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生平简介
曾巩
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姓名:曾巩别名:子固国籍:北宋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019年(己未年)逝世日期:1083年(癸亥年)职业:政治家、散文家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概述曾巩,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
他家境贫寒,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十个妹妹(其中一人夭折),父亲被罢官,身体也不好,所以肩负起养家的重任。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
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
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直至嘉祐二年(1058),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宋史》称曾巩年幼"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成诵“②。
曾巩生平介绍
曾巩生平介绍曾巩生平介绍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巩生平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巩生平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生平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
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
曾巩墓志铭研究
曾巩墓志铭研究曾巩墓志铭研究曾巩(1057年-1121年),字元素,号澹云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史书上的文坛四巨子之一,与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并称为“楚雄北客”。
曾巩的文学才华、政治觉悟和深厚学问备受世人瞩目,他既是文坛巨子,也是雄辩之士,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和卓越的思想。
他的墓志铭是研究他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史料之一。
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的曾巩墓志铭是现存最完整的一份,铭文由当时的著名学者吕格维执笔。
墓志铭共分为序文、状元文、墓志等部分,共计二十余行。
墓志铭首开篇幅即以昆山的意象开始,凸显曾巩的卓越才华和胸怀壮志。
其后细述了曾巩的生平事迹和政治历程,描述他的贤德、学问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
整篇墓志铭以叙述为主,文风宏大、磅礴有力,体现了曾巩为人谦逊、志存高远的品质。
从曾巩墓志铭的内容可以看出,曾巩对于道德修养和学问教育的重视。
墓志铭将曾巩的文学才华、政治担当和爱国情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描述他的品行和学问的部分,墓志铭着重强调曾巩与时人不同的道德标准和学术追求。
在此基础上,曾巩注重教育的力量,认为培养人才是救国的“大计”。
因此,曾巩提出了“修文立事”的口号,倡导以学问为基础,以道德为根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墓志铭中还揭示了曾巩追求真理、对抗虚伪的思想。
曾巩秉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自强不息。
墓志铭以“忌短长记”提醒后人保持真实和坚韧的品质,放弃虚伪和急功近利的行径。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虚伪和贪婪的风气,也体现了曾巩对自己和他人的高标准要求。
此外,曾巩墓志铭还反映了曾巩积极倡导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的精神。
墓志铭中提及曾巩“敦性宽意”的为人处世原则,强调人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坚守自己的信念。
这与当时的政治压迫和知识受限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曾巩对于个人思想和学术自由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曾巩墓志铭中也包含着他对社会和政治的深思。
墓志铭提到曾巩对时政的看法,并略带讽刺地指出政治官僚主义和虚伪风气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曾巩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曾巩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以下是文言文作家曾巩的一段文字的翻译及注释:
原文(文言文):
曾巩(1691年—1755年),字石青,号伯堂,江西吉安人。
以诗文、书法而著称于世。
性耿介,好谈古,工书法,工于石刻。
后人传之曰:曾文公笔如龙蛇,石似大千世界。
翻译:
曾巩(1691年—1755年),字石青,号伯堂,出生于江西吉安。
他以其卓越的诗歌和书法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性格刚正不阿,喜欢谈论古代文化,尤其擅长书法和石刻。
后人传颂他的书法如同神龙在飞舞,他的石刻作品宛如创造了一个宏伟的世界。
注释:
曾巩(1691年—1755年):这是曾巩的生卒年份,表明了他的生平时间。
字石青、号伯堂:字表示幼名或字号,号表示别号或号称。
在文言文中,许多文人都有字和号以示尊敬或自己的文学身份。
江西吉安人:指明了曾巩的出生地。
以诗文、书法而著称于世:说明了曾巩因其出色的诗歌和书法才华而闻名遐迩。
性耿介,好谈古:描述了他的性格特点,即坚持正直,喜欢谈论古代文化。
工书法,工于石刻:指出了他的两项专长,即书法和石刻技艺。
后人传之曰:曾文公笔如龙蛇,石似大千世界。
:这是后人对曾巩的赞誉,称他的书法有如神龙飞舞,他的石刻作品宛如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这些话语表现了曾巩在书法和石刻方面的杰出成就。
曾巩简介资料介绍
曾巩简介资料介绍 曾巩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 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简介资料介绍,我们来看看。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 祖父曾致尧、 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 记忆力超群, 幼时读诗书, 脱口能吟诵, 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 (1057 年) , 进士及第, 任太平州司法参军, 以明习律令, 量刑适当而闻名。
熙宁二年 (1069) , 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 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
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 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 年),卒于江宁 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 勤于政事, 关心民生疾苦, 与曾肇、 曾布、 曾纡、 曾纮、 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 成就突出, 其文“古雅、 平正、 冲和”, 位列唐宋八大家, 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年幼聪慧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 ,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 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 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 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曾巩 结识良友 曾巩 18 岁时(1037 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 ,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
20 岁入太 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 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 的态度。
自此名闻天下。
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 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
曾巩品 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 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宋代词人曾巩
宋代词人曾巩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他生于1031年,逝于1088年,人称“曾文正”。
曾巩在文学的创作上,在文学思想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一、曾巩的生平曾巩是个家世显赫的人,他的祖父曾布是神宗朝的宰相,而他的父亲则是个出色的学者。
曾巩自幼聪慧,成年后年少有为,曾巩的创作颇受当时文坛的注目,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
二、曾巩的文学功绩1. 词曾巩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承袭了较为自然的唐风,同时又融入了宋代文化的特点。
曾巩的词作中,常常从多角度描绘爱情,抒发留恋和惆怅之情。
其代表作词不多,但既意境优美又寓意深沉,成为了宋代词坛的佼佼者。
2. 散文曾巩的散文作品以文学批评为主,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的批评不同,他的散文注重叙述历史和文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孔孟之学和气节操行之韵味。
3. 诗曾巩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并不出众,但其《渔家傲》却成为了流传甚广的名篇。
该诗以形象化的手法,抒发了历史时期的艰难和沧桑,赞美了人民智慧的力量。
三、曾巩的文学思想曾巩的文学思想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他强调诗歌作品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文学创作应该追求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他在文学批评上尤其注重对古今文学进行对比、评价,积极推崇传统文化精髓,主张克复唐代文学中的优秀传统,弘扬人间正道与人内真诚。
四、曾巩的文学影响曾巩的文学创作,对当代文坛影响深远。
曾巩的文学思想开拓了中国文坛的新思路,他的文化观念对于文学发展的意义与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
曾巩的词歌、散文、诗作结构严谨,意境优美,成就卓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曾巩是中国文学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创作成就和文学思想均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文坛的一面旗帜,曾巩的文化价值和人格风范都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作品使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启迪了我们对于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把握。
曾巩其人——精选推荐
曾巩其⼈曾巩其⼈ 曾巩是唐宋古⽂⼋⼤家之⼀。
他在当代和后代古⽂家的⼼⽬中地位是不低的。
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有相当的影响。
曾巩其⼈的简介由⼩编整理并分享,欢迎⽼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持应届毕业⽣⽹,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编会尽最⼤的努⼒给⼤家收集最好最实⽤的⽂章! 曾巩 曾巩(1019年9⽉30⽇-1083年4⽉30⽇,天禧三年⼋⽉⼆⼗五⽇-元丰六年四⽉⼗⼀⽇),字⼦固,世称“南丰先⽣”。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
嘉祐⼆年(1057)进⼠。
北宋政治家、散⽂家,“唐宋⼋⼤家”之⼀,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
在学术思想和⽂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平政事 曾巩离开馆阁,⼜作了⼗⼏年的地⽅官吏。
最初是通判越州(今浙江绍兴⼀带),其后⼜知齐州(今⼭东济南⼀带),徙襄州、洪州,知福州。
史称曾巩在这⼏州都有政绩,主要在“荒政”和“平盗”两个⽅⾯,⽽后者并⾮真是政绩。
曾巩移徙洪州时,曾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诗云:“忆昔江西别⼦时,我初折腰五⽃粟。
南北相望⼗⼋年,俯仰飞光如转烛。
”他这时似乎已有倦于转徙的感叹。
此后便多次表⽰为了养亲⽽不愿远仕。
在赴福州之前,曾巩有《辞直龙图阁知福州状》。
到福州后⼜有《福州上执政书》,书中说:“转⾛五郡,盖⼗年矣,未尝敢有半⾔⽚辞求去邦域之任⽽冀背朝廷之义。
此巩之所以⾃处,窃计已在听察之⽇久矣。
今辄以其区区之腹⼼,敢布于下执事者,诚以巩年六⼗,母年⼋⼗有⼋,⽼母寓⾷京师,⽽巩守闽越,仲弟守南越,⼆越者,天下之远处也,于著令:有⼀⼈仕于此⼆郡者,同居之亲当远仕者,皆得不⾏……”据此,他请求“或暂还之阙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郡,使得谐其就养之⼼,慰其⾼年之母。
”此书之外,曾巩还有《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便郡状》,也是请求朝廷照顾养亲的。
古代诗人名人曾巩人物介绍PPT
完结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 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诗人生平
晚年生涯
元丰三年(1080年),曾巩赴沧州途径京都,受到神宗召见和赏识, 留京任三班院供事、史馆修撰,典五朝史事,后擢拜中书舍人。元丰 五年(1082年),曾巩患病,又逢母亲去世,便离职。第二年,曾巩 卧病在床,当时再次罢相退居钟山的王安石常去探望他。元丰六年 (1083年),曾巩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南宋理宗追谥为“文定”,尊称为曾文定公,世称南丰先生。
气派场面的闳大。
经典作品
《正月六日雪霁》
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明日杏园应烂漫,便须期约看花人。
第三部分
诗词特点
诗词特点
解决饥荒
熙宁二年(1069年),曾巩受命出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通判。通过实地考 察民情,禁止官场横征暴敛,免除赋税征收。当时越州暴发饥荒,灾情严重, 他安排人广贴告示,征集各县富户如实申报自家粮食的储量。发布政令,要求 各地富户将粮食以往常略高一点的价格向百姓出售,附近的饥民都能购买粮食。 同时,他还筹集五万钱,借给无钱的农户购买种子。通过这两项措施的施行, 越州百姓平稳度过灾年,也没有耽误农事。来自相关资料人物评价
宋神宗赵顼手诏:“曾巩以文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 说他是以文学著称的士大夫,应当掌管五朝史事。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欧阳修评说:“我最初见到曾巩时,他的文章就是这样。 如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我欧阳修门下学生不少,唯独曾 巩是我的骄傲!北宋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评说:曾子文章众 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在我交往的人中,曾巩的文章“不见 可敌”。
诗词特点
防治瘟疫
曾巩的故事简介
曾巩的故事简介 导语: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你知道他的故事 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曾巩的故事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巩 曾巩(1019 年 9 月 30 日-1083 年 4 月 30 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 丰六年四月十一日) , 字子固, 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 建昌南丰 (今属江西) 人, 后居临川 (今江西抚州市西) 。
曾致尧之孙, 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 (1057) 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 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 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是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 (今属江西) 人。
嘉佑二年 (1057) 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 集贤校理、 实录检讨官, 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 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 而且比欧 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 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上欧阳 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 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 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 今存诗 400 余首, 以七绝成就较高, 但为文所掩, 不大受人重视。
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 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曾巩的生平 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从而得到 了欧阳修先生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
青年的时候,他多次外游,和王安石 相处得比较好,经常会有诗文的往来,并且将安石也推荐给欧阳修。
嘉佑二 年(1057)中进士后,他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
翌年,被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 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
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 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
曾巩简介语文备课中心
曾巩简介语文备课中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
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
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不同看法。
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
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
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
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
曾巩人物传记
曾巩人物传记曾巩人物传记【诗人简介】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
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人物生平】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
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
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
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
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
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北宋词人曾巩生平
散文创作成就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 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 “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 文字上。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 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他 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 题而又生动。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 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 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 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 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 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 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 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 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 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 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 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 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唐宋八大家之 曾巩
生平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世称“南丰先生”,南丰 (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 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 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 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 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 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 “读书数万言,脱口辄 诵”。
最后,曾巩的记叙文也偶有写景之作, 极刻画之工。例如《道山亭记》写道山 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很 有特色。还有一些论及学术、文艺的文 章,例如图书“叙录”以及《宜黄县县 学记》、《墨池记》等,纵谈古今,不无 卓见,但也时常流露出卫道的气息。《宋 史· 曾巩传》评论曾巩的文章说:“曾巩 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 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 矣。”
曾巩是哪个朝代
曾巩是哪个朝代 曾巩(1019 年 9 月 30 日—1083 年 4 月 30 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 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你知道曾巩是哪个朝代的吗? 曾巩是哪个朝代 曾巩是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 祖父曾致尧、 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 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1057), 进士及第, 任太平州司法参军, 以明习律令, 量刑适当而闻名。
熙宁二年 (1069) , 任 《宋英宗实录》 检讨, 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 (1072) 后,历任齐州、 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
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 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 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 勤于政事, 关心民生疾苦, 与曾肇、 曾布、 曾纡、 曾纮、 曾协、 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 其文“古雅、 平正、 冲和”, 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相关阅读】 曾巩人物生平 年幼聪慧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 ,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 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 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 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1032-1034 年,曾巩之父曾易占任泰州府如皋县令 (如皋文庙“名宦祠”有祀),因如皋学风淳正,胡瑗、王惟熙、王观、王觌、 王俊乂等皆学有大成, 故曾易占将 14 岁的曾巩带来如皋, 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 曾巩在如皋度过了两个寒暑。
到了二十岁,曾巩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结识良友 曾巩 18 岁时(1037 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
曾巩简介
曾巩简介篇一:唐宋八大家简介--曾巩(人物生平)概述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
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
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直至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
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
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
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
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
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曾巩简介资料介绍
曾巩简介资料介绍曾巩简介资料介绍曾巩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简介资料介绍,我们来看看。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
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年幼聪慧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曾巩结识良友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
自此名闻天下。
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祐二年(1058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介绍曾巩200字作文
介绍曾巩
曾巩( 1019年一1083年) , 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_年( 1057年) , 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刑适当而闻名。
熙宁二年( 1069) ,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
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
元丰四年( 1081) ,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年) ,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纭、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文“古雅、平正、冲和”, 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得生平简介(精选多篇)
曾巩得生平简介(精选多篇)第一篇:曾巩得生平简介曾巩得生平简介曾巩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如下是曾巩得生平简介内容,为大家提供阅读.曾巩得生平简介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第二篇:生平简介生平简介各位亲朋、各位来宾,同志们:意外遭际实堪伤,致使英魂返故乡。
曾巩人物及作品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故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
下面是曾巩人物简介及作品,请大家及时学习。
他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墓志》)。
嘉祜二年(1057)巾进士第,曾长期编校史馆书籍和担任知州。
官终试中书舍人。
曾巩笃于友爱,其父亡后,他对四弟九妹的教养尽心尽力,在古代传为佳话。
他在做地方官时能体恤民情,政绩卓然。
曾巩的文学主张和古文风格都和欧阳修相近。
曾言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王子直文集序》)。
又说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
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答李沿书》)。
这就是他的文道观。
其为文章,句非一律,虽开阖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以至当时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墓志》)。
前人论曾文,或谓其笔力雅赡,或谓其简严静重,或谓其醇而不肆,或谓其沉雄典博,或谓其引经据古,明白详尽,或谓其平平说去,娓娓不断,最淡而古,或谓其敦厚凝重,如秦碑汉鼎,或谓其穷尽事理,气味尔雅深厚,或谓其议论醇正,雍容大雅,实于刘向为近,或谓其专学欧,比欧文露筋骨。
总之,曾文温醇安和,沉着稳重,从容写来而穷尽事理。
直如姚鼐所说: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复鲁絮非书》)大致曾巩作文讲究法度和布局,因而文章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使人有轨迹可循。
加上他多言古道,本原六经(《宋史.曾巩传》),其作品对后代古文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比如朱熹学写古文就从学曾入手,但朱熹终其一生,其古文成就仍赶不上曾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巩的生平简介 曾巩属于北宋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佑二年(1057 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 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下面一起去看看 小编为你整理的曾巩的生平简介吧! 曾巩的生平简介 生平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 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书,脱口能 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史称巩“十二岁 能文,语已惊人”。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 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18 岁的时时候,赴京赶考,与 随父在京的王安石 相识,并结成挚友。
20 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欧阳修见 其文笔独特, 非常赏识。
欧阳修说: “过吾门者百千人, 独于得生为喜。
” ( 《上 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 第。
庆历七年(1047),他父亲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 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
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 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直至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 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 第。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 刑适当而闻名。
5 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 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 《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 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 浙江绍兴)通判。
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 州。
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
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 实际情况加以实施。
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 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 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
见。
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元丰 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 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
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
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南宋理宗时追谥为 “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曾巩的诗歌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诗。
现存诗 400 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 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
元代刘埙认为曾巩“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 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
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先生之 诗亦然”(《隐居通议》卷七),道出了他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
但他并非只善 赋体,也有一些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 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 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
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 王与苏轼, 却胜于苏洵、 苏辙。
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
词仅存 《赏南枝》 一首。
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降及南宋,盛誉不衰。
朱熹 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
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 安石, 可见当时风尚。
元末明初朱右编选 《八先生文集》 , 开始将曾巩与韩、 柳、 欧、王及三苏并列。
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 巩。
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把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 散文 史上的重要地位。
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 以及刘大櫆、 姚鼐等, 将欧阳修、 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 从学曾入手学欧文。
这种风气在从方苞到方东树的几代桐 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
从宋到清,虽也有个别贬抑曾巩的言论,但不是主 流。
曾巩强调六经为本源, 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 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 风格。
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
布局完整严谨,节奏舒缓不迫, 语言干净,思致明晰。
文章平易理醇,且其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 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故唐宋八大家中最便于学习。
明清唐宋文派和桐城派散文 作者,学“古文”多由模仿曾文入手,这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曾巩一生用功读书,家里藏书二万余卷,他一一加以校勘,至老不倦。
收集 古今篆刻 500 卷,编为《金石录》。
所著文集《元丰类稿》50 卷现存于世,有 《四部丛刊》影元本。
曾编校过《梁书》、 《陈书》、 《南齐书》、 《列女传》, 整理过《战国策》、《说苑》,另有《续稿》40 卷、《外集》10 卷,宋后亡佚。
曾巩还十分重视兴教劝学
,培养人才,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 动抚州学风。
在南丰“子固公园”, 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 曾文定公祠、 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
南昌市有一条子固路,也是后人为纪念 这位先贤而命名的。
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
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 77 年间曾家出了进士 19 位。
进士中,致尧辈 7 人,其子易占辈 6 人,其孙巩辈 6 人。
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
披阅《建昌 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该家族的 儒学底蕴、文化积淀与苦学精神所震惊。
曾巩进士同年苏轼、苏辙赠诗称:“儒 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非虚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