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课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搞得一套新课标,而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稿在十年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修订的。

这次解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一、对201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

2011版新课标解读

2011版新课标解读
频点头,每一朵花就是一张谦逊的脸。
这种“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是模式化的表达, 缺少的是童心的融入,童言的情趣,并不值得提倡
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文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了,去了好长时
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
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
妈妈回来了,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 会给我读书……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背诵优秀诗 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 文50篇(段) 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背诵优秀诗 文60篇(段)
5-6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揣 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 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 少于300字。 梗概,简单描述内容印象最深的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 场景……说出自己的感受。 集信息。
大力倡导课外阅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 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 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 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
阅读材料。
举例:韩兴娥 常丽华
阅读的评价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
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
合。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 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 同讨论。 1-2 年级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 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 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 闻和想法。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 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3 - 4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年级 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 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 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趣味为特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再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整合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最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和综合性,重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的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

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

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

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

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

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

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

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这次课标修订,在修改完善的同时,特别注意把课改实施中得到认可的那些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一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与2011版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版的“课程标准”保留了原实验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义,同时增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描述,从而使语文的课程性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进一步阐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

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

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解读新课标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人的认知规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正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能动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我的语文教学风格1996 年7 月,我满怀着青涩的希冀来到龙涤小学时,便踌躇满志接下了班主任的工作,却不知这份工作对于刚刚离开校门,涉世未深又背井离乡的我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那时我才真正明白现实中的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书本和师范学校中都不曾学习更不曾涉猎的,为此我曾经迷茫、彷徨、退缩过,但每一次的迷茫与彷徨都会有同事的劝慰,领导的关切,每一次退缩都有伙伴的激励与关怀,回想一下正因为有你们的帮助和鼓励,才能够使我将班主任这项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绩与奖励,以及学生的信赖、家长的认可。

在这十几年的工作、学习、积累与总结中,也逐渐对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真实求知——提出问题、精读课文、解决问题记得在06 年参加教科版教材培训时,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讲《小溪生病了》一课,上课伊始,她就让学生看课题质疑,这种做法使我产生了怀疑:一年级的小学生会质疑吗?他们这么做是不是在表演一种形式呢?在交流研讨阶段我向王主任请教了这个问题,王主任建议大家可以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回到学校以后我和同年组的老师开展了培养学生看课题质疑能力的教学研究。

一年级学生小,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

于是,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

首先,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钓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钓”的音和义,然后在“钓”后板书“鱼”,再在“钓鱼”前板书“小猫”。

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小猫为什么要钓鱼?”“它是怎么钓鱼的?”“小猫钓到鱼了吗?”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一览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一览表

20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一览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1、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 、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1600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 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 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 识 美。

字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与 字习惯,写字姿势正写 确,书写规范、端正、字 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 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1.喜欢阅读,感受阅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读书的习惯。

个左右会写。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 典、词典。

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速度。

3.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1. 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阅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写话、习作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读书笔记.doc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读书笔记.doc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读书笔记解放学校廖颖恺近期,我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此书为让老师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让老师们去开展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从而平时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位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听课、思考,努力做到跨学科听课,通过上课、评课、听课,努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尤其是书中对如何“评价与建议”等的指导让我收益非浅。

此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

从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

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

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评价,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

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通读本书,就会帮你疏理改革实践中的小阻碍,对有的章节还可以进行精读与摘录。

目前,一些学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学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课程性质与地位
(实验稿) (2011年版稿)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 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2.关于阅读教学 3.关于写作教学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写字教学要求的比较
类别 学段 原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一、二年级) 写字的愿望 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三、四年级)用键盘输入汉字 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谢 谢!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 和运用语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金安区梅山路小学车福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并实施。

新课标篇幅不大,涉及面宽,凡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考试、教材编写,等等,都说到了,但多是一些很精练的原则性的表述。

需要我们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照课标的要求,看哪些符合标准,哪些还有差距,或者哪些一时很难做到,看有没有办法逐步达到要求。

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思考、对照与探究。

课标的学习,为我们更新观念、全面提升教学水准提供了契机,也为继续推进课改提供了动力。

在解读之前,先了解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课标的功能国家那么大,学校那么多,从管理上说总得要有一些基本的规范,课标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以后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教学的检查评估,就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能另立标准。

中考、高考情况如何?升学率多少?都不应当作为检查评估的标准。

中考的考试大纲要以课标为依据。

课标是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的。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应试教育仍在发挥其负面影响力,课标的功能就更加重要,它代表正面的力量,(正能量)对不良倾向起着抑制、抵挡的作用,引导教学往健康的方向走。

课标实施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的枢纽。

10年前有过语文课标的实验稿,这个实验稿的推行,其实就是课改。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现在学习新课标,也是为了深入课改。

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

因为课标毕竟和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不同,它是指导性文件,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

大家不要因此觉得课标是“务虚”的,与自己关系不大。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02-12 19:3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原第3条)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原8条,现6条)(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