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蟾蜍的观察与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的角质化,可防止在陆地减少 体内水分蒸发;
• 6、大脑半球完全分开,顶部也有了神经细胞(原脑 皮层);
• 7、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感觉器官,特别是听觉,出 现了鼓膜和耳柱骨等。
• 二、不完善的地方:
• 1、附肢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地位,还不能将躯体抬高离 开地面。
• 2、肺发展还不完善,以皮肤等作为辅助呼吸器官; • 3、皮肤角质化程度不高,体内水分蒸发问题还没有完
4. 脊柱比鱼类有较大分化: 出现颈椎(寰椎)一枚 (使头部可上下运动); 荐椎一枚 (使后肢承受体重) 出现陆生四足类特有的胸骨, 无肋骨。
(五). 分类:
1. 无足目或蚓螈目: • 体呈蠕虫状,乍看似蚯蚓,无四肢和尾,由于长
期适应穴居,眼隐于皮下,眼鼻间有触突,体具 环褶360个左右,体背棕黑,体侧具一黄色纵带 纹。全长约380mm。 •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广东的部份地区。
2. 消化系统: ①食道:咽后的一条短管,位
于喉头背面,下连胃。 ②胃:消化系统最膨大部分,
略偏于体腔左侧。 ③小肠:以十二指肠接于胃
后,下为回肠。 大肠:回肠向后突然膨大 即为大肠,大肠陡直,无 各段区分,又称为直肠, 通泄殖腔。
④ 肝脏:暗红色,分左右两叶,右叶下方分出的中叶。 胆囊:左右两叶肝连接处有一绿色圆形胆囊
(5)姬蛙科: 中小型陆栖蛙类。头狭而短,口小,舌端一分叉。
• 花姬蛙,别名:犁头拐、三角蚂拐。 • 体小,25-30mm。背面粉棕色,两眼间有黑褐色横纹。体背面
有若干粗细相间的倒“V”形纹套叠。
三、材料与用具|:
• 蜡盘、剪刀、镊子、解剖针、乙醚、 大头针、细玻璃管
四、实验步骤:
(一)外形观察: 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躯干末端
2. 有尾目或蝾螈目: (1)小鲵科:极北鲵
(2)隐鳃鲵科:大鲵 产于我国华南或西南的山地溪流中。
(3). 蝾螈科:
3. 无尾目或蛙形目: (1)蟾蜍科:体形短粗,背面皮肤上具有稀疏
大小不等的瘰粒。耳旁腺大,能分泌蟾酥。
(2)蛙科:
黑斑蛙(田鸡、青蛙):成体70~80毫米,背部两侧各有 一条浅色背侧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色,后端带 灰棕色,上面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吻端到肛部常 有一条浅色窄的纵脊线,腹面白色。
• 从个体发育上:蝌蚪生活在水中,经过发育变态 为成体,能上陆活动。说明了系统发生中所处的 中间地位。
• 在系统发生中:两栖类起源于古总鳍鱼(距今约 3.5~4亿年前),开创了脊椎动物登陆的历史,为 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陆生爬行动物是在两栖动 物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来的。
• 2、两栖类的出现,标志着动物进化史上开始 由水生向陆生转变。
③ 子宫:输卵管后端薄膜状膨大部分,左右合一。开 口于泄殖腔背壁。
④ 脂肪体:一对。黄色,佛手状,位于卵巢前端。 ⑤ 毕达氏器:橙色球形器官。年轻雌蟾附着于卵巢与
脂肪体之间,为 退化的睾丸,成 年后退化。
(2)雄性: ① 精巢:一对。位于肾脏腹面,圆柱形灰色或淡 黄色。 ② 输精细管:为精巢内侧有许多细管,通入肾脏。 精子先经输精细管入肾脏,再入输 精尿管。 ③ 脂肪体: ④ 毕达氏器:与雌性相似,位于精巢与脂肪体之 间,终生存在。 ⑤ 米氏管:
•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
• 一、初步适应性的特征: 基体上解决了在陆上运动,支持体重,防止水蒸发,
呼吸等生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1、发展了五趾型的附肢; • 2、成体用肺呼吸; • 3、循环系统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 4、脊柱坚固程度加强,出现了荐椎和颈椎,提高了体
重的受重力和头部的灵活性。
把剪开的肌肉壁翻向两侧,再用大头针把肌肉壁固 定在解剖盘上 。 (剖开腹部肌肉时,注意避 开腹部正中线内部的腹静脉 ) 4. 在口角处剪断上下颌骨。
• 注意事项 1.用大头针固定青蛙的体壁时,应从外侧斜向45°
角方位插下。 2.沿腹中线略偏左的方向剪开腹部肌肉。剪刀头稍
上提,以免剪破腹部大静脉,刺破内脏,特别是 膀胱,而影响观察。 3.捣毁脑和脊髓时,可上下摆动青蛙的头部来确定 脊柱和头骨的交接处。凭手感判断解剖针是不是 插入椎管内,以此有效破坏青蛙的脑 和脊髓。
• 2. 五趾型附肢: 五肢型四肢坚强有力,有多个支点的关节,前
肢借肩带和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关联,后肢 借腰带直接与脊柱相联,既坚硬牢固,又灵活, 不仅可以支持体重,也造就在陆上灵活运动,适 应于跳跃、奔跑等,可以说五趾型四肢出现使动 物登成为可能。
3. 皮肤: 裸露光滑,皮肤腺发达。不具鳞片或外骨骼, 角质化程度低,保水能力差,有呼吸功能。
(三)解剖: 将蟾蜍腹面向上放在蜡盘中,四肢用大头针固
定好。 1. 左手用镊子夹起青蛙腹部
的皮肤,右手用解剖剪按 图中1、2、3、4、5所示 方法剪开青蛙腹部的皮肤。 看皮肤内侧的血管分布。 (1沿腹中线偏左至口缘 后方,2、4为肩带、腰 带处)
2. 把皮肤与下面的肌肉剥离,并且翻向两侧 。 (蟾蜍皮肤下面具有淋巴窦 ,皮肤与肌肉很容易分离) 3. 同样方法,把腹部的肌肉壁剪开,并且剪断胸骨,
• (1)由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不仅是脊椎动物 进化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唯一的一步。
• (2)陆地上的生活条件比水中要多样化,脊 椎动物只有登陆,实现水生向陆生转变, 才有可能向更高级和更多方面发展。
• (二)、水陆环境的差异: • 1. 空气中含氧量比水中充足。空气210mg/L,
水3~9ml/L。 • 2.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约1000倍)。 • 3. 水温较恒定,陆地上的温度变化大。 • 4. 陆地上的环境多样性大。
(三)、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 1. 要在陆地上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 2. 呼吸空气中的氧。 • 3.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 4. 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 5. 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的必要温度条件 • 6. 感觉和神经系统要适应陆地上复杂多变的环
境条件。
(四)、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 体形:蝾螈型、鱼型、蛙型。
近背方为泄殖孔。
1. 头部: (1)眼、眼睑、瞬膜:
(瞬膜:无尾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所特有的一 种半透明的眼睑,又称“第三眼睑”。是 从眼内角上、下眼睑内面的粘膜皱襞伸 出,能向上方或作斜向运动,可以遮住 角膜,借以湿润眼球,却又不影响视线, 有保护整个眼球的作用。)
试压迫蛙的眼球,看能否下陷。
(2)鼓膜: (3)外鼻孔:有瓣膜。用硬塑丝或细铜丝插入鼻孔,
看看它的鼻腔跟口腔是否相通。 观察蟾蜍的呼吸时口腔底动作。
百度文库
(4)前肢细短,四指,生殖季节雄性第一指基 部有瘤状突起,称婚垫。 后肢发达,五趾,具蹼。
(二)处死: 1. 乙醚麻醉: 2. 捣毁脊髓: 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处插入,向前捣毁延髓,将针退
出,再向后插入脊髓腔中捣毁脊髓。待观察到蟾蜍两后 退蹬直,产生强直收缩即可
3. 呼吸系统: ① 口腔和鼻腔:蟾蜍呼吸时,空气由外鼻孔引入鼻腔,
再经内鼻孔入口腔。 ② 喉气管室:喉头向内通一粗短的管子,为喉气管室,
为高等动物气管之先导。 ③ 肺:一对薄壁的囊状物,结构简单,膨胀力大,表
面有丰富的血管。 用玻璃管插入青蛙的喉门,向里面吹气,肺会膨胀 起来。观察它内部的蜂窝状的肺泡和分布在肺泡壁上毛 细血管。 两栖类首次出现了声带,位于杓状软骨内侧。
雌性仅具输尿作用,雄性兼具输精功能。 ③ 膀胱:位于泄殖腔的腹面,为充满液体的囊
袋。兼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膀胱与输尿管不连通。 ④ 肾上腺:紧贴肾脏表面,呈橘黄色,
为内分泌器官。
6. 生殖系统: (1)雌性:
① 卵巢:一对。未成熟时淡黄色,成熟个体生殖时期 卵巢发达,里面充满黑色的卵。
② 输卵管:一对。乳白色长而迂曲的管子,前端膨大 呈漏斗状,为喇叭口。
1. 总结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 性。
2. 解剖无脊椎动物与解剖脊椎动物的方法有哪 些不同,为什么?
(四)、观察: 1. 口腔: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 ①舌:口腔底部,前端固定,后端游离。(舌尖是否 分叉?) ②内鼻孔:一对椭圆形孔,位于口腔背壁,近吻端处。 ③耳咽管孔:一对,位于口腔背壁,上颌角附近,通 入中耳。 ④咽:口腔深处,通食道。 ⑤喉头:咽的腹面,为一圆形突起, 中央纵裂一孔为喉门。 口腔中有齿否?
⑤ 胰脏:位于胃小弯与十二指肠之间的系膜上,为一不 规则分支状的淡黄色腺体。
⑥ 系膜:
• 两栖类口腔内有粘液腺,这是鱼类所没有的,但分泌物中不含酶, 只能用于湿润食物,不具消化食物机能。
• 蛙的眼球有帮助推动食物下咽的作用。因为蛙的眼球与口腔间没 有骨片相隔,当吞咽食物时,由于眼肌收缩可使眼球向口腔内突 进,以促使食物下咽。
全解决; • 4、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不能远离水环境生活; • 5、皮肤透性大,不能生活于盐水或盐分较大的环境中,
因此,两栖动物分布狭窄,种类和数量较少; • 6、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在高寒
地区很难生存。 • 7、卵的受精和幼体必需在水中进行。还没有能彻底摆
脱水的束缚。
五、作业:
• ④ 皮肤: • 蟾蜍的呼吸方式为咽式呼吸。
4. 循环系统: ① 心脏:
包括:静脉窦(在心脏的背面) 、动脉圆锥 (在心房的腹面)、二心房、一心室。
注意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的情况。 ② 脾:位于大肠前端肠系膜内的暗红色球状物。
5. 排泄系统: ① 肾脏:一对,暗红色,长而扁平。位于脊柱
两侧,紧贴背壁。 ② 输尿管:白色细长。两管导入泄殖腔。
实验一、蟾蜍的观察与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熟识蟾蜍的外形与内部结构,从而了 解两栖动物的一般特征。
2. 了解两栖类从水生到陆生的适应。
二、实验原理:
• (一)两栖类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地位:
• 1、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中生活向陆上生活转变 的一个过渡类群。
• 从机能结构上:两栖动物既保留水生动物的许多 特征,又获得一系列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起着 承前启后,居于中间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