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之我见—精华版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摘要: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所有,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单方面提出南海主权归属要求并挑起一系列事端,形成了当今复杂敏感的南海问题。
如何应对南海问题成为我国国防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现状成因应对政策我见一、中国南海问题南海是我国四大边缘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其中在我继续线内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国际社会长期予以承认。
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随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和海洋开发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单方面主张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对南沙群岛部分或全部岛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并派兵占领岛礁,从而导致今日复杂敏感、涉及多国的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所有权两个内容。
从岛屿领土主权争端的角度看,涉及“五国六方”(中、越、菲、马、文、台湾),突出表现在中国与越、菲、马、文围绕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争端,其中,越、菲、马分别派兵侵占我29个、9个和6个南沙岛礁。
此外,越南对我西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以及菲律宾对我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从海域划界争端的角度看,涉及“六国七方”(中、越、菲、马、印尼、文、台湾)。
南海是一个半闭海,周边国家海洋权利主张相互重叠区域较多。
我依据南海断续线主张南海海域管辖权。
越、菲、马、文、印尼等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主张海域不同程度侵入我断续线。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中国海,剑拔弩张。
由菲律宾国会通过的法案以及美国“无暇”号侦测船所引发的南海争端,目前局势有扩大化的趋势。
美国军方态度强硬,部分学者再次老调重弹,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日本、印度又各怀鬼胎,开始插手此次南海争端。
南海问题愈演愈烈,越来越的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南海上。
地理学上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
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
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
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的深海盆。
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
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涉及很多国家和方面所以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
面对日愈激烈的的南海争端各个方面反应不一。
近期有一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国人武力解决南海问题;有的人认为不应该动武主张和谐与协商;有的甚至认为应对其他国家的做法置之不理。
下面是我对南海争端问题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我认为南海问题可能由于以下因素而变得日益复杂:1资源因素:南海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海洋国土.南中国海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
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珠江口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沉积厚度为几千米,盆地中心达7500-11000米,北部湾盆地4万多平方千米.莺歌海盆地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沉积厚度达6000-7000米,沉积岩主要由上、下第三系组成,有良好的生油层、储油层和成群的构造圈闭。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遥感科学与技术11022班杜伟强指导老师:戴新武【摘要】南海问题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关键词】:南海问题由来政策阻力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和《伯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
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
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我对南海问题看法
南海问题之我见一、现状:好岛屿被周边瓜分殆尽,海疆“九段线”名存实亡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越南占了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占了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了5个,占据得最肥。
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
中国实际控制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每一次看到这些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心底非常气愤,同时对现在的南海现状感到很无奈。
现在看来此地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最近,中国南海争端又起,风云突变。
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
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纵观今日越南菲律宾之嚣张气焰,咄咄逼人,在争议海域大搞动作,原因何在?1.经济价值,南沙海域是聚宝盆。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很多小岛小到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露出海平面,黄岩岛也是小到搭一个平台都很困难的程度。
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
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越南曾是贫油国,通过南沙油气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创汇近20亿美元,文莱更是靠南沙的资源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当文莱酋长用南沙石油赚来的美元豪赌时,我们的渔民在自己的领海却处于一种提着脑袋捕鱼的状态。
到上世纪末,在南沙上千口油井中,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
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南海问题之我见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五国六方”。
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是由越南单方面挑起的。
越南把所谓的“西沙争议”引入南海问题,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南沙争端问题,除了南越当局对中国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外,没有其他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这一事实持有异议。
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从未对南沙岛礁及附近海域有任何主张或行动。
南沙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也十分有限。
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沙争端开始凸显。
南沙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国对中国南沙海域权益的侵犯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
形势与政策 南海问题之我见
形势与政策南海问题之我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周泽宇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南海问题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地区是世界主要大国力量、意志和利益的交汇点 ,隐藏着中日俄印和东盟等大国和组织的博弈格局。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当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对策主要是 :正式确定“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方针 ;坚持双边谈判到双边与多边并行,推行灵活务实的对策。
本无争议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三: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此外,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海域资源量极其丰富。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上资源开发成历史必然。
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的缺陷和制约力度不够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
后来,逐个发生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群岛的尴尬局面。
同时,南海沿岸国家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东盟联合对华和欧美大国的插手也导致了该地区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问题之我见
解决南海问题之我见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中国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争端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
目前,我国除控制南沙群岛的六个礁,台湾控制着太平岛以外,其他有近40个岛礁被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侵占,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也侵占我国大片海域。
而这种分割、控制还有蔓延的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南海问题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相关国家大多在口头上认同,在实际操作中则全然不顾,致使南海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加之外域势力的介入和相关国家大有抱成团共同抵抗中国之势,企图拖延时间以达成合法占有的目的,这使中国逐渐陷入不利的被动局面,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之前的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是否得当?下一步该怎样积极主动应对?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是在我国实力较弱,发展相对落后,国际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提出来的,一直以来,只是中国一厢情愿。
而现今相关国家继续装疯卖傻,“不断侵占,争议不断,我先开发”,这种情况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很难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争议”是需要积极解决的,若是搁置,只会越搁越久,最后搁入别人的手中,从我国长期以来的陆地边界争端已可知。
所谓“共同开发”也有不可取之处,我的就是我的,未经我的同意就是偷,是抢,和一帮强盗谈何共享?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怎可共享?这只会增强他们的嚣张气焰,只会使他们得寸进尺,无视我们的存在,同样还会惹上几分卖国之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整体实力得到快速发展,对南海问题相关国家拍案说不更应是底气十足。
关于对南海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在经济外交上,应依然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借助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对东盟国家向我国出口的相关产品继续实行降低关税或零关税政策,提高东盟国家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借助地缘优势努力成为其最大的对外贸易国。
这样,在相关国家对我国依存度不断提高,在其社会经济及日常生活离不开中国的情况下,在关键时刻我们便可利用经济这条胳膊紧紧扼住其咽喉,南海问题的谈判桌上也就增加了厚实的砝码。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摘要南海,亦称南中国海〔south east sea〕,泛指中国东南方向,北至海峡南岸和南部海岸、南至曾母暗沙、东至印度尼西亚纳士纳群岛和越南南部海岸之间的广阔海域。
中国对南海大局部海域及其群岛拥有无可质疑的主权。
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南沙地区大型油气田和丰富的海资源被发现,南沙周边各国纷纷插手南沙群岛,甚至还把大国势力引入其中、从而对中国在南沙群岛附近的主权构成严重挑战、对中国在南沙群岛附近的油气和海洋资源等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对中国周边平安及整个国家的平安形势构成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
目前,争端各国不断强化其在南沙地区的军事存在、经济存在和政治存在,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关乎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主权国家平安。
目录1、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2、我国海洋权益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3、解决方式之我见4、南海诸岛分布图及其政治地图关键词:海洋权益海洋划界纠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解决见解1、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南海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分布于南海的中心部位,把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不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产资源。
其中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面积最广、岛礁数量最多、位处最南端的一组群岛。
"自遥远的古代,中国人民就在浩瀚的南海进展航行和实践〞,有大量史料、文件、地图、文物佐证南海诸岛为中国神圣的领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中国政府与194+年11、12月指派高级官员,乘军舰分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岛上举行了接收仪式,并树立起‘卫我南疆’的纪念碑〞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进展管理和经营。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毗邻国家未对此提出异议。
但是自从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后,周边国家开场窥视之一区域。
菲律宾率先于1973,抢占南沙东部的局部岛屿与沙洲;接着,原南越政府于1973年7月占领南海西部的六个岛礁。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行管1003班方敏华 4303100512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解决南海问题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以下五个关系。
一、远洋与近海力量协调发展的关系。
不能否认,我国海军还是一支近海性质的海上力量。
远洋力量的发展虽然是解决南沙问题的重要条件,但要与我国当前的综合国力、军事科技水平相适应,不能一味地为求远而求远。
二、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南沙问题之间的关系。
台湾与南沙同为国家领土,但与台湾问题相比较,就目前情况分析,从现状和各方面利益综合比对,南沙问题的迫切性位居其后,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位置关系也非一成不变,要视国家战略需要而变化。
三、主权与利益关系。
我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在这一宣示之下,我国至今还未从南沙获取真正的利益。
在未来,发挥国力与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海上开采技术装备,力求实现主权与利益的同步是我国主要努力方向,在能源通道可能面临威胁的前提下,尽早开发区内能源,是降低风险、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举施。
四、处理东盟与东南亚各国关系。
东盟国家虽然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亲疏不一,加之内部关系十分复杂,利益矛盾形成的倾轧与打压时有发生,我国需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突破一国或者数国,实施看住强国、拉住大国、管住小国的策略。
五、处理大国关系和东盟关系问题。
目前大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存在遏制中国和捞取实惠的默契,大国与东盟问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反复。
如果大国与东盟一致对我,将会出现最为复杂的局面,大国对我、东盟亲我是次之局面,大国他顾、东盟对我再次之,大国他顾、东盟亲我为最次,我们要力争后两者,为解决南沙问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近期以来南海地区局势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域内外媒体也是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进一步助推了国际社会对南海局势的关注程度。
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
南沙海域局部地区发生的海上摩擦事件尽管引起了南海问题的升温,甚至一度导致南海局势骤紧。
但总体而言,南海局势仍然是稳定可控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发展大局。
一、南海对中国的重要性南海的重要性,它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是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
如果我们守住了南海,就等于增加了1000多公里的战略纵深。
第二,我们国家要成为海洋强国,必须要有出海通道,南海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我们唯一的出海通道。
第三,南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国未来重要的后续能源供应基地,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南海问题升温的背景及影响因素南海问题升温的背景是多方面,受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交织影响,在区域内外力量交互作用下,南海问题升温的影响因素如下:1、美国“重返”东南亚,实质介入南海问题随着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大国,通过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保持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投入,对南海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使南海地区安全局势趋于复杂多变。
“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之名加强对南海地区的军事干预力及影响力,表明了美国在1992年将苏比克军事基地移交菲律宾并全面退出东南亚后,再次重返这一区域的战略意图。
美国战略意图明显,在南海地区确立霸权地位,向东北可穿越台湾海峡,伸入到日本海,今年美韩军事演习几次声称要进入黄海,就说明了美国的这一意图;向南可覆盖南太平洋地区,强化美澳南太平洋同盟体系;向西可穿越马六甲海峡,有利于美国在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向北更可直接遏制中国向南拓展;美国利用非传统安全因素谋求在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
利用非传统安全因素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是美国的惯用手法。
美国对印度洋海啸中受灾的东南亚国家的救援是著名例子,美国把灾后援救被看作是发展关系、扩大影响的一种外交手段,此外,还利用武器援助、情报交流、人员训练等手段帮助东南亚国家打击海盗等方式加大渗透力度。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最近的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激起了我们爱国青年和广大的爱国人士的反对与唾弃。
由钓鱼岛事件不由得想到了前段时间的中非黄岩岛事件,想到了南海问题。
正好这星期又上了一节关于南海问题的形势政治课,感触颇多,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南海问题是怎么产生的?现今的局势是怎么样的?应对之道是什么?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自己的了解作如下总结。
一、南海的地理位置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
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
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是中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
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二、南海的丰富资源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
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
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一:南海的地位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南海问题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想发表些自己的见解。
我们都知道,南海,也称南中国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海。
域内包括海上通道、岛屿、海峡水域。
南海地区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要道。
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
南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巴士海峡、龙目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构成了全球仅次于地中海的第二大海上通道。
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空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
其中,最具战略影响力的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
该海峡全长约600海里,沿岸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每天有200艘以上的货轮进出马六甲海峡,其中载运的石油绝大多数运往中国、日本和韩国。
从南下印度洋的方向看,几乎所有通过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都要通过南沙群岛。
随着中国石油进口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激增,每年至少有80%的石油运输和70%的外贸运输需要航经南海。
根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
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相关航道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海上贸易航线和能源运输是否安全。
南海同时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气最大的产区和贸易区,因此,南海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严重挑战。
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
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
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都陆续提出主权要求,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开始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摘要: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
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词: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一、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yangyan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1,中国南海问题回顾1974年:西沙海战1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南沙、西沙和东沙等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
中越发生西沙海战,击沉南越海军炮舰“怒涛”号,其余3艘敌舰在受伤后仓皇逃跑。
中国陆军部队在海军部队、民兵和渔民的配合下,收复被非法占领的甘泉、珊瑚、金银3岛,至此西沙群岛全部归属我国。
2月南越侵占我南沙群岛南子岛,改名西双子;侵占谦沙洲,改名“山歌”岛;占领景宏岛,改名为“生存”岛;占领南威岛,改称长沙岛;占领安波沙洲,改称安邦岛。
中国大陆、台湾当局对越南共和国提出了强烈抗议,并重申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1988年:南沙之战3月,中越南沙之战爆发,战斗共持续了28分钟,越军有2艘运输船被击沉,1艘登陆舰遭重创,伤亡400人,被俘40余人,其中中校军官1人,中方仅1人轻伤。
4月,越南以救助活动为名派遣军舰占领南沙群岛鬼喊礁、大现礁、六门礁、无乜礁、南华礁、东礁并在各礁进行军事建设,中国谴责越南乘机占领舶兰礁、奈罗礁,要求越南从南沙群岛撤退。
6月,越南派出150名工人开赴其占领的中国南威岛修筑永久性设施。
并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第二大礁——六门礁和东礁、无乜礁、日积礁、大现礁、南华礁、舶兰礁、奈罗礁、鬼喊礁、奥南暗沙、金盾暗沙。
1991年:越军侵占西卫滩5月,越南军政治局、兵战总局代表团,视察南沙群岛。
越军侵占西卫滩。
中国海军在永兴岛建《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7月,“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第二次非正式讨论会在印尼万隆召开,这是与南沙争端有关的所有各方第次坐在一起讨论南沙争端。
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
2009年:越南向联合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5月,越南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单独提交了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声称有3260公里长的海岸线并对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享有主权。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之我见——12010424-杨旭飞近些年来,随着周边国家日益猖狂的掠夺和霸占我国南海诸岛屿及油气田,南海的领土争端越发激烈。
南海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局限于它是区域性的领土争端,更重要的是南海问题已经国际化。
而我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完整,采取必要的措施迫在眉睫。
然而,在处理问题之前我们要了解问题的根源。
其实,南海争端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国觊觎南海丰富的资源。
首先,南海诸岛有各种热带植物为主的树木。
其次,盛产各种海产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种。
还有,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资源,含有多种金属和稀有金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它们也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
但是这些都不是周边国家最想要的,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南海巨大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
这些资源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军事发展都起着重大作用。
除了资源外,周边各国也比较看重南海的航道作用。
南海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和中东地区的重要航道,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一半以上。
每天过往的船只平均达到270多艘。
日本,韩国,台湾的80%以上的石油是途经这里运输的。
而东盟5国由南海经过的进出口货物更是占到这些国家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
由此便很容易理解各国为什么在南海资源及岛屿的争夺上如此猖狂了。
当然,我国政府面对外国的掠夺行为也做了强有力的应对。
首先,我国坚持“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并将在特殊时期,做适当的创新。
其次,我们坚决不允许本国的领土受到侵犯。
因为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主权是第一位的,在主权方面的妥协,则必将会使我们国家和人民受到损失。
比如,前一段时间的“中菲”黄岩岛之争,中国的立场很坚定,态度很强硬,措施很果断,最终的粉碎了菲方意图霸占黄岩岛的阴谋。
然而,随着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不断的插手南海问题,阻挠中国维护南海领土主权。
面对南海问题的一步步复杂,我国政府也不断地采取措施维护我国主权完整。
为了更好的管理南海岛屿以及宣扬主权,2012年我国在南海建立了三沙市。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一、南海问题综述(一)“南海问题”及其影响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南海问题实质上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主权归属上的争议,其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二是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认为,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南海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将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一个重要因素。
南海问题特别是南沙群岛的岛礁的主权之争,很有可能导致中国与涉及争端的国家间的武装冲突,从而引起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恶化。
就我所知,使中国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见危险有两个:一个是台湾“独立”问题,另一个是石油问题。
一旦中国在南海争端中使用武力,“中国威胁论”在这些国家间又将沉渣泛起。
这使中国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南海问题亦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随着东盟国际地位的提高,它已被认为是亚太地区继美日中俄四大国之后的第五极力量,地位更加突出。
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依托,而南海问题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其次,南海问题将对我国的石油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加快了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在南海地区开采一滴石油。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南海航线的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来源过于集中。
而且,我国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多走印度洋—马六甲—南海这条运输线。
随着亚洲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国际石油贸易从波斯湾向东亚的不断转移,南海海洋运输通道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性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1968年联合国发表 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 源的报告之前,有关 国家承认南海主权属 于中国。但在这一报 告发布后,南海周边 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 岛屿的主权要求,并 采取行动占领岛屿, 才发生了与中国的领 土争端。很显然,南 海争端的发生缘于对 资源的争夺。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美 国
1,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借机 与东南亚国家合作获取南海石 油。 2,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恶化。
3,通过制造事端,使中国不 能安心发展。如果和东盟国家 引起战争争端,无疑对国家发 展不利。
电子工程学院
其他国家态度
东盟国家
1,相对越南来说,东盟其他国家在南 海的利益小一些,而且还有很多国家没 有利益。所以大部分东盟国家不愿意对 抗中国。 2,中国的主张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对东南亚其他国家而言是好事。南海 的几个岛礁,绝大部分是不能住人的, 土地没多少利用价值。主权只是个虚名, 周围资源的利益才是真的。
电子工程学院
1、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2、遇事双边谈判。因为某个岛 屿争端是中国和某个国家的争 端,不是与东盟所有国家的争 端。 3、反对国际化。问题很简单, A和B吵架,要一堆人围观干嘛? 还要一堆人参与吵架,那岂不 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4、要解决南海问题,核心是解 决与越南的海上领土矛盾。应 通过各种手段,使其他国家不 插手。
电子工程学院
中越南海争端 最为激烈的冲突是 在1974年的1月, 中国舰艇面对实力 超过自己几倍的越 南军舰,勇猛顽强, 击沉一艘敌舰,击 伤三艘,最终取得 了西沙海战的胜利, 这次海战成为近代 以来中国海军史上 首次击沉外国军舰 的战例。
电子工程学院
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2008年8 月赴南沙群岛燕子岛,宣示“主权 ”。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2009年3 月5日中午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 和光星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 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 权”。
南海小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一、领土归属问题提到南海,不得不说的就是南沙以及西沙群岛,如果说确立了西沙以及南沙群岛的归属问题后。
那么根据国际法公约规定的基线法来确定领海的内容后那么以该群岛为基础向外的22km的圆形海域就属于该归属国,那么南海的归属问题以及一系列争端也就会趋于缓和。
而西沙以及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领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历史考证关于西沙群岛诸岛的记录最远可以追溯到两汉时,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
而且我国政府对西南中沙群岛行政管辖和行使主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至迟在唐宋时期,南海诸岛就在我国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并且此后随着生产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人民经常航行在南海上,并且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带居住和生产。
并且随着历史的迁移,历代统治者对南海的统治也不断加深。
使大陆与西沙与南沙群岛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到达唐朝初期,海南岛环岛已建置有北部的崖州、西部的儋州、南部的振州,振州,前身为临振县,隋朝大业三年,增设临振郡,唐高祖武德五年改郡为州,时号振州。
这些种种举动不正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主权进行巩固的举动嘛?因此从历史方面来说西沙南沙诸岛很久以前并且至今乃至以后都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有的说历史是以前的事情了,不具备说明现在问题的实力。
因此也就不能够依据历史来判断了。
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非常凄惨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许多几千年来积累的民族财富被很多西方的列强瓜分、破坏。
中国的许多领土被割去。
但是,随着中国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的发展,我们不仅战胜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且我们的很多领土都得以回到母亲的怀抱,在这些其中就包括现在备受外界争议的西沙群岛。
可是在当时刚刚结束战争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1947年中英美三国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中国政府指派高级专员,前往西沙群岛进行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重竖主权碑;并在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驻军队和设立渔民服务站。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在南海问题上,我认为我方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主权归我,开发亦优先。
原因主要包括:南海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南海的重要性。
1南海问题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既有对内的方面也有对外的方面。
对内,由于中国一直倡导求同存异,对于争端尽量采取和平方式解决。
所以,在民众看来在诸多争端中我国略显弱势。
在对越南、日本的争端中,我国命中自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反对日货、越货的活动,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民众对南海问题的态度。
甚至有许多民众也非常支持开战。
虽说开战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在民众看来退让是一定不可取的。
如若我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退让态度会让民众丧失对国家的信任。
对外,众所周知越南、日本之所以敢正面与我国对抗是因为美国的介入。
在南海问题上的退让会打开中国的南大门,使中国面临期期危险的三角包围圈。
南海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却会让我国的渔业、石油运输、军事防御均面临巨大挑战。
2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领土主权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象征。
无论是香港、澳门还是尚未回归的台湾,我们都未曾放弃对其回归的争取。
我国最晚在汉代就已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
明清两代时中央政府继续将其纳入中国版图行使了有效管辖。
与此同时周边相关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发现、管理均晚于我国,并且各国也曾在各种官方渠道上承认我方对南海诸岛的所有权。
这表明周边各国只是在近代才开始萌生出对南海诸岛行使管辖权,这是一种窜夺。
而关于国际法的问题,我国对南海行使所有权是先于国际法而产生的,国际法不能篡改一个国家对其地方的固有主权,不管这部分领土与本土相距多远,是否曾离开过这个国家。
3南海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在经济、军事、社会民生、社会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
军事方面,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资源方面,南海由于海水温差大,热带和冷水性鱼类都能在这里生存因此渔业资源丰富,并且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最引人瞩目的是起蕴藏了大量的“可燃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之我见
翻开地图,你就会发现在祖国神圣领土的东南方有一块狭长的海域,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的西北边,这就是南海,中国神圣的领土,古时被称为万里石塘。
任何一张中国国家地图,在右下角的位置都会有一块小的空间来放南海的大比例图,清楚地标记出中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疆界图呈U形,把这些岛礁都紧紧地包在其中。
但现在这个地方并不太平,因为这里有利益,成为各国蚕食的对象和大国角力的角斗场。
这几天菲律宾军舰与中国在南海的对峙让世界闻到了一股硝烟味儿,中国的民意在这一问题上也呈现出已经忍无可忍的态势了,但政府任然保持冷静,还是积极寻求以友好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我觉得政府的一贯的忍气吞声,已经让民众感到心寒。
动不动就是“严正声明!”“严正交涉!”,我觉得这种态度已经无法解决南海问题,也是不得人心的。
韬光养晦也是要有限度的,不能让人家觉得你软弱,觉得你胆小怕事,觉得你好欺负。
我认为南海问题不通过武力是无法解决的,但单单诉诸武力也是不行的,必须也要有政治谈判并行。
我们先来谈谈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
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
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
由于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公里,共有岛、礁、沙和滩200多个。
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北至黄岩岛。
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其中西、南、中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南部,由200多个岛、礁沙组成,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
我们对南海主权的拥有也是有历史跟法理上的充分依据的。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
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这是引起南海纷争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利益就有动力。
南海领土纷争,在建国之初期就已存在。
那时各国对南海小岛食之无味,不争可惜。
现在,随着南海各国对南海经济利益发现和认识,南海领土纷争激烈了。
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试图平息南海的纷争。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狡黠:谁也别争。
谁有开发能力了,咱就共同开发,结果是南海各国谁也无法开发这一方针,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愿望是好的。
南海诸国自己无力开发,就引狼入室,与西方列强合作开发,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了。
所以这一方针没有能很好的解决南海的势态,却恶化了南海问题。
我国周边存在争议的问题还很多,中日的钓鱼岛问题以及最重要的台湾问题,都使得我国在南海问题操作时有了很多的顾虑,外交回旋的余地也少了很多。
因此我国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国策,这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谁愿意搁置主权啊?只是不这么说的话,别人把石油都采光了,我们还在和他争论这是谁的领土。
南海问题和其他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参与的国家已经太多了,已经是属于国际问题。
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
南海,这片蔚蓝色的神秘海洋,到底有蕴含着多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现在尚无定论,不过,南海现实的经济利益,已让南海诸国垂涎三尺,都想凭着地头蛇的地利优势在南海分一杯羹。
随着南海潜在经济价值的不断被发现,南海领土纷争将愈演愈烈。
虽然中国海军的重点已经从北海舰队转移到南海舰队,其战略目标很明显,就
是南海石油线,而全国人民都在期待中国对越南施加压力的时候,为何政府却迟迟没有动作呢? 理由很简单,虽然南海战略地位很重要,但目前对国内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所以就要长远的打算来解决,为什么在三亚建大型海军基地和核潜基地?为什么开始在上海建造国产航母?你们都不想一下么?综合起来一看,就很明了了。
而当我国的航母下水,进行正常的战备值班的时候,就算不打仗,整个南海地区,包括马六甲海峡地区和台湾,哪个国家敢再放肆?这正来了中国的古话: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我认为,我国应该适时的用武力收复失地,教训一下这些无赖国家!
但打仗靠的是实力,南海战争一旦打响,海军必定是主力,所以现阶段加强我国的海军建设是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实力上来看,中国的海军还远远不如美国,甚至不如日本。
我国要加大对海军的经济投入,需要对海军科技投入。
只有购到先进的武器,或者自主研发新型武器,才能提高海军实力,赶超美国日本,在海上真正有实力发言。
不然的话无法对菲、越、马等国构成威慑。
我国现在有必要建造自己的航母了,我国也有这个实力。
没有航母,我国的飞机无法飞到南沙群岛,这也是我国南沙群岛被他国轻易侵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了航母我国能更好的在南海上施行保卫我国主权的行为,从以后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建造自己的航母是必要的,只是早晚的事,现在时机已成熟。
有了航母就会极大提高我国海军在世界上的地位,对我国蓝色海洋的战略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认为取得南海战争的胜利我们是有基础的。
经济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强大,可以从经济上压制这些国家。
在过去,我国本着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因,与周边国家进行协商,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来获得在南海问题的主动权。
军事方面,我国军事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陆、海、空力量也跨越式的发展,不断强大,但中国远程打击能力相对较差。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航母编队,也就是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这次两会也把我国的远洋海军建设的问题提了出来,也就是要建造一支我国的航母舰队。
一艘航母对我南中国海问题起着决定性的力量。
还有,南中国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咽喉,完全封锁南中国海就可以有效的遏制台湾、日本、韩国和朝鲜的海上运输,甚至美国。
国际间的文明只有在实力对等的国家间发生。
弱肉强食是国际斗争铁的法
则。
弱者有权利但无能力享有保障的文明”。
50多年的和平生活使很多中国人忽视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巨大影响,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获得物质财富。
但事实上是,如果这些物质财富没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就只能是没有保障的存在物。
当然,不是说增长国家财富有过错,而是说不能忽视财富要适当地转化为军力,因为国家强盛的主要动力并不是财富的增长,而是财富在国家政治中的,尤其是政治暴力部分的有效运用。
对当代中国而言,增强军力,从历史经验来看主要是追求正当的海洋权利。
随着中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大和中国经济的外向性增强,南海在中国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南海问题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变量,其解决的好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只有很好的解决南海问题,中国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解决好南海问题,对我国的前景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如果合理解决了南海问题,我想台湾问题也不是很久的事,然后收回我国在南海的全部领海,钓鱼岛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这样就可以奠定我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然后大力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建设一支强海军,这样我国就可以保卫好我国的海上利益不被侵犯,可以保卫东亚各国的利益不被侵犯,从而维护西太平洋的稳定与治安。
我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有资格这么做,有实力这么做,更有责任这么做!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能再韬光养晦了。
大仗不可打,也不值得打,但局部战争是必须要打的,一味的忍辱退让只会让南海问题越来越糟糕,也有损中华民族的节气!我们要用实力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新加坡专家:解决南海问题,中国需展现真正魄力》
[2] 亚东军事网《南海局势紧张,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
[3]巩建华《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
[4]童庆平、洪民富《中国南海问题:利益困境及维权路径探析》
[5]贺鉴,汪翱《国际海洋法视野中的南海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