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内科)_见习教案_2_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课程名称:内科学心血管病本课内容:总论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曹月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总论,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定义,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熟悉当前心血管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定义和循环系统疾病2.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3.心血管病的分类4.心血管病的诊断5.心血管病的预后6.心血管病的防治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三、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心血管病的分类;②心血管病的诊疗方法。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病例举例,对心血管病分类加以诠释;对于当前心血管病的诊疗手段进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一中诊疗手段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方式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1.教学内容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心血管疾病应用的各种诊断手段和不同治疗措施,枚举经典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直观图片和影像资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循环系统疾病临床见习
谢谢
STEP3
STEP4
了解循环系统 疾病的病因、 病理、临床表 现和诊断方法
掌握循环系统 疾病的治疗原 则和常用药物
学习循环系统 疾病的预防和 康复方法
提高临床实践 能力和沟通技 巧
2
临床见习内容
病史采集
01
基本信息:姓名、 年龄、性别、职 业、婚姻状况等
02
主诉:患者就诊 时的主要症状和
持续时间
03
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如情绪、认知、行为等
04
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如药物、手术、康复等
实践操作
01
观察患者症状:观察患者的 症状,如呼吸、心跳、血压 等
03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体格 检查,如听诊、触诊等
05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症 状、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02
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家族 史等
03
现病史:发病过 程、症状变化、
治疗经过等
04
既往史:过往疾 病、手术、过敏
史等
05
个人史:生活习 惯、饮食、运动、
睡眠等
06
家族史:家族中 有无类似疾病患
者
07
体格检查:血压、 脉搏、呼吸、体
温等
08
辅助检查:血液 检查、影像学检
查、心电图等
09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采集和 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和鉴别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判断心律 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
胸部X线片:检查肺部ຫໍສະໝຸດ 心脏,判 断肺部疾病、心脏增大等疾病
心脏MRI:检查心脏结构,判断心 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等疾病
心血管内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反馈与改进
通过作业批改,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期末考试或阶段性测试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
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或者线上或线下考试等形式。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包括理论知识、临床病例分析、诊断和治 疗方案制定等。
考试成绩
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给予综合评定和成绩排名。
02
03
提问与回答
小组活动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回答教 师的问题,以及参与课堂讨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提交情况
检查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以及作业的完成 质量。
作业难度与挑战性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和挑战性,评估学生 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
05
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
《心血管内科学》(第X 版)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理论和 临床实践,是本专业学生的首选教材。
《心脏病学》(第X版)
涵盖了心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 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疾病 的诊疗过程。
《临床心血管病学》(第 X版)
重点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策略,适合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参考。
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设立模拟诊室、模拟病房等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在 模拟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临床技能和应 对能力。
开展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 和解决真实的心血管病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 思维能力。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和职业素养提升
在课程中融入医德医风教育,强调医 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 医学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心血管系统见习教案
见习教案注:所选择的项目请在括号内打“√”,“其他”请在括号内注明。
2012年11月16日讲稿一、学生汇报病史,一起分析修改病历;床边示教:采病史、体格检查、阅读相关辅助检查及分析;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提问。
二、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
法洛四联症则是存活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者。
由于各种心血管检查技术(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发展,先心病介入性治疗进展,临床上对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预后大为改观[病因和预防]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若有任何因素影响了心脏胚胎发育,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即可造成先天性心脏畸形。
这类有关因素很多,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以后者为多见。
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可为染色体异常或多基因突变引起。
外在因素中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特别是母孕早期患病毒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其他如孕母缺乏叶酸,接触放射线,服用药物(抗癌药,抗癫痫药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宫内缺氧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虽然如此,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是胎儿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加强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适量补充叶酸,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以及避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接触,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后,约于第4周起有循环作用,至第8周房室间隔已完全长成,即成为四腔心脏。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就是在这一时期。
二、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一)正常胎儿循环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代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通过弥散方式而进行交换的。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2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教案首页章节循环系统疾病总论授课内容循环系统疾病总论授课学时 1 学时掌握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方法教学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诊断技术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重点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教学难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临床照片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Powerpoint 软件教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教材)实际和临床联系密切为特点,通过文字图片的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教学后记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内容层次明确,画面清晰,美观,使课件演示与课堂讲授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讲授新课一、概述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装置。
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
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钠肽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说明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心肌细胞所特有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在调节心血管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疾病。
20世纪初期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仅占总死亡率的10%以下, 21 世纪初期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占发达国家总死亡率的近50%,发展中国家的25%。
我国建国50 年来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备注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传染病得到控制,婴儿死亡率下降,人民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长,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常见病。
这一变化和已发生在发达国家中的情况相似,成为“流行病学转变”的重要内容。
列举我国城市的调查显示:20 世纪 50 年代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47.2/10万人口,在总死亡率中占6.61%列第 5 位; 60 年代为36.05/10 万人口,占6.72%仍列第 5 位;70 年代为 115.74/10 万人口,占 19.49%升人第 2 位;80 年代为 119.34/10 万人口,占 21.49%成为第 1 位。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让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3.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 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的认识二、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4.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循环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2. 循环系统疾病案例素材3.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系统总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2. 介绍现代医学在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心内科,了解临床医生是如何诊断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
2. 安排学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访谈,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循环系统疾病临床见习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详细 询问患者病史, 包括症状、持续 时间、发病原因 等
体格检查:对患 者进行全面的体 格检查,包括血 压、脉搏、呼吸、 体温等
辅助检查:根据 需要,进行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 X线等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 检查和辅助检查 结果,进行诊断 和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 制定合适的治疗 方案
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康 复情况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 复锻炼、饮食调整等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临床见习技巧
观察与记录
学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及 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 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 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学会团队合作:与医生、护 士、康复师等团队成员进行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 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谢谢
03
倾听患者需求:倾听患者的主诉和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04
保持沟通顺畅:与带教老师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准确传递
总结与反思
01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了 解疾病的表现
02
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治疗过程, 分析疾病的发展
03
学习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掌握疾病的处理技巧
04
反思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经 验和教训,提高临床技能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
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和继发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心血管内科(心内科)》。
教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病的类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常见的心脏病。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心脏病的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知道心脏的主要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提高学生对心脏病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病的类型。
难点:心血管系统的具体功能,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谈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脏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脏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材讲解:a. 讲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b. 讲解心脏病的类型,如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心脏病病例,让学生了解心脏病的症状和危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一些关于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病的问题。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心血管健康的理解和保护措施。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2. 心脏病的类型3.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答案: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心脏病。
答案: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
3. 请简述一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答案:合理饮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心血管内科(心内科)》。
教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病的类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常见的心脏病。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心脏病的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知道心脏的主要功能。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教案总览:一、循环系统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组成。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及其重要性。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管的分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生理调控。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目标: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
五、血液循环的调控教学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心脏和血管的协调调控。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六、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
七、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内容: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八、血液循环的障碍教学目标:认识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栓塞、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及预防。
九、心脏疾病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心脏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十、血管疾病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瘤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十一、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检查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常用检查技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十二、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抗心脏病药等)、非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设计
实习生考核
按照实习计划要求,对实 习生的临床技能、理论知 识、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 全面考核。
04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出科考核
理论考试
涵盖心血管内科学基础知识、临 床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内容,采用
闭卷形式进行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
评估学生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 期间所掌握的临床技能,包括病 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解读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选用教材
《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心血管病学》等权威教材。
参考书目
《心脏病学实践》、《心血管内科手册》等,以及最新版的心血管内科学术期刊 。
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建设心血管内科学在线课程平 台,提供丰富的视频、音频、 图文等教学资源。
利用学校或医院的电子图书馆 ,为学生提供心血管内科学相 关的电子书籍、期刊论文等学 术资源。
综合评价及反馈机制
综合评价
结合出科考核和平时成绩评定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确定其是否达到心 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目标。
反馈机制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同时,鼓 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设计。
05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推荐
实践操作教学
互动式教学
在临床技能操作教学中,采用模拟训练和 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熟 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 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03
临床实习安排与管理
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实习时间
为期一个月的临床实习,每周5天 ,每天8小时。
实习地点
心血管内科病房、导管室、心电 图室、超声心动图室等相关临床 科室。
心血管内科教学设计
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 标和课程要 求制定评价 标准
评价结果反 馈:及时向 学生和教师 反馈评价结 果,以便改 进教学和学 习方法
学生反馈与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 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 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渠道:设置多种反馈渠 道,如问卷调查、面对面交
流等
反馈内容: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练 习题目,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小结
回顾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 点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心得,分享 学习经验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惑,提 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章节副标题
形成性评价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作业 批改、课堂提问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免疫等
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电 活动情况
介入性检查:冠状动脉造 应对能力
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
控制血压: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控制血脂: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风险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风险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梗、脑 梗等风险
学习
步骤:提出问 题、收集资料、 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评价
反思
优点: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 和团队协作能
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动画等,进行教学演示 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的反馈
循环系统常见综合病征见习教案
循环系统临床见习一、目的要求通过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临床实习,初步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见习内容(一)问诊参照见习“常见症状问诊”的具体要求,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进行问诊:1.呼吸困难:程度、与体力活动或劳动之关系、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能否平卧有无咳嗽、咳嗽之性质(干咳、带痰)、时间、强度、有无粉红色泡沫痰。
有无咯血、血量及颜色。
2.心前区疼痛:诱因、性质、程序、出现及持续时间、疼痛有无放射及缓解方法3.浮肿与尿量:浮肿出现时间、部位、程度及进展,尿量(包括夜尿量)改变4.发病前后劳动力减退程度的对比。
5.发病前有无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过度体力劳动、妊娠、分娩、补液等。
既往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体位、呼吸、皮肤(发绀、皮疹、皮下结节)、关节(红肿、压痛)、浮肿、杵状指。
2.心脏检查1)望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有无心前区隆起,心前区弥漫性搏动。
2)触诊a)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
b)震颤用手掌的尺侧或全掌心平贴(不可用力压按)心前区的不同部位进行触诊,以确定有无震颤,若有,应记录震颤出现的部位及期间(分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震颤三种,紧随心尖搏动向前突起时出现的或与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的震颤为收缩期震颤)c)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处较易触及。
3)叩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并划图表示之。
4)听诊a)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
b)心律心跳的节律是否规则。
对不规则的心律要细心确定其紊乱程度(心跳快慢不等的程度如何,快慢之间有无一定规律性,提早出现之心跳每分钟有多少次等),心率与脉搏率是否一致,心音强度与性质有无改变,与呼吸周期的关系如何等。
c)心音包括:ⅰ.有无心音强弱的变化(心尖部第一及第二心音同时增强及减弱,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减弱或强弱不一,肺动脉瓣区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的变化和A2和P2的比较)。
ⅱ.有无心音性质的改变(钟摆律、胎心律)。
心血管内科学教学设计
心血管系统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 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 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 收缩等,使血压升高;副交感神
经兴奋时则相反。
体液调节
体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 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和因子可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调节心率、
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等。
自身调节
心血管系统还具有一定的自身调 节能力,如心肌细胞可根据自身 代谢需求和外界环境变化调整收
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
02
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用于严重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脏康复
03
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用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
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
05
心血管内科学实践技能培养
Chapter
临床实习与见习安排
临床实习
安排学生进入心血管内科病房,直接参与患者管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 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状的总称。
诊断方法
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手段进 行诊断。
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等。
04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Chapter
一级预防策略
控制危险因素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 加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控制高血 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心血管内科学 的兴趣和热情,树立严谨 的科学态度,关注患者身 心健康。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教案课程名称:内科学心血管病本课内容:总论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曹月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总论,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定义,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熟悉当前心血管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定义和循环系统疾病2.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3.心血管病的分类4.心血管病的诊断5.心血管病的预后6.心血管病的防治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三、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心血管病的分类;②心血管病的诊疗方法。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病例举例,对心血管病分类加以诠释;对于当前心血管病的诊疗手段进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一中诊疗手段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方式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1.教学内容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心血管疾病应用的各种诊断手段和不同治疗措施,枚举经典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直观图片和影像资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心血管内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组织引导者职责履行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 堂参与度。
定期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 其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情感关怀者角色体现
01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关心和支
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02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
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03
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培
养其抗挫能力和自信心。
终身学习示范者榜样树立
01
持续关注和学习心血管内科学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进 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
02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和心得 ,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03
通过阅读、写作、实践等方式 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范 围,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 的学习榜样。
06 学生自主学习策 略培养
课前预习习惯养成指导
制定预习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明确预习目标和时间 安排。
07 教学资源与环境 建设
教材选用及参考资料推荐
01
02
03
选用权威、系统的心血管内科学 教材,如《心血管内科学》、《 临床心血管病学》等。
推荐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经典著 作、期刊杂志、学术论文等参考 资料,如《Circu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
结合临床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 、实用性的病例分析、诊疗指南 等辅助教材。
2.心血管系统疾病教案
2.心血管系统疾病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详细阐述了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教材内容包括心脏的构造、血管的分类、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疾病。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学生总数为XX人。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心血管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常见疾病的治疗等方面了解不足。
同时,学生习惯于通过实例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使其树立关爱患者、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突破方法:通过图解、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发生机制,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内科学》等相关教材。
内科护理_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_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并掌握其症状、诊断与治疗。
3.掌握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3.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一个真实的病例,引起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兴趣和关注。
2.理论讲解:(1)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解剖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包括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维护体液平衡等。
通过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后面的疾病介绍做铺垫。
(2)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其症状、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诊断依靠血压测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冠心病: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
诊断依靠心电图、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等。
诊断依靠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
-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心悸、心慌等。
诊断依靠心电图等检查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电复律等。
3.护理实践:(1)护理常规: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合理饮食等。
(2)观察要点: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护理措施:保持患者体位舒适,检查心肺听诊,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给药等。
四、教学评价: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问答题或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价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并掌握其症状、诊断与治疗。
通过护理实践环节,学生也能初步掌握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可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了解不深入,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对循环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护理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侵入性检查:包括各种类型的心电图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数字减影法心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肌和血池显像、单光子发射体层显影(SPECT)、磁共振体层显影(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这些检查对患者无创伤性,故较易被接受,但得到的资料较间接,而随着仪器性能和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它们的诊断价值也在迅速提高。
实验室检查:除常规血、尿检查外,多种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器械检查:
1.侵入性检查:选择性心血管造影、选择性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心排血量、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以及新近发展的心脏和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心血管内镜检查等。这些检查给患者带来一些创伤,但可得到比较直接的诊断资料,诊断价值较大。
举例
讲授
举例
讲授
一、概述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钠肽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说明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心肌细胞所特有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在调节心血管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疾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Powerpoint软件
教学参考资料
《内科学》(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教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后记
实际和临床联系密切为特点,通过文字图片的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内容层次明确,画面清晰,美观,使课件演示与课堂讲授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备注
讲授新课
列举
三、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
常见症状:发绀、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少尿、水肿、头痛、头昏或眩晕、晕厥和抽搐、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
常见体征:心脏增大征、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征、脉搏的异常变化、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声”、毛细血管搏动、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肝大及或有搏动、下肢水肿等。
二、分类
1.病因分类:①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②后天性心血管病为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肌病、感染性心脏病等等。
2.病理解剖分类:①心内膜病;②心肌病和(或)心律失常;③心包疾病;④大血管疾病;⑤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3.病理生理分类:①心力衰竭;②休克;③冠状循环功能不全;④乳头肌功能不全;⑤心律失常;⑥高动力循环状态;⑦心脏压塞;⑧其他。
20世纪初期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仅占总死亡率的10%以下,21世纪初期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占发达国家总死亡率的近50%,发展中国家的25%。我国建国50年来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传染病得到控制,婴儿死亡率下降,人民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长,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常见病。这一变化和已发生在发达国家中的情况相似,成为“流行病学转变”的重要内容。
教案首页
章节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授课内容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授课学时
1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方法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诊断技术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
教学难点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临床照片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
四、防治
1.病因治疗。
2.解剖病变的治疗。
3.病理生理的治疗。
4.康复治疗。
提问你认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
告知学生此部分为重点
提问你认为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有哪些新进展?
思考题: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活跃课堂气氛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