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识别与处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产后出血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使读者对产后出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分娩前的风险评估、分娩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分娩后的监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止血措施、容量复苏、病因治疗等多个环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文还就产后出血的特殊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如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引起的休克等,为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参考。
本文总结了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
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共同为提高我国产科质量而努力。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对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前预防:在产前阶段,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便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同时,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如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以提高孕妇的自我防范意识。
产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产程进展情况。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的异常出血,是产科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临床中,通常会根据出血的程度进行三级预警处理,以确保能尽早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
一级预警:轻度出血轻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较少,属于正常范围内。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处理流程:1.产妇休息:产后要使产妇保持平卧休息的状态,以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出血量。
2.监测出血量:护士会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出血量,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如有变化及时处理。
3.给予滴注宫缩剂: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产妇滴注宫缩剂,以帮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补充血容量:可以给予产妇输液,补充体液和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稳定。
5.早期离床活动:当产妇出血量稳定后,可以适当提早进行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子宫收缩和恢复。
二级预警:中度出血中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增加,但未达到大出血的程度。
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及时更换垫子:护士需要及时更换产妇的护理垫子,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护士会通过触诊判断子宫的收缩情况,如果子宫没有有效收缩,可能需要考虑给予宫缩剂或其他处理措施。
3.给予输液治疗:在中度出血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大量的输液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状态。
4.吸引照明:对于中度出血的产妇,为了避免感染和保持清洁,需要进行吸引照明,以清除子宫腔内残留的凝血物。
5.定期检查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如有异常变化需要及时处理。
三级预警:大出血大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已经超过了中度出血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紧急手术:对于大出血的产妇,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包括宫颈分解术、子宫刮宫或甚至子宫切除术等。
2.快速测量出血量:护士需要迅速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状况的严重程度。
产后出血三级警戒流程
产后出血三级警戒流程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的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毫升,或者在产后24小时之后,阴道持续出血超过200毫升。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医疗机构一般都有一套完善的三级警戒流程。
三级警戒流程主要包括早期预警、中期处置和晚期干预三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1.早期预警阶段:早期预警是指产后出血的早期信号识别和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出血进一步恶化。
在术后恢复室、产房等监测单位,护士应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观察产妇出血情况。
当发现阴道出血增多、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护士应通知主治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包括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颜色苍白程度、肢体抽动,观察宫底收缩情况等。
2.中期处置阶段:中期处置是指在早期预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控制产妇出血,维持产妇生命体征的稳定。
这个阶段需要由医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血控制方案。
常规的控制出血措施包括,首先给产妇输注晶体液或红细胞悬液来纠正低血容量状态,并保持血流量。
同时,使用妇科止血药物,如滴嗪酮、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来增加宫缩,达到止血的效果。
对于异常大出血的病例,可能还需要通过手术控制出血,如宫颈夹闭术、子宫压迫夹闭术等。
3.晚期干预阶段:晚期干预是指在产妇出血得到控制后,继续对产妇进行恢复和护理,预防再次出血。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产妇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同时,还需要做好产妇的营养补充、贫血纠正、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措施,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
健康教育包括告知产妇出血的相关知识,让产妇了解出血的症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教育产妇定期进行产后复诊,加强对产妇的监测和治疗。
总结起来,产后出血的三级警戒流程是一套系统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在早期预警、中期处置和晚期干预阶段,通过医生和护士的联合努力,及时控制产妇出血,保证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产后出血原因识别及处理策略探讨
病、 妊娠并发症致凝 血功能障碍两种类型 。前者如再生障碍性
贫血 、 血友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 免疫 性疾病 、 重症肝炎 ; 后者 可因重度子痫前期 、 重型胎盘 早剥 、 羊水栓塞 、 死胎滞 留时 间过 长导致凝血功能不全引起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 , 此类原 因导致 的
产后 出血常难 以控制。 25 子 宫内翻 . 很少发生 ,主要原 因有用 力按压宫底或
早人为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 , 使胎盘部分剥离 , 影响宫缩 , 剥离
2 . 胎盘剥离后滞 留 由于宫 缩乏力 、 胱充 盈而影响 .2 3 膀 胎盘下降 , 胎盘 已完全从子宫 壁剥离 却未能排 出 , 留于官腔 滞 内影 响子宫 收缩。 233 胎盘嵌 顿 由于子宫收缩 药物应 用不 当或在胎 儿 策略探讨
王金珍
( 太原市第八人 民医院 , 山西 太原 0 0 1 ) 3 02
产后 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 在我 国产妇死亡 原因中居 第 1 。传统 的产后 出血定义 为胎儿娩 出后 2 位 4h内失 血量超 过 5 0m , 多数 学者主张 阴道分娩 出血量达 5 0m 剖宫产 0 L现 0 L, 失血量达 1 0 L即可定义 为产后 出血 ,目前这一标 准尚未 0m 0
不 良等引致 。
2 . 软产道损伤 . 3
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 、 宫颈 、 阴道及骨盆
底软组织 构成 , 阴道分娩时容易受 损 , 引发出血。 软产道损伤表 现为阴道流血持 续不断 , 血色鲜红 , 自凝 , 可 子宫收缩好 , 胎盘 胎膜完整 。认真 、 仔细检查可明确 出血原 因。 231 宫颈裂伤 .. 宫缩 过强、 过频 , 接产者操作不 当, 口 宫 未开全 即行产钳或臀牵 引分 娩 ,巨大胎儿使宫颈过度伸展 , 产 道准备不充分 , 可直 接或 间接造成宫颈裂伤 。 产程延长 , 宫颈未 开全 , 胎先 露压迫宫颈 时间过长 , 宫颈组织 出现水肿 、 缺血 , 弹 性变差 , 易裂伤 。宫 颈手术史可致宫颈狭窄 、 不易扩张而撕裂 。 232 阴道侧壁撕 裂伤 .. 此种类型最常见 , 助产人员保 护 会 阴不 当、 阴道助娩 、 头手复合先露均可引起 阴道侧壁损伤 。 阴 道壁裂伤 出血多 , 发生在娩出胎儿后 , 血液可 自凝 , 如有小 动脉 破裂 , 血液颜 色较鲜 红。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产后48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及时准确地评估产后出血情况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 观察症状。
产妇产后出血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四肢发冷等。
此外,产妇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观察这些症状可以帮助评估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
2. 测量出血量。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之一是通过测量出血量来判断出血的情况。
可以使用称重法或者吸引法来测量产妇的出血量。
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准确记录出血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检查子宫收缩情况。
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不良,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未能得到有效地闭合。
评估子宫收缩情况可以通过触诊子宫的硬度和高度来进行。
此外,也可以通过观察子宫出血口的情况来判断子宫的收缩情况。
4.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产后出血的另一个评估方法是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通过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量和性状,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鲜红色的流血量较大,暗红色或棕色的流血量较少,这些情况都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5. 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
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内血液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和低血压等情况。
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的程度和对产妇的影响。
一般来说,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g/L,或者血压低于90/60mmHg时,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6. 进行B超检查。
在评估产后出血时,有时候需要进行B超检查来明确出血的原因。
B超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子宫内膜的情况、子宫肌瘤、子宫腔内积血等情况,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总之,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产妇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只有及时准确地评估产后出血的情况,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
内容提要
产后出血的定义 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常用计血量的方法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
• 产后出血:分娩后24h内出血量≥500ml。 • 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000ml。
• 产后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每4
例孕产妇死亡中有1例由产后出血所致。
的牵拉 脐带,耻骨联合上方上推子宫,促进胎盘尽快娩出;
产后出血处理的2:1:1管 理方法:
(1)产时出血量 ≥200ml(胎儿娩出至胎 盘娩 出结束); (2)产后在产房观察期间≥100ml; (3)回病房≥ 100ml。
(三)产后预防
产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关注二个黄金时间“2+4”
(1)血压、脉搏、膀胱充盈情况、子宫收缩 和宫 底高度、阴道出血量、会阴伤口、肛门 有无 坠胀感;
四、常用计血量的方法
早期识别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对出血量有正确 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丧失抢救时机。
阴道分娩计血量的方法
1、容积法、称重法和面积法
◆容积法:从胎儿娩出后,用计血盆放在产妇臀部
下,收
集阴道出血。 ◆称重法:(1)总重(称重)-原纱布量/1.05 (血液 比重) (2)计血量垫(病房用) ◆面积法:血湿面积按10CM×10CM=10ML
2、根据休克指数判断失血 量
可以 第一时间估计出血量,尤其是未作失血量收 集;
◆外院转诊产妇的失血量估计; ◆隐匿性产后出血。
◆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产后出血,方便、快捷,
•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与估计失血量:正常值为 0.5
休克指数
<0.9
估计失血量
<500ml
产后出血早期识别与药物治疗选择策略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1.胎儿娩出后1分钟内注射催产素或其它 宫缩剂(尤其高危者) 2.控制性达拉脐带(胎儿娩出后1-3分钟 或脐带停止搏动钳夹脐带并一手达拉) 3.胎盘娩出后常规按摩子宫(常规吗?) 如果子宫收缩好,无需按摩子宫。
产后出血的估计----多种方法综合,可提高准确度 1.根据血色素的改变来估计 WHO 产后出血技术小组:临床估计和测量 2.根据临床症状不估计 比实际失血量低估 3.休克指数:脉率 / 收缩压 30%-50% 4.目测法:一般比实际低估30-50% 5.称重法 6.容积法 7.光度测定技术
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
产后出血的处理可分为预警期、处理期和危重期,分别 启动一级、二级和三级急救方案,产后2 h出血量>400 ml为 预警线,应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包括迅速建立两条畅通 的静脉通道、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向上级医护人员 求助、交叉配血,同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进行处理; 如果继续出血,应启动相应的二、三级急救措施。病因治疗 是产后出血的最重要治疗,同时兼顾抗休克治疗,并可求助麻 醉科、重症监护室(ICU)、血液科医师等协助抢救。在抢救 产后大出血时,团体协作十分重要。
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程序
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程序背景产后出血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的大量出血情况。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导致妇女失血过多、休克和生命危险。
为了及时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本医院制定了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程序。
目的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程序的目的是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快速处理产后出血问题,保障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警报级别根据出血情况的严重程度,我们将产后出血分为三个警报级别:1. 一级警报:轻度出血,血量较少,但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2. 二级警报:中度出血,血量较多,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和治疗。
3. 三级警报:重度出血,血量极多,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和抢救。
警报触发条件以下是触发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的一般条件:1. 一级警报触发条件:- 流血量超过500毫升。
- 流血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2. 二级警报触发条件:- 流血量超过1000毫升。
- 流血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3. 三级警报触发条件:- 流血量超过1500毫升。
- 流血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
警报处理流程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的处理流程如下:1. 一级警报:- 医护人员应立即对产妇进行检查,评估出血情况。
- 同时,护士应记录出血量、观察血压和心率等指标。
- 产科医生需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如输液、使用止血药物等。
2. 二级警报:- 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紧急输血等。
- 产科医生应迅速评估,并考虑进行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
3. 三级警报:- 医护人员应迅速进行紧急抢救措施,包括紧急输血、紧急手术等。
- 产科医生需及时通知重症监护室和其他相关科室,做好全面救治准备。
结论通过制定产后出血三级警报程序,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问题,确保妇女的安全和健康。
医护人员需熟悉这一程序,并在发生警报时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子宫内膜剥脱引起的阴道大出血。
这是妇产科急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识别与预防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警惕,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阴道大出血,或者出血量超过产后应有的范围;产后出血时间持续延长,超过30分钟;产后出血伴随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产后出血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觉。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医务人员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等,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产后出血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阻止出血并保护产妇的生命。
首先,要及时呼叫急救车或将产妇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急救车赶到或到达医院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紧急处理措施:1. 控制出血部位:可以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或者用纱布、干净的布料等进行包扎,以阻止出血。
同时,要让产妇保持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
2. 输液补充:可以给产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维持血压稳定,以防止产妇因大量出血而出现休克的情况。
3. 给予输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输血治疗,以补充失血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4.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产妇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催缩子宫的药物、止血药物等。
5. 心理支持:紧急处理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等情绪,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稳定产妇的情绪。
三、后续处理和预防产后出血得到控制后,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预防。
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产妇的子宫情况,确保子宫已经收缩良好。
同时,医生还会给产妇进行阴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因。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再次发生,产妇和家属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产后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休息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产后出血自查自纠
产后出血自查自纠产后出血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产后出血多为会阴裂伤、宫颈破裂、宫壁跳裂、宫胎床不收缩等原因造成,多在产后24小时内发生。
继发性产后出血多由于产后子宫感染、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多发生在产后24小时至产后42天内。
产后出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产后腹痛或子宫不收缩等。
如果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伴有休克、意识模糊、皮肤苍白等严重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处理。
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对产妇和家属来说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可以减轻病情,保护产妇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措施,帮助产妇及家属更好地了解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方法1.注意休息:产妇产后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在产后48小时内,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脱水和疼痛。
2.监测血量:产妇产后应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产后出血量,如果发现出血过多、颜色变深或有异常气味,应及时就医处理。
3.留意子宫恢复:产妇产后应密切关注子宫的恢复情况,如子宫没有明显变小,或者触摸有坚硬感,可能是子宫内有血块或胎盘残留,应及时就医处理。
4.注意排尿排便:产妇产后应保持排尿通畅,避免尿潴留,可以通过饮水和轻柔按摩促进排尿。
同时,产后应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5.观察身体症状:产妇产后应留意自身的身体症状,如出现头晕、心悸、脉搏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可能是休克的征兆,应立即就医处理。
6.保持清洁:产妇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细菌感染引起阴道炎等疾病。
7.合理饮食:产妇产后应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二、产后出血的自纠方法1.按摩子宫: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可以通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按摩子宫的方法是用手掌轻轻按压下腹部,向上推动,以促进子宫的收缩。
2.加强营养:产后出血的产妇应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身体的恢复,增强抵抗力。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一、概述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确保产妇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流程。
二、应急预案流程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在产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出血量等,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迹象。
(2)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经产妇、疤痕子宫、急产、血小板减少、胎盘早剥等)进行重点监护。
2. 抢救措施(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留置针或大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2)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4)根据病因处理:a. 子宫收缩乏力: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等。
b. 软产道裂伤:及时缝合止血。
c. 胎盘因素:清除胎盘组织,必要时进行宫腔填塞或剖宫产。
d. 凝血功能障碍:使用凝血因子、血小板等。
3. 休克纠正(1)针对失血性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确保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稳定。
4. 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 病情观察与记录(1)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记录出血量。
(2)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病情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6. 转诊与交接(1)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送回病房。
(2)与当班护士做好病情交接,确保信息传递准确。
三、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总结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旨在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产妇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重视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断 P H 至关重要 。 P
2 产 后 出血 的 处 理
2 1 一 般 处 理 .
新方 法 、 药物 、 术 已有较 大发展 , 文就 P H 的识别 技 本 P 和处理论述如下 , 以期降低 孕产妇死 亡率 。
1 正 确 识 别 产 后 出 血
1 1 产 后 出血 的诊断 . P H 是 指 胎 儿 娩 出 后 2 h 内 产 妇 出 血 量 ≥ P 4 0mL 2 0 或 4h内出血 量≥ 5 0mI, 根 据 目前 的研 0 但 究结 果 , 该定义 可能需重新修 改 。美 国资料显示 , 阴道 分 娩 产 妇 的平 均 出血 量 为 5 0mL( 0 0 5 %出 血 量 > 5 0mI , 0 剖宫产产 妇 的平均 出血量 为 10 0 ) 0 mL。 国 我
妇死 亡 的首 位 原 因 , 占孕 产 妇 死 亡 的 4 。其 中 , ]约 0
肿, 易被忽 视 , 以致延 误抢救 时机 , 对于该类 患者 , 故 临
床上更应 正确测量 和估计失 血量 。 测 量 产 后 出血 量 的常 用 方 法 包 括 以下 5种 。① 称
重法 : 后接血 敷料湿 重与产 前敷料 干重相 减 ( . 5g 产 10
--
1mL血液 ) ②容积 法 : ; 将收 集的产后 出血用量杯测
量 ; 面 积 法 : 积 为 1 m × 1 m 的 出 血 量 一 ③ 面 0e 0c
产后出血风险识别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产后出血风险识别与管理方法的研究在临床上,产后出血是仍然是妇产科领域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0万例产后出血的死亡病例。
虽然近年来各种预防、干预方法不断推进和完善,但依然难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死亡和痛苦。
因此,在产后出血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仍需不断推进,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产后出血风险因素的识别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为孕产期因素和分娩过程中因素。
孕产期因素包括年龄、妊娠次数和妊娠期患疾病等;分娩过程中因素又包括产程长度、分娩方式及胎儿大小等。
理解和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更加客观判定患病患者的风险,有助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产后出血的防范效果。
二、产后出血的管理与干预产后出血管理与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及早发现,快速缓解,避免病情恶化。
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产后出血干预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转变护理理念,采用团队式服务模式,促进多学科间的协作。
常见的管理和干预方法包括手动剥膜、子宫质地检查、药物止血、压迫传导、输血治疗等。
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输血品种和用量的选择、补液和洗胃的时机等。
三、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既然是预防出血,就在分娩前尽可能规避或调控有利的因素,保障孕产妇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预防措施可以从孕期开始,如加强孕妇保健教育、补充营养和预防妊娠糖尿病等;分娩过程中,应注意助产方式、催产素用量等;防止产后感染,避免毒血症和其他并发症等。
这些预防措施虽然有助于减少患病风险,但也有它自身的弊端和局限性,需要全面评估和斟酌。
四、产后出血风险识别与管理评估的重要性产后出血属于时间紧迫、情况多变的急症,因此及时得到科学、专业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孕产历史、身体健康和现状症状等因素,以更加精准的识别风险和制定干预措施。
而为了更有效地评估风险和管理病情,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行风险预防和管理。
妇产科医生操作技能
1.产后出血识别和处理答案:(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2).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3).处理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具体方法有:(1)去除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2)按摩子宫:助产者一手在腹部按摩宫底,同时压迫宫底;(3)应用宫缩剂;(4)宫腔纱条填塞;(5)结扎盆腔血管;(6)髂内动脉栓塞术(7)切除子宫.2.胎盘滞留:怀疑有胎盘滞留,应立即做阴道检查及官腔检查。
若胎盘已剥离,则迅速将剥离胎盘取出;对残留胎盘或胎膜者可行钳刮术或刮宫术。
3.软产道裂伤:一方面彻底止血,另一方面按解剖层次缝合。
宫颈裂伤小于1cm若无活动性出血,则不需缝合;若有活动性出血或裂伤大于1cm,则应缝合。
若裂伤累及子宫下段时,缝合应注意避免损伤膀胱及输尿管,必要时经腹修补。
4.凝血功能障碍:首先应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出血,明确诊断后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
若已并发DIC,则按DIC处理。
2.新生儿复苏答案:一、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建立通畅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正常循环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监护二、产前发现高危因素,辐射保暖台能随时投入使用,全套复苏器械随时可用。
三、初步复苏:(1)挤压出新生儿口鼻内的液体,擦干新生儿皮肤,置于32℃辐射保暖台;(2)体位:仰卧,轻度头高足低,颈部适当仰伸,可在颈部或肩下用布垫高2~3cm;(3)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内羊水。
(4)弹足底、拍足底或抚摩(托)儿背促使呼吸。
(5)常压给氧:全身青紫而HR>100次/分,粘膜转红润后可不必给氧。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产后出血是指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24小时内,大于等于500毫升的阴道失血量。
它是产后期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产后出血进行及时评估非常重要。
评估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记录阴道失血量:产后出血是根据阴道失血量是否超过500毫升来确定的。
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需要每小时记录一次阴道失血量,以便及时发现出血情况。
2. 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护士需要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皮肤颜色等指标,及时发现出血引起的循环系统问题。
3. 触诊子宫:子宫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评估产后子宫的收缩情况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通过触诊子宫的位置、硬度和大小来判断子宫是否收缩正常。
子宫松软、增大或位置较低可能是出血的征兆。
4. 观察阴道和会阴:产后出血可以通过阴道或会阴处的撕裂、溃疡或出血点来识别。
护士应该仔细检查会阴和阴道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出血的问题。
5. 观察尿液:尿液中的血液也是判断产后出血的指标之一。
护士可以观察产妇排尿时是否有血液出现。
6. 听取产妇的自述症状: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头晕、乏力、脉搏加快、气喘等症状。
护士应当询问产妇的自述症状,以获取更多有关出血情况的信息。
7. 实验室检查:产后出血可能引起患者的贫血,因此,做血红蛋白或血细胞计数可以评估出血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做凝血功能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总之,产后出血的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方法来判断出血情况。
护士不仅要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和症状,还要进行触诊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问题,确保产妇的安全。
产后出血诊断和处理课件
(三)正确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胎肩娩出后 ,生理盐水500ml加入缩宫素20U静滴。米索前列醇 600μg纳肛;益母草注射液2ml肌注;
第十八页,共54页。
(四)胎儿娩出后及时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缝 合止血;
(五)掌握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完全剥离前严禁 暴力推压子宫和牵拉脐带;
(二)测量出血量的注意事项
1.产后2小时是观察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的重要时期; 2.产后出血标准定为≥500ml,然而待出血已达500ml时再进 行处理已为时过晚,出血量达200ml时,即应查找原因并 积极处理; 3.注意阴道出血的同时,注意会阴切开、剖宫产腹部切口、 子宫切口出血量,纱布和敷料上吸附的血量;
一般情况下,收缩压< 80mmHg ,估计出血已 >1000ml。
3.平均动脉压测定: MAP=舒张压-1/3(脉压差)。 正常MAP=90±5mmHg;<65mmHg为异常。 4.脉搏或心率:>100次/分; 5.尿量:少尿:<25~30ml/h,<400ml/24h; 6.中心静脉压
第二十八页,共54页。
5.胎盘部分植入:胎盘部分植入,另部分已与 宫壁分离引起大出血; 6.胎盘残留:胎盘娩出后多量流血,持续不止 ,检查胎盘有残缺,或副胎盘残留宫腔而致出 血。
第七页,共54页。
(三)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持续性阴道流鲜红血,子宫 收缩好,胎盘胎膜完整。会阴、阴道或宫颈 处有裂伤,并有活动性出血。 1.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有的在胎儿 未娩出前已有裂伤出血;
(十)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出血量达 200ml以上时,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高度重 视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致休克的程度
代偿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血量ml
%
收缩压 变化
临床表现
500- 1000
10-15% 无
心悸、 头晕、 心率加速
1000- 1500 15-25%
轻度下降 80100mmHg
乏力、 出冷汗、 心率加速
1500- 2000 25-35%
明显下降 7080mmHg
倾向者; (3)晚期产后出血一次达500ml,积极保守治疗仍有
出血倾向者。
禁忌证: (1)合并有其他脏器出血的患者; (2)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宜搬动病人。
难治性产后出血
• 经按摩子宫、缩宫素,静脉推注钙剂, 剖宫产术中热盐水纱布湿敷子宫等 各种保守无效
• 出血速度快,胎儿娩出后 出血量>1500ml/ 1h内
血管内 85
225 500 1000
补充血容量输液速度
• 晶体溶液 最初15-20min 输入1000ml, 第一小时至少2L。 半小时后评价: 休克症状改善,继续1L/6-8h滴注; 休克症状无改善, 输血。
• 胶体溶液 输晶体溶液1-2L 胶体溶液0.5-1L。 • 血液
原则上Hb50-70g/L、HCT<24%时输血。 HCT达到30%时效果较好。
• 1.高危因素的识别 • 2.出血量的准确估计 • 3.加强第四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常见高危因素
1. 子宫收缩乏力 • 全身因素:精神紧张、恐惧、体虚、慢性疾病 • 产科因素:产程长、产前出血、感染、妊高 • 子宫因素:过度牵张、多产及手术、病变 • 药物因素:镇静、麻醉或宫缩抑制剂
2.胎盘因素:宫腔操作、感染
3
结扎子宫动脉下行支
结扎子宫卵巢动脉 吻合支
结扎子宫动脉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动脉结扎术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下1-3cm 下推膀胱子宫返折腹膜,
大圆针可吸收线 前后距子宫侧缘2-3cm
穿过子宫肌层, 后前穿过子宫侧缘
动静脉外侧 阔韧带无血管区出针打结
1-3cm
2-3cm
47
子宫体
输尿管
轻度失血 失血量 20 % < 1000ml 中度失血 失血量 20-40 % 1000-2000ml 重度失血 失血量 40 % >2000ml
5. 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CVP的正常值为6~12cmH2O; CVP<6 cmH2O,血容量严重不足,
快速大量补液!
CVP>15 cm H2O 水潴留 防止过多补液加重心肺负担。
1 病史 2 凝血状况
始终警惕:血压与出血量 不成比例的休克
— 羊水栓塞?腹腔内出血? 31
宫缩乏力出血—加强宫缩 按摩
宫缩乏力出血—加强宫缩
2 药物止血:
(1)缩宫素:
≯60U
过量催产素受体饱和抗利尿作用
促宫缩作用没有相应增加
催产素10U im(3-5’起效),经腹子宫底注!
持续30-60分钟
3.软产道损伤:手术助产、巨大儿、急产、感染
4.凝血功能障碍:病史(注意继发于出血后)
产后出血量评估
1 .称重法: 失血ml =总量(称重)
-原纱布量/1.05(血液比重)
2. 面积法: 双层单:
16cm x 17cm /10ml
单层单: 17cm x 18cm /10ml
四层纱布垫: 11cm x 12cm /10ml 10cm x 10cm /10ml 15cm x 15cm /15ml
催产素 20u-40u + 平衡液500-1000ml iv
40-60滴/ min ,立即起效,
15-60’ 渐加强;滴完后20’,渐减效。
半衰期1-6分钟 。
宫缩乏力出血—加强宫缩
2 药物止血: (2)麦角新碱 :作用于宫颈与宫体 0.2mg /次 2-5小时重复 iv 慢推 或 im 最多 ≯ 2次 10秒起作用,维持4小时
定义
•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age, PPH)
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 宫产时超过1000ml。
多数估计的出血量为实际出血的50%,分娩时孕妇的年 轻\应激状态\下肢抬高都可以掩盖出血导致的休克症状 直至重度休克不能代偿才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
重视产后出血的识别
注意勿损伤膀胱和直肠。
水囊 替代纱布填塞
注入250-500ml生理盐水 阴道内再填塞纱布
固定塑料管, 24-48h后取出。
子宫的特殊缝合方法
4cm 3cm
B-Lynch缝合方
法
56
57
动脉栓塞
栓塞前
栓塞后
成功率85-90%
58
介入治疗
适应证: (1)保守治疗无效的各种难治性的产后出血 (2)产后出血>1000ml,经积极的保守治疗仍有出血
产后出血的识别与处理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妇产科 程 浩
WHO 报道:
每年全球孕产妇死亡529,000(即每分钟死亡 1例),其中9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在可避免的死亡中产科出血占50%~55%
卫生部要求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10万。
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
21.61/10万(2011) 15.03/10万(2012)
以防DIC的发生
补充血容量种类
• 晶体溶液
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 碳酸氢钠林格氏液、高张盐水 • 胶体溶液 低或中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
血浆、代血浆制品,贺斯等
• 血液
1000ml液体输入在体内的分布情况(ml)
细胞内
• 5%葡萄糖 600
• 盐水、平衡液
-100
• 血浆
•血
0
细胞间 255
875 500 0
补充血容量的溶液比例
失血量 晶体
<20% 可用晶体
20~40%
3
>41 %
3
>3000ml
胶体
1 1
血液
1 1.5 补充80%的血
全血500ml提升血液指标值
• HCT3-4% • RBC250ml • 血浆250ml • 纤维蛋白原150mg • 血小板50ml
输血注意事项
3u库血+1u新鲜血; 4-5u库血+1u新鲜冰冻血浆, 800ml血 +10%葡萄酸钙10ml
凝血酶原复合物,冰冻干血浆
2 止血药物: 静注
三联
维生素K1 止血芳酸
30mg 300mg
止血敏
3g
氨甲环酸(血速凝、妥塞敏) 1g iv 慢注
增强凝血反应血块坚固
凝血功能障碍
3.针对产科并发症治疗 胎盘早剥尽快终止妊娠; 产后出血继发凝血障碍 —补血、补充凝血因子
羊水栓塞: 产后迟缓性出血 休克与出血量不符合
事先测算!!
3 .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测定
HCT30% 以下 或 Hb 50-70g/L
出血 估计>1000ml 下降10g约失血 400ml-500ml
4.休克指数: 脉搏/收缩压(mmHg)
➢SI=0.5 ➢ SI=0.5-1.0 ➢ SI=1.0 ➢ SI=1.5 ➢ SI=2.0
无休克 <20% (500-750ml) 20-30% (1000-1500ml ) 30-50% (1500-2500ml ) 50-70% ( 2500ml –3500ml)
1. 正常脉压差在 30-40mmHg
当出血量>800ml
脉压差 20mmHg 或收缩压 80mmHg 或既往血压高时,收缩压降低20-30mmHg
2 伴随的其它症状和体症:
① 苍白(特别是内眼睑、手掌和口周); ② 皮肤湿冷; ③ 呼吸急促(≥30次/分); ④ 焦虑、意识模糊或昏迷; ⑤ 尿量少:<25ml/hs
无力、 少尿
2000- 3000 35-45%
极度下降 5070mmHg
晕厥、 无尿、 呼吸困难
18
正确处理产后出血
1. 抗休克 2. 迅速寻找出血原因,对因处理
孕产妇出血的应急措施 ——一旦发现
• 气道及给氧 • 至少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去除肝素帽)快速补
液(平衡液、宫缩剂) • 保留导尿观察尿量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图、肾功、电解质、
抗过敏 、解除肺动脉高压、抗休克、止血
பைடு நூலகம்
手术止血治疗
Abdrabbo等提出
五步盆腔血管止血法
逐步选用子宫出血停止。 (1)单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2)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3)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4)单侧卵巢动脉结扎; (5)双侧卵巢动脉结扎。
4
5
结扎卵巢动脉
结扎髂内动脉
2
1
4 阴道出血: 2-1-1(200-100-100ml)
• 如果产后出血超过2:1:1
即接产时
≥200ml,
产后2小时内 ≥100ml,
产后2小时--24小时 >100ml
积极寻找出血原因!
产后2小时的观察记录表
时间
产后 时间
15分
血压
脉搏
宫底
阴道 出血 量
排尿 情况
30分
1小时
2小时
15
休克的早期识别(除脉率外)
增强凝血反应血块坚固
3 乳头刺激 刺激内源性催产素的释放
胎盘因素
病因
胎盘粘连 胎盘滞留 胎盘残留 胎盘嵌顿 胎盘胎膜残留 胎盘植入
处理
手取胎盘
宫缩剂
乙醚麻醉下取出 徒手搔刮或清宫 手术切子宫或保守
人工剥离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