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清水铜锅铝锅铸造工艺
甘肃有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甘肃有名的传统手工艺品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代表着甘肃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反映了当地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甘肃有名的传统手工艺品:1. 甘肃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而甘肃剪纸在整个中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甘肃剪纸以其精致的造型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常常被用于庆祝节日和装饰家居。
2. 甘谷石刻:甘谷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庞大的规模而著称。
这些石刻包括佛教题材、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描绘了古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
3. 甘肃绣球:甘肃绣球是一种以丝线和绒线为材料制作的装饰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工艺。
绣球常常用于装饰室内和庭院,以其精致的刺绣和多样的图案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4. 甘南藏毯:甘肃甘南地区的藏族人民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出了世界著名的藏毯。
这些毯子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被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和冬季保暖。
5. 定西木雕:定西木雕是甘肃定西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刀工精湛和造型逼真而著称。
木雕作品常常包括动物、名人和神话人物等,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6. 华池黄土塑像:华池黄土塑像是华池县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细的塑造和独特的材质而著名。
这些黄土塑像常常表现了古代人物、神灵和民俗故事,成为了当地的代表性艺术品。
7. 临夏马鞍:临夏马鞍是甘肃临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制作和独特的装饰而受到喜爱。
这些马鞍通常由高级皮革制成,装饰有精美的银饰和刺绣,体现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总之,甘肃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这些手工艺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体验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铸铜工艺流程
铸铜工艺流程铸铜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技艺,通过铸造的方式将铜材料加工成各种精美的器物和工艺品。
下面将介绍铸铜工艺的流程和步骤。
首先,铸造铜器需要准备好铜料和铸模。
铜料是铸造铜器的原材料,而铸模则是用来容纳熔化铜料并使其成型的模具。
选择高质量的铜料和精密的铸模对于铸造出高品质的铜器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铜料加热至熔化状态。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熔炉或其他加热设备,将铜料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完全熔化并变成液态铜。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确保铜料完全熔化并且达到适合铸造的流动状态。
然后,将熔化的铜料倒入铸模中。
这是铸造的关键步骤,需要将熔化的铜料小心地倒入铸模中,确保铜料充分填满铸模的每一个细节和空隙。
倒铸时需要注意避免气泡和杂质的产生,以保证铜器的质量和完整性。
随后,等待铜料冷却凝固。
在铸模中的熔化铜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后会逐渐凝固成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以确保铜器的成型质量和完整度。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外部因素对铜器造成损坏或变形。
最后,取出成型的铜器并进行后续加工。
当铜料完全凝固后,可以将铸模打开,取出成型的铜器。
成型的铜器可能需要进行去毛刺、打磨、抛光等后续加工工序,以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并且增加艺术感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铸铜工艺流程包括准备铜料和铸模、熔化铜料、倒铸成型、冷却凝固和后续加工等步骤。
这一古老而精湛的工艺需要工匠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磨练,方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铸铜工艺将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精美的铜器和工艺品。
青铜器制作工艺
青铜器制作工艺
青铜器制作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成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
独特的工艺流程。
以下是它的制作工艺:
1.原料准备:青铜器的主要原料是铜和锡。
铜通常采用石灰岩矿和花
岗岩矿中的铜矿石,锡则用砷、硅等杂质加铌的母锡。
将原料提炼成纯铜
和纯锡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2.铸型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铜器雏形的木模型,再用上沙土
等材料覆盖铜器雏形,做成形状吻合的铜泥模型。
3.浇铸:将混合好的铜锡合金熔化,再倒入的铜泥模型中,待冷却后,敲去铜泥模型,即得到一件铜器的雏型。
4.塑形:用锤子等工具在铜器雏型中进行整形,将粗糙的雏型逐渐打
磨成外形规整、线条流畅的铜器。
5.雕刻:根据设计要求,在铜器表面雕刻花纹和图案。
6.修饰:润饰铜器表面,使其发亮,有光泽。
7.焊接:将铜器的不同部位进行焊接,包括底座、挂耳、饰带等。
8.珐琅彩绘:一些高档青铜器需要用彩色玻璃粉末烧制珐琅彩,将青
铜器表面涂成各种颜色。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多位工匠的精细操作。
但由于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铜火锅的制作工艺
铜火锅的制作工艺
铜火锅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且精细,主要步骤如下:
选材与冶炼:首先,需要选取优质的铜材料。
这些铜材料会被放入石墨坩埚中进行高温冶炼,使其化为铜水。
铜坯制作:将铜水倒入水中进行冷却,形成巴掌大的铜坯。
这个铜坯会被用大铁锤反复多次打碾、摊薄,制成毛坯,这时锅的雏形就出现了。
表面处理:在毛坯的表面刷上一层盐泥浆,然后进行高温加热。
加热后,毛坯会被浸入水中,这个过程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氧化层,使毛坯呈现出光泽红亮的颜色。
部件制作与组装:按照火锅的大小和样式,在砧铁上反复敲打、制作各个部件。
最后,将锅槽(包括烟囱)与锅底的榫口接上,用插销将锅座与锅槽(包括烟囱)部分固定在一起。
清洗与完成:组装完成后,盖上锅盖,用强水(或者硫酸)清洗火锅的表面,使其显示出金属的光泽。
这样,一件完整的红铜火锅就制作完成了。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因为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品控。
同时,制作一件红铜火锅从冶炼热锤将铜坯进行反复锤炼、打薄,制成毛坯,到冷锤打成产品,需要六万锤,这也体现了手工艺人们对于技艺的执着和追求。
冰铜的生产过程
冰铜的生产过程
冰铜是一种金属制品,它通常是由铜和其他金属(如镍、锡、铅等)的合金组成。
其制作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料:首先需要选取高纯度的铜和其他金属材料,以确保最终制品的质量。
2.熔炼:将选好的金属料放入熔炉中加热,直到金属完全融化,这一过程叫做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还需要加入适当的助剂,以提高合金的性能。
3.浇铸: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等待凝固,这一过程叫做浇铸。
在浇铸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速度,以保证最终制品的形状和性能。
4.淬火:在铸造完成后,需要通过淬火来改善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将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冷却。
5.成型:进行淬火后,还需要将制品进行切割、打磨、抛光等加工处理,以得到最终的冰铜制品。
以上是冰铜的基本生产过程,不同的制品和厂家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古法制锅的方法
古法制锅的方法
古法制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原料:制锅的原料一般为陶土、石灰土或锅泥等,需要
挑选纯净、无杂质的原料。
2.浸泡和搅拌:将原料浸泡在水中1-2小时,然后用手或工具搅拌均匀。
3.准备模具:将制作好的原料分别放入相应大小的模具中。
4.放置晾干:将模具中的原料取出放置阴凉处晾干,一般需要3-5天。
5.焙烧:将晾干的原料放入窑中焙烧,温度一般控制在700-900℃之间,时间约为8-10小时。
6.敲击和细修:将烧制好的坯体敲击细修、去毛刺、打磨成为合适的
形状。
7.上釉:将坯体上釉,需要掌握好釉料的配比和上釉的时间和方法。
8.二次焙烧:将上釉的坯体放入窑中二次焙烧,温度控制在1200-1300℃之间,时间约为10-15小时。
9.冷却和包装:将烧制好的锅体取出放置自然冷却,然后进行包装装运。
古法制锅的过程繁琐,但是由于采用了传统的制作工艺,锅体质量更
为纯正,保温性和耐用度更高。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龚德才摘要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
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
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关键词(主题词)青铜制造技术1.发展历程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1.1形成期距今48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1.2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1.3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
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
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
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2.主要分类青铜器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清楚地区别青铜器的性质和作用,有利于研究各自所形成的器形体系。
具体分类如下: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符节、度量衡器、铜镜等。
下面就各类器物的名称、用途和形制特征做具体介绍:2.1食器。
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
主要有鼎、鬲、甗、簋、盨、簠、敦、豆、匕等。
2.1.1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鱼肉的用途。
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等形式。
中国的传统民间铜器的方法
中国的传统民间铜器的方法中国的传统民间铜器的制作方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传统铜器制作技艺独具特色。
传统民间铜器制作方法是一项需要精湛技艺和耐心的艺术,通过手工打造铜器,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铜器的制作方法。
一、铸造技术铸造技术是制作铜器的核心过程。
传统的民间铜器铸造主要包括“失蜡法”和“直铸法”两种方式。
失蜡法是一种常见且古老的铸造技术。
首先,木匠根据铜器的造型需求,制作出蜡模。
然后,将蜡模浸泡在涂有特殊泥浆的容器中,形成一个泥壳,并将泥壳烘干。
待泥壳干燥后,将其放入炉中进行烧制,使蜡模融化并从泥壳中流出。
最后,将铜液倒入泥壳中,等待冷却凝固,即可得到成品。
直铸法则较为简单直接。
首先,制作一个木质或泥质的模具,然后将铜液直接倒入模具中,等待冷却。
直铸法制作的铜器多为简单形态,适合制作一些简易的民间器物。
二、打磨与雕刻在铸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打磨和雕刻工艺,以使铜器外观更加精致美观。
打磨是铜器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首先,使用锉刀和磨砂纸等工具,将铜器表面的毛刺和瑕疵修磨平整。
随后,再使用研磨机等设备对铜器进行进一步的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雕刻是民间铜器制作的另一个重要工艺。
传统的铜器雕刻以线刻和浮雕为主要形式。
工匠们利用细小的刀具,在铜器表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纹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上色和防锈为了进一步提升铜器的美观度和保护铜器表面,需要进行上色和防锈处理。
上色是通过涂抹颜料或氧化剂等物质,使铜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不同的上色方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如古朴的青铜色、华丽的彩绘等。
防锈是确保铜器长久保存的重要措施。
传统铜器防锈一般采用油脂涂抹的方式,将铜器表面涂抹上一层特殊的油脂,以防止氧化和锈蚀的发生。
四、其他工艺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工艺,民间铜器制作还包括一些其他工艺,如铜器的焊接、黄金堆焊以及铜器的鎏金等。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及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及制作工艺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及制作工艺,带领读者了解青铜器的魅力所在。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选料、铸造、精修和表面处理。
首先是选料阶段,制作青铜器所需要的原料是铜和锡。
其中,铜的含量要高于锡,通常为9:1的比例。
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而锡则能提高铜的硬度和耐磨性。
选料时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成分比例,以保证最终铸造出的青铜器具备良好的性能。
接下来是铸造阶段,制作青铜器的常用方法是铸造法。
铸造法主要包括“失蜡法”和“砂模法”两种。
失蜡法是将泥土按照青铜器的形状制成模具,然后在模具中注入蜡状模型,再用砂浆覆盖模型,待干燥后,将砂浆中的蜡状模型熔化出来,留下蜡模的空腔,再将铜水注入空腔,使铜水填满整个模具。
待铜水冷却凝固后,拆开模具,即可获得铸造好的青铜器。
砂模法是将泥土按照青铜器的形状加工成模具,然后在模具中注入铜水,待冷却凝固后,拆开模具,即可获得铸造好的青铜器。
无论是失蜡法还是砂模法,都需要经过多次铸造和精修,以确保最终的青铜器形态完整、线条流畅。
精修是制作青铜器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磨、研、磨光等工艺。
精修的目的是使青铜器的表面更加平滑、光洁,同时修饰青铜器的纹饰和装饰图案。
磨和研是利用研磨工具,对青铜器进行打磨和抛光,以去除表面的毛刺和瑕疵。
磨光则是利用抛光工具,对青铜器进行光洁处理,使其表面呈现出明亮的金属光泽。
精修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细致操作,以保证青铜器的质感和观赏价值。
最后是表面处理阶段,青铜器的表面通常会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以增加其观赏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鎏金、镀银、镀锡、彩绘等。
鎏金是将金箔贴在青铜器的表面,使其呈现出金黄色的光泽。
镀银是在青铜器的表面涂覆一层银层,使其呈现出银白色的光泽。
镀锡是在青铜器的表面涂覆一层锡层,使其呈现出灰白色的光泽。
彩绘则是在青铜器的表面进行彩色绘制,以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铸造合金材料及其铸造性能.详解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砂型,试样截面8×8mm)
合金种类
铸铁C+Si=6.2% C+Si=5.9%
铸型种类
砂型 砂型
浇注温度(℃) 螺旋线长度(mm)
1300 1300 1800 1300
C+Si=5.2%
C+Si=4.2%
砂型
砂型
1300
1300 1600 1640
残余内应力
解决方法:
1.铸件壁厚均匀、形状对称(内应力)
2.铸造工艺遵循同时凝固原则,使冷却均匀(内应力) 3. 反变形,抵消最终变形; 4. 彻底消除内应力:时效处理
自然时效
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
合金收缩的概念
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收缩是合金的物理本性,是铸件中缩孔、缩松、裂纹、变形、残余应力等缺陷产生的主要
原因。
液态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常温,其收缩过程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 缩孔、缩松 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浇注温度 液相线
液 态 收 缩
固相线
马踏飞燕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中 国雕塑史上的不朽之作。
1984年,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图 形。
2002年, “马踏飞燕”的仿制
铸造的生产特点
铸造的生产特点:
铸造生产的缺点:
形状相似、尺寸相近 复杂外形、复杂内腔
生产过程复杂、废品率高
铸件晶粒粗大 硬度低,塑性、韧性差 缩孔、缩松、变形、裂纹多
缩孔的形成----动画
c1
定向凝固---动画
c2
铸件的变形
铜锅子的加工工艺流程
铜锅子的加工工艺流程### Material Preparation # 材料准备。
The first step in manufacturing a copper pot is to prepare the materials. This involves selecting high-quality copper sheets and cutting them to the desired size. The copper sheets are then cleaned and polished to remove any imperfections. # 第一步是准备材料。
这包括选择优质的铜板并将其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然后对铜板进行清洁和抛光,以去除任何瑕疵。
### Forming the Pot # 成型锅子。
Once the materials are prepared, the next step is to form the pot. This can be done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such as hammering, spinning, or stamping. The method used will depend on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pot. # 材料准备完成后,下一步是成型锅子。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例如锤击、旋转或冲压。
所使用的方法将取决于锅的尺寸和形状。
### Joining the Pieces # 连接零件。
Once the pot has been formed, the next step is to join the pieces together. This is typically done using rivets or solder. The type of joint used will depend on the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required. # 成型锅子后,下一步是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兰州市博物馆,为何将一口青铜大锅,视为镇馆之宝?
兰州市博物馆,为何将一口青铜大锅,视为镇馆之宝?老王话宝之一青铜锅:死里逃生的一级文物说起青铜器,在人们的记忆里,往往会出现那些有动物纹、几何纹、人事活动纹构成图案的的商周青铜礼器。
商周青铜重器作为国家礼仪制度的象征,不仅有着严格的使用标准,而且用首面纹、龙纹、凤鸟纹、蟠螭纹、云雷纹、弘纹、连珠纹等各种纹饰给人们留下了非常震撼视觉记忆。
在兰州市博物馆内,却将一口青铜锅放在了极其显眼位置展出,这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视线。
青铜曾经用来制作诸侯帝王身份象征的礼器,为何却被用来铸造成了一口大锅呢?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不久前,我们来到市博物馆探寻这口青铜大锅的秘密。
兰州市博物馆位于庆阳路上,这里曾经是明代的肃王修建的一座寺院。
进大门,左面就是展厅了,硕大的青铜锅就在展厅的门口。
这青铜锅的直径达1.47米,高1.2米,如此大型的青铜器,在兰州地区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兰州地区青铜铸造技术水准的代表。
这口青铜大锅,大约能装2立方米的水,如果熬粥则能供数百人食用。
如此巨大一口铜锅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以前军队中用过的吗?亦或者是学堂中用过的吗?掀开尘封的秘密,这口大铜锅有着不凡的经历!它是从废品收购站中“捡”来国宝。
在被人们发现之前,这口大铜锅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它又是如何死里逃生的呢?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天,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突然接到红山根废品收购站的电话,说他们哪里收了一批古钱币,希望博物馆的专家能够过去看一下。
放下电话,博物馆的专家们随即赶到了收购站。
这是个普通收购站,和人们记忆中的收购站没有两样。
各种东西分门别类地堆放在哪里。
在收购站,专家们看到了几麻袋铜钱,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型铜器。
可惜的这些铜钱和铜器都是比较常见的东西,价值并不高。
有些失望的专家们,不甘心空手而回,就在收购站院子里四处转悠,无意中看到了堆放在废品中间的铜锅,粗看铜锅不仅形状比较大,且纹饰似乎也不属于汉族地区流行的八宝图案。
岷县文化遗产有哪些写一篇作文
岷县文化遗产有哪些写一篇作文洮岷花儿岷县是“中国花儿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花儿是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传统音乐。
“洮岷花儿”因地域而得名,传唱于岷山洮水之间,以其质朴纯真、意蕴深厚、明快生动、演唱豪放的特点而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洮砚,是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瑰宝,岷县洮砚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素有“中国洮砚之乡”之称,岷县洮砚雕刻,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要体现的造型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凿形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作品脱颖而出的快感,而且还能感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味。
巴当舞“巴当舞”古称“播鼗(táo)武”,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中,岷县的“巴当舞”榜上有名。
源于古羌人的“祭山会”,是先民们祭祀神灵最原始、最尊贵的礼仪。
远古时期,生活在岷县的先民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铜铝铸造技艺岷县铜铝铸造技艺是甘肃省2010年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该技艺主要以翻沙铸造工艺制作铜铝带锅、铜火盆、铜香炉、铜钟、铜柱基等日常用品。
岷县点心加工技艺或许你不知道吧,这道逢年过节就一定会出现在岷县人餐桌上的面点,却大有来头。
点心,不仅是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在甘肃省内也家喻户晓,岷县点心加工技艺在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岷县当归传统加工技艺岷县是著名的“中国当归之乡”,岷县当归传统加工技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岷县当归的传统加工技艺,是岷县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对当归加工过程中,进行摸索和提炼,从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有效、完备有序的当归传统加工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会种当归的所有药农,都掌握这种传统加工技艺。
铜鼓铸造的工艺流程
铜鼓铸造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铜鼓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技艺
中华传统技艺——铸锅
民间匠人用废弃的铝,加少许铜,在火炉中熬炼成铝汤,然后注入各种锅体的模型中,就变成了铝锅。
此锅结实耐用,受热慢但均匀,适合做煎饼或菜合。
1、平时用旧了的铝锅,或其他的铝制品,基本上只要原材料是铝
的,都可以。
2、将以上的铝夹成碎片,放至一个铁罐子里,然后放到炉火中大
火熬炼成铝汤。
3、然后用大钳子夹着小铁罐,将铝汤倒至所需的锅体的模型中。
4、过一会铝汤在模型中慢慢凝固了,再打开模具,等成型的铝锅
变的结实。
5、将在模具上的铝锅弄下来,待其冷却后,用磨砂石将其毛边挫
去,一个锅就铸造好了。
以下图片拍摄于安徽省淮北市,编辑人:张熙然QQ:1986462425。
翻砂铸造铜香炉工艺流程
翻砂铸造铜香炉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翻砂铸造铜香炉的原料主要有铜合金、砂型料、脱脂料等。
在开始生产之前,首先需要准备这些原料,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1. 铜合金铜合金是翻砂铸造铜香炉的主要原料,通常为含铜量较高的合金,如青铜、黄铜等。
铜合金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而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2. 砂型料砂型料是用于制作砂型的原料,通常为石英砂等。
在选择砂型料时,要保证其具有耐热、抗压等性能,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3. 脱脂料脱脂料是用于清洁铜合金表面的原料,通常为去脂粉等。
在生产过程中,铜合金会在高温下产生氧化物和杂质,因此需要用脱脂料清洁表面,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二、制作砂型砂型是翻砂铸造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在制作砂型时,首先需要按照产品的图纸设计制作精密的模型,在模型的表面涂抹润滑剂,然后将模型埋入砂箱中,在砂箱中填充砂型料,压实并待干燥。
待砂型干燥后,将模型取出,形成产品的空腔。
接下来,将两个砂型拼合成整体,形成完整的砂型。
三、铸造在制作好砂型后,就可以进行铸造步骤了。
铸造过程是将熔化的铜合金倒入砂型中,待冷却后取出成品,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表面质量。
在铸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清除氧化物和杂质,以避免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四、脱模铸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脱模步骤,将产品从砂型中取出。
通常采用震动或者敲击的方式将砂型破碎,取出产品,然后清洁表面,去除余渣和砂粒。
五、表面处理铸造完成后的产品表面会有些许瑕疵,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通常采用抛光、打磨等方式,使产品表面光滑平整,呈现出更好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六、涂装在表面处理完成后,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涂装处理,使产品表面更加美观和耐用。
通常采用喷涂等方式进行涂装,注意要选择环保无毒的涂料,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七、包装最后一步是产品的包装,将产品装箱打包,以便运输和销售。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产品的表面,避免刮伤和碰撞,确保产品的完好性。
铜器工艺技术
铜器工艺技术铜器工艺技术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使用铜作为主要材料,经过一系列的铸造、雕刻、锻打、焊接等工艺技术制作而成的器物。
铜器工艺技术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工艺技术的瑰宝之一。
铜器工艺技术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首先,铜材需要进行精选、加热和熔炼,使其变得柔软易铸。
然后,将熔化的铜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砂型中,通过冷却凝固得到所需的器物形状。
接下来,经过打磨、抛光等工艺,使铜器表面光滑亮丽。
最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雕刻、镶嵌等装饰工艺,使铜器更加精美。
铜器的制作要求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首先,铜材的选择十分关键,要根据器物的用途和形状来选取不同性质的铜材。
其次,铸造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砂型的质量等参数,以保证得到理想的器物形状。
同时,打磨、抛光等工艺要求技师具备精细的手艺和耐心,以去除表面的瑕疵和不平滑。
最后,装饰工艺需要艺术家的精湛雕刻技巧和创造力,以使铜器更具观赏价值。
铜器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现代工业化的浪潮中,铜器工艺技术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铜器工艺技术至关重要。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传统技艺的挖掘和研究,积极记录和梳理传统工艺技术的经验和技巧。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铜器工艺技术的认识和兴趣,激发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的热情。
铜器工艺技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铜器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形态,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观。
同时,铜器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其中所蕴含的种种图案、纹饰、故事等,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和文化思考。
因此,保护和传承铜器工艺技术,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
总之,铜器工艺技术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通过精湛的工艺和艺术表现,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器物。
保护和传承铜器工艺技术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县清水乡清水村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是最有特色的传统加工业,工艺历史悠久,据村民传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村200多户人家从事铸造工艺的有40多户,每户平均收入4万多元。
铜铝翻砂工艺过程复杂,全部手工操作,工艺的传承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铜铝翻砂铸造工艺最重要的是翻砂模具的制作。
模具由红胶土、细颗粒砂、木炭水三种原料组成,模具的里层当地人叫瓤子,外层叫皮子,加工用转轮与陶轮相仿,按程序先做里子,再做皮子,然后在里子上刮出所铸器物的厚度,在皮子上雕刻图案,图案雕好后用木炭水涮光,晾干后备用。
待一炉的活全部做好后在自家院子里挖一个大坑,将做好的模具合好后放在坑里,填土夯实,并预留好浇铸口,通气孔,然后进行浇铸。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最关键的模具的制作,一般人需得两三年时间才能掌握,而且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实践,其模具皮子、里子的配方、原料的干湿以及图案何时雕刻、木炭水如何涮光、器物浇铸厚度的掌握等等则全凭自己的悟性和感觉,只可意会,别人说出的理论则完全不能照搬,搬上也不好运用。
这跟所有的手工一样,在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之中,一件件模具被赋予
了活的灵性,俨然是每一个手艺人活生生的再现,也就是“活如其人”。
浇铸加热用的燃料为木炭,煤是不能代替的(煤的加热温度达不到),加热的炉具叫勺子,有一个自制的圆桶状风箱由整块圆木制成,长度有1.5米左右,拉起来很费力,需由4—6人才能拉动,由于铜的沸点很高,一般大功率的鼓风机持续吹风也达不到熔点,浇铸时一勺子铜(100公斤左右)需由20***流拉风箱持续加热达6个多小时。
谁家要“扯活”(当地人叫熔铜浇铸为“扯活”)需得邀请亲房邻居,东家提前备好足够的伙食,从午夜2时开始起炉。
尤其在冬天,勺子里冲天大火发出呼呼的响声,五六个男女站在风箱把子的两边扯着大风箱,一个人头带草帽不断地加料、添火,并不时地清除铜里的杂质,其他人在屋里抽烟、品茶、吃馍馍,说古话,惹得大家不时发笑。
其场面里外呼应,好不壮观,好不热闹。
一炉大火把村里十几户人家欢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一次浇铸就是一次极好的感情交流过程,大家互相帮忙,互相出力,连工钱都不要,这场景在物欲横流的都市是不可想象的。
待铜快熔完时,用一根木椽一头搭在勺子外壁,一头用耳朵听,即可听到熔化的铜是不是煮起来了。
如果煮
起来了,则拉风箱的男女便一齐用力,使劲地猛拉几下,勺子上面的杂质全部喷出勺子外面,一勺沸腾的铜水便鲜亮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接下来浇铸即可进行。
浇铸时几个男子用大木杠抬上勺子,沉着而稳健地进行浇铸。
那情景就跟收获的季节抢收庄稼一样让人心动。
当太阳快要露出山头的时候,所有活全部浇铸完毕,挖开大坑,启封模具,清理铸品,一个个冒热气的模具摔碎后,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显现出来,心中充满喜悦,还夹杂几许惋惜,看着那精心制作的模具在完成一次浇铸后顷刻被毁实在于心不忍。
曾几何时,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看似重复的劳动,实则是新的创造,所有的铸品都是惟一的不可复制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就像希腊神话中每天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佛斯,那繁复的过程就是浇铸的价值所在。
清水铜铝铸造的产品很多,有大锅、火盆、大钟、香炉等,但最典型的制品要数铜大锅,岷县本地人开餐馆用的是铝大锅,铜大锅全部销往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藏族牧民对铜大锅更是钟爱有加,他们每家都有几口铜大锅,但不是用于做饭,而是用来装东西的。
每一口锅在他们手里全部被
擦得油光锃亮,里面装上酥油、炒面等日常用品,放在家里最显要的位置,不但是精美的装饰品,而且是财富与家境的象征。
铜铝铸造品上的图案种类很多,但主要是藏族八宝吉祥图案和中国传统的龙的图案。
现在,在拉卜塄寺有一口直径为4米的铜大锅,据说是由清水村村民铸造的。
按现在的工艺和做法,浇铸这样大的锅,需得几十个熔铜的勺子同时生火熔铜,同时浇铸,然而当时却是用一个叫“释”的土法熔炉一次熔铜,一次浇铸成型。
如今那口大锅成为拉卜塄寺的主要珍藏品,一般不会轻易示人。
现在,在清水村,从事这门手艺人中最年轻的手艺人也有30多岁。
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更需要开发制作工艺复杂的艺术精品,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并进行产品的注册与包装,使其朝着工艺美术制品的方向发展,这门传统的手工艺才可以以新的活力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