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机械原理是一门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结构化的学习指导。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1.2 课程代码:MEP1011.3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1.4 先修课程:近代物理学、高等数学、工程力学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理论,了解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理解刚体和弹性体的力学行为,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 熟悉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力学计算、力学模型建立和实验数据处理等。

- 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

2.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极探索和应用机械原理知识。

-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理论教学:- 刚体力学:刚体的平衡条件、转动定律、角动量和动能等。

- 弹性体力学:胡克定律、弹性形变、应力应变关系和材料破坏等。

- 静力学:平面定位问题、静摩擦力和斜面问题等。

- 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动量、碰撞和转动惯量等。

3.2 实验教学:- 使用力学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 开展机械原理实验,如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胡克定律的验证和静力学问题的实验验证等。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 采用教师讲授、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2 实验教学:-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机械原理试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试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210140实验类型:课内实验学时:8 学分:0.5开课单位:光电与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实验教学的目的:机械设计实验主要针对机械设计课程,通过机械设计实验及机械产品认识和组装实验,结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进一步加深巩固已学的机械设计知识,提高机械设计能力及初步工艺分析能力。

2、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摩擦传动和啮合传动的原理和特点。

(2)了解机器及其组成零部件的结构和作用,深入学习机械设计课程所要求的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知识,为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实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别实验性质学时人/组验证综合设计必做选做1 机械系统认知▲▲2 5-62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2 1-23 齿轮范成原理▲▲ 2 1-2(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机械系统认知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实验内容:1.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中各个机构的运动,认知机械原理课程中将要讲述的常用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齿轮系、间歇运动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的类型与运动情况,以便对机构、机器、运动副、构件有初步直观的认识。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机械原理陈列柜。

所在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实验二:机械运动简图测绘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根据实际机器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了解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

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巩固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实验内容:1.测绘2~4个教师指定的实际机械或模型,分析机构的运动,计算各机构的自由度,绘出机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等典型机构。

机械原理试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试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为面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机械原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实验课程定位为给定特定运动功能要求工程背景下,应用工程方法和实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机器运动方案设计树立工程观念和意识。

要求学生掌握实际机械/机构运动方案抽象为机构运动简图方法;掌握常用机构运动特性及机械系统动力性能的工程实验测试方法;研究特定功能与性能要求工程背景下,机构构型、运动尺度对机构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机械系统构型、运动尺度对系统运转性能(加速启动、稳定运转及制动)、机构(转子)平衡、飞轮调速与节能和惯量匹配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相关实验设计,提高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强化机器/机构运动性能设计的工程方法。

实验内容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组织实验能力。

二、课程目标1.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方案的表达方法及其运动动力特性,具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3-①);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组织实验能力(对应毕业要求:4-①、9-②);3.掌握常用机构运动特性及机械系统动力性能的工程实验测试方法,具有应用实验方法解决机械工程相关的科学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4-②);4.学习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评定的方法,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对应毕业要求:4-③、4-④);5.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创新方法,提高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能力机器/机构运动性能设计的工程方法。

(对应毕业要求:3-①)。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四、其他教学环节无五、授课说明1.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秋季2.授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国际班)、机械类创新实验班。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实验目的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验证、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并了解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实验要求
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施实验仪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机构搭接
机构方案优化设计
03140502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
2
验证性

了解渐开线齿廓范成原理
范成仪
03140503
齿轮参数测定
2
验证性

了解齿轮参数测定方法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箱
03140501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2
综合性

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仪
03140101
机械动平衡
2
综合性

加强理解动平衡原理在动平衡机上的应用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
03140801
机电产品模型设计及控制
2
综合性、设计性

了解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的形式和使用条件,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运动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优化设计机械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编程能力。

适用专业: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
开课单位:机械基础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廖先菊
开课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应修实验学时
16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0*******课程名称:机械原理总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总学分: 3.5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责任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二、课程简介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绪论、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他常用机构、机械平衡、机械系统动力学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有正确识别和表达常用机构并能正确选择常用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2.具有利用基本知识、原理、特性分析比较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3.具有运用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拟定、设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4.能够按着实验要求,正确构建实验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5.能够选择并熟练使用常用测量工具、仪器,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课程目标6.能够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五、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机械原理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1)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的性质与学习方法。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4、5、6)(1)主要教学内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的运动简图(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进一步讲述),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知识点:掌握机器、机构的概念及组成;了解高副低代方法和杆组划分及机构的级别;理解机器、机构、零件、构件、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自由度计算注意事项。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一、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 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机械原理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刚体运动学
1. 刚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 刚体平面运动学
3. 刚体空间运动学
4. 坐标系的选择和变换
三、力的作用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重力和惯性力
3. 弹性力和摩擦力
4. 合力和分力
四、平衡分析
1. 平衡概念和条件
2. 刚体平衡
3. 力的平衡
4. 物体稳定性
五、动力学基础
1.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 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
3. 机械功和机械能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六、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1. 机械系统运动学的概念和方法
2.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3. 机械系统的能量和动量守恒
七、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分析
1. 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分析
3. 常见机构的应用
八、机械传动的基础理论和分析
1. 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
2. 常见机械传动方式的结构和特点
3. 机械传动的分析和设计
九、其他机械原理相关知识
1. 流体力学基础
2. 热力学基础
3. 控制理论基础
4. 机械原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以上是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以上知识,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机械原理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1目录 (30)《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30)《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3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3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0)《液气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4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4)《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7)《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50)《CAD/CAM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52)《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原理》(Theor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课程编号:080310005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 63实验总学时: 7实验总学分:不单独计算学分实验周学时:2适用专业及年级: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农业机械、过程控制等机械类专业三年级。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大纲主撰人:余述凡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4.掌握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和齿轮参数的测量方法。

5. 加深对回转构件平衡原理的理解,初步掌握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了解动平衡机的原理结构。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机械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_____4、课程总学时:_____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等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让学生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绪论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机械的组成和发展趋势。

2、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要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类。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分析。

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5、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效率计算。

机械的自锁条件。

6、机械的平衡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平面机构的平衡。

7、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8、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9、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0、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

变位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1、轮系轮系的类型和应用。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2、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螺旋机构。

13、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内容。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评价方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核心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编号:暂空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总学时:6实验周学时:开设实验项目数:6学分: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 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2. 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 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 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4. 掌握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和齿轮参数的测量方法。

5.掌握典型连杆机构运动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原理;学会使用一种信号采集及信号分析专业软件;分析所测量的有关运动参数,由此了解典型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6. 加深对回转构件平衡原理的理解,初步掌握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了解动平衡机的原理结构7. 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如间歇运动机构、万向联轴节等和特殊及新型的行星轮机构如渐开线少齿差行星轮机构、摆线针轮行星轮机构、谐波齿轮机构的构成、原理、特点及应用等。

二、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内容:1.在机械原理陈列室通过模型对常用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轮系、组合机构等进行认知;2.在工厂现场参观典型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实际机械及机构的认知和光、机、电、液一体化的认知。

学时:1主要实验设备:机构陈列柜、常用机构模型、机械加工设备消耗材料:实验地点:机械原理实验室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内容:根据实物和模型,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学时:2主要实验设备:牛头刨床机构、插齿机、油泵模型等模型消耗材料:纸张、颜料、机油等实验地点:机构测绘实验室实验三: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内容:1. 完成一种给定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2. 根据任务要求设计一种机构运动方案并加以拼接学时:2主要实验设备: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架消耗材料:实验地点: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四:机构运动参数的测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内容:进行典型连杆机构机构的运动参数的测定;分析所测量的有关运动参数,由此了解典型连杆机构机构的运动特性。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大纲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实验室名称:机械实验中心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二、学时数课程实验4个,8学时;创新实验3个,27学时。

三、实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本实验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加深和拓展课堂讲授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操作能力和测量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一些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控制等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验证有关理论,了解有关实验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程序,训练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四、考核与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以百分制评分。

五、实验项目表六、实验项目内容与要求1. 典型机构的直观认识与创新联想实验内容:指导学生参观机械原理模型陈列柜,引导学生创新联想,并进行答疑。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文字解说和思考,熟悉典型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并进行有意识的创新联想。

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内容:泵类四杆机构模型测绘,仔细观察机构的组成及运动传递方式,区分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区分原动件与从动件,确定运动副的种类及数目,正确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实验要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绘制选定的几个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并计算自由度,回答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

3.齿轮范成加工实验内容:利用齿轮范成仪(m=18mm,压力角α=20o,ha*=1,c*=0.25)对不同参数的齿轮轮坯(标准直齿轮:m=18mm,z=17;m=18mm,z=9。

变位齿轮:m=18mm,z=9)绘制出标准齿形,根切齿形和正变位齿形。

实验要求:掌握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的形成过程,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回答实验指导书中的思考题,完成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机械原理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2. 理解机械原理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1.1 物体的静力学平衡1.2 物体的运动学1.3 物体的动力学2. 材料力学2.1 弹性力学基础2.2 塑性力学基础2.3 变形与应变3. 流体力学基础3.1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划分 3.2 流体静力学3.3 流体动力学4. 动力传动系统4.1 齿轮传动4.2 带传动4.3 轴承与轴系设计5. 运动学分析5.1 基本运动副5.2 机构运动分析方法5.3 机构设计与优化6. 力学系统动力学分析6.1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6.2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6.3 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四、教学方法1. 综合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讲解和示范。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3. 期末考试:对课程全面知识进行综合考核;4.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六、参考教材1. 王凯、李明. 机械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陈扬. 机械原理与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 马旭东、杨晓霞. 机械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01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02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软件工具介 绍与使用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实验设计与 实施
03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结果分析与 讨论
04
07 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讲, 及时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出勤率
保持高出勤率,不迟到、早退 或旷课。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的实 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的数 据处理与分析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的误 差来源与减小误差的方 法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实验
01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2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03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04
机械传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讨论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实验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及标准
总评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 绩占70%。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根据课堂表现、出勤 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根据试卷评阅结
果确定。
总评成绩等级划分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 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
及格。
谢谢聆听
缺点及适用场合。
带传动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掌握带轮直径、带速、中心距等参数 的选择原则,以及传动功率、带张力 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链传动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掌握链轮齿数、链节距、中心距等参 数的选择原则,以及传动功率、链张 力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轮系分析与设计
轮系的类型与特点
了解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等不同类型轮系的 工作原理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实验课程代码: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机械原理课程一部分,无单独学分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先修课程: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语言、金工实习等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实验目的:实验课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其它为开放性选作实验提倡计算机辅助实验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教材:《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参考书:《机械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桓、作模主编《液压传动及控制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液压传动与控制(hydraulic drive and control)课程编码:BX109120B学分:含在理论课中总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实验课是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的液压实验技能,掌握有关的液压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知识。

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依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成绩按10%记入《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总成绩。

三、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每个实验1~2学时)提倡计算机辅助实验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1、指导书:《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自编)2、参考书:章宏甲.《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1998.《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实验课程代码:BX105120A学分:含在理论课中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绘图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教材:《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参考书:《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代码:BX116120A学分:含在理论课中学时:4~10学时适用专业:近机类、非机类各专业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语言等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教材:《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可桢主编《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代码:BX103120B学分:含在理论课中学时:8学时适用专业(专业类):机械类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实验加强学习理解微型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指令系统和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学会典型接口芯片与微机的接口方法,接口芯片工作原理及应用编程。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拓视野,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8086/8088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的基本设计方法。

完成8086/8088(本课程实验装置为8088系统)系统原理的认知实验,典型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实验。

三、实验容与学时分配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览表DICE系列单片机实验系统(88分册)实验指导书《CAD/CAM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CAD/CAM实验课程代码:BX906130B学分:是课程的一部分,无单独学分学时:4~1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CAD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设计等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专业一、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学生产品三维几何建模能力,掌握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方法、原理和步骤,提高利用各种CAD/CAM软件实现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能力,熟悉数控加工程序的后置处理的一般过程、算法,原理及实现途径,为学生今后从事CAD/CAM或与之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熟悉数控机床加工特点,能够比较熟练地建立零件三维几何模型,熟悉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原理及过程,能够合理选取刀具及加工工艺路线,利用CAXA软件完成刀具轨迹生成,NC代码生成。

二、实验课程容、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会用CAXA软件建立零件几何模型,为利用图像数控编程技术奠定基础。

实验容:机械零件三维模型建立。

实验二、计算机NC控制自动切割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数控自动编程过程,NC控制自动切割。

实验容:计算机NC控制自动切割实验实验三、基于CAXA的平面类零件图像数控编程(2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熟悉图像数控编程原理和过程,能够对简单的机械零件进行数控自动编程,了解各种刀具轨迹生成方法。

实验容:建立零件三维模型,生成刀具轨迹。

实验四、基于CAXA的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2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图像数控编程技术,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零件几何建模,能够运用CAXA后置处理程序,生成NC代码。

实验容: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

实验五、基于CAXA的回转类零件数控车床加工仿真(2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CAXA三维造型软件,熟悉数控车床加工特点,能够完成回转类零件的图像法数控编程全过程。

实验容:回转类零件数控加工仿真。

实验六、基于CAXA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仿真(2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特点及主要加工对象,熟悉加工中心图像法数控编程全过程。

实验容:复杂零件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仿真。

实验七、基于Pro/E的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2学时)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于Pro/E的图像数控编程技术,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零件几何建模,能够运用Pro/E后置处理程序,生成NC代码。

实验容:基于Pro/E的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

三、考核方式上机实验是本课程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四次(含四次)以上的上机实验(以是否获得实验指导教师的书面认可为依据,否则不能获得本课程的学分),并且向实验教师提交可供检查的实验成果或资料,实验成绩占本课程的总成绩的20%。

四、上机实验配套教材辅助教材:《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参考书:1.《CAXA数控机床操作及仿真实训教程》,北航CAXA教育培训中心主编,2003年7月,航空航天大学;2.《CAXA制造工程师V2实例教程》北航CAXA教育培训中心主编,2001年10月,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训练实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训练学时/学分:机械类4周/4樘分,近机类2周/2学分,非机类2周/2学分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理论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学科概论等适用专业:全校本科机械类、非机类、近机类专业。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科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实践型技术基础课。

是学生学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与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程,也是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获得机械制造基本知识的基础课程。

2、本课程任务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生产过程,熟悉常用零件的毛坯制造和切削加工的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卡量具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初步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质量经济意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作风。

二、教学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容:(1)常用金属材料的认识与鉴别、显微组织观察和钢的热处理基本操作。

(2)锻压成形、冲压成形设备的认识与操作、冲压模具的拆装。

(3)焊条电弧焊、气焊与气割、电阻焊等基本操作。

(4)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基本训练、铝合金的熔炼与浇铸、铸件缺陷认识与分析。

(5)钳工的基本操作训练与制品的制作。

(6)车床的基本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训练。

(7)刨床、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的基本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训练。

(8)电火花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与典型零件的加工训练。

(9)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编程和典型零件的加工。

(10)电镀、阳极氧化工作原理的认识、基本操作和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

(11)扳金工的基本操作与典型制品的制作。

(12)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识、维修保养基本操作。

(13)常用注塑机、塑料模具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识和塑料制品的注塑操作。

(14)工业安全知识和法规的认识与机械安全、用电安全、防火与灭火等的基本训练。

基本要求:(1)非机类专业实习1)了解铸锻焊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应用及常见缺陷。

了解常用设备、工具的组成、作用和操作方法,了解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了解手工砂型铸造工艺的主要容,熟悉操作要点,掌握两箱造型的特点和应用,能独立完成简单铸件的两箱造型。

3)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锻造性能,了解锻造温度和加热、冷却的目的、方法,熟悉自由锻造的主要基本工序。

能用手锤、空气锤制作锻造作业件。

4)了解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要点,了解气焊、气割的工作原理及气焊火焰、气割条件。

能进行焊条电弧焊、气焊的平焊操作。

5)了解常用切削机床的组成、装卡附件及其刀具,熟悉其切削运动及常用量具和使用方法。

掌握车、铣、刨、磨机床上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能在其它机床上进行操作与加工。

6)了解数控车床、线切割机床及数控铣床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完成零件的自行设计、编程与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