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第一章考试必背的复习知识点(人教).doc

初二物理第一章考试必背的复习知识点(人教).doc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必记姓名: 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单位▲长度的单位▲时间的单位知识点二:单位换算原理:1、先区分大、小单位 2、根据单位,计算进率 3、如图:▲大变小,乘进率▲小变大,除进率(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该数的倒数) ▲先换单位,后计算大单位小单位乘进率除进率米 m103分米 dm10厘米 cm1010微米 μm毫米 mm103103时 h分 min秒 s6060基本单位纳米 nm千米 km基本单位知识点三:长度的估测▲食指指甲的宽度约1cm▲拳头的宽度约1dm▲人的一步长约60cm▲食指、中指间的长度约10cm★日光灯管长约1.2m★课桌长约80~100cm★课桌高约80cm★一层楼高度约3m(四楼高度为9 m)知识点四:长度的测量1、选——观察量分零,根据需要选①量程——测量范围(例如0~15cm)②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计算步骤1、找大格长度s(带上单位)2、数这个大格中小格格数n3、大格/小格数s/n,即为分度值③零刻度线——★有无磨损,★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④单位——必须带上单位2、放——紧贴平行放①两紧贴▲零刻度线或整数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有刻度线的一面紧贴②一平行刻度尺平行于被测边3、读——视线要垂直▲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4、记——估读带单位测量结果包括:①数值▲准确值——直接读刻度线,注意0不能少▲估读值——看分度值,分度值所在位的下一位注意:所有0都不能少■估读值与分度值的关系:估读值:分度值所在位的下一位长度读数最后一位必为估读值分度值:估读值的前一位②单位——必须带上单位知识点五: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多算少)配合法(组合法、平移法)曲直法(化曲为直和化直为曲两种)知识点六:停表的读数知识点七: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客观存在,不可避免错误——未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造成▲误差的来源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因此,■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误差≠错误■错误可以避免2、减小误差的方法▲方法1.提高精度▲方法2.改进方法▲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知识点八:物理关于测量计算结果的原则▲a去掉错误值▲b 结果位数与测量结果保持一致▲c遵循四舍五入1.2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必记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定义三层含义▲物体——宏观物体(肉眼看得到,摸得着)▲随时间▲位置的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知识点二、参照物◎1、参照物实质——一个物体,被选作标准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任意——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排己——排除研究对象自己▲假定不动——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静止不动▲默认地面◎3、参照物选取注意事项:▲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形式。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③把0到℃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演等方法,可以揭示自然界中许多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欢迎参阅呀!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需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 =0.000 001 m=10-6m 1nm=0.000 000 001 m=10-9m注: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1、使用前○1观察零刻度线。

○2观察它的量程 ○3观察它的分度值 2、使用中○1正确放置刻度尺 ○2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如零刻度有磨损时,最后记录的数据还应进行进一步处理。

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min )关系:1h=60min 1min=60s测量工具:钟、表、停表、(日晷、沙漏、滴水法、打更、一炷香约一小时等属于古代计时方法,不准确)知识点四:误差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特点: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不同途径去减小误差。

误差与错误: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光的一些基本特性。

接下来,我将对该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章的内容。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约为3 × 10^8 m/s。

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的速度会减小。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这是由于光在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相同。

3. 光的反射当光线碰到光滑的镜面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反射可以形成镜像。

4.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在两个介质中的折射率比值相等。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折射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6. 白光的组成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也称为彩虹色。

7.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平面镜、曲面镜和透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性质而设计的。

8. 光的消失当光线经过不透明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吸收和散射,光会被阻止传播。

光在消失的过程中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对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的知识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光的传播和特性是我们理解光学原理和应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大家可以进一步培养兴趣,深入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第一章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

第一章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大全套)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 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 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骨传导:不借助鼓膜,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前言二、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2.力的单位3.力的作用三、力的测量1.测力计的原理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四、力的分类1.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五、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形变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六、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第二定律(运动定律)3.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七、练习与思考正文:一、前言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力的相关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的物理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二、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

三、力的测量测力计的原理: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伸缩变形来测量力的工具。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其次,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最后,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四、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磁力等。

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平衡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力;非平衡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不能相互抵消,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力。

五、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形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

六、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物体,它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一定受到等大反向的力的作用。

七、练习与思考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牛顿三定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一章通常是关于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1. 力的基本概念
-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

-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2. 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 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发生的位置。

- 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3. 重力和弹力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弹力是物体之间弹性变形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4. 摩擦力
-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F = ma,其中F是力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教材
的具体要求和章节标题进行更详细的学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随着年级的升高,物理学知识点也相对变得更加深入且复杂。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将会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点,以及进一步加深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的第一章内容。

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使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原因。

力可以是推或拉,也可以是重力或者摩擦力。

2. 力量的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

牛顿定义为让具有1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毫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3. 地球的引力地球的引力是一个特殊的力,它使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

重力是按范德华力学或牛顿力学定义的,用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通用引力。

4. 运动状态运动的状态由其速度和加速度组成。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是平稳的,匀加速或非匀加速。

运动状态还可以是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

二、力和加速度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运动的变化速率。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物体每秒改变速度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运动和力的关系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

该定律表明,当施加一个力时,一个物体将加速,其加速度大小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质量和重力的关系质量和重力之间也有一种很直接的关系,称为牛顿力。

重力是质量和距离两个物体之间的通用吸引力。

当质量增加时,重力也会增加。

三、摩擦力1.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力。

这种力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并且使摩擦表面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没有摩擦力,物体将无法停下来,也无法移动。

正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车辆才能安全地行驶,跑步者才能稳定地在地面上奔跑。

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是八年级学生物理知识点中的基本部分。

关于力学和物理学的知识点还有许多深入的议题待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与力和运动相关的概念和规律,包括摩擦力和速度的定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1m=10dm 1dm=10cm 1cm=10mm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3-μm单位分运算离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2)看刻度尺的量程;(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3)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0.5m 一拃≈20cm;1指宽≈1cm。

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

看题目里面对精确度的要求。

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2.43cm。

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cm)0.03)2.4)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

当估读数字为0时,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解决。

2016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16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其他单位有: 。

1nm= m1km= m ;1dm= m ;1cm= m ;1mm= m ;1μm= 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测量前注意刻度标尺的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正对刻度线,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3、 叫做误差,我们不 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交通运输中常用 做速度的单位,1m/s = km/h 。

2、 叫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摘要:1.物理学科的简介和意义2.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力和运动3.力的概念和分类4.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二、三定律6.摩擦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应用7.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计算正文: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基本规律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力、运动、能量、声音、光、热、电、磁等各个方面。

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我们来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接下来,我们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根据物体运动的特点,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弯曲的路径上运动。

在了解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后,我们进一步探讨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牛顿的三大定律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表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也称运动定律,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表示任何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摩擦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应用。

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运动时产生的阻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这些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学习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计算。

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表示为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冲量是力在一定时间内对物体的作用量,表示为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

动量和冲量是物理中常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物理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其他单位:分 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练习: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_____m=______cm=___;6×105nm=________m=_______cm ;2小时5分=________s 6分40秒=_______s②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___;(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___;(3)一课桌的高为0.82___;(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____。

③图1中,停表的时间是________min________ s.图2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阅读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1)——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3.生活环境:在干净的淡水中,水流缓慢,水生植物茂盛。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二、扁形动物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浮萍、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和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特别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非常发达。

大多数扁平动物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有口无*。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7、蛔虫病的"预防(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2)不喝不干净的生水和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4)饭前便后要洗手(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声源:3.“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4.注意:振动停止,则发声也停止,但不能说声音停止(或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在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在传播。

6.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空气中的声速是。

7.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最快,最慢。

若某人在装有自来水的水管一端敲一下,水管足够长,则在另一端听到几次声音?。

8.声音的三要素:,,。

9.音调由发生物体的决定。

10.频率:,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是。

11.注意: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其振动频率无关,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12.乐音与乐器:①打击乐器:鼓与锣等受打击时发生振动,鼓皮绷的越紧,音调越;②弦乐器:二胡与小提琴等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音调,短而细的;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不紧的音调。

③管乐器:长笛与箫等是通过振动发声。

抬起不同的手指,就改变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长的空气柱音调。

13.响度表示的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决定响度大小的是,越大,响度越。

同样大小的声音,我们距离发声体近时比远时听到的响度,可见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14.音调与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例如:蚊子和老牛发出的声音中的音调高,的响度大。

15.音色: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有品质,即“闻其声而知其人”。

音色由发声体的,和决定。

拓展: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所以当发声体有变化时音色也将改变。

例如:完整的碗和有裂缝的碗;有经验的师傅通过听声音判断机器运转是否良好;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

1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就有差异,这些差异是判断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17.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①;②;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声波的产生和传

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振动时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

3、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

4、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介质没有随波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5、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6、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7、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8、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9、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坚硬光滑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表面吸收声
波的能力强。

10、传入人耳声波相差0.1秒以上就能区分。

、回
声的利用:测距离、超声定位仪等。

2声音的特征
一、响度
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响度(也叫音量)。

2、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2)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二、音调
1、声音的高低就是音调的高低。

2、频率f: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
号Hz)
3、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如粗细、松紧、厚薄、长短、体积等)材料有关,如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音调越高。

4、超声: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

它的特点是频率高,能量大而集中。

有良好的定向传播特性,易于
聚集。

次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它的特点是频率低。

其穿透力极强,可以轻易地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

它有
很大的破坏性。

次声与超声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三、音色
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它们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

频率组合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2、乐音和噪音
乐音:悠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音: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噪音。

噪音的振动波形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噪音对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减少噪音的方法:
(1)控制噪声源——消声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吸声
(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隔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