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典案例29

合集下载

企业廉洁教育静经典案例

企业廉洁教育静经典案例

企业廉洁教育静经典案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生命线。

但是企业也不时会出现贪污腐败、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倒闭。

因此,企业廉洁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案例。

第一,“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是一位亿万富翁股神,他以“价值投资”著称于世。

他向自己公司的股东作出承诺,“永远不会把本公司作为配资或借贷之用”。

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公司因为很快财富就扩大了,所以采取配股的方式,而未来并没有机会得到足够的报偿”。

巴菲特坚守廉洁道德,既不配资也不借贷,过去50年间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

第二,英皇娱乐集团英皇公司由曾志伟、王晶等人合伙成立,现今为亚洲规模最庞大的娱乐和多媒体制作集团之一。

因勇于打击内部腐败以及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英皇娱乐集团已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之一。

公司常常鼓励员工要有勇气监管,不怕犯错,好还是坏,只要不默许不假手于人。

第三,盛大传媒在盛大传媒的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层不断加强企业廉洁文化的建设。

电竞界历经了几十年的萎靡不振,盛大传媒董事长陈天桥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使得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电子竞技产业体系,并引入外部鉴证及监督,防范内部不良行为。

第四,蒙牛集团蒙牛集团一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崇“专业、创新、进取、守诚”的经营理念,不断强调“廉洁从业,志存高远”的工作要求,积极策划举办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用良好的企业文化践行心声。

蒙牛集团将廉洁奉为企业文化、重要价值观,坚持“诚信是人最大的财富”的理念,不断与道德观修炼同时推进行业不断开拓,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第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电信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多年来专注于企业的廉洁教育。

华为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创新”的企业核心理念,秉承“担当精神、开放共享”的价值观,注重内部规章制度的健全,规范员工行为,使得公司发展稳步快速。

总之,在实践中发现,廉洁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长期教育的。

40个经典劳动纠纷案例及法律分析

40个经典劳动纠纷案例及法律分析

40个常见劳动纠纷案例及法律分析招聘篇招聘工作小心入坑时下正值用人单位招聘新员工的高峰时期而招聘又是HR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在一般人眼里招聘中不存在什么法律风险只有在签订合同时或者劳动用工管理中才存在法律风险。

其实不然任何事情包括劳动争议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劳动合同签订后产生的劳动争议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招聘时埋下的“祸根”所致。

因此,预防劳动争议就要将关口前移从防范招聘时的风险做起。

招聘广告中的风险防范一、经典案例某公司招聘李先生为中国某大区的营销总监,并与其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同,约定试用期为4个月。

3个月后,公司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原因是李先生没有达到公司的季度营销目标。

为此李先生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仲裁的结果是公司败诉。

原因是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并没有列明录用条件,而且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职务说明书,也没有书面告知小李该职务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要求。

因此当被质询时,公司无法出具当初双方认可的职务要求,既然没有约定要求,公司又怎么能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呢,当然败诉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案例点评或许您会认为招聘广告只是招聘人员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会有什么法律风险吗?其实风险可能会在这不经意间产生,如果招聘广告撰写的不好就有可能暗藏“杀机”。

因为在试用期内,企业享有一项权利,如果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但这项权利的行使是有条件的,即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具体到不符合哪一条录用条件,举证责任在于单位。

而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招聘广告。

所以在招聘广告中,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招聘条件,并注意将此广告存档备查并保留刊登的原件。

这样,一旦在试用期解雇员工而产生纠纷时,就可使单位处于主动地位,防止出现举证不能而败诉的风险。

本案中如果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就明确录用的条件,或者在招聘广告中先笼统说明录用的条件,然后再在劳动合同或入职登记表上具体列明录用条件那么败诉的就不是公司了。

企业经典案例29

企业经典案例29

经典案例透视中国MBO之路2003-12-01印象中,在四通MBO号角吹响后,已有千万中国企业在积极尝试摸索着中国式管理者收购的道路,已有许许多多创业型企业家把回购企业当作一条理想的退出之路。

虽然和经典意义的MBO比起来,中国式MBO明显变形,其中大部分公司在实行了MBO后仍然有大量的问题缠绕,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况且MBO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暂时叫停。

而此时,我们回望一下那些先行的探索者,探寻它们的MBO之路,勾勒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实施后内部管理的嬗变,仍然是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更应该期待一切能在阳光下进行的、市场主导的、价格公平的交易。

四通改制中国MBO第一案四通集团的前身是“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科学院7名科技人员向北京四季青乡借贷2万元创办的。

企业创办后,发展很快。

到1998年,四通资产规模就已达到42亿元,净资产15亿元,利润1亿多元。

为了避免财产上的纠葛,四通在创业的当年便还清了最初的2万元借款。

但由于四通的挂靠单位是四季青乡,为扯清挂靠关系,四通多年来每年将纯利润的20%上交给四季青乡作为回报。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四通就曾试图解决存量资产的量化问题,但不成功。

之所以不成功,除了政策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思想障碍外,在技术上也有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人员变动问题。

铁打的产权流动的人,这本来就是集体所有制最大的制度缺陷。

现在集体资产要量化,已经离开公司的创业人员,从法律上讲也应当得到企业的股份,但操作起来很困难。

第二个难题,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在分配时也很难精确量化,在现有职工之间也容易造成矛盾。

因此,四通所确立的改制原则是,“冻结存量,界定增量”。

目的在于避免在存量资产的量化上争执不清,把重点放在新增资产的界定上,以明晰的增量来稀释不明晰的存量。

扩大增量的办法是将集团所有职工都纳入“管理者收购”这个概念中,共同参与融资收购。

24个经典管理案例

24个经典管理案例

24个经典管理案例1. Louis Gerstner:转型英特尔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制造商英特尔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公司正在努力推出一款新产品,但市场反应平平。

这时,Louis Gerstner接手了英特尔的管理团队。

他迅速调整了组织架构,将决策权下放给更靠近现场的团队,并推出了一项激励计划。

最终,英特尔成功推出了一款创新产品,重塑了公司形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2. 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的超级CEO韦尔奇是通用电气的传奇CEO,他通过精简组织、高效管理和对人才的重视,将一个传统的工业巨头打造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韦尔奇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战略眼光,他在任期内使通用电气的市值翻了几倍,是管理界的典范。

3. 丹尼斯·麦金塔:苹果的复兴之路在1997年,苹果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丹尼斯·麦金塔接任CEO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举措,包括关闭低效的工厂、削减产品线、推出新的创新产品等,成功地将苹果重新带回了成功的轨道,并使其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4. 杰夫·贝索斯:亚马逊的商业帝国贝索斯是亚马逊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通过长远的眼光和不断的创新,将亚马逊从一家在线书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他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使亚马逊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导者。

5. 沃尔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沃尔玛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数据分析和供应链优化,实现了高效的库存管理、快速的补货和准确的需求预测,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和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6. 谷歌:创新的组织文化谷歌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创新的组织文化。

谷歌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并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领导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浪潮。

企业典型案例

企业典型案例

企业典型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的案例总是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成功企业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企业典型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要提到苹果公司。

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卓越的营销策略,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苹果公司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多次产品创新和市场调整,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同时,苹果公司一直坚持高品质和高性能的产品定位,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度。

这些都是苹果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其次,我们要提到亚马逊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公司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种类、便捷的购物体验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成为了全球消费者的首选之一。

亚马逊公司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其强大的技术和平台优势,更来自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亚马逊公司始终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亚马逊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要提到谷歌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广告平台,谷歌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搜索技术和精准的广告定位,成为了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的领导者。

谷歌公司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更来自于其不断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谷歌公司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敏锐嗅觉,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种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是谷歌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以上的企业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断创新、深刻理解客户需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等。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我们的企业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企业典型案例

企业典型案例

企业典型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的水平和策略的执行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企业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本案例中的企业为一家创新型科技公司,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该公司在成立初期面临着市场认知度不高、竞争对手众多等挑战,但通过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创新的产品设计,成功地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该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的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很高的创新性,而且在用户体验和设计上也做到了极致,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该公司还注重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保持产品的领先地位。

其次,该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通过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进行产品的线上销售,并通过线下渠道与家居建材商店等进行合作,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消费者。

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品牌建设,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展览和智能家居体验活动,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该公司在管理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他们注重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研发团队,吸引了一大批业内顶尖人才。

在市场营销和销售方面,他们建立了一支高效的销售团队,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了销售业绩和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这家企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其创新能力、市场推广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同时还要注重市场营销和团队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大家的阅读!。

合规管理的经典案例

合规管理的经典案例

合规管理的经典案例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合规要求。

合规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合规行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强生公司贿赂丑闻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展示了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因不合规行为而遭受的严重后果。

强生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医疗器械和制药公司,拥有遍布全球的业务。

在过去的几年中,强生公司因涉嫌在多个国家进行贿赂行为而受到了调查。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指控,强生公司在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的业务中存在贿赂行为,违反了美国《海外腐败行为法》(FCPA)等法律法规。

这起贿赂丑闻给强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公司面临了严重的法律风险和罚款。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强生公司同意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罚款,以了结相关的法律纠纷。

其次,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这对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和市场份额造成了影响。

最重要的是,强生公司的股东和投资者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司的股价急剧下跌。

这起案例向全球企业提出了一个警示,合规管理不容忽视。


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确保员工遵守
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供应链和合作伙
伴的监管,防范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只有如此,企业才能有效地降
低法律和财务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声誉。

强生公司贿赂丑闻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向全球企业敲响了警钟。

合规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法律义务,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
保障。

只有通过合规管理,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优秀服务案例精选

企业优秀服务案例精选

企业优秀服务案例精选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合玉器一直秉承“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信誉、以服务求效益”的宗旨。

努力为客户提供正品、精品,为顾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通过对优秀企业经典服务案例的学习,不断加强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能,注重服务细节,塑造和合玉器高端服务品牌形象。

服务案例一:海尔公司车队有个小车司机叫于喜善,他今年40多岁,开车时喜欢听音乐。

他接待了来自欧洲的一位客户,这位客户是一位女士,女士上车后,司机开始放音乐并通过车内的反光镜,看一看坐在后边的客户喜欢不喜欢听放的音乐,如果喜欢听他就把音量开得大一点,不喜欢听就放小一点或关掉。

这次他放的是腾格尔的《在银色的月光下》,那位女士在后边随着音乐边听边晃直说这音乐真好听,我也要买一盘。

说完之后,客户下了车,要司机一个小时之后再来接她。

于喜善这时想,她在青岛人生地不熟的,去哪里买呢?于是就买了一盘同他在车上放的一样的《在银色的月光下》的碟片,待那位欧洲的客户上车时,给了这位女士,那位客户非常感动,连连称赞海尔为客户考虑的太周到了。

服务案例二:“用户永远是对的”,98年夏天,海尔集团空调售后服务部,接到顾客:青岛的一位老太太,买了海尔的一台空调,买回后时间不长,一个打来了,说空调有点问题。

维修师去看了看,说空调没问题,你尽管放心用。

又过几天,老太太又一个,说空调又有点问题。

小伙子第二次上门服务,看了看又没问题。

过了几天,又一个说,空调就是有点问题,老人到了六十多岁,对新东西就是不大放心,特别敏感。

98年夏天,一天卖出去的空调超过一万台,售后维修人员忙的不得了。

在这种情况下,维修师第三次上门服务,看了看空调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事后,这位维修师说:“从第三次上门服务回来以后,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太太打,问问空调有没有问题,当第一天打时,老太太还吞吞吐吐地说:空调吗,没、没什么问题吧。

当打到第三天时,老太太非常感动地说:空调没问题,空调没问题了,不用再来了,不用再来了。

成功的企业案例都有哪一些

成功的企业案例都有哪一些

成功的企业案例都有哪一些经济新的中速增长时代已经拉开序幕,有的企业已经被淘汰,而有的企业却能走向,部分企业的案例非常值得我们探究学习。

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企业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企业案例篇1:丰田日本经济20xx年低迷已成为众所周知不争的事实,但鲜为人知的却是日本汽车业经营状况被普遍看好,特别是丰田汽车公司的经营项目利润将突破1万亿日元大关,这不但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也是日本所有企业的最高记录。

当年投产当年销售2500辆柯斯达的还不大为人所知的四川丰田公司也是其中一员。

近者有幸采访了四川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矶贝匡志先生并参观了他们的工厂,严格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人才管理等许多细微之处,使笔者对人们称谓的“东方不败”有了不少感性认识。

为了更好的给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企业内部可以培养各个类型的企业培训师或培训讲师,跟踪式的培训整体员工。

细微之处见管理中国人可能习惯了“自由”,不大“循规蹈矩”,马路沿子上下均可自由行走,然而在四川丰田,记者却遭遇了委婉的批评。

按照日本丰田的安全管理规则,车行道和人行道是严格分开的。

尤其这是汽车制造厂,随时都会有汽车来往,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行人禁止走车行线,这在四川丰田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便是休息日没有汽车往来时,他们也自觉走在步行道上,与记者毫无顾忌地走上走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在日本丰田的工厂里,听说许多老职工由于几十年“循规蹈矩”,在偌大一个工厂里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地方,当然更不会出事故。

进了车间,这回记者也学聪明了,先问车间里有何安全行走的规定,果不其然,“绿色通道可以步行”。

车间地面上画出了供员工行走的绿色线路,为了安全,大家在车间里都自觉走这条安全线,没有“越雷池”的人。

也就是说丰田公司的安全管理“润物细无声”,已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对于如何给企业做培训,可以浏览时代光华网站的培训商城频道,在那里可以选择你想培训的课题和内容。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企业安全事故案例一:内容:亡抱省事心理违章作业不幸挤压身:发生时间:2001年1月28日发生地点:四川省某磷矿化工厂磷铵车间磷酸工段伤亡人数:1人死亡经济损失:0(万元)事故行业:石油化工事故性质:重大伤亡事故事故类别:机械伤害起因物:其它机械事故原因: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一.事故经过2001年1月28日0时30分,确铵车间化工一班值长陈某、班长秦某、尹某、王某等人值夜班,交接班后,各自到岗位上班。

陈某、秦某俩人工作职责之一包括到磷酸工段巡查,尹某系盘式过滤机岗位操作工,王某系磷酸工段中控岗位操作工,其职责包括对过滤机进行巡查。

5时30分,厂调度室通知工业用水紧张,磷酸工段因缺水停车。

7时40分,陈某、尹某、王某3人在磷酸工段三楼(事发地楼层)疏通盘式过滤机冲盘水管,处理完毕后,7时45分左右系统正式开车,陈某离开三楼去其它岗位巡查,尹某在调冲水量及角度后到絮凝剂加料平台(距二楼楼面高差3m)观察絮凝剂流量大小,尹某当时看到王某在三楼过滤机热水桶位置处。

经过一分多钟,尹某突然听见过滤机处发生惨烈的叫声,急忙跑下平台楼到操作室关掉过滤机主机电源,然后跑出操作室看见王某倒挂在过滤机导轨上。

尹某急忙呼叫值长陈某和几个工人,一齐紧急施救。

当时现场情况是:王某面部向上倒挂在盘过导轨上,双手在轨外倒垂,双脚在导轨(固定设施)和平台(转动设备,已停机)之间的空档(200mm)内下垂,大腿卡在翻盘叉(随平台转动设备)与导轨之间,已明显骨折。

施救人员迅速倒转过滤机后将王某取出,并抬到磷酸中控室(二楼),经紧急现场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8时25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与性质(1)死者王某自身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

一是王某上班时间劳保穿戴不规范,钮扣未扣上,致使在观察过程中被翻盘滚轮辗住难以脱身,进入危险区域;二是王某在观察铺料情况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操作平台上观察,而是图省事到导轨和导轨主柱侧危险区域,致使伤害事故发生。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1. 南方航空公司:要实现快速发展,南方航空公司采用了一种聚焦市场需求的管理策略,迅速开发有利可图的航线,提升品牌知名度,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对市场洞察力极具敏锐性,不断推出新型电子产品,通过强大的品牌宣传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3. 戴尔公司:戴尔公司专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研发、测试、制造和维修到客户技术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满足需求。

4. 阿尔卡特公司:阿尔卡特公司采取了全面的总体管理模式,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把“客户满意”作为管理指标,包括实施多级流程控制,开发客户服务平台,实施精益制造,及时收集反馈数据。

5. 日立公司:日立公司以创新技术为核心,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能够顺利扩大规模。

6.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为宗旨,立足本土市场,同时开拓全球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不断壮大集团规模。

7. 百事公司:百事公司采取经典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采用明智的投资策略,快速扩张影响力,大幅度扩大销售额。

8. 麦肯锡公司:麦肯锡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循环回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9. 康明斯公司:康明斯公司把智能化管理策略作为核心,建立了全面的内部管理体系,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10. 联想集团:联想集团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设立服务中心,提供客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体验,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11. 雪佛龙公司:雪佛龙公司主要以科学化管理为核心,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流程,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以期达到客户满意。

12. 施乐公司:施乐公司把创新管理作为核心,把客户需求作为管理的重点,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产品的销售量,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经典案例

企业经典案例

企业经典案例在商业世界中,成功的企业案例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启发和借鉴。

这些经典案例不仅展现了企业的智慧和勇气,更为我们指明了成功的道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企业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苹果公司。

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苹果公司凭借其独特的产品设计和创新的营销策略,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苹果公司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时,始终保持着对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高度关注,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苹果公司还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成功地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注意,并赢得了他们的信赖和忠诚。

其次,我们来看看亚马逊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亚马逊公司在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新。

亚马逊公司不断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流配送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同时,亚马逊公司还注重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推荐和快速配送等服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和信赖。

亚马逊公司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其对技术和创新的不断追求,更来自于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满足。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谷歌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全球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谷歌公司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出了许多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如谷歌搜索、谷歌地图和谷歌广告等,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和互联网应用的需求。

同时,谷歌公司还通过开放的商业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企业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能够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其次,它们都注重用户体验和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个性化服务和高品质产品,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忠诚;最后,它们都具有开放的商业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实现持续发展和增长。

企业活动案例

企业活动案例

企业活动案例某公司为了增强员工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决定举办一次团建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团结合作,共创未来”,旨在通过各种团队合作游戏和挑战,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激发团队凝聚力,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活动地点选择在郊外的度假村,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适合开展各种户外团建活动。

活动时间定在周末,以便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不受工作的干扰。

在活动开始前,公司为员工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团建项目。

首先是团队拓展训练,包括攀岩、高空滑索、踩高空吊桥等项目,挑战员工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接着是团队合作游戏,例如“蜘蛛网”、“毛毯翻身”等,这些游戏能够锻炼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最后进行团队拼图比赛,通过拼图比赛,员工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活动过程中,公司还特意安排了团队建设讲座,邀请专业的心理学家和团队建设师为员工们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训,让员工们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滋养。

整个活动持续了两天一夜,员工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

他们不仅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大家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回到公司后,员工们之间的工作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大家更加愿意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公司的团队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次团建活动,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团建活动,更是一次对员工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合作经典案例

企业合作经典案例

企业合作经典案例一、可口可乐与麦当劳的合作这可是超经典的一对呢。

可口可乐那独特的口感,麦当劳那香喷喷的汉堡薯条,简直是绝配。

它们俩合作,在麦当劳的店里,你能看到可口可乐的各种产品随处可见。

从大杯的可乐到小瓶的零度,就放在点餐台旁边,超级方便。

这让顾客在吃麦当劳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来一杯可口可乐。

而且它们还会一起做很多促销活动,像套餐里包含一杯可乐,这样的搭配既让顾客觉得划算,又能让双方都增加销量。

二、苹果和耐克的合作哇塞,这也是超酷的组合。

苹果的科技感加上耐克的运动风,碰撞出了超炫的火花。

它们合作推出了带有苹果科技的耐克运动鞋,比如说可以和苹果手机连接的鞋子,能记录跑步的距离、速度等数据。

这对于那些热爱运动又喜欢科技的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抗拒。

在耐克的店里,你能看到苹果产品的展示,在苹果店里也能看到耐克鞋的展示,这种互相推广的方式,让双方的品牌都被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所熟知。

三、腾讯和星巴克的合作腾讯这个互联网巨头和星巴克这个咖啡巨头走到了一起。

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在星巴克的门店里可以使用,这让付款变得超级方便。

而且它们还会推出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像在微信上可以领取星巴克的优惠券,然后到店里消费。

同时,星巴克也利用腾讯的平台做一些品牌推广,比如在微信朋友圈做广告之类的,吸引了很多新的顾客到店里品尝咖啡。

四、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合作这可算是动画界的传奇合作了。

迪士尼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皮克斯则有着超厉害的动画制作技术。

它们合作的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那可是火遍了全球。

从可爱的胡迪到勇敢的巴斯光年,这些角色深受大家喜爱。

它们在合作中,迪士尼负责电影的发行、周边产品的推广等,皮克斯则专注于动画的制作,这样各司其职,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动画电影,也让双方在动画领域的地位更加稳固。

企业破产经典案例

企业破产经典案例

企业破产经典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讲“雷曼兄弟”破产的经典案例吧。

雷曼兄弟啊,那曾经可是金融界的一个大佬。

就好比是金融世界里的一个超级武林高手,大家都觉得它厉害得不行。

这家公司成立了好久好久,在华尔街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

它主要就是搞投资银行那些业务,什么债券啊、股票啊,啥赚钱的金融玩意儿它都沾边。

可是呢,它犯了一些致命的错误。

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还非要在大风天耍杂技。

它大量地涉足那些次级房贷相关的业务。

这次级房贷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把钱借给那些信用不咋好的人去买房。

本来这就像在薄冰上跳舞,风险老大了。

雷曼兄弟以为自己聪明啊,觉得房价会一直涨,那些借了钱的人就算信用不好,也能还上钱,因为房子在增值嘛。

但是呢,天有不测风云,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突然就不行了,房价开始像坐滑梯一样往下跌。

那些借了次级房贷的人,一看房子不值钱了,干脆就不还钱了。

这时候雷曼兄弟就惨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环节倒了,整个都垮了。

它手上那些次级房贷相关的资产变得一文不值,就像拿着一堆烂石头,还以为是宝石呢。

而且啊,它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它。

其他的金融机构看到雷曼兄弟出问题了,也都不敢来帮忙,就怕被拖下水。

最后呢,雷曼兄弟实在撑不住了,在2008年的时候就宣告破产了。

这一破产可不得了,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金融世界里爆炸了。

全球的金融市场都跟着震荡,股市暴跌,好多公司都受到了牵连。

这就告诉我们啊,就算是再牛的企业,要是在风险面前太盲目自信,也可能会摔得很惨。

企业经典案例(27个doc)20

企业经典案例(27个doc)20

康辉改制选择MBO80位管理人员将49%的资产划到个人名下2002-12-047年前在,长江三峡的一艘游船上,康辉旅行社召开了一年一次的总经理会议,与会老总们开始酝酿:从国有企业手中买股份,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制。

7年后,康辉终于把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

日前,该社的80位管理人员与大东家首都旅游集团签署了“股权买卖”协议,康辉49%的国有资产将划到个人名下,从而实现了国内旅游业的首例M BO(管理层收购)。

从1984年建社到现在,康辉旅行社已经拥有了60多家分社,此次经评估后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社中层以上管理层及分社总经理共交齐了2450万元现金,成为了企业的所有者。

负责康辉此次M BO的东方高圣投资公司,为了保证M BO操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首次引入了信托模式,即由部分员工通过信托机构来间接持有股份,其目的据称是为了形成公司与持股员工之间的动态激励机制,以保证股权激励的连续性。

MBO为哪般?康辉旅行社的此次改制是从1999年开始真正行动起来的。

用了三年时间,康辉将所属26个全资子公司全部改造完成,把分社49%的资产转让给了它们的经理阶层。

然后由分社推及总社,康辉今年开始着手总社的改制,其方针与分社改制一样,也是49%的股份归管理层持有,而剩下的51%仍归首旅集团。

至于改制的目的,康辉旅行社总经理李继烈坦言:“大家都知道,国有企业有不少弊病,国家也支持国有资本逐步推出一般竞争性行业。

旅游业是典型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它不是高科技、资本密集型企业,也不关系国计民生。

这个行业靠的是人力资本、比拼的是服务,这种行业难道还要国家垄断?”康辉的改制走的是“让投资者到位,让投资者人格化”的道路。

在改制初期,他们曾考虑过全员持股,但那条路很难走通,而且全员持股成功的先例不多,反而是少数的管理层持股成功的比例大得多。

康辉最终还是选择了管理层持股。

他们的观点是:真正决定一个企业命运、兴衰的,是少数的决策者,企业好坏系他们于一身。

著名企业管理案例(32个doc文档)80

著名企业管理案例(32个doc文档)80

柯达会被数码技术淘汰吗?人们已听惯了雅虎、亚马逊平地起高楼的神话,其实技术变革时代的主角,更有参照意义的是那些在旧技术中不可一世的“霸主”如何应变。

■任薇君《中外管理》在市场竞争极度激烈的今天,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对最新技术做了充分的利用、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及时做了调整,这些使用全球战略的企业对我国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这一切、我国的企业怎样才能同国外企业相抗衡,求得生存与发展呢?与外国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战略经营和管理方面是极其欠缺的,这方面的欠缺往往造成我国企业在经营策略和决策上缺乏前瞻性和长远性,往往是“无战略经营”,削弱了企业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化学感光行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历经几十年的传统技术面临淘汰,数码成像的时代即将到来。

国外企业对此已有所准备,调整了经营战略,如果我国的企业还不能对经营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用战略管理的思想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那么就很难逃脱在竞争中败退而被迫将很大一部分市场拱手让给国外企业的噩运。

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照相技术基于光化学过程,感光材料从最初的蜡板发展到今天的彩卷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今天,化学成像作为一种产业,其寿命也许将不到十年。

这是因为,一个产业的兴衰沉浮,最大的现实依据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与消费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需求与消费,这必然使产业的兴衰更迭日益加速。

九十年代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子成像成为可能,照相正经历着从化学成像向电子成像的转变。

就像电灯的普及及淘汰了煤油灯一样,电子成像技术也将把化学成像的技术(传统相机、冲晒机械等)变成古董,赶进博物馆。

在中国的化学成像市场上,国外企业似乎是真正的主角:柯达始终处于霸主地位,富士、爱克发、柯尼卡等在其强大攻势下始终没有良好表现。

乐凯,几乎是中国唯一可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的企业,尽管用自己的低价牵制着霸主柯达,但因代价过高,仍是在苦苦支撑着。

中小企业典型案例

中小企业典型案例

中小企业典型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各个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中小企业案例,展示了他们的创新和成功。

1. 创新科技公司某创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开发智能家居产品。

他们设计和生产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家电控制器等。

公司致力于提供方便、节能的家居解决方案,通过与各大家电厂商合作,将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家电上。

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销售额逐年增长。

2. 本土餐饮连锁店一家本土餐饮连锁店在2005年成立,专门提供美味的中式快餐。

他们注重食材的品质和口味的独特性,通过不断创新菜单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吸引了许多顾客。

他们的连锁店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并且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3. 环保建材公司一家环保建材公司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生产和销售环保建材产品。

他们的产品包括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地板、墙板等,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公司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通过与建筑公司和开发商合作,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

4. 创意设计工作室一家创意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提供创意设计和品牌推广服务。

他们的设计师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独特和个性化的设计方案。

公司通过与各行业的客户合作,为他们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5. 电子商务平台一家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销售平台。

他们搭建了一个用户友好、安全可靠的电商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通过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他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平台,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6. 创业培训机构一家创业培训机构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服务。

他们的专业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规划、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通过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支持,他们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7. 互联网教育平台一家互联网教育平台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提供在线教育课程。

企业典型案例

企业典型案例

企业典型案例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的案例总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
个典型的企业案例,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这个企业是一家以生产高端家居用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创立于20世纪90年
代初。

在创业初期,该公司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逐渐取得了成功。

首先,该公司在产品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

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不断引入新的科技和材料,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创新。

这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竞争力,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该公司非常重视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他们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
喜好,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和广告投放。

这种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使得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该公司在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上也做了很多工作。

他们注重人才的
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支专业、高效的团队。

同时,他们还重视员工的激励和关怀,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使得员工对公司充满归属感和忠诚度。

最后,该公司在发展战略上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执行。

他们不仅在国内市
场取得了成功,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拓海外业务。

同时,他们还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通过上述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家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
益于他们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团队建设和发展战略上的努力和创新。

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企业也具有借鉴意义,希望能够为广大企业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案例透视中国MBO之路2003-12-01印象中,在四通MBO号角吹响后,已有千万中国企业在积极尝试摸索着中国式管理者收购的道路,已有许许多多创业型企业家把回购企业当作一条理想的退出之路。

虽然和经典意义的MBO比起来,中国式MBO明显变形,其部分公司在实行了MBO后仍然有大量的问题缠绕,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况且MBO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暂时叫停。

而此时,我们回望一下那些先行的探索者,探寻它们的MBO之路,勾勒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实施后部管理的嬗变,仍然是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更应该期待一切能在下进行的、市场主导的、价格公平的交易。

四通改制中国MBO第一案四通集团的前身是“四通新技术开发”(以下简称四通),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科学院7名科技人员向四季青乡借贷2万元创办的。

企业创办后,发展很快。

到1998年,四通资产规模就已达到42亿元,净资产15亿元,利润1亿多元。

为了避免财产上的纠,四通在创业的当年便还清了最初的2万元借款。

但由于四通的挂靠单位是四季青乡,为扯清挂靠关系,四通多年来每年将纯利润的20%上交给四季青乡作为回报。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四通就曾试图解决存量资产的量化问题,但不成功。

之所以不成功,除了政策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思想障碍外,在技术上也有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人员变动问题。

铁打的产权流动的人,这本来就是集体所有制最大的制度缺陷。

现在集体资产要量化,已经离开公司的创业人员,从法律上讲也应当得到企业的股份,但操作起来很困难。

第二个难题,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在分配时也很难精确量化,在现有职工之间也容易造成矛盾。

因此,四通所确立的改制原则是,“冻结存量,界定增量”。

目的在于避免在存量资产的量化上争执不清,把重点放在新增资产的界定上,以明晰的增量来稀释不明晰的存量。

扩大增量的办法是将集团所有职工都纳入“管理者收购”这个概念中,共同参与融资收购。

1999年5月6日。

四通的职工持股会正式成立。

接着,四通集团公司的经理、员工出资组成“四通投资”,即“新四通”。

新四通是在原四通集团之外搭建的一个产权明晰的新平台。

这个新平台准备通过不断地增资扩股,分期分批地收购四通有关IT产业的资产,通过这种办法逐步实现四通公司的产权明晰。

新四通最后的股权结构是:四通集团投资49%,四通集团职工持股会投资51%。

其中,职工持股会是由四通集团 616名职工注资 5100万元形成的。

在这5100万股中,总裁段永基和董事长国钧各占7%,14个新老核心成员共占50%左右。

上述股权结构的特点很明显:段永基、国钧及14个新老核心成员在职工持股会中拥有控股权,而职工持股会在新四通中拥有控股权。

因此,段永基等核心成员在新四通中拥有绝对控股权。

在新四通中,开始时有49%的股份是原四通集团产权模糊的资产。

伴随着新四通一次次扩股,这49%的产权模糊的资产将逐渐稀释。

新四通上市之后,这部分资产将被稀释到大约10%左右。

而新四通的产权明晰的资产将增加到85%左右。

当时此方案一出,闻者无不叫好。

1999年7月6日,四通在中国大饭店大宴宾朋,一是庆祝四通15周年的生日,二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体制创新”为题请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对其MBO方案作深入研讨和推广。

尽管其时就有人对此方案表示善意的担心和怀疑:管理层煞费苦心新建一个法人主体,但明晰下来的只是四通一小块资产,远不够尽善尽美。

不过,无论如何在当时此结果是值得祝贺的。

更何况四通及其方案设计专家当时曾有几点表示让人大有遥想空间:一是四通要借“新四通”的建立进行业务重组,改变四通盲目多元化、主业不明的定位,继第一步将四通旗下的电子分销业务装进“新四通”之后,“新四通”还将分期分批地私募扩股逐步将集团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业务囊括其中,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将四通投资上市;二是一个“新四通”解决不了四通集团产权问题不要紧,可以如法炮制下一个、再下一个“新四通”,将四通产权一块块地清晰化。

三是四通投资36岁的少帅宏儒的出场表明:四通老一代创业者有借机开始四通高层的新老交替的诚意,或者仅在四通投资的董事会、监事会层面任职或者留守四通集团……诸如此类。

但是,对于四通这样一家外关系都盘根错节的公司来说,局部MBO的药效很难立竿见影。

直到今天,3年已经过去,非但不曾有第二个“新四通”的影子,而且业已建立的“新四通”依然在原地徘徊,既没有引进新投资者,亦没能开拓出更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在2000年度,四通电子的营业额虽比上年增长14%,但当年却亏损了两个多亿。

于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001年春节一过,少帅宏儒黯然离去,原四通集团日副总裁、47岁的迪生接任。

其时距“新四通”诞生一年半,其间大有奥妙可寻。

然而外人确实难掰着手指明确数出其中一二三。

继1999年高调地宣传了一把MBO后,四通这几年一直在低调和“不为外人道”地进行部重组,这中间的矛盾、纠结当事人不说,对外人来说只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局。

粤美的上市公司MBO的“革命先驱”如今,依然担任粤美的董事局主席一职的何享健成了一家高尔夫球场的常客,让他闲下来的正是世纪之交的那场MBO变革,而在那之前,花大量的时间去打高尔夫球对何来说是一件几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何享健自己说:“正是由于实行了 MBO,使得一大批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我才能从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打打高尔夫球,也有时间思考公司发展战略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1999年7月,巴菲特投资咨询所作的’—份关于粤美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送到了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办公桌上。

在“四通改制”的巨大影响下,何享健开始注意“MBO”这个新词,他希望用MBO来解决粤美的的股权结构问题。

2000年 5月,新成立的“市美托投资管理公司”向美的控股股东收购3518. 40万股,占当时公司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7.26%。

粤美的成为国第一家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

市美托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7日,是由粤美的工会、何享健等22名股东出资设立,经营围为:对制造业、商业进行投资,国商业、物资供销业,其注册资本为 1036.87万元,法定代表人即粤美的董事长何享健。

说穿了,这个公司就是专门为了收购粤美的而成立的。

据公告,3518.4万股粤美的法人股的受让价格为人民币2.95元/股,即10379.28万元。

如果按正常薪酬计算,这些钱即使在较早实行企业部激励机制的粤美的管理层,也不是太轻松的事。

粤美的于1993年11月上市,据公开披露信息,何享健等管理人员一开始共持股440100股,占总股本约0.48%,其中何本人持股 108000股。

2000年末,管理层持股总数为1469626股,其中何559859股。

2000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20万元—30万元3人,30万元— 50万元7人,50万元—100万元1人,2000年以前不详。

据推算,即使8年来均以2000年的报酬水平计算,正常薪酬总额也不过在2560万元—4320万元之间,就是说,用来出资设立美托投资管理公司是绰绰有余,而如果没有其他融资,仅凭正常的薪酬积蓄用来支付作为管理层应付的收购款(约78%),则至少还差一半。

粤美的管理层最后如何融到这一大笔资金,当时粤美的并没有披露。

直到一年之后,粤美的才发布公告称该笔资金系管理层将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向当地信用社进行质押贷款方法所获得的,即美托投资以其所持有的粤美的法人股共计10761万股(占总股份的22.19%)向市北溶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质押贷款3.2亿元,贷款期限3年。

而美托公司对粤美的的收购成本约3.22亿元,所以粤美的实施MBO的收购资金几乎全部来自于股权质押。

随后有业人士指出,这种融资手段只是一种变通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粤美的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重组,包括更换管理层,变革公司组织结构。

2001年12月27日何享健辞去总裁职务,改任美的集团CEO,保留美的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显示了美的进行高层管理人员大换班的决心。

2002年6月17日美的酝酿家电事业部的分拆计划,将美的家电分拆为4大事业部:电风扇事业部、电饭煲事业部、饮水机事业部、微波炉事业部,分拆后美的股份将由6大事业部变为9大事业部。

此后,美的公司经营一直比较稳健,盈利稳定增长,产品盈利能力呈增强趋势,而且主业很突出。

或许是因为粤美的的示效应,继美的之后,宇通客车、方大、万家乐、武昌鱼、佛塑股份、洞庭水殖等上市公司也先后实施了MBO方案。

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道路上,美的非常荣幸地扮演了“革命先驱”而不是“革命先烈”的角色。

康辉 3剂良药终修旅游业首例MBO正果2002年11月26日,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新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产生,康辉管理层以2450万元现金从首旅集团手中买下了康辉49%股权的方式,将历时3年的MBO 尘埃落定,也成为国旅游界首例成功MBO案例。

其实,早在7年前,在长江三峡的一艘游船上,康辉旅行社召开了一年一次的总经理会议,与会老总们开始酝酿:从国有企业手中买股份,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制。

7年后,康辉终于把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

不过,欣喜之余,研究个中创新做法乃是上策。

譬如,自然人现金直接持股、信托方案绕过法律障碍、预留持股打通未来通道等措施应当算是修成正果的“3剂良药”。

第一,自然人现金直接持股,方案简洁明了,各方皆大欢喜。

经评估,康辉旅行社净资产为 5000万元,每股作价1元,共5000万股本,管理层出资2450Z元持有2450万股,占总股本的49%,其余股份仍由首旅集团公司持有。

与国有些公司进行MBO时层层设立“壳”公司的方案不同,康辉的方案非常简单一一管理层直接拿现金购买股权。

康辉也没有选择贷款作为MBO的资金来源。

康辉相关人士对记者解释,目前的贷款利率是5%左右,即使康辉分红达到10%,也要有一半利润给银行,所以公司管理层决定自筹现金进行收购。

第二,信托方案绕过法律障碍。

康辉的管理层直接现金收购方案虽然最为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有点麻烦一一康辉参与MBO的有78人,而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要控制在2—50人之间,显然78人再加上国有股东,已经超过法定公司股东人数。

康辉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信托。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38人为直接持股人,余下40人通过华宝信托投资公司而成为间接持股人——资金交由华宝信托管理,成为一个直接持股人,这样一来,公司股东人数就不会超过法定人数了。

华宝信托代表40人参加股东大会,每年收取37元的信托费用。

第三,预留持股打通未来通道。

康辉MBO的另一精巧之处在于开放式。

由于旅游行业中人力资本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行业人员流动又比较频繁,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必须设计成开放式股权,给新加盟者提供持股机会。

为此,康辉在持股人中引进了一个中介基金,持有500万股份,当有新的管理人员加盟时,该基金必须按约定将股份转让给新股东,而平时则根据所持有股份参与分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