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合集下载

一个美国人的汉字情缘

一个美国人的汉字情缘

汉语是与众不同的,有故事的象形文字“汉字叔叔”即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的一个保守的基督教社区。

在那里,百分之百的居民都是白种人。

西尔斯10岁的时候,随父亲去海边度假,在海滩上,他看到了一个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小女孩。

这一幕让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鸭子看到了第一个生物,就会一直跟那个生物走”。

但西尔斯保守的父亲并不想给儿子太多接触异性的机会。

这位体育教练严禁儿子做的事情包括开车、约会、开派对和迟归。

于是,刚满18岁,西尔斯就决定离家出走,即便母亲以死相逼。

1970年,西尔斯注册了波特兰大学物理学专业课程,然后开始在北美游历。

1971年寒冬,盘缠用尽的西尔斯来到了波士顿黑人区租了最便宜的房间。

在这个犯罪横行的街区,居民的头号死因是谋杀。

经常见到焦尸和残肢的场景让西尔斯濒临崩溃,他索性从邻居那里买了一剂LSD 强力致幻药,进入不同时空,开始思考死亡和宇宙。

思考的结果是:他要学习一种与众不同的语言,而且是最“外来”的。

这除了是个性,还是嬉皮士对未知事物应有的态度。

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本刊记者/李雪曼“如果我能再活20年,我会继续为汉字工作20年。

”理查德.西尔斯面对记者采访时说。

理查德.西尔斯,“汉字与词源”网站()的创办者,他来自美国,却有个特殊的中国梦:将每个汉字的历史演化变迁的过程,放到互联网上,让全世界知道每个汉字都有个美丽的故事。

为了这个梦,他放弃了美国硅谷的工程师工作,花费了20年时间搜集整理了9.6万多个古汉字字形,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种版本,并通过建立“汉语字源”网站将所有资料与全球网友免费共享。

在这个网站上,任意输入一个汉字,就能看到其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样子。

因此他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还被众多网友称为“2011感动中国的外国人”,是2012年“知识中国”年度人物。

一个美国人的汉字情缘C ·专栏. All Rights Reserved.是想了解一门外语。

[汉字叔叔的故事]汉字叔叔

[汉字叔叔的故事]汉字叔叔

[汉字叔叔的故事]汉字叔叔汉字叔叔篇(一):汉字叔叔的故事导语:有关汉字叔叔的故事,我们可以细细阅读与了解。

下面是汉字叔叔的故事,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叔叔的故事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90分钟的节目在不知不觉中结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汉字叔叔”。

他痴迷中国汉字45年,他就是来自美国的理查德·西尔斯。

理查德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全世界只有百分之七的人会讲英语,而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会讲汉语。

从此,他就对汉语产生了兴趣。

理查德工作后,攒够了一张单程飞机票的钱,就迫不及待飞到中国台湾,开始学习汉字的艰苦历程。

为了学习汉字,理查德买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做了15000个卡片,每个卡片上写一个汉字,在汉字下面标注拼音,在卡片的背面写上英文。

散步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甚至在厕所里,他都拿着卡片在学习。

理查德发现,每个汉字后面都有一段历史,每个汉字都有一个起源。

他想做一个网站,给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看汉字的故事。

四十岁时,他得了心脏病,病情严重。

这让理查德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网站必须开始做了。

病情一康复,理查德就投入做汉字网站的工作。

历经8年时间,理查德累计投入30万美元,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终于把网站建好了。

没想到的是,来浏览汉字网站的人并不多。

2022年,理查德的签证出了问题,他必须离开中国了。

可他并不想离开,他喜欢中国,喜欢汉字。

理查德的一个中国朋友,将他的故事发表在网上,呼吁大家想办法帮助“汉字叔叔”留在中国。

“汉字叔叔”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大家一起想办法,终于让理查德如愿留在了中国。

他的故事也感动了我,一个外国人对汉字如此情有独钟、如醉如痴,甚至为学习和传播汉字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

作为一个中国人,汉语是我的母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我们责无旁贷。

美国“汉字叔叔”的中国故事30多年前,美国人Richard Sears因对汉字感兴趣,去了台湾学习汉语,并取中文名斯睿德。

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汉字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国人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

在中国,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审美语言。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汉字的评价也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是因为汉字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变的笔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掌握。

尤其是对于那些母语不是汉语的人来说,学习汉字更是一种挑战。

然而,他们通过刻苦努力,成功地学会了汉字,深入了解并欣赏了汉字的美丽之处。

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文字。

汉字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书法还是印刷,汉字都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外国人看来,汉字与自然景观如山水和花鸟等一样美丽和多姿多彩。

他们认为汉字是一种非常优美、神秘和独特的语言,具有高度的诗意和哲思。

另外,汉字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汉字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汉字,外国人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风俗,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非常高。

即使面对其独特的写法和字体,他们仍然对汉字充满感慨和敬仰。

同时,外国人也认为学习汉字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

随着中文在国际上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文、学习中文,汉字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纳入到其学习计划当中。

相信在未来,汉字会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魅力和惊喜。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阅读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阅读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阅读汉字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系统,也是汉族人民的特有文化符号。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阅读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外国人眼中的汉字阅读展开讨论。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的复杂结构和丰富内涵可能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汉字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简单易懂,有的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此外,汉字通常包含许多意义,一个字可能对应多个词语,这也增加了外国人学习汉字的难度。

外国人在学习汉字阅读时还需要面对不同的发音和读音规则。

汉字的发音和读音与英语等拉丁字母表的发音规则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外国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发音规则和声调变化,才能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

外国人还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意义和上下文的语境。

汉字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相关联,外国人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很难理解汉字的深层含义。

因此,学习汉字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字形和发音,还需要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语境。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外国人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汉字的笔画、结构和基本意义来提高自己的汉字阅读能力。

其次,外国人可以通过学习常用的汉字词汇和成语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从而提高汉字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另外,外国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来加强汉字阅读的训练和实践,比如通过阅读中文文章、报纸、杂志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外国人还可以通过参加汉字书法培训班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

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汉字书法,外国人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美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汉字阅读能力。

学习汉字阅读对外国人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只要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与中国人民一起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就一定能够成功地掌握汉字阅读,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外国人学汉语小故事集

外国人学汉语小故事集

外国人学汉语小故事集“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恶补一下汉语口语。

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

该书扉页上的广吿词甚有煽动力,声称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

我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

据说此书是专门为那些放弃学习像天书一样难学的汉字,只打算学会说点汉语口语者预备的。

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

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 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

”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吿诉我:“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

”“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

”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

”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都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中文里的四声,可谓是西方人的天敌。

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为“报纸”,服务小姐还真耐心解释:“马路对面卖报纸,日报、晚报一应俱全。

”想吃饺子,遗憾的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侍者如坠云雾之中。

尤其令女侍者莫名其妙甚至气愤的是,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

见女侍者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洋学生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

女侍者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有一位英国人马克,他时常爱炫耀他那与众不同的学问。

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从词典里拿来中文词句,接着就去活学活用。

黄昏时分在林荫路上遇见他,我上前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

”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

”我忍住笑兴趣盎然地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

外国人对中国字的研究

外国人对中国字的研究

外国人对中国字的研究以外国人对中国字的研究为题,我们将探讨外国学者对中国字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中国字的看法。

中国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字之一,一直吸引着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外国学者对中国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起源与发展、结构与形态、语义与语法等方面。

早在19世纪末,外国学者就开始对中国字进行系统的研究。

比如,德国学者狄尔斯提出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字的分类方式,并通过对古代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后来,法国学者马热、美国学者卡拉瓦约夫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更多关于中国字的学术理论。

外国学者对中国字的研究成果也涉及到中国字的独特之处。

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形态复杂、结构严谨、内涵丰富。

相比于其他文字系统,中国字的形态更为复杂多样,包含了许多独特的结构元素,如象形、会意、形声等。

这使得中国字不仅可以表达具体的物质概念,还可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中国字还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同一个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义项,这为中国文化的深刻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外国学者对中国字的研究还包括对汉字的学习和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应用汉字。

外国学者通过对汉字学习者的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汉字的建议和方法。

他们认为,学习汉字需要注重理解其内在的结构和规律,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和运用,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

外国学者对中国字的研究也涉及到对中国文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字,外国学者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们认为,汉字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外国学者对中国字的研究涵盖了字的起源与发展、结构与形态、语义与语法等方方面面。

外国人眼中的中 国字作文

外国人眼中的中 国字作文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字作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字》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中国字就像是神秘的密码,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和困惑。

我有个外国朋友叫杰克,他初次接触中国字的时候,那表情简直比看到外星人还夸张。

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逛书店,他在中文书籍区域驻足,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那一本本密密麻麻写满中国字的书,嘴里不停地念叨:“这简直就是一幅一幅的画嘛,怎么可能是字!”他拿起一本儿童识字画册,指着上面的“日”字问我:“这个字为什么长得像个太阳?”我笑着给他解释:“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字,这个‘日’字就是根据太阳的样子简化而来的。

”杰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翻到了“月”字,皱着眉头说:“这个字看起来有点弯弯的,难道是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弯的?”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告诉他:“没错,你很聪明!”接下来,杰克看到了“山”字,他惊呼道:“哇,这个字就像一座真正的山,有山峰有山谷!”然后他指着“水”字,一脸疑惑:“这个字怎么看起来波浪起伏的,难道是水在流动?”我耐心地给他讲解:“对呀,咱们老祖宗就是这么有智慧,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创造了这些形象的字。

”杰克越看越起劲,又发现了“人”字,他说:“这个字简简单单的,两条腿站着,还真像个人的样子。

”可当他看到“大”字的时候,就有点迷糊了:“这个人怎么张开了手脚,是要拥抱什么吗?”我告诉他:“‘大’表示一个人伸开四肢,有大、重要的意思。

”随着对这些简单汉字的了解,杰克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他决定要学习写中国字,我给他准备了纸和笔。

他握着笔,那姿势别提多别扭了,就像在握一根巨大的棍子。

他先写了个“一”字,然后得意地看着我:“这个简单,就是一条横线嘛!”接着写“二”字,可这“二”字在他笔下,两条横歪歪扭扭,像两条在打架的毛毛虫。

写“三”字的时候,他可就犯愁了,怎么都写不整齐,嘴里嘟囔着:“这三个横怎么这么不听话,总是对不齐。

”好不容易把“三”字写得能看了,他又挑战“四”字,结果那封闭的框被他画得像个破了洞的口袋。

外国人与汉字的故事

外国人与汉字的故事

外国人与汉字的故事
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因此很多外国人都感到汉字十分神秘和有趣,不少人也想学习汉字。

以下是一些关于外国人与汉字的故事:
1.罗马教皇学习汉字在16世纪,一位叫做利奥十世的罗马教皇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他学习了汉字,并使用汉字书写了自己的名字。

此外,他还在教堂内建立了一座古代中国寺庙的模型,以展示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日本女性用汉字写情书日本女性南方翠花曾经写了一封情书,使用了上百个汉字,表达了她对恋人的爱意和祝福。

这封情书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品,因为翠花使用了许多汉字的特殊组合和排列方式,使得整封情书充满了美感和诗意。

3.英国人为学习汉字而到中国英国人李约瑟曾经为了学习汉字而到中国,他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学习了成千上万个汉字,并撰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成为了研究中国科技史的重要学者。

他的经历也证明了学习汉字并不是易事,需要耐心和毅力。

4.德国人将汉字作为身体艺术德国艺术家吉尔伯特·威尔纳曾经将汉字作为身体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

他使用人体来表现汉字的形状和意义,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认可。

这些故事表明了汉字在外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说明了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 1。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林西莉与《汉字王国》读书时间读书时间:1999本期话题:林西莉与《汉字王国》主持人:刘为嘉宾:林西莉刘为:林西莉女士是一位作家和汉学家,她来自瑞典。

她写了一本畅销书《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

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并且它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还有芬兰文和挪威文,现在又有了中文版,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下面我们想先请林女士谈一下她怎么对汉字发生兴趣的。

林西莉: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把伞,在伞的顶端印着一些非常漂亮的汉字,跟我们所用的字母比较,这些汉字真是漂亮极了。

后来我跟瑞典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他教给我有关汉字的构成以及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在这之前我还学过中国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中国的汉语打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非常地美,而学习中国的历史、艺术也是我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

刘为:看起来你学习汉语的方式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说你是从汉字人手来开始学习汉语?林西莉:对,非常地对。

因为我的老师高本汉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在中国只待过二三年的时间。

但是他的汉字知识非常地渊博。

我记得在50年代末的时候我跟着高先生学习汉语,我们学习了孔子、孟子等等,我们不说汉语,只是对汉字本身进行分析。

我们朗读其中优美的句子,比如说有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行为准则等等。

但是我们从来不说汉语,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只学习汉字。

刘为: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学习汉字的方式。

林西莉:对。

从70年代开始,我开始教授别人学习汉语和中国的历史。

我发现对汉字的起源讲得越多,比如说像甲骨文和金文,而学生就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并且对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

我的这些学生经常对我说,你能不能多讲一些汉字的知识?例如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开始进一步地研究汉字,以便能够回答学生的提问。

汉字与外国人故事

汉字与外国人故事

汉字与外国人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汉字和外国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字。

他非常努力地学习,但
是总是觉得汉字太难了,记不住。

他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师。

老师看到他的苦恼,便问他:“你为什
么觉得汉字难记呢?”
外国人回答道:“因为汉字太复杂了,我总是记不住。


老师微笑着说:“其实,汉字并不难记。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故事,
只要你了解了它的故事,就能轻松地记住它。


外国人很惊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汉字有故事。

老师便开始给他讲汉
字的故事。

老师说:“比如,‘人’字,它的上面是一条横线,下面是两条竖线。

这个字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位聪明的人,他发现人的身体是由头、手、腿和身体组成的,于是他用一条横线代表身体,两条竖线代
表手和腿,这样就形成了‘人’字。


外国人听了之后,觉得很有趣,他开始对汉字产生了兴趣。

老师继续给他讲汉字的故事,比如‘山’字是由三个‘人’字组成的,代表三个人一起爬山;‘水’字是由三个波浪线组成的,代表水的流动。

外国人听了之后,觉得汉字原来这么有趣,他开始用心去学习汉字,每个汉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他也就更容易记住了。

最终,外国人成功地学会了汉字,他感激老师的帮助,也感慨汉字的美妙之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难记,只要了解它的故事,就能轻松地记住它。

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就能发现它们的美妙之处。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是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存在,他们对于汉字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有人真正深入了解汉字的内涵和历史。

那么,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呢?汉字被外国人视为一种美丽的艺术形式。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的笔画和结构非常独特,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特点,这种美感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

汉字的书写方式也非常特别,外国人往往会被汉字的优美曲线所吸引,他们会感叹汉字的书写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

汉字被外国人视为一种神秘的符号。

汉字的形态和构成非常复杂,很多外国人看到汉字时会感到很陌生,他们很难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是一种神秘的符号,他们很难想象出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这也是外国人对于汉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来源。

第三,汉字被外国人视为一种有趣的挑战。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他们会被汉字的复杂性所吸引,而且很多外国人认为学习汉字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方法。

他们会尝试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或者一些简单的汉字,这种挑战性和趣味性让他们对于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汉字被外国人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他们往往会把汉字和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这种文化符号的认知让外国人对于汉字的兴趣更加浓厚,也让他们更加渴望了解汉字的内涵和历史。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存在,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瑰宝和智慧。

汉字的独特性和挑战性让外国人对于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兴趣和欲望也推动了外国人学习汉字的热情和动力。

汉字的美丽和神秘性让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让他们更加向往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汉字与外国人的故事

汉字与外国人的故事

汉字与外国人的故事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宝
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汉字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许
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时,都会被汉字所吸引。

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时,会遇到各种困难。

比如说,汉字中存
在的许多偏旁部首,让外国人在记忆时感到头疼;汉字的字体繁复多样,使得外国人很难掌握准确的书写方式;还有一些汉字本身的含义,可能会和他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差异,进一步增加学习难度。

然而,许多外国人还是通过不懈努力,克服了汉字的种种难关,
学会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故事。

比如,“心”字由于中间有两道横线,
看起来像是一个“心形”,因此人们用它来表示内心的情感;“龙”
字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一条蜿蜒的河流,所以有着象征生命力、气势
磅礴的含义。

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也是一次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家。

同时,在与中国人的
互动中,汉字也成为了交流的桥梁,让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汉字与外国人的故事既有难以逾越的差异,又充满了磨砺与收获的成长之路。

通过学习汉字,外国人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中外友谊。

外国人学汉族的传奇故事

外国人学汉族的传奇故事

外国人学汉族的传奇故事外国人学中文都认为汉字是难点之一,但偏偏这样的结构复杂,词义丰富的中华语言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代表,汉字的历史历经千年,发展也是十分波折,有很多神话传说是用来讲述汉字的起源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神话传说: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交战甚欢,难分难解。

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叫仓颉拿作战地图来,但发现地图已丢失。

只好收兵再作商议。

回营后黄帝很生气,责怪仓颉没办好。

仓颉说,现在要记录的事实在太多,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实在难以应付,忙了就会出乱子。

现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的问题。

黄帝说,你是我朝的第一大臣,有没有解决方式?仓颉告诉黄帝,改用画图的方式,可以记录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会明白。

黄帝就命仓颉着手办理这个事,不用随军打仗了。

仓颉接受任务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还没有进展。

冬天到了,外面下了大雪,仓颉想去打猎,顺便放松一下。

一路上,看到山鸡、小鹿跑过,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脚印。

仓颉发现,他们的脚印都不同,突然来了灵感。

画山鸡的脚印就代表山鸡,画鹿的脚印,不就是鹿吗。

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征画出来,不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吗。

仓颉向黄帝报告了之后,黄帝听了非常高兴。

命仓颉把天下的所有东西,上至日月,下至飞禽走兽,都按不同的特征画出来,并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于是,仓颉开始了造字的旅程。

仓颉每天上观日月星辰,下观万物生灵,创造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

并刻在石头和木头上。

后来发现太沉重,不便携带,成了仓颉的心病。

后来有人从河边捉来一只大乌龟,请仓颉造个字,仓颉发现龟壳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个“龟”字,并刻在龟壳上。

但乌龟趁人不备时逃走了。

三年后,乌龟在另一个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诉仓颉,龟壳上刻的字还在,不但没被水冲掉,而且字长大了,而且更清晰。

于是仓颉想到,龟壳很常见,不但很轻,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记录材料。

他把创造的字,都记录在龟壳上,串起来。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充满了吸引力和好奇心。

那么,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呢?
外国人对汉字的第一印象是“美”。

汉字的笔画优美,线条流畅,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形态和意义,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外国人常常会被汉字的美感所吸引,甚至会在学习汉字时感到一种愉悦的感觉。

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外国人常常会被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所吸引,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一种“难以掌握”的技能。

由于汉字的结构和意义都非常独特,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从发音到笔画,从字义到用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

外国人常常会对学习汉字产生一种挑战的感觉。

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一种“有用”的技能。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汉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

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为外国人在商务、旅游、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一种美丽、神秘、难以掌握,但又非常有用的存在。

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为外国人在各个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汉字的学习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汉字的美丽和魅力。

美国孩子眼中的汉字

美国孩子眼中的汉字

美国孩子眼中的汉字作者:渝鹭飞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18年第04期我是一个老师,在美国教中文。

我的学生有小学生,也有高中生。

对他们来说,中文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

他们对拼音感到“眼熟”,可是加上调号以后,他们就蒙了。

汉字更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到了这些美国孩子的眼中,突然就有了不一样的面貌。

有一次中文课上,我听到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跟她的同桌说:“Do you want to draw characters?”(你想画汉字吗?)没错,对美国孩子来说,汉字就像一幅幅神秘的图画,等待他们探索。

于是我灵机一动,鼓励学生们设计汉字画,创作汉字故事,来帮助他们学习汉字。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美国孩子“画”的汉字吧!在最开始的几节中文课上,我带着学生们看过甲骨文,欣赏过汉字的演变,还猜过汉字的意思,他们觉得汉字特别有趣。

虽然是美国学生,但是和中国的小学生一样,他们也有抄写生字的作业。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根据笔画顺序,每个字抄九遍。

不过,很少有学生会真的照着笔顺写,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先写什么就先寫什么,所以,写起字来总是东缺一笔西缺一画的,看得我哭笑不得。

每次听写的时候,看着学生们抓耳挠腮的样子,我都觉得他们分外可爱。

有些学生的字写得很好看,有些学生的字歪歪扭扭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我妈妈也嫌弃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呢。

现在,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一些。

如果过分强调写字的细节,反倒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瞧,经过练习,他们的字是不是写得很不错呢?让学生理解一种全新的文化是需要时间的,当美国的孩子经过探索,发现汉字之美,他们才会有余力,去关注怎么样才能把汉字写得更漂亮,进而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更深厚的兴趣。

所以,如果你也在学习一门外语,不要急,慢慢来,细心感受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这样才能让你的学习更快乐!。

国外著名名人对汉字的评价

国外著名名人对汉字的评价

国外著名名人对汉字的评价化表达最重要的是语言跟文字,中国在秦统一了文字,所以这么大的一个地区,这么多族群,言语不一样,文字也不相同,在中国这是非常丰富的文化财产。

秦统一之后,虽然言语不同,文字相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个问题解决了。

而且中国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全世界的文字用拼音,用语音,但是中国文字是表意,它不是表音。

看到这个文字的符号,你就懂得它里面的含义,所以它是一种美,一种艺术。

这个文字虽然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一点,但是从小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困难,因为它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表音的这个文字,隔个二、三百年就起很大的变化,那个文字后人看不懂,但是表意的这个文字没有这种障碍,它没有空间障碍,没有时间障碍。

所以这种文字只要你懂得,你认识它、懂得它,几千年前写的东西现在人看,不会把意思看错、想错,所以这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文字。

过去英国XX比对中国文字都非常赞美,认为这个东西应该要保存下去,他说中国古文用这种文字写出来。

现在我们学文言文,一般二到三年的时间就能够看,甚至于能够写。

五年级下册语文门内添活字写一篇关于文字的笑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门内添活字写一篇关于文字的笑话

海明威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

一次他参加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这位洋老兄却吓了一大跳!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关于汉字的笑话故事二:海明威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

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

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关于汉字的笑话故事三:一次宴请海明威,中方代表客气地告诉他今晚为他准备了一餐便饮时,区位汗名元至有两来山珍问味吃惊道:“如果说这是一餐便饭,那可真正是一餐‘大便饭’了。

”搞得我一个晚上没胃口。

关于汉字的笑话故事四:才子巧辩传说,曾有一位江南才子初到京城,看哪哪新鲜,逛着逛着,竟然误闯皇家园林,被值守的官员发现并拘捕,当下喝问才子道:“你是何方歹人?竟敢擅入禁地!”才子于是报上自己的姓名和来历,没想到官员一听,虽然知道此人无害,却有意想捉弄于他于是说:“噢,原来是位才子。

听说你很会说笑话,如你能说个笑话,把我逗乐喽,我就放了你。

但是,只许说一个字。

如说不成,那就多有得罪,把你入监察看! ”一个字的笑话可怎么说呢?官员满以为这下难住了对方,谁想到才子思忖半晌,突然脱口道:“屁! “官员一听,顿时火起:“什么?! ”“屁!”才子点头肯定到,“就是‘屁’! ““什么意思?“看着官员满脸怒气又转为满头糊涂,才子这才恭恭敬敬地解释:“放由您,不放也由您。

官员一听,竟一时无法反驳,不由佩服才子的机智,顿时哈哈大笑,把才子放了。

关于汉字的笑话故事五:耳朵在此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汉字?

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汉字?

外国⼈如何看待中国汉字?
外国⼈如何看待中国汉字,我想得分是哪⾥的外国⼈,如果是⽇本⼈,他们估计觉得不咋神奇。

但是对于其他不同语系的⽼外来说,肯定⼤部分都觉得好奇和神秘,想要去学学看,但是学过之后,他们就会评价中⽂是他们见过最难学的语⾔。

⾸先,很多⽼外很好奇中⽂,因为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明很感兴趣,也想和中国⼈做⽣意,所以会想着去学学中⽂,这些⽼外很多都被中⽂难倒了。

⼀个刚发⽣的笑话,我刚去孩⼦学校做义⼯,碰到⾃⼰孩⼦就⽤中⽂跟她聊了⼏句,他们班其他孩⼦就⼀直看着我们,为啥呢,因为他们学校也有中⽂课,他们已经学了好⼏年了,还⼀个字都听不懂我和孩⼦的对话,估计⼼⾥都在狐疑他们学的是不是中⽂。

当然,很多⼈不知道,现在很多国外的⼩学开始把中⽂作为第⼆语⾔来学习,跟我们从⼩学英语⼀样,据我家⼩孩反映,⽼外孩⼦学中⽂⽐我们学英语痛苦多了。

其次,很多⽼外觉得中⽂很酷,会把中⽂纹到⾝上。

我隔壁的⽩⼈同事,胳膊上纹了个家字,结果我问她是什么字,她竟然不会这个中⽂,但是知道英⽂意思,她说就是觉得好看,很酷,她朋友很多都在⾝上纹了中国字。

最后,当然也有⽼外很喜欢中⽂、中⽂学的很好。

我们公司因为和中国有业务来往,⽼外发起⼀股学中⽂热潮,很多⽼外都请我帮他们⽤中⽂翻译了他们的名字,还买了中⽂学习书、请了中⽂⽼师来教。

有⼀天⼀个同事竟然开始⽤中⽂跟我打起招呼,磕磕巴巴说起来,我挺好奇他咋学的,跟他到办公室⼀看,⼈家有本书,上⾯每个中⽂都⽤英⽂标记了发⾳和意思,跟我们⼩时候学英语⼀样,⽤中⽂拼⾳标记英语发⾳。

⽼外如何看待中⽂,我想中⽂对他们来说是⼀门很想了解、掌握的语⾔,但是⼜相当难学会的语⾔,所以很多⼈觉得把中⽂纹在⾝上很酷。

令洋人困惑的汉语

令洋人困惑的汉语

令洋人困惑的汉语“另类词汇”纪洞天有一则笑话,令人捧腹大笑。

某日,一个对中文略知一二的外国人去某工厂参观。

头号路上,厂长说:“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

”外国人不懂这句汉语,问翻译:“方便是什么意思。

?”翻译说:“就是去厕所。

”参观结束后,厂长热情地对这信外国人说:下次您方便的时候一起吃饭!”外国人很不高兴了,用生硬的中文说:“我在方便的时候从来不吃饭!”厂长:```````笑过之后,我们不由地想到,确实是有些汉语的“另类词汇”对外国人来说太难太难了。

再说说仓颉发明的这个“便”字就难倒了许多老外。

有个老外在中国友人那儿吃了杨州炒饭。

他问道:“这是什么饭?觉得味道好极了!”中国人说:“过奖了,这不过是一道便饭而已。

”老外问:“便饭是什么意思?”中国人说:“就是又简便又便宜的饭。

”回家后,老外买来一本英汉对照的中国菜谱,学起了杨州炒饭。

过了几天,他特地请中国友人一家吃他亲自炒的杨州炒饭。

中国人吃了他的炒饭,称赞他真是了不起啊,才几天就学会了杨州炒饭。

老外被中国人恭维得飘飘然了,但他觉得自已还是应当显得谦虚点,便说道:“没有啦,我也是按照菜谱依样画胡芦的,这只是家常便饭,像这样的小便饭实在算不了什么,你要是叫我做大便饭我也做不来。

别客气,尽管方便!”天啊,这说的是什么话?大家都笑得连饭都喷出来了。

老外看得目瞪口呆,他实在不明白大伙儿为何会乐成这副模样。

在美国,有位老美找我学中文,我则向他请教英文,双方互惠互利。

有一天,他问:“我实在闹不明白,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甚至说四千多年前,黄帝就发明了指南车,中国也有南北货的说法,可是一说到物品,中国人总是称东西而不说南北,这是为什么呢?”我解释道:“你确实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中国人历来就有五行说,也说以水、木、金、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了五行说。

而东西南北中又是以水木金土火相对应的。

东对木,西对金,南对火,北对水,中对土,人们买物品总得拎个篮子吧,木、金还可以往篮子里装,水、火就装不得了,于是人们就将买物品称之为买东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刘为:林西莉女士是一位作家和汉学家,她来自瑞典。

她写了一本畅销书《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

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并且它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还有芬兰文和挪威文,现在又有了中文版,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下面我们想先请林女士谈一下她怎么对汉字发生兴趣的。

林西莉: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把伞,在伞的顶端印着一些非常漂亮的汉字,跟我们所用的字母比较,这些汉字真是漂亮极了。

后来我跟瑞典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他教给我有关汉字的构成以及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学- 习汉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在这之前我还学过中国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中国的汉语打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非常地美,而学习中国的历史、艺术也是我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

刘为:看起来你学习汉语的方式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说你是从汉字人手来开始学习汉语?林西莉:对,非常地对。

因为我的老师高本汉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在中国只待过二三年的时间。

但是他的汉字知识非常地渊博我记得在50 年代末的时候我跟着高先生学习汉语,我们学习了孔子、孟子等等,我们不说汉语,只是对汉字本身进行分析。

我们朗读其中优美的句子,比如说有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行为准则等等。

但是我们从来不说汉语,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只学习汉字。

刘为: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学习汉字的方式。

林西莉:对。

从70 年代开始,我开始教授别人学习汉语和中国的历史。

我发现对汉字的起源讲得越多,比如说像甲骨文和金文,而学生就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并且对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

我的这些学生经常对我说,你能不能多讲一些汉字的知识?例如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开始进一步地研究汉字,以便能够回答学生的提问。

同时也因为我个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初衷。

15 年来我一直在搜集资料,我每年都要到中国到处看一看,拍一些照片,采访一些学者,买一些相关的书。

15 年后我对自己说,行了,15 年的时间足够了,书该出版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刘为:林女士的经历显然是非常有意思的。

请本书的中文译者李之义先生来介绍一下他所认识的林西莉。

李之义:林西莉女士是瑞典著名的汉学家、教授、作家。

她有很多其他的著作,我现在记得的,有一本书叫做《带着阿隆旅行》,还有一本是跟林德奎斯特一块儿写的,就是《从内部看中国》,另外一本就是《亚洲的经验》,最后我看到的一本书叫《毛会说什么》。

实际上我很久以前就认识林女士了。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1992 年的时候我到瑞典去,她说:“你能把我的书翻译成中文吗?”我就答应了。

这本书非常生动,它不但是介绍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实际上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古代文明史。

她用的方法,是从瑞典的文化传统出发,她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不一样,瑞典人和西方人一看就特别明白,每一段话都是一个故事。

我想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属于世界各国人民的。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欣赏、解释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使它更易于被其他国家接受。

刘为:据你刚才所说汉字是非常美丽的。

那么你能给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林西莉:我觉得所有的汉字都非常地美,我想说的是我喜欢的汉字是那么地多,当然我可以挑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字。

其中之一是“信”,你看“信”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言” ,“言”字最早指的是声言,以后的意思变成了指人类的语言。

我看到这个字的感觉是人们在促膝交谈,彼此很友好,也互相信任。

还有“乐” (1e),也可以读成(yue),“高兴”和”音乐”都是由这个字来表示的,只不过是发音不同,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很有意思。

当然了,还有许多的汉字我也非常的喜欢,比如说“木” ,木头的“木”,它就像是一位朋友站在我的面前。

还有许多许多的字。

如果你研究它们的话,你就会挖掘出字背后的意义。

如果你找到有关考古的证据,50 年代以来组织了许多这样的考古工作,你就会发现汉字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解释人们的生活。

一旦明白了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字成了你的朋友,它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刘为: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那么你认为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林西莉:很可能是住在黄河附近的人们创造的。

在黄河中游的河套地带,河水不断地这样流淌,于是就形成了中国北方广泛而富饶的平原。

那里有许多来自西伯利亚的动物,同时也有很多的人在那儿定居。

但是河水有时候会泛滥,淹没周围的地区,有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不安定的因素,比方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在商朝,商王为了对付这些难题想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商王和他的谋士用龟的腹甲,一块大约有15厘米宽,20厘米长,把它们磨光滑以后,在上面写上一些问题,问那些已经升天的祖先。

因为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在苍天神灵的周围,他们也相信用这种办法祖先能够看到这些问题。

那么为了得到答案呢,占卜者就把龟甲翻过来,在上面钻两排小圆洞,这样的话,当用烧红的铜棒放到洞里的时候,龟甲就会因为遇热发出清脆的响声。

龟甲的正面,占卜者就可以在从裂纹当中找到先人的答案。

非常有意思的是人们还会常常记录下问的问题,祖先的答案以及占卜的结果。

比如说有的写着今天去打猎运气如何?祖先的回答是会有好运的。

然后呢,还有一串祭祀祖先动物的名称,有老虎、鹿、狐狸等等。

这些甲骨文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的记录。

他们被埋在地下:3000 年不为人知。

因为接下来商朝被周朝取代,没有人再关注甲骨文。

不过100 年前他们终于被挖掘出来。

画外音100 年前,也就是公元1899 年,据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患痢疾从药店买回了一副中药,药中含有一种几个世纪以来就有的普通成分──龙骨。

然而龙骨上许多稀奇古怪的符号引起了这位学者的注意。

等他病一好,他就开始到处搜集龙骨。

经过不断地破译与研究,认定龙骨上的符号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因为是刻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之后,河南安阳郊外的小屯村因为陆续发现大量甲骨而异常热闹起来。

考古界、史学界的人士蜂拥而至,确定了这一代便是商朝第十五代王盘庚所迁的都城──殷墟。

此时,这些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文字终于重见天日。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成形文字。

在安阳附近挖掘出的甲骨约17 万多片,累计不充分的汉字共4500个,目前确认的还不到一半。

其他的文字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型文字,虽然出现的比汉字早,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了,它们成了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

而甲骨文则是今天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的雏形。

刘为:我们知道汉字是从一些小小的图画演变来的。

所以你说汉字很有意思。

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要真正了解这些字的意思是很难的。

你在书中描写过有一次你在台湾看到过一个葬礼,这似乎使你领悟到了汉字的构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林西莉:是这样,我那次在台湾看到了一个送葬的队伍,我记得在棺材后面跟着死者的亲戚,他们个个头上蒙着白布,手上都拿着一根很宽的白带子。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年纪最大的人,他的身子朝前倾着,好像在牵着家族中所有的成员,一个接一个的,包括所有的大人和孩子。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孙(孫)”这个字的结构,旁边的“丝”正是表达了一个家族像丝一样的连线。

那么汉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比如说“已经”的“经” ;“继续”的“继”、“续”等刘为:这么说来,最初的汉字是象形字?林西莉:对,最初的汉字它是表示人体某个部分的简单的图案,然后受到到各种物品的启发,比如说容器、战车等等。

但是创作抽象意义的字却非常困难了。

于是人们就把几个具有具体意义的字加以组合。

比如说“日”,这个字既是表示太阳,也表示日子。

那么“月” 这个字既表示月亮,也表示月份。

那么如果把日和月结合在一起,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字“明”,意思是清楚、明白、明亮。

刘为:对,这种构字的方式我们称为会意。

那么什么是形声?你在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你和一个朋友去刻图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理解了形声的构成方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林西莉:事情是这样的。

那次我的一个女朋友想去刻一个图章,但是她的名字很难译成相应的三个中文字,我们为此讨论了很长的时间。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名字,但是去刻的时候,那个刻图章的人说不行,这明明是个男人的名字,怎么可以用在女孩子的身上呢?这个时候又有人说,没关系,只要加个“女’’字旁就行了。

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形声字是怎样形成的。

因为加了个女字旁,你知道,人们马上就能够明白这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了。

而这个字本来是并不存在的。

但是当我们把它刻到图章上以后,我们就认为它存在了。

刘为:看来形声字真的是很有意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形声字在发音上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林西莉:对,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说“工人”的“工” 字,它看起来呢像盖房子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工具──夯,它们两个看起来的确是很相像的,你在“工”的右面加一个“力”字旁,你瞧,这就得到了一个“功”。

它们虽然发音相同,但是意思是不同的。

那如果加一个反文旁,那意思就变成了“攻击” 。

如果在“工”的上面加一个宝盖,这就变成了“空”。

加上一个角丝旁,意思就变成了“红色”。

如果加上一个木字旁,就变成了一个“杠”字。

那如果加上一个水字旁,它的意思就变成了河流。

那么像这些字它的发音曾经是非常相近,但是几经演变就变得大不相同了。

刘为:你肯定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以前有一个人当他第一次学汉语的时候,他开始从数字学起,在学了一、二、三之后,他就说不用学了,写数字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一是一横,二是两横、三是三横,那么以后多加一个数,我就多加一横就行了林西莉:这个笑话的确是很好笑,当然不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数字了。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常常用特定的方块字来表示特定的数字。

比方说像“百”、“千”⋯⋯那么汉语当中的“万”字实际是用一个虫子的图象来表示的,这种虫子就是蝎子。

因为在过去,“万” 与“蝎”的读音是相同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常常用“蝎”来代表“万”。

这种借用的方法在其他的汉字当中也会有体现,比如说“来” 字,最初的意思是“卖”字,后来才慢慢的变成了来去的“来” 。

刘为:你在书中说,从汉字中甚至可以看出妇女地位的变化,那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林西莉:是的,比如说姓名的“姓”这个字,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字应当与男人、丈夫等等联系在一起。

但这其中却有女字旁,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如果那时候的妇女的确有过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话,这个字就是一个证据。

在商朝很多的妇女当了官,有的甚至是军士的首领,从文字的记录可以看出,同样也能够从汉字本身得出答案。

刘为:你在书中还说,有一些带有女字旁的汉字描述了妇女的美丽,还有一些字却正好相反?是吗?林西莉:对对对。

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因为这些字肯定都是男人们创造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