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一、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刚开始感觉规模有点宏大,很有气势。
慢慢的发现它旋律优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开始,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带有深切的探寻意味,随后旋律明澈柔美,充满了温暖和喜悦。
然后,是一种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
最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进入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
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结束全曲。
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旋律优美,技巧华丽,堪称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首先,这首曲子给人以快乐但又荡漾着点点忧愁,非常完美。
接下来的一小段就非常抒情且醇美。
此曲最后以奏鸣曲式收尾,给人以震撼。
三、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整体感觉很好,不像我听的其他小提琴有的那种悲伤。
刚开始感觉规模有点宏大,很有气势,慢慢听下去就有种柔美与希望,有种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
再接着听下去,就有点被打动的感觉,略带伤感,让人嗅到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这首曲的最后,有点激昂与欢快,节奏很强,给人以快乐的结尾。
四、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有种安详与厚重相辅的感觉。
刚开始是一种另类的悠然,在简短的华丽之后有点华丽。
下一段,就是一种田园风格的旋律,稍稍有一丝荒凉的动人。
最后一段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
总之,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这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相当有必要欣赏下的。
电影《钢的琴》音乐片断赏析醇厚的男中音, 优雅自如的俄语, 暖洋洋的和声, 诗化的歌词,一切没有伏特加的浓郁激烈, 但是有伏特加一般的香醇和温度。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技巧与心得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技巧与心得作者:郝雨默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21期摘要: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杰出的钢琴家、音乐家、作曲家。
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使古典音乐的风格更具有交响性,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又另辟蹊径探寻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
1806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多产的中期,作者完成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巨著,是其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流芳后世!此曲旋律直击内心,高贵细腻、曲式丰满庞大,气势如虹,一直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本文通过结合作者生平及所处时代的人文环境,创作个性、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表达展开分析。
关键词:贝多芬;小提琴;音乐创作一、作曲家生平贝多芬,1770年12月生于德国波恩,自幼学习音乐,获得“音乐神童”的美誉。
1792年,在维也纳跟随莫扎特、海顿学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确定了作曲家的地位。
18至19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德国的“狂飙运动”等一系列巨大的变革,使作者的民主思想趋于成熟。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主义,将古典时期音乐的精华融入“浪漫”主义气息。
在他57年的艺术创作旅程中为后世音乐家们的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在欧洲音乐史上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二、音乐创作贝多芬创作生涯可分为三个时期,1770-1803年为创作早期,当时作品深受海顿和莫扎特影响,更多的追求一种宁静、优雅,如小提琴一、二、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1803年—1816年的中期创作开始突出个性,强调冲突和精神的升华,创作有更多的钢琴奏鸣曲包括第三至第八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等,将浪漫主义推向高潮。
1816-1827年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晚期,作品包括第九交响曲和《庄严的弥撒》等,这一时期贝多芬更多追求的是音乐的内容。
他创作的初期到晚期也是一个显著的由古典风格到浪漫派风格的过渡阶段,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
浅谈贝多芬及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浅谈贝多芬及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内容的展现及部分技术难点1860年,贝多芬写这首协奏曲时已经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时期,他已应用揭示矛盾冲突的奏鸣曲式进行了很多的创作。
我个人认为,在这部作品中似乎并不是揭示对立面的冲突斗争,而是揭示事物不同侧面的对比,表现出贝多芬奏鸣曲式的一种回归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演奏过程中就因当把每个乐句、每个音符、每个小节都处理得恰好处,如果要完全按照它本身的意境来拉的话,前提必须是一切技术问题和拥有相当完善的小提琴技巧。
一乐章长达二十多分钟,结构非常严谨,以双呈示部的协奏奏鸣曲式的结构构成。
乐章的开篇首先由乐队进入,在第一小节中由定音鼓在D音上进行四次轻微的敲打,主题动机也是由这种节奏形态构成,形成一种类似心脏搏动的律动感,以展现出一个庄的主题。
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把这个简单的节奏赋予了强烈的表现意义。
通过练习后我感到,在第八十九小节,当乐队奏出辉煌的和弦时,因为即将进入独奏部分,所以演奏者应把前面定音鼓的四次敲击和几个辉煌的和弦溶入心里,并做好准备以崇高的节奏型昂扬直上。
主部主题:(1-9小节)第一个八度一般用上弓,拉到弓末尾时利用由一个八度转换到下一个八度的滑动时间让弓在琴弦上放好,要保证右手没有负担并服帖的放在弦上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给左手来换把。
然后连接好每一个八度,计算好八度换把的滑动时间,左右手配合协调,解决好这些问题后就可以从音乐的角度来演奏八度了。
副部主题:(51-58小节)这个主题呈直线上升和下降的进行是这首协奏曲的线条特点。
仔细分析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可以看到在后来贝多芬晚期写的《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基本调已经初步形成。
连接部:I(18-21小节)连接部:Ⅱ(28-31小节)连接部中强而有力的分解和弦给主部和副部两支抒情弦律作出了阳刚的陪衬,这个动机在效果上就像是号角一一雄厚有力,区分于主、副部,线条明显,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震撼力。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技巧与心得
到浪漫派风格的过渡阶段,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 三、作品、曲式、演奏分析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该协奏曲的创作于1790到1792
年间,当时的贝多芬对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莱莎.勃伦斯威 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意,并在她的庄园渡过了一个十分欢愉的夏日, 乐曲正反映出他这些日子生活中所充斥的诗意。1806年首演于维也 纳歌剧院,被誉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这首协奏曲被称作 《定音鼓协奏曲》的原因是第一乐章从定音鼓模仿敲门声的五次击 鼓开始。在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上,他改变了古典乐派协奏曲中 乐队只起伴奏作用的手法,使乐队与独奏乐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共同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整个乐章的情绪是沉着、坚定的。
能进一步抒发歌曲传达的情感,达到“钢琴弹唱+声乐演唱+情感抒 发>钢琴弹唱”的现场效果;第三,提升心理素质。钢琴弹唱技能 需要演奏者“一心二用”,这种技能的具备不仅需要演奏者长时 间联系,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以支配肢体进行其他操 作。钢琴弹唱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学生长期坚持下熟 练声乐演唱技巧和钢琴弹奏技巧并将二者进行良好的融合,因此教 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钢琴弹唱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练习意识, 培养学生长期坚持的良好习惯,为学生铺就宽阔的艺术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钢琴的弹唱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具有 超高的技术水平和对艺术具有超前眼光的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我国的 钢琴弹唱教学必将取得显著成效。艺术道路是漫长的,学生应坚持个 人的艺术追求,充分展示个人艺术特点,以完成个人的艺术梦想。■
[参考文献] [1] 张宇.钢琴弹唱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J].当代音乐,2018,02:35-37. [2] 贾义红.钢琴弹唱教学方法探析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21:200. [3] 陈玉芝.视唱练耳课程中钢琴弹唱训练之“谐”与“准[J].北方音 乐,2019,05:177-178.
从音乐分析角度来“聆听”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67音乐鉴赏从音乐分析角度来“聆听”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贝多芬创作此曲的背景,结构分析与音乐细节分析来大胆假设在这首乐曲中以乐队所代表的贝多芬性格与小提琴所代表的勃伦斯维克伯爵小姐的性格的对比冲突在第一乐章中是如何发展的。
并且简述了贝多芬是如何在由音阶与琶音这种音乐的基本材料构成中创作出了与古典主义所不同的音乐语言与戏剧张力。
关 键 词】【古典风格 创作手法 性格对比 曲式结构一、创作背景1806年是贝多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年,这年秋正直贝多芬来到马尔顿法扎尔的伯爵庄园去度假。
贝多芬正是在这时与丹叶莎·勃伦斯维克伯爵小姐产生的爱情的火花,彼此以纯洁的爱情相处。
并且在这最“明朗的日子里”写出了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为维也纳剧院小提琴首席克莱门特而作,基本上遵循着莫扎特所奠定的双呈示部协奏曲的发展道路,但是他深化的乐队在协奏曲中的作用,乐队与独奏小提琴在全曲中的对立冲突构成了真正的戏剧张力,这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是很少见的。
二、结构分析这首协奏曲第一乐章为双呈示部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图如下所示:尾声(511----535)D大调由上图所知奏鸣曲式中的独奏呈示部最为庞大,多达193小节,并且在乐队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分为c,d两个乐段,而其中的第二乐段d在独奏呈示部的连接部中没有了,反而接进了独奏结束部之后又走了一遍乐队呈示部,而且在再现部后再次接入引进华彩段,贝多芬在这里的曲式安排给人留下了疑问,我将在下文的文本分析进行解说。
三、细节分析(一)乐队呈示部:开始的引子由定音鼓敲出5音动机,这5音动机在全曲中贯穿运用,犹如心跳般在全曲不断承接,对比变化。
乐队呈示部的主部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奏出第一主题,主要由三度的和谐音程构成,是一种庄重典雅的阳刚性格,开头即明晰D大调,双簧管所奏的主题为一个不断级进下行的音列与2个音符的上行构成,犹如一种轻微的感叹,而第二乐句开头就有一个纯四度的上行跳进后又级进下行,形成了一种惊叹后又确定这种感觉的情感。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指音乐史上公认的四首极为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统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分别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
第二乐章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尽显热恋中恋人的甜蜜与羞怯。
第三乐章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从曲子的一开始就能听到,小提琴疯狂地演奏超高音,音色一直游走在喑哑的边缘,就像贝多芬向他的恋人表达他的爱意一样,疯狂而又浓烈。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颇具有女性温婉柔美的气质,清幽典雅,不是还流露出一丝忧伤。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热情欢快,清新自然,尾声渐渐低沉,变得一片沉寂。
第二乐章纯洁,柔美,似乎在温柔的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第三乐章在平静气氛里猝然活跃起来,光辉灿烂,有时又略带顽皮,就像一个快乐的天使。
最终乐曲结束在一片欢快的声音里。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曲调由最初的热情欢快逐渐平静,充满牧歌风格,华丽的演奏技巧又让人为之一振,使整个乐章从头至尾都具有浓重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特征。
第二乐章的旋律舒缓优美,略带荒凉之感,仿佛使人置身于田园之中。
第三乐章,活泼而不太快的,极具创造性,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节奏欢快,明朗悠扬,极富诗意,清新自然。
第二乐章旋律舒缓而真挚,略带伤感引人沉思。
第三乐章热烈而高亢,节奏感强,宛如一片节日的气氛。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同时也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在古典和浪漫音乐时期的过渡与融合。
通过分析这首协奏曲中的古典与浪漫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音乐的深远影响。
首先来看这首协奏曲中的古典特点。
古典音乐的特点在于其清晰明了的结构,对称的形式和古典时期的音乐语言。
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展现了典型的古典音乐风格,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变奏,严谨的构思和清晰的音乐结构。
协奏曲的开始处即展现了古典音乐的特点,由管弦乐团奏出的乐想是非常清晰、简洁而明了的,这与古典音乐追求对称、整齐的特点相符。
乐章中的旋律变奏也是古典音乐的经典手法,在乐章中不断出现对主题的展开和发展,同时在整个乐章中也充分展现了对称的结构。
这首协奏曲也展现了贝多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虽然在创作时期被归类为古典时期,但这首协奏曲中展现出了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变革与创新。
首先是在旋律和和声上,贝多芬在这首协奏曲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才华,旋律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激昂激情,不再受制于古典音乐中的规范和条条框框。
在表达情感上,贝多芬倾向于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不再像古典时期的音乐那样侧重于客观外在的表现。
因此在协奏曲中可以听到贝多芬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点。
这首协奏曲还展现了贝多芬对器乐音乐形式的丰富和变革。
在古典时期,协奏曲是一种典型的器乐独奏曲形式,有着固定的结构和风格特点。
而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贝多芬对协奏曲形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创造了更加富有戏剧性和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
在协奏曲中,小提琴与管弦乐团之间的对话非常巧妙,既有独奏家的展示和发挥,又与管弦乐团相互呼应,从而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贝多芬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运用也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创新和独特性。
浅析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浅析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摘要:李传韵是中国当今乐坛最具天赋的小提琴演奏家,被称为“现代的帕格尼尼”、“魔鬼天才”,他的音乐会几乎每场都被电视台转播。
透过那动感十足的画面、精妙剪切的镜头、演奏家及指挥丰富的面部表情,我们从李传韵精湛的技艺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演奏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经典的小提琴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写于俄国各种艺术的全盛时期。
它表达了俄国革命前所出现的那种巨大的诗意的伤感。
在乐队乐句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魄,在民歌一样的乐段中所表现出来的抒情性,以及全曲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戏剧效果,所有这一切都以传统的古典主义的曲式表现出来。
而这一切也正是柴科夫斯基音乐的最根本特质。
乐曲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几乎使用了小提琴所有的表现手段。
但即使在技巧性的乐句中,也不失掉它的抒情性。
在地方色彩浓郁的俄国民谣基础上发展的旋律,凄婉哀怨。
伴以色彩丰富的管弦乐,营造出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中庸的快板。
此时,电视画面是全景,让观众首先对乐队的编制有个了解,也显示出协奏曲的特点——气势。
镜头慢慢对准小提琴声部。
乐队小提琴声部舒缓地奏出两句乐句,像一个孤独的讲述者在寻求他的听众。
渐渐地有了应和,弦乐其它的声部以及木管加入进来。
第九小节,弦乐低音声部八分音符的节奏型短促有力而又躁动不安,仿佛内心的情愫在苏醒。
弦乐和木管交织完成的旋律由低音区往高音区三次模进,音量也随之增大。
当旋律停止在一个音型上重复并发展为减七和弦叠置上行时,前奏达到最强音。
紧接着三小节连续的下行切分音像海水退潮般远去,小提琴独奏作为乐队旋律的延续加入进来,恰如一个美丽的海岛浮出了水面。
这22小节的前奏摈弃了古典协奏曲双呈示部的冗长,又不像某些没有前奏的协奏曲那样显得突兀,很好地起到引出独奏乐器的作用。
淡入淡出的画面从指挥的身影移到李传韵的近景。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主义元素。
在将介绍这首协奏曲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背景。
在正文中,将分析贝多芬作品中体现的古典元素,如对称性、清晰的结构和逻辑性,以及浪漫元素,如个性化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变化的节奏。
在结论中将探讨古典与浪漫主义在这首作品中是如何相互结合,创造出独特而有力的音乐效果。
通过对这首协奏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所展现出的风格与成就。
【关键词】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古典元素、浪漫元素、结合、音乐、作曲家、乐章1. 引言1.1 介绍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贝多芬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其中最为出名的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这个乐章以D大调写就,采用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展现了贝多芬在作曲过程中对于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精湛掌握。
曲子的开头就展示了小提琴和钢琴的对话,交相呼应,展现了贝多芬对于音乐材料的运用能力。
整个乐章结构严谨,节奏明快,展现了古典主义对于形式的追求。
贝多芬的作品中也透露出了浪漫主义的元素,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中同样可以体现出来。
在旋律方面,贝多芬创造出了富有感情的音乐语言,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打动了听众的心灵。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元素,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这首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在今天仍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1.2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背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音乐史上两种重要的艺术风格,它们分别代表了18世纪和19世纪音乐的主导趋势。
古典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终结,它强调对称、规则和秩序,追求一种理性、优美和完美的音乐形式。
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一部具有崇高气质的音乐作品,它结合了亨德尔的独特音乐风格和小提琴的优雅魅力,展现出了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本文旨在从多个方面全面解析这部杰作,并提供相关指导。
首先,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在创作上展现了亨德尔的高超才华和丰富内涵。
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合理,旋律优美动人,音乐表达充满感情,具有幸福、欢乐、豪放的特点。
同时,亨德尔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乐器编配和和声层次,使整个奏鸣曲更加生动丰满。
在表达细腻情感方面,亨德尔通过细腻的弓法和音色的变化,使乐曲充满情感张力,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作曲家的情感抒发。
其次,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在演奏上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
对于弦乐器演奏者来说,正确的指法和弓法技巧是演绎这部作品的基础。
同时,对于乐曲的音乐线索和表达要点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通过对亨德尔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音乐感悟,将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深度。
最后,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对于听众来说,是一次美妙的音乐享受。
这部作品富有激情和韵律感,能够唤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同时,它也是一部很好的乐曲学习素材。
通过聆听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巧妙地运用音乐元素,理解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拓宽音乐知识面和审美视野。
综上所述,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美妙音乐的杰作。
对于作曲家来说,这是展现才华和音乐情感的平台;对于演奏者来说,这是对技巧和理解能力的挑战;对于听众来说,这是一次美妙的音乐享受和学习机会。
无论是从创作、演奏还是欣赏的角度,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在音乐领域中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和欣赏。
对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
对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尼古拉·帕格尼尼在1826年创作的。
这部协奏曲是帕格尼尼小提琴
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共有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慢板和快板。
对于这首曲子的演奏研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其技术难度。
作曲家帕格尼尼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他的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其高超的演奏技巧。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颇为考验演奏者的左手技巧和右手技巧,如果想要演奏得好,需要面对一定的挑战。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音乐表现力的处理。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虽然技巧高超,但其音乐性和表现力同样不容忽视。
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音乐表现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展现出帕格尼尼作品中丰富的音乐情感和意境,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美与神韵。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演奏细节的处理。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小节、弱强音的处理、音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之,对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需要把握其技术难度、音乐表现力和演奏细节等方面的要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炼,才能演奏出真正优美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听后感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公管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0911班刘露0920406115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继《第四号交响曲》和歌剧《尤琴·奥尼金》后的精心巨作。
由于此曲相当优秀、动听,并广受世人喜爱,而被后人推崇为堪与贝多芬、孟德尔颂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互媲美的伟大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D大调,4/4拍子,扩大的奏鸣曲式。
序奏部由第一小提琴组安详、质朴地开始,再管弦乐加入奏出明朗的动机后,经过独奏小提琴装饰奏后,进入奏鸣曲式的主部。
抒情味的第一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在简单的伴奏下轻轻奏出,经简单变化,小提琴再次拉出第一主题,接着,独奏以炫技华彩和管弦乐加以展开后接近第二主题。
听音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听音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第一篇:听音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听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我是个很爱音乐的人,这其中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热忱表现的更加强烈,虽然我不能像专业学习音乐的人一样,对于一首音乐可以如庖丁解牛一样,清楚明确地划分出它的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但我却可以独自沉浸在属于我自己的音乐世界,就像一个盲人虽然不能通过眼睛来感受这个缤纷世界的中太阳一天中早红中黄晚红的变化,但他却可以通过自己那面朝太阳的脸颊来感受它的光与热。
音乐给了我很多,当我心情愉快时,一首明快的音乐就如同一个朋友,她会安静地分享我的快乐;当我悲伤难过时,一首带有淡淡忧伤的音乐犹如一杯浓香的酒,来抚慰我的伤口,聆听我的述说,浇灭我的悲伤。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选修上丁老师的西洋音乐欣赏这门课,时间飞逝,转瞬间七周的课程已经拉下帷幕,而期间老师对于西洋音乐的解析与诠释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西洋音乐的了解从贝多芬、莫扎特的狭小世界里走了出来,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其他的音乐家,如亨德尔,海顿,舒伯特,帕克尼尼,李斯特等,而其中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尤使我印象深刻。
课堂上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那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聆听让我仿佛置身于大师的身旁,他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在我的脑海变得可感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他在通过他的音乐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对于小提琴协奏曲我也听过很多,但其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梁祝》外,恐怕就只有这首与贝多芬、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的协奏曲了,如今端坐在书桌前,当晚聆听的旋律还回旋在脑海,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它融合了古典与浪漫两种音乐风格,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这部作品展现了贝多芬对音乐的充分理解和对音乐语言的独特塑造,给人们带来了音乐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对贝多芬的古典和浪漫风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生平和音乐风格。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音乐家,他对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都有重要贡献,被誉为“古典乐的最后一位大师”和“浪漫乐的先驱”。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深受古典和浪漫两种风格的影响,他早期的作品受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后期的作品则呈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便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贝多芬在古典和浪漫两种音乐风格上的独特魅力。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前奏部分就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古典风格。
这个前奏部分缓慢而庄重,整个乐章以严肃的基调开始,小提琴和交响乐团相互呼应着,音乐的韵律感和对位法的运用使整个乐章显得庄重而优雅。
这种古典风格的特点在旋律上体现为清晰、简洁,和声上体现为规范、稳重。
在这一部分中,贝多芬用音乐语言展现了他对古典风格的深刻理解和精湛创作技巧,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充分掌握和对音乐语言的丰富运用。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和浪漫音乐风格展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丰富创作才华和独特思想情感。
贝多芬通过对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创作出了一部既富有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又充满浪漫主义的音乐情感。
这部作品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探讨古典和浪漫音乐风格的融合提供了重要范本。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和对音乐语言的丰富塑造,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典与浪漫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意义。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摘要贝多芬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家。
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仅有的,多年以来被尊称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为探讨其作品的特点,首先先由贝多芬的一生及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进行简介。
然后分别对作品的三章从创作特征,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价值与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特征;价值与影响ABSTRACTBeethoven was an extremely well-known composer from Germany,especially in piano, all over the world. One of his masterpiece,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the only one Violin Concerto work, is regarded as the king of Violin Concerto.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s briefly the biography of Beethoven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Then,three movements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from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melody,rhythms and structure points of views. Finally, the value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music industry are discussed.Key words: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s and influence.题目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贝多芬生平和创作背景(一)贝多芬生平简介贝多芬生于1770年和于1829年59岁去世,他从小就在德国的波恩地区生活,其爷爷的职业是乐队的队长,爸爸从事宫廷歌唱者[1]。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古典与浪漫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古典与浪漫两种音乐风格的完美结合,这首作品既继承了古典时期音乐的清晰结构和优美旋律,又融入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激情和个性化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部作品中古典与浪漫音乐特征的体现,以及贝多芬如何巧妙地将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
我们来谈谈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古典音乐特征。
古典时期的音乐追求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对称的形式,同时注重旋律的优美和对位法的运用。
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古典音乐的特征。
整个乐章分为快板和慢板两个部分,快板部分以明快的旋律和对位法为主要特征,展现出古典时期音乐的活泼和优雅;而慢板部分则以柔和的旋律和流畅的和声为主要特征,展现出古典时期音乐的内省和情感。
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还运用了古典音乐中常见的主题变奏形式。
这种形式要求对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重新呈现,以丰富乐曲的内容和结构。
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形式,通过不同的乐音组合和变化,使主题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音乐性格,使整个乐章更加富于变化和张力。
这部作品也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强调个性化的表达和情感的丰富性,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表现。
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深沉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
尤其是在慢板部分,贝多芬通过细腻的音乐动机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使人们仿佛能够听到贝多芬内心的声音和情感的交汇。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还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音乐的技巧,如自由的和声处理、复杂的音乐结构和丰富的音乐色彩等。
这些技巧使得整个乐章更加富有激情和个性化,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强烈表现力和自由创造性。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优美评价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优美评价第一部分:序言1.1 指定主题: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是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78年所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表现力和浪漫的气息而著称,被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在本文中,我将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1.2 介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柴可夫斯基为小提琴家利奥波德·阿尔特(Leopold Auer)所写,作品中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旋律天赋和对乐器表现力的深刻理解。
这部协奏曲在小提琴乐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演奏界广受欢迎,而且也成为了全世界中提琴演奏家必备的曲目之一。
第二部分:深度评估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1 旋律和表现力柴可夫斯基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柴可夫斯基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旋律,如第一乐章开头的悠扬旋律、第二乐章柔和婉转的主题以及第三乐章欢快明快的舞曲。
这些旋律充分展现了作曲家对于音乐情感表达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为演奏者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2.2 技术要求和挑战除了优美的旋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技术上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作曲家精心地运用了小提琴的各种技巧,如快速的连续音、复杂的琶音和高难度的音阶,使得这部协奏曲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术功底和表现力。
这也成为了许多小提琴演奏家梦寐以求的挑战和机会。
2.3 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结构严谨而富有内在的逻辑。
作曲家在音乐形式上融入了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同时也融入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传统。
这使得这部协奏曲在音乐结构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既有浪漫主义的个性,同时也兼具了古典音乐的优雅与清晰。
第三部分:总结与个人观点3.1 总结分析通过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深度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具有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表现力和挑战性的技术要求。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非凡魅力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创作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众多杰作中的一颗明珠。
这部作品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深情的表达方式,成为小提琴家和乐迷们永恒的喜爱对象。
本文将探索这首协奏曲的曲调韵律、情感内涵以及其对于音乐史的意义。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1888年首演,可以说是这位德国作曲家的最后一项重要作品之一。
协奏曲的演奏难度极高,对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
这首曲子虽然只有三个乐章,却展示了勃拉姆斯无与伦比的创作才能和对音乐语言的深刻理解。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以其富有魅力的开场引人入胜。
一开始,小提琴的独奏呈现出甜美而温暖的旋律,仿佛一位歌者倾诉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随后,管弦乐队的弦乐想象勃拉姆斯的选调声部,与琴声形成了和声和谐。
这个乐章中不同乐器的对话,起伏动人,展示了勃拉姆斯高超的管弦技巧。
第二乐章是协奏曲的灵魂部分,它以其深情的悲伤感动着每一位倾听者。
小提琴在这个乐章中细腻地演绎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旋律,如同一位痛苦的诗人,抒发着内心的哀伤。
这个旋律时而悲怆,时而宁静,时而激昂,时而温柔。
它完美地展示了勃拉姆斯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天赋。
协奏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以其愉悦和嬉戏的气氛收场。
这个乐章中充满了活力与喜悦,仿佛是一场音乐会中的大拍子舞曲。
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互相呼应,共同创造出一种节奏明快而充满活力的氛围。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不仅因为其音乐的美妙,更在于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
勃拉姆斯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倾注到他的音乐中。
这首协奏曲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背景,使之成为一部高度个人化的音乐作品。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对于音乐史的意义也不容忽视。
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巅峰之作,展示了勃拉姆斯成熟的创作风格和对音乐形式的深入理解。
它为后来的小提琴作品树立了标杆,并对整个浪漫乐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美学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美学作者:郑浩阳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01期摘要: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其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当中,直观彰显出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歌唱性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作品的三个乐章当中,都反映出了作者本人忧郁的性格特点,并将其卓越的作曲才能反映出来,使得听众对音乐的思想性进行回味。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深入人心,对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
本文从柴可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地位入手,探究了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美学特点,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美学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081-03在19世界的俄国,柴可夫斯基属于最伟大的创作家,也是在世界最早获得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其创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8年。
柴可夫斯基与门德尔松、贝多芬、勃拉姆斯创作出来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协奏曲。
在这首作品当中,不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还充斥着较为乐观的情绪,能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现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富有时代与地域风味。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当时正处于沙皇统治的背景下,政治环境恶劣。
柴可夫斯基不仅需要承担生活的压力,还需要与大批低俗的音乐作品斗争,使其面临敌对者的破坏,不得不到其他的国家进行创作。
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创作的,与当时柴可夫斯基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能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出来。
一、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地位在柴可夫斯基的人生當中,仅仅创作过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就是这首创作于1878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而他创作的这首音乐作品,也被称为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内涵,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在音乐史的发展中占据着稳固的艺术地位。
在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国际比赛当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属于演奏者的必要演奏曲目,由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小提琴家将乐曲的精华演奏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我是个很爱音乐的人,这其中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热忱表现的更加强烈,虽然我不能像专业学习音乐的人一样,对于一首音乐可以如庖丁解牛一样,清楚明确地划分出它的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但我却可以独自沉浸在属于我自己的音乐世界,就像一个盲人虽然不能通过眼睛来感受这个缤纷世界的中太阳一天中早红中黄晚红的变化,但他却可以通过自己那面朝太阳的脸颊来感受它的光与热。
音乐给了我很多,当我心情愉快时,一首明快的音乐就如同一个朋友,她会安静地分享我的快乐;当我悲伤难过时,一首带有淡淡忧伤的音乐犹如一杯浓香的酒,来抚慰我的伤口,聆听我的述说,浇灭我的悲伤。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选修上丁老师的西洋音乐欣赏这门课,时间飞逝,转瞬间七周的课程已经拉下帷幕,而期间老师对于西洋音乐的解析与诠释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西洋音乐的了解从贝多芬、莫扎特的狭小世界里走了出来,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其他的音乐家,如亨德尔,海顿,舒伯特,帕克尼尼,李斯特等,而其中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尤使我印象深刻。
课堂上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那首D大调小提琴
协奏曲的聆听让我仿佛置身于大师的身旁,他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在我的脑海变得可感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他在通过他的音乐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对于小提琴协奏曲我也听过很多,但其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梁祝》外,恐怕就只有这首与贝多芬、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的协奏曲了,如今端坐在书桌前,当晚聆听的旋律还回旋在脑海,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索性,我打开音乐播放器来重温那美妙的旋律。
管弦乐的轻轻奏鸣慢慢在我的耳际响起,仿佛清晨小树林中轻拂树叶而过的微风,从遥远的尽头而来慢慢拂过我的面庞,温柔而又舒适。
一会儿,优雅的小提琴独奏穿过层层的树叶,漂浮在静静的湖面上,如同微风过境,湖面上泛起阵阵的涟漪,湖面升起了淡淡的水雾,其中携带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的热情和温馨,此刻的我感受了粼粼的甘甜和温暖,不由感叹生活的如此斑斓多娇。
小提琴如痴如醉的在歌唱,如早春布谷鸟儿婉转的鸣唱,期间管弦乐队天衣无缝的默契,那份水乳交融的美,我不由得激情满怀,放开了心中的歌喉,闭上眼睛跟随旋律一起起伏,让音乐的氛围将我团团包围。
下一个阶段乐曲进入欢快的主题,元素更加多元,小提琴与其他乐器完美结合,气势趋于雄浑。
乐曲中尽显的是自然之声的铿锵有力、
人文的祥和热烈、以及青春肆意挥洒的激情与浪漫。
如同初夏的暴雨,欢快的从万米的高空向地面尽情地倾泻着,干涸的稻田中撕裂的一寸寸印记,尽情地吸吮上天的恩赐,田中禾苗抛开了烈日在其身上留下的枷锁,挺直了腰杆,一个,两个,一排排,一片片都在欢唱着,舞动着。
田埂上的农民们脸上多少日子积聚的苦恼,借着大雨倾泻的力,彻彻底底地洗净了。
他们似乎忘却了自己还站在这雨中,从头到脚都已经被雨淋湿了,当他们回神后,他们不再像躲避暮春的雨,而是彼此看着对面田埂上的人们,大家都会意地笑了,笑的是那么的甜,那么的美。
小提琴与乐队三次接替演奏,最后以小提琴的一个强音符将欢乐的气氛拉近尾声。
第二乐章由木管组乐器开篇,起于丝丝缕缕略带哀伤的情绪,奠定了该乐章惆怅忧伤的基调。
我想正是这淡淡的萧邦式的哀愁,使她被称为“小抒情曲”“如歌的行板”了吧。
我不由开始联想,为什么欢快过后便是忧伤了呢,是什么让一个欢快的人不能真正去快乐呢,是什么束缚了他使得他只能透过束缚的罅隙来争取短暂的快乐呢?一串串的疑问让我开始试着了解这深层次下掩盖的秘密了。
此首乐曲创作于1878年,当时俄罗斯社会动荡不安,农民依旧陷于贫穷和痛苦,在柴可夫斯基眼中“祖国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时局不稳,看不清前途”,我想第二乐章的哀伤情节正是作者忧思的流露和表达,这样一种浓浓的哀愁全然反映于乐曲之中,而第一章的快乐应该就是陶渊明笔下落英缤纷,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的另一个缩影吧。
但第二乐章也并不是陷于情绪低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其中间杂一段小
提琴与乐队的紧密合作,就像是作者面对现实所产生的深深思考,个人情绪与祖国命运的猛烈碰撞。
在这之后便又转回缓慢节奏的悠扬旋律,激动情绪平复,对国家深深的爱恋自然荡漾开来,全曲在节庆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
幸而第三乐章与此前略显消极的情绪不同,又重新拥有了第一乐章式的欢快,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小提琴与乐队紧密相连,音符不断跳跃,曲调逐渐上升,节奏多变,激动和向往之情跃然音乐之间。
我的情绪在第二乐章仿佛沉浸在水底,被愁思压得动弹不得,在第三乐章的明朗开篇中便被逐渐拉回,在一连串的激昂旋律中重拾希望。
在我想来,这是作者对祖国未来一片光明的希冀了,是对自己和千千万万生活中俄罗斯这方厚土之上的人民的一种鼓舞和激励吧:大家不要灰心,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就在我们不远处招着手呢,只要我们为着我们共同的梦想去努力拼搏奋斗。
音乐可以让人享受,但她同时也陶冶我们的情操,这就是音乐真正的魅力所在,而一个安逸在音乐表面的人是谈不上懂得欣赏音乐的。
音乐慢慢停止了,但她停止不了我信马由缰的思绪。
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像一篇阐述人与国家息息相关的鸿篇巨著,其中包涵的人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一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我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份子,有义务去为祖国的未来思考的,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当大家都这样去思考,那么中国的未来的道路将会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