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过河

合集下载

过河 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 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教案标题:过河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数轴和数线图表示数字和计算结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数轴和数线图。

2. 教师准备一段关于过河的情境描述。

3. 教师准备一些河岸和船的图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数轴和数线图,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解释数字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主体活动:2. 教师向学生描述一个情境:有三只动物需要过一条河,河中间有一艘只能承载两只动物的小船。

学生需要帮助这三只动物顺利过河。

3. 教师展示河岸和船的图示,并要求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安排动物的过河顺序,以及如何利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过程中的数字。

4.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数轴和数线图上表示过程中的数字。

5.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最少需要多少次船的往返?最快的过河时间是多久?6.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案,并强调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7.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类似的过河问题。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设计不同的情境和解决方案。

8.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结束活动:9.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练习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在过河问题中,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应用?10.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更复杂的过河情境,挑战自己的解决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图形表示数字和计算结果,如折线图或柱状图。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解决方案和计算过程,评估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过河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过河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过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过河问题解决策略,如排序、比较、选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教学内容核心概念:比较、排序、选择、团队合作。

活动背景:设置一个虚拟的“过河”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利用有限的资源(如石头、木板等)帮助所有成员过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过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过河场景和规则,白板和笔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想法。

学具:每组一套过河游戏材料(石头、木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或故事引入过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提出:介绍过河的规则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过河策略。

4. 实践活动:每组按照自己的策略进行过河实践。

5. 反思与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策略和体验,讨论哪些策略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板书设计过河问题核心内容:过河规则、策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图表:过河场景图示、不同策略的优缺点对比。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学生写下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学到的知识。

小组作业:每组提交一份过河策略报告,包括策略描述、实施过程和反思。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过河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改进方向: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运用基本的数学和逻辑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目的:通过动画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过河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过河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过河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过河问题一:小明在河边看到一只小船,他想要过河。

他发现河中间有一座小岛,小船停在小岛旁边。

以下是小明在经过训练之后的数学练习题,帮助他过河吧!1. 小船离河岸边的距离为3米,小明身高为1.2米,小船到小岛的距离是船身长度的1倍,船身长度为2米。

小明能够在水中游泳,但不擅长,每游泳1米他会累得无法前进,需要休息一会儿。

请问小明需要游泳多少米才能到达小岛?2. 小明游泳过程中,他的学友小红看到了他,希望和他一起过河。

小红身高为1.3米,她能游泳的距离和小明一样,但每游泳1米后都需要休息更长的时间,约为上一次休息时间的1.5倍。

如果小明和小红一起游泳,他们需要游泳多少米才能到达小岛?他们两个人一共需要休息多长时间?3. 当小明和小红成功到达小岛后,他们注意到岛上有一把锁。

岛上有一台电脑,显示器上出现了一串数字:2,3,5,7。

以2为第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后面的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请问他们能否根据这个规律猜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问题二:4. 在小岛上,小明和小红发现一个问题。

他们看到一棵树上有30个苹果,苹果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颜色,树上红色苹果的数量是黄色和绿色苹果数量之和的3倍,黄色苹果数量是绿色苹果数量的2倍加上3个。

请问树上的红色、黄色、绿色苹果各有多少个?5. 小明和小红成功解决了树上的问题,他们继续前进,遇到了一道数学题。

小红说:「我从1数到100,把每个数字的平方相加,得到的结果是多少?」小明想了一下,笑着对小红说:「我来帮你算!」请问小明如何计算出结果?问题三:6. 小明和小红突然看到一个风车,他们好奇地观察了一下。

风车的叶片上分别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颜色,两个风车叶片上的颜色组合分别是红黄、蓝红、黄蓝。

小明和小红想知道另一个风车叶片上的颜色是什么,请问颜色是什么?7. 最后,小明和小红终于到达目的地,看到了一块大石头。

石头上有一组数分别是:3,7,11,15,19。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1. 能够灵活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
2. 教具:计算板、彩色笔、练习册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向大家展示答案。

引导学生探讨
加法的运算规律。

2. 教学: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讲解具体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要求他们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梳理解题思路。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加减法练习题,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

过河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引入和解释。

2. 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过河问题的练习和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过河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过河问题的解题过程。

3. 引导学生跟随讲解,积极参与解题过程。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过河问题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四、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将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解决。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强调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解决类似的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过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评估学生对过河问题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过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过河问题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解题过程。

教学建议:1. 在讲解过河问题时,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兴趣。

2. 在练习环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应用环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

2021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35讲 渔夫过河 教师版

2021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35讲 渔夫过河 教师版

第35讲渔夫过河通过对过河问题的初步认识,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分析力、推理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同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涉及过河次数问题,注意讨论是否有渔夫的情况。

涉及过河时间问题,注意讨论是否需要返程。

灵活运用同类原理,进行过河问题的分析;教师:卡通玩偶、模型船;学生:卡通玩偶、模型船过河次数问题:1:有渔夫,这艘船实际装的人数,在最大装人数基础上减掉1人。

2:没渔夫;需1人负责划船去接剩下的人。

过河时间问题:1:不需要返回。

2:需返回:注意考虑往返时间。

何为幻方?何为幻和?答:由一些连续的数字,不重复不遗漏的依次填入方格内,且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上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的图叫幻方,这样的和称为此图的"幻和"。

想象力分析力推理力至慧学堂的宠物们要去郊游。

公园里有滑梯、有旋转木马、还有假山。

这时候它们想要过河,却碰到了问题。

有10人在河边等渔夫载他们过河,这艘船每次最多装4人。

若所有人都成功过河,渔夫需要来回几次?哪些是已知条件?有没有隐藏条件?如何理解“这艘船每次最多载4人”?【教具】卡通玩偶、模型船【分析】让学生利用模型做一次实验。

已知:有渔夫,且这艘船每次最多装4人,则实际每次载3人。

(因为渔夫本身也算在人数里)。

可得:渔夫需来回共计4次。

第一次3人、第二次3人、第三次3人、第四次1人。

【flash要求】1.有10人在河边等渔夫载他们过河;2.画面提示:每次最多装4人;若所有人都成功过河,渔夫需要来回几次?3.点击画面:动态显示渔夫撑船载10人过河的过程。

例如:第一次上船3人,船从A岸到B岸,3人下船,渔夫驾船驶回A岸。

第二次上船3人,船从A岸到B岸,3人下船,渔夫驾船驶回A岸。

以此类推。

画面上需有计数器,同时显示船的来回次数。

(往返算1次)【解答】渔夫来回共4次。

【温馨提示】若有渔夫,则实际上船人数比最多上船人数少1人,因为渔夫始终在船上。

想象力分析力推理力至慧宠物坐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袋鼠老师给出了一道问题:公园里有一艘空船可以划到对岸,每次能装6人,若16个小朋友,需要几次才能将所有小朋友都送到对岸?若为空船,则怎样才能过河?若第一次过河之后,船上所有人都上岸,会出现什么问题?若16人里,有一人作为渔夫,他什么时候才能上岸?【分析】已知:空船,每次装6人,共16人。

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过河是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练习题,通过解决这类题目,学生们可以巩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技巧的掌握。

本文将以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为题材,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思路。

假设有三只青蛙 A、B、C,它们需要一起过河。

这个河宽度为 10 米,河中间有一块石头作为起点(编号为 0),对岸有一块安全地点(编号为 10)作为终点。

假设每只青蛙每次跳跃都能恰好跳过 1 米或2 米的距离,且它们不能回头跳。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需要找出一种最短的跳跃方案,使得这三只青蛙能够顺利过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

首先,我们设立一个长度为 11 的一维数组 dp,其中 dp[i] 表示从起点跳到位置 i 所需要的最短跳跃次数。

初始化数组 dp 的值为一个较大的数,假设为 1000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然后,我们将起点位置 dp[0] 的值设为 0,表示从起点跳到起点不需要任何跳跃。

接下来,我们从位置 1 开始遍历数组 dp,根据题目要求,每只青蛙每次只能跳 1 米或 2 米的距离,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位置 i 能否通过从前两个位置跳跃而来。

即 dp[i] = min(dp[i-1], dp[i-2]) + 1。

最后,我们得到了数组 dp 的最终结果,dp[10] 即为从起点跳到终点所需要的最短跳跃次数。

针对本题的具体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填表的方式来解决。

表格如下所示:| 位置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跳跃次数 | 0| 1| 1| 2| 2| 3| 3| 4| 4| 5| 5|通过观察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跳到位置 i 的最短跳跃次数与位置 i-1 和 i-2 的最短跳跃次数有关,符合动态规划的思想。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课时测(精)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课时测(精)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课时测评方案基础练1.我会填。

(1)如右图,小猫在小猪的( )面,小猪在小猫的( )面;也可以说小猫的下面是( ),小猪的上面是( )。

(2)如右图,足球在小东的( )面,小东在足球的( )面;也可以说小东的前面是( )。

小东2.小动物过河。

(1)小兔在小龟的( )面,小龟在小兔的( )面。

(2)小鱼在小龟的( )面,小兔在小鱼的( )面。

(3)小鱼的上面有( )和( ),小兔的下面有( )和( )。

(4)小龟的上面是( ),下面是( );小龟在( )和( )之间。

3.看图来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的前面是。

( )(2)的后面是。

( )(3)在的后面。

( )(4)在的前面。

( )4.整理衣柜。

①②③④把衣服放在帽子的下面,裤子的上面,把鞋放在最下面。

(填序号)综合练5.遥控车比赛。

(1)比赛中,小老鼠操控的车排在最前面,是( )号车。

(2)排在最后面的是小猫的车,小猫操控的是( )号车。

(3)小猪的车在中间赛道,它前面的一辆是小松鼠的车,后面的一辆是小猴的车。

(连一连)6.小林、小红、小明走在楼梯上,他们都向楼上看,小明看见两顶帽子,小林一顶帽子也看不见,他们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谁在中间。

7.欢欢把一块手表放在了盒子里,但她忘记了是哪一个盒子,只记得在①号盒子的下面,但不是②号盒子,也不是最下面的盒子。

(1)①号盒子下面有( )号盒子。

(2)最下面的是( )号盒子。

(3)手表在( )号盒子里。

参考答案1.(1)上下小猪小猫(2)前后足球2.(1)上下(2)下上(3)小龟小兔小龟小鱼(4)小兔小鱼小兔小鱼3.(1)√(2)√(3)(4)4.5.(1)②(2)③(3)6.最前面:小林中间:小红最后面:小明7.(1)④、②、③(2)③(3)④。

小学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过河练习题问题一:小熊饱饱和小兔一起玩耍,他们来到了一条河边。

河上有一座狭窄的桥,桥上写着:“一次只能过两个人,小心,你们每次过桥的时间不一样哟!”桥的另一端是他们期待已久的乐园。

现在请你计算一下,如果小熊饱饱和小兔同时站在桥的同一侧,他们各自单独过桥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小熊饱饱需要1分钟,小兔需要3分钟。

那么他们如何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一起到达乐园呢?解答:为了使他们总时间最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 小熊饱饱和小兔一起过桥,花费3分钟。

2. 小熊饱饱返回原岸,花费1分钟。

3. 小熊饱饱和小兔一起过桥,花费3分钟。

4. 小兔独自返回原岸,花费3分钟。

5. 小熊饱饱和小兔一起过桥,花费3分钟。

总共的时间为:3 + 1 + 3 + 3 + 3 = 13分钟问题二:现在假设桥上可以同时容纳最多3个人过桥,并且乘船的人速度不同。

请你计算一下,如果小熊饱饱和小兔以及小鸟一起站在桥的同一侧,他们各自单独过桥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小熊饱饱需要1分钟,小兔需要3分钟,小鸟需要8分钟。

那么他们如何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一起到达乐园呢?解答:为了使他们总时间最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 小熊饱饱和小兔一起过桥,花费3分钟。

2. 小熊饱饱返回原岸,花费1分钟。

3. 小熊饱饱和小鸟一起过桥,花费8分钟。

4. 小熊饱饱返回原岸,花费1分钟。

5. 小熊饱饱和小兔一起过桥,花费3分钟。

总共的时间为:3 + 1 + 8 + 1 + 3 = 16分钟通过以上的问题一和问题二的解答可以看出,在限制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最短时间内通行过河取决于各人的通行时间和桥上的容量限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策略来降低总时间。

这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道启发式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限制条件下,小熊饱饱和小兔(以及小鸟)如何合理安排过桥的策略,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过河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过河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过河过河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既能让学生巩固数学运算基本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过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题型。

问题一:老鼠过河有一只老鼠要从河的一岸过河到另一岸。

这条河上有三块石头,老鼠每次只能跳到相邻的石头上。

要求老鼠从左岸跳到右岸,问有多少种跳法?解析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排列组合问题。

根据题目要求,老鼠每次只能跳到相邻的石头上,而每一块石头可以选择跳或不跳。

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求解“跳”和“不跳”的组合方式。

对于每一块石头,都有两种选择,因此总的跳法数为2的3次方,即8种。

问题二:动物过河有一只狼、一只羊和一颗白菜要从河的一岸过河到另一岸。

这条河上只有一只小船,小船每次只能带一只动物过河。

但是,如果没有人看管,羊会吃白菜,狼会吃羊。

要求想办法让所有动物安全过河,问应该如何操作?解析二:这是一道经典的过河难题,涉及到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先考虑狼和羊之间的关系。

如果将狼和羊单独带过河,另一方向上的羊就会被狼吃掉。

因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将羊和狼一起带过河,以保证它们在同一岸边。

带羊过河后,再将羊放下,将狼带过河。

带狼过河后,将狼放下,再带羊回到原来的岸边。

然后,将羊和白菜一起带过河。

最后,将羊放下,再带狼过河。

这样,所有动物都能安全过河。

问题三:家庭过河一家人要过一座桥,但桥只能容纳两人同时过河。

这个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一只狗。

过河的时候,父母每次都要陪其中一个孩子一起过河,而狗会吓坏任何一个孩子。

要求找到一种过河方式,使得整个家庭能够安全过河。

解析三:这是一个典型的约束条件问题。

根据题目要求,父母每次都要陪其中一个孩子过河,而狗会吓坏任何一个孩子。

我们可以将家庭成员划分为若干组合,以保证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过桥。

首先,父亲和母亲一起过桥。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青蛙过河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青蛙过河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青蛙过河青蛙过河是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题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熟悉数学运算。

本篇文章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青蛙过河问题。

问题一:河的长度是20米,青蛙一次可以跳2米。

请问,青蛙需要跳多少次才能过河?解答一:河的长度为20米,每次青蛙可以跳2米,因此需要跳20 ÷ 2 = 10次。

答案是10次。

问题二:如果河的长度为25米,青蛙一次可以跳3米,青蛙需要跳多少次才能过河?解答二:河的长度为25米,每次青蛙可以跳3米,因此需要跳25 ÷ 3 ≈ 8.33次。

因为青蛙无法完整地跳出0.33次,所以青蛙需要跳9次。

答案是9次。

问题三:如果河的长度为30米,青蛙一次可以跳4米,青蛙需要跳多少次才能过河?解答三:河的长度为30米,每次青蛙可以跳4米,因此需要跳30 ÷ 4 = 7.5次。

因为青蛙无法完整地跳出0.5次,所以青蛙需要跳8次。

答案是8次。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青蛙过河问题中的关键是将河的长度除以青蛙的跳跃长度,即可得到青蛙需要跳跃的次数。

但需要注意,如果无法完整地跳出一次,则需要向上取整。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一年级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概念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来尝试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

问题四:如果河的长度为50米,青蛙一次可以跳5米,但每隔10米会有一条长约为1米的水草障碍物,青蛙在跳跃时会碰到这些障碍物吗?如果遇到,需要额外跳几次才能过河?解答四:河的长度为50米,每次青蛙可以跳5米。

在跳跃过程中,青蛙会遇到5个水草障碍物,每个障碍物需要额外跳1次才能越过。

因此,除了正常的跳跃次数外,青蛙还需要额外跳5次。

总共需要跳跃的次数为50 ÷ 5 + 5 = 15次。

答案是15次。

问题五:如果河的长度为40米,青蛙一次可以跳6米,但每隔8米会有一座小石桥,青蛙无法跳过这座石桥,请问青蛙是否能够过河?如果可以,需要跳多少次?解答五:河的长度为40米,每次青蛙可以跳6米,但遇到石桥无法继续跳跃。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过河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过河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过河过河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道练习题,它涉及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以及思维逻辑的训练。

本文将按照题目的要求,以合适的格式来书写。

过河问题:某天,小明和小红一起玩河流过河的游戏。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河的一边过到另一边。

河中间有一艘小船,但它只能承载一个人。

同时,河边还有几块石头,可以作为过河的中转站。

小明和小红需要找到一种最佳的策略,使得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过河。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过河问题,小明和小红需要采取合适的策略。

以下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1. 小明先过河:- 小明先乘船过河,花费1个单位时间;- 小明到达对岸后,小红留在原岸等待;- 小明将船送回原岸,花费1个单位时间;- 整个过程小明花费了2个单位时间。

2. 小红过河:- 小红乘船过河,花费1个单位时间;- 小红到达对岸后,小明留在对岸等待;- 小红将船送回原岸,花费1个单位时间;- 整个过程小红花费了2个单位时间。

3. 小明返回:- 小明乘船返回原岸,花费1个单位时间;- 小明到达原岸后,将船送回对岸,花费1个单位时间;- 整个过程小明花费了2个单位时间。

4. 小明和小红一起过河:- 小明和小红一起乘船过河,花费1个单位时间;- 他们到达对岸后,小红将船送回原岸,花费1个单位时间;- 整个过程小明和小红花费了2个单位时间。

根据以上解决方案,小明和小红共花费了2 + 2 + 2 = 6个单位时间成功过河。

思考题:对于这个过河问题,是否存在更短的解决方案呢?请你思考并给出你的答案。

结语: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个过河问题,小明和小红不仅学会了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还训练了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类似的练习,学生可以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过河」教案设计——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解决难题

「过河」教案设计——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解决难题

「过河」教案设计——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解决难题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解决难题一、教学目标1.学习数学知识,包括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等操作。

2.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沟通和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孩子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提高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

二、教学内容1.过河组队游戏过河组队游戏是一款基于数学知识的团队游戏。

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个河流。

河流中有若干个小岛,孩子们必须在岛上寻找和收集到足够的物资才能通过。

物资包括食物、水、衣物等。

每个物资都有一个固定的点数,孩子们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计算每个物资的点数,然后据此进行选择。

2.数学知识讲解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讲解。

例如,如果发现孩子们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讲解,帮助孩子们理清概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加减乘除方面存在困难,可以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帮助孩子们掌握相关技能。

三、教学方法1.游戏式教学游戏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游戏式教学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性和交互性。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游戏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问题驱动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实际问题,然后让孩子们通过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孩子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游戏规则介绍在开始游戏前,教师需要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让孩子们对游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解释规则,例如,讲解物资点数的计算方法等。

2.分组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让他们自由组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过河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过河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过河练习题过河练习题过河是一种常见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过桥或过河的情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练习题来帮助一年级学生巩固和提升过河的技能。

练习题一:单人过河(难度:简单)题目描述:小明要从一边的河岸过到另一边的河岸,河中间有一条大桥。

小明每次可以走1步或2步,他从起点出发后,问他到达终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斐波那契数列问题,可以使用递归或迭代来解决。

设n表示小明需要走的步数,F(n)表示到达终点的不同走法数量,则F(n) = F(n-1) + F(n-2)。

初始条件为F(1) = 1,F(2) = 2。

练习题二:多人过河(难度:中等)题目描述:小明和小红要一起过桥,他们每次可以走1步或2步,但由于桥上只能容纳一人,所以他们不能同时走。

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使得两个人都能够安全地过桥,并且所用的时间最少。

解析:对于多人过河问题,一种常用的策略是将速度较慢的人先送过河,然后速度较快的人将灯带回,再将速度较慢的人送回来,最后再一起过河。

具体的步骤如下:1. 将速度较慢的人(假设是小明)送过河,小红在岸上等待。

2. 小明返回原岸,将灯带回。

3. 小明将灯交给小红,小红开始过桥。

4. 小明再次返回原岸,将速度较慢的小红送回来。

5. 小明和小红一起过桥。

这样一来,两个人都能够安全地过桥,并且所用的时间最少。

练习题三:加入限制条件(难度:高)题目描述:在练习题二的基础上,加入一个限制条件:还有一个速度更慢的小李,小李需要用手电筒过桥,且桥上最多只能有两个人。

问如何安排三个人过桥,使得所需的时间最少。

解析:根据限制条件,可以得知小李必须在每次过桥时参与其中,且小李的速度是最慢的。

我们可以借鉴练习题二的策略,并进行一些修改。

具体的步骤如下:1. 将速度最快的两个人(假设是小明和小红)送过桥,小李在岸上等待。

过河1(2)

过河1(2)
小结:小括号的作用和历史。
通过过河解决租船问题,我们认识了学习的帮手——小括号,它能改变运算顺序。
五、我会做:
完成课本第8页的第3个小绿点:
如果54人都做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先独立完成,3分钟后全班交流)
明确:
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条小船做多少人,再求需要多少条船)
2.小结:在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列式: 先算:
再算: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明确:
1.分析问题 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所以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先求出男女生总人数是多少,再计算需要几只船)
2.独立列式,说一说每一步的意义。
我会说(二):
1、淘气这样算对吗?他们的讨论过程你能看懂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提问:在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过河。(师板书课题)
二、我会看:
认真观察课本第8页上面的情境图,回答第1个小绿点:
双塔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
年级三学科数学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单元 混合运算第3课时 过河

第1单元  混合运算第3课时  过河

第1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熊购物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小黑板。

指导练习、练习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6×9= 30+15= 42÷6=2 、脱式计算7×2+30 46-6×4 63÷9+7二、解决新知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先计算小括,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54÷9=6(条)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先算小括。

(分段理解,记忆)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