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X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5讲 梭伦改革学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选修中的必修。

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选择题部分18.(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9题)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答案】D【点拨】联系中世纪欧洲的状况,我们可以知道,宗教改革前,教权大于皇权,甚至皇帝的权力需要经过教皇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

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而我们知道月亮的光辉胜不过太阳,而且依附与太阳;改革时,可以看出教权和皇权相对独立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附与教权。

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皇权上升,教权下降;所以D.19.(2009年上海高考16题)“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答案】C【点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20.(2010高考安徽文综19题)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点拨】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5讲 梭伦改革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5讲 梭伦改革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第45讲梭伦改革选修模块模块概述本模块内容可分为中外古代改革和近代改革。

从考查线索看,古代改革主要包括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可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等角度来把握;近代改革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要全面理解每场改革,把握各国变法的不同特点和地位。

从改革影响看,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旧的生产关系,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进程的步伐;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观;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的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古代重大改革回眸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梭伦改革1.历史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2)可能性,经济上,工商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政治上,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2.主要措施,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政治措施,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社会习俗,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发展了雅典经济,增强了城邦实力 3.改革特点:(1)“革命性”: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2)“中庸式”: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试题分析一、近三年全国卷改革类试题举要(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1.海南卷(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

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

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

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5分)【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如何根据材料?)。

(4分)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3分)(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参照工管制度政府出资——带来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地方力量增强——分封制的类似影响)。

(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得出是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导致府兵制兵源枯竭;“内容”可以据材料最后一句概括得出。

(2)据材料中“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募兵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兵源,但是节度使拥有大量的军队,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唐玄宗兵制改革·背景、内容、影响2.全国二卷(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件(131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件(131张)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改革内容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 后主持, 重点建立 各种新制 度
抑制了土地兼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 推行均 有利于国家征收 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 田制与 赋税和徭役;恢 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 租调制 复和发展了北方 税、徭役和兵役 经济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加强了对地方政 设立三 制,直属州郡,负责 权的控制,有利 长制 检查户口、征收租赋、于中央集权的巩 征发徭役和兵役 固 整顿 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 北魏吏治有所好 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 转 发放
②(外患)民族危机加剧:梅加腊占领萨拉米斯岛。
(2)可能性:
①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②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改革措施
领域
改革措施
影响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 贵 族 的 土 地 兼 并 奴隶制 经 济 受到制约,逐渐
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 失 去 扩 展 势 力 的 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 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改 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物质基础 扩大下层平民的 就业机会,壮大
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 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 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 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
影响
废井田、 开阡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 陌 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 以农 励耕织 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求富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 统一度量衡 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 促进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1(2012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所述当时的形势及“新”朝的统治利益出发,回答目的。

第(2)问,关键是总结材料。

从王莽改革的整体角度及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可知其复古而不切实际;较短时间内货币种类变化很大,可知其币种紊乱;三种新铸钱币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比小则五十、大则五千,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严重掠夺。

总之,这样的改革会适得其反,必然失败。

答案 (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原因: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2(2013课标全国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上海历史卷,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 .时间C .参加者 D .地点答案:C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各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一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5讲 梭伦改革学案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5讲 梭伦改革学案

第45讲梭伦改革选修模块模块概述本模块内容可分为中外古代改革和近代改革。

从考查线索看,古代改革主要包括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可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等角度来把握;近代改革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要全面理解每场改革,把握各国变法的不同特点和地位。

从改革影响看,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旧的生产关系,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进程的步伐;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观;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的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古代重大改革回眸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梭伦改革1.历史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2)可能性,经济上,工商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政治上,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2.主要措施,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政治措施,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社会习俗,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发展了雅典经济,增强了城邦实力3.改革特点:(1)“革命性”: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2)“中庸式”: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152301.公元前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AB.BC.CD.D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令民为什伍”,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内容.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

起初,很多秦国之民感觉不便施行,甚至太子也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法令的彻底推行铺平了道路。

秦迁都咸阳后,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

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断获胜。

因此,汉代王充大赞“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6分)(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中“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开帝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的影响,即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中“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处罚犯法太子的师傅,两度推行变法,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等内容可以归纳出答案。

答案:(1)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2.(2019·南京盐城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选修专题训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5分)(2014·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9分)(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

(6分)2.(15分)(2014·贵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分)3.(15分)(2014·南通调研)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含解析)

【第45讲日本明治维新】之小船创作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1.原因(1)政治:天皇没有实权,幕府掌管国政,身份等级制度森严。

(2)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幕府推行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3)社会关系: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与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

(4)对外关系:1853年“黑船事件”,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2.条件(1)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2)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知识点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开始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殖产兴业:在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3.倡导“文明开化”(1)重视教育,确立“国民皆学”方针,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

(2)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人员出国留学。

(3)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4)生活习俗西方化。

4.建立新军队(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建立军工企业,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2)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5.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1)《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2)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5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5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后训练与检测(四十五)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6·广东省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

“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

……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

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答案:(1)观点:①注意处理好农商关系。

②粮价波动太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统治稳定。

③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价。

作用:①平抑物价,有利于安定民生。

②农商关系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问题:①经济贫困,财政匮乏。

②货币不利于经济发展。

③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

2.(2016·四川省资阳市一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二宋军“每御敌,皆临时分领兵马,而不经训练服习,将未知士之勇怯,士未知将之威惠。

”“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

”士兵所用武器,“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小大,多不中度。

盖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速了,不计所用之不堪,经历官司,又无检责。

”“至于平民,则素不知战”,“内地州县,人不习兵”,“养兵虽多,及用则患少,以民与兵为两故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对宋初“制兵”持怎样的态度?其依据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采取的变法措施的效果。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9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 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大企业大肆行 贿市政府……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城 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 人的制度……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 效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美国市政改 革的意义。
答案:(1)措施:选拔青年就学于太学;选拔太学学生担任要职;修建地方学校(学 宫),减轻学生负担;重用学宫学生,让学宫学生宣传教化;提高学宫学生的社会 地位等。(9分) (2)意义:改善了蜀地的社会风气;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吏;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 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 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 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 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 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
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 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出现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摘编自《汉书·文翁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摘自 1913 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 和 1928 年《初中本国史》
[学会读史]
(1)史料一主要认为孝文帝改革过大于功,改革中蕴含着危机; 史料二驳斥了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衰败的观点,说明了两则史料评价 的立足点不同。
(2)两则史料都叙述了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都认为孝文帝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 了北魏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史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 变化的关系。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 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 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请从史料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答案: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北 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 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 部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汉化政 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 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 定了基础。
答案: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拓展应用]
史料 (2015·山东卷)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 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 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 衣将相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5讲梭伦改革
选修模块
模块概述
本模块内容可分为中外古代改革和近代改革。

从考查线索看,古代改革主要包括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可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等角度来把握;近代改革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要全面理解每场改革,把握各国变法的不同特点和地位。

从改革影响看,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旧的生产关系,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进程的步伐;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观;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的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古代重大改革回眸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2.
重点关注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移风
易俗的的原因;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
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与当前的
农村土地“三权分开”可以联系起来考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梭伦改革
1.历史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1)必要性
内忧阶级矛盾尖锐: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
权利
外患梅加腊邦占领萨拉米斯岛,导致雅典民族危机加剧
(2)可能性,
经济上,工商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政治上,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2.主要措施
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
政治
措施,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社会
习俗,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发展了雅典经济,增强了城邦实力3.改革特点:
(1)“革命性”: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
(2)“中庸式”: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4.本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5.正确评价:
局限性,没有废除奴隶制;以财产资格来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1.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稳定政局是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梭伦改革践行了这一核心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公元前6世纪初,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机已如同雅典土地上的债碑一样一览无余。

梭伦在凝目泣视之后,也发现这块“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这种局势表明,那种形成于荷马时代末期发展于城郊初期的以农业为本、氏族贵族掌权的文明体制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

——张国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转型的意义》
材料二雅典内部的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雅典城邦的最高利益上,或者说,雅典贵族和平民所其有的共同利益上,米尔斯认为:“梭伦渴望把秩序带进他所热爱的混乱的城邦,因为他认为秩序是一个城邦所能拥有的最大的幸事之一。

”博兹特和罗宾逊也指出:“梭伦调
解对立势力的冲突,使将来的安全和稳定成为可能。


——摘编自邹益《试论梭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雅典“陷于绝境”的原因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稳定”雅典城邦的改革措施。

(3)据上述材料,分析梭伦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2.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
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二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对于那些想重新划分土地的人: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每一个都向往获得无穷的财富,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

——梭伦诗句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措施是什么?这一条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改革的内容予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梭伦改革作出评价。

第45讲梭伦改革【随堂验收】
1.(1)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影响:社会动荡不安,雅典文明出现危机。

(2)措施: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颁布法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关系:稳定的局势是梭伦改革的前提;社会稳定是梭伦改革的目标;经济改革为长期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改革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证。

2.(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背景: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2)特点:改革体现了“中庸”色彩;带有“法治”特征。

说明对贵族:限制贵族特权,允许贵族保留贵族地产;对平民:使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利,但没有满足平民的土地要求;改革以立法的形式进行。

(3)评价: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但并没有解决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或改革不彻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