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

文章简介:文章标题:社会公德演讲稿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

文章标题:社会公德演讲稿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社会公德演讲稿》网,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社会公德演讲稿。

以社会道德为题的作文

以社会道德为题的作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欢迎下载! 社会道德话题作文1 道德,在我们心中十分重要,它将陪伴你一生。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在与别人相处时才愿表现出来。 事实上,在我们独处的时候,在家庭----温馨的港湾中,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在和谐的自然中,在双面的网络当中,面对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自然,包括我们的网络世界,道德同样存在。 我内心的道德观就是妈妈常说的一句话:“要自我,先须自强,无自卑且无自大。对事再须自律,严于律己。且自爱,大方乐观。”我不禁想起张澜的《四勉-;一戒》中说:“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做人就应该这样,难道不是吗? 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我几乎可是样样做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就是做到了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才能维持和获得这份温馨。 我在我家,一定会我爱我家。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啊!做为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我也要关注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我们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具备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还要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勤俭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观。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伴随我们左右。学校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一定知道的,校规、班规是我们熟记的。我们须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什么?是一种修养,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我们应遵守的共同规范,一个明礼的人,一定是个有教养的文明人。法是什么?是道德的底线,突破了它,就要受到严惩! 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自然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种花植树,爱护花草树木。为一个自然中的

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

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道德领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经济与伦理的困惑日益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从1986年开始,伦理学界就有不少同志对此进行了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相背离的论点,立即就有一些同志进行反驳,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一场广泛持久的讨论在伦理学界全面展开。许多理论工作者都发表了论文,陈述自己的意见。经济发展究竟是推动道德进步,还是阻碍道德进步?评价道德进步的尺度是什么?成为讨论中的两大主要议题: 一、关于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一)经济与伦理自然协调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尽管看到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和经济活动受着不同原则的支配,并分析了经济行为动机的自利性,但他并没有把这种追逐个人利欲的行为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他不仅承认出于同情、仁爱动机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而且也认为出于自利动机的行为也同样具有道德价值。他在《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简称法律学)中,不仅重申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认为商业的本质中有道德的基础,会对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起促进作用。 第一,商业社会打破了陈旧的传统道德标准。在过去的基督教的道德习俗中,一味地提倡“爱人如己”,要求人们具有同情、仁爱、献身的品质和精神,光把给人无酬地服务或把东西白送给别人的行为才视为是道德的和高尚的,一旦有偿服务或把东西与人交换,往往就视为是不道德的,并受到鄙视。斯密认为,这种道德评价不适合商业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因为在商业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大部分是通过交换和买卖取得的,不可能无偿赠送,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不能仅仅求助于他人的仁慈,必须依靠互利互惠的原则。所以,商业社会的道德观念不同于基督教的绝对排斥利益的传统道德观念,它不仅认为社会领域的无私奉献的利他行为是道德的,而且也认为经济领域的为己不损人的行为也同样是道德的。 第二,商业活动培植了人们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交换作为分工、技艺和贸易的结果,不仅使人们的不同资质才能交相为用,增进了人们生活的便利,而且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助协作,有利于人们的团结和友谊;交换的实现,使人们的劳动得到了报酬,就会鼓励人们勤勉,精神勃勃的工作,避免闲荡、偷懒、耍猾的恶习;通过契约完成的商品交换,就会使交易双方养成诚实无欺、守时信用的习惯,以致斯密感叹到“在野蛮民族之内,诚实是极其希罕的美德,推广诚实和遵守时间的道德乃是商业”。斯密还认为,在交易的活动中,双方为获取自己的利益而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不是庸俗不堪的东西,恰是商品交换的正常现象。也正是经济人的自利动机和赚钱欲望,驱使他们注重经济效益,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并形成了勤奋节俭、改革创新的品质。 第三,商业交往造就了自由、平等、和平的社会。在斯密看来,商业是自由、平等与和平的发祥地,因为商业交换和契约是人们在平等基础上自愿缔结的结果,它排斥外在的强制和特权,人们拥有平等的地位和交换的自由;人们之间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则使人们之间及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这种共同的利益就会使人们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而商业贸易又使每个地方的人们有机会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改掉不良的陋习。 亚当·斯密不仅论证了商业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且认为商业蕴含了互助友爱、自由平等、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等美德。尽管斯密所说的这些美德都是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的理想道德,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中常常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甚或有背道而驰的现象,也不排除斯密作为忠诚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资本主义文明的腐败方

沪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分领域和层次。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学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思考:社会公德在我国当前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今天,人们不仅要以建筑、道路等物质环境来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要从人们的公德水准来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德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亲和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基础性要素。社会公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公德往往是多数人的道德风貌、道德活动现象的综合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示器。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振奋,社会安定,生产稳定发展;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道德沦丧,秩序混乱,生产停滞。 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 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 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作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课时教学设计

1、三人行,必有我师。21.2.272.27.202115:3315:33:55Feb-2115:33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5:332.27.202115:332.27.202115:3315:33:552.27.202115:332.27.2021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27.20212.27.202115:3315:3315:33:5515:33:55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February 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2/27/2021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时33分3时33分27-Feb-212.27.2021 7、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1.2.2721.2.2721.2.27。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 8、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5:3315:33:552.27.20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亲爱的读者: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21.2.272.27.202115:3315:33:55Feb-2115:33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5:332.27.202115:332.27.202115:3315:33:552.27.202115:332.27.2021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27.20212.27.202115:3315:3315:33:5515:33:55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February 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2/27/2021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时33分3时33分27-Feb-212.27.2021 7、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1.2.2721.2.2721.2.27。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 8、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5:3315:33:552.27.20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亲爱的读者: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2)

分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 法学C122班张峰 128509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道德与社会整合_杨国荣

道德哲学研究 道德与社会整合 杨国荣 一 社会的整合涉及多重维度。首先是社会认同,包括广义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团体或组织认同,以及个体自身的角色认同等等,认同意味着接受某种社会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系统,承认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并归属于其中。 与社会认同相联系的是社会的凝聚(solida-rity),在缺乏社会认同的情况下,社会成员往往趋向于从参与走向隐退,以远离社会生活为理想的追求;道家对礼法社会的拒斥,便表明了这一点。对社会离心趋向的克服,以承认某种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并获得相应地社会归属感为前提之一。社会凝聚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社会冲突的控制。社会的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差异等等,往往容易引发不同形式的社会冲突,避免社会成员间的这种冲突或避免这种冲突的激化,离不开共同接受的社会规范系统:通过肯定公共或普遍的社会价值以及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规定,等等,社会的规范系统同时也对可能的社会冲突作了某种限定。 控制冲突当然还带有消极的意义,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会凝聚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以及在不同的社会实践领域中彼此协作。在这里,社会的认同和社会凝聚既是避免社会在剧烈的振荡中解体的条件,也是广义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所以可能的前提。 如前所述,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同时关联着社会体制及社会秩序的合法性问题,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协作,首先指向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此,合法性则更多地涉及社会成员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合法性本身当然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往往有不同的历史内容,然而,惟有在社会体制及秩序的合法性获得确认时,这种社会系统及社会的秩序才可能获得其成员的支持,并由此取得稳定的形态。 不同意义上的社会整合,既从类的层面或公共的空间展示了存在具体性的相关内容,又为走向这种具体存在提供了社会前提。如果进一步考察社会整合本身所以可能的条件,则道德便成为不能不加以考察的一个方面。首先应当关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作为历史的产物,无疑具有相对性、历史性的一面,但历史本身并不是如新康德主义所认定的那样,仅仅由特殊的、个别的现象所构成,它总是同时渗入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联系。与历史过程的这一向度相应,道德意识及道德观念往往也包含着普遍的内容。从共时性之维看,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体中,通常存在着对该共同体的成员具有普遍制约作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就历时性之维而言,某些道德的意识和道德观念往往在不同的或较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影响和作用,而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 具有普遍内容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通过教育、评价、舆论等等的提倡、引导,逐渐成为一定时期

第二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C)(教学设计)

资源信息表 第一课公共生活注重规范 第二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懂得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让学生懂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倡导社会公德,遵

守秩序,举止文明,公共场合要乐于助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调查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讨论,朗诵等活动,体验感悟到公共社会秩序离不开道德,通过社会观察,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学生树立以讲文明为荣,不讲文明为耻的荣辱观。同时进一步明确乐于助人是一种优良品德,我们每一个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注重道德责任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生活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组织文明观察小组,进行社会调查。 2.收集图片资料。 3.拍摄生活实录。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并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让大家看一段录象: 【多媒体播放实录】 1.码头上人们依次排队检票。 2.图书馆里秩序井然,人们安静地看书。 3.学校的饭厅里学生们依次排队,井然有序。 4.十字路口的交通忙而不乱。 师:看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井然有序,人们能够和谐相处------ 师:那么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确保井然有序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一课第二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 【出示课题】二、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 师: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调整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道德与价值

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现代人们的社会价值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产生,与科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人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于是,问题出现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现代社会我们正在确立自己在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地位,每个人要求得到重视,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尊重,如“自信和谦卑共存”、“传统与激进之间共存”等等。这对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人在自我意识、公共道德、就业和生活观及婚姻和性观念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意识并存的两重性。而这一切又都来源于当今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人们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重新确立。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这种多元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差异的基础上的,价值观已经是人们在社会上判断好和坏、善与恶、甚至是判断真理的标准了,而这种价值观有许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利益价值观,每个人在维护自己利益面前就会妥协,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更不顾失去了自己心里最低的道德底线,虽然这是来自外界的对自己的压力,也许自己不想这么去做,可是既然有了这样的利益价值观,不是自己想做却还是自己亲自做了违反自己道德的行为,久而久之,自己的道德意识就会慢慢的被价值观所取代占据自己的思想意识的地位,最终自己心中的那点道德底线也会失去,那么这样以来,各种变态心理就会变现出来,而自己却不以为然。所以,现代社会犯罪率陡升,有着居高不下之势,恐怖事件不绝于耳,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不能说这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应更提倡道德来挽救价值观给社会的带来的质变的危害。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如此复杂的原因是利益分配的复杂,利益分配的复杂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过上富人过的生活,人性中的弱点便渐渐的暴露出来,过分的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人心态的失衡、道德的缺失;再加上国家和法律产生后,道德便被逼上了社会规范的后台,社会成员逐渐接受法律的约束和调节,逐渐淡忘和远离那些博爱、互助的道德基础。一些“精明”的人利用法律的空子的例子屡见不鲜。不可否认,法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治理方式上的一个必经阶段,有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为了追逐利润和取得竞争优势,商战中的人们猛烈冲击道德底线,出现了道德败坏的局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乱性乱伦、伤天害理、折磨人摧残人等各种背离人类背离道德的行为横行社会,无数人间悲剧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时代上演。网络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到生活之中,改变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虽然是一个时代的新产物,但其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开拓了巨大空间。在社会道德的沦丧的情况下,道德无奈的借助法律不断地从外在世界改变社会,希望能使人们的道德回到那个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内在道德,也就是那种没有目的的道德,来重建一种适合社会的又符合人们价值观的道德思想。可是这个时候网络却更这个希望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自在,不顾一切的散发着自己的压抑与疯狂,视觉、听觉所带来的各种瞬间心理的反应,完全失去了理性。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网络中形成图像和符号,仿佛对话者已经不是人了,这种非理性摆脱了道德和法律,放肆于人们整个内心。具有代表的那就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以下是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一)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 ·

道德与品德

道德与品德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每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道德准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是约定人俗成的并由舆论给予监督的,道德准则也是辨别善恶是非的标准。当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时,他就会获得人们称赞,就会有愉悦感,心安理得。违反道德准则的人会遭人谴责或自己感到内疚不安。所以,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社会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它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现实社会的关系与道德规范在人脑中的反映。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道德行为是判断品德的客观依据。偶尔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不能视其为品德,只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一贯性地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才能称这为具有了某种品德。第二个特征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品德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使道德观念和道德先为有机统一的一种心理特征。离开道德先为就无所谓品德,没有道德意识的行为也谈不上品德。事实上,没有形成道德观念也就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说它有联系,是因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社会道德也是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个人品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并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说它有区别,第一,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也可能不一致。第三,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2课时)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2.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3.以正反事例说明,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 4.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宁公共秩序,不妨碍和损害他人。 【教学重点】 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观众、文明小游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一、导入新课 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的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二、活动一: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 1.让我们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吧。 当我们过马路时,

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 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2.交流。 3.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设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三、活动二:秩序小实验 1.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2.秩序小实验:找五个一端具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娇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分组进行实验,看看哪个小组能顺利有又块快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由。 3.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否则将混乱不堪。 4.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1)材料中,本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 (2)材料中,人们怎么做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这种悲剧的发生? 读一读P29 阅读角,应急车道就是生命通道 5.小结:只有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才能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知识点

第二单元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知识点 1.生活中,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集市购物,去医院就诊......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等场所都是(公共)空间。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2.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3.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利用公共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4.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一般会给公众提供一些(公共设施、设备)或(物品),如(道路、桥梁、路灯),为残障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公园里的公共坐椅,等等。 5.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6. 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7.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 8.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

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公共利益)。9. 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的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10.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11. 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 12. 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 13.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 14. 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 15.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16. 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7 .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本部分内容考试中一般会在综合分析题型中出现,因此务必要深刻领会,并且要识记部分重要考点, 一、道德概述 1、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善恶、好坏等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本质与特点 首先,道德的本质具有如下含义: ①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在本质上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②道德所依靠的手段是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我国政府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是为了建设一种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道德的社会风气,进而通过教育作用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主动的行为。 ③道德的直接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其次,道德的特点体现为:把握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形成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产生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发挥道德作用的稳定性。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首要的道德要求,实际上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 守法——必要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的底线,是公民的立身之本,处世之本。 明礼——做人的起点。

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 团结——高尚的道德品格。 友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 勤俭——传统的美德,物质上克勤克俭,意味着自律,体现了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 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 敬业——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4、德治与法治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许多法律义务就是道德义务。 法律是外部的社会规范,道德是社会规范的内在自律。道德规范是隐性的、柔性的,以人们的自觉意识水平为依据。法律是制度化的,是显性的、是刚性的,是阶级矛盾激化和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人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道德在调整人的相互关系上宽泛得多,法律主要调整和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正当合法权益,维持社会关系平衡。法律强调的是法规和强制,是通过必要的强制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和警戒。道德是强调教育感化作用,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并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自律。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德治国的真正内涵是通过教育造就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公民(文明、礼貌、善良、精神追求等)。因为道德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关系起调节作用,就有赖于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和公民的道德标准。 社会既需要法律规范,也需要道德自律。“德治”与“法治”并列,维护社会的稳定。建立一支廉洁奉公、精干高效、忠于职守的公务员队伍,需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需要严格的“规矩”。《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道德的调节作用必不可少,加强法律须以道德为根本。 道德是人们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包括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肯定和赞许。如果说经济成就是国家稳定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公民普遍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实践的积极倾向将是国家的精神基础、思想基础,并最终与物质基础一起构成坚固的社

遵守社会道德作文范文

遵守社会道德作文范文 本文是关于道德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卢梭说:“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是的,社会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心灵的窗;社会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社会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遵守社会道德并不能得到利益,但收获的却是心灵的平静,社会道德是单纯的,只要对自己,对社会无愧于心,就收获了道德,但拥有社会道德并不容易,又有多少人回首自己的过去,可以骄傲的说;“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又有多少人,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失去了道德,为了少走几步路,将垃圾随地乱扔;为了少等几分钟,去插队;为了得到赞扬而制造假象,说谎骗人。为了这点利益却丧失了世间最珍贵的道德。 512汶川地震中,许多人为此慷慨解囊,社会道德在这场地震的灾难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然而不道德的行为却也如影随形:“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因为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作假。”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又这样再走了一遍。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

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向师长问好,是每个小学生应尽的职责。从小,爸爸妈妈就对我进行教育。为我成为一个懂理貌的人,打下了基础,埋下了伏笔。妈妈告诉我:“礼貌待人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确实,学会礼貌待人,已经跨出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社会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社会道德是春天里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闪烁着耀眼的金光;社会道德是夏天里遍布池塘荷花,淡雅带着丝丝清香;社会道德是秋天里绽放的菊花,让人尽情的感受到道德带来的高尚;社会道德是冬天里凌寒盛开的梅花,屹立寒风大雪中…… 遵守社会道德,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失去最珍贵的道德,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让自己的人生有不道德的污点。内容来自,作文从此更轻松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练习题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 A.公共生活 B.公共场所 C.公共秩序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融入广阔的公共生活,以下不属于公共生活的是() A.在家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B.学校组织观看电影 C.到电影院看电影 3、在下列公共场所中,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应该常去的是() A.营业性网吧 B.图书观 C.儿童游乐场 4、部分游客在公共场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大声喧哗,吸烟酗酒等,对这种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B.这种行为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C.这是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公共利益,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表现 5、漫画《共享单车变私享单车》说明了() A.人民生活贫困,买不起私人自行车 B.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C.这些人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读图题。(每题15分,共30分) 阅读图片,根据图片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并说说在这些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1、 场所名称: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场所名称: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45分) 1、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呢?(20分) 2、你见到过我们身边哪些公共设施遭到过破坏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的?(25分) 【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职业道德

xx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 一、职业 职业是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从事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特定义务的相对稳定的工种,通俗表示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白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职业集中地体现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 责、权、利。 责: 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这些职责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其社会职能的具体化,其中就包括一定的社会道德职能和责任。 权: 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即职权。职权不论大小都来白社会,是社会整体和公共权利的部分。 利: 每种职业都体现和处理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在实现职业分工的社会里,职业劳动是为社会创造经济、政治、文化效益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个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二、xx (一)xx的内涵 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白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中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与标准。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

标志。 (二)xx的功能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的功能是道德对人类白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道德以白己特殊的职能和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的能动作用,道德社会价值正是通过道德功能加以实现的。道德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xx的认识功能: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能帮助人们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白然之间的关系。所以,道德的认识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在这一 层面,道德是一种认知,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认识白我和创造人生的指南,从而正确地选择白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xx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行”的问题。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白己的周围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和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在非对抗性的矛盾范围内,就需要道德加以调节,即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白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个人与朋友之间、个人与领导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乃至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以应该怎样”为尺度。来衡量和评价人们行为的现状,并力图使人们的行为现状符合于应当”的尺度。 xx的评价功能: 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 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人们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的。 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人们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xx的服务功能: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又反过来为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服务。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