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解整理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

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所带来的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页码为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本页码)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p3)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需求的变动。

(p22)把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p15)供给:一种产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p18)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当所有其他影响买者计划的因素都保持不变时,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一个无单位衡量的指标。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p24)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

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小多少。

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

这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

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

用字母TU表示。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9.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10.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11.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完整版)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完整版)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6.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20.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汇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汇编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微经:1、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7、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9、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16、资本收益-—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讲义第四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分为微观、宏观和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部分的变动有六点:(1)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以小注的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2)删去过多的或具有重复性的习题(3)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添增课较多的说明(4)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和要素需求的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做了补充(5)扩充了社会福利函数方面的内容,添加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一小节,并完善了对目前为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率与公平”的表述,以便使教材更能反映这些微观经济学较新的发展。

(6)对第十章社会福利函数一节的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补充,以便使学员较全面的理解该节内容的较新发展对宏观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国民收入核算一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以避免阅读时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2)在第十七章中,对总供给曲线添增了一些微观方面的解释(3)删去第二十章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为,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调整的政策越来越为复杂,其内容已超过一本普通教材的范围.(4)对第二十二章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以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的内容(5)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第三,在总体方面,第四版的第二十三章中,添增了西方学者“忽视道德的必要性”一节,以便使读者一方面知悉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缺点,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较新的发展。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常见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常见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常见名词解释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6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6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1.信息不对称答: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这里的信息既包括交易前的信息,也包括交易后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

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包括: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主体并不能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易出现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2.寻租行为答: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

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

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寻租行为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寻租行为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行为的资源浪费在维持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在对既得利益再分配的非生产性行为上;这些行为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行为或避租行为,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

因此,经济学家把寻租行为称为负和博弈。

二、判断题1.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边际社会成本小于边际私人成本。

( )【答案】F【解析】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正外部性表明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负外部性表明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

正外部性是从收益角度分析问题,负外部性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13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P242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6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6版)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名词解释1.准租金 答: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一般来说,准租金是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如图8-1所示。

其中、、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假定产品价格为,则厂商将生产。

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

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

这就是准租金。

图8-1 准租金如果从准租金中减去固定总成本,则得到经济利润。

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

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

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

2.经济租金答: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于租金,如果从MC AC AVC 0P 0Q 0OGBQ 0Q 0GP CB 0GP CB GDEB 0DP CE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如图8-2所示。

要素供给曲线以上、要素价格以下的阴影区域为经济租金。

要素的全部收入为。

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

因此,阴影部分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图8-2 经济租金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形状。

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是大。

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

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总之,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生产可能性曲线:假定把所有社会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给定技术水平和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该社会全部资源所生产的两种物品的最大数量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2、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技术给定的情况下,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产量就是生产当前物品的机会成本。

3、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的配置问题的一系列内在联系的理论。

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沿需求曲线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

表现在图形中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Q是因变量,P是自变量)。

Ed=-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7、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商品X的需求量对商品Y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当X与Y为替代品,则弹性为正;当X与Y为互补品,则弹性为负。

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货币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该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

10、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好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1、1.经济学:讨论资源如何最正确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情愿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2、.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情愿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肯定条件的互相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全部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3、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肯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理创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理创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

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xfz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sp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xfz对某种sp的D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

2、供给: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sp 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sp的S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

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

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

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

4、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

也就是说,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如果不供给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正斜率,即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一规律。

应注意,供给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2.一般均衡: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互相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个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3.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购买的数量。

4.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向依存关系:商品价格升,需求量减;反之。

5.需求函数:Q(d)d=f(T,I,P,P1,E,…)线性需求函数:P=a-bQ(d)6.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7.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自身价格之间存在正向依存关系:商品价格增,供给量增。

反之。

8.线性供给曲线:P=a+bQ(s)9.需求的价格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速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10.需求的收入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速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11.均衡价格: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12.支持价格: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13.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且这种满足程度是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14.边际效用: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15.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16.预算线:是在收入和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的消费可能性曲线。

变动:商品X价格↓,其绕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转动,反之向内;商品Y价格↓,绕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右转动,反之向左。

17.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缩写TP.18.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AP.边际产量:↑或↓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变化,缩写MP。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鸿业《西⽅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西经名词解析汇总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

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向变动。

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者在⼀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不仅要求⽣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望,也要求⽣产者有提供商品的⽣产能⼒。

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市场价格⾼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在⼀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通常⽤需求弹性系数来表⽰,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

弹性系数的⼤⼩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通常⽤供给弹性系数来表⽰,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

它可以⽤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效⽤递减规律:基数效⽤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增量(即边际效⽤)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最⼤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种状态。

在既定的收⼊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出的边际效⽤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 P1/P2 和P1X1+P2X2=M 图形表⽰为⽆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对效⽤最⼤化形成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三章效用论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诗,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风险:在消费者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第四章生产论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劳动的总产量TP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第五章成本论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会计成本: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作为已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上。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因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

经济利润: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短期固定成本(SFC):厂商在短期内支付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短期变动成本(SV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量对可变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FC/Q,其变动规律是:一直下降,产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慢。

平均变动成本(AVC )是指厂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