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之颜色读数辨识物质浓度

数学建模之颜色读数辨识物质浓度
数学建模之颜色读数辨识物质浓度

颜色读数辨识物质浓度

摘要

本文为了精准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档位,试确立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的数量关系模型。针对问题一: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给数据,将各种物质的实验结果绘制成色卡,直接观察颜色。发现颜色的变化与浓度的改变有关联。随后处理数据并用EXCEL绘出颜色读数与浓度的折线图,从图可观察出其颜色读数与浓度是有相关性。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有些物质RGB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因此我们引入灰度来代替原数据中的RGB。得出组胺与溴酸钾两种物质的浓度与灰度有相关性,其余三种没有相关性。将组胺与溴酸钾的浓度与灰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组胺:浓度=-3.038*灰度+327.8 ;溴酸钾:浓度=-5.298*灰度+732.481;工业碱的数据中浓度为0到7的数据变化极差为3,所以去除了浓度为0的数据组重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工业碱浓度与所有数据相关。将工业碱浓度与灰度导入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浓度=-0.036*灰度+12.931(灰度<140)经过分析,硫酸铝钾的颜色读数与浓度只在是否存在该物质时存在差异,将浓度设置为存在或不存在,导入SPSS与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有相关性。奶中尿素的数据经过分析只有B与浓度有相关性,将浓度与B导入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浓度=-112.475*B+13571.908(B<140)建立“三准则”分别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一、RGB2HS吻合度,利用RGB与HS关系检验每条数据准确性;二、同物同浓下变异系数,检查同物质同浓度下数据是否稳定;三、同物异浓离散度分析,检查同物质不同浓度下颜色读数是否存在差异。

针对问题二:首先对附件二中的数据进行检验,绘制色卡进行观察,发现HS的数值有很大误差,同种浓度下RGB变化极小。经过计算发现HS的数值相反。更正之后取同种浓度下数据的平均值经计算出平均值的灰度。绘制折线图,发现颜色读数与浓度间存在较小关系。将数据导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颜色读数与浓度间存在相关性。之后对RGB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因此我们取灰度与浓度的数据导入MATLAB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为:浓度=-3.612*(0.2989*R+0.587*G+0.114*B)+515.3,并发现模型误差较大,后建

立多元Logit模型和指数模型浓度灰度进行修正,发现

误差得到极大改善可初步用于实际。

针对问题三:分别说明数据量和颜色维度对模型的影响。数据量分析取数量性差较大的工业碱和硫酸铝钾进行分析。工业碱的数值较少,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很难检验,异常值不易发现,影响模型准确性。硫酸铝钾的数据较多,易检验准确性,但异常值出现几率大,处理不当会对模型会有很大影响。5种颜色维度由于数据错误不全,单位不全,对模型有很大影响。随着颜色维度数据的增多,模型会更加稳定准确。

关键词:比色法 RGB与HSV 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灰度

比色法是常用的物质浓度检测法,由于不同人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同,使得结果精度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照相技术的提高,比色法的使用日趋精准。要求通过照片中的颜色读数,建立与物质浓度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待测物质更准确的浓度。

1.1问题一

(1)通过附件1所给出的5组数据确定各物质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的关系。(2)给出评价标准并评价已知数据的精准程度。

1.2问题二

(1)通过附件2所给出的数据,建立颜色读数与浓度间的模型

(2)对(1)中建立的模型进行误差分析

1.3问题三

(1)分析数据量对模型的影响

(2)分析颜色维度对模型的影响

二、问题假设

(1)假设R、G、B、H、S的读数未受主观因素影响

(2)不考虑物质杂质对浓度(ppm)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查找文献学习颜色RBG与HSV等专业术语的知识,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4.1问题一分析

问题需判断每种物质每次实验的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由于颜色读数由RGB值构成,所以我们队首先将各组RGB值录入MATLAB,用数据绘制出

色卡。将各组色卡进行比较,可直观的观察到实验中每组颜色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之后将附件1的各组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分析,绘制关于颜色与浓度之间的折线图,最后再将数据导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颜色与浓度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实验数据优劣的评价准则,并评价五组数据优劣。

自行建立准则,对已知数据进行评估。考虑该附件没有明确指明各数值的单位以及转换方式,所以针对此问题我们建立了关于RGB与HS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求解可得出一个准确的计算数值,然后将原数组与计算数组进行对比观察误差。

4.2问题二分析

4.2.1

问题需要根据附件二中的数据,建立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间的模型。先对数据进行检验。绘制色卡进行观察。取同种浓度下颜色读数的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并导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平均颜色读数的灰度,做灰度与浓度间的折线图和相关性分析。之后导入MATLAB中进行拟合,得到模型。

4.2.2

问题需要将回归出的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将其导入MATLAB中进行绘图分析。

4.3问题三分析

4.3.1

问题要求讨论数据量对模型的影响,取附件1中数据量差距最大的工业碱和硫酸铝钾分别进行分析。

4.3.2

问题要求讨论颜色维度对模型的影响,根据附件中颜色体系的数目多少及完整性对模型的影响进行分析。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参考文献[1]基于三刺激理论,我们的眼睛通过光对视网膜的锥状细胞中的三种视色素的刺激来感受颜色。这三种色素分别对波长为630nm(R)、530nm (G)和450nm(B)的光最敏感。通过对光源中的强度进行比较,我们感受到光的颜色。这种视觉理论是使用三种颜色基色:红、绿和蓝在视频监视器上显示彩色的基础,称为RGB颜色模型。除由了一组基色的表示方法,HSV模型使用对用户更直观的颜色描述方法。为了给出一组颜色描述,用户需选择一种光谱色并加入一定量白色和黑色来获得不同的明暗、色泽和色调。这个模型的颜色参数的色彩(H)、色彩饱和度(S)和明度值(V)。HSV模型的三维表示从RGB立方体演

变而来于RGB和HSV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我们分析问题时主要用RGB分析物质浓度用HS进行检验,在文献中RBG和HSV转化的公式如下:

V∈,[0,1]

H∈

[0,1]

S∈,[0,360]在后续分析中,我们发现文献中的这个公式的取值范围和题目所给不同,甚至H和S

的维度交换,在下面分析建模中我们将详细指出。

5.1问题一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1.1模型建立思路

5.1.2 问题一的分析求解

5.1.2.1画色卡观察物质浓度间关系

在题目附件1中提供了5种物质的在不同浓度下的颜色读数R、G、B、S、H。将每种物质每次测量的RGB数值转换为颜色后绘制色卡,清楚直观的看出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之间关系。因数据众多,为了方便制图,我们选择用MATLAB软件绘制(详细程序见附录)。在MATLAB中有一套自己的颜色数值标准,RGB色彩模式的强度值为0~255,而在MATLAB中RGB的强度值为0~1,所以在程序(见附录)中要把数值转换。由此我们得出了相对应的色卡,再用ADOBE PHOTOSHOP进行整合以便对比。五种物质在不同浓度下的各次读数整理后如下图:

根据上图可得知组胺、溴酸钾的颜色物质浓度关系明显,工业碱在浓度8ppm 以后颜色和浓度关系明显,而硫酸铝钾在0浓度和其他的浓度的差异比较明显,

1

图2 而0.5至5ppm 的颜色差异并不明显,而奶中尿素从肉眼上看颜色差异并不明显。 5.1.2.2 绘制浓度与颜色读数关系的折线图

将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数据进行分组,其中以组胺数据为例,整理后如下表(1)

之后将每个小组的数据分别绘制成折线图,可以观察颜色读数与浓度间的关系。组一如图(1),组二如图(2)。

图1 图2

由图(1)和图(2),可观察出颜色读数在随着物质浓度而变化。可以初步认为组胺物质浓度与颜色读数间存在某种关系。同理,可以得到其他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的折线图如下表。我们发现组胺、溴酸钾在有两个颜色读数变化趋势明显,工业碱的在溶液ppm 较高的时候读数变化明显,硫酸铝钾在ppm 较低的时候变化明显,而奶中尿素在差异为0-2000的ppm 中颜色读数差异较小。

溴酸钾

业碱

硫酸铝

奶中尿素

溴酸钾的颜色读数中的B、S与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奶中尿素的颜色读数R、S 与浓度有相关性,硫酸铝钾的颜色读数与浓度没有相关性。工业碱的皮尔逊系数和显著性表明没有相关性,而直观的从图可观察出其颜色读数与浓度是有相关性的,再者上述RGB颜色读数本身也具有自相关性,因此我们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5.1.2.3灰度分析

虽然我们发现有些物质颜色读书RGB与浓度有相关关系,当颜色读数RGB

具有自相关性时,不能直接用RGB三个变量直接所为自变量与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在图形学中,灰度具有很高的识别度,在医学中CT等更是由于识别度高等原因一直使用灰度照片。因此,我们这里选用利用RGB灰度这个值来代替RGB读数。根据文献[2]我们得到方法计算灰度,公式如下。

5.1.3各物质颜色度数与浓度关系

5.1.3.1 组胺颜色读数与浓度关系

我们看到这两组颜色读数RGB差异很小,最大极差绝对值为3,因此这里选用他们颜色读数的平均值来讨论,由于这组数据RGB自相关性较大两两相关性分别为:0.968431204、0.87053481、0.94458497:因此选用灰度作为自变量,对浓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

y=-3.038x+327.8,该方程p值小于0.05,说明该方程显著,回归系数p

值也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显著。

即:浓度=-3.038()+327.8,浓度与灰度负相关,与RGB读数都负相关。

5.1.3.2 溴酸钾颜色读数与浓度关系

我们看到这两组颜色读数RGB差异很小,最大极差绝对值为2,因此这里选用他们颜色度数的平均值来讨论,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这组从肉眼上看,其实随着浓度的变化颜色变化比较明显,但是从颜色读数上来说只有B与浓度有显著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其他颜色维度变化不大,由于这组数据RGB自相关性有一对较大分别为0.897990569,0.07348246,0.45569145,因此选用灰度作为自变量,对浓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

y=-5.298x+732.481,该方程R=0.947,p值小于0.05,说明该方程显著,回归系数p值也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显著。

即:浓度=-5.298()+ 732.481浓度与灰度负相关,与RGB读数都负相关。

5.1.3.3 工业碱与浓度关系

经过观察图像发现工业碱的颜色读数与浓度存在一定关系。但通过皮尔逊分析法和显著性的检验,显示两者没有相关性。我们继续分析,浓度为0与浓度7的色彩读数变化较小极差仅为3,7以上颜色读数变化明显。所以除去浓度为0的一组数据,重新进行计算。我们看到这两组颜色读数RGB差异很小,最大极差绝对值为2,因此这里选用他们颜色读数的平均值来讨论,绘制折线图如图(3)

图3

相关性。计算浓度与灰度相关性为0.958及RGB读数自相关分别为0.833724,0.86190527,0.874326497,因此选用灰度作为自变量,对浓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

y=-0.036x+12.931(x<140),该方程R=0.95,p值小于0.05,说明该方程

显著,回归系数p值也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显著。

即:浓度=-0.036 ()+ 12.931(

) 浓度与灰度负相关,与RGB读数都负相关。

5.1.3.4 硫酸铝钾与浓度关系

硫酸铝钾这组数据比较特殊,每一种的读数差异比较大,但是实际颜色不算大,因此我们也只能选用平均值作为讨论数据,观察图像发现工业碱的颜色读数与浓度存在一定关系。但通过皮尔逊分析法和显著性的检验,显示浓度与各组读书及其平均值(参见附录)都没有显著相关性。我们继续分析,硫酸铝钾的色彩读数随浓度变化小,只在有浓度和浓度为零间有明显差异。将浓度为0的颜色读

定溶液中是否含有该物质,RGB自相关性如下:0.920829968,-0.81369431,-0.94515598,因此可用灰度直接分辨溶液中该物质浓度是否大于0.5ppm,即:灰度<100时,溶液中物质大于0.5ppm。

5.1.3.5 奶中尿素与浓度关系

奶中尿素从肉眼上看颜色差异并不明显,而观察折线图奶中尿素在差异为

0-2000的ppm中颜色读数差异较小。但是在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发现浓度与RGB

中B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灰度的相关性也较差。根据文献[3]这可能是因为肉眼在该颜色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导致,因此以颜色读数B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

y=-112.475x+13571.908(x<140),该方程R=0.892,p值小于0.05,说明该方程显著,回归系数p值也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显著。

即:浓度=-112.475 B+13571.908,浓度与B读数负相关。

5.1.4 建立数据评价准则

5.1.4.1 评价准则1——RGB2HS吻合度(检验每一条数据的准确性)

RGB与HS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颜色判定的体系,通过RGB与HSV模型之间的转换的公式,将每组数据中R、G、B的值变换到对应的S、H、V的值,并与附

件1中S、H原始数据相比较求出误差。并定义吻合度为:饱和度吻合度

,色调吻合度,即1—误差绝对值除

以原数据的和。吻合度越接近1表示该条数据正确性越高。通过模型公式解得V、S’数值: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1]得知HSV颜色模型是根据颜色的直观特性创建的一种颜色空间,。这个模型中颜色的参数分别是:色调(H),饱和度(S),明度(V),其中H用角度度量,可视为一个圆形,取值范围为0°~360°,从红色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计算,红色为0°,绿色为120°,蓝色为240°。以data2的二氧化硫数据为例,我们计算得出的二氧化硫颜色读数H分布在270°~287°,而附件2中读数H分布在135°~141°显然不是[0,360)的取值范围而是[0,180),因此我们认为原始数据中H的取值范围为0°~180,如图:

因此计算得出的H数值乘以再与原始数据比较。再者由于原始数据和计算

数据的定义域不同,导致无法进行直观比较,发现原数据与计算数值如下关系:S''=S'*255。因此可得如下计算表(计算过程见附件[2]):

表4 表5

结论:五种物质实验数据记录都比较准确,但是更加准确的是组胺、溴酸钾和奶中尿素。

5.1.4.2 评价准则2—同物同浓下变异系数(检验相同物质ppm 下数据稳定度)

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评估,将同种物质,在相同浓度下的R 、G 、B 数值应该

相对稳定,利用数据变异系数SD

C.v =

*100%100%Me

,建立

准则2:以组胺为例,将同种浓度数据整理,之后把数据代入模型中求出标准差SD 变异系数C.v 得下表:

通过查阅文献[4]得知,当变异系数大于15%时视为数据有较大差异。当同种物质相同浓度下,颜色应为极其相近,对应的变异系数应该即为接近并且小于15%。所以通过比较变异系数的大小,结合色卡颜色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组胺在相同浓度下,变异系数较小并小于15%,所以该组实验数据准确性高。同理:溴酸钾在相同浓度下,变异系数较小,该组实验数据较为准确。奶中尿素相同浓度下,RGBS 变异系数较小,该组实验数据较为准确,而H 变异系数大,因此可以多读书H 存在差异性。硫酸铝钾相同浓度下,G 、B 、H 的变异系数较小数据较为准确,但R 与S 的在5ppm 出现三组大于15%的变系数,所以判定R 与S 不算十分精确。由于实验数据有限,工业碱仅有一组数据,无法进行计算,存在偶然性,故不适用于此方法。

5.1.4.3 评价准则3——同物不同浓下变异系数离散度(同物质不同浓度颜色读书的区分度)

在对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比色法实验,我们希望每组读书差异相对较大,

因此我们也利用变异系数

SD

C.v =

*100%100%Me

来建立准

则3的指标。以组胺为例,将不同浓度的数据升序排列,得到表(1)后,把R 、G 、B 、H 、S 值分别代入公式中求的最终C.v 值 如下表:

即:结合色卡颜色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组胺在相同浓度下,变异系数较大并大于15%,所以该组实验数据使用比色卡方,颜色差异大,效果好。溴酸钾在不同浓度下使用B 、S 分析较为有效,工业碱在不同浓度下,比色卡颜色差异也比较大,硫酸铝钾在不同浓度下只有R 与S 差异行多较大,而奶中尿素在不同浓度下,比色卡颜色差异只有饱和度差异较大。 5.2问题二模型的建立 5.2.1数据评价

首先对数据进行检测,发现在同一浓度下的颜色读数极差不超过4。绘制二氧化硫的色块如图(4):

图4:二氧化硫颜色卡

原题中附件2中提供了二氧化硫在不同物质浓度下的颜色读数,我们通过观察发现,H 、S 的数据可能有误。我们利用公式将R 、G 、B 数值转换为H 、S 数值,发现计算得出的S 数值近似于附件2原始数据中的H 数值,而计算得出的H 数值约为原始数据中S 数值的二倍。H 、S 两组数据恰好相反。将数据代入公式中算得S 吻合度与H 吻合度分别为98.83%和99.62%,应数据比较精确;将R 、G 、B 、S 、

H 代入准则二模型中计算标准差SD 与变异系数C.v 得下表

结论:相同浓度下 B 、G 、R

H 对应的变异系数

C.v 皆小于15%,所以数据较为准确;但S 中有一组数据大于15%,相比较下S 不算太准确; 将不同浓度下R 、G 、B 、S 、H 取平均值后,与其标准值进行运算,最终得出变异系数如下表

结论:不同浓度下 G 、S 的变异系数较大并大于15%,但B 、R 、H 相对于偏小,所以G 、S 更加有效。

由上图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同种浓度下色差极小,因此我们取在同种浓度下的颜色读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计算出平均色彩读数的灰度并绘制出浓度RGB 折线图,如图(5)

图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可以确定二氧化硫的颜色读数与浓度间存在相关性。将

度间存在相关性,将数据导入SPSS 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计算灰度并计算相关

将浓度与灰度导入MATLAB 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模型为:f(x) = -3.612*x

7

+ 515.3, R 方值为0.742 说明方程显著即: 浓度=-3.612*(0.2989*R+0.587*G+0.114*B )+515.3 图像如图

得到模型显著性为0.013说明模型显著。系数显著性为0.013 说明系数显著。之后对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进行误差检验,结果如图(7)

由图可知误差最大值小于3倍RMSE 值,所以模型误差较小。这个模型中自变量数据每组差异较小。但是这是模型中y 的取值为0-150,我们发现真的用这5.2.1预测模型二:

我们将0-150的浓度看做有序分类变量,以灰度为自变量,建立一元多分类logistics 回归,模型为:预测变量为x 的基线-类别logit 模型为:

不管哪个类别作为基线,对于同一对类别都会有相同的参数估计;即基线类别的选择是任意的,这个模型虽然分类准确性极高,但是没有办法预测除0,20,30,50,100,150外其他浓度,因此并不能真正应用。

ln(

),1,,1

j

j j J

x j J παβπ=+=-

再观察散点图,发现灰度与浓度成指数关系,因此使用指数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模型:,R方为0.966,拟合程度明显高于线性模型,即得模型为:浓度灰度

5.3.1数据量对模型的影响

因为讨论数据量对模型的影响,所以选区附件一中数据量最少的工业碱和数据量最多的硫酸铝钾分别进行分析。

工业碱的数据共有7个且浓度各不相同,无法进行同浓度下的数据检验。也无法证明数据的可靠性,如果出现异常值很难发现和处理。较少的数据进行回归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模型,但也降低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范围。

硫酸铝钾的数据共有35个,有充足的数据进行数据间的交叉验证,提高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范围。但同时数据量的增加也增大了异常值出现的可能,单个数值的异常可能会对整体的分析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数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模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数据中异常值,对数据回归的模型会有很大的影响。

5.3.2颜色维度对模型的影响

颜色维度也就是不同的数值,如R、G、B、S、H就为5种颜色维度。其中三组数据可组成一种颜色体系。如RGB和SH即为两种不同的颜色体系。不同体系间可对颜色维度的数据新型相互验证。附件中给出了5种颜色维度,两种不同的颜色体系。其中SH体系的数据不全,给之后两组体系数据的相互检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使得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回归出的模型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

在分析R、G、B、S、H时,附件中未给出各颜色维度的单位。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数据是录入错误还是单位不一致很难区分,给之后的模型回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颜色维度的数据量给出的越多,单位越全,回归出的模型准确性越能得到保证。

六、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6.1模型的评价

模型优点,根据题中所给的颜色读数绘制出色卡,可清楚直观地看出颜色与浓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为接下来的讨论奠定了基础。绘制颜色与浓度关系的折线图,方便了我们观察两者间的关系。利用皮尔逊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判断各物质的颜色读数于浓度是否具有相关性。当颜色读数RGB具有自相关性时,不能直接用RGB三个变量直接所为自变量与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因此我们将RGB数值转为识别度很高的灰度进行分析。通过H、S吻合度检验,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发现题目数据中的错误。

6.2模型的改进

因题目中部分物质的数据不足,无法通过本模型对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我们从线性模型到指数模型的误差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在50ppm的误差依然有10%,这实际还是不够好的,应该在更精确的仪器获得的数据基础上继续改善。

七、参考文献

书籍:

[1][美]赫恩(Hearn,D.),巴克(Baker,M.P.),卡里瑟斯(Carithers,W.R.)著;蔡士杰,杨若瑜译.《计算机图形学: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罗良清、魏和清.《统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网站资源:

[2]百度文库.从RGB色转为灰度色算法.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11381613.html,/view/0da4374549649b6648d747b2.html?from=searc h,2015.9.11

[3]知乎.Wang J.普通人肉眼可以看出RGB在多大程度上的差别.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11381613.html,/question/33688135?sort=created.2015.7.31

八、附录

MATLAB 绘制色快程序:

num = xlsread('d:\data1.xls','sheet1','B2:G6');color1 = num;

color1(:,2:4) = color1(:,2:4)/255;

s = size(color1);

gshu = s(1,1);

kuan=2;

%rectangle('Position',[1 2 kuan*gshu 5])

for i=1:gshu

rectangle('Position',[1+(i-1)*kuan 2 kuan 5],'facecolor',[color1(i,4),color1(i,3),color1(i,2)])

end

(完整)初三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及其他性质.doc

溶液颜色 火焰颜色 常见气体 常见固体 元素之最 其它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及其他性质 蓝色CuSO4、 Cu(NO 3)2等含 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 Fe(NO 3)2、 FeSO4 等含 Fe2+的溶液 黄色FeCl3、 Fe(NO 3)3、 Fe2(SO4 )3等含 Fe3+溶液 紫红色KMnO 4溶液 淡蓝色H2、 S(空气中) 蓝色CO、 CH 4 蓝紫色S(氧气中) 无色无味O2、N 2、 H2 、 CO、 CO2、 CH 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 3、 HCl 黄色硫磺( S) 暗紫色高锰酸钾( KMnO 4)、碘( I 2) 绿色Cu2(OH) 2CO3(铜绿) 蓝色沉淀Cu(OH) 2 红褐色沉淀Fe(OH) 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 (Fe2O3) 、红磷 (P) 黑色Fe3O4、CuO 、 MnO 2 、C 粉、 Fe 粉 白色沉淀CaCO 、 BaCO 、 Mg(OH) 2 (可溶于酸) 3 3 白色沉淀 BaSO4、 AgCl (不溶于酸)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 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 2溶液。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 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 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 粉 9.与酸反应有 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 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 3 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 4HCO 3(碳铵) H 2O-18 ;CO2-44; CaCO3-100; HCl-36.5 ;H 2SO4-98; NaOH-40 ; Ca(OH) 2-74;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ABCD

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 (1) B题“拍照赚钱”的任务定价 (2) C题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3) D题巡检线路的排班 (4) A题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 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利用样品对射线能量的吸收特性对生物组织和工程材料的样品进行断层成像,由此获取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一种典型的二维CT系统如图1所示,平行入射的X射线垂直于探测器平面,每个探测器单元看成一个接收点,且等距排列。X射线的发射器和探测器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整个发射-接收系统绕某固定的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180次。对每一个X射线方向,在具有512个等距单元的探测器上测量经位置固定不动的二维待检测介质吸收衰减后的射线能量,并经过增益等处理后得到180组接收信息。 CT系统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对

安装好的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即借助于已知结构的样品(称为模板)标定CT系统的参数,并据此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成像。 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解决以下问题: (1) 在正方形托盘上放置两个均匀固体介质组成的标定模板,模板的几何信息如图2所示,相应的数据文件见附件1,其中每一点的数值反映了该点的吸收强度,这里称为“吸收率”。对应于该模板的接收信息见附件2。请根据这一模板及其接收信息,确定CT系统旋转中心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探测器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该CT系统使用的X射线的180个方向。 (2) 附件3是利用上述CT系统得到的某未知介质的接收信息。利用(1)中得到的标定参数,确定该未知介质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几何形状和吸收率等信息。另外,请具体给出图3所给的10个位置处的吸收率,相应的数据文件见附件4。 (3) 附件5是利用上述CT系统得到的另一个未知介质的接收信息。利用(1)中得到的标定参数,给出该未知介质的相关信息。另外,请具体给出图3所给的10个位置处的吸收率。 (4) 分析(1)中参数标定的精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新模板、建立对应的标定模型,以改进标定精度和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1)-(4)中的所有数值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同时提供(2)和(3)重建得到的介质吸收率的数据文件(大小为256×256,格式同附件1,文件名分别为problem2.xls和problem3.xls)

数学建模题目及其答案

数学建模疾病的诊断 现要你给出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胃癌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或非胃病者。从胃癌患者中抽取5人(编号为1-5),从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5人(编号为6-10),以及非胃病者 中抽取5人(编号为11-15),每人化验4项生化指标:血清铜蓝蛋白( X)、 1 蓝色反应( X)、尿吲哚乙酸(3X)、中性硫化物(4X)、测得数据如表1 2 所示: 表1. 从人体中化验出的生化指标 根据数据,试给出鉴别胃病的方法。

论文题目:胃病的诊断 摘要 在临床医学中,诊断试验是一种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好的诊断试验方法将对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和疾病的治疗效果起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疾病不断发现新的诊断试验方法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传统的诊断试验方法有生化检测、DNA检测和影像检测等方法。而本文则通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判别分析及SPSS软件的辅助较好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中胃病鉴别的问题。在临床医学上,既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了重要效果,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判别分析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某一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值判别其类型归属问题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的判别准则,建立一个或多个判别函数,用研究对象的大量资料确定判别函数中的待定系数,并计算判别指标。 首先,由判别分析定义可知,只有当多个总体的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时,进行判别分析才有意义,且总体间差异越大,才会使误判率越小。因此在进行判别分析时,有必要对总体多元变量的均值进行是否不等的显著性检验。 其次,利用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判别和贝叶斯判别进行判别函数的建立。 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判别函数进行回判并测得其误判率,以及对其修正。 本文利用SPSS软件实现了对总体间给类变量的均值是否不等的显著性检验并根据样本建立了相应的费歇判别函数和贝叶斯判别函数,最后进行了回判并测得了误判率,从而获得了在临床诊断中模型,给临床上的诊断试验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建议。 关键词:判别分析;判别函数;Fisher判别;Bayes判别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胃病诊断中,胃癌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或非胃病患者,为了提高医学上诊断的准确性,也为了减少因误诊而造成的病人死亡率,必须要找出一种最准确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诊断疾病,必须从人体中提取4项生化指标进行化验,即血清铜蓝蛋白、蓝色反应、尿吲哚乙酸、中性硫化物。但是,从人体中化验出的生化指标,必须要确定一个精准的指标来判断疾病所属的类型。设想,使用判别分析法,利用SPSS 软件对各个变量进行系统的分析,使该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与状态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Cu2O、Fe2O3 、HgO、红磷 3、淡黄色固体:S、Na2O2、AgBr 4.紫黑色固体:KMnO4、I2 5、黄色固体:AgI 、Ag3PO4 6、绿色固体: Cu2(OH)2CO3 7、蓝色晶体:CuSO4·5H2O 8 、蓝色沉淀Cu(OH)2 9、红褐色沉淀:Fe(OH)3 10、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 、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 (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Mg(OH)2 等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3) 红棕色气体:Br2(气体)NO2 (4)黄绿色气体:Cl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 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 1. 单质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 紫红Au 黄S 黄 B 黄或黑F2 淡黄绿C(石墨)黑 Cl2 黄Br2 红棕C(金刚石)无 Si 灰黑I2 紫黑P 白、黄、红棕 2.氧化物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NO2 棕红ClO2 黄Na2O2 浅黄 K2O 黄Pb3O4 红MnO 绿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O 黑MnO2 黑Ag2O 棕黑 FeO 黑ZnO 白Fe3O4 黑 Hg2O 黑Fe2O3 红棕HgO 红或黄 Cu2O 红 3.氧化物的水化物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Fe(OH)3 红褐HNO2溶液亮蓝CU(OH)2 蓝 4.盐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FeS2 黄ZnS 白Ag2S 黑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Cu2O、Fe2O 3、HgO、红 磷 3、淡黄色固体:S、 Na2O2、 AgBr 4.紫黑色固体:KMnO4、 5、黄色固体: AgI 、Ag3PO4 6、绿色固体: Cu2(OH)2CO 3 7、蓝色晶体:CuSO4·5H2O GAGGAGAGGAFFFFAFAF

8 、蓝色沉淀 Cu(OH)2 9、红褐色沉淀: Fe(OH)3 10、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 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BaSO4 、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CaCO3 (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 Mg(OH)2 等 GAGGAGAGGAFFFFAFAF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 (剧毒) (3) 红棕色气体: Br2(气体) NO2 (4)黄绿色气体:Cl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 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 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GAGGAGAGGAFFFFAFAF

数学建模之颜色读数辨识物质浓度

颜色读数辨识物质浓度 摘要 本文为了精准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档位,试确立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的数量关系模型。针对问题一: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给数据,将各种物质的实验结果绘制成色卡,直接观察颜色。发现颜色的变化与浓度的改变有关联。随后处理数据并用EXCEL绘出颜色读数与浓度的折线图,从图可观察出其颜色读数与浓度是有相关性。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有些物质RGB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因此我们引入灰度来代替原数据中的RGB。得出组胺与溴酸钾两种物质的浓度与灰度有相关性,其余三种没有相关性。将组胺与溴酸钾的浓度与灰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组胺:浓度=-3.038*灰度+327.8 ;溴酸钾:浓度=-5.298*灰度+732.481;工业碱的数据中浓度为0到7的数据变化极差为3,所以去除了浓度为0的数据组重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工业碱浓度与所有数据相关。将工业碱浓度与灰度导入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浓度=-0.036*灰度+12.931(灰度<140)经过分析,硫酸铝钾的颜色读数与浓度只在是否存在该物质时存在差异,将浓度设置为存在或不存在,导入SPSS与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有相关性。奶中尿素的数据经过分析只有B与浓度有相关性,将浓度与B导入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浓度=-112.475*B+13571.908(B<140)建立“三准则”分别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一、RGB2HS吻合度,利用RGB与HS关系检验每条数据准确性;二、同物同浓下变异系数,检查同物质同浓度下数据是否稳定;三、同物异浓离散度分析,检查同物质不同浓度下颜色读数是否存在差异。 针对问题二:首先对附件二中的数据进行检验,绘制色卡进行观察,发现HS的数值有很大误差,同种浓度下RGB变化极小。经过计算发现HS的数值相反。更正之后取同种浓度下数据的平均值经计算出平均值的灰度。绘制折线图,发现颜色读数与浓度间存在较小关系。将数据导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颜色读数与浓度间存在相关性。之后对RGB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因此我们取灰度与浓度的数据导入MATLAB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为:浓度=-3.612*(0.2989*R+0.587*G+0.114*B)+515.3,并发现模型误差较大,后建 立多元Logit模型和指数模型浓度灰度进行修正,发现 误差得到极大改善可初步用于实际。 针对问题三:分别说明数据量和颜色维度对模型的影响。数据量分析取数量性差较大的工业碱和硫酸铝钾进行分析。工业碱的数值较少,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很难检验,异常值不易发现,影响模型准确性。硫酸铝钾的数据较多,易检验准确性,但异常值出现几率大,处理不当会对模型会有很大影响。5种颜色维度由于数据错误不全,单位不全,对模型有很大影响。随着颜色维度数据的增多,模型会更加稳定准确。 关键词:比色法 RGB与HSV 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灰度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状态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资料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状态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 (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 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 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 2O 5 、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 2、氯酸钾KClO 3 、氯化钾KCl、碳酸钠Na 2 CO 3 、氯化钠NaCl 无水硫酸铜CuSO 4、氯化银AgCl 硫酸钡BaSO 4 氢氧化镁Mg(OH) 2 碳酸钙CaCO 3 等 2、银白色固体:铁Fe、镁Mg、铝Al、银Ag(汞Hg为银白色液态) 3、黑色固体:石墨C、炭粉C、铁粉、氧化铜 CuO、二氧化锰MnO 2、四氧化三铁Fe 3 O 4、 。 4、高锰酸钾KMnO 4为暗紫色 5、红色固体:铜Cu、氧化铁Fe 2 O 3 、氧化汞HgO、红磷P 6、硫S:淡黄色 7、碱式碳酸铜 Cu 2(OH) 2 CO 3 为绿色 8、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黄 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和状态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氨气NH 3、二氧化硫SO 2 、氯化氢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O 2、氢气H 2 、氮气N 2 、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一氧化碳CO 2、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3、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三、常见物质的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气体:CO SO 2 NO 2 等 2、有毒的液体:甲醛、水银等 3、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 2 等 4、有毒的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等 四、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CaSO4Ag2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 2Fe(OH)3 Cu(OH)2CaCO 3 BaCO 3 Ag 2 CO 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 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 (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英国的汤姆生 ...;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

(最新整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沉淀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沉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沉淀的全部内容。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黑色固体(5种):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2、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蓝色晶体: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5、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8、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二)、液体的颜色 10、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1、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2、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14、无色液体: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 15、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三)、常见气体 16、无色气体:单质——氧气,氢气,氮气。 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氯化氢,二氧化硫。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Mg(OH)2,BaSO4 (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Mg(OH)2、CaCO3、BaCO3是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数学建模方法模型

数学建模方法模型 一、统计学方法 1 多元回归 1、方法概述: 在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模型时候用到。具体地说:其可以定量地描述某一现象和某些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将各变量的已知值带入回归方程可以求出因变量的估计值,从而可以进行预测等相关研究。 2、分类 分为两类: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线性回归;其中非线性回归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化转化为线性回归,比如:y=lnx 可以转化为 y=u u=lnx 来解决;所以这里主要说明多元线性回归应该注意的问题。 3、注意事项 在做回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件事: (1)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通过 sas 和 spss 来解决) (2)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以通过 sas 和 spss 来解决) 检验是很多学生在建模中不注意的地方,好的检验结果可以体现出你模型的优劣,是完整论文的体现,所以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4、使用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的数据,通过预处理得出图像的大致趋势或者数据之间的大致关系; (2)选取适当的回归方程; (3)拟合回归参数; (4)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5)进行后继研究(如:预测等)

2 聚类分析 1、方法概述 该方法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将 n个样本,通过适当的方法(选取方法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找,可以在数据挖掘类的书籍中查找到,这里不再阐述)选取 m 聚类中心,通过研究各样本和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 Xij,选择适当的聚类标准,通常利用最小距离法(一个样本归于一个类也就意味着,该样本距离该类对应的中心距离最近)来聚类,从而可以得到聚类结果,如果利用sas 软件或者 spss 软件来做聚类分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动态聚类图。这种模型的的特点是直观,容易理解。 2、分类 聚类有两种类型: (1) Q型聚类:即对样本聚类; (2) R型聚类:即对变量聚类; 通常聚类中衡量标准的选取有两种: (1) 相似系数法 (2) 距离法 聚类方法: (1) 最短距离法 (2) 最长距离法 (3) 中间距离法 (4) 重心法 (5) 类平均法 (6) 可变类平均法 (7) 可变法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状态(打印版)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 、CuS 、CuO 、MnO 2、Fe 3O 4 2、红色固体:Cu 、Cu 2O 、Fe 2O 3 、HgO 、红磷 3、淡黄色固体 :S 、 Na 2O 2、 AgBr 4、黑色固体:KMnO 5、黄色固体: AgI 、Ag 3PO 4 6、绿色固体: Cu 2(OH)2CO 3 7、蓝色晶体:CuSO 4·5H 2O 8 、蓝色沉淀 Cu(OH)2 9、红褐色沉淀: Fe(OH)3 10、白色固体:MgO 、P 2O 5、CaO 、 NaOH 、Ca(OH)2、KClO 3、KCl 、Na 2CO 3、NaCl 、无水CuSO 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 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 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 4 、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CaCO 3 (溶于酸)、BaCO 3(溶于酸)、Al(OH)3、 Mg(OH)2 等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HCl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N 2、CO 2、CH 4、CO (剧毒) (3) 红棕色气体: Br 2(气体) NO 2 (4)黄绿色气体:Cl 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 2S 15、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 2 H 2S 液体:CH 3OH 固体:NaNO 2 CuSO 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二)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 1、 单质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Cu 紫红 Au 黄 S 黄 B 黄或黑 F 2 淡黄绿 C (石墨) 黑 Cl 2 黄 Br 2 红棕 C (金刚石) 无 Si 灰黑 I 2 紫黑 P 白、黄、红棕 2、氧化物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NO 2 棕红 ClO 2 黄 Na 2O 2 浅黄 K 2O 黄 Pb 3O 4 红 MnO 绿

常见物质的颜色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深灰色:石墨C;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蓝色:含有Cu2+的溶液;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多功能瓶 下面是多功能瓶的常见用途: 一、洗气瓶(图①) 多功能瓶作为洗气瓶来使用时,气体要从长导管进入,从短导管中出去。洗气瓶一般用来检验气体(如二氧化碳)、干燥气体(如混有水蒸气的气体)、吸收气体(如二氧化硫)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如HCl气体等) ●检验气体: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 ●干燥气体:试剂一般是浓硫酸。需要注意的是,浓硫酸不能干燥NH3等碱性气体。 ●吸收气体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①对于SO2、CO2等气体,可以使用NaOH溶液吸收(最好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微溶于水) ②对于混在CO2中的HCl气体,不可以使用NaOH溶液吸收,但可以使用NaHCO3溶液来吸收。 ③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 二、向上排空气取气瓶(图②) 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并且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规则:长管进,短管出。

比色及吸光光度法

比色及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色分析法的特点、方法原理,应用范围和一些专业术语 2、明确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3、掌握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朗伯-比耳定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比色分析法 比色分析法: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 有色物质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大;颜色越浅,浓度越小。 二、比色分析法测定步骤 ①选择适当显色剂,使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物质,称为显色阶段。测定无色溶液时要进行显色阶段。 ②选择最佳条件测定溶液的深浅度,称为比色阶段。 三、发展过程: 目视比色法 -光电比色法 -分光光度计(吸光光度法) 四、比色与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比色和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 1、灵敏度高:测定试样中微量组分(1?0.001%)常用方法,甚至可测定_4 -5 10 ~ 10 %的痕量组分。 2、准确度高:一般比色法相对误差为5?10%,分光光度法为2?5%,其准确度虽比重量法和滴定法低,但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满足要求。如采用精密分光度计,误差将减少至1?2%。

3、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4、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也不复杂。 例如:试样中含Cu量为0.001%,即在100mg试样中含Cu O.OOImg,用比色法可以测出。 如用碘量法进行滴定分析测定:设Na2S2O3溶液浓度为0.05mol/L,消耗体积为V (mL),则: 0.001/63.55 = 0.05- V V = 0.0003 (mL) 所需Na2&O3标准溶液0.0003mL,无法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但比色和吸光光度法完全可以准确的测定其含量。 第二节光的基本性质: 光具有两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1、波动性:入v= c 入:波长(nm)v 频率(Hz)c:速度(3X 1010 cm/s) 例如: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偏振、干涉等现象。 2、粒子性:E = h v E:光量子能量h:常数(普朗克常数=6.6256X 10-34 J - s)v频率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其能量不同。 入大—E小;E大—入小。 第三节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光谱的分类 可见光:混和光,由波长400?760nm的电磁波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而成, 因人们视觉可觉查到,故称为可见光。

基于大数据的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基于大数据的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发表时间:2019-11-29T13:52:29.53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作者:王鹏程1 周振佳2 李梦迪3 [导读] 比色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物质浓度的方法,但由于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使这一方法的精度受到影响。摘要:比色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物质浓度的方法,但由于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使这一方法的精度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建立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的模型,通过输入颜色读数来获取物质浓度。 关键词:多元回归模型主成分分析共线性检验 引言 把待测物质制备成溶液后滴在特定的白色试纸表面,等其充分反应以后获得一张有颜色的试纸,再把该颜色试纸与一个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档位了。由于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差异和观测误差,使得这一方法在精度上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颜色与物质浓度的判断方法是十分迫切的。 1.模型的建立 由于直接分析各数据,很难看出物质浓度与颜色读数之间的大致关系,所以将附件Data1.xls中数据,导入spss中,分别绘制出组胺、溴酸钾、工业碱、硫酸铝钾、奶中尿素的浓度与颜色读数的矩阵散点图,结合矩阵散点图可以看出,在组胺、溴酸钾、工业碱中,物质浓度与单个颜色变量具有见明显的单调关系,有的接近于直线,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拟,来寻求数量关系式;硫酸铝钾、奶中尿素的浓度与颜色读数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由此我们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求解。 1.1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由于,组胺、溴酸钾、工业碱都存在线性关系,这里我们以组胺为例进行求解。 因为不同数据的量纲是不相同的,会影响数据的计算,所以先对组胺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将量纲去掉。 结合图二可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由于溴酸钾、工业碱与组胺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就不在重复分析,这里直接给出关系式。 溴酸钾浓度与颜色读数的数量关系式

浅析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381613.html, 浅析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作者:林琼 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0期 【摘要】本文首先建立了浓度与颜色读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 行优化,最终建立了浓度与“绿饱共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这样就可以直接用颜色读数来估算物质浓度了。但是本文样本容量太小,模型有一定的误差,还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浓度;颜色读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SPSS软件 中图分类号: O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117-002 DOI:10.19694/https://www.360docs.net/doc/211381613.html,ki.issn2095-2457.2018.20.050 比色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物质浓度的方法,即把待测物质制备成溶液后滴在特定的白色试纸表面,等其充分反应以后获得一张有颜色的试纸,再把该颜色试纸与一个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档位了。由于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差异和观测误差,使得这一方法在精度上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照相技术和颜色分辨率的提高,希望建立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的数量关系,即只要输入照片中的颜色读数就能够获得待测物质的浓度。试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有关二氧化硫的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数,试建立物质浓度和颜色读数的数学模型。 1 模型的假设及符号说明 (1)上表中,同一浓度的颜色读数是同一相机拍出照片的颜色读数。 (2)上表中,物质浓度是同一仪器识别的照片中的待测物质浓度。 (3)y因变量:二氧化硫的浓度。 (4)x1,x2,x3,x4,x5自变量:分别为RGBSH的颜色读数。 (5)α1,α2,α3,α4,α5,β:分别为自变量的系数和常数。 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首先,五个自变量RGBSH是否存在共线性要通过SPSS软件进行公线性诊断,诊断结果如下:

统计学数学模型

一、多元回归 1、方法概述: 在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模型时候,用到这类方法,具体地说:其可以定量地描述某一现象和某些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将各变量的已知值带入回归方程可以求出因变量的估计值,从而可以进行预测等相关研究。 2、分类 分为两类: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线性回归;其中非线性回归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化转化为线性回归,比如:y=lnx 可以转化为 y=u u=lnx 来解决;所以这里主要说明多元线性回归应该注意的问题。 3、注意事项 在做回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件事: (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通过sas和spss来解决)(2)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以通过sas和spss来解决) 检验是很多学生在建模中不注意的地方,好的检验结果可以体现出你模型的优劣,是完整论文的体现,所以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4、使用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的数据,通过预处理得出图像的大致趋势或者数据之间的大致关系; (2)选取适当的回归方程; (3)拟合回归参数; (4)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5)进行后继研究(如:预测等)这种模型的的特点是直观,容易理解。 这体现在:动态聚类图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来!当然,这只是直观的一个方面! 二、聚类分析 聚类有两种类型: (1) Q型聚类:即对样本聚类;(2) R型聚类:即对变量聚类;聚类方法: (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3)中间距离法(4)重心法(5)类平均法(6)可变类平均法(7)可变法(8)利差平均和法 在具体做题中,适当选取方法; 3、注意事项 在样本量比较大时,要得到聚类结果就显得不是很容易,这时需要根据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其他方法辅助处理。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总体样本的显著性差异不是特别大的时候,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4、方法步骤 (1)首先把每个样本自成一类; (2)选取适当的衡量标准,得到衡量矩阵,比如说:距离矩阵或相似性矩阵,找到矩阵中最小的元素,将该元素对应的两个类归为一类, (4)重复第2步,直到只剩下一个类; 补充: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的分类,下面将介绍有监督的“分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数学建模各种分析报告方法

现代统计学 1.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消费以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还可以为市场细分做前期分析。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 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