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2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摘抄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摘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摘抄示例如下:1. 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2. 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困难,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和测试他们的掌握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3. 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利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4. 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来适应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理解学生的学习历史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历史,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回顾学生的历史学习经历、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和习惯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历史,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拓展: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挑战学生的能力。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多个方面,如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困难、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和合作,来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二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二内容:第二章理解“理解”摘记:本书揭示了两个不同但相关的相关的概念:设计和理解。
讽刺的是,虽然我们作为教师要求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但我们自己却不能充分理解这个目标。
理解和知道的意思肯定是不同的。
理解是智力层面的建构,是人脑为了弄懂许多不同的知识片段而进行的抽象活动。
如果学生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特定事情来证明自己理解了。
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
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
什么是迁移,它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希望将在一堂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不同但相关的情景中。
发展个人的知识迁移能力是良好教育的关键。
知识和技能是理解的必要因素,但是仅仅有这些条件还不够。
理解还需要更多条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有缜密、灵活地处理事情的能力,有自我评估、解释和批判的能力。
理解既有动词的意义,也有名词意义。
动词的理解就是能够智慧而有效地使用知识和技能。
名词的理解是努力去理解(动词)的成功结果。
真正的理解包含另一种形式的迁移。
心得:我们常常以为“知道”就是“理解”,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那么,知道算不算理解,学生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理解?这是非常关键的知识,我们不能大概知之。
本书这一章节的内容揭示了理解的概念,理解和知道的意思是不同的,我们经常说,“他知道很多数学知识,但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或是“她知道每个词语的意思,但并不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所以说,理解和知道是不同的。
理解高于知道。
你知道了,只能说明你记住了;你理解了,你就可以教别人。
所以说,真正的理解包含另一种形式的迁移。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教师认为,课堂上讲得清楚,学生就会“明白”,就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回忆起来。
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考试时也就表现得更好。
基于此,这些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恨不得一节课有80分钟,40分钟时间太短了,不够用,所以常常要拖堂。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设计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近日我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深受启发。
本书由教育学家杰森·C·尤马尔(Jason C. Yilmaz)撰写,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理解性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师生之间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这一设计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作者强调了知识的内化与理解。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次,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培养。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质疑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作者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例如,他提出了“三以原则”,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合作为中心。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者还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认为评估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并以鼓励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在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后,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才能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精选10篇)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精选1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心得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1《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特别是对于“整体性教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和“项目式学习”理念下的学习设计有共同之处,都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关注学习期望,产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总的来说就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这个概念和方法对于今天我们为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设计以及思考和寻找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
这本书对“理解”的概念和实践也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和解释,提出了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得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也就是综合应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这本书还提出了一种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方法,旨在促使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迁移能力;为学生提供理解概念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零散的知识和技能,并揭示与内容相关的大概念。
通过对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积累和总结,本书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学生理解的单元模板,以协助教师设计课程以评估;围绕大概念、基本问题和核心评估任务提出了如何把教学单元放在一个更大、更连贯、更结构化的课程和项目框架中进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在课程和评价中实现质量控制的设计标准。
谈及本书的内容和特色,用三个词概括,即“理解”、“逆向”、“实践智慧”。
它倡导的是关于课程、评估和教学的优秀设计,专注于如何发展和深化对重要观点的理解。
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是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因为事实上大部分情况是那些说“懂了”的学生可能仅是凭运气理解了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师计划该如何制定,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受到知识的影响,包括那些缺乏经验的学生,有较高能力但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能力稍逊的学生、具有不同兴趣和风格的学生。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的理解她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里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知道,知道和理解是有明显区分的,在书P39页,有关于知道和理解的表格,知道指的是知道这件事,而理解是比知道更深一层,即这件事为什么发生、意义是什么,而且理解更加的具有主观性。
同时,知道和理解的不同也是具有细化等级的,如“识别、熟悉、领会、掌握、知道、领悟、理解”,逐步递增,理解包含的含义更为广泛。
要想学生达到这种理解的程度,本书认为设计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最主要变化就在于:P20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之前必须思考如何开展评估,而不是在一个单元学习即将结束时才建构评估。
逆向设计要求我们在开始设计一个单元或者课程的时候,就要通过评估证据讲内容标准或者学习目标具体化。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开展,相较于灌输式的教学,灌输式的教学通过依赖于教材,通过教材来定义教学内容和教学次序,他是教材导向的,而非目标导向的。
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他共分为三个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2.确定合适和评估证据。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1.确定预期结果什么是有价值的、恰当的结果关键的预期学习是什么学生应该理解、知道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什么样的大概念能够包含所有的目标在制定这些预期结果时要参考已发布的课程标准或者其他标准,找到具体的依据。
书中第三、四、五、六章针对阶段一展开叙述,讲解。
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预期结果的证据是什么什么是预期理解的恰当证据要思考,学生达到什么程度或能完成什么表现性任务就能证明学生知道、了解或理解了我们设定的目标,所有的可被用于评估学生理解的工具都可以使用,如传统的测验、考试,以及一些表现性任务、表现性项目等等都可用于评估。
这就是一个设计评估方式的阶段,在书中,第七、八两章讲到。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根据之前确定好的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进而做好教学计划的其他细节,如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等等。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本书主要关注逆向设计、理解和实践三个关键词,为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意义,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章介绍了“逆向设计”,强调在教学设计之前应先思考研究目的和评估证据,关注学生的研究效果。
许多老师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需要及时转变思维方式。
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研究体验和教学。
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才能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
第六章介绍了理解的六个侧面,其中第一侧面是解释。
需要学生不仅仅回忆和再现所学内容,更要独立解释并展示工作过程,证明联系是合理的。
这样的研究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具体事实和更大的观点结合起来,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寓言故事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们不仅吸引人,还可以给人启示和帮助记忆。
学生要掌握知识的创建和提炼过程的第一手信息,才能在知识中发现意义。
真正理解概念或理论意味着能够自然而然地应用它们,而不仅仅是重复和记忆。
教学和评估应该强调基于绩效的研究,注重实际任务的完成和常规测试,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绩效目标。
洞察是将隐形的假设和意外显化,通过转换视角和审视熟悉的想法,创造新的理论和故事。
教学应该让学生涉猎相关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展示专家们在同一观点上的不同洞见。
神入要求我们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思想开明并仔细考虑他们的观点。
感受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和创造。
自知是知道自己无知的智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何影响认知。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局限和盲区,避免因偏见、惯或风格产生误解。
理解的架构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包括对相关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深入掌握。
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评估,以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盲点和错误认识。
此外,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以便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最终,理解的架构应该是灵活的、可适应不同情境的、具有可迁移性的。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精选全文
0 5
发现大概 念的更多 建议
鲍勃·詹姆斯的 逆向设计实践
根据迁移任务制 定目标
总结
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
侧面1:解释 侧面2:阐明
侧面3:应用 侧面4:洞察
侧面6:自知
侧面5:神入
理解六侧面对教 与学的关键启示
第五章 基本问题:通向理解 之门
0 1
问题:大 概念航标
效度自评
3 信度:对评估
模式的信心
4
通用指导原则
5 本章结束前的
提醒
第九章 设计学习
0 1
最佳设计 兼具吸引 力与有效 性
0 2
最佳设计 的特点
0 3
教学计划 中的 WHERE TO要素
0 4
W——学 习方向 (Wher e)和原 因 (Why)
0 5
H——吸 引 (Hook) 和保持 (Hold)
011 第十章 为理解而教
012 第十一章 设计过程
目录
013 第十二章 宏观设计: 将UbD作为课程框架
015 后记:开始行动吧
014
第十三章 “虽然如此, 但是……”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 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 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 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 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1 寒假中,认真研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这本书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让我受益匪浅。
我反复阅读了本书有关“教学目标”中的章节,深刻反思了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书中提到,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我觉得,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回归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示灯,教学目标指到哪,课堂教学的列车就开到哪。
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明确、归纳总结是否清晰,直接指引着教学过程开展的顺利与否,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不好。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重点和难点便把握不准确,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便很容易陷入混沌状态。
二、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它的“三导”功能我把本书作者提到的教学目标的功能概括为“三导”:(一)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充分分析学情,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一定要具体、明确,有导向作用。
(二)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
教师的教学步骤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教学活动既要易操作,又要保证班级纪律。
(三)导测量明确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做出量化、可视、具体的规定,为诊断性测试和阶段性学科质量监测提供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学活动有了科学、合理、具体、可操作、易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衡量标准,以此进行“逆向设计”,教师的课堂便有了“指挥棒”,学生的学习便有了较为明确的导向,教学质量评估的“命题者”便有了可参考、可衡量的具体测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读书笔记2
最近在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本书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目的;必须首先关注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书中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两大误区:一种是“以活动为导向”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虽然参与其中,但是只动手不动脑,缺少对活动意义的深入思考,在智力上很难获得成长;另一种是“灌输式的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逐页讲述,尽最大努力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识讲完,不关心学生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的。
作者倡导的逆向设计,是一种“以终为始”的设计,是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由三个阶段组成: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
在这个阶段,需要回答如下问题: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教学设计之初,我们就应该非常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
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要做评估员,设计适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评估指标,以便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证据,用实证的方式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如果学生要有效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