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单核细胞 M 0.03-0.08(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1、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常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1、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 气压降低; 精神因素; 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妊娠中、后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老年人。
5
整理ppt
2、病理性变化
(1)RBC和HGB减少: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通常称 为贫血),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外周血单位体积RBC减少, 即为病理性贫血。贫血按病因分为RBC生成障碍、过度 破坏和丢失3大类。
血液一般检查
1
整理ppt
红细胞检查
2
整理ppt
3
整理ppt
一、红细胞计数(RBC)
【方法】
显微镜法:目视计数法 血细胞分析仪法:电阻抗法、光散射法
【参考值】
成男:(4.0~5.5)×1012/L 成女:(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4
整理ppt
【临床意义】
有核RBC只存在于正常成人骨髓中,见于外周血涂片 上即为病理现象。多见于溶贫、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 病、骨纤、脾切除术后。
31
整理ppt
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 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 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 多少不等。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 标。
48
整理ppt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GRAN)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onocyte,M)
49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范文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血流变各种参数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1.男性:120~160g/L(12-16g/dl);2.女性:110—150g/L(11-15g/dl);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参考值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正常参考值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4.淋巴细胞:20%--40%(0.40--0.60);5.单核细胞:1%--8%(0.01--0.08);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如何看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如何看血常规很多人去医院体检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看不懂体检报告单,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资料,欢迎阅读。
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血常规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孕期血常规查什么1、通过血常规检查孕妈妈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3:血红蛋白浓度(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10^9/L)1.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目的是什么?室内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常规对照表,人手一份
7.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5.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血常规对照表,人手一份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通过血检,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比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常规检查比较简单,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出结果。
检查项目
血红蛋白(Hb)
参考值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烧伤,休克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参考值
0.01-0.05(1%-5%)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参考值
0.50-0.70(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等。
降低
病毒性感染等。
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
0.005-0.05(0.5%-5%)
增高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等。
降低
—
淋巴细胞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等。
血常规检查参数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0~18),(单位:fL)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1、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值:成人女性(4.1~5.1)×1012/L;男性(4.5~5.9)×1012/L。
低于正常值主要提示贫血,再根据血红蛋白(HGB)的值判断贫血的程度,具体划分为:轻度贫血(90~110g/L);中度贫血(60~90g/L);重度贫血(30~60g/L);极重度贫血(30g /L以下)四个贫血等级。
血常规的正常值
血常规得正常值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得血红蛋白得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就是红细胞得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与二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12.0—16。
0g/dl);女性110~150g/L(11.0—15.0g/dl);新生儿170~200g/L(18。
0-19。
0g/dl)、血红蛋白浓度(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得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计数得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得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与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得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与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得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得婴儿至15岁以前得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得造血系统造血得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得低10%—20%,妊娠中期与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得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得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得巨幼细胞性贫血;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得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得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得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与化学性等因素所致得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得贫血、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RBC)介绍:红细胞计数,就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得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得疾病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 〜5.5 X 10 的 12 次方 /L(400 万-550 万个/mm3)女:3.5 〜5.0 X 10 的 12 次方 /L(350 万-500 万个/mm3>新生儿:6.0~7.0 X 10 的 12 次方/L(600 万-700 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_____ 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男:120 〜160g/L(12-16g/dL)。
女:110 150g/L(11-15g/dL)。
儿童:120 〜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X 10 的 9 次方 /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X 10 的 9 次方 /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 B 0.00 〜0.01 (0〜1%)淋巴细胞 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 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男:4.0~5。
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女:3.5~5。
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
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4、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
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
01 ~0。
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
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
5%-5%)嗜碱性粒细胞B 0。
00 ~0。
01 (0~1%)淋巴细胞L 0。
20 ~0。
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精心整理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15.0~8.0×109/(1)(2)2.(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4)症等。
(5)3.0.01~0.05(1%。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
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不同年龄段的人血常规的参考范围也不同,下面将介绍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其他指标。
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主要反映血液携氧能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血小板计数则体现了血液凝固功能。
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儿童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成人略低,而白细胞计数略高。
以下是一些儿童血常规的标准参考值:- 新生儿:血红蛋白11-21 g/dL,红细胞计数3.9-5.9×1012/L,白细胞计数9-34×109/L,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1-2岁:血红蛋白10-13.8 g/dL,红细胞计数3.6-4.9×1012/L,白细胞计数6-17×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3-5岁:血红蛋白11.5-13.5 g/dL,红细胞计数4-4.8×1012/L,白细胞计数5-15.5×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6-12岁:血红蛋白11.5-15.5 g/dL,红细胞计数4-5.2×1012/L,白细胞计数4.5-13.5×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13-18岁:血红蛋白12-16 g/dL,红细胞计数4.5-5.5×1012/L,白细胞计数4.5-11×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成人的血常规标准参考值也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成人血常规的标准参考值:- 血红蛋白:男性13.5-17.5 g/dL,女性12-15.5 g/dL;- 红细胞计数:男性4.5-5.5×1012/L,女性3.8-5.1×1012/L; - 白细胞计数:4-11×109/L;- 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 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血常规
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