和直肠后部、肛门外,器官外表面均覆有浆膜,又称为浆膜层。

消化管

消化管

3、粘膜肌层 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0.25-0.5㎜厚的粘液层)
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 HCO3ˉ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中和H+→ H2CO3
碳 酸 酐 酶
CO2 + H2O
抑制酶 的活性
二)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等
三)肌层 较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 浆膜
与抗原结合 sIgA R IgA 浆细胞
复习题
1、名词解释:表面粘液细胞 肠绒毛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3、试述胃粘膜的结构特点。 4、试述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 5、结肠粘膜有何特点?
皱襞: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粘膜层和粘膜
下层共同向管腔内凸出所形成的结构。
(三)肌层:
两端(食管上段、肛管末端) ——骨骼肌
其余(食管下段、胃、肠等) ——平滑肌
分内环外纵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 薄层CT; 分布在食管和大肠末段。
浆膜: 薄层CT和间皮; 分布在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1)、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LM: 柱状,核圆,位于基部, 胞质基部强嗜碱性。
EM: 核周有RER 、GC顶部胞 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HCL 激活成胃蛋白酶)
2)、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C大,圆锥形,核圆 、染色 深,居中,可有双核,胞质 嗜酸性。 细胞内分泌小管
(一)、粘膜(mucosa)
上皮:两端(食管、肛门) —未角化复层扁平皮 中间(胃、肠)—— 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胃腺、肠腺等腺体。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消化管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消化管

绒毛纵切面和横切面
绒毛
皱襞
粘膜下层
肌层
小肠绒毛
外膜
空肠绒毛
2、肠腺:小肠上皮在绒毛根 部下陷至固有层而形成的 管状腺。
A. 柱状细胞:分泌细胞
B. 杯状细胞: C. 内分泌细胞: D.潘氏细胞:肠腺底部,常 三五成群。含防御素、溶 菌酶和肽酶等。猪、狗和 猫无潘氏细胞。 E. 干细胞:
小肠腺(潘氏细胞)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1、丝状乳头:数量很多,圆锥形。
2、菌状乳头:数量少,分散在丝状 乳头之间。 3、叶状乳头:舌根部,长椭圆形。 4、轮廓乳头:体积大,数量少,见 味蕾。
味蕾:味觉感受器,位于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软腭、会厌 与咽部的粘膜上皮内。 味蕾: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
(一)粘膜
1、上皮:复层扁平 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层:散在 的纵行平滑肌束, 由前向后逐渐增多, 末段形成完整一层。
(二)黏膜下层
含有分支的管泡状 粘液腺或以粘液细 胞为主的混合腺, 称为食管腺。
(三)肌层
反刍兽和犬全部为骨骼肌;猪食管颈段为骨骼肌,胸段 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交错排列,腹段为平滑肌;猫食管的 前4/5为骨骼肌,后1/5为平滑肌;马食管的后1/3为平滑 肌。多为内环、外纵两层。
(四)外膜:颈部为纤维膜,胸腔段为胸膜,腹腔段
为腹膜。
五、胃
位于食管与小肠之间,分单室胃和多室胃。
(一)单室胃的组织结构
贮存食物,机械性和化学性消 化,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等。
单室胃黏膜内含有胃腺。肉食 兽的整个胃黏膜中均有胃腺分 布,猪和马的胃腺仅分布在有 腺部。黏膜表面有许多由上皮 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底部常有 几个胃腺的开口。

消化管

消化管

增加表面积的结构:皱襞、绒毛、微绒毛
1、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
细胞组成
1)吸收细胞:数量较多 LM结构
细胞高柱状,核卵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细胞游离面有纹状缘,即EM下的微绒毛
EM结构: 密集的微绒毛,每个吸收细胞有微绒毛2000~3000根,使 细胞游离面扩大面积约30倍
浆细胞 分泌IgA 分泌片
消化管粘膜
吸收细胞基底面和侧面膜中的嵌入蛋白
七、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位置:散在于胃肠上皮和腺体内
形状:圆锥形或椭圆形,基底部附于基膜上
开放型:游离面上有微绒毛,感受食物刺 激和PH变化等化学信息
封闭型:细胞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而未露出 腔面可感受胃肠运动的机械刺激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1. 闭合型
功能: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可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液细
胞;向下迁移分化为其他胃底腺细胞
5)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激素,调节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
(2)贲门腺:为粘液腺,上皮为粘液性细胞 (3)幽门腺:为分支多而弯曲的管状粘液腺,
上皮为粘液性细胞,有少量内分泌细胞
三种腺体分泌物混合统称胃液。成人每天分泌量 1.5~2.5L, PH为0.9~1.5,除含有盐酸、胃蛋白 酶、内因子、粘蛋白外,还含有大量的水,Na+、 K+、CI-等
Digestive Tract
消化管的组成:依次为口 腔、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

消化管主要功能:消化吸 收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管壁分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一)粘膜(tunica mucosa)
1、上皮 除消化管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 细密结缔组织,富含血管、淋巴管及小的消化腺,丰 富淋巴组织,特别是B细胞,分泌抗体到消化管,构成 机体第一道防线 3、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 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和转运

第十二章消化管

第十二章消化管

胃底腺
胃底腺(Fundic gland)
又称泌酸腺,分支 管状。
腺上皮由主细胞、 壁细胞、颈黏液细 胞、干细胞和内分 泌细胞组成。
胃底腺
主细胞(Chie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 数量多, 主要位于底部。
光镜: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底部,HE 染色基部胞质呈强嗜碱性, 顶部胞质呈泡末状。
壁 细 胞
壁细胞电镜模式图
壁细胞电镜图
细胞内分 泌小管
线粒体
细胞内分泌小管(Intracelluar sceretory canaliculus)顶部胞膜向胞质凹陷形成,管 腔面及壁细胞顶面有许多微绒毛,分泌小管 和微绒毛扩大了游离面的面积。
微管泡系统(Tubulovesicular system)是 分泌小管周围光滑的小管和小泡。
4、外膜:浆膜。
肌层
胃的肌层和外膜
浆膜
四 小肠(Small intestine)
villi
connective tissue vesicles
artery vein lymph vessel
皱襞
epithelium blood capillaries lymph vessel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电镜图
(1)纤维膜(Fibrosa)薄层结缔组织 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有固定作用。
(2)浆膜(Serosa)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 分布于腹膜内位器官的表面和腹膜间位器官 的腹膜腔面(胃和大部分肠),表面光滑, 减少摩擦。
两种外膜对比





二 食管(Esophagus)
食管腔面有纵行皱襞,从横切面看,食管 呈狭窄而不规则的裂隙。食物通过时,皱 襞消失。管壁具有典型的四层结构。

消化管

消化管

消化管消化管是从口腔到肛门的连续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四层。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组成,是消化管中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上皮: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的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小肠、大肠)。

固有层:含有丰富的腺体和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为平滑肌,有助于腺体分泌物的排出。

粘膜下层含有小动脉、小静脉、淋巴管,和神经丛(调节腺体的分泌和粘膜肌的收缩)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肌层:除食管上段和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以外,其余大部分是平滑肌。

外膜:分为纤维膜和浆膜,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直肠,浆膜分布于胃、小肠、大肠的大部分。

1.口腔:粘膜无粘膜肌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中有小唾液腺。

固有层下连骨骼肌。

舌:舌由粘膜和舌肌组成,粘膜由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舌背粘膜形成许多的舌乳头,主要有三种:丝状乳头:数量最多,称舌苔。

菌状乳头:乳头呈蘑菇状,内有味蕾,固有层富含毛细血管,使得舌呈现红色。

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

味蕾:成人约有3000个,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味蕾由三种细胞组成:暗细胞、明细胞、基细胞。

明暗细胞是味觉细胞,味蕾是味觉感受器。

舌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舌尖:甜、咸味;舌侧部:酸味;舌背:苦味牙分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中央为牙髓腔,开口于牙根孔。

牙由牙本质、粙质、骨质、牙髓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骨膜、牙龈牙粙质是体内最坚硬的结构。

牙本质对冷、热、酸、甜、机械刺激敏感牙髓含有自牙根孔进入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牙本质和牙粙质由营养作用。

咽分为口咽、鼻咽、喉咽。

粘膜:上皮口咽为复层扁平上皮;鼻咽和喉咽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肌层:为骨骼肌外膜:富含血管神经的纤维膜。

3.食管: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管下端与胃贲门部由于上皮变为单层柱状上皮,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消化管

消化管

消化管机能:食物的消化、吸收构成:口腔---肛门连续性管道。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四层(口腔、咽除外)(一)粘膜(mucosa):直接与食物接触1.上皮:复扁-口腔、咽、食管、肛门<保护>单柱-胃、小肠、大肠<吸收>2.固有层:LCT,含丰富Cap.、毛细淋巴管、腺体(导管上皮相延续)、淋巴组织3.粘膜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腺体分泌,消化吸收>(二)粘膜下层(submucosa):CT,小动静脉和淋巴管。

可有腺体(食管腺、十二指肠腺)和淋巴组织粘膜下神经丛:多极神经原和无髓神经纤维<调节黏膜肌和腺体分泌>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腔内突出(食管、胃、小肠)(三)肌层(muscularis):骨骼肌-食管上段、肛门平滑肌-内环、外纵(括约肌)肌间神经丛<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四)外膜(adventitia):纤维膜(CT)-食管、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浆膜(CT+间皮)-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光滑利于胃肠运动。

二、食管结构特点:肌层发达,纵行皱襞<食物的推送动物>(一)粘膜:1.上皮:未角化复扁(鼠,马角化)贲门相接处变为单层柱状。

2. 固有层:细密CT,下段血管丰富,食管静脉曲张好发部位3. 粘膜肌层:纵行平滑肌,发达。

(二)粘膜下层:有粘液性食管腺,淋巴C、浆C(三)肌层:内环外纵(上1/3骨骼肌;下1/3平滑肌;中1/3两者兼有)上下括约装置,防止气体食物反流(四)外膜:纤维膜三、胃储存和消化吸收食物(一)粘膜800cm2表面浅沟胃小区:由粘膜表面的浅沟分隔形成,D2~6mm胃小凹:粘膜表面遍布不规则小孔(底部有3-5条胃腺开口)350万⒈上皮:单柱,表面粘液C+内分泌C(少)表面粘液C(surface mucous cell):核椭圆居基部,顶部胞质色浅(充满粘原颗粒HE不着色pas),相邻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消化管-PPT课件

消化管-PPT课件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40余种)
胃肠是体内最大、 最复杂的内分泌器 官。胃肠激素 (gut hormone)
基底颗粒细胞 (basal granular cell)具嗜铬性、 嗜银性或亲银性。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名称
D D1
EC
ECL G I
K L M0 N P PP S
fibrosa、浆膜serosa)
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一)口腔粘膜:上皮、固有 层,小唾液腺
(二)舌,舌乳头(lingual papillae)
1.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
2.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3.轮廓乳头(circumvallate papillae):味腺
大鼠胃底腺主细胞电镜像 ×8000,G酶原颗粒,rER粗面内质网 L腺腔,Cap毛细 血管;小鼠胃底腺壁细胞电镜像 ×13800,Ca细胞内分泌小管,Mi线粒体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胃液含高浓度盐酸,pH2.0,腐蚀力极强, 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而胃粘膜却不 受破坏,这主要是由于胃粘膜表面存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barrier)
粘液层厚0.25~0.5mm ,主要由不可溶性 粘液凝胶(mucingel)构成,并含大量HCO3 -,由表面粘液细胞、壁细胞产生
凝胶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减缓H+向粘膜方向的弥散
HCO3-(pH7.0,抑制酶活性)并中和H+, 形成H2CO3,后者被胃上皮细胞的碳酸酐 酶迅速分解为CO2+H2O 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也使胃能及时修 复损伤

消化管考点总结

消化管考点总结

消化管胃的结构和功能(一)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

表面黏液细胞:(1)核位于基部;(2)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着色浅淡以至透明;(3)紧密连接。

功能: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黏液,覆盖于上皮表面,有重要保护作用。

2.固有层(1)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胃底腺成分支管状,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越靠近贲门部的胃底腺中主细胞越多,越靠近幽门部的胃底腺中壁细胞越多。

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①主细胞(胃酶细胞)LM:a.细胞呈柱状;b.核圆形,位于基部;c.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d.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EM: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②壁细胞(泌酸细胞)LM:a.体积大,多呈圆锥形;b.核圆居中;c.胞质嗜酸性。

EM:a.细胞内分泌小管;b.微管泡系统;c.丰富线粒体。

静止期,分泌小管多不与腺腔相通,微绒毛短而稀疏,微管泡却极发达。

分泌期:分泌小管开放,微绒毛增多增长,微管泡数量锐减。

这表明微管泡实为分泌小管膜的储备形式。

功能:(1)分泌盐酸(线粒体提供大量能量)盐酸:a.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成胃蛋白酶,并为其活性提供所需的酸性环境,以对食物蛋白质经行初步分解;b.杀菌作用。

(2)分泌内因子,使维生素 B12在肠道内不被酶分解,并能促经回肠吸收维生素B12。

③颈粘液细胞功能: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液。

④干细胞功能:增殖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和其他胃底腺细胞。

⑤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

功能:a.ECL细胞:分泌的组胺作用与邻近的壁细胞,强烈促进其泌酸功能。

b.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即可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又可通过抑制ECL细胞而间接地作用于壁细胞。

3.黏膜肌层:由内环型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约肌
下1/3:平滑肌.
4.外膜:纤维膜(血管、L管、N)
图 食管光镜图
图 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光镜图
五、胃 Stomach
胃的基本结构
粘膜层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少量干细胞
无杯状细胞 固有层: CT ( LC ), 含胃腺 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
胃底腺 贲门腺 幽门腺
粘膜下层: 致密CT、血管、N、L管 肌层: 较厚,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结构
明细胞 味细胞 暗细胞 基细胞→暗细胞→明细胞
功能:感受味觉
四、食管 Esophagus
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1.粘膜层:
固有层:疏松CT.食管贲门腺(粘液腺) 粘膜肌层:纵行平滑肌束.
2.粘膜下层:粘液性的食管腺。静脉丛丰富
3.肌层:内环外纵
上1/3:骨骼肌.
中1/3:骨骼肌+平滑肌
无机盐、维生素 排泄:食物残渣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上皮:两端—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单层柱状上皮 粘膜层 固有层: 疏松CT、Cap 、L管、神经;腺体(胃肠).
粘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
粘膜下层:致密CT、小AV、L管、粘膜下N丛;腺体(食管、 十二指肠) & 粘膜皱襞:粘膜+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突起
颈 粘 液 细 胞
壁 细
EM: 大量线粒体;

细胞内分泌小管—腔面有微绒毛,小管膜上H+泵
和Cl-通道,合成盐酸;
微管泡系统(小管、小泡)。
功能:分泌HCl,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作用;
合成内因子,与VB12结合,于回肠被吸收。
微绒毛

细胞内小管
图 壁 细 胞 电 镜 图
线粒体
图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 吸收细胞:数量最多,高柱状,腔面纹状缘—大量微绒毛构成
细胞衣:吸收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有消化碳水化合物和Pr 酶,并吸附胰蛋白酶等,
-----是重要的消化吸收部位。
➢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 潘氏细胞:LM:三五成群,位于腺底部,椎体形,含嗜酸性颗
粒,分泌肠防御素、溶菌酶,杀菌作用; EM:具有合成分泌蛋白质C的超微结构; 小肠的特征性细胞。 ➢ 内分泌细胞: ➢ 干细胞:未分化细胞,不断增殖分化补充上述细胞
3.颈粘液细胞
主 细


分布:胃底腺上部(颈部) 分

LM: 呈楔形,
细 胞
核扁平,
颈 粘 液 细 胞
胞质有粘原颗粒
壁 细
HE染色淡,PAS(+)

分泌可溶性粘液
该细胞属于胃粘膜的干细胞。
4.内分泌细胞
(肠嗜铬C)EC—分泌组胺,功能:促进壁C泌酸
DC—分泌生长抑素,抑制泌酸
贲门腺
粘液性C为主,少量壁C;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14章 消 化 管
重点讲述: 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2、食管 ※ 3、胃 ※ 4、小肠 ※ 5、大肠——与小肠比较异同点
自学:口腔、咽、肛管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 消化腺 构成
一、消化管的概述
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功能
消化:糖、脂肪、蛋白质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水、
舌根
界沟 舌体
舌扁桃体lingual tonsil
舌盲孔 foramen cecum of tongue
轮廓乳头vallate papillae 叶状乳头foliate papillae 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
8
味蕾
分布: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上皮内; 形态:纺锤形,着色浅;
肌层:内环、外纵,肌间N丛 外膜: 纤维膜—食管、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浆 膜—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1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层
6外膜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食管(HE)
5内环肌 5外纵肌
三、口腔
复层扁平上皮 口腔粘膜
固有层
丝状乳头
粘膜 菌状乳头 →味蕾

轮廓乳头
舌肌:骨骼肌
中央乳糜管 有孔Cap. 散在平滑肌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细胞质
增加粘膜表面积。
粘膜:
上皮:单层柱状,吸收C、杯状C、内分泌C、潘氏C 固有层:疏松CT,大量小肠腺;中央乳糜管.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的指状突起. 粘膜下层:存在大量十二指肠腺—复管泡状的黏液腺,导管穿
过黏膜肌开口于小肠腺底部,分泌碱性黏液—保护十二指肠粘 膜
环行皱襞: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浆膜(除部分十二指肠为纤维膜)
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开; ②含高浓度的HCO3- →局部pH7左右→抑制了胃蛋白酶的活性; ③胃上皮快速的更新,可抵御胃粘膜受损。
六、小肠 Small intestine
图 中央乳糜管
小肠粘膜的特点
➢ 小肠绒毛:上皮+固有层向肠腔内的指状突起。 ➢ 环行皱襞:粘膜层+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 ➢ 小肠腺:绒毛根部的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
图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图 小肠粘膜模式图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合图
淋 巴 小 结
回 肠 纵 切



小肠扩大吸收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形皱襞:粘膜+粘膜下层
小肠绒毛: 上皮+固有层
主 细


分布:腺底部




颈 粘 液 细
LM: 柱状,

结构
核圆-位于C基底部, 胞质强嗜碱性
壁 细 胞
EM: RER、Gol,
顶部-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婴幼儿—分泌凝乳酶
主 细 胞 电 镜2.壁细胞主 细内胞
分布:腺体、颈部


LM: 胞体大,圆锥形
细 胞
结构
核圆居中,可见双核 胞质嗜酸性
幽门腺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 粘液性C,少量壁C,较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 分泌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屏障)
胃液:由上述三种胃腺的分泌物组成;
每天1.5-2.5L,pH0.9-1.5, 并含有大量的各种离子K+、Na+、Cl-及水分。
为什么胃黏膜自身不会被消化? ①表面粘液细胞→粘液层很厚→将HCl与上皮隔开
环形肌在贲门、幽门处增厚形成括约肌
外膜: 浆膜
图 胃底部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图14-12 胃底部粘膜光镜图(单层柱状)
胃 小 凹
图 胃 底 腺 模 式 图
胃底腺 (泌酸腺)
位置:固有层 胃底和胃体,分为三部分
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粘液细胞 4.内分泌细胞
1.主细胞(胃酶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