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机智的蔺相如
将相和课文内容简介
![将相和课文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c989b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5.png)
将相和课文内容简介将相和课文内容简介导语:《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将相和课文内容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将相和课文内容简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
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
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bi)。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lìn)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
![蔺相如](https://img.taocdn.com/s3/m/1ffd607402768e9951e738f2.png)
这段话是对蔺相如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30.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段话是对诸葛亮的语言描写,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谨慎
29.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这句话是对周瑜的语言描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语文知识点】将相和课文主要内容及原文
![【语文知识点】将相和课文主要内容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f1efd7763231126fdb111a.png)
【语文知识点】将相和课文主要内容及原文《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
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史记蔺相如的故事
![史记蔺相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00ceedf551810a6f524863d.png)
史记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那你知道史记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蔺相如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
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
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
”赵王听从了廉颇、蔺相如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
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
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了。
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弹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
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
”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
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
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
”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
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蔺相如人物评价300字
![蔺相如人物评价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cb05f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2.png)
作文一<<蔺相如:智勇双全的传奇名臣>>蔺相如,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智慧和勇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里,蔺相如面对强秦,毫不畏惧。
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与秦王周旋,成功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这得有多大的胆量和谋略啊!渑池之会,蔺相如再次展现出他的勇敢和机智。
在秦王面前,他毫不退缩,为赵国挣足了面子。
蔺相如不仅有勇,还有大局观。
他知道赵国需要团结,所以对廉颇的挑衅一忍再忍。
最后两人冰释前嫌,共同为赵国效力。
蔺相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作文二<<评蔺相如:忠勇之士的典范>>说起蔺相如,那真叫一个厉害。
他在赵国面临秦国强大压力的时候,挺身而出。
就拿完璧归赵这件事来说吧,秦国那么强大,想要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却敢带着和氏璧去秦国。
在秦国的宫殿里,他冷静沉着,和秦王斗智斗勇。
秦王想耍赖,可蔺相如一点也不害怕,以死相逼,最终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保护赵王,不卑不亢地与秦王对抗。
他的忠诚和勇敢让赵国在诸侯中赢得了尊严。
蔺相如对廉颇的大度也让人敬佩。
他知道赵国的强大需要他们共同努力,所以放下个人恩怨,和廉颇携手为赵国的繁荣而奋斗。
蔺相如,真是忠勇之士的典范。
作文三<<蔺相如:有勇有谋的传奇名臣>>蔺相如,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赵国面临强秦威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
完璧归赵这件事儿,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机智。
面对秦王的强势,蔺相如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
渑池之会,蔺相如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谋略。
他以死相逼,让秦王不得不对赵王以礼相待。
蔺相如不仅有勇,还有谋。
他懂得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廉颇将军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美谈。
他的宽容大度,让赵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蔺相如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传奇人物。
《将相和》课文原文
![《将相和》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cef0b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b.png)
《将相和》课文原文将相和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bi)。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lìn)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将相和读后感300字
![将相和读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21427c20b4c2e3f572763fa.png)
将相和读后感300字《将相和》读后感《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
通过这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维护国家尊严、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的爱国精神。
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放第二,而把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放第一的人。
他知道:将相和,国家就平安,将相不和,国家就危险,所以就有意避着廉颇,这种忍让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我觉得蔺相如知所以能得到赵王的重用是因为他机智多谋,把国家利益放第一位。
团结是第一位,有些同学只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不和,和同学们翻脸;有些同学为了自己的好成绩就不顾班里的利益,甚至用奸诈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心。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
我们只有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怕,我们要向蔺相如学习。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团结起来,才能把五四班这个班级体搞好,成为人人称赞的好集体。
《将相和》读后感战国时候,赵王得了个宝物,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说要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其实是要霸占和氏璧。
赵王只好派蔺相如拿和氏璧去换城。
因为蔺相如要和和氏璧同归于尽,所以既让秦王没得到和氏璧,又没让秦王有动兵的理由。
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会见时,秦王让赵王击缶,蔺相如逼秦王鼓瑟,让秦王又没占到廉价。
赵王让蔺相如,当了丞相,官比廉颇大,廉颇不服,蔺相如用语言让廉颇服了,最后将相和。
我认为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人。
廉颇是个直率,鲁莽,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人。
说蔺相如勇敢机智是因为他能置生死于度外,两次见秦王都用语言相逼,能随机应变。
说蔺相如顾全大局是因为他为了国家而不和廉颇争论。
说廉颇直率,鲁莽是因为他心里不服就说出来。
说他居功自傲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靠本领,比蔺相如功大。
说他知错就改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错了就去负荆请罪。
我明白了:一个国家只有将相和,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作文:《将相和》读后感今天下午,我闲着没事就看起了语文书,翻着翻着看到了一篇引我注意的课文《将相和》。
蔺相如的人格品质及启示
![蔺相如的人格品质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484e82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6.png)
蔺相如的品质蔺相如的品质是:有勇有谋,机智过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前嫌,宽容大方,以德服人,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良相。
将军背上能负荆,宰相肚里能撑船,其中的宰相指的就是蔺相如。
蔺相如的品质是勇敢、具有远见卓识的。
在司马迁所著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讲述了蔺相如的故事,其中完璧归赵体现了蔺相如勇敢的个性,渑池之会中展现了蔺相如大义凛然的精神,负荆请罪中刻画了蔺相如具有远见卓识。
在这整个故事中,将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深受后人的称赞。
蔺相如是赵国著名的外交家,他不辱使命的完成外交任务,成为赵国上下称颂的人物。
蔺相如去世后,后人也给予蔺相如高度的评价。
司马迁、王世贞等人都对蔺相如的出使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蔺相如只身一人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并且面对强大的秦王时,蔺相如丝毫不畏惧,反而积极争取赵国的利益。
启示: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表明可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才有利于国家。
不要为了细微的小事而争执不休,要像蔺相如那样,让人三分,为国家的利益作出让步。
而廉颇也值得我们学习,当他知道蔺丞相的用意后,主动上门负荆请罪。
这启示了我们要放弃所谓的面子,向真相行进。
扩展资料:蔺相如的机智在于他临场应变的能力,即使面对权贵依然保卫本国的利益。
除此之外,他出色的外交能力和大义凛然的性格特点,更是赢得后人一片喝彩。
凭借机智的话语和出色的人格魅力赢得世人的称赞。
蔺相如原本只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因为赵国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这一消息很快在诸侯国传开了,而强大的秦国更是提出了以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的交易。
秦王的这一做法让赵国上下慌了阵脚,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赵国宦官缪贤就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蔺相如,给赵惠文王讲述了以蔺相如曾经奉劝自己的事。
随后,赵惠文王便接见了蔺相如并且问了他的意见。
蔺相如决定只身一人把和氏璧拿去给秦王,如果秦王不给城邑,那么他将把和氏璧完整的归回赵国。
在朝堂之上,面对秦国势力,蔺相如更是视死如归,哪怕他和和氏璧玉石俱焚也不会给秦国。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c8192631126edb6f1a10d1.png)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话题: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小故事,写作技巧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这个阶段,主要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2.过程与方法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②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③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3.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学策略①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
②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对比深度。
③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品味《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④选择要点,确定三个故事中的各自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发散,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八、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a170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2.png)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每次看完书后,内心的收获都应当在读后感中有所体现,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篇1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
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
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
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
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
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
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
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
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
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
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
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cd345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8.png)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希望能帮到大家!蔺相如的个性特点从《完璧归赵》和《将相和》两则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勇敢机智、宽宏大度、顾大局,识大体、深谋远虑、智勇双全、才智过人、做事果断。
我们常常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事迹来如果要探究他的性格特点,蔺相如也是如此。
在蔺相如的一生中,著名的事迹有三件,那么这些事迹可以反映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拿着一块宝玉来到了秦国,这块宝玉本来是赵王的,秦王听闻后便差人送来信说愿意拿城池交换。
因为秦朝很强大,赵王只能派人去送玉,这个人就是蔺相如。
其实秦王的意图谁都明白,他只是想骗到玉,所以赵王极有可能既拿不到城池又会失去宝玉。
蔺相如当然心中也明白,当把宝物献给秦王的时候他已发现秦王并没有要交换城池的意思,于是便想出方法将玉拿回了手中后威胁秦王如果不交换城池就砸碎玉。
后来蔺相如不仅安然地回到了赵国还带回了那块宝玉。
所以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性格中有勇敢也有机智,有智慧也有勇气。
这件事情过后又发生了一件著名的事,就是负荆请罪,在这件事中蔺相如宽宏大量,面对嫉妒他的人蔺相如一点也不记恨,这样的品质反倒让嫉妒他的人惭愧。
蔺相如就是以他的这些性格引起了无数人的赞扬,蔺相如的机智、识大体、大度等优秀的'性格都是后人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蔺相如是一个勇敢的人,所以他敢于去秦国送宝玉,蔺相如又是一个有谋略的人,所以他又能把宝玉完整地带回国,他大度,面对别人的攻击没有还击,蔺相如宽容,能原谅别人的嫉妒之心。
这就是蔺相如,一个与众不同和值得后人学习的人。
蔺相如的故事缪贤举荐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惠文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
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400字数五年级7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400字数五年级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2236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2.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400字数五年级7篇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小编在此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400字数五年级,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400字数五年级1《将相和》选自我国古典名著《史记》。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文中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不计前嫌的蔺相如和勇于承认错误的廉颇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
故事中,蔺相如因在“原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出色的表现,被加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不服,大庭广众之下拦蔺相如的马车。
蔺相如知道,如果他俩闹不和,秦国必然会趁机来攻打赵国,所以处处避开廉颇。
正因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计较廉颇对他的羞辱,最后终于使廉颇认识到错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并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学校、班级。
一个集体,如果能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同心协力,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损坏集体的荣誉,那该多好啊!平时,同学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不顾集体的荣誉,为了芝麻大的事而争执不休,大打出手。
这样,既破坏了班级的荣誉,伤害了同学间的友谊,又带来了不少麻烦,有什么好处呢?应该像蔺相如那样宽容,以大局为重,让人三分,向共同目标前进。
廉颇大将军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当他知道蔺相如的一番苦心后,很是惭愧,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主动上门负荆请罪。
不像我们现在的某些同学,干错了事,就是不承认,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我们一定要学习蔺相如和廉颇的优秀品质。
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顾全大局,不能光为争一口气去和别人闹别扭。
当自己犯错时,要勇于承认,知错就改,不要让错误饴害了自己。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400字数五年级2战国时候,赵王得了个宝物,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说要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其实是要霸占和氏璧。
赵王只好派蔺相如拿和氏璧去换城。
因为蔺相如要和和氏璧同归于尽,所以既让秦王没得到和氏璧,又没让秦王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的相关成语故事
![蔺相如的相关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396d9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d.png)
蔺相如的相关成语故事蔺相如,中国人都知道,是有名的赵国丞相。
而《将相和》就是以记录他和廉颇之间的事为主的。
一次,我正在读《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脑子里却闪过一个念头:蔺相如,太莽撞了!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蔺相如的相关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蔺相如的相关成语故事篇一蔺相如是一位勇敢、足智多谋的爱国将才。
在蔺相如的诸多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蔺相如的这一品格。
下面简单介绍几则关于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一生出色的外交经历,让后人折服。
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详细的讲述了蔺相如的生平阅历。
早年间,蔺相如拜于赵国宦官缪贤的门下。
一次,缪贤犯了错,担心赵惠文王知道后,会严加处罚他,心中很是害怕,于是便想逃到燕国去。
蔺相如知道了,劝告缪贤不要去燕国,给他分析其中的弊端。
缪贤告诉蔺相如说,自己曾经受到燕国君主的赏识,想和他交朋友。
蔺相如给缪贤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缪贤因为在赵国被赵惠文王所重用,才有了价值;反之,缪贤逃到燕国去,就是罪人的身份,燕国不仅不会重用,反而会将缪贤送回给赵国。
蔺相如建议缪贤向赵惠文王说明个中缘由,请求从轻处罚。
缪贤认为蔺相如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便向赵惠文王认错,争取了赵惠文王的原谅。
从这件事情过后,缪贤对蔺相如刮目相看了,认为蔺相如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把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
由此,蔺相如得到了重用,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蔺相如在职期间,出色的完成了多次出使任务,并且在政治上,给赵惠文王建言献策,和好友廉颇共同致力于对赵国的建设。
蔺相如去世后,他辉煌的生平却得到了记录,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等故事,让他的经历一直流传在后世。
蔺相如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是个成语故事,该故事出自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上卿蔺相如不辱使命的经历,而蔺相如通过这一事情,也成为赵国有功之臣,深受赵惠文王的重用。
五年级将相和课文原文
![五年级将相和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7adf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a.png)
五年级将相和课文原文五年级将相和课文原文如下: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e75c8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7.png)
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蔺相如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聪慧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自幼酷爱读书,对历史和兵法颇有研究,因此在赵国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蔺相如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断力。
在他年轻的时候,赵国正处于与秦国的战争之中,蔺相如多次建议国君采取强硬的态度对抗秦国,但是被国君所忽视。
后来,蔺相如被派往秦国作为人质,这一举动被赵国国君视为是对蔺相如的羞辱,但蔺相如却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秦国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思考。
在秦国的生活中,蔺相如结识了许多秦国的重要人物,他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对秦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蔺相如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机智,不断为赵国争取利益。
在一次机会下,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说服了秦国的国君,使得赵国免于一场灾难。
蔺相如的这一举动,被后人誉为“蔺相如破釜沉舟”,意思是说蔺相如在秦国的时候,曾经下定决心要为赵国争取利益,甚至不惜破坏自己的归路。
这一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
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在逆境中,我们不应该放弃,而是要保持乐观和勇敢,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改变现状。
同时,蔺相如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的来说,蔺相如是一个智慧、勇敢并且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将相和》读后感(精选15篇)
![《将相和》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5b82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b.png)
《将相和》读后感(精选15篇)《将相和》读后感1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璧,在渑池会为维护国家尊严又以生命威胁秦王,令其为赵王击缶,从这些事中我看到了蔺相如那个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不可泯灭的爱国精神,当他知道廉颇老将军不服做上卿时,为了国家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
在这里,蔺相如的宽怀大量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对比也致使负荆请罪认识到错误。
我的感受是:忍让是一种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就要和气不能为了面子就跟人吵架,如果人人都心胸似海,明白道理的话,那世界会多么美好啊!这一课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有联系的小故事,详细地叙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斗争精神和廉颇勇于改过,热爱祖国的品质。
《将相和》读后感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蔺相如和另一个主人公廉颇的事情,主要讲了三个故事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吧!不过最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第三个故事。
有一次,蔺相如坐着车出去远远的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过来,他赶紧让车夫把车往回赶,于是蔺相如的手下看此情景便说蔺相如看见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听了便说:“诸位请想一想廉颇和秦王谁最厉害呢?”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阿!蔺相如就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他?你知道秦王不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们闹不和秦王就会趁机攻打我们赵国我避着他,就是为了我们赵国。
这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他想了想觉得配不上蔺丞相如此看重,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了蔺相如家请罪,之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之后就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将相和》读后感3这章我知道这次秦昭襄王虽然把蔺相如放走了,但放不了赵国。
公元前279年,和赵王到渑池约会,蔺相如陪同前往,秦王准时与赵见面,见后,赵王为秦王用鼓瑟弹了一首秦国的曲子,并记录下来。
将相和中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句子
![将相和中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e84b147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0.png)
将相和中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句子
1. 蔺相如面对秦王,那可真是毫不畏惧啊!就像勇士面对恶龙一般,毫无退缩之意,你说他勇不勇敢?比如完璧归赵那次,他多机智果敢啊!
2. 蔺相如难道不是机智过人吗?在渑池之会上,他巧妙周旋,就如同在荆棘丛中灵活穿梭的狐狸,这还不够厉害吗?
3. 蔺相如的勇敢那可是有目共睹的呀!他敢直面强大的秦王,这不就像一只小麻雀敢挑战凶猛的老鹰吗?他在强秦面前维护赵国尊严,多了不起!
4. 蔺相如的机智简直让人惊叹不已!他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好像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方向,想想他如何化解一次次危机就知道啦!
5. 你说蔺相如不勇敢机智吗?面对廉颇的挑衅,他却能以大局为重,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这得多大气魄啊!
6. 蔺相如的勇敢机智真的太值得夸赞了!他在复杂的局势中如鱼得水,就像在大海中自在遨游的海豚,比如他智斗秦王的那些事迹。
7. 蔺相如怎么能不算勇敢机智呢?他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突破层层陷阱,看看他处理和氏璧的事就明白啦!
8. 蔺相如绝对是勇敢机智的典范啊!他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还能游
刃有余,不就像在悬崖边跳舞的舞者吗?他在渑池之会的表现多精彩呀!
9. 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那可是杠杠的!他敢于和强权对抗,又能巧妙化解矛盾,这不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吗?想想他和秦王的周旋就懂了!
10. 难道还有人质疑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吗?他在险峻的局势下总能找到出路,好比在迷宫中轻松找到出口的人,他的那些事迹可都是明证啊!。
将相和课内阅读答案
![将相和课内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aef2a84254b35effd345a.png)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容许,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方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方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害怕。
奉璧蔺相如的故事
![奉璧蔺相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b96b33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f.png)
奉璧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原为赵国宦官缪贤的门下客,因为阻止了缪贤去燕国一事,深受缪贤的重用。
当时,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强大的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派来使者说秦王愿意用15座城邑交换和氏璧。
赵国上下心知肚明,用城换和氏璧是个幌子,但是如果赵国不去赴约的话,就会显得本国理亏。
于是,缪贤将门下蔺相如推荐给了赵惠文王,随后,赵惠文王接见了蔺相如,派遣蔺相如只身一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便把和氏璧呈给秦王看,通过观察秦王的一言一行。
蔺相如知道,秦王并没有交换的想法,于是急中生智将和氏璧拿了回来。
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并拆穿了秦王的阴谋。
而秦王为了和氏璧也不敢轻举妄动,此间,蔺相如提出了让秦王斋戒5天的想法,乘此期间,蔺相如乔装潜回赵国,将和氏璧完好无缺的还给了赵惠文王。
5天后,蔺相如再次言明了这场交易,但是秦王没按期。
蔺相如充分运用机智解决了这场危机,自己也安然无事的返回了赵国。
蔺相如在面对强大的秦王时,依然不畏权贵所折腰,岿然不动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种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为可贵。
早年间,蔺相如师事赵国宦官缪贤的门下。
一次,缪贤犯了错,害怕赵惠文王晓得后,可以很严行政处罚他,心中很就是惧怕,于是便想要逃往燕国回去。
蔺相如晓得了,劝说缪贤不要回去燕国,给他分析其中的弊端。
缪贤说蔺相如说道,自己曾经受燕国君主的器重,想要和他交朋友。
蔺相如给缪贤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缪贤因为在赵国被赵惠文王所器重,才存有了价值;反之,缪贤逃往燕国回去,就是罪人的身份,燕国不仅不能器重,反而可以将缪贤送到给赵国。
蔺相如建议缪贤向赵惠文王表明个中缘由,命令从轻行政处罚。
缪贤指出蔺相如分析的很存有道理,于是便向赵惠文王道歉,谋求了赵惠文王的原谅。
从这件事情过后,缪贤对蔺相如刮目相看了,认为蔺相如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把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
由此,蔺相如得到了重用,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蔺相如在职期间,出色的完成了多次出使任务,并且在政治上,给赵惠文王建言献策,和好友廉颇共同致力于对赵国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敢机智的蔺相如
-——读《将相和》有感
下陈街道中心小学六(2)班邱潇亿
历史是一本神圣的书,记载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趣事,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将相和》这篇文章,其中,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最令我敬佩。
《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突出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一开始我一头雾水,蔺相如为什么说精美绝伦的和氏璧有瑕疵?熟读文章后,我明白了,原来这句话实际上是蔺相如想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正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乱、勇敢机智的品质。
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又一次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的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即使被人嫉妒,也还是顾全大局,宽宏大量,化解了矛盾,令我敬佩。
我和他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论聪明机智,我也不及他的一半儿,就拿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来说吧。
有一回,司马光和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突然,一个淘气的孩子不小心掉到了水里,在水中挣扎着,其他的孩子都吓哭了,唯有聪明的司马光依旧沉着冷静,搬起石头砸破了水缸,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被人们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
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令我敬佩,我也会向蔺相如学习,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