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自己的体质是属寒还是属热
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 不同体质调理方法
![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 不同体质调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8f00a32cc58bd63086bd49.png)
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不同体质调理方法关于《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不同体质调理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的原因而让自己身体的体质发生变化。
有一些人是属于比较寒湿的体质,而有一些人是属于湿热体质,由于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质,他们所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不过有大多数人会因为不了解这两种体质导致总是采取错误的调理方式,导致症状加重。
因此在平时需要学会鉴别寒湿体质以及湿热体质,才能够让自己更好的调理。
下面和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辨别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一般是热体质在发生的时候身体会比较沉重,而且在午后容易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另外就算大量的出汗也不能够让症状有所减轻,也容易出现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小便短赤等症状,而且湿热体质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偏胖或者偏瘦,因此这类人容易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绪。
而寒湿体质的人一般容易感觉身体疲劳,容易想睡觉,而且容易感觉到口渴,并且经常胸部会感觉到麻痹,而且在平时也比较怕冷。
不同的体质有着不同的疾病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多的,那么你知道吗?属于我们的体质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情况的,对于我们的痰湿体质或者是湿热体质来说有着不同的效果的,那么如何正确的辨别寒湿体质和湿热的体质才是最好的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危害的?什么叫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如果将人体比作天气,那么,寒湿体质就像冬天的下雨天,又冷又湿,关节炎患者在这个时候经常发作;而湿热体质,就好比夏天的雷雨天气,又闷又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看舌苔:当我们照镜子时,可张开嘴巴,看看舌苔,如果发现舌头发红、舌苔发黄,并且很厚,那就是湿热体质了;如果发现舌苔有齿痕、发白,有很多粘乎乎的液体,那就是寒湿体质了。
看小便:当我们小便时,也可观察自己的小便,湿热体质的人通常尿液很黄,气味很重;而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亮,像自然的水一样。
从身体的气味判断:湿热体质的气味一般比较重,脚和腋下比较臭、寒湿体质的人一般出汗较少,身体也就没什么气味。
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
![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c85baf3c1a37f111f1855bb8.png)
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1、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
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
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3、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
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
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
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
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
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5、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
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
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
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
宜补气生血。
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8、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
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
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湿体质: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0b7c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3.png)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中医理论对个体体质特点的识别和归类。
中医将人体的体质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特定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以及相应的饮食、运动、养生等建议。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十九种体质辨别表格的示例:1.平和质:•体质特征:气血调和,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不适症状:无特定不适。
2.气虚质:•体质特征: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容易气短。
•不适症状:乏力、容易出汗。
3.阳虚质:•体质特征:怕冷,手脚发凉,容易腹泻。
•不适症状:四肢发凉,容易拉肚子。
4.阴虚质:•体质特征:热感较强,口干,容易便秘。
•不适症状:口干、咽喉干痛。
5.痰湿质:•体质特征:容易胖,口苦腻,易感冒。
•不适症状:体重较重,口苦,易咳嗽。
6.湿热质:•体质特征:皮肤油腻,口苦,易生痤疮。
•不适症状:皮肤油腻,容易长痘。
7.血瘀质:•体质特征:面色晦暗,容易有淤血现象。
•不适症状:皮肤容易淤血。
8.气郁质:•体质特征:情绪低落,容易抑郁。
•不适症状:情绪不稳定。
9.特禀质:•体质特征:对某些刺激物质过敏。
•不适症状:过敏性疾病。
10.先天不足质:•体质特征:生长发育较差,体弱多病。
•不适症状:生长较慢,体弱。
11.阳明质:•体质特征:面部较红,易上火。
•不适症状:易上火,口渴。
12.太阴质:•体质特征:背部常感凉,怕冷。
•不适症状:怕冷,背部感凉。
13.少阳质:•体质特征:手脚常感凉,怕冷。
•不适症状:四肢感凉,怕冷。
14.少阴质:•体质特征:手脚较冷,怕冷。
•不适症状:四肢感冷。
15.厥阴质:•体质特征:手脚易出汗,怕热。
•不适症状:易出汗,怕热。
16.阳明太阴质:•体质特征:面色较红,怕热。
•不适症状:面色红,怕热。
17.阳明少阴质:•体质特征:面色晦暗,怕冷。
•不适症状:面色暗,怕冷。
18.少阳太阴质:•体质特征:面色较红,怕冷。
•不适症状:面色红,怕冷。
19.少阴太阳质:•体质特征:面色较白,怕热。
•不适症状:面色白,怕热。
九大体质辨别表辨别自己体质的方法
![九大体质辨别表辨别自己体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bf760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e.png)
九大体质辨别表-辨别自己体质的方法在中医理论里面,人的体质可以分为九种。
那么如何辨别自己是什么样的体质?今天,WTT为你带来了辨别自己体质的方法。
辨别自己体质的技巧1、平和体质症状:“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典型的平和体质。
此体质的人不爱得病。
调理:注重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适量锻炼即可保持健康。
2、气虚体质症状:面色萎黄或淡白,唇色淡白,头发不太有光泽,平时不太爱说话,说话声音比较低,不洪亮,精神不是很振作,身体容易疲劳,容易出汗。
性格内向、胆子小。
易患感冒。
调理:日常养生宜食益气健脾的食物且注意保暖。
适合做一些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
3、湿热体质症状: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属于湿热体质。
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
调理:可多食赤小豆、芹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适合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武术等。
4、阴虚体质症状: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体质。
调理:日常饮食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等性温燥烈之品。
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健身项目较为适宜。
5、气郁体质症状: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气郁体质,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
调理:饮食上多食黄花菜、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作用的食物。
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等。
6、阳虚体质症状: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
性格多沉静、内向。
这些属阳虚体质。
调理:日常饮食适量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
注意保暖且常做舒缓柔和的运动。
7、痰湿体质症状: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
调理: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
可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寒热辩证的要点
![寒热辩证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2406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e.png)
寒热辩证的要点1. 哎呀,寒热辩证首先要看体温啊!就像冬天觉得冷、夏天觉得热一样明显。
比如你感觉自己特别怕冷,别人穿短袖你得穿棉袄,那很可能就是寒证呀。
2. 别光看怕冷还是怕热,还要看面色呢!寒证的人脸色往往白白的,不红润,这就像冬天的雪地,没啥血色。
而热证的人脸色可能红红的,像发烧了似的。
比如有的人满脸通红,这可能就是热证的表现呢。
3. 还有舌苔呀!寒证的舌苔可能白白的、厚厚的,像覆盖了一层霜。
热证的舌苔可能黄黄的、干干的。
就好比下雪天和大晴天的区别。
比如舌苔黄腻的人,那大概率是热证哦。
4. 再看口渴不口渴呀!寒证的人通常不太口渴,不太想喝水。
而热证的人可能老是觉得口渴,不停地想喝水。
这就像沙漠里的人和在常温环境里的人的差别呀。
比如总觉得口渴干燥的,很可能就是热证啦。
5. 大小便也能反映呢!寒证的人可能大小便比较清稀。
而热证的人大小便可能发黄、发烫。
这就好像凉水和热水的不同状态嘛。
比如小便发黄的,也许就是热证在作祟。
6. 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呀!寒证的人可能精神不太好,懒懒的。
热证的人可能比较烦躁,容易发火。
就好像阴天让人没精神和晴天让人活力满满的区别。
比如一个人总是很烦躁,没准就是热证呀。
7. 脉象也要关注哦!寒证的脉象可能比较沉紧。
而热证的脉象可能很快很有力。
如同平静的湖水和湍急的河流。
比如脉象又快又有力的,那十有八九是热证呢。
8. 别忘了发病的缓急呀!突然发病的常常是热证多一些,慢慢出现的症状可能寒证多一点。
好比一阵急风暴雨和慢慢飘起的雪花。
比如一下子就高烧起来的,多数可能是热证咯。
我觉得寒热辩证真的很重要呀,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要点,才能准确判断呢!。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88666a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8.png)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
以下是常见的十九种体质辨别表,每种体质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倾向:
1. 平和质:气色红润,精力充沛,食欲正常,腹部一般平坦。
2. 气虚质:容易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情绪低落。
3. 阳虚质:面色苍白,乏力懒动,手脚发凉,身体容易感到寒冷。
4. 阴虚质:面部潮红,眼睛干涩,夜间易出汗,口干咽燥,睡眠质量差。
5. 湿热质:面部油腻,口苦口干,大便不成形,尿黄赤,体重易增加。
6. 气郁质:心情烦躁,易激动与焦虑,容易失眠,头痛和消化不良。
7. 血瘀质:皮肤暗沉,容易瘀伤淤血,痛经或月经不调,容易便秘。
8. 痰湿质:体形肥胖,皮肤发黄,容易疲劳,胸闷咳嗽,易感冒。
9. 特禀质:过敏性体质,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打喷嚏。
10. 火旺质:面色潮红,口干口苦,舌苔黄,大便干结,容易
口齿生疮。
11. 寒凉质:面色苍白,容易怕冷,手脚发凉,小便频繁,容
易腹泻。
12. 水肿质:面部浮肿,身体骨瘦如柴,肌肉松软,尿量减少。
13. 湿热质:面部油腻,容易疲劳倦怠,口苦口干,大便粘滞。
14. 气滞质:易疲劳乏力,胸闷不舒服,容易失眠,头痛和消
化不良。
15. 风热质:面部红肿,体温偏高,容易便秘和口渴,多汗。
16. 风寒质:容易怕冷,身体骨瘦如柴,容易感冒,皮肤干燥。
17. 血热质:面色红润,容易上火,口渴口苦,便秘或大便干燥。
18. 气虚血瘀质:面部容易出现黯淡无华,容易瘀伤淤血,容
易失眠。
19. 气虚湿滞质:容易疲惫乏力,口舌黏腻,容易水肿,四肢
困重。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https://img.taocdn.com/s3/m/cec85ed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5.png)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差异,它受遗传、年龄、性别、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体质的分类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按照寒热、虚实、燥湿来分类,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偏向,应通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的原则来调养,也有一些人没有明显的体质特征,属于比较平和的,这类人对食物的适应面比较广。
一、寒性体质的表现寒性体质一般表现为:经常四肢冰冷、脸色苍白、有贫血倾向,平常怕冷、但也容易虚火上炎,喜欢吃热饮及热食,容易疲劳,神疲乏力,身体抵抗力较差,体温偏低,易出汗,血压偏低,舌苔较厚,不易口渇,大便稀薄,容易腹泻,尿多色淡,性格偏安静内向,女性经期常推后,男性易阳痿。
寒性体质的调养法“寒者热之”是寒性体质者的饮食原则。
宜温热饮食,避免过于寒凉,宜适当饮酒,选择食物时,多选温性、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虾、大枣、生姜、葱、蒜、花椒、茴香、肉桂、龙眼肉、韭菜、洋葱、核桃仁等,少吃寒凉性食物,少吃冰镇冷饮及凉茶。
二、热性体质的表现热性体质一般表现为:经常发热、上火、口干舌燥,爱喝水,面红目赤,怕热不怕冷,手脚心发热,手心易出汗,不喜热饮,最爱冷饮和冷食,体温偏高,舌苔厚而黄,有口臭、脚臭,容易发炎、出血和生疮疖痈肿,便秘或大便干燥,尿少色黄,脾气大,性子急,血压偏高,易头晕、头痛,容易烦躁、紧张、兴奋,女性月经常提前,男性易早泄。
热性体质的调养法“热者寒之”是热性体质者的饮食原则。
宜常温偏凉饮食,避免过于燥热,宜多饮茶,少饮酒,选择食物时,多选凉性、寒性食物,如鸭肉、鱼肉、绿豆、菠菜、苦瓜、黄瓜、茄子、冬瓜、海带、紫菜、梨、柚子、百合等,少吃温热性食物,少吃煎炸、烧烤、火锅等。
一般来讲,男性偏热者较多,女性偏寒者较多,随着年龄增长,体质也会出现变化,儿童普遍偏热,而老人普遍偏寒。
三、实性体质的表现实性体质是指体内实火大、邪气盛,易生阳盛、积食、疲热、湿滞、瘀血等引起的病邪。
怎么分别出自己的身体是热底和寒底
![怎么分别出自己的身体是热底和寒底](https://img.taocdn.com/s3/m/75f7bfd6240c844769eaee9d.png)
区分出自己的身体是热底和寒底及饮食调节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先认识自己的体质,再配合相应性质的食物,便能达到
保养身体之效。
寒冷体质
“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低,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
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
这类体质的人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者。
体质属冷性,较怕冷,偏向贫血症,若食用寒凉性食物时,则将使其冷症更严重,由于四肢之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即使在天暑之际,仍有手足麻痹
之感觉,一到冬天则受寒冷环境之影响疼痛更剧。
温热体质
“热体质”的人,产热能量增加,身体较有热感,脸色红赤,容易口渴舌燥,喜欢喝冷饮,小便色黄赤而量少,进入冷气房就倍感舒适。
这类体质的人不太适宜服用温热性质的饮食,反而吃一些寒凉滋润的食物,方能维持身体之平衡,感觉舒服,减少全身性的热感。
体质虚与实
“体质虚”是生命活动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较萎靡。
“体质实”则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
除了以上分类外,体质还有寒热虚实交杂的可能,约略可分“寒与偏寒”,“热与偏热”,又或以一般来区分。
寒底宜食:◎羊肉、牛肉、乳鸽◎生姜、大葱、红枣、小茴、酒、醋、陈皮、芫荽◎合桃、栗子、南瓜、◎水蜜桃
热底宜食◎兔肉、水鸭、蟹、田鸡◎盐、酱、麦、豆腐、茶◎绿豆、荸荠、海藻、海带、冬瓜、苦瓜、丝瓜、芹菜、菠菜、萝卜、磨菇、藕◎香蕉、苹果、梨、西瓜、橙。
中医八大体质
![中医八大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7c4ac5d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d.png)
中医八大体质展开全文01.如果你常手脚凉: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在曰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尿频、常腹泻、出汗多、神疲乏力、皮肤暗沉等现象。
身体胖而发白,或者面色淡白。
经常四肢发懒,怕冷,喜欢让身上感觉温暖。
02.如果你常气喘:气虛体质气虚体质的人会感觉乏力、气短,严重时稍稍活动都会感觉很累,爬两步楼梯就已气喘吁吁了。
也有的面色苍白,甚至容易出虚汗。
03.如果你常上火: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易“上火”,实际上这是一种虚火。
经常感觉手足心发热,是阴虚内热的一种表现。
因为易“上火”还会表现出消瘦、咽干口燥、面部的两顴潮红、自觉身体一阵阵发热(实际体温并不高)、晚上容易盗汗、心烦易怒、便秘等现象。
04.如果你易困倦: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常常偏胖。
症状大多是神疲乏力、易困倦、四肢无力、湿疹、舌苔厚、不想吃饭、大便黏马桶、小便黄等。
常会感觉身体比较困乏,提不起精神,有时口气也比较重。
荷叶薏苡仁煲氺用荷叶10克,薏苡仁30克煲水200-300ml代茶饮,是怯湿的好饮料。
05.如果你易生痰: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有痰多,觉得微微的胸闷,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甚至面色淡黄而黯,眼皮微浮,容易困倦,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06.如果你易过敏:特禀体质特禀体质,通俗的说就是过敏性体质。
比如有过敏性鼻炎的人,遇到空气不好的环境,特别是有粉尘,会诱发喷嚏,严重的会出现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荨麻疹等也属于特禀体质。
07.如果你易疼痛:淤血体质瘀血体质的人存在气血不通的情况。
可以表现为面色口唇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头、胸、胁、腹或四肢等处刺痛而且疼痛晚上加重,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
08.如果你身体平和:平和体质平和体质的人气血比较旺盛,身体也比较强壮,气血、阴阳比较平衡,没有出现什么偏差,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
八种体质类型
![八种体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0ed7a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7.png)
八种体质类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尽相同,不同的体质类型对于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在中医理论中,有八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分别是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下面将对每种体质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1.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的体质类型。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苍白,容易感到寒冷,手脚发凉。
他们的体温较低,精力不足,容易疲劳。
此外,他们还容易出汗,尤其是夜间出汗。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暖性食物,如姜、辣椒等,同时避免寒冷环境和寒冷食物的摄入。
2.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人体阴液不足的体质类型。
阴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潮红,容易口干舌燥,咽干咳嗽。
他们容易烦躁不安,失眠多梦。
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绿豆、莲子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人体气血不足的体质类型。
气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苍白,容易疲劳乏力,气短懒言。
他们容易出汗,容易感到胸闷气短。
气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补气的食物,如黄豆、花生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体力。
4.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人体湿气过重的体质类型。
痰湿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黯淡,容易肥胖,皮肤容易发黄,容易疲倦乏力。
他们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部容易出汗。
痰湿体质的人应该多吃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绿豆等,同时避免过食油腻和甜食。
5.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人体湿气和热气过重的体质类型。
湿热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黯淡,容易烦躁不安,皮肤容易生痘,容易口干舌燥。
他们容易出汗,尤其是手掌和脚掌容易出汗。
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清热的食物,如黄瓜、冬瓜等,同时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6. 血瘀体质血瘀体质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不畅的体质类型。
血瘀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黯淡,容易疲劳乏力,容易出现皮肤瘀斑和淤血。
他们容易感到疼痛,尤其是经期时容易出现痛经。
血瘀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桃仁等,同时避免久坐不动和长时间站立。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https://img.taocdn.com/s3/m/178ce8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b.png)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一、中医体质辨识1.阴阳辨识:根据体质的阳盛与阴虚的表现来进行辨识。
阳盛的表现有易动怒、爱热饮食多、舌红、苔黄等;阴虚的表现有怕热、口干、多汗、舌红少苔等。
2.寒热辨识:根据体质对寒热的耐受能力不同来进行辨识。
寒体质的人耐受寒冷,体温低于正常;热体质的人则耐受炎热,体温高于正常。
3.虚实辨识:根据体质的虚实表现给予辨识。
虚体质的人面色萎黄,容易疲倦;实体质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二、中医调养指导方案1.阳盛体质的调养: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多参与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阴虚体质的调养:应多吃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龟、糯米、鱼翅等,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
3.寒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肉类等,避免食用寒凉刺激性食品,保持温暖,避免受寒受冻,加强锻炼,提高体温。
4.热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清凉解暑食物,如黄瓜、西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暴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
5.虚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养血益气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等,适量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的饮食,保持心情愉快。
6.实体质的调养: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过度热量食品的摄入,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暴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情平稳。
总结起来,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来进行调理的方法,能够指导人们合理饮食、良好作息、注重心情调节,以维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法,应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养,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九大体质对照表
![中医九大体质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6aa3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8.png)
中医九大体质对照表
中医九大体质对照表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质分类方法,将人体分为九个不同的体质类型,每个体质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下面是中医九大体质对照表的详细分类:
1.平和体质: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容易入睡、大便正常、食欲适中、不易生病。
2.阳虚体质: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大便稀溏、口干咽燥。
3.气虚体质:元气不足,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面色白黄、舌淡苔薄、大便稀溏。
4.湿热体质:湿热内蕴,面垢油光、口苦口臭、苔黄腻、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易生疮疖。
5.痰湿体质:痰湿凝聚,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容易困倦、口舌黏腻、大便黏滞不爽。
6.血瘀体质:血液循环不畅,面色晦暗、皮肤粗糙、容易生瘀斑、经期不调、乳房胀痛。
7.气郁体质:情志不畅,容易烦躁、胸闷、易怒、口苦口干、大便不畅。
8.特禀体质:过敏反应明显,容易过敏、皮肤瘙痒、打喷嚏、流鼻涕、哮喘等。
9.胃虚体质: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口干口苦、
舌苔白腻。
以上是中医九大体质对照表的详细分类,每个体质类型的特点和表现都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诊断和调理,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九种体质辨识表
![九种体质辨识表](https://img.taocdn.com/s3/m/fab686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a.png)
九种体质辨识表
根据中医理论。
人的体质可以分为九种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
平和质的特征是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脾胃俱佳,不易患病。
气虚质的特征是乏力、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疾病迁延不能。
阳虚质的特征是畏寒肢冷易感官,不耐寒凉,穿衣饮食皆需热,稍冷即觉吃不消。
阴虚质的特征是两颧潮红身烘热,手心脚心常发烫,口鼻眼睛皮肤燥,唇红便秘小便黄,性情急躁、活泼好动。
痰湿质的特征是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脑卒中等。
湿热质的特征是感染(皮肤、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痤疮、焦虑等。
血瘀质的特征是冠心病、脑卒中、疼痛、肿瘤、健忘、出血疾病如月经过多等。
气郁质的特征是郁闷、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特禀质的特征是过敏、先天愚型、畸形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体质寒热的判断方法
![体质寒热的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4bf0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a.png)
体质寒热的判断方法以下是 7 条关于体质寒热的判断方法:1. 看你平时对温度的反应呀!你要是特别怕冷,别人穿短袖你还得穿长袖,甚至披件外套,哎呀,那很可能就是寒性体质啦。
就像冬天里的小绵羊,总是需要更多的温暖呢!比如我有个朋友,大夏天人家都吹空调,她却总觉得冷得不行,这不就是寒性体质嘛!2. 瞅瞅你的手脚温度呗!要是你的手脚老是冰凉冰凉的,不管啥季节都很难热乎起来,大概率就是寒啦。
这就好比冬天里没生火的屋子,冷冷清清的。
我自己就是,一到冬天手脚跟冰坨子似的,我都怀疑自己是个“冰人”啦!3. 观察你平时的饮食偏好呀!要是你超级喜欢吃热的东西,热汤热饭啥的,对那些生冷的食物不太感兴趣,说不定就是寒性体质哦。
这就像一只小猫,就喜欢找暖和的地方待着。
我认识一个人就是,一点凉的都不敢吃,这不就是很明显嘛!4. 瞧瞧你上火的情况咋回事!要是你很少上火,几乎不怎么长痘,也不容易口臭啥的,嘿嘿,那可能寒性体质哦。
就像平静的湖面,没啥波澜。
我反正挺容易上火的,我肯定不是寒性体质咯!5. 观察你的舌头呀!要是舌苔白白的,那可能寒呢。
这就跟下雪后的大地一样,白白的一片呀。
我记得有次我看中医,医生就看了我的舌头呢!6. 想想你的睡眠情况呀!寒性体质的人可能睡觉的时候喜欢蜷缩着,像个小团子一样,哈哈。
这就像小动物找个舒服的姿势窝着一样。
我妈妈睡觉就老是蜷缩着,我觉得她可能有点寒呢!7. 注意你的大小便情况哦!要是经常拉肚子,大便也稀稀的,那可要小心啦。
这就好比水管子不太通畅,水有点稀里哗啦的。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一天跑好几趟厕所,真得注意下体质问题啦!总之,体质寒热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判断的,得综合好多方面来看呢!大家可得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呀!。
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99187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1.png)
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1. 哎呀呀,寒证的人怕冷得很嘞!就像冬天没穿厚棉袄一样,总是手脚冰凉。
你看那大冬天还穿很少的人,大概率就不是寒证。
而热证呢,那是怕热得不行呀,就跟夏天在大太阳下暴晒似的,动不动就出汗!比如说大热天还在剧烈运动后满头大汗的人,可能就偏热证呀!2. 寒证的人面色往往比较苍白,看着就没啥精神头,好比那阴天的云朵一样。
嘿!你再看看热证的人,面色可能泛红,就像那红苹果似的。
像是有些人一激动脸就通红,可能就有点热证的倾向嘞!3. 寒证的人小便清长啊,那尿量可多啦,就像水龙头没关紧一样。
但热证的人小便可就黄短咯,就像那浓缩的果汁似的。
你想想身边有没有那种老是频繁上厕所但尿又很多的人,说不定就是寒证呢!4. 寒证的人舌头颜色比较淡,舌苔也白白的,像下了雪似的。
可热证的人舌头就发红呀,舌苔可能还发黄呢,跟那鲜艳的花朵似的。
你说要是看到有人舌头红红的,会不会就是热证呀?5. 寒证的人喜欢喝热的东西,喝口热水浑身舒坦,像在温暖的被窝里一样。
相反热证的人就爱喝凉的,那冰饮喝下去才痛快呢,就像大热天跳进了凉水里。
你周围有没有那种大冬天还爱喝冰水的人呀,那不就是热证嘛!6. 寒证的人大便往往稀溏,哎呀,就跟那没成型的泥巴似的。
而热证的人大便可能就比较干结,像那干硬的土块一样难拉。
想想有的人老是拉肚子,会不会就是寒证导致的呀?7. 寒证的人身体可能总是懒懒的不想动,就像那没充电的机器人一样。
但热证的人就可能比较烦躁好动,跟那调皮的猴子似的。
你周围有没有那种整天没精打采的人,是不是就是寒证呀?我觉得寒证和热证还是挺好区分的嘛,只要仔细观察这些方面,就能大概判断出来啦!。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1a29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e.png)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一种以个体差异为基础,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个类型的方法。
以下是各个体质类型的特征和判定标准:1.平和质: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眼睛有神,精力充沛,声音洪亮,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
判定标准: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性格开朗,心态平和,饮食正常,睡眠良好。
2.气虚质:身体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易感冒。
判定标准:体态偏瘦或偏胖,易疲劳,抵抗力差,易感冒,脉象虚弱。
3.阳虚质:手脚冰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大便稀溏。
判定标准:体态偏胖或偏瘦,畏寒怕冷,精神不振,喜热饮,大便稀溏。
4.阴虚质:口干咽燥,易上火,失眠多梦。
判定标准:体态偏瘦或偏胖,口干咽燥,易上火,眼睛干涩,失眠多梦。
5.痰湿质:身体肥胖,腹部肥满,大便黏腻。
判定标准:体态肥胖或腹部肥满,头重如裹,口黏腻,胸闷脘痞。
6.湿热质: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黏腻。
判定标准:体态偏胖或偏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黏腻。
7.血瘀质:面色晦暗,皮肤粗糙,局部疼痛。
判定标准:体态偏瘦或偏胖,面色晦暗或有瘀斑,疼痛固定不移。
8.气郁质:情绪低落,失眠多梦。
判定标准:体态偏瘦或偏胖,情绪低落,失眠多梦。
9.特禀质:过敏体质。
判定标准:体态过敏体质特征明显。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长期积累和总结得出的。
通过对个体体质类型的识别和判定,可以指导个体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对于已经患有疾病的患者,也可以根据其体质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dd3c72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f.png)
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体质是指个体在生理上与疾病易感性、耐受力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
根据个体
的体质特点,可以将体质分为多个分类。
下面是一份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1. 气虚体质:指体内气血不足,常表现为容易疲乏、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容易
感到寒冷等症状。
- 判定标准:体质问卷筛查,包括询问体力状况、乏力程度、体温感受等。
2. 阳虚体质:指阳气不足,常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酸腿软、面色苍白等
症状。
- 判定标准:体质问卷筛查,包括询问怕冷、畏寒特点、四肢冰凉程度等。
3. 阴虚体质:指阴精亏损,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心热口干、失眠多梦、皮肤干燥等
症状。
- 判定标准:体质问卷筛查,包括询问情绪变化、口干咽燥感受、睡眠质量等。
4. 血瘀体质: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常表现为皮肤干燥暗黯、疤痕难散、经期不调
等症状。
- 判定标准:体质问卷筛查,包括询问皮肤状况、经期情况等。
5. 痰湿体质:指痰湿内停,常表现为口舌黏腻、身体沉重、易困倦、胸闷等症状。
- 判定标准:体质问卷筛查,包括询问口腻症状、消化问题、体重状况等。
6. 湿热体质:指体内湿热蕴结,常表现为口干口渴、大便黏滞、皮肤瘙痒等症状。
- 判定标准:体质问卷筛查,包括询问口渴、大便情况、皮肤症状等。
以上仅为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例举,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
诊断体质
需要综合考虑体质问卷筛查、体检结果及医生的专业判断,并结合个体的生活习惯和病史。
若有相关体质困扰,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治疗。
寒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证的鉴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f593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e.png)
寒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证分类,它是根据患者体内的寒气或热气表现出来的症状特点进行鉴别的。
寒热证的鉴别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寒热证的定义和特点寒热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分类,它是根据患者体内的寒气或热气表现出来的症状特点进行鉴别的。
寒热证的特点是寒证主要表现为寒冷感、喜温怕冷等症状,而热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等症状。
二、寒证的鉴别要点1.体温:寒证患者体温常偏低,手脚冰凉,喜温怕冷。
2.症状:寒证常伴有畏寒、肢体厥冷、面色苍白等症状,病情加重时还可出现寒战、畏寒不欲饮食等症状。
3.舌苔:寒证的舌苔多为白色,薄而湿滑。
4.脉象:寒证的脉象多为迟缓、沉弱、紧缩。
三、热证的鉴别要点1.体温:热证患者体温常偏高,手脚发热,喜凉怕热。
2.症状:热证常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病情加重时还可出现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
3.舌苔:热证的舌苔多为黄色或黄白相间,厚而干燥。
4.脉象:热证的脉象多为洪大、数而有力。
四、寒热证的鉴别方法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属于寒证还是热证。
2.问诊: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询问病情、病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而鉴别寒热证。
3.闻诊:通过闻患者的呼吸声、呼出气体的气味等情况,可以进一步鉴别寒热证。
4.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情况,进而鉴别寒热证。
五、寒热证的治疗方法1.寒证的治疗:寒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温阳散寒的方法,如服用温热的中药、保持温暖的环境等来缓解症状。
2.热证的治疗:热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如服用清凉的中药、保持凉爽的环境等来缓解症状。
六、寒热证的预防方法1.寒证的预防:寒证的预防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环境的刺激,合理饮食,增加体内的阳气。
2.热证的预防:热证的预防主要是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以上的鉴别要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属于寒证还是热证,并根据具体的症状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45955cf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5.png)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引言身体健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体质,这决定了我们对待健康的方式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我们可以借助“十九种体质辨别表”来辅助判断。
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指个体在遗传、生理、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差异。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体质,这些特点和差异决定了我们对待健康问题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十九种体质辨别表以下是“十九种体质辨别表”的详细内容,通过填写相关信息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所属的体质类型。
1. 精力型•特点:精力旺盛,喜欢运动和活动。
•保健建议:适量锻炼、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2. 血瘀型•特点:面色晦暗、舌苔黄腻、经常感到疲倦。
•保健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运动。
3. 湿热型•特点:皮肤容易出油、口苦口干、大便不畅。
•保健建议: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暴饮暴食。
4. 气虚型•特点:容易疲倦、声音低弱、容易出汗。
•保健建议:注意休息、增加营养摄入。
5. 阳虚型•特点:手脚发凉、皮肤干燥、性格内向。
•保健建议:多晒太阳、适量运动。
6. 阴虚型•特点:面色潮红、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
•保健建议: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7. 痰湿型•特点:体形肥胖,容易感冒咳嗽。
•保健建议:控制饮食,避免高油腻食物。
8. 气郁型•特点:情绪低落、容易焦虑、胸闷气短。
•保健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适量运动。
9. 气滞型•特点:容易腹胀、大便不畅、情绪波动。
•保健建议:多喝水,避免久坐不动。
10. 血虚型•特点:面色苍白、容易疲倦、经期不调。
•保健建议:增加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适量运动。
11. 阳盛阴虚型•特点:面色潮红、手脚心发热、性格外向。
•保健建议: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12. 肝火旺盛型•特点:易怒、口苦口干、经常失眠。
•保健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13. 脾虚湿困型•特点:容易疲倦无力,口苦口干,大便不畅。
你的体质 是热还是寒
![你的体质 是热还是寒](https://img.taocdn.com/s3/m/dee67965bcd126fff7050bb5.png)
你的体质是热还是寒中医前辈先一步看到了生而不同,他们用阴阳划分人体:一类体性偏热,是阳性体质;另一类体性偏寒,是阴性体质。
这已在长日留痕,不妨细辨,然后趋利,避害。
彻辨阴阳中医认为,阳是上升的、活跃的,它在外,奋勇着完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阴是下降的、静止的,它在内,是阳的“加油站”,为身体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支持。
茫茫宇宙,虽变化莫测,但皆可以阴阳论:男为阳、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头部为阳、足部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皮肤为阳、肌肉筋骨为阴。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最高境界,偏阴偏阳都是病,阴阳两安,则天下无事。
中医诊病,最先要做的就是辨明阴阳,查清盈亏,然后调和均匀。
例如:同是胃病,如果因为受寒着凉,或吃了大量的生冷食品引起胃痛,发病突然,喜欢可以暖胃的饮食,身体怕冷,舌苔色白,就是胃受寒引起的,应该将温胃散寒的药物拿来一一排序;如果表现烧心,胃里就像有一团火,感到莫名其妙的烦躁,同时有烧灼感,就是胃热,一些苦寒清热的药物可以出来抖抖威风了。
再如献血,有人感觉格外好,有人却像被抽走了一部分精力,整天睡意朦胧。
这也是体质不同,热性体质人原本血热,春夏又是阳气旺的时候,抽出一点血液正好减轻身体的负担;寒性体质人阳气不足,失血后没注意补充阳气,只好四肢无力,总想睡觉。
自己的体质自己测1、即使是冬天也喜欢喝冷饮。
2、舌苔呈深红色。
3、说话很快,发音清楚、准确。
4、唾液分泌旺盛。
5、手心长时间保持热暖状态。
6、两颊颜色红润。
7、经常不自觉地睁大眼睛。
8、日常平均体温在36.3℃以上。
9、坐姿不固定,身体爱摇来摇去。
10、骨架偏小,外表看起来比实际体重要瘦。
11、小腿肌肉比较松,很容易被捏起来。
如果回答“是”的个数多于“否”,你就是热性体质,反之则是寒性体质。
“是”的个数越多,体质越偏于热性体质;“否”的个数越多,体质就越偏于寒性。
阴性、寒性体质体格检查: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是属寒还是属热?从中医角度来看,体质有“寒性”或“热性”之分。
寒热是辨别身体性质的两纲,是用来表描身体机能的阴阳盛衰的,一般地说,寒证是身体阳气不足或受寒所表现的症状,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所表现的症状。
所谓“阳盛阴虚则热,阴盛阳虚则寒”,辨别体质的寒热才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热性体质
阳盛的人一般体内营养物质不足,对全身的滋养功能减退而表现出“干燥”的特征,如口渴,头发皮肤干枯起皱,咳痰黄稠,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而且还有虚热,如四肢温热、怕热、舌苔多呈黄色、面红目赤、情绪急躁。
喜欢喝冷饮,进入冷气房间就备感舒适。
阴虚的人内分泌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易产生心动过速、失眠、焦虑、高血压、月经常提前来、小便量少而且颜色深黄
热性体质人通常易流汗,所以一般都不会有水肿问题,但很容易因饮食过量,而出现便秘的情形,大量的宿便积存就变成小肚腩。
所以热性体质的人要减肥就要先解决便秘的问题,把宿便清除,多吃属凉性而纤维较重的蔬菜,平衡体质之余,更可以收清除宿便之效。
在性格方面呢,热性体质的人生性好动、贪玩,从小就坐不住;喜凉怕热,吃冷饮不论冬夏且消耗量惊人,却不太吃辛辣的东西;刚刚进入青春期就长了一脸的小痘痘。
阴虚的人阳气过盛,双手心、双脚心、心口烦热,两颧潮红、易出汗。
阴虚体质关键在于补阴,阴液充足,就可以滋养全身,抑制机能亢奋和“虚热”,应多选些养阴、生津、除虚热的饮食。
中医认为,津、液、汗、精、血等是人体的阴液,女性有月经、怀孕、生产、哺乳的特殊时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机体阴血的充养。
如果阴血不足,必然影响身体机能而带来种种病痛。
中医有“妇女以血为本”之说,所以女性进补基本只要想着怎样滋阴养血就行了。
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的人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
即使炎炎夏日,进入空调房间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
寒性体质的人因为血液循环不好,易受寒冷、潮湿伤害,引起关节、肌肉等组织的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而且反复不愈;消化功能减退,易腹泻、水肿、夜间多尿;生殖系统功能减退,白带比较多、月经经常推迟而且多有血块,易导致不孕、不育。
但偏偏他们却不爱做运动,喜静。
寒性体质的人体内阴气过盛,身体功能低下,怕冷、手脚凉、乏力,应当重点补阳气。
中医认为肾主一身的阳气,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
所以改善阳虚体质应重点调补脾肾。
寒性体质人比较怕冷,是“春捂”的特别拥护者。
即使在酷夏,也最好少吹冷气为上。
经常接触阳光,采自然之阳气,补人体阳气之不足。
最好住在阳光明媚的房间,阴冷环境使身体热量散失过多,直接损耗阳气,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动则生阳”,阳虚体质需增加运动,坚持快步行走是改善体质最简便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