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对一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词语辨析、句子仿写以及课外阅读的推荐。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又有对语言知识的训练,同时还有对课外阅读的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2.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提高词汇量。
3.提高句子仿写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 教学重难点1.文本的深入解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词语的正确用法,特别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3.句子仿写,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解读文本,分析词语的用法,进行句子的仿写。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视频。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可以讲一个关于课文作者的趣事,或者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如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民间故事,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包含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素养评价等多个部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题材,他们可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写作所需的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备课素材古诗相关资料
《渔歌子》这首词是富于诗情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2.能够理解对话中人物间的多重意思和情感。
3.能够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4.通过学习小说,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难点: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课堂互动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描绘一副美丽的图画来回忆使用比喻手法的做法,并引出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2.学习篇章《翩翩舞者》(1)预读环节,学生阅读并理解生字生词。
(2)讲解文章,概括文章大意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自己构思一段经过比喻修饰的小说。
(4)小组合作,小组分享小说内容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3.课堂互动,学习古诗词《山中送别》(1)课前学生预习整首诗,了解其背景,了解唐诗的起始和结束两句话的作用。
(2)在学生指导下,逐一解读诗句,理解其奥妙。
(3)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唱和,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4.学习小说《鲁镇公安》(1)师生共同朗读本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观察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思路整合和逻辑推理。
(3)小组合作输出总结性的文章,同时展开小组内部的辩论和探究。
5.结尾设计通过小结来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回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此节课的教学效果,列举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二、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教学法、课堂互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互动,互相发言、互相讨论,让学生得到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说《鲁镇公安》时,我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思路整合和逻辑推理,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探究,使学生学有所得。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如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课文的阅读,也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还有趣味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语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可能是一个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好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 优质版教案

语文园地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课后反思】
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要素进行总结,强调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表现景物独特魅力的好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交流有关海报的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元旦海报需要做些什么,接着就元旦海报的主题讨论交流怎样设计,最后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海报设计。在第二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两个句段分别是怎样表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再以一个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静态美,最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实践。
1.(出示课件9)引导: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明确题目要求:(1)设计主题为“元旦联欢”的海报。(2)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3)还可以配上好看的插图。
3.(出示课件10)观察海报,说说发现了什么。
(1)海报上有图也有文字,以插图为主,文字少而精.
(2)小结:我们要把一个动态画面写具体,就应该写清景物的什东西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添加反映变化的语句。
(3)(出示课件17)男女生合作读句子,体会把动态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第二组例句:
(1)(出示课件18)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把静态景物写具体的。
点拨: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如树干粗壮、枝叶稀疏以及花骨朵的繁多。而且还用了一系列的叠词。
①在2023年到来之际,五(1)班盛大的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②你想看神奇的魔术吗?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2023年五(1)班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应用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口语交际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能够运用词语添加适当标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教学准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活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介绍课文《语文园地七》,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好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学习活动•联想记忆: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和理解。
•课文导读:通过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含义。
•分组合作理解课文: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课文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鼓励学生尽量流利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语文操练: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成课后作业。
3.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
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采用更多的趣味性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亮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境导入引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在不足之处仍需改进,同时也要在亮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帮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深入挖掘其意义,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诗词鉴赏•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第三课时:综合运用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学习并鉴赏《石竹花》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诗词和文言文的比较,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练习写作,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和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入《石竹花》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解读《石竹花》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操练: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讨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总结:归纳诗歌的主题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逐段讲解《岳阳楼记》,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操练:让学生朗读文言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
(1)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跟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去了。
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练一练,学运用。
回忆自己读书时遇到过的这样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写出了月亮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2)我们都跑了出来。
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看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
2.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理解和判断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精心准备教案,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课堂互动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语文园地七》课文,准备提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天本课的主题、提出问题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学习《语文园地七》(20分钟)学生先进行课文朗读,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解释,语文知识点,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或者小组讨论,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案例,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课后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课上可以展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保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延伸阅读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该文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增加阅读量。
通过多角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六、结束语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教师要做到引导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词语“前言”、“传说”、“寓言”的含义及特点;2.能够理解文中的寓言故事内容,并学会总结寓言的寓意;3.掌握使用说、写两种方式表达文学作品中的观点和看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中重要内容;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写作的能力,提升表达能力;3.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课文及相关练习题;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学具:学生练习册、作业本等;4.辅助资料: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和探究1.学习课文:“语文园地七”中的寓言故事;2.课文解读: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实践和体验1.合作写作:学生分组,通过合作写作方式,讨论并展示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及总结;2.展示与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师生共同点评。
第四部分:巩固和拓展1.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课文的复述,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寓言故事,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并准备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并检查答案;2.写一篇关于寓言故事的小作文,体现自己对寓言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的优质课教案,主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园地七》的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七》;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预热课堂气氛。
二、展开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和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进行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模仿跟读,提高语感。
三、拓展1.精读课文,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意和文学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或写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展开个人见解。
四、总结1.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五、课堂反馈1.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3.提出改进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语文园地七》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课本《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记录表。
2.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3.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品、语文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分析课文的结构。
3. 开展讨论1.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课文理解的讨论。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相关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文讨论和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生词的讲解和课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请查收。
如有其他需求或补充,欢迎指出。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句子的成分和基本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熟悉文章背景和要点;–准备教学PPT,以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和课堂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提前准备,但鼓励提前阅读相关课文,有助于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教学素材或教学PPT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语文园地七》的兴趣。
第二步:整体阅读•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内容。
第三步:重点解读•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适当讲解。
第四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第五步:语文游戏•设计有趣的语文游戏,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加课堂气氛。
第六步: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检验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语文园地七》的兴趣较高,通过小组讨论和语文游戏的方式,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下节课的准备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增加相关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次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诗歌《白纸扇》,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表达,学习汉字拼音拼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纸扇》诗歌的理解和诗意表达。
•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理解诗歌诗意背后的情感表达,如何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白纸扇》诗歌,准备PPT或黑板报,准备尚方宝剑APP等汉字学习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白纸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诗歌欣赏•让学生集体朗读《白纸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向学生介绍《白纸扇》的背景和作者。
### 2. 诗歌理解•老师逐句解读《白纸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并展开想象与表达,分享给全班。
### 3. 汉字拼写•利用尚方宝剑APP等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写记忆进行汉字拼写练习。
•在学生校对错字的同时,进行语文素养评价。
### 4. 课堂小结•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对《白纸扇》的理解和感受。
•布置《白纸扇》的课后拓展阅读任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白纸扇》这首诗歌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汉字拼写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并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表达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白纸扇》1. 诗歌欣赏2. 诗歌理解3. 汉字拼写。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包含了童话故事、古诗、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训练。
本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童话故事和古诗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然而,学生在理解复杂句子和文学作品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深层含义。
2.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行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和朗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教学材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章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古诗和现代文阅读。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篇文章,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操练。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篇文章,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巩固。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活动,如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语言的魅力。
2.学习制作元旦海报。
3.练习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4.积累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2.积累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苏轼美丽的景色人人喜爱,正如苏轼所说,一样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同样,一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描述出来也不一样,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去品味美景佳句吧。
二、交流平台1.品味积累。
(1)读一读课文《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读一读课文《月迹》的第二段。
感受作者笔下月亮的变化。
预设: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小组交流描写方法。
(1)描写景物的方法很多, 可以对景物进行静态描写。
当景物处在静止状态时,可以用细腻的笔触对景物加以细致的描摹,力求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2)景物描写也可以写出景物的变化过程。
景物往往处在变化中,把这种变化过程详尽地表述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还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牛刀小试。
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出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预设:这两句话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明亮的月夜的安静美与暗夜中萤火虫翩翩飞舞的灵动美。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语文园地七》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设计围绕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七》编写。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文字材料的选择与改编、课文的写作,通过阅读、写作等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其在写作方面更加流利、准确、生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文字材料的选择与改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
3. 掌握有关方块字与拼音的学习技巧。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字材料的选择与改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1. 活动课的情境营造与优秀表现的瞬间捕捉。
2.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技巧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出本节课的主点,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
2. 课文理解法:通过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字材料,掌握写作基本要素。
3. 课堂活动法:利用小组讨论、样本制作等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 介绍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2. 发放课程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 列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改编另一种符合自己意愿的开头。
第二课时:1. 阅读新材料,理解文本。
2. 问答交流,答案给出“清晰”“连贯”“完整”的评价评价。
第三课时:1. 利用小组讨论、相关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
2. 采用样本制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样本互相检查、评价并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1. 针对实际情况的写作活动。
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3. 有些学生不仅组织不好文章,更由语法或者是音韵等问题,不妨采用一些有关拼音的课程来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
六、教学反思与未来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应把以上所述方法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唤醒学术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所在,为生活增添光彩。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
2.阅读:如何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同时教师与学生互动,及时给予反馈。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2.PPT课件3.相关阅读材料4.课堂活动用品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花园的喜爱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讲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然后,介绍阅读的方法,如何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操练(15分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的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语言的魅力。
2.学习制作元旦海报。
3.练习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4.积累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2.积累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苏轼
美丽的景色人人喜爱,正如苏轼所说,一样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同样,一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描述出来也不一样,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去品味美景佳句吧。
二、交流平台
1.品味积累。
(1)读一读课文《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读一读课文《月迹》的第二段。
感受作者笔下月亮的变化。
预设: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小组交流描写方法。
(1)描写景物的方法很多, 可以对景物进行静态描写。
当景物处在静止状态时,可以用细腻的笔触对景物加以细致的描摹,力求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2)景物描写也可以写出景物的变化过程。
景物往往处在变化中,把这种变化过程详尽地表述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还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牛刀小试。
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出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预设:
这两句话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明亮的月夜的安静美与暗夜中萤火虫翩翩飞舞的灵动美。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预设:
这段话作者写得真生动,“起初”“接着”“继续”这三个词准确清晰地展现出“鸟的天堂”由静寂到热闹的变化过程。
(3)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预设:
月亮先影子投射在竹帘上,就像个调皮的孩子,爬上来,又离开。
把月亮的变化描写得多么生动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
(一)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1.方法指导。
(1)确定海报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宣传语。
(2)设计版面,字体、图画要合理安排,恰当布置。
(3)勾画边线,用彩笔勾画出海报的边线。
2.佳作欣赏。
3. 可以在上面写上具体的活动、组织者、时间、地点等内容。
(二)读下面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1.出示句子。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抓住画面细节,进行细致描写。
(2)动静结合,显示出和谐美。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2.我会仿写。
方法指导。
预设:
(1)读懂原句意思,抓住描写的事物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境。
(3)突出事物特点,具体描写把句子仿写。
3.牛刀小试。
(1)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预设: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透过这条小河,仿佛可以看见整个世界,河中映出树和桥的影子,蓝蓝的天倒映在小河里,就像给小河铺上了一条蓝蓝的毯子。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游来游去的小鱼和河底圆圆的鹅卵石,光滑极了,长长的小河像一条闪光的绸带,又像是一块透明的玻璃。
(2)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预设: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绿绿的草坪像软绵绵的毛毯,小狗一会儿在草地上打个滚儿,一会儿钻进花丛捉蝴蝶,玩儿得开心极了。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它的前脚夹着小草,像是捧着心爱的宝物,不时地放在鼻子上闻一闻,一会儿小狗伸起头来四脚朝天,好像在体验草坪的舒服。
(3)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预设: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黑沉沉的阴云,阴云在天空中,就像翻起的波浪,滚动着,纠缠着。
云越来越厚,颜色也越来越深,一场暴雨马上就要来临了。
清早,天气骤然变冷,低沉的天空中布满了厚厚的阴云,犹如一幅巨大的画纸被泼上了浓浓的墨汁,又被丹青妙手随意地勾勒。
四、日积月累
出示古诗《渔歌子》。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方法指导。
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预设: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晓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交流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疑问。
3.知诗人,解诗题。
(1)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著有《玄真子》。
(2)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4.抓字眼,晓诗意。
(1)重点词语把握:
渔歌子:词牌名。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鳜鱼:淡水鱼,肉质鲜美。
箬笠:用竹蔑、箬叶做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预设: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
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不想回家。
5.入诗境,悟诗情。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出示古诗。
让我们闭上眼睛,放飞思维,展开想象,体会一下诗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怀吧!
6.背诵古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