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_逻辑设计法讲解
逻辑分析小学数学教案
逻辑分析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逻辑分析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逻辑分析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学生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逻辑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个逻辑推理的示例,让学生看看题目后能否推理出结论。
示例:今天是星期三,那么后天是星期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在黑板上进行逻辑分析推理与讨论。
三、引导与讨论(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
2.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与教师一起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练习。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学生在逻辑分析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堂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探讨逻辑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示范、练习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逻辑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逻辑关系新课教案
高中数学逻辑关系新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逻辑关系的概念,并能够应用逻辑关系解决问题。
2. 熟练掌握常见逻辑关系的判断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逻辑关系的定义
2. 逻辑关系的种类
3. 逻辑关系的判断方法
4. 逻辑关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道简单的逻辑问题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讲解逻辑关系的概念
教师讲解逻辑关系的定义和种类,引导学生认识逻辑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Step 3:讲解逻辑关系的判断方法
教师讲解逻辑关系的判断方法,包括假言命题、充分必要命题等,并通过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Step 4: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Step 5: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Step 6: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相关课外拓展题目,提高学生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逻辑关系相关教学课件
2. 练习题及答案
3. 课外拓展题目
教学评估:
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或者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逻辑关系的知识。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方法教案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方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技巧,如归纳法和演绎法。
3. 通过实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评估论证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与结构引入阶段- 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谜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如果所有的奇数都大于0,那么所有大于0的数都是奇数吗?”-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谜题的答案,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推理是错误的。
基础知识讲解- 定义介绍:明确逻辑方法的定义,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
-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实际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实践操作- 练习题目: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解决问题。
-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并鼓励他们相互讨论逻辑过程。
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逻辑方法,强调其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
- 拓展探究: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作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逻辑方法。
-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深入教学内容。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定期测验来评估学生对逻辑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教师反馈: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初中思维逻辑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思维逻辑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初中思维逻辑课程教材》或其他相关逻辑思维教材。
2. 教学PPT或黑板。
3. 练习题和案例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猜谜语、智力题等,激发学生对思维逻辑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思维逻辑的思考。
二、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思维逻辑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听教师讲解,了解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三、逻辑思维方法与技巧(2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比较、分析、推理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掌握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第二课时:四、思维逻辑训练(2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思维逻辑训练活动,如逻辑游戏、思维导图等,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2. 学生参与活动,运用所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五、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思维逻辑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的正确率: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3.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展现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以上是一个初中思维逻辑课程的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组合逻辑电路》公开课教案
组合逻辑电路》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课题: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复合逻辑门电路的各种描述方式及相互转换;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及一般分析方法与步骤;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思路与步骤。
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与非门、或非门如何用基本门进行简单组合构成。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课前准备:分析教材、查阅资料、书写投影片(10分钟)教学过程和内容师生活动:1、复问题: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三种逻辑运算的关系(10分钟)2、讲解常用逻辑门电路的归纳对比,将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各种描述方式进行对比(20分钟)3、讨论扩展为多个输入端的与门和或门是否仍满足其逻辑功能(10分钟)4、应用例题进行分析,掌握逻辑电路的描述方式与逻辑功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30分钟)5、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如何用基本门进行简单组合构成(20分钟)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方法,包括类比、练、讨论、归纳等。
教学内容改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复合逻辑门电路的各种描述方式及相互转换,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及一般分析方法与步骤,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思路与步骤。
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难点是如何用基本门进行简单组合构成。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内容师生活动等,采用问题导向式方法,包括类比、练、讨论、归纳等。
通过复组合电路的概念、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常用逻辑门电路的归纳对比列于表格中,让学生完成表格填写,进行对比。
同时,讨论扩展为多个输入端的与门和或门是否仍满足其逻辑功能,应用例题进行分析,掌握逻辑电路的描述方式与逻辑功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最后,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如何用基本门进行简单组合构成。
浙教版(2023)六上第3课算法设计教案3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对于算法的实现与优化,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编程任务,掌握算法实现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并在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算法进行优化。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浙教版(2023)六上第3课算法设计》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算法流程图、实例动画演示等。
8.使用Python实现一个算法:首先,定义一个函数,接受一个列表作为参数。然后,使用循环,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字,如果第一个数字比第二个数字大,就交换它们的位置。最后,返回排序后的列表。
9.排序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超市收银台,需要对商品进行快速排序,以便顾客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10.搜索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搜索引擎中,需要使用搜索算法来快速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主动探索算法设计的知识和技巧,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提问和讨论。
7.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对算法设计的拓展学习,了解算法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8.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推理方法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逻辑推理方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逻辑推理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前提,通过一系列推理和推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的过程。
它是一种严密的思维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
在逻辑推理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分清主次,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三大要素,前提、推理和结论。
前提是推理的出发点,是问题的已知条件或假设;推理是根据前提进行逻辑推断,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找出规律和因果关系;结论是推理的最终结果,要符合逻辑规律,合乎事实。
在逻辑推理中,我们需要善于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推理规则和逻辑法则,确保推理过程合乎逻辑,得出正确的结论。
逻辑推理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上,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方法帮助理清知识体系,分析问题,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率。
在工作上,逻辑推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制定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推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做出决策、解决矛盾,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逻辑推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逻辑推理方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善于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推理规则和逻辑法则,确保推理过程合乎逻辑,得出正确的结论。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推理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技巧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逻辑技巧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逻辑符号及常见逻辑联结词的意义;
2. 命题及其逻辑运算;
3. 命题的复合运算;
4. 等价命题的判定;
5.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含义及运用;
6. 逻辑套路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逻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逐步讲解逻辑符号、命题、逻辑运算等概念,让学生逐渐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逻辑运算的练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4. 拓展:通过一些拓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主拓展思考,解决一些逻辑题目。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评分,评估学生对逻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作业,检查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出进一步学习建议。
六、教学反思:
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逻辑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逻辑问题解题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用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引入,例如:如果今天是星期五,那么明天是星期几?
二、概念讲解
1. 逻辑问题的定义:逻辑问题是指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2. 逻辑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逻辑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包括条件分析、逆否命题、排除法等。
三、实例讲解
老师以几个具体的逻辑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条件分析、逆否命题、排除法等方法解题。
四、练习
老师设计一些逻辑问题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逻辑问题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几个逻辑问题进行解答,加深对逻辑问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逻辑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加深学生对逻辑问题解题方法的理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PPT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 三菱 第三版课题三 顺序控制设计法及顺序控制指令应用
课题三 顺序控制设计法及顺序控制指令应用
(2)第i程序步用逻辑代数书写的过程为每一步Mi的产 生都是由前一步压动行程开关或按下按钮(转换条件)Xi 产生,则
Mi XiMi1 产生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区域保持不变,故应该有自保 (自锁),则:
Mi XiMi1 Mi 每一步的消失都是随后一步的出现而消失:
双出线接近开关的接线 a)无感应物 b)有感应物
课题三 顺序控制设计法及顺序控制指令应用
任务2 液体自动混合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
1.掌握状态继电器的功能及步进顺控指令的功能及应 用,熟悉顺序功能图及其编程方法。
2.掌握单序列结构顺序功能图的画法,并能通过顺序 功能图进行步进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
课题三 顺序控制设计法及顺序控制指令应用
(3)如需小车停下,只要按下停止按钮SB1即可实现。
课题三 顺序控制设计法及顺序控制指令应用
一、顺序控制设计法
顺序控制设计法是用输入信号控制代表各步的编程元 件(如辅助继电器M 和状态继电器S),再用它们控制输出信 号。步是根据输出信号的状态来划分的。顺序控制设计法 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程序的调 试、修改和阅读也很容易,并且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 高了设计效率。
课题三 顺序控制设计法及顺序控制指令应用
3)当液位上升到SL1时,关闭电磁阀YV2,搅拌电动机 开始搅拌。
4)搅拌电动机工作20s后停止搅拌,混合液阀门打开, 放出混合液体。
5)当液位下降到SL3时,开始计时,且装置继续放液, 将容器放空,计时满20s后,混合液阀门关闭,自动开始下 一个周期。
(3)停止操作 当按下停止按钮SB2后,液体混合装置在完成当前的工 作循环后才停止操作。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遇到设备工作台或送料小车的多地自动 往返循环控制的情况,如图所示为送料小车三地自动往返循环控 制工作画面。
简易逻辑高中数学教案
简易逻辑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逻辑中常见的命题和推理形式
3.掌握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
1. 逻辑的定义
2. 形式逻辑与实证逻辑的区别
二、命题和命题的关系
1. 命题的定义
2. 命题的分类
3. 命题的连接词及其含义
三、推理形式
1. 排中律
2. 矛盾律
3. 接物律
4. 假言推理
5. 否定推理
6. 归谬法
教学方法:
1.讲解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以案例分析和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命题和推理形式
3.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或问题引入逻辑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
3. 分组讨论命题与命题的关系,训练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命题推理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与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开深入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题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逻辑题讲解教案题目:若p→q,q→r,r→s均成立,那么p→s是否必然成立?为什么?知识点:数学逻辑(条件命题)教学目标:通过本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条件命题之间的推理关系,掌握条件命题成立的条件及推理规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明天就会湿地,如果明天湿地,那么后天就会出现雾。
那么,今天下雨,后天会出现雾吗?”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二、讲解(15分钟)1. 引入条件命题的定义:条件命题是由两个命题p和q组成的复合命题p→q,其中p为前提,q为结论。
2. 根据题目条件,p→q, q→r, r→s,我们要验证的是p→s是否成立。
3. 通过逻辑推理,可知当p成立时,q必然成立;当q成立时,r必然成立;当r成立时,s必然成立。
所以根据传递性质,当p成立时,s也必然成立。
4. 因此,根据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p→s必然成立。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如下题目:若p→q, r→q, p∨r →s 均成立,那么s→q是否必然成立?为什么?2.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列出条件与结论,进行逻辑推理,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逻辑题,加深对逻辑推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并尝试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逻辑推理题目。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讲解,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深入理解了条件命题之间的推理关系,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训练,学生掌握了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对逻辑题有更深的理解。
2024年逻辑学教案
逻辑学教案教案逻辑学入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概念、判断、推理2.常见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以偏概全等3.逻辑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4.批判性思维:识别和分析论证、评价论证的合理性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推理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和逻辑推理的实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逻辑推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2.讲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概念、判断、推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以偏概全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讲解逻辑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5.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逻辑推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逻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逻辑学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推理方法。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设计的逻辑与方法_徐俊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J . o f Wu h a n U n i . o f S c i . &T e c h.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5 3 9
法论 、 研究范式 、 基本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及 彼此之间构成统一的方法体系 。 其中 , 方法 技术 , 论是以哲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用以指导科学研究的 根本 方 法 , 如唯物辩证法、 历 史 唯 物 论; 研究范式 是以特定方法 论 为 基 础 的 研 究 模 式 ,如 实 证 主
①
余而逻辑不足 ; 二是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社 该研究较为系统 、 成果 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 , 甚丰 ; 三是关于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论 及 其 研 究 范 式的理论研 究 , 该 领 域 论 争 多 而 共 识 少。另 一 方 从实践维度考察 , 近年来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 面, 特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 项目资助力度显著 加 大 ( , 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 ) 各高 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申报者及其所在院系都十分 重视相关课题申 报 的 论 证 准 备 工 作 , 邀请参加过 评审的同行专家或已获得立项资助的学者指导把 这对于提高相 关 课 题 申 报 的 命 中 率 确 有 助 益 关, ( 。 但 是, 评审中人为 操 作 因 素 除 外 ) 科学研究并 仅靠课题名称的新颖 、 文本形式的规 非一日之功 , 范等外在功夫是不够的 , 要想获得立项资助 , 仍需 研究者进行扎实的前期研究积累和科学合理的设 计论证 。 选择合 适 的 研 究 方 法 , 对项目方案设计 的创 新 性 、 科 学 规 范 性、 可 行 性 进 行 充 分 的 论 证, 是提升立项成功率和后续研究顺利展开并取得预 期成果的必要条件 。 本文拟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视角 , 探讨人文社 会 科 学 项 目 研 究 设 计 的 内 在 逻 辑和不同研究方 法 视 域 下 的 方 案 设 计 , 并就设计 中的若干重要问 题 作 出 进 一 步 探 讨 , 为相关项目 申报质量的提升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发展 提供若干思路 。
6.1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教学设计
①推理就是判断,就是断定判断的真假
②进行推理离不开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推理
④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凡是自然数都是实数,凡是负数都不是自然数,所以,凡是负数都不是实数。
这一推理()
①正确,前提和结论都具有保真性
②正确,前提和推理结构都是正确的
③错误,前提虽然真实,但推理结构不正确
④错误,违反了推理的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商店待售的物品都是商品,所以商店待售的物品都是劳动产品。
”下面关于这一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①“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是推理的前提
②“商店待售的物品都是商品”是推理的结论
③“商店待售的物品都是劳动产品”是推理的结论
④这一推理未体现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方
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课堂小结
含义推理构成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个别与一般前提与结论之间
的关系是否有必然联系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必然推理或然推理含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效推理结构研究重点及意义。
初中化学_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解题格式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审题、分析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从定量角度去研究化学,认识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体会如何科学地利用资源,从而增强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1、从文字描述中找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闻导入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注意事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建新知,归纳总结【书写格式】【解题步骤】(1)(2)(3)(4)(5)(6)(7)3、精讲点拨,突破难点注意事项:三、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1、2、3四、当堂检测1、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A、2gB、1gC、1.5gD、无法计算2、加热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A、KClO3B、KClO3和MnO2混合物C、HgOD、KClO3和KMnO4混合物3、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4、在化学反应3 X + 4 Y =2 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初中物理逻辑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逻辑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光的传播特点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新课讲授
(1)光的传播特点
讲解光在真空和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强调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实例分析
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有关光的传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特点和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6.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光的传播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简单的逻辑电路》优秀教案
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一、课题:简单的逻辑电路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教学为主体的媒体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对比教学为主线、联系生活实际为辅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以及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演示实验引入课题火警报警装置用火柴点燃放在图示位置,结果听到喇叭鸣叫。
问: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现象?2、中间的“黑盒子”是什么元件?实验装置图: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就是要来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黑盒子”里的元件。
为此让我们从稳恒电路的模拟世界进入实用的数字世界。
一、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电子电路中的信号:1、模拟信号: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例:正弦波信号、锯齿波信号等。
2、数字信号:幅度不随时间连续变化,而是跳跃变化阅读材料(见附页)点燃的火柴引: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是逻辑电路,逻辑电路中最基本的电路叫做“门”电路, (门电路是一种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只有一个输出端的开关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
门电路就像一扇门,当具备开门条件时,输出端就有一个信号输出;反之,门关闭)。
它们在工作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高电势(如12V),另一种为低电势(如0V), 电路工作好像处在一种“是”和“非”的判断之中,因此叫做逻辑电路。
首先来认识一下逻辑电路的种类:二、逻辑电路的种类“与”门、“或”门、“非”门以及“与非”门、“或非”门和“异或”门(符号略)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是了解“与”门、“或”门和“非”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三、逻辑电路的特点1、“与”逻辑电路(and)演示实验(利用积件模拟教材演示实验)这是一个搭积木的过程,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将积木(元件)准备好,学生上讲台操作鼠标,按下其中任意一个T o gg le Sw itch(键),LED(灯)不亮;当按下两个T o gg le Switch(键),LED(灯)亮。
动物逻辑讲解教案设计
动物逻辑讲解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因此,教案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而以动物逻辑讲解教案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将动物逻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物逻辑在教学中的应用。
动物逻辑是一种将动物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运用到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动物逻辑的特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因此,它非常适合用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动物有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动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总之,动物逻辑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以动物逻辑讲解教案设计的具体方法。
1.引入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形象。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动物有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动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形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游戏和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课逻辑搭建教案中班
讲课逻辑搭建教案中班一、引言。
在中班教学中,讲课逻辑搭建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因此,本文将从讲课逻辑搭建的角度探讨中班教学中教案的编写。
二、教学目标。
在编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是对学生行为的预期。
在中班教学中,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情感态度。
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在中班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中班教学中,教学方法通常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包括导入、呈现、练习、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的过程。
在编写教案时,要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考试等,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在编写教案时,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顺利程度等,确保教学反思的深入和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设计举例
某电路只有在继电器KA1,KA2,KA3中任何一个 或两个动作时,才能运转,而在其他条件下都不运 转,试设计其控制线路
解:
1、确定状态变量 2、列状态表
输入:KA1、KA2、KA3; 输出:KM
A+(B·C)=(A+B)·(A+C) A·A=A,A+A=A
5、吸收率 A+A·B=A, A·(A+B)=A A+A·B=A+B, A+A·B=A+B
6、非非率 A=A 7、反演率 A+B=A·B, A·B=A+B
8
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执行元件的输出状态只与同 一时刻控制元件的状态有关。即输出对输入无影 响。
KM1=(SB1+KM1)·SQ1·SQ2·SQ3·KM2·KM3 = (SB1+KM1)·SQ2
方法b:根据激励信号直接写出最简式,如: KM1=(SB1+KM1)·SQ2
其中:SB1为启动激励信号,SQ2为停止激励信号, KM1的自锁触点实现记忆功能。
同理可得:KM2=(SQ2+KM2)·SQ3 KM3=(SQ3+KM3)·SQ1
2)真值表
ABK 000 011 101 111
3)状态表
ABK 011 101 111
5
3、“非”电路
1)电路图
A
K
4)逻辑表达式 K=A
2)真值表
AK 01 10
3)状态表
AK 01
6
4、时序电路
1)电路图
4)逻辑表达式
SB1 KA SB2
KA=(SB2+ KA)·SB1
KA
2)真值表 3)状态表
17
5、绘制基本电路 控制线路
6、检查、完善电 路
SQ2
SQ3
SQ1
SB1 KM1
SQ2 KM2
SQ3 KM3
KM1 KM2 KM3
例如:接 触器互锁, 过载保护, 以及其他 保护措施。
SQ2
SQ3
SQ1
SB1 KM1
SQ2 KM2
SQ3 KM3
FR1 KM3
KM1
FR2
KM1
KM2
KM3 18
19
KA1 KA2 KA3 KM 0 011 0 101 0 111 1 001 1 011 1 101
10
2、状态表
KA1 KA2 KA3 KM 0 011 0 101 0 111 1 001 1 011 1 101
KA1
KA1
KA2
KA3
KA2 KA3
KM
3、逻辑表达式
KM= KA1·KA2·KA3+ KA1·KA2·KA3+ KA1·KA2·KA3+ KA1·KA2·KA3+ KA1·KA2·KA3+ KA1·KA2·KA3+
注:1* 表示短 信号,1 表示长 信号。
SB1 SB2 KA 000 0 1* 1 1* 0 0 1* 1* ×
SB1 SB2 KA
初态
运行
停止
7
(三)逻辑代数定理
1、交换率 2、结合率
3、分配率
4、重迭率
A·B=B·A A·(B·C)=(A·B)·C
A+(B+C)=(A+B)+C A·(B+C)=A·B+A·C
1
一、基本思路
1、首先将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电器元件的状 态用状态变量进行表示。 2、然后根据控制要求列出状态变量的逻辑表达 式。 3、简化逻辑表达式。 4、最后根据逻辑表达式绘制控制线路。
2
二、预备知识
(一)状态变量的假定
输入量: 触点A=1,表示触点动作(常开触点闭合、常 闭触点断开)。 触点A=0,表示触点复位(常开触点断开、常 闭触点闭合)。
12
设计方法
1、根据工艺要求确定逻辑变量、列出状态变量表 (主令元件、检测元件、执行元件)。
2、为区分所有状态,而增设必要的中间记忆元件 (中间继电器)。
3、根据状态表,列出执行元件的逻辑表达式。 4、简化逻辑表达式,据此绘出控制线路。 5、检查、完善所设计的电路。
13
设计举例——机械动力滑台控制线路
(一)具有一次工作进给 的控制线路
1、设计要求
➢双电机驱动:M1工进、 M2快进、快退。
➢三接触器控制:KM1 快进、KM3快退、
SB1 快进 SQ2 工进
KM2工进。
SQ3
SQ1
快退
14
2、确定状态变量
主令元件 SB1—起动; SQ1—原位; SQ2—工进位; SQ3—末位。
执行元件 KM1—快进; KM3—快退; KM2—工进。
(二)具有正反向工作 进给的控制线路
1、设计要求
➢双电机驱动:M1 工进、M2快进。
➢三接触器控制: KM1正向、KM3反 向、KM2快速开关。
➢取消长挡铁
SB1 快进 SQ1 快退
SQ2 正向工进 反向工进
SQ2
SQ3
2、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来进行电路设计, 从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将控制电 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触点的 闭合与断开,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看成逻辑变量, 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关系式来表 达,然后再化简,做出相应的电路图。
逻辑设计法的优点是能获得理想、经济的方 案,但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整个设计过程较复 杂,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因此,在一般常规设计 中,很少单独采用。
= KA1·(KA2+KA3) +
KA1·(KA2+KA3)
4、绘制控制线路
11
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状态不仅与同一时刻的输入 状态有关,而且还与输出量的原有状态及其组合 顺序有关,即输出量通过反馈作用,对输入状态 产生影响。
这种逻辑电路的设计要设置中间记忆元件(如中 间继电器等),记忆输入信号的变化,以达到各 程序两两区分的目的。
输出量: 线圈K=1,表示线圈上电。 线圈K=0,表示线圈失电。
3
(二)基本逻辑表达式与控制电路
1、“与”电 路
1)电路图
A BK
4)逻辑表达式 K=A·B
2)真值表
ABK 000 010 100 111
3)状态表
ABK 111
注:只把K=1 的状态列出
4
2、“或”电 路
1)电路图
A
K
B
4)逻辑表达式 K=A+B
15
3、列出状态表,并确定状态转换的激励信 号
序 程序 激励
主令元件
执行元件
号
名
信号 SB1 SQ1 SQ2 SQ3 KM1 KM2 KM3
0 原位 0
1 快进 SB1
2 工进 SQ2
3 快退 SQ3
4 原位 SQ1
16
4、列出执行元件的逻辑表达式
方法a:写出执行元件的所有逻辑组合,然后再化简。 例如对KM1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