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硕考研437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硕考研437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科目大纲(科目代码:437 )学院名称(盖章):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4年 7 月《社会工作实务》科目大纲科目代码:437一、考核性质为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置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二、考核评价目标社会工作硕士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导督、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考核内容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第二节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第四节社会工作职业守则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认证第六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一节接案第二节预估第三节计划第四节实施第五节评估第六节结案第三章个案工作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第四节个案管理第四章小组工作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与理论模式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第五章社区工作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第四节中国的社区工作第六章社会工作行政第一节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与功能第二节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第三节中国的社会工作行政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第一节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第二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第三节行为治疗模式第四节人本治疗模式第五节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第六节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第七节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第八节自助小组模式第九节成长小组模式第十节社区服务模式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第一节自我探索第二节会谈技巧第三节建立关系技巧第四节讨论技巧第五节影响技巧第六节活动策划第九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第五节药物滥用社会工作第六节家庭社会工作第七节学校社会工作第八节医务社会工作第九节矫治社会工作第十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第一节志愿者第二节家庭第三节学校第四节社区第五节单位第六节重要他人第七节社会组织第八节政府组织第九节社会政策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工作:(1)定义一: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2)定义二: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简答: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提供物质帮助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工作对象给予心理支持社会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促进能力发展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合法权益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

如流浪者、儿童、老人。

(原因: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演进一、名词解释: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汤因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

这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第一章小组工作ppt课件

第一章小组工作ppt课件
游戏
1、笑口常开
2、可爱的动物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破冰游戏”
1、什么是破冰游戏 这个叫法最早起源与心理学的“冰山”理论,是指
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表象意识只占了很少的部 分,而更大的部分是潜在的意识,或者说是不容 易被分辨的意识。而破冰就是把人的注意力集中 在当下,使注意力不容易被潜在的意识所影响, 这样就可以促进团队融合,远离怀疑、猜忌和疏 远。 2、目的:帮助服务对象放松情绪,更容易融入服务 之中,也让工作员和服务对象更快地建立关系, 打破沉闷气氛。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 2、能力建立 3、矫正 4、社会化 5、预防 6、社会运动 7、问题解决 8、社会价值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我国学者:
第一,对于组员,小组有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 第二,对小组,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和谐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六、小组工作的现状 成果大量出现。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2、内地的发展历史不长但,以小组形式开展工作的 做法却和悠久,辛亥革命后的救济性互助小组。
建国后各个群众性组织纷纷成立,但基本上以任务 为本的小组,缺乏专业人士的介入。基本上通过 行政手段来提供服务的。

第一章 小组工作的定义与专业地位

第一章 小组工作的定义与专业地位

服务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群体成员,他们通常是在社会生活
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与劣势群体,他们通常悲观失 望、自暴自弃、封闭保守、自私狭隘,对社会和人类充满 敌意,难以组织起来。
小组服务内容和小组组织方式不同于一般的群体生活,组
织动员过程、培养群体领袖、建立群体成员间相互支持的 自助互助网络既是小组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小组工作的 基本手法。




7、小组过程 小组过程就是小组萌芽、形成、发展、壮大和最终消亡的 组织过程。 实质是小组在确立小组规范、标准的同时,通过小组方式 解决问题的社会过程,小组过程反映小组社会环境、小组 文化、小组结构、小组成员互动关系和不同小组间关系等。 8、小组维持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小组与组 织具有实现目标和模式维持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实质就是 小组的整合功能,就是如何化解小组内部矛盾和成员之间 的各种差距,以实现既增加小组内部凝聚力和归属感,又 维持小组内外关系协调平衡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小组维持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更好地实现小组工作目标的 基本手段和措施。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服务过程与范围
一、 小组工作的服务人群
小组工作最初服务领域主要局限于青年人、儿童、移民、
贫困家庭和其他劣势群体的福利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休 闲娱乐、社区组织动员、儿童保护、社区服务和社区环境 建设等。
经过一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小组工作的服务对象日益普及、
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断增多,服务内容日趋多 样,服务手段日趋多样,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二、中国小组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小组工作基础深厚,行政性小组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管
理的基本手段。小组工作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大阶段。
所有社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是小组工作的基

小组工作概述

小组工作概述

2、小组工作的特征
① 小组工作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② 小组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③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④ 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1、小组工作的功能
① 康复 ② 能力建立 ③ 矫正 ④ 社会化 ⑤ 预防 ⑥ 社会行动 ⑦ 问题解决 提供一种归属感 提供社会化的场所 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 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 治疗功能标准 形成 社会小组工作类型 组成小组& 自然小组
参与
联系 结构 成员界限(成员固定程度) 性质 、目的
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正式&非正式 封闭&开放 社交小组、教化小组、服务或志愿者小组、兴趣小组、 任务小组、意识提升小组、教育小组、成长小组、 治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助和互助小组、社会行动小组 结构式&非结构式 同质&异质
⑦有一定的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⑧小组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⑨有小组文化与氛围; ⑩有相当程度的凝聚力。
③某大学科技文化节筹备委员会
④某自发组织的旅游团
二、小组工作及其特征
1、小组工作的定义 Konopka: Trecker: Helen northern: 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 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 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 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小组成员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 支持而发挥出来。
4、小组与个案具有相同价值的地方
1. 能够对自己有不同以往的探索与了解 2. 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个体、被接纳 3. 增进自信心,敢肯定自己的想法 4. 对人类的行为增进了解 5. 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 能够自我统合、自我规划并发展有效的行为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本章要点•从对小组和小组工作的理解中,认识小组工作的特点。

小组工作是一个关系体系,是一个互动过程,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有明确的目标。

•小组工作对组员、对小组、对社会环境都具有明显的功能。

对组员提供群体生活经验和支持;可以形成团队精神;提供社会支持,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变。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工作类型,特别是从性质和目的分成12类不同的小组,了解每一种小组的应用及其在中国本土的适应性。

•小组工作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一、小组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等通过梳理学者们对小组的定义,提出小组具有下列特征(何洁云等,2002):有一个人以上;形成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互相影响;地位与角色的演变;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我们基本认同上述对小组特征的描述,社会工作中对小组的界定,至少应该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小组工作海伦•诺森(Helen Northen)的定义(何洁云等,2002):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

三、小组工作的特征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将小组工作的特征总结如下: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一、小组工作的功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认为小组工作具有下列功能。

第一,对组员而言,小组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

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变迁的能力和自信心,更加适应社会。

小组工作课程教案

小组工作课程教案

《小组工作》课程教案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课时: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涵义及其功能,了解小组工作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社会历史条件。

从而对小组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小组与小组工作的界定、 小组工作的功能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涵义一、小组1.定义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有一定目标,彼此互相依存, 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并持续互动的两人或以上的结合。

2.特征1)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2)形成关系3)会维持一段时间4)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5)组员间互相影响6)有明确的规范或规则7)有一系列角色8)有一定发展阶段二、小组工作1.定义1959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所发表的墨菲(Marjorie Murphy)的观点: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透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来增进人们的社会功能。

克那普卡(G.Konopka,1972)将其定义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透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提高个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并协助每个人能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小组和社区问题。

崔克尔(Trecker,1972)对小组工作做了详尽而准确的解释: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方法,它是由知识、了解、原则、技巧所组成。

透过个人在社区机构中的各类小组,借助小组工作者的协助,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互动,促使组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旨在达成个人、小组、社区发展的目标。

2.特征1)一对多人的工作2)工作员与组员形成了一个整体3)通过相互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 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4)特别重视小组经验对组员和工作员的意义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一、小组工作的功能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这个功能通常体现在一些治疗性的小组中,通过工作员设计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动,运用一些专业技巧,来帮助组员解决其行为、情绪、态度和认知方面的问题,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小组工作考试问题及答案

小组工作考试问题及答案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一、怎样理解小组工作?小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感到有整体意识,而这个整体将会维持一段时间互相影响有控制其成员相互影响的明确规范或规则有一套角色小组工作:主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群体的组织动员和群体活动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小组工作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小组工作是一种过程或方法·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二、小组工作特征: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4、小组工作都是有明确的目标。

三、小组工作功能1康复2能力建立3矫正4社会化5预防6社会运动7解决问题8社会价值————来自克莱因的观点四、小组工作类型(选择题)1小组的形成(组成小组、自然小组)2组员的参与(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3成员间的联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4小组的结构(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5组员的界限(封闭小组、开放小组)6小组的性质和目的(社交小组、教化、服务或志愿、兴趣、任务、意识提升、教育、成长、治疗、社会化、自助和互助、社会行动小组)五、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标志性事件)一、小组工作的萌芽(1900---1920)二、小组工作的缓慢发展(1920---1930)三、小组工作的快速发展(1930---1945)1四、小组工作的专业化(1945---1960)五、小组工作的新方法(1960---1980)六、小组工作的现状萌芽(80年代至今)七、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一、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科诺普卡:1小组中来自不同种族、国家、社会阶层和不同年纪、性别的人,应该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建立一种积极平等的关系。

2在小组过程中,始终强调合作和互惠性的决策过程,充分体现民主参与的原则。

3强调个人在小组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4尊重组员有参与的自由,这些自由包括:对于小组和组员有关的问题发表看法的自由,有权参与小组的决策过程等。

第一章小组工作发展历史

第一章小组工作发展历史

儿童服务
美国儿童康乐运动: 1868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了第一个儿童假 期乐园; 1876年芝加哥利用公园领导各种有组织 的游戏和体育运动; 1885年儿童乐园运动正式发起,教会团 体、私立学校、移民中心、社区中心等 纷纷响应; 1860年美国男孩俱乐部(Boy’s Clubs of America)成立。
3.相关学科的发展:社会学、教育学、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
背景
社会学说明了个人、团体与社会的关系, 以及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
教育学强调了自主学习和自助助人的精 神在社会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心理分析学、精神病学及心理卫生学的 发展,为小组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 开始为遭遇不幸的人进行团体性的治疗。
(2)实务
1971年,香港家庭福利会开始利用小组 工作辅助家庭辅导工作。
儿童院、感化院、戒毒会以小组工作作 为主要的工作方法。以小组工作作为治 疗心理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是这段时期 的主要特征。
七十年代中期,香港青少年犯罪成为社 会关注的问题。
实务
活动方式大致可概括为:成长团体、教育 团体、辅导团体、事工团体。 成长团体重视个人的身心发展; 支持及辅导团体着重帮助有特别需要的 人; 事工团体则主要是以社区服务组织的行 动团体及青少年中心的“关注团体”为 主。
1947年以后,团体具有综融取向(generic approach) ,在精神疾病、医疗、儿童福利、 矫治和其它特殊机构中运用。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1963-)
领域的扩大 方法的进展 志愿工作者
一、运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治疗工作:军队、一般行政问题和心理失 调的儿童教育机构
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 学校教育 社区发展:委员会本身就是一种团体,应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专业《社会工作概论》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专业《社会工作概论》

韩山师范学院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概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与目的专升本招生考试是针对专科学历的考生通过广东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从而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就读的选拔考试。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本科目知识进行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1.识记:能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工作的内涵3.社会工作的构成4.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5.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考核要求1.识记(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2)社会工作的发展(3)社会工作的内涵(4)社会工作的要素(5)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心理学的关系2.理解、应用(1)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3)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领域(4)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3.社会工作的功能4.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5.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什么是社会工作者(2)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4)社会工作者的助人功能(5)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2.理解、应用(1)功能的类型(2)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考核知识点1.价值的地位和作用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二、考核要求1.识记(1)早期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2)反价值(3)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4)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5)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2.理解、应用(1)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2)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教育问题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一、考核知识点1.理论的地位2.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3.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4.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5.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2)心理分析学理论(3)认知理论(4)行为主义理论(5)社会系统理论(6)标签理论(7)沟通理论2.理解(1)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2)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3)人文主义理论(4)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5)马克思主义理论(6)增权理论(7)女权主义理论(8)叙事治疗理论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福利的内涵2.社会福利的分类3.社会福利的功能4.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福利的定义(2)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2.理解(1)社会福利的分类(2)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个案工作的涵义2.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3.个案工作的过程4.个案工作的技巧5.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6.个案工作的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个案工作的涵义(2)个案工作的过程(3)个案工作的技巧(4)个案工作的方法2.理解、应用(1)个案工作的要素(2)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3)危机介入模式(4)任务中心模式(5)社会心理模式(6)行为治疗模式(7)叙事治疗模式第七章小组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工作的涵义2.小组工作的理论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4.小组工作的原则5.小组工作的技巧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工作的涵义(2)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3)小组工作的功能(4)小组工作的原则(5)小组工作的技巧2.理解、应用(1)小组的类型(2)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3)小组工作的过程第八章社区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工作的涵义2.社区工作的发展3.社区工作的理论4.社区工作的过程5.社区工作的技巧6.中国的社区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工作的涵义(2)地区发展模式(3)社会策划模式(4)社会行动模式(5)社区工作的过程(6)社区工作的原则(7)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2.理解、应用(1)社区工作的发展(2)社区工作的理论(3)中国社区服务中的问题与发展(4)社区建设第九章社会行政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行政的涵义2.社会行政的功能3.社会行政的内容4.我国的社会行政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行政的涵义(2)社会行政的层次(3)社会行政的功能(4)项目方案的内容(5)优秀方案评估标准2. 理解、应用(1)社会行政的地位(2)督导与激励(3)协调与控制(4)评估与报告(5)我国的社会行政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2.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3.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4.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儿童的生理特征(2)儿童的心理特征(3)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2. 理解、应用(1)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6.中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青少年的涵义(2)青少年社会福利(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4)个案辅导(5)团体活动(6)社区建设2.理解、应用(1)青少年的界定(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3)生物进化理论(4)学习理论(5)认知发展理论(6)当代中国青少年问题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老年社会问题2.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3.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4.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二、考核要求1.识记(1)老年社会工作的缘起(2)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因素(3)撤离理论(4)老年个案工作(5)老年小组工作(6)机构照顾(7)社区照顾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2.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3.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二、考核要求1.识记(1)女性主义(2)妇女增权(3)社会支持网络2.理解、应用(1)社会性别主流化(2)三大主体活动(3)四项工程(4)女性社会服务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5.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2)正常化理论(3)回归社会理论(4)增能理论(5)优势视角理论2.理解、应用(1)个人模式(2)社会模式(3)社会康复(4)社区康复(5)职业康复第十五章家庭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2.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3.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4.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2.理解、应用(1)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2)家庭系统理论(3)生命周期理论(4)家庭沟通理论(5)家庭冲突理论(6)家庭治疗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2.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3.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4.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5.医务社会工作的领域6.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2)医务社工的角色(3)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2.理解、应用(1)医务社会工作的领域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工业社会工作的理论2.工业社会工作的内容3.工业社会工作的方法4.工业社会工作的实物模式二、考核要求1.识记(1)工业社会工作的形态(2)职业生涯理论(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4)微观工作方法(5)宏观工作方法2.理解、应用(1)工业社会工作的历史(2)员工协助的实务模式(3)企业社会责任的实务模式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农村社会工作的涵义2.农村社会工作的特点3.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4.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5.农村社会工作的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农村社会工作的要素(2)农村社会工作的特点(3)进入农村社区的方法2.理解、应用(1)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2)反贫困理论(3)社会资本理论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国际经验2.中国的反贫困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贫困的测量(2)资产建设理论2.理解、应用(1)社会救助(2)农村扶贫与社会工作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2.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3.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4.矫正社会工作的实务5.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2)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3)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2.理解、应用(1)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2)矫正社会工作的工作人员第二十一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2.中国的民政工作3.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4.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二、考核要求1.识记(1)民政工作的介入方法2.理解、应用(1)民政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2.社会工作教育的性质3.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4.社会工作教育的课程5.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化6.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二、考核要求1.识记(1)课程的层次结构2.理解、应用(1)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第二十三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2.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3.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4.社会工作实习的过程5.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2)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3)督导的功能2.理解、应用(1)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2)实习机构选择(3)督导的素质(4)督导的模式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2.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3.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4.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5.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6.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工作研究的界定(2)价值中立(3)研究程序(4)社会调查法(5)个案研究法2.理解、应用(1)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2)实证主义方法论(3)反实证主义方法论(4)行动研究法《个案工作》第一章个案工作的原理一、考核知识点1.个案工作的概念2.个案工作的基石3.个案工作的应用4.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个案工作的定义(2)个案工作的基石2.理解、应用(1)个案工作的应用(2)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第二章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一、考核知识点1.人在情境中2.接纳与非评判3.当事人自决4.保密二、考核要求1.识记(1)人在情境中(2)接纳与非评判(3)当事人自决(4)保密2.理解、应用(1)人在情境中(2)接纳与非评判(3)当事人自决(4)保密第三章个案工作者一、考核知识点1.了解自己2.文化理解力3.个案工作者的实践能力4.个案工作者的精神素质二、考核要求1.识记(1)文化理解力2.理解、应用(1)个案工作者的实践能力(2)个案工作者的精神素质(3)个人成长第四章个案工作的技巧一、考核知识点1.什么是个案工作的技巧2.会谈的技巧3.记录的技巧二、考核要求1.识记(1)会谈的含义(2)基本的会谈技巧(3)探寻和解决问题的技巧(4)与家庭一起工作的技巧2.理解、应用(1)专注、倾听、鼓励、反映感受、自我坦露(2)询问的技巧、聚焦问题的技巧、支持当事人的长处(3)记录的含义、功能、标准、形式第五章个案工作的过程一、考核知识点1.个案工作过程综述2.初次接触与建立专业关系3.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4.确定目标和制定工作方案5.执行计划6.结案与评估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个案工作过程综述(2)会谈前的准备(3)工作者的角色(4)进入结案阶段2.理解、应用(1)暖身(2)初步评估当事人的需要及问题(3)转介(4)初步接触与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5)收集资料的要求和技巧(6)问题评估的原则和技巧(7)目标的要求和类型(8)确定目标的步骤(9)制定工作计划(10)评估第六章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派别(上)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2.人本治疗模式3.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假设(2)自我概念(3)行为派模式的主要概念2.理解、应用(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主要理论和方法(2)人本治疗模式主要理论和方法(3)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主要理论和方法第七章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派别(下)一、考核知识点1.危机干预模式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3.家庭治疗二、考核要求1.识记(1)危机(2)ABC理论(3)家庭治疗的基本假设和主要概念2.理解、应用(1)危机干预模式主要理论和方法(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主要理论和方法(3)家庭治疗主要理论和方法《小组工作》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工作的涵义2.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3.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工作的涵义(2)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2.理解、应用(1)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2)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工作的价值观2.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3.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二、考核要求1.理解、应用(1)小组工作的价值观(2)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3)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工作的相理论2.小组动力分析二、考核要求1.识记(1)需要理论(2)小组动力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镜中我理论(5)交流分析理论2.理解、应用(1)需要理论(2)小组动力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镜中我理论(5)交流分析理论(6)小组动力分析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目标模式2.互惠模式3.治疗模式4.发展模式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目标模式(2)互惠模式(3)治疗模式(4)发展模式2.理解、应用(1)社会目标模式(2)互惠模式(3)治疗模式(4)发展模式第五章小组的领导一、考核知识点1.领导的涵义2.领导的方式3.领导的素质和技巧4.领导面临的问题二、考核要求1.识记(1)领导的涵义(2)领导的方式2.理解、应用(1)领导的素质和技巧(2)领导面临的问题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一、考核知识点1.沟通的意义2.影响小组沟通的主要因素3.小组的冲突4.冲突的解决二、考核要求1.识记(1)影响小组沟通的主要因素(2)小组的冲突(3)冲突解决策略2.理解、应用(1)沟通的意义(2)影响小组沟通的主要因素(3)冲突解决策略第七章小组的构成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的内部构成要素2.小组的外部构成要素二、考核要求1.理解、应用(1)小组(2)成员(3)工作者(4)目标(5)协议(6)节目(7)规模(8)时间(9)空间第八章小组的筹备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的筹备2.小组的方案设计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计划书内容2.理解、应用(1)小组的筹备(2)小组的方案设计第九章小组初期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和工作2.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和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2)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2.理解、应用(1)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和工作(2)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和工作第十章小组中期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冲突时的特点和工作2.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和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冲突时的特点(2)小组成熟时的特点2.理解、应用(1)小组冲突时的特点和工作,工作者的任务与角色,常用的活动(2)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和工作,工作者的任务与角色,常用的活动第十一章小组后期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后期的特点和工作2.小组后期的工作技巧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后期的特点2.理解、应用(1)小组后期的工作任务(2)小组后期工作技巧第十二章小组的评估一、考核知识点1.小组评估的概述2.小组评估的设计3.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二、考核要求1.识记(1)小组评估2.理解、应用(1)小组评估的设计(2)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社区工作》第一章社区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概念和功能2.社区工作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的学理界定和政策界定(2)社区工作的涵义2.理解、应用(1)社区的学理界定和政策界定、社区的功能(2)社区工作的涵义第二章社区发展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发展的概念与历史过程2.社区发展的目标与模式3.社区发展的原则与路径选择4.社区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的角色和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发展的概念和目标(2)社区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的角色和方法2.理解、应用(1)社区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的角色和方法(2)社区发展路径选择第三章社会策划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策划的含义、理论和基本假设2.社会策划的功能、特征、内容、案主及工作者角色3.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4.影响社会策划的主要原因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策划的的含义、理论(2)社会策划的功能、特征、内容、案主及工作者角色(3)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2.理解、应用(1)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2)社会策划的过程方法(3)影响社会策划的主要原因第四章社会行动一、考核知识点1.社会行动的含义2.社会行动的策略和原则3.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和功能4.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和步骤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行动的含义(2)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2.理解、应用(1)社会行动的策略和原则(2)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和功能第五章社区照顾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照顾的兴起的历史背景2.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2)社区照顾实施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工作技巧2.理解、应用(1)社区照顾的兴起的历史背景第六章社区服务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服务概述2.社区服务的内容3.社区服务运行机制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服务的含义(2)社区服务的内容2.理解、应用(1)社区服务运行机制(2)社区服务中的福利性与营利性的关系第七章社区组织及其管理体制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组织2.社区组织管理体制3.世界各地社区组织管理的不同模式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组织(2)社区组织管理体制2.理解、应用(1)社区组织与社区工作的关系第八章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一、考核知识点1.社区工作过程和方法的定义2.介入式社区工作过程3.社区工作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区工作过程和方法的定义2.理解、应用(1)介入式社区工作过程(2)社区工作方法Ⅲ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1.本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200分。

小组工作教案06

小组工作教案06

《小组工作》教案使用专业班级06级社会工作专业王焕贞本课程总体设计一、本课程在专业目标中的作用与地位《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通过在群体中与他人的互动,发挥出个人的潜能,达到个人发展与改变的目的。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是探讨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工作程序,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一门科学。

二、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通过《小组工作》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小组工作这一专业方法,使他们了解小组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及小组工作发展的历史,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学会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制定相应的小组的活动方案及计划书,熟练掌握小组工作实务,学会利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来开展社会工作,并能够对小组工作的成效做出恰当的评估。

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完整的小组计划书的制定,它几乎包括了《小组工作》的全部理论内容。

课程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小组工作实务的训练。

本课程是方法课程,实务训练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每个学生的个人行为方式的不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适合他个人的小组工作的方式却成为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的内容,也是更加需要探索的内容。

四、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与课时安排1、总体设想:《小组工作》课程实务训练将占据相当部分的教学时间,06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实务训练主要是在个案教学中进行的,但没有参加过专业意义上的小组工作,对小组工作缺乏感性认识。

为弥补学生在实务训练上的缺乏,本次小组工作的教学将从学生参与小组工作的实践入手,首先让学生真正参加一个小组工作训练,从中体会在小组活动中的个人成长过程与潜能发挥的真实感受,为作为小组工作者领导小组活动中把握成员的感受积累实践体会。

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有关小组工作的活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小组工作有一定感性认识。

在此后的教学中,将以分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边讲授理论知识,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工作的实践。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ppt课件
构指派的具体任务或者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而走到一起。 在小组中,组员拥有不同的才能和技术,角色分工明确
,各显所能。
3.小组工作的类型
(7)自助——互助小组 特征:通常是自愿性小组,组织和参与者为了解决共同
面临的问题或生活难题而自发走到一起,希望通过互助来 解决某些社会——个人问题。
在小组中,组员彼此间会提供相关资料信息、情感支持 ,分享各自的经验,获得认同。
1.小组的含义
•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特点:
•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 有一定目标,彼此相互依存、 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 互动的两人以上的结合体。
规模:小组人数有一定 的要求
关系:组员彼此之间有 互动
目的:组员的交往有一 定目的
2. 小组的特征
①有一定的规模(两人及以上); ②组员之间有经常性的互动; ③组员彼此有认同感; ④组员彼此之间互相依存; ⑤小组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能产生共同的信念、价
③雅各布.莫雷诺:创立心理剧并运用到小组中。发展出角 色扮演、重视此时此刻互动、强调共情、鼓励小组成员互 相帮助等概念。将小组工作手法运用到情绪有问题的人群 中,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小组工作只针对精神病人的局面。
④澳波特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贡献 进行测量,以研究小组是如何影响团体成员的。还有学者 对个人及小组的表现进行了评估研究。
(8)意识提升小组 特征:目标是提升组员的个人意识。 组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体验式活动,从中了解自己和
他人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 解,提高行动能力,促进改变。
3.小组工作的类型
(9)社会行动小组 特征:小组目的是充分利用小组资源,整合社区力量,
维护小组和社区的利益,促进社会变革。 在这类小组中,组员更多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不

第一章 课程简介及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章 课程简介及小组工作概述

五、小组工作的特征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
组成的关系体系
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工作员通过有目的的过
程引导组员积极参与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 和手段 小组具有互助性
六、小组工作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康复(rehabilitation) 能力建立(capacity building) 矫正(correction) 社会化(socialization) 预防(prevention) 社会运动(social action)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社会价值(social values)
(一)小组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

青年机构 :基督教青年会(英国) 睦邻运动的发展和移民中心: 1884伦敦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1889芝加哥的赫尔馆(Hull House)
该时期小组工作的特点:
小组工作缺乏专业的认同。 小组工作与社区发展关系密切。 小组工作内容以提供休闲活动内容为主。
历史发展晚于个案工作 师资缺乏; 著作较少; 以青年工作为主流的社会服务机构接受了辅导取向的

四、什么是小组工作
A broa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at refers to the giving of help or the accomplishment of tasks in a group setting. It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therapy and process by a capable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 to assist an interdependent collection of people to reach their mutual goals, which may be personal, interpersonal, or task-related in nature.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卷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源起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宗教一起为后来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二)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不但使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在:第一,两大阶级,即代表财富和特权的资本家阶级和代表贫穷和无权的无产阶级。

第二,资本经济高速发展打破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的出卖者。

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扩张。

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自由竞争的失败者沦为失败者、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等充斥社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两种思路:改良(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改革(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破旧有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无阶级压迫的、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展的社会)(二)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社会工作的形成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1788年度德国汉堡制和1852年度爱尔伯福利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三、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工作的科学化1917年玛丽.芮奇蒙(美)出版【社会诊断】标志专业社会工作诞生标志。

个案工作(20世纪20年代)小组工作(20世纪40年代)社区工作(20世纪70年代)(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最初,社会工作只扮演补救者的角色,任务是诊断受助者的问题。

后来,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基本思路。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的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小组工作概述二

小组工作概述二
二战结束后,大批难民由内地涌往香港,为了有效地处理因难民而引起地社会问题,香
港社会福利联会于1950年成立,并要求香港大学开始培训专业社会工作者。随后,小组工作主要在为儿童提供服务领域得到发展,主要的服务内容为教育和娱乐,小组工作被认为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1967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成立,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方法主要课程之一。从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小组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青少年,小组工作的内容从娱乐、教育开始转为辅导和治疗,服务的对象也开始由青少年转向他们的家庭,以及年轻的夫妻。到了八十年代,离婚、家庭暴力、老人照顾等问题引起了小组工作者的关注,服务对象开始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和一些特殊人群。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的小组工作开始出现整合性、治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小组的目标基本上分为: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环境、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的重点在小组工作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上。这些研究包括对
抑郁,暴饮暴食的治疗小组,夫妻治疗,儿童行为转变计划,特定残障的支持小组,不同年龄失去亲人者的小组。研究的内容包含多个比较组,比较不同的小组技巧在某些特定问题小组中的运用,以及评估有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小组模式效率”。这意味着,研究者们可以发现,在某种条件下什么样的案主类型需要用什么样的小组介入和技巧与之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法西斯的奴役,使人们意识到
小组的力量,公民积极参加社区生活。此时,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许多个案和小组工作者参与战时服务。同时精神病学专业的发展,使小组治疗和援助十分流行。美国成立了许多小组研究会,产生了很多知名的小组专家并出版了有影响的专著。
美国的柯意尔教授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提出,“小组工作应是社会工作方法”被大会接受。从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第一章团体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章团体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章团体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团体社会工作的定义团体社会工作,也可以称为小组社会工作,一般简称以团体工作或小组工作。

伴随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团体社会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不断的变化,对团体工作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极不一致。

况且,社会工作本就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身也在发展变化之中,其内容和意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一、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团体工作起源于各种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

早期实施的团体工作多以教会背景的社会机构如基督教男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童子军等开展的社会服务,也包括团体活动,所以,早期的团体工作学者便把具有团体活动性质、提供团体经验、满足个人及社会需求的活动认为是团体工作。

例如,柯义尔(Grace Coyle)于1935年曾对团体工作作了定义:“团体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以经验为媒介,去满足个人的社会兴趣和需要,这种团体经验具有个人自我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目的。

”同年,纽斯泰特也说:“团体工作是运用个人志愿结合团体的方法,以促进个人发展、促进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调适及其他有益于社会的目的的达成。

”二、团体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1937年,柯义尔(Grace Coyle)指出:“团体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下,在闲暇时间内实施。

其目的是在团体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以及通过团体成员互助合作的集体行动以创造团体的情境。

”这时期,团体工作不被视为一种社会工作的方法,而被当作一种教育与休闲活动。

三、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20世纪40年代以后,团体工作渐渐被视为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专家们开始努力为团体工作寻找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

1959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发表由墨菲所主持的课程研究论文,其中指出:“团体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来增进人们的社会功能。

”综合性的定义崔科尔整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综合性的定义:“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方法,通过个人在各种社区机构的团体中,借助团体工作者的协助,引导成员在团体活动中互动,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旨在达成个人、团体、社区发展的目标。

《团体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团体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小组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同时也为今后在实践中运用该方法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小组工作的意义、起源和发展,初步熟悉和掌握它所凭借的理论基础,小组的结构,过程和发展。

掌握小组工作的实施模型,整体筹划,以及各个不同实施阶段的原则和特点,理解并能运用社会小组工作实施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安排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8学时,实践课时38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论 4学时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基础与实践原则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三章小组工作的阶段模式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四章小组工作的概念模式 2学时第五章小组动力——领导 6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第六章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七章小组动力—社会控制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八章小组动力:小组凝聚力和目标 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九章小组动力:问题解决、决策和冲突 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十章小组计划/前属阶段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十一章开始阶段 2学时第十二章中期阶段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十三章结束阶段 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第十四章检讨 2学时第十五章小组评估 6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大纲内容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的基本架构。

(一)目的和要求1、内化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

2、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架构。

3、掌握社会小组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小组的相关概念:含义、特征、局限2、小组工作的相关概念:定义、特征、功能3、小组工作的类型4、社会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5、社会小组工作的地位。

6、社会小组工作的历史背景及起源(1850——1926);7、社会小组工作的成长背景,专业成长和方法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小组工作的争论与澄清 争论之一:小组工作者是教育工作者还 是社会工作者? 争论之二:小组工作与社会工作、个案 工作的关系? ——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 作会议上达成重要的共识,通过 Coyle’s的结论,即“小组工作是一种方 法,是在社会工作较大范围内的一种方 法”。3.小组工作实务理论的发展
背景 社会学说明了个人、团体与社会的关系, 以及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 教育学强调了自主学习和自助助人的精 神在社会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心理分析学、精神病学及心理卫生学的 发展,为小组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 开始为遭遇不幸的人进行团体性的治疗。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发展
为获得社会认同而战 关于小组工作的争论与澄清 小组工作实务理论的发展
1.为获得社会认同而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组工作继续运用在青年 会、睦邻会、犹太人中心及童子军等。 对小组工作有兴趣的人,如Coyle、Kaiser、 Wilson及Newstetter成立小组工作专业组织。 1935年,科伊尔在全美社会工作会议上发表 社会小组工作的哲理; 1936年,全美小组工作研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Group Work)成立 。
美国的基督教青年会
成立于 1851 年,目的:“改善年轻人心灵 状况”。后来发展为 —— 改善“所有年轻人心 理、社会及生理的状况,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 特质”。
1877 年 , 英 国 基 督 教 女 青 年 会 (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创立。
1906 年 , 美 国 基 督 教 女 青 年 会 (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创立
第四节
小组工作在中国
20世纪30年代成立了一些社会工作机构,主要 是社会救济福利机构,有五种类型:一是私人 开办的;二是官方开设的;三是宗法性的;四 是宗教性质的;五是外国人办的。 社会工作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燕京大学 设置了“社会行政组”,开设“个案工作”、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社 会行政”等14门课程。
1.青年机构——青年会
青年会的创始人 George Williams 。1841年, Williams到伦敦的一家布店服务。当时的英国, 农村青年大量涌向都市,许多人染上了酗酒的 恶习,生活放纵堕落。Williams在这种环境中, 幸有几位同伴,一起研读圣经或祷告,并试图 改善全体雇员的道德生活。1844年,包括乔治 威廉在内的十二位基督徒青年,在伦敦正式成 立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
“这些组织在内战后快速且无情的工业化社 会中,运用面对面的团体,提供人们恢复美好 生活更佳的机会”。
2.儿童服务
英国童子军:1907年创立男童子军,宗 旨是希望通过露营、健身、狩猎等活动, 建立青年人健康的人格。美国也于1910 年成立童子军。1912年成立女童军。
儿童服务 美国儿童康乐运动: 1868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了第一个儿童假 期乐园; 1876年芝加哥利用公园领导各种有组织 的游戏和体育运动; 1885年儿童乐园运动正式发起,教会团 体、私立学校、移民中心、社区中心等 纷纷响应; 1860年美国男孩俱乐部(Boy’s Clubs of America)成立。
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对小组工作实务的催化有 重要的贡献。 台湾小组工作的发展落后于个案工作的发展。 原因:一是历史发展晚于个案工作 ;二是师资 缺乏;三是著作较少;四是以青年工作为主流 的社会服务机构接受了辅导取向的团体技巧, 因此就把它认为是小组工作。 最近台湾社会工作界开始重视小组工作,尤其 是对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
大学新增团体服务课程。
小组工作与社区发展关系密切。
小组工作内容以提供休闲活动内容为主。
1.关于专业认同 来自青年会或童子军团体的领导者或住 宅区的社工员经常讨论如何运用团体。 Mary Richmond 1920年发表“小团体心 理学”的重要性。 Mary P. Follett 在 “The New State” 中,描述解决社会问题可以从邻里及社 会利益团体中产生团体而获得。 杜威革新教育的理念。
2.大学新增团体服务课程 1923年科伊尔于西储大学(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讲授小组工作课程 。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成长
背景
小组工作方法的发展
一、背景 1.世界经济恐慌:1929年美国股市崩 盘,经济萧条,出现失业者流浪,需要 救济和职业培训。 2.二战后遗症治疗的推动作用:对于 退伍军人的战争后遗症问题。 3.相关学科的发展:社会学、教育学、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
(3)特点
目标: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公民意识;参与 社会;增强个人适应生活环境及解决个人问 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 服务对象:由老到少,重视不同人的各种需 求。 服务内容:多样化。 未创立出一套源于与香港文化背景的小组 工作方法,但在方法运用中也有较强的本土 特色。
3.台湾的小组工作
3.移民中心
伦敦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芝加哥的霍尔馆(Hull House) 犹太人社区中心 各地的移民中心除提供就业辅导、 低额贷款等经济辅助之外,还成立各种 俱乐部、游乐场、幼儿园、成人教育班、 舞蹈队等,以提高移民的教育水平,提 供正常娱乐。
三、小组工作的特点
小组工作缺乏专业的认同。
本章小结
小组工作在中国
内地、香港、台湾
小组工作的发展
领域、方法、志愿者
小组工作的成长 小组工作的产生
背景、方法
背景、起源、特点
全美小组工作研究协会1939年出版了《教育、 休闲与社会工作中的团体》(“The group in Education, Recreation ,Social Work” ) 1946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roup Workers),拟出共识 的专业标准,扩大活动到新的领域中 。
实务
活动方式大致可概括为:成长团体、教育 团体、辅导团体、事工团体。 成长团体重视个人的身心发展; 支持及辅导团体着重帮助有特别需要的 人; 事工团体则主要是以社区服务组织的行 动团体及青少年中心的“关注团体”为 主。 八十年代至现在,除青少年问题被关注外, 增加了老人问题、离婚问题、家庭暴力问
小组工作
第一章
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3 2 1
小组工作成 长期 (1928~ 1963)
小组工作浮 现期 (~1927)
小组工作发 展期 (1964~迄 今)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小组工作的起源 小组工作的成长 小组工作的发展
4
小组工作在中国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起源
1
2
3
历史背景
工作起源
工作特点
一、小组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方法的进展 Papell and Rothman(帕波尔和楼斯曼) 1966年的小组工作的三大理论模式即社 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交互模式、史 华滋发展出中介模式,伯恩斯坦提出发 展模式。 力求个案、团体和社区工作三方面的整 合的趋势。
三、志愿者 小组工作的娱乐休闲方面,常借助 志愿工作者。
(1)教育 1950年香港大学应社会福利署的要求开 始训练社会工作者。 1954年,香港社会福利署与葛洪亮师范 学院合作开设团体领袖训练课程。 1960年后,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开始开 设社会小组课程。1967年香港大学和中 文大学正式成立社会工作系,小组工作 成为主要课程之一。
(2)实务 1971年,香港家庭福利会开始利用小组 工作辅助家庭辅导工作。 儿童院、感化院、戒毒会以小组工作作 为主要的工作方法。以小组工作作为治 疗心理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是这段时期 的主要特征。 七十年代中期,香港青少年犯罪成为社 会关注的问题。
1947年以后,团体具有综融取向(generic approach) ,在精神疾病、医疗、儿童福利、 矫治和其它特殊机构中运用。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1963-)
领域的扩大 方法的进展 志愿工作者
一、运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治疗工作:军队、一般行政问题和心理失 调的儿童教育机构 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 学校教育 社区发展:委员会本身就是一种团体,应 该促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团体内 的领导者,建立一种团队精神,以提高工 作效果
1.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 财富的增加、制度的变迁之外,也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新移 民的文化适应、公共卫生、犯罪等。 2.人本主义与宗教的刺激 由于宗教的原因,成立了许多机构和社 会团体,运用团体的方式来帮助他人。
二、小组工作的起源
青年机构 :基督教青年会 儿童服务 :英国童子军、美国儿童乐园运动 睦邻运动的发展和移民中心: 伦敦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芝加哥的霍尔馆(Hull House)
1.大陆的小组工作的发展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解放区救济总会) 人民群众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中 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会等是社会工作专业团体。
2.香港小组工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初期以救济工作为 主,如1950年成立社会福利联合会。当 时的社会福利署有三个组:物质救济组、 保护妇孺组、感化组。受到外国机构和 受训人员的影响。 香港小组工作主要源于男、女青年会。 50年代开始主要针对新到港的没有受教 育机会的难民子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