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言观初探

合集下载

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

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

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作者:张宜民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2期摘要:禅宗对语言往往采取一种批判运用的态度,经常使用形式逻辑所不允许的矛盾、悖理等荒谬的表达方式,形成禅宗语录语言上的特殊风格和特殊言语策略。

语言只是表达佛意的一种工具,如果对语言的常规含义过分拘泥,就会妨碍对佛意的理解。

文中通过话轮分析来了解禅门对话的多维结构。

禅宗语言使用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智慧,对日常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关键词:禅宗语录反逻辑话轮结构分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传经、容纳、变革和创新几个过程,最后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和玄学融合、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

7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禅师们在民族文化的母腹中,完成了中印文化的交融,孕育出佛教中国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宗派——中国禅宗。

[1](P2)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重悟性的思维方法融入印度佛教经典语言中。

“与佛教其他宗派相比,禅宗的实践明显地更贴近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因而其语言也更明显地具有一种本土化的倾向。

”[2](P7)一、禅宗哲学语言观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开宗明义,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为修行法门。

禅宗传至唐代的六祖慧能以后,分裂为倡顿悟的南宗(重行禅)和主渐修的北宗(重义学)。

慧能提倡顿悟法门,认为人人佛性俱足,无需他求,只要能契会自心,便能成佛,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他提倡摆脱繁琐的名相思想束缚,也不主张坐禅,认为行食坐卧都可以体会禅的境界,禅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P80)禅宗是“心的宗教”。

[4](P278)佛教所言“心”是纯粹的内在体验,无法用言辞解说或文字表达,这不仅因为体验是非思维的精神活动,无逻辑可言,而且因为体验是纯粹个人化的行为和成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语言在表达人的体验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2](P11)禅宗对语言往往采取一种批判运用的态度。

对于禅宗来说,直指心性、顿悟成佛是最终目的,对于经典和祖师,甚至于佛祖,都不可执迷。

禅宗语言的语义三角理论阐释

禅宗语言的语义三角理论阐释

个语 素 是 动词 性 或 形 容 词性 的 ;③ 语 素 的语 素 义 比较 多 ,
学报 ,1 9 , ( ). 97 1
运 用 比较 频 繁 ,在 词 面 的位 置 灵 活 、 不 固 定 。而 顺 序颠 倒 之 【1张 德 鑫 . 颠 倒 词 [】 汉语 学 习 , 19 , ( ). l】 谈 J. 95 6 后 成 为 一个 语 言 片 段 的双 音 节 合 成 词 不具 备 以上 条件 ,所 以 [2 张 其 昀. 代 汉 语 同素 词通 考 … . 言 研 究 , 2 0 , ( ). 1] 现 语 02 1 这 三 种 因素 是制 约 出现 三种 不 同 结果 的主 要原 因。
(2).
( )顺 序 颠倒 之 后 成 为 一个 语 言 片 段 三
包 括 除 上述 两 种 结 果 之外 的所 有 双 音节 合 成 词 。 ( )造成 这 三 种 不 同 结果 原 因 四

个双音节合成词颠倒顺序之后能形成另一个合成词或
者 词组 需 要 具 备 以下 条 件 :① 至 少 有 一 个 是成 词 语 素 ;② 有 [0徐根松. 1】 双音节同素反序词的语 法语 义考察 … . 浙江师范 大学
参 考 文献 :
[3 张瑞朋. 1] 现代汉语 中的 同素异序词 []语言研究,2 0 , ( ). J. 02 1
[] 1 张新红. 4 现代汉语 同素反序词论析 [ . 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 , ] 05
(4).
【 薄家富. 1 】 也谈 同素异序词 [ .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 9 , ( ) 】 96 6 [ 高惠敏 . 2 】 关于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几点思考 【 . J 松辽学刊,1 9 】 98

浅析禅宗公案对现代语用学的背离与超越

浅析禅宗公案对现代语用学的背离与超越

浅析禅宗公案对现代语用学的背离与超越禅宗公案是禅宗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其通过让禅师和学生对话或者询问问题,来引导学生超越语言概念,直接领悟无我境界。

禅宗公案的特点是严密、古怪,常常涉及到非常深奥的哲学问题,要求学生用直观、直接的方法去回答。

禅宗公案与现代语用学的研究相比,在一些方面存在背离和超越。

禅宗公案注重的是非语言性的直接领悟,而现代语用学则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禅宗公案的目的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超越概念和语言的束缚。

在禅宗公案中,学生的回答时常是一种不言自语的体验,而不是一个符合语用学解释的语言行为。

禅宗公案的问题常常涉及到人生、存在、自我等深奥的哲学问题,而现代语用学更关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行为。

禅宗公案中的问题往往是以哲学思考为基础的,很难通过语用学的分析方法进行解释。

而语用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如何根据语境、目的、礼节等因素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禅宗公案对于语境的处理方式也与现代语用学的观点有所不同。

禅宗公案往往采取一种特殊的语境设置,通过对话或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悟性。

而现代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的依赖于特定的语境,语言含义是依赖于语境的解释的。

尽管禅宗公案在一些方面背离和超越了现代语用学研究的范畴,但两者也存在相互影响和参照的可能性。

一方面,禅宗公案的直观体验可以为现代语用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禅宗公案中学生的回答常常可以通过非直接的语言行为来体现,这对于语用学研究非常有启发性。

现代语用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禅宗公案的解释和理解提供帮助。

现代语用学中的语用推理和语境分析方法可以为禅宗公案的翻译和解读提供参考。

浅析禅宗公案对现代语用学的背离与超越

浅析禅宗公案对现代语用学的背离与超越

浅析禅宗公案对现代语用学的背离与超越
禅宗公案是中国禅宗特有的一种神秘的文本形式。

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禅宗公案的自
成性、复杂性和具有多义性的语言特征,与现代语用学关于意义的认知、文化和社会实践
的考察存在一定的背离,但也为现代语用学提供了历史文本与文化传统的宝贵资源。

一方面,禅宗公案的古老性表现为其经常使用古汉语,其词汇、句法和语义都经过多
年代、多地域的传承和变异,因此难以理解。

另一方面,公案所涉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
色不仅存在于禅学思想和实践中,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文学、历史传说和宗教信仰
相关。

因此,除了词汇、结构和文化上的困难,禅宗公案还存在着一些跨文化和哲学难度,如何在不失去原意的同时进行语用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禅宗公案对于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水平的要求与现代语用学的实用性和实
际考虑是有一定背离的。

禅宗公案的语言形式和涉及内容对于新时代的人们来说确实有一
定枯燥、无趣,而现代语用学中考量语言意义的实际应用更多强调于真实的语言互动过程。

但是,这种背离却为现代语用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和挑战:在禅宗公案中,我们可以探索
文化和语言的交叉,发现潜在且受欢迎的文化共性,同时发现不一样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价
值和现代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综上所述,禅宗公案与现代语用学之间存在着背离和超越,这种背离和超越对于现代
语用学的全面认识禅宗公案有一定的帮助与启示,而禅宗公案中蕴含的多义性、文化难度
和语言挑战也为现代语用学提供了学术探究的宝贵资源。

论唐诗中的禅宗思想与表达方式

论唐诗中的禅宗思想与表达方式

论唐诗中的禅宗思想与表达方式简介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倡导通过冥想和内观实现悟道。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繁荣的时期之一,众多诗人在其作品中融入了禅宗思想,并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唐诗中禅宗思想的体现及其表达方式。

唐诗中禅宗思想的体现1. 空灵意境禅宗强调超越物质世界,寻求内心的净化与平静。

许多唐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等手法,营造出清新高远、空灵深邃的意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景色,表达了超越尘世纷扰的愿望。

2. 心性觉悟禅宗注重个体内心的觉悟与修炼。

唐代诗人常常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禅修体验为素材,揭示人性与命运的无常和变化。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通过山川自然景观的转换与环境氛围的凝练,表达了对于世事变幻不已的深切感慨。

3. 即物即心禅宗强调直觉体验与当下的意识寄托。

唐代诗人通过描写事物细节、抒发真实情感等方式,追求文字直击内在本质和真实感受。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原野上枯草再生与苍劲有力的笔触,表达了万物不息、生命力量勃发的精神。

唐诗中禅宗思想的表达方式1. 比喻与象征唐代诗人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传递禅宗思想,使作品更具隐晦性与哲理性。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比喻人生如梦、虚幻不实。

2. 点题手法唐代诗人经常使用点题手法,将禅宗思想融入开头或结尾的几句话中,以达到精神共鸣和思考的效果。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写景起篇,通过描述寂静的秋夜和星空中的牵牛织女来指代禅宗思想中平等共存与无边宇宙。

禅宗的语言观

禅宗的语言观

禅宗的语言观
孙娟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
【年(卷),期】2013(000)031
【摘要】宗教是被终极关怀所攫住时的存在状态。

但凡宗教,都预设有自己的“终极指向”。

描绘和解释“终极指向”是一切宗教必备的功课。

禅宗也强调终极关怀,即明心见性,彻见本来面目。

这个“本来面目”就是“终极指向”描述“终极指向”挑战了语言的终极描述能力。

这也是元语言哲学的研究内容。

禅宗的语言观大体上经历了由“不离文字”到高唱“不立文字”,再到回到“不离文字”的演变过程。

因此,禅宗的语言观也大致分为“不立文字”、“不离文字”和“因指见月”三个阶段。

【总页数】2页(P299-300)
【作者】孙娟
【作者单位】贵州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贵州贵阳 55002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语言之外的终极肯定——谈禅宗的语言观
2.禅宗语言观与语用原则的语言文化解读
3.禅宗语言观与语用原则的语言文化解读
4.禅宗语言观下中国意境理论的发展
5.禅宗语言观的现代语言学解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禅宗语言观的现代语言学解释

禅宗语言观的现代语言学解释

禅宗语言观的现代语言学解释徐默凡禅宗是中国古代影响巨大、风格独特的佛教宗派,它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它的语言观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以及由这种语言观所带来的超常出格、奇特怪诞的语言实践。

为了深刻剖析禅宗语言观的奥秘,我们对饱含东方古老智慧的禅言禅语进行了一些现代语言学的科学解释。

一、不立文字与现代意识理论。

禅宗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排斥一切语言符号,而大力提倡!顿悟∀法门,强调自性本来具足,一旦见性,人人可以成佛。

这种无需任何过程和中介的直觉体验,正与现代意识理论中所谓的体验意识相契合。

人在拥有语言之前,他的意识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无所谓物我,也无所谓时空。

语言一旦横空出世,便不可避免地要对自己的意识进行反思,于是混然的意识便在语言的参与下分割成界限分明的两大板块:语言意识与体验意识。

所谓语言意识,又可称为反思意识,即人类可以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对之进行清晰准确的理性思考的一部分意识。

利用语言,人们可以把这部分意识变成可操作对象,跳出其外,进行考察和把握。

而人类的意识中又有另一部分,诸如灵感、感情、直觉等,是无法被语言捕捉来进行反思的,这部分只能体验不能确切把握的意识,便称为体验意识。

人类在创造语言之后,依靠这个得力的!助手∀,建构起错综复杂的社会组织,发展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语言意识的重要性也随之无限膨胀,甚至到了这样一个极端的地步:仿佛只有语言能够准确说出的,才是真实的,语言之外就是虚妄和谬误。

而禅宗是对这一偏颇的有力反驳,它所追求的见性和顿悟,明显不属于语言意识,不用语言带来的区分对立概念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而是要超越世俗认识和通常经验,回归体验意识那混然浑成的境界。

禅理与悟性是深深扎根于体验意识中的,它不需要也根本不可能被语言所逻辑分明地阐发,只有当禅者全身心沉浸于其中的关注与领悟时,禅的世界才会豁然开朗,显示出大智慧大自在。

为了摒弃语言意识中那个经验的世界,回归体验意识中的奇妙与生动,禅宗采纳!不立文字的∀语言观,就显得相当合乎逻辑了。

禅宗的语言观

禅宗的语言观

禅宗的语言观孔秀祥禅宗在语言理论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除了提出语言的缺点,在表述主客观现象或体悟的时候必须加以并注意,并提倡禁止使用语言文字。

这对于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好处而只有坏处的。

另外在感觉不能离开语言文字就非常不利于传道、不利于禅悟的时候,来了一些自我辩解式的说法。

如:“不说说”之类。

但是禅宗对语言的贡献是在交际的实践上。

它拓宽了交际的方式,如有“棒喝、默照、无意义话等方式来传递语言有时无法传递的东西。

还有注意到了禅悟的的突破点。

只有在万事俱备时,禅的点拨才是有用的。

这是一个方面的贡献,另外在基本上不说“不立文字”的宋代大行“文字禅”时,对语言的表达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大珠说:“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

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什么处与道不相应?且自一时休歇去。

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无事珍重。

”这个在“不随外境”基础上的行住坐卧悉是“性用”,处处皆与“道”相应,构成了江西系的主要禅风。

简言之,寻就是:不拘时地,随机运用,一切身语举止,于一念间悉能示道。

皆能发悟。

(杜继文,P249)《大珠语录》称这种示道发悟的方式叫作“势”,并列举了四种。

其中“托情势”,指依托主观表现的情态,交流各自的悟解;“指境势”,随指一客观境物,以辨“性”之所用,“道”之所在;“语默势”,即沉默不语;“扬眉动目”,泛指一切表情举止。

此类“势态”,不胜枚举。

据大珠说,世界“无有性外事,用妙者,动寂俱妙;心真者,语默总真。

会道者,行住坐卧是道;为迷自性,万惑滋生”。

(杜继文,P250)大珠的各种“势”其实就是人际交流的各种方法,当然大珠所讲的是传“禅悟”之法门。

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交流手法的扩展。

禅法有多种多样,有“截断众流”“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

’州开门一见便闭却。

师如是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铄钻。

’遂掩门,损师一足。

禅宗语言的语义三角理论阐释

禅宗语言的语义三角理论阐释

禅宗语言的语义三角理论阐释对禅宗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语义、语法、语用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着手。

本文从语义角度并结合语义三角理论对禅宗语言观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标签:禅宗语言语义语义三角理论所谓禅宗语言,是指历史上的禅僧们在对话问答时所使用的口语和俗语。

大多被记录在禅宗灯史和语录中,其含义和用法往往非常独特,不同于一般的汉译佛经经论所使用的语言,所以有的外国学者又把其称之为“禅语”。

纵观禅宗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禅宗的语言观是历时变化的,前五祖强调“不立文字”,六祖倾向“不执文字”,北宋后期“文字禅”主张“不离文字”,而南宋“默照禅”则回归“不立文字”。

禅宗语言观无论如何发展,总可概括为“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对于“不立文字”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不用文字”和“不执文字”。

虽然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但语言符号的表达和认知功能不是万能的、无限的,而是有缺陷、有限度的。

换言之,语言是一维的、抽象的、离散分布的,而现实世界是多维的、具体的、连续的整体,用有限的语言符号反映无限的世界已是捉肘见襟,而在表达人的丰富的情感、深奥的哲理及心性禅悟方面更是无能为力。

禅宗的“明心见性”中“心”“性”都是无比清净的,是僧人所追寻的终极境界,是一种存在于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存在于现象中的实在,它是无法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的。

佛家“第一义”是最上最深的妙理,亦名“真谛”,它本身就是“空”,因而也无法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1]斯大林也指出:“完全没有语言的材料和完全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虽然禅宗语言观的根本是不用语言文字,通过自我的体验和契悟来认识世界的本性和佛性的真谛,可是在接引学人与传教启悟方面又不得不借用一些特殊的语言来进行。

这种特殊的语言,我们称之为体势语,包括无言体势语和有言体势语两部分。

禅宗语录熟语研究

禅宗语录熟语研究

禅宗语录熟语研究禅宗语录熟语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语录熟语是由禅宗祖师们所创造并留下的一些简明扼要的话语,这些话语完美地呈现出了禅宗的精髓,具备着独特的教义和哲学思想。

禅宗语录熟语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学者们的热门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迭代,禅宗语录熟语也在不断的扩大着它的影响力。

本文将详细阐述禅宗语录熟语的研究意义,并将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证明禅宗语录熟语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一、研究禅宗语录熟语的意义禅宗语录熟语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研究禅宗语录熟语的意义:1、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禅宗语录熟语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中国道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研究这些语录熟语,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化和交流,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互鉴。

2、增强人类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能力禅宗语录熟语所传递的是深入人心的智慧,而且这些智慧都是要通过思考和探索来揭示的。

因此,研究禅宗语录熟语的意义还在于,增强人类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人们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3、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禅宗语录熟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华,对现代社会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且对人类的个人修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禅宗语录熟语,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而且可以更好地贴近现代的社会发展。

第二、举例验证禅宗语录熟语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来验证禅宗语录熟语的重要性和价值。

1、“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一句极为经典的禅宗语录熟语,也是禅宗教育思想的核心。

它说明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人和事物,都可以视为自己的教师,都有可以提高自身能力的因素。

这种开放态度和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值得深思和学习。

2、“入我门来,见性成佛”这是一句解释禅宗教义的语录熟语。

关于禅宗文献语言词典的几点认识

关于禅宗文献语言词典的几点认识

关于禅宗文献语言词典的几点认识禅宗文献语言词典是研究禅宗佛教的重要工具,它记录了禅宗经典中使用的语言和词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禅宗文献语言词典的价值、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禅宗文献语言词典的编纂和研究对于理解禅宗佛教的真正含义至关重要。

禅宗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特点是注重直接体验和禅定修行。

然而,禅宗教义往往以隐晦、深奥的方式表达,因此需要借助专门的语言词汇来解释和阐述。

禅宗文献语言词典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些特殊用语的解读和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禅宗佛教的理念和实践。

其次,禅宗文献语言词典也能够帮助学者和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探索。

禅宗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经典著作和文献。

这些文献中使用了许多独特的词汇和用法,对于理解禅宗佛教的思想和传统至关重要。

禅宗文献语言词典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和详细的参考资料,让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这些文献,从而更好地推动禅宗佛教的研究。

此外,禅宗文献语言词典还可以为修行者提供一种参照和依据。

禅宗佛教强调实践和体验,通过禅修来实现内心的觉醒和解脱。

然而,禅宗修行往往伴随着特定的术语和概念。

禅宗文献语言词典提供了对这些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修行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提高修行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使用禅宗文献语言词典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选择的词典是权威和可靠的。

禅宗佛教有着众多的派别和流派,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可能会有不同的语言和词汇使用。

因此,选择一本符合自己研究和需求的禅宗文献语言词典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词典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禅宗文献语言词典往往会包含大量的释义和解释,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和解读这些信息。

在使用词典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和理解特定词语的含义,也可以参考其他文献和研究成果来进行交叉验证。

最后,我们应该将禅宗文献语言词典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依赖。

禅宗佛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单凭词典的解释往往无法完全捕捉其真正的含义和深层次的理解。

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

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

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禅宗对语言往往采取一种批判运用的态度,经常使用形式逻辑所不允许的矛盾、悖理等荒谬的表达方式,形成禅宗语录语言上的特殊风格和特殊言语策略。

语言只是表达佛意的一种工具,如果对语言的常规含义过分拘泥,就会妨碍对佛意的理解。

文中通过话轮分析来了解禅门对话的多维结构。

禅宗语言使用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智慧,对日常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标签:禅宗语录反逻辑话轮结构分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传经、容纳、变革和创新几个过程,最后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和玄学融合、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

7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禅师们在民族文化的母腹中,完成了中印文化的交融,孕育出佛教中国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宗派——中国禅宗。

[1](P2)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重悟性的思维方法融入印度佛教经典语言中。

“与佛教其他宗派相比,禅宗的实践明显地更贴近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因而其语言也更明显地具有一种本土化的倾向。

”[2](P7)一、禅宗哲学语言观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开宗明义,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为修行法门。

禅宗传至唐代的六祖慧能以后,分裂为倡顿悟的南宗(重行禅)和主渐修的北宗(重义学)。

慧能提倡顿悟法门,认为人人佛性俱足,无需他求,只要能契会自心,便能成佛,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他提倡摆脱繁琐的名相思想束缚,也不主张坐禅,认为行食坐卧都可以体会禅的境界,禅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P80)禅宗是“心的宗教”。

[4](P278)佛教所言“心”是纯粹的内在体验,无法用言辞解说或文字表达,这不仅因为体验是非思维的精神活动,无逻辑可言,而且因为体验是纯粹个人化的行为和成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语言在表达人的体验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2](P11)禅宗对语言往往采取一种批判运用的态度。

对于禅宗来说,直指心性、顿悟成佛是最终目的,对于经典和祖师,甚至于佛祖,都不可执迷。

禅宗语录词汇研究综述

禅宗语录词汇研究综述

禅宗语录词汇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禅宗语录因其丰富的口语词的存留而进入语言学研究者的视野,并在90年代后出现新的高潮。

从基础的疑难语词的考释到传统训诂学、比较研究,再到与现代方言、词汇学等新角度的有机结合,禅宗语言的词汇研究正蓬勃发展。

本文从研究现状、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弊端及研究展望五个方面分析近几十年来的禅宗语录词汇研究情况,力求厘清禅宗语录词汇的发展脉络及基本面貌,为推动词汇研究工作做一些努力。

标签:禅宗语录词汇研究综述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不仅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要,也反映了唐宋之交中国的社会面貌。

禅宗在讲法过程中,不喜拘泥于经典权威,善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佛理,因此禅宗语录中含有大量的方言口语成分,并师徒相传存留至今,成为唐宋时期词汇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一、研究概况(一)研究价值禅宗语录记录的是禅宗师徒之间进行的宗教性对话,其中有大量流行于当时的口语化词汇,生动地反映了唐宋时期百姓的生活方式。

这种对话体的运用与禅宗基本的宗教理念是分不开的:首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禅宗用语的重要原则,禅宗反对书面文字以及艰涩的佛教用语,推崇口头语及非教理的俗语;其次,禅宗在主客机锋应对之际随机应变,因此师生之间的对答自然反映当时的口语;再次,禅宗提出“平常心是道”,主张将禅理寓于寻常事务之中;最后,禅师为了教化民众,有意使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二)研究资料禅宗以“顿悟”为教义,注重口耳相传,因此有语录流传至今。

禅宗语录主要指以对话为中心的语录,但也包括由传记集成的灯史,主要反映了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口语情况,是这一时期词汇研究的重要原始语言资料,主要的作品有《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

但是,宋以后的禅宗语录由于收录繁杂、版本混乱导致可信度降低,所以不能作为词汇研究的可信资料。

(三)研究历程鉴于禅宗语录的语言学价值,语言学学者早于宗教学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但当时对相关佛典资料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

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100401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作者:周菲菲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1.陆玲玲当代新文人画(山水)的禅意研究——论明瓒新文人山水画中的禅意美[学位论文]20092.刘华荣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学位论文]20033.鞠瑞艳英语同源宾语结构生成机制的认知语法研究[学位论文]20114.殷红艳晚明禅真系列小说研究[学位论文]20095.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学位论文]20116.陈禹默被误为圣母的观音像[学位论文]20107.巴慧丽不变随缘与不易变易——蕅益智旭《周易禅解》浅析[学位论文]20098.赵薇功能主义之我见[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9.刘爱玲禅籍谚语研究[学位论文]200610.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学位论文]2010引用本文格式:周菲菲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学位论文]硕士 2010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摘要“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本研究最终将这一逻辑用“体制性造假”来概括。

体制性造假是受到体制逼迫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在面临体制的困境时不得不为的选择,而为了达到体制性造假的目的,地方政府又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体制资源和力量来造假,“华南虎事件”讲述的也就是地方政府在体制困境之下如何“趋利避害”的故事。

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国禅宗文献语言的开拓性之作——评周裕锴《禅宗语言》

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国禅宗文献语言的开拓性之作——评周裕锴《禅宗语言》

作者: 张子开
作者机构: 成都四川大学中文系,610064
出版物刊名: 汉字文化
页码: 49-52页
主题词: 《禅宗语言》 周裕锴 禅宗文献语言 禅宗思想 禅宗语言 写作语言
摘要:1999年12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裕锴教授的新著《禅宗语言》。

实际上,这是该社推出的“禅宗丛书”中的一种。

虽然,据本书(后记),周氏从接受撰稿邀请到完成写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由于作者素来从事禅宗文学特别是禅诗话的研究,极谙禅籍和佛教义理,又早即有禅宗语言方面的新颖构想和准备,所以,本书无论是在全套丛书中还是在大陆此前出版的佛学和语言学方面的著述中,其质量都是相当突出的。

朱自清:禅家的语言

朱自清:禅家的语言

朱自清:禅家的语言禅家的语言朱自清我们知道禅家是“离言说”的,他们要将嘴挂在墙上。

但是禅家却最能够活用语言。

正像道家以及后来的清谈家一样,他们都否定语言,可是都能识得语言的弹性,把握着,运用着,达成他们的活泼无碍的说教。

不过道家以及清谈家只说到“得意忘言”,“言不尽意”,还只是部分的否定语言,禅家却彻底的否定了它。

《古尊宿语录》卷二记百丈怀海禅师答僧问“祖宗密语”说: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密藏。

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

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

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

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

要讨什么密语!这里完全否定了语句,可是同卷又记着他的话:但是一切言教只如治病,为病不同,药亦不同。

所以有时说有佛,有时说无佛。

实语治病,病若得瘥,个个是实语,病若不瘥,个个是虚妄语。

实语是虚妄语,生见故。

虚妄是实语,断众生颠倒故。

为病是虚妄,只有虚妄药相治。

又说:世间譬喻是顺喻,不了义教是顺喻。

了义教是逆喻,舍头目髓脑是逆喻,如今不爱佛菩提等法是逆喻。

虚实顺逆却都是活用语言。

否定是站在语言的高头,活用是站在语言的中间;层次不同,说不到矛盾。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如何活用语言。

北平《世间解》月刊第五期上有顾随先生的《揣龠录》,第五节题为《不是不是》,中间提到“如何是(达摩)祖师西来意”一问,提到许多答语,说只是些“不是,不是!”这确是一语道着,斩断葛藤。

但是“不是,不是!”也有各色各样。

顾先生提到赵州和尚,这里且看看他的一手。

《古尊宿语录》卷十三记学人问他:问:“如何是赵州一句?”师云:“半句也无。

”学云:“岂无和尚在?”师云:“老僧不是一句。

”卷十四又记:问:“如何是一句?”师云:“道什么?”问:“如何是一句?”师云:“两句。

”同卷还有:问:“如何是目前一句?”师云:“老僧不如你!”这都是在否定“一句”,“一句”“密语”。

第一个答语,否定自明。

第二次答“两句”,“两句”不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还是个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一是文字禅,一是看话禅,二者又常互相渗透。这种禅 寺,意欲启发他的本师。“本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
法善于‘绕路说禅’,有时又多在文字技巧上用功夫,走向 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
修饰词藻之道路,采用偈颂、诗歌等形式谈禅。”$ 在唐宋 年去!’遂有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

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
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
吕 叔 湘 先 生 说 :“ 语 言 和 文 字 是 人 类 自 己 创 造 的 ,可
开真正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 可 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作神物崇
禅宗语言观初探
禅宗语言观初探
欧阳骏鹏
!"

在二十世纪的禅宗研究方面,日本学者入矢义高创 立了语言学派。他们把禅宗语言当作珍贵的活化石,把汗 牛充栋的禅宗典籍视为一座语言宝库。这种禅宗研究的 语言学方法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因为禅宗是 一 种 中 国 化 的 佛 教 ,禅 宗 语 言 是 地 地 道 道 的 中 国 货 ,所 以 中国的禅宗学者可谓天生丽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本 土 优 势 ,对 禅 宗 语 言 进 行 了 细 致 的 研 究 ,硕 果 累 累 ,为 禅 学的兴盛,为东学西渐作出了贡献。
禅 宗 二 祖 慧 可 的 再 传 弟 子 法 冲 认 为 :“ 义 者 ,道 理 也 。
的思想。《古尊宿语录》 卷首有这样一段话:“人根有利 言说已粗,况舒在纸,粗中之粗矣。”!# 按照法冲的观点,
钝,故机语有开敛。针砭药饵,膏肓顿起,纵横展拓,太虚 义理、语言、文字分为三个层次。法冲的思想在禅师中具
语 言 观 是 人 们 对 语 言 的 概 念 、观 点 的 体 系 ,是 人 们 对 语言现象、语言规律的认识的总和。禅宗整体语言观是变 化 复 杂 的 。 禅 宗 初 祖 达 摩 、二 祖 慧 可 、三 祖 僧 璨 、四 祖 道 信、五祖弘忍的观点大体上一致,强调“不立文字”。六祖 慧 能 既 讲 语 言 性 空 ,又 承 认 其 性 不 空 ,主 体 倾 向 是“ 不 执
为什么禅宗语言观会表现出这种矛盾性呢! 这源于宗教实践与传宗续派的矛盾。禅宗主张直指 心 源 ,不 落 文 字 ,即 在 修 行 实 践 中 ,注 重 个 人 体 验 ,单 刀 直 入 ,顿 悟 成 佛 ,不 需 要 语 言 ;但 另 一 方 面 ,作 为 一 种 宗 教 , 必须传宗续派,所以禅宗又不得不借助于语言。 我们可以进一步往上追溯。有的学者认为,禅宗的主要 根源是般若空观。在般若经典中,是采用“非非”、“不不” 的双遣的方法来对待语言文字的。所谓双遣的方法,首先是 对某物进行否定,然后对某物的否定进行再否定,最后达到 对第一个否定的肯定,或肯定和否定并存。本来按照般若空 观的双遣的方法,应该是对语言文字的最彻底的否定。事实 上相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还需要语言文字,否则又陷入 另一种执着。采用“双遣”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和理论上 的空观与实践上的实有的矛盾。佛教大师们常依据“双遣”
文字”。北宋后期的“文字禅”肯定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 以诗歌偈颂作为传心示法的理想工具,可说是 “不离文 字 ”。 南 宋 的“ 默 照 禅 ”主 张 回 归 到 传 统 的“ 不 立 文 字 ”。 在这个历时的变化过程中,禅宗大师们显示了深邃的思 想 ,触 及 到 了 语 言 本 质 问 题 ,因 此 ,探 索 禅 宗 语 言 观 ,极 有 学术价值。本文力求从宏观上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
三节已有论述,这里再举一例。
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洛浦云:‘总不亲。’师曰:
船子德诚禅师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偈:“千尺丝纶直 ‘亲处作么生!’洛浦便喝,师便打。”!)
下 垂 ,一 波 才 动 万 波 随 。 夜 静 水 寒 鱼 不 食 ,满 船 空 载 月 明
临 济 义 玄 禅 师 曾 经 解 释“ 喝 ”的 含 义 说 :“ 有 时 一 喝
禅宗语言观初探
建构的心灵世界就是真实的存在。他们往往没有深刻地 烈门风。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棒喝的方式可以归入广义的
思考过,语言文字具有局限性,会在某些方面遮蔽现实世 副语言。所谓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
界的真相,从而导致人们认识的混乱、错误。这正像古灵 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 和
派为重,纠正了前辈们对语言文字的片面性,他对语言文字 在形山。大众,眼在鼻上,脚在肚下,且道宝在什么处"”良
的看法更为辩证一些。他说:“谤法,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 久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五灯会元》 !"
用文字,人不合言语;言语即是文字。自性上说空,正语言本 记载双峰竟钦禅师师徒的问答。问:“如何是双峰境"”师
禅宗语言观的一个特征是注重语言运 用 的 独 创 性 。 发僧徒常用棒击,故禅门有“德山棒”之称。《五灯会元》
人们常说,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实际上,禅宗中国 记载宣鉴禅师,小参示众曰:“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
化的过程,也就是将印度佛教语言转化为活泼泼的汉语 棒。”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末问,和尚
神赞禅师形容的那样:百年钻故纸,永无出头日。
距 离 等 等 。”!’“ 临 济 喝 ”虽 然 是 一 种 有 声 现 象 ,但 由 于 它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有 声 语 言 ,具 有 特 殊 意 义 ,而 且 禅 师 们 往 往
!"

棒喝连用或交替使用,为了方便,我们一并论述。
德山宣鉴禅师住持朗州 "今湖南常德市#古德禅院,启

从 整 体 上 看 ,禅 宗 语 言 观 的 一 个 特 征 是 具 有 矛 盾 性 , 表现出一种二元化的倾向。
禅 宗 自 称“ 教 外 别 传 ”、“ 以 心 传 心 ”,早 期 的 大 师 们 均 坚 持“ 不 立 文 字 ”。 三 祖 僧 璨 说 :“ 故 知 圣 道 幽 通 ,言 诠 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施 设也。”# 但随着禅宗逐渐兴盛,到北宋时期,出现了禅宗 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语言学转向,这就是“文字禅”。“文 字 禅 ”是 禅 与 诗 的 结 晶 ,是 禅 的 生 命 哲 学 与 诗 化 语 言 的 结 合。“文字禅”在禅的实践上可归结为三点,即以儒明禅, 以教说禅,以诗证禅。
本,而器不可以去;论议非道之本,而言不可以亡。苟存器 仿,影子的影子,粗中之粗,和真理隔着三层。
而忘本,乐之所以遁也;立言而忘本,道之所以丧也。然而
《五灯会元》记载的一则故事对于 被 语 言 异 化 的 现
去器无以闻九韶之乐,亡言无以显一贯之道。”
代人来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古灵神赞禅师在福州大
赖永海教授指出:“唐宋之后的禅风,有两个显著变 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怀海禅师而开悟。悟道后返回本
性不空。”! 慧能还留下了一部《坛经》,后来被当作禅宗传 曰:“夜听水流庵后竹,昼看云起面前山。”!! 这里有引用,
宗的依据。在《坛经》中,慧能常运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 有创造,其语言优美的程度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佛法奥义。例如:“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
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
不痕。虽古人用过,时无古今。死路活行,死棋活著。观照 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人类对“道”、“义”的内在体验,是
激发,如龙得水。故曰:‘言语载道之器,虽佛祖不得而废 无法转换为语言的,因此,“义”不可以言传。语言文字是
也。”#《续藏经》第二编记载了宗惠的话;“钟鼓非乐之 人为的,相对于“道”、“义”而言,语言文字是模仿的 模
以这样说,禅宗到六祖慧能时,出现了一种语言学转向,即 拜起来。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
从“不立文字”转向“不执文字”。
利 的 字 眼 做 自 己 的 名 字 ,做 城 市 的 名 字 ,做 器 物 和 店 铺 的
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

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 名
《船山学刊》#$$% 年第 & 期
的方法来处理语言文字,禅宗大师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 极。’便下座。”% 黄龙祖心禅师,上堂:“风萧萧兮木叶飞,
于大师们所处时代有异,侧重点不同,所以在整体语言观上 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表现出一种二元化的倾向。在禅宗史上!六祖慧能以传宗续 白云守端禅师,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
字 不 能 叫 ,一 般 人 也 都 在‘ 名 ’之 外 取 一 个‘ 号 ’,彼 此 不
现代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一种基本看法是:语言是一 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
种工具。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是人类 护。”!" 实际上,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均存 在
思维的工具。我们在阅读禅宗典籍时会看到,禅宗大师们 “语言拜物教”。禅宗大师们在这个方 面 表 现 得 极 为 超
之际,尤其是在宋代,禅宗的一大特色是以诗歌偈颂作为 纸,何日出头时"’”!$ 人们常常通过语言文字来了解这个
传心示法的工具。《五灯会元》 记录雪窦重显禅师,“上 世界,在自己与这个生意盎然的世界之间建构一扇理性
堂:‘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 之窗。自诩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认为,自己凭理性知识
早就指明了语言的工具性。相对于佛理而言,语言文字是 脱,他们破迷除执,深刻地分析了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了
见月之指,登岸之筏,故曰:“以文字声音做佛事”。禅宗 解他们的思想,有助于现代人破除“语言拜物 教 ”,正 确
大师们凭借语言、副语言来指引学人参悟禅理成为传宗 地认识语言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