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探究,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理念、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媒体运用和评课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对问题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

我们只有透过课堂改革的表层去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冷静、客观、科学的分析来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索来纠正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推进课堂改革良性发展。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理念认识的肤浅化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改的前提,新课改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由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教师再也不是那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二)、学习方式的形式化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合作学习形式化,主要表现为:1、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2、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4、分组无目的性。

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找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应对策略,对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化;问题;对策作者简介:段迎超(197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问题1.缺乏专业发展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人们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情况。教师只要具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至于他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研究,人们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工作绩效远比专业化程度所起的作用更为现实。现实中的应试教育导向,使教师更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缺乏长远的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中小学教师所处的环境往往又缺乏教育研究氛围,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要求自然就不高。2.缺乏系统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小城镇、农村的不少中小学里,每个一线教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每天忙于学生管理、备课、上课、改作业和辅导,忙于每次考试后及时阅卷、统计分析,还要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班主任,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到清洁卫生、安全问题、课外活动、走访家长都要落实到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到体力透支,甚至心力交瘁。不少教师都承认,由于繁琐的日常工作耗去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这使得他们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教育前沿信息,思考自身学习等问题。3.缺乏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由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在更多的时候教师注意的仅仅是与所教课程相联系的一些学科知识,基本上是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学习什么,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基本上是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建立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单一,不合理的现状,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4.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专业化是以教师良好的专业发展保障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是以教师的成功促进学生成功,因此,学校理当为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条件。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只关心学生发展,忽略教师自身发展,教师专业化缺乏一个环境支持,没有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承担教师专业化的培训任务,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还只停留在学历合格上,而学历合格的教师就没有什么学习压力了。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新课程改革无疑会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教师也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调整,即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变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转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要由课程分数的评价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1.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专业发展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积极的进行探索、研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树立起专业发展的理念,切实把握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2.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专业化发展的环境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能为中小学教师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使教师把教学、学习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他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保障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所在单位必须保证他们在严守基本的职业规范内自主行动的自由,拥有获得职业上自我专业发展机会的权利等,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改善知识体系结构,拓展专业化发展的空间一般认为,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由、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三个维度组成,构造成金字塔型,以保证教师既有从教的深厚理论基础,又有专精的专业能力,而专业能力,有学者认为同样由三方面组成,即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为普通文化知识不足,知识面不够开阔,学科专业知识欠缺,教育专业知识匮乏,专业能力尚待提高,中小学教师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结构,提高专业能力,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4.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职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他们满足自我成就需要的根本途径。但从专业化学习的要求来看,实施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使教师地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把住“入口关”,解决不合格教师问题,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拓宽知识面,以自身的高素质,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真正实现专业化。参考文献:〔1〕汪天洋.制约教师专业化的几个因素〔J〕.四川教育,2005.6.〔2〕黄崴.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 2002.1.〔3〕钱海荣.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J〕.江苏教育研究,2004.2.〔4〕惠中,陈方.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5.6.〔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甘肃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学校类别
图 I 甘肃省中小学入学率情况对比图 表 1 20 年西北地区义务教育的巩固情况 单位: 05 %
全 国 平 均 甘肃
图 3 04 20 年甘肃与全国义务教育完成率对比图 此外,我们以每 1 O万人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的情况来做分 析,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表 2 甘肃省与全国 ( 北京) 1 万人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的情 每 0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甘肃 省初中教师合格率已由20 年的8. 提高到 20 年的 9.%提 00 24 % 05 25,
了甘肃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其他地区相比较低。 2 生师比。生师比是指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的相对比例,生师 . 比 往往能够反映一 个国家或地区教育资源以 及师资的使用效益。 一 般情况下,过大的 生师比 反映出教师数量和教育经费的不 足,可能 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另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在甘肃省大约有 1. 万的代课教师。 68 表3 甘肃省与全国 ( 北京)生师比情况统计表 . 代课教师既是 地方财政不足、对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的反映,也是教 师数量不足的表现。这些代课教师大多分布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 民族地区中小学。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相当多的学校都没有音乐、体 育和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要么不开,要么简单应
[ 关键词] 肃 ; 础 育 现 : 题 对 甘省基 教 :状 问与策
甘肃是我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积极发展贫困地

区和少 数民族地区 基础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 阶段教育公平, 促进 城乡 教育和谐、快速发展的前提: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新 农村建设的 基础和重要内 容。
正是这目标使中流是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十分关心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持马列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他们胸怀大略并在其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充分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时刻准备着与祖国共进退

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宕昌为例

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宕昌为例

作者简 介: 张
静 (9 3)女 , 】 8 一, 天津北辰人 , 讲师
第 2 期
2 )教 育普 及 程 度

静: 西部 中小学教育发展 的问题及 对策
11 4
条线 , 使义务教 育经 费做 到 了准 确预 算 , 范管 理 , 理 使 规 合
用 , 出效 益 。 用
经过近 年来 大力 发 展 , 学 率情 况较 好 。20 入 0 9—2 1 00
截止 2 1 0 0年底宕 昌全县 现有各级 各类学 校 2 9所 , 3 其 中小学 2 1 , 1 所 九年制学校 1 6所 , 高级 中学 1所 . 职业 中专 1 所, 独立初 中 4 , 所 完全中学 3所 , 中及教师 进修学校 各 1 农 所, 县幼儿 园 1 。全县有公派教师 22 人 , 中小学 教师 所 32 其 15 人 , 2 9 学历合格 率 10 ; 中教 师 7 5人 , 历 合格 率 0% 初 5 学 9 . ; 中教师 2 2人 , 历合格 率 7 ; 儿园教师 2 72 高 8 学 8 幼 6 人 , 历合格率 1 0 学 0 %。在校学生 54 ,人 , 中小学 3 8 6 06 1 其 2 2 人, 初中 1 3 9人 , 中 4 1 23 高 4 6人 , 园( 幼 儿 8 3人 。全 在 班) 8 县生师 比小学 为 2. :, 中为 1. : , 中为 1. : , 611初 6 3I高 5 7 1幼 儿 园为 3 :。公派教师 中有 高级 职称 教师 4 41 5人 , 中级 职称 教 师 70人 。另外还有 4 7名代课教师和部分试教人员 。 6 3
和 3 02万 元 , 长 率 分 别 为 5 . 、6 2 和 2 . ; 39 增 7 2 1 . 7 4 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标签:教育杂谈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作者:罗继远来源:吉安教育信息网2002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实施了五年,初中阶段实施了二年,今年秋季,小学课改进入六年级,初中进入三年级。

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带动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的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课改的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一、课改的收获经过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五年来艰苦探索和积极实践,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3、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正在形成;4、校本教研制度已在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教师专业素质正在不断提升;5、学校和教师由过去单纯追求统考学科的考试分数逐步向追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转变。

课改的收获在学生身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根据调查座谈,课改实验班的老师一致认为:1、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问题的能力比过去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强得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强。

2、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能够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书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3、交流表达能力提高了。

4、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许多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大批的优秀教师流向城区。

怎样应对当下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白云区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的区域,既有城区学校,又有大量的农村学校,还有许多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8年开始,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我区教育研究院及课题组连续对我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综合调研,通过综合调研及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初中教师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是男教师的近两倍;年龄上:年龄结构偏大,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1%(由于生源减少,初中10多年没有招聘新教师);师资配备不齐不足,音体美、史地学科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平衡。

(二)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仍有16%的教师在日常备课中不参阅学科课程标准,只是从教材和教师指导书出发;课堂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仍是学科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还停留在浅层的知晓层面,培养学生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还远远没有深入内心。

(三)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仍显落后。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教师讲为主,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不够多,小组合作学习欠缺;学生主体地位不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欠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够。

(四)教师自主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不足,安于现状。

教师内在发展的愿望不够强烈,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学改革主动性。

(五)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育人能力欠缺。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 对策与思考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

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即墨市教研室张思展我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教育科研作为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拟就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具体表现1、机构设置缺位。

各中小学校通常设有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学生处、总务处等机构,但不设教研处(室)。

即使个别学校设立了教科室,但往往是隶属于教导处,地位很低。

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和有力的领导,教育科研不能与教学活动协调一致,而且教科研活动的经费、资料等都得不到保证。

2、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

许多学校把教育科研的重点放在组织论文撰写和发表所谓的“有分量”的“标志性成果”上,把复杂的教育研究演变为简单的书斋研究,使教育科研变成了“纸上谈研”。

3、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低,教研组基本上只“教”不“研”。

教研活动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商议教学案的设计,或围绕各类评优、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科研因素荡然无存。

即使有开展课题研究,也因为缺乏有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课题的选定、方法的选择、运作的方式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结果是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科研实效低迷、徒劳无功。

4、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少数教师参与这些活动主要是基于个人兴趣或者参评职称的需要。

5、现有教育科研的组织形式不利于中小学教师的参与。

教育行政部门通常从理论需要、全局性的大问题等出发确定研究课题,然后分成一个个子课题派送到不同的中小学校,而不是采取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行动研究模式。

这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组织方式容易脱离各个中小学校的具体情况,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热情不高,研究成果也常常不够科学。

所有这些都制约了中小学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知识文库 第01期121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翟忠民1 石建东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日益受到关注。

在教师培训中,如何设计培训课程的设计切合实际的培训课程设计目标,是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课程设计开发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涉及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方向,影响着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成败。

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不接地气、拼盘凑数、交叉重复、操作性不强、反馈不到位等问题。

没有对培训课程设计引起重视,或者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通过调研部分培训教学案例所表现出的问题是对培训课程设计不重视。

某些培训教师的课程开发案例只是介绍了确立开发的内容、培训课程时间的设置以及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措施,而恰恰缺乏对培训课程目标的设计。

反映出课程设计的实质性问题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学员主动性不足、教学方式多样性不够,课程安排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培训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不全面,太笼统。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培训课程目标内容的设计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维目标不全面,或目标太笼统、不具体。

有些培训课程设计的目标只是涉及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目标内容不全面。

又如,一些培训课程所设计的目标过于笼统,不具体,难以评价目标是否达成。

2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培训教师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项目负责人应付凑数,培训学校审核机构审核不严等情况;其次,课程设计者教育学专业知识深度不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缺乏研究,导致不能很好地应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其三,课程设计者知识广度不够,在设计中还需应用到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不够扎实。

其四,主体错位,仅仅把培训教师作为目标行为的主体,而不是把被培训教师作为目标行为的主体。

西北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分析及对策

西北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分析及对策

西北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分析及对策王喜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白碌初级中学)摘要:西北偏远贫困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人民生活条件差,农村教育落后,由此导致农村学生失学率高、学习成绩差、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教育落后会造成这些地区农民素质持久低下,贫困状况难以扭转,形成“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经济更落后”的恶性循环。

笔者根据多年农村教学的体验,对这些地区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认为:在这些地区,只有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落后问题。

关键词:西北;贫困山区;教育;落后引言:在我国西北山区,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依靠大气降雨灌溉,而这些地区通常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力非常低下,再加上人口稀疏、交通不便、矿产资源贫瘠,使得这些地区长期处在贫困状态,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教育质量很难提高,由此形成“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经济更落后”的恶性循环,要解决这些地区的教育落后,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就需要我们该地区的实际出发,系统分析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采取适合当地特点的措施加以改善。

一、西北贫困山区教育落后的现状1、教育条件恶劣,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首先,西部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遥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小学,且路途艰险,学生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

其次,部分山区学校还存在缺水,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晚饭一顿饭,早饭和中午饭只能啃干馍馍,生活条件极差。

再次,多数西部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或数学课程,又代体育或美术等课程,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

另外,西部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与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受制于自身规模结构、生存环境、自主程度及理论指导等因素,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困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思路,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整齐划一转向灵活多样、由外部支持转向内部自律、由传统管理转向资源开发、由经验借鉴转向理论引领。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对策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

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得师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作些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思路。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加大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逾千万,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

如此庞大的队伍,在分布上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一是地区不平衡。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数量充足,甚至出现富余;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紧缺。

二是城乡不平衡。

在同一个地区,城市教师过剩,农村教师不足,一些农村学校因缺乏师资采取大班额教学,或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上课。

三是学段不平衡。

受人口出生波动和高中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高中教师普遍紧缺,相对而言小学教师有些宽松,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即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初中教师到高中任教。

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上,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高中教师恰好相反;在学历结构上,到2005年年底,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小学教师98.62%,初中教师95.24%,高中教师83.46%;其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者为:小学教师56.35%、初中教师35.31%、高中教师1.18%。

西北贫困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西北贫困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在一期项 目的实施过程 中 , 笔者首先接受 了英 国项 目专家
进行前期 调查 , 对其需求 尚不 清楚 , 导致培训课程 脱离初 中化 学教师 的教学 实际 , 培训 内容缺乏 针对性 , 不能适应新 课程和 教学 改革 的需要 。 另外 , 培训课程设置多而全 , 培训过程则蜻蜓
的培训 , 然后受省项 目办 的委 托作为培训支持 者 , 参加指导 了 临夏 回族 自治州和政县 和康乐县 的教师培训 工作 。中英 甘肃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项 目实施 以来 , 笔者分别于 2 0 06年 7月 2 6日
至 8月 5 日在 甘 肃 省 教 育 培 训 中心 和 20 0 8年 7月 8 1 日在 ~3
兰州 接 受 了培 训 。
点水 , 浮于表面 , 缺乏对参训教师教学 中存在 问题 的深入研究 。
例如 , “ 在 义教工程” 中化学教师培训 中开设的公 共课 有现代 初
教育思想 与现代教育理论 、 素质教育 与教 育教学改革等专 家讲
万元 )实施期为 4 。该项 目已于 2 0 , 年 0 6年 4月正式启动 , 预计
2 1 年 3月 结 束 。 00
平凉市初 中化学教师培训安排在暑假期 间进行 , 中化 学 教 师 由于 家 在 农
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项 目主要在甘肃省 内 1 2个市 ( ) 3 州 的 5个县( ) 过开展教师 培训 、 市 通 加强教师支 持系统建
师培训 中存在的问题 , 并提 出相应对策 。 关键词 : 中英甘 肃基础教 育项 目; 中化学教 师; 初 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4 1 G 5. 2
1 问题 的提 出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0 9 2 - 0 9 0 17 — 2 6 20 )10 2— 2 初 中化学 教师培 训班分别 于 2 0 0 0年 和 2 0 0 1年暑假 举办 了 2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它的本质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随之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师生关系已经开始形成。

但是,由于过去“师道尊严”的影响较深,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现在的师生关系许多方面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宜,比如师生伦理、情感方面、教学方面,后进生对待方面就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情感方面对立化师生关系中,对立化是很常见的,由于学生和老师对事物认知度不同,学生往往偏离老师的指向,特别是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容易滋生反叛的心态。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

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

2、教学方面依赖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的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完全主宰课堂,有些教师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更谈不到做课堂的主人。

师生之间由教和学维系的基本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久而久之,学生只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

3、对后进生方面自由化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

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

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一等奖(共39项)1-01 《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兰州大学黄少华1-02 城乡统筹下的甘肃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商学院汪晓文韩雪梅赵睿滕堂伟马东罗哲祝伟李萍李玉洁1-03 西北地区农村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王嘉毅李颖常宝宁王慧(宁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柴江(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王成军1-04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万明钢白亮1-05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傅敏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6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学院刘旭东许邦兴王等等吴原1-07 《课程与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鉴安富海李泽林1-08 意义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王兆璟刘桂珍张发旺1-09 《有场景的法律和社会科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明源律师事务所王勇戴明刚1-10 转型中国社会的农民工求职与劳工维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商学院李怀徐建牛李强贺灵敏1-11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岳天明贾应生马克林奂平青(中国人民大学)1-12 《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西北师范大学李朝东王金元1-13 《俗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伏俊琏1-14 “牛郎织女”传说与甘肃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1-15 自然的空灵——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和流变西北师范大学王建疆王圣(兰州商学院)魏学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徐大威(齐齐哈尔大学)张吉琳(桂林旅游学院)吴静(深圳大学)1-16 我国国债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崔治文袁野石丽竹张亮亮王蓓管芹芹1-17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河西学院李兴江朱建平徐左军唐志强王兴朱明明1-18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戈银庆1-19 元代民族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胡小鹏李翀苏鹏宇杨继红敏政1-20 明代嘉隆万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田澍1-21 《公共服务战略管理》西北师范大学张文礼王达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郭建东陆喜元(甘肃政法学院)裴丽刘海兵(兰州交通大学)冯巧玲(海南三亚学院)丁颖(宁夏大学)1-22 文化民生的当代解读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朱立芸王旭东1-23 符号学本土化跨学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曹进1-2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杨晓宏吴长城(四川师范大学)马若明(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贾巍(宁夏大学)黄兰芳(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孙新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莫佰琳(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王永军1-25 补充辅酶Q复合运动训练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李洁孙杰1-2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忠杨旭东姜峰石高慧王琪(天津师范大学)乔梁(兰州交通大学)买佳王俊党玮玺(兰州城市学院)1-27 西北民间舞蹈艺术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娟1-28 从绘画到设计——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忠1-29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中共定西市委党校曹富雄郭淑兰朱进有王子龙李发展何红彬王璠(中共定西市委党校)1-30 《跨文化鲁迅论略》兰州交通大学刘青汉1-31 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金梅杨琪李发展张冀民陈宇红杨洵1-32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隋唐五代卷)》西北民族大学尹伟先1-33 甘肃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商学院朱廷珺安占然1-34 甘肃省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王必达介小兵田淑萍赵永平1-35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检验问题系列研究兰州商学院傅德印1-36 中长跑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模式与评价体系兰州商学院汪洋1-37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重构与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史玉成王英霞1-38 审美智慧论天水师范学院郭昭第1-39 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雍际春二等奖(共75项)2-01 《水浒传》诠释史论兰州大学张同胜2-02 兰州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兰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汪慧玲赵介箴刘福海王及斐刘长青张伟万永琴景文宏徐勇韩珠珠李励恒陈志鹏唐莉铃李兰兰王富贵陈敏张文婷李萍常飞2-03 春秋时代文章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董芬芬2-04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杜志强2-05 《格萨尔》文学人类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韩伟2-06 先秦诸子考论:以荀、韩为中心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2-07 《1949-2000年中国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彭金山郭国昌季成家张明廉2-08 音乐学视野下的唐宋诗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晓霭2-09 古文字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田河2-10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何玉红2-11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尚季芳2-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育红姜宗强周红2-13 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润君任怀玉刘红旭梁健孟蔚2-14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西北师范大学马俊峰杨晓东(厦门大学)2-15 学术期刊网络采编读共享平台开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图书馆张科王景发高赟陆北江魏志鹏2-16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西北师范大学张会田巩林立2-17 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张秀华王永斌李秀玲陶彦玲2-18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张喜爱李红波王晓丽曾庆平张书晔常正霞罗春燕高赟韩晶2-19 我国政府间财政职责划分及税收竞争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梁红梅邹晖杨莉丁建微吕翠苹2-20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的影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永丽柳建平2-21 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机制与空间整合研究——以兰州、西宁都市区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张志斌张小平张新红靳美娟朱兵2-22 西北地区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吴永伟贾亮红任珩王小鹏董小刚周伟2-23 甘南牧区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雪雁赵海莉严江平巴建军董霞张锐马桂芳2-24 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程跟锁、高辉郭建东庄金玉2-25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王卫军王文君2-26 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资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金东海王爱兰(兰州城市学院)安静马微(西北民族大学)秦浩(河西学院)2-27 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行政学院李建珍王海燕巨芳琴2-28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贾随军李兴东(兰州交通大学)温建红郭秀娟(河西学院)张定强2-29 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的实证调查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孙百才李发军徐敬建龚丽华(广西大学)康开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仝辉(兰州理工大学)黄毅娟高建波2-30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分析及发展性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孙名符刘岗(山西师范大学)焦彩珍李保臻方勤华(信阳师范学院)张定强2-31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文昇贾志斌黄长军任志明2-32 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玲樊召锋(中国人民大学)李明军(陕西教育学院)张春艳张国仁李欣忆杨永芳杨静2-33 西部藏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共享及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任儆2-34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西北师范大学赵明仁陆春萍2-35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郑名龙红芝路娟(兰州交通大学)冯莉(榆林师范学院)2-36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西北师范大学符得团马建欣孟胜旺李玉泉喻堰田王秀珍陈科2-37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赵鑫金戈(兰州城市学院)2-38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芦平生袁音朱忠锋张建华2-39 西北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钟全宏高强任莲香吴绍珍张丽康帆张晓刚2-40 现代西部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北师范大学杨明2-41 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尚明瑞连华(兰州交通大学)王文棣王卫红马振坤陈步高侯庆丰陈风华张自尧朱院利2-42 农业中介机构金融环境及发展策略甘肃农业大学王致萍闫述乾卢盖云冯瑛林栋周文涛彭玉文王生林李彦兴2-43 甘肃省订单农业市场培育与发展模式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孙光远周晓蓉王婧李允周晓涛韩国君赵华尚振海委华刘君娣王生林叶得明2-44 甘肃省地方立法程序规则设计研究报告兰州理工大学张有亮洪涛蒲艳晖李振宇原新利赵龙2-45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以兰州等地为个案研究兰州理工大学蔺全录王翠玲2-4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刘慧明2-47 技术异化及其消解对策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邵璀菊蒋应河姚丽娟郑彦宏2-48 西北铁路建设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廉李章王文利买寿清刘云(兰州城市学院)蒯彦博2-49 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蔡中宏麻艳香刘雄旺王永斌高玉敏蒋跃宁2-50 面向创新型甘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王永斌张秀华郭淑兰蔡中宏苏星鸿姚丽娟沈宁2-51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辑论》西北民族大学第环宁于晓川李楠鲍鑫2-52 《吐蕃噶氏家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扎西当知2-5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戴正闵文义才让加邓艾刘巍文2-54 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研究兰州商学院史正保2-55 《经济法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何立慧2-56 甘肃省自主创新中的金融工程及金融创新对策研究兰州商学院周复之张璐苏强郭冬梅张利军赵明宵赵彦凯张学峰周子茗朱晓蕾周洋帆2-5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探索兰州商学院张存刚田彦平2-58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高云虹2-59 甘肃旅游开发与市场营销形象建设研究兰州商学院李巧玲2-60 论都市边缘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主体地位及权利制度构建研究甘肃政法学院赵蓉岳世忠薛炳尧游明林军马红平2-61 善治语境下NGO公共服务发展研究甘肃政法学院曹爱军2-62 《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甘肃政法学院林军杨齐2-63 博客辅助英语写作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郭晓英刘新文贾俊民王宝峰毛红梅2-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杨新科何继龄孙继虎陈俊亮2-65 《甘肃鼓文化探考》天水师范学院海和平2-66 甘肃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河西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唐志强李满国郭洁张怀林王丁宏亢凯2-67 《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河西学院王映学章晓璇2-68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陇东学院李介魏谦萍(兰州民族中学)2-69 《缅想与徜徉:跨世纪乡土小说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张懿红2-70 《多维视角下的汉语修辞学》兰州城市学院王小敏2-7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内驱动力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李具恒张美玲胡文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社平2-72 运动训练与健康锻炼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傅晓高岐郭洁杨敏2-73 藏语语音史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贡去乎尖措2-74 《中国藏传佛教寺院历史与现状研究.甘肃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道周旺杰苏得华青增2-75 你隔着金色的栅栏—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中国作家专题研究甘肃联合大学严英秀三等奖(共80项)3-01 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姜秋霞权晓辉刘全国3-02 传统文章理论的现代转化及其写作实践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李明德3-03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西北师范大学李建国3-04 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刘再聪3-05 《农家书屋文库之甘肃民俗文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雒鹏孙京荣刘再聪杨晓霭3-06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西北师范大学翟存明3-07 古籍整理若干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沈蕙韩春平吴永萍李玲3-08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张召琪巩林立张会田3-09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教育及其支撑环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润娣龙淑萍许萍3-10 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及实证西北师范大学杨阿莉3-11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觉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南宇李兰军李文兵窦开龙杨阿莉3-1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综合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爱玲3-13 应用ICT技术提高西部平穷地区教师质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党小超李含荣彭义平刘智明马钧3-14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华3-15 甘肃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刘智明郭绍青3-16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冬兰谢秀莲张国艳冯莉冯艳慧关瑞3-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以甘肃省高等学校为例》西北师范大学赵卫东3-18 《运动创伤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龚云3-19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体育管理体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广林陈仁伟张建华刘莉柴宗乾3-20 作品的阐释与演绎西北师范大学韦亦珺3-21 甘肃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姚永鹏李秀萍南平刘佳伟刘志远陈强强单爱梅彭妮吴婷张金辉韩剑萍(西北师范大学)王致萍3-22 甘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分析语对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陈秉谱刘全喜闫茵马丁丑杨清姚永鹏3-23 生态补偿制度的重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吕志祥刘嘉尧张维权高兵桃3-2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段兴利程兰华刘全恩3-25 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与智能化的服务兰州理工大学李征李演军辛万鹏周秀明满自斌3-26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兰州理工大学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权丽华崔冶龙3-27 法律、道德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王琳贾军蒙立元冯文芳梁哓霞张世新石党英李琳3-28 企业市场创新理论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梁青玉王佰成王亚炜3-29 甘肃省男子5000米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张胜林李小唐王东良姚剑文田宇张有崔笑梅崔雪梅魏晖(甘肃省体工一大队)3-30 地域性设计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海尔集团赵得成张小华朱守会刘宁孙伟国柴英杰3-31 《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郭令原3-32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兰州交通大学李爱春3-33 第三产业发展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兰州交通大学袁杰钱晓东冉美华张冀民3-34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陈祎鸿3-35 公共利益导向的体育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范宏伟范海荣(兰州城市学院)靳厚忠(中央财经大学)刘晚玲(西北师范大学)高洁伦范鸿雁(甘肃农业大学)苟小军3-36 格萨尔史诗文体学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罗文敏3-37 《电视纪实美学》西北民族大学范文德3-38 《拉卜楞“嗒哇”的社会文化变迁》西北民族大学贡保草3-39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水师范学院赵国忠李征郭春兰3-4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西北民族大学姚重军薛峰3-41 金融危机背景下审计若干问题探讨兰州商学院苏孜3-42 保荐制下的投资银行声誉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兰州商学院刘志军3-4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的分析兰州商学院于倩3-44 《我国职业足球产业化中组织、治理、竞争力、均衡问题的研究》兰州商学院张皞昕张伟3-45 家事法律制度热点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旭霞冯乐坤3-46 《循环经济法制研究》甘肃政法学院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3-47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宏璎韩宝吴莹周雪利3-48 社会资本与企业集群文化培育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付泳曹爱军方晓彤何元睿杨齐3-49 基于模糊分析的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模型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汝发3-50 松针与复方参芪抗氧化作用研究甘肃政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曾明刘晓薇郭层城汪波刘晓云(北京科技大学)3-51 新世纪底层文学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李志孝马超陶维国3-52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天水师范学院郭文元3-53 《高校财务治理结构构建研究》天水师范学院王旭林朱永良秦领(兰州商学院)尉珍琪晚常青赵富平3-54 西北地区农村教师发展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李艳红闫文军李景(甘肃农业大学)李华3-55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化及规则变化研究天水师范学院贺改芹匡小红(西安体育学院)褚丽丽(宁夏大学)3-56 文化视野中的裕固族口头文本与作家文学河西学院李建宗王锐韩杰3-57 秦汉邮驿制度研究河西学院高荣3-58 《魏晋十六国河西史稿》河西学院贾小军3-59 信息化教育伦理研究河西学院郭炳公维余车启风3-60 《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河西学院张爱民3-61 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研究陇东学院卢晓河3-62 《诗歌文本细读艺术论》陇东学院徐克瑜3-63 庆阳地区艾滋病知识教育相关调查与研究陇东学院郭秋荣吕有平孙慷王伟刘德成3-64 《世俗化与中国文学的演进》兰州城市学院朱忠元刘朝霞(甘肃农业大学)3-65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与西部小说创作兰州城市学院白晓霞3-66 《语言的意义与解释》兰州城市学院杨永发3-67 唐代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刘小平马楠3-68 《和谐社会构建与教育发展》兰州城市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赵跟喜王基胡淑兰杨建成骆兰3-69 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孙翔侯志峰李峰敏任万明赵瑞雪雒季3-70 加快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研究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王恩涌刘举科许尔忠石培基(西北师范大学)王三北(西北师范大学)郑小平张龙乔玉梅张慧石虹陆洋杨琨(西北师范大学)3-71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中国本土的概念/标准/测评》兰州城市学院张海钟糟艳丽(天水师范学院)陈小萍(咸阳师范学院)3-72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陈婷牟录贵李旭东詹子浪3-73 甘肃省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与体育运动训练干预理论机制的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欧阳林董静梅余志琪王芳媛刘康超3-74 甘肃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李云峰左义林杨广银李宇红刘健杨媛3-75 《格萨尔》史诗典型文学人物——超同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拉布杰巴桑3-76 《凉州民俗的文化情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刘玉忠3-77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甘肃联合大学王金寿3-78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战略研究—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张方明汝宇林马克联刘玉泉汤澜3-79 定西农业产业化及区域协调发展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共定西市委何启明张全有王晔立3-80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余永红40。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报告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建议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1.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应及时跟上,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存在的问题但是,教育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和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和实用价值;四是考试制度不合理,只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教学改革建议1.提高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和评选等方式,吸引和选拔具备创新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才。

2.创新教学方式要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和知识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优化课程设置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4.改革考试制度要改革考试制度,要从根本上扭转偏重应试的趋势,注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强调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科融合和知识共享。

3.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重视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育设施等,而农村则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使得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教师培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3、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往往承担着多种角色,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普遍不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引导。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学校之外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监管,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同时,应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3、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