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332.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100Ah电动车电池性能
电动道路车专用蓄电池—胶体系列一、应用领域本系列胶体蓄电池适用于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高尔夫球场车、旅游观光车、街道巡逻车、微型卡车等作为主要动力源使用。
本系列胶体蓄电池执行标准为:GB/T18332.1-2009《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二、优点和特点1、真正的绿色环保电源:本系列胶体电池采用特种稀土合金作材料,不含对环境有污染和不易回收的锑、镉等物质,同时胶体电池采用了特殊的纳米级胶体电解质,即使电池壳破裂也没有电液泄漏,增加了电池的环境安全性。
2、极低的内阻:本系列胶体电池采用特殊的低内阻隔板和先进设计及工艺结构,将电池内阻降至最低,可进行快速充电,40min内充入95%以上的容量,高倍率起动放电性能优良,高输出电压平稳,峰值功率高。
3、极低的自放电率:本系列胶体电池采用优质的原辅材料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手段,从而使电池具有极低的自放电率,可放置长2年的储存期充电后仍能正常使用。
4、长寿命设计:本系列胶体电池采用特殊的配方及工艺设计,不仅比能量高,而且使用寿命长,50%放电深度循环寿命达1200次以上,设计使用寿命达8年以上。
5、良好的PSOC容量恢复性能:本系列胶体电池放电至0V之后短接该电池正负两极24h,再重新充满电,再放电至0V之后短接该电池正负两极24h如此重复5次短接后容量仍能恢复至额定容量的90%以上。
三、规格型号与外形尺寸1.标称电压:12V2. 标称容量:100Ah(以三小时率放电/25℃)3. 参考重量:36Kg4. 使用温度范围:-25℃~55℃5. 外形尺寸:406×174×207mm6. 电气连接:M8,标准螺纹黄铜接线柱7.螺纹扭矩:25Nm8. 标准配件:M8镀镍钢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一套9. 可选配件:转接铜排,带绝缘护层连接线四、各项性能参数电池内阻电池完全充电≤10mΩ不同温度下电池容量40℃105% 25℃100% 0℃90% -10℃75% -25℃60%不同倍率容量10hr(25℃)115% 3hr(25℃)100% 1C(25℃)68%充电限压限压充电电压 2.45/2V单体(25℃)-4mv/℃浮充充电电压 2.30V/2V单体(25℃)-3mv/℃循环寿命100%(D.O.D) ≥350次75%(D.O.D) ≥700次50%(D.O.D) ≥1200次五、放电特性曲线端电压放电时间3h10h不同倍率下放电特性2h 1h六、充电特性曲线七、不同放电深度循环寿命曲线循环次数容量保持 (%)不同放电深度下的循环寿命曲线八、容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温度与容量关系曲线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25-15-55152535455565环境温度℃容量百分比%容量充电参数一览表型号最大充电电流(A)限压充电电压(V)限压充电时间(h)浮充充电电压(V)浮充充电时间(h)24V系列0.125-0.2C329.6±0.26-12 27.6±0.22-636V系列0.125-0.2C344.4±0.36-12 41.4±0.32-648V系列0.125-0.2C359.2±0.46-12 55.2±0.42-660V系列0.125-0.2C374.0±0.56-12 69±0.52-672V系列0.125-0.2C388.8±0.66-12 82.8±0.62-6144V系列0.125-0.2C3177.6±1.06-12 165.6±1.02-6 注:如果电池被安装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那么电池的温度会较高,建议限压充电电压保持在2.4V/单格,推荐使用带温度修正的充电机,在春夏温度变化剧烈的北方和西部,如果不使用带温度补偿的充电机,会严重减少电池的寿命。
铅酸电池国标
铅酸电池国标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太阳能系统和UPS等领域。
为了规范铅酸电池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也称为铅酸电池国标。
铅酸电池国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基本要求:国标规定了铅酸电池的技术要求、结构和外观、尺寸和重量、标志与包装等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保证铅酸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满意的产品。
二、性能指标:国标对铅酸电池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容量、内阻、循环寿命、自放电率等。
这些指标是衡量铅酸电池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用户选购铅酸电池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三、试验方法:国标规定了铅酸电池的试验方法,包括容量测定、内阻测定、循环寿命试验、自放电率测定等。
这些试验方法是验证铅酸电池性能指标的有效手段,确保铅酸电池符合国家标准。
四、质量控制:国标对铅酸电池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要求,包括原材料和组装过程的控制,产品的检验和验证等。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铅酸电池的质量稳定可靠,并提供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五、健康安全:国标对铅酸电池的健康和安全性进行了要求,包括防护措施的规定、有害物质的限制等。
这些要求旨在保护用户和环境免受铅酸电池的潜在危害。
铅酸电池国标的制定,对于整个铅酸电池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国标规定了铅酸电池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国标规定了铅酸电池的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最后,国标规定了铅酸电池的健康安全要求,保护了用户和环境的健康。
然而,目前铅酸电池国标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标对于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自放电率等指标要求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其次,国标对于铅酸电池的环境友好性要求不明确,没有对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提出具体要求。
此外,国标的执行和监督也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和监管力度。
总的来说,铅酸电池国标是对铅酸电池行业的管理和规范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用户安全和环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铅酸电池国标
铅酸电池国标
摘要:
1.铅酸电池国标简介
2.铅酸电池国标的主要内容
3.铅酸电池国标的重要性和影响
正文:
铅酸电池国标是我国针对铅酸电池产品制定的强制性标准,旨在规范铅酸电池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该标准对铅酸电池的分类、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铅酸电池国标,铅酸电池主要分为两类:启动用铅酸电池和动力用铅酸电池。
其中,启动用铅酸电池主要用于汽车起动、摩托车起动等;动力用铅酸电池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铅酸电池,国标对其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关键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铅酸电池国标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条件和检测能力,确保产品质量。
在销售环节,国标要求铅酸电池产品必须附有合格证、说明书等资料,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和使用方法。
铅酸电池国标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此外,国标还要求企业对废旧铅酸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以防止重金属污染。
铅酸电池国标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高了行业准入门
槛,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国标有助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最后,铅酸电池国标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推动了我国铅酸电池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概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刘毅(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30引言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关键必备的储能设备,动力电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推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
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还存在着不少隐患,面临着标准体系缺失、技术不成熟、安全性重视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生产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除了已有的少数几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外,仍存在大量缺口。
各个厂家生产的电池单体、电池组在规模、尺寸和性能等方面难以统一,缺乏相关标准,已经对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动力电池相关的安全标准、测试标准空缺,无法提供有关证明,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运输等方面。
本文客观、科学地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现状,提出了适应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发展策略,这对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产品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发展循环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及主要内容1.1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标委会我国负责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制修订的机构主要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者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后者负责汽车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备案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下设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77、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9、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全国电池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7、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176等负责制修订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如图1。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是1988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由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管,委员来自与汽车产品相关的各政府部门及汽车行业骨干单位。
GBT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GBT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前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高度进展,由汽车尾气引起的大气污染也随之增加。
为了排除污染,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又重新推动了对电动道路车辆的开发、研制和生产进程,如此也就促进了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的开发和研制。
目前国内外尚无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的标准,因此制定本标准时仅参照了GB/T 5008.1-199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和GB/T 7403.1-1996《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确定本标准内容时一方面要依据电动道路车辆的有关技术要求,同时又考虑我国铅酸蓄电池的现有水平。
目前我国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制定标准时以我国目前最新水平为准。
本标准的技术要求比上述两个标准增加了低温、水损耗和密封反应效率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编写的格式采纳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写,以规范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沈阳蓄电池研究所、国营第四八二厂、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郭凤桐、曲晓虹、沈景平、汪继强、张兆帧、齐国光、周立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GB/T 18332.1-2001Lead-acid batteries for electric road vehicles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用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道路车辆用额定电压12 V的铅酸蓄电池。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目录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目录标准目录标准名称国家标准GB/T 11918-2001工业用途的插头插座、电缆耦合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8332-1-22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B/T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与故障防护GB/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5-2001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6-200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7-2001电动车辆的电磁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带宽9kHz~30MHz GB/T 18388-2001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与直流充电站GB/T 18488-1-2001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8488-2-2001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GB/T 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0-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9751-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752-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试验方法GB/T 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5-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B 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电子行业国家标准20031255-T-604燃料电池术语20031265-T-60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20031265-T-60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20031303-T-604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20031254-T-604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0031306-T-604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产品分类20031307-T-604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
铅酸蓄电池标准
铅酸蓄电池标准国家标准1 GB 2900.11—89 蓄电池名词术语2 GB 5008.1—1991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能条件3 GB/T 5008.2—1991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品品种和规格4 GB 5008.3—1991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端子的尺度和符号5 GB 13281— 1991 铁路客车用铅酸蓄电池6 GB 13337.1 —1991 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技能条件7 GB/T 13337.2 —1991 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规格及尺度8 GB 12169 —1990 船只起动用铅酸蓄电池9 GB 4554—84 蓄电池用硫酸10 GB/T 7403.1—1996 牵引证铅酸蓄电池11 GB/T 7404.1—2000 内燃机车用排气式铅酸蓄电池12 GB/T 7404.2—2000 内燃机车用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13 GB/T 18332.1 —2001 电动路途车辆用铅酸蓄电池14 GB/T 469—1995 铅锭15 GJB 516A—95 军用轿车用免保护铅酸蓄电池规范16 GJB 1724—93 装甲车辆用铅酸蓄电池规范17 GJB 2514—1995 军用免保护铅酸蓄电池通用规范18 GJB 606—1988 航空用铅酸蓄电池通用技能条件19 YD/T 799—2002 通信誉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20 DL/T 637—1997 电力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定货技能条件21 GB 7957—87 矿用安全帽灯机械工业标准1 JB/T 1866 — 1999 航标用铅酸蓄电池2 JB/T 2599 — 1993 铅酸蓄电池产品型号编制办法3 JB/T 3076 — 1999 铅酸蓄电池槽4 JB/T 3941 — 1999 铅酸蓄电池包装5 JB/T 4282 — 1992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6 JB/T 5821 — 1991 铅酸蓄电池用普通螺纹公役与合作7 JB/T 6457.1 — 2004 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产品分类8 JB/T 6457.2 — 2004 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技能条件9 JB/T 6766 — 1993 铅酸蓄电池用橡胶、塑料零件尺度公役10 JB/T 7630.1 — 1998 铅酸蓄电池超细玻璃纤维隔板11 JB/T 7630.2 — 1998 铅酸蓄电池微孔橡胶隔板12 JB/T 7630.3 — 1998 铅酸蓄电池烧结聚氯乙烯隔板13 JB/T 7630.4 — 1998 铅酸蓄电池熔喷聚隔板14 JB/T 7630.5 — 1998 铅酸蓄电池微孔聚乙烯隔板15 JB 8200 — 1999 煤矿防爆特殊型电源设备用铅酸蓄电池16 JB/T 8451 — 1996 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17 JB/T 9653 — 1999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18 JB/T 9654 — 1999 铅酸蓄电池用固化管19 JB/T 10052 — 1999 铅酸蓄电池用电解液20 JB/T 10053 — 1999 铅酸蓄电池用水21 JB/T 10054 — 1999 铅酸蓄电池用排管22 JB/T 10262 — 2001 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煤炭标准:1 MT 409—1995 报警矿灯2 MT 242—1998 KJ型矿灯3 MT 334—93 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设备通用技能条件4 MT 26—91 矿用KS型安全帽灯5 MT 491—1995 煤矿防爆蓄电池电机车通用技能条件6 MT 658—1997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IEC 标准:IEC 60254—1 铅酸牵引电池—榜首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办法IEC 60254—2 铅酸牵引车电池—第二部分:电池及端子的尺度、极限标示IEC 60896—11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第11部分:排气式—一般要求和试验办法IEC 61056—1 第二版: 一般用铅酸电池(阀控式)—榜首部分:一般要求、功用物性—试验办法IEC 61056—2 第二版:一般用铅酸电池(阀控式)—第二部分:尺度、端子和标示IEC 61982—3 电气路途车辆动力用二次电池组—第1部分:试验参数、第3部分功能和寿数试验(合适城市交通用车辆)。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习题库
习题库课程名称: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检修第一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名词解释1、混合动力系统2、混合动力汽车2.选择题1、电动车的热效率()。
A.高 B.低 C.2、混合动力系统简称()。
A.HPSB.ABSC.HSPD.HEV3、以下哪项不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简称()。
A、HVB、HEVC、HE D.HC4、由燃料电池和电能蓄储存器组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则常缩写为()。
A、FCHVB、HHVC、HEV D.HV3.填空题1、电动汽车指用驱动的汽车。
2、常见的把电动汽车分为、、。
3、混合动力系统(HPS)即指这种采用种或种以上能量转换方式的能量转化装置,其突出的优点是能量转换效率。
4、常见的动力有、、、和等。
5、底盘的四大组成部分:、、、。
6、HEV的特点是与两种动力的组合。
4.判断题1、电动车续行里程长,承载量少。
2、电动汽车成本低。
3、动力传动系统的作用是产生动力并将其传给驱动轮。
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优点是排低。
5、HEV只有一种动力源。
5.简答题1、电动车的优势。
(至少三项)2、简答混合动力汽车的概念。
3、简答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4、列举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特点。
5、列举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特点。
6、列举现今的混合动力汽车车型。
(至少五项)。
7、电驱动系统的组成。
8、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
9、电动车的优势与不足表现在什么地方?10、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是什么?11、合动力汽车的优势包括哪些内容?12、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哪些内容?第二章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与原理1.名词解释1、纯电动汽车2、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选择题1、HEV与传统汽车类似,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常见分类方法有( )种。
A、10B、12C、9D、8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称()。
A、PHEVB、SHEVC、THEVD、YHEV3、SHEV的全称是()。
A、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B、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D、串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4、以下哪项不能称为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A、串并联混合式混合动力汽车B、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D、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5、丰田普锐斯的动力系统采用以下哪种形式?()A、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B、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C、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D、串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6、单桥驱动式全面混合型混合动力乘用车是()中最为常见的车型之一。
电动车辆标准目录
已发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GB/T 17938 —1999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GB 24155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GB/T 4094.2 —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T 18332.1 —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1 —2001 GB/T 18332.2 —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B/T 18384.1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1 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2 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5 —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5 —2001 GB/T 18386 —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6 —2001 GB/T 18387 —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GB/T 18387 —2001GB/T 18388 —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 —2001 GB/T 18487.1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8488.1 —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 部分:技术条件GB/T 18488.2 —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 部分:试验方法GB/T 19596 —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0 —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9751 —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752 —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9753 —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 —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5 —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B/T 19836 —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20234 —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 24156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24157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24158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18488.1 —2001 GB/T 18488.2 —2001GB/T 24347 —2009 电动汽车DC/DC 变换器GB/T 24548 —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GB/T 24549 —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4552 —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4554 —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Z 18333.1 —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 18333.2 —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QC/T 741 —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QC/T 742 —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 743 —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744 —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QC/T 791 —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792 —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QC/T 816 —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GB/T 23645 —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标准1. ISO 6469-1-2009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 1 部分:车载电能储14存装置2. ISO 6469-2-2009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 2 部分:功能安全性措施12及失效防护3. ISO 6469-3-2001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 3 部分:人员电气伤19害防护4. ISO 8713-2005 电动车辆——词汇245. ISO 8714-2002 电动车辆——能源消耗参考值和范围——乘用车和轻30型商用车试验程序6. ISO 8715-2001 电动车辆——道路运行特性227. ISO/TR 11954-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速度检测方法128. ISO/TR 11955-2008 混合动力电动道路车辆——电荷平衡检测方法指南169. ISO 23273-1-2006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 1 部分:汽车功能安全性10. ISO 23273-2-2006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 2 部分:对以压缩氢为燃料的车辆氢伤害的防护11. ISO 23273-3-2006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 3 部分:人员电气伤害防护12. ISO 23274-2007 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和燃料消耗量的测量46——非外部充电式车辆13. ISO 23828-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检测——压缩氢燃48料汽车14. ISO/TR 11954-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车速的测量15. ISO/TR 11955-2008 混合动力电动车—充电平衡测量指南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1. IEC 60254-1 铅酸动力电池-第1 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2.IEC 60254-2 铅酸动力电池-第2 部分:电池和接线端子尺寸,电池电极标记3. IEC 60349-1 电力牵引-轨道和道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1 部分:除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之外的交流电机4. IEC 60349-2 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3 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5.6. IEC 60349-3IEC TR 61044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 3 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铅酸动力电池的充电时机7. IEC TR 61431 铅酸动力电池监测系统使用指南8. IEC 61982-1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1 部分:测试参数9. IEC 61982-2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2 部分:动态放电性能测试和动态耐久性测试10. IEC 61982-3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3 部分:性能和寿命测试(道路和城市车辆)11. IEC TR 60783-1984 电动汽车线束及连接器2412. IEC TR 60784-1984 电动汽车检测设备1813. IEC TR 60785-1985 电动汽车旋转电机2214. IEC TR 60786-1984 电动汽车控制器3215. IEC 61851-1-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 部分:一般要求8616. IEC 61851-21-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1 部分:道路车辆与38直流、交流电源传导连接的要求17. IEC 61851-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2 部分:道路车辆交50流充电站18. IEC 62576-200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双层电容器—试验方法和电气特56性19. IEC 62196-2009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第 1 部分:不超过250A a.c. 和400A d.c. 的充电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1. ECE R83 关于就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批准汽车的统一规定(修订版)102. ECE R100 关于就结构和功能安全性的特殊要求方面批准蓄电池电动车辆的统一规定26 3. ECE R101 关于就CO 2排放和油耗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内燃机的乘用车和17就电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电传动系的M 1和N1 类车辆的统一规定(修订版)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 )1 FMVSS 305 电动车辆—电解液溅出及电击保护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SAE)13 1. SAE J 551/5-2004 电动车宽带(9 kH-30 MHz )磁场和电场强度性能等级和测量方法2. SAE J 1711-1999 混合电动汽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污染物检测推荐规程693. SAE J 1715-2008 电动车术语224. SAE J 1718-1997 电动乘用车和轻型载货车在充电过程中氢气排放检测175. SAE J 1742-2005 车载高压电线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246. SAE J 1766-2005 电动和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碰撞完整性试验推荐规程167. SAE J 1772-2001 SAE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连接328. SAE J 1773-1999 SAE 电动汽车耦合充电359. SAE J 1797-2008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包装推荐规程2310. SAE J 1798-2008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性能级别推荐规程1611. SAE J 2288-2008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寿命周期试验 512. SAE J 2289-2008 电气驱动电池包系统功能指南1413. SAE J 2293-1-2008 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第 1 部分:功能要求及系统84构造196 14. SAE J 2293-2-2008 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第 2 部分:通讯要求及网络结构15. SAE J 2344-1998 电动汽车安全指南1116. SAE J 2380-1998 电动汽车电池振动试验 617. SAE J 2464-1999 电动汽车电池滥用试验1518. SAE J 2572-2008 燃料电池及压缩氢为燃料的混合燃料电池汽车燃油消耗量检测及排列顺序19. SAE J 2574-2002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20. SAE J 2578-2002 燃料电池汽车一般安全推荐规程21. SAE J 2579-2008 燃料电池及其它氢燃料车辆技术信息报告22. SAE J 2594-2003 可回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设计规程23. SAE J 2600-2002 压缩氢汽车再充注连接装置24. SAE J 2615-2005 汽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试验25. SAE J 2616-2005 汽车用燃料电池燃料处理系统性能试验26. SAE J 2617-2007 汽车用燃料电池堆试验推荐规程27. SAE J 2711-2002 混合电动车和重型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的推荐规程6828. SAE J 2719-2008 为燃料电池汽车制定氢质量指南的信息报告29. SAE J 2758-2007 混合动力车用可充注能量贮存系统可用最高能量的确定30. SAE J 2760-2006 燃料电池及其他混合动力汽车压力术语31. SAE J 2907 车辆驱动电机和电力子系统功率评定方法美国电动运输协会标准(ETA )美国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要求1 ETA-HAC002-2001 试验控制2 ETA-HAC006-2001 整车检验3 ETA-HTP002-2001 混合动力汽车加速、爬坡性能和减速试验规程4 ETA-HTP003-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规程5 ETA-HTP004-2001 电动汽车等速续驶里程试验6 ETA-HTP005-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粗糙路面试验7 ETA-HTP006-2001 制动试验8 ETA-HTP008-2001 电池充电9 ETA-HTP009-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产生的磁场(EMF) 和电磁辐射(EMI) 的测量和评估10 ETA-HTP012-2001 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能源管理系统(BEMS) 评估欧洲标准(EN)1 EN 1821-1-1996 电驱动道路车辆道路操纵特性测量方法第1 部分:纯电动汽车2 EN 1821-2-1999 电驱动道路车辆道路操纵特性测量方法第2 部分:热电混合动力汽车3 EN 1986-1-1997 电驱动道路车辆能量特性测量第1 部分:纯电动汽车4 EN 1986-2-2003 电驱动道路车辆能量特性测量第2 部分:热电混合动力汽车5 EN 1987-1-1997 电驱动道路车辆特殊安全要求第1 部分:车载储能装置6 EN 1987-2-1997 电驱动道路车辆特殊安全要求第2 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7 EN 1987-3-1998 电驱动道路车辆特殊安全要求第3 部分:使用者触电防护8 EN 12736-2001 电驱动道路车辆利用车载充电器进行充电时的噪声声压级的确定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的测量第 1 部分:热电混9 EN 13444-1-2001 电驱动道路车辆合动力汽车10 EN 13447-2001 电驱动道路车辆术语日本工业标准1. JIS C8801-2002 磷酸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般要求2. JIS C8802-2003 磷酸燃料电池加速老化试验方法3. JIS C8803-2005 磷酸燃料电池发电机构的表示方法4. JIS C8801-2002 磷酸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般要求5. JIS C8811-2005 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发电机构的表示方法6. JIS D0112-2006 电动车术语137. JIS D0113-2006 电动车术语(电机和控制器)98. JIS D0114-2006 电动车术语(电池)179. JIS D0115-2006 电动车术语(充电器)1210. JIS D1301-2001 电动车辆——续驶里程和能耗的测量1711. JIS D1302-2004 电动车辆——电机——最大功率的测量方法712. JIS D1303-2004 电动车辆——电池——充电效率试验方法 513. JIS D1304-2004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充电效率试验方法 514. JIS D5303-1-2004 铅酸牵引电池—第1 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15. JIS D5303-2-1998 铅酸牵引电池—第2 部分:电池尺寸、接线柱及电池两极的标记16. JIS D5305-1-2007 电动道路车辆—安全参数—第1 部分:动力电池1717. JIS D5305-2-2007 电动道路车辆—安全参数—第 2 部分:功能安全和8失效防护18. JIS D5305-3-2007 电动道路车辆—安全参数—第 3 部分:人员的电危17险性防护日本电动车辆协会(JEVS)1 JEVS C 601-2000 电动汽车充电器用插入连接器2 JEVS D001-1995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尺寸和构造要求3 JEVS D002-1999 电动汽车用镍金属混合密封蓄电池尺寸和构造4 JEVS D701-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容量试验方法5 JEVS D702-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试验方法6 JEVS D703-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功率密度试验方法7 JEVS D704-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工况寿命试验方法8 JEVS D 705-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容量试验方法9 JEVS D 706-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试验方法10 JEVS D 707-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功率密度及峰值功率试验方法11 JEVS D 708-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寿命试验方法12 JEVS D 709-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动态放电容量试验方法13 JEVS D 710-2002 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充电效率试验方法14 JEVS D 711-200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容量试验方法15 JEVS D 712-200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试验方法16 JEVS D 713-200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输出密度及输入密度试验方法17 JEVS E701-1994 电动汽车铅酸动力电池容量测试规程18 JEVS E702-1994 电动汽车车上使用的等效电机的动力测量(扭矩和速度测量)19 JEVS E901 电动汽车电机和控制器铭牌20 JEVS G101-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的充电能力21 JEVS G102-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铅酸蓄电池22 JEVS G103-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充电接头23 JEVS G104-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通讯协议24 JEVS G105-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连接器25 JEVS G 106-2000 电动汽车用感应充电系统一般要求26 JEVS G 107-2000 电动汽车用感应式充电系统手动连接27 JEVS G 108-2001 电动汽车用感应充电系统:软件界面28 JEVS G 109-2001 电动汽车用感应充电系统:一般要求29 JEVS G 901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机铭牌30 JEVS Z101-1987 电动车辆试验方法通则31 JEVS Z102-1987 电动汽车最高速度试验方法32 JEVS Z103-1987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试验方法33 JEVS Z104-1987 电动汽车爬坡能力试验方法34 JEVS Z105-1988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工况试验方法35 JEVS Z106-1988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等速试验方法36 JEVS Z107-1988 电动汽车电动机及控制器联合试验方法37 JEVS Z108-1994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及能量消耗的测量(充电器充电)38 JEVS Z109-1995 电动汽车加速性能的测试39 JEVS Z110-1995 电动汽车最大巡航速度的测量40 JEVS Z111-1995 电动汽车参考能量消耗的测量(电池输出)41 JEVS Z112-1996 电动汽车爬坡试验方法42 JEVS Z804-1993 电动汽车控制器、指示器和信号装置标志43 JEVS Z805-1998 电动汽车车辆44 JEVS Z806-1998 电动汽车术语电机和控制装置45 JEVS Z807-1988 电动汽车术语电池46 JEVS Z808-1988 电动汽车术语充电器47 JEVS Z901-1995 电动汽车技术参数标准格式(主要技术参数表)48 JEVS TG Z101-1999 电动汽车电能量测量方法49 JEVS Z802-1988 电动汽车术语电池和充电器50 JEVS Z701-1994 电动汽车电动机及控制器联合驱动测量51 JEVS TG D001-1999 电动汽车用阀控式铅酸电池的安全标识相关导则52 JEVS TG G101-2000 电动汽车的200V 充电系统53 JEVS TG G102-2001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安装54 JEVS TG Z001-1999 电动汽车用充电操作标识的相关导则55 JEVS TG Z002-1999 电动汽车用高电压部件标识的相关导则日本道路车辆型式批准手册(2008)◎11-1-4-101 附件101◎11-1-4-110 附件110◎11-1-4-111 附件111 燃料电池车乘员高压防护技术标准(19)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乘员高压防护技术标准(17)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碰撞后乘员保护技术标准(21)Add.Add.◎ 11-5-8 柴油蓄压型混合动力车辆结构要求(4)◎ 11-7-43 保证进行大臣认定的可靠性试验的燃料电池车安全和环保性能的技术指南(8)◎11-7-51 燃料电池车安全性和环保技术指(1995 年自审第1243 号)南(8)◎11-7-59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测量规程(33)(2004 年国自环第60 号)◎TRIAS 5-5-2003 电动车辆10.15 工况每次充电续驶里程及交流电消耗量试验规程(28)◎TRIAS 5-6-2003 电动车辆每次充电匀速续驶里程及交流电消耗量试验规程(7)■TRIAS 5-7-2003 电动摩托车每次充电续驶里程及交流电消耗量试验规程(8)◎TRIAS 67-2005 燃料电池车乘员高压保护试验规程(7)▼12-2-27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测量规程(30)▼12-2-30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消耗量分等试验规程(9)▼12-2-34 使用hardware-in-the-loop 模拟软件的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消耗量分等和污染物排放试验规程(122)▼12-2-3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Hill 系统认证试验暂定规程(2)◎13-7-7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台架法测量污染物排放试验数据的管理(37)◎13-7-8 采用HILS 系统的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消耗量分等和污染物排放试验数据的管理(46)◎13-95-8 柴油混合动力发动机13 工况排气排放物的测量的管理规程(12)◎13-99-9 汽油混合动力车排气排放物试验规程(18)◎(2004 年自环第60 号)(2006 年自环第278 号)(2007 年自环第281 号)(2007 年自环第282 号)(2007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2007-7 号)(2007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2007-8 号)(1995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8 号)(1999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99-9 号)14-12-1 电动车驱动电机额定输出功率试验规程(7)14-12-1-commentary 电动车驱动电机额定输出功率试验规程(commentary )(4)14-12-2 电动车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试验规程(7)14-12-2-commentary 电动车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试验规程(commentary )(2)14-12-3 电动车10.15 工况下每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量试验规程(32)(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G4094.2《GB/T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9.60G18332.1《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21.60G18332.2《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9.60G18333.1《GB/T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9.60G18333.2《GB/T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9.60G18384《GB18384.1~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8.00G18385《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4.40G18386《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14.40G18387《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19.20G18388《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12.00G18487.1《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16.80G18487.2《GB/T18487.2-2001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14.40G18487.3《GB/T18487.3-2001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15.60G18488.1《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24.00G18488.2《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19.20G19596《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19.20G19750《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12.00G19751《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2.00G19752《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2.00G19753《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14.40G19754《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40.80G19755《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16.80G19836《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9.60G20234《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19.20G24548《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21.60G24549《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9.20QC742《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12.00QC743《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18.00QC744《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18.007.发动机、内燃机标准G725《GB/T 725-2008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12.00G727《GB/T727-2003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9.60G1147.1《GB/T 1147.1-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21.60G1147.2《GB/T 1147.2-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2部分:试验方法》26.40G1149.1《GB/T 1149.1-2008 内燃机活塞环:通用规则》26.40G1149.2《GB/T1149.2-1994 内燃机活塞环:术语》12.00G1149.4《GB/T 1149.4-2008 内燃机活塞环:质量要求》19.20G1149.5《GB/T 1149.5-2008 内燃机活塞环:检验方法》26.40G1149.6《GB/T 1149.6-2008 内燃机活塞环:铸铁刮环》28.80G1149.7《GB/T1149.7-1994 内燃机活塞环:螺旋撑簧油环》42.00G1149.8《GB/T 1149.8-2008 内燃机活塞环:矩形钢环》24.00G1149.9《GB/T 1149.9-2008 内燃机活塞环:梯形铸铁环》28.80G1149.13《GB/T 1149.13-2008 内燃机活塞环:油环》24.00G1149.14《GB/T 1149.14-2008 内燃机活塞环:螺旋撑簧油环》48.00G1859《GB/T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12.00G1883.1《GB/T 1883.1-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1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19.20 G1883.2《GB/T 1883.2-2005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2部分:发动机维修术语》15.60G2497《GB/T 2497-2008 船用柴油机增压空气冷却器》19.20G2820.1《GB/T 2820.1-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用途、定额和性能》25.20 G2820.2《GB/T 2820.2-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发动机》21.60G2820.3《GB/T 2820.3-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用交流发电机》21.60G2820.4《GB/T 2820.4-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25.20 G2820.5《GB/T 2820.5-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发电机组》36.00G2820.6《GB/T 2820.6-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试验方法》21.60G2820.7《GB/T2820.7-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技术说明》14.40G2820.8《GB/T2820.8-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小功率发电机组》14.40G2820.9《GB/T2820.9-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机械振动的测量和评价》14.40G2820.10《GB/T2820.10-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噪声的测量》14.40G2820.12《GB/T2820.12-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对安全装置的应急用电》14.40G3475《GB/T 3475-2008 船用柴油机调速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21.60G3821《GB/T 3821-2005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12.00G3847《GB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16.80G4556《GB4556-2001 往复式内燃机防火》9.60G4672《GB/T4672-2003 往复式内燃机手操纵控制机构标准动作方向》9.60G4759《GB/T 4759-2009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19.20G5741《GB/T 5741-2008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测量方法》12.00G5770《GB/T 5770-2008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19.20G6072.1《GB/T 6072.1-2008 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28.80G6072.3《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试验测量》16.80G6072.4《GB/T6072.4-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调速》12.00G6072.5《GB/T6072.5-2003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扭转振动》12.00G6072.6《GB/T6072.6-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超速保护》7.20G6072.7《GB/T6072.7-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发动机功率代号》7.20G6784《GB/T6784-1999 M10X1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9.60G6785《GB/T6785-1999 M12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7.20G6789《GB/T6789-1999 M14X1.25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9.60G6809.1《GB/T 6809.1-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固定件及外部罩盖》21.60G6809.2《GB/T 6809.2-200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气门、凸轮轴传动和驱动机构》14.40G6809.3《GB/T 6809.3-2006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主要运动件》24.00G6809.4《GB/T 6809.4-2007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19.20 G6809.5《GB/T6809.5-1999 内燃机冷却系统》12.00G6809.6《GB/T 6809.6-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润滑系统》21.60G6809.7《GB/T 6809.7-2009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调节系统》28.80G6809.8《GB/T6809.8-2000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起动系统》9.60G6809.9《GB/T 6809.9-2007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监控系统》19.20G7184《GB/T 7184-2008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测量及评级》19.20G8188《GB/T8188-2003 内燃机排放术语和定义》20.40G8190.1《GB/T8190.1-199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42.00 G8190.2《GB/T8190.2-199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15.60 G8190.3《GB/T8190.3-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12.00G8190.4《GB/T8190.4-199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不同用途发动机的试验循环》14.40G8190.5《GB/T 8190.5-2005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试验燃料》19.20G8190.6《GB/T 8190.6-2006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测量结果和试验报告》24.00G8190.7《GB/T8190.7-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发动机系族的确定》9.60G8190.8《GB/T8190.8-2003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发动机系组的确定》9.60G8190.11《GB/T 8190.11-200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62.10G8243.1《GB/T8243.1-200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压差-流量特性》14.40G8243.2《GB/T8243.2-200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滤芯旁通阀特性》12.00G8243.3《GB/T8243.3-200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耐高压差和耐高温特性》12.00G8243.5《GB/T 8243.5-2006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冷起动模拟和液压脉冲耐久试验》12.00G8243.4《GB/T8243.4-200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原始滤清效率、寿命和累积效率》18.00G8243.6《GB/T 8243.6-2006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静乐耐破度试验》9.60G8243.7《GB/T 8243.7-2006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振动疲劳试验》12.00G8243.9《GB/T 8243.9-2006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进、出口止回阀试验》16.80 G8243.11《GB/T 8243.11-2007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自净式滤清器》24.00G8243.12《GB/T 8243.12-2007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和容灰量》24.00G8409《GB/T8409-1999 汽车发动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连接尺寸》7.20G8840《GB 8840-2009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限值》16.80G9485《GB/T9485-2003 径流式涡轮增压器:联接尺寸》14.40G9487《GB/T 9487-2008 柴油机自由加速排气烟度的测量方法》16.80G10397《GB/T10397-2003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评级》14.40G10398《GB/T 10398-2008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和测试方法》19.20G10826.1《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21.60G10826.2《GB/T 10826.2-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2部分:喷油器》21.60G10826.3《GB/T 10826.3-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3部分:泵喷嘴》16.80G10826.4《GB/T 10826.4-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4部分:高压油管和管端连接件》16.80 G10826.5《GB/T 10826.5-2008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5部分: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16.80 G12773《GB/T 12773-2008 内燃机气阀用钢及合金棒材》21.60G14096《GB/T 14096-2008 喷油泵试验台试验方法》24.00G14097《GB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7.20G15371《GB/T 15371-2008 曲轴轴系扭转振动的测量与评定方法》16.80G16305《GB/T16305-1996 扭转振动减振器》18.00G16570《GB/T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7.20G17038《GB/T17038-1997 内燃机车柴油机油》9.60G17368《GB/T17368-1998 在用喷油泵试验台的校验》9.60G17691《GB/T17691-200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24.00G17692《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16.80G17804《GB/T 17804-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图形符号》25.20G17805《GB/T17805-1999 柴油机进排气流量的测量》16.80G18297《GB/T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34.50G18948《GB/T 18948-2009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21.60G19055《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14.40G20064.1《GB/T 20064.1-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1部分:安全要求和试验》9.60G20064.2《GB/T 20064.2-2006 往复式内燃机手柄起动装置第2部分:脱开角试验办法》9.60G20651.1《GB 20651.1-2006 往复式内燃机安全第1部分:压燃式发动机》14.40G20714《GB/T 20714-2006 火花塞接线端子》12.00G20787《GB/T 20787-2006 往复式内燃机中、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底脚结构噪声测试规范》19.20G20800.1《GB 20800.1-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28.80G20800.2《GB 20800.2-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21.60G20800.3《GB 20800.3-2008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存在甲烷和(或)可燃性粉尘的地下矿区巷道用I类内燃机》26.40G20891《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55.20G21404《GB/T 21404-2008 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33.60G21405《GB/T 21405-2008 往复式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附加要求》16.80G21406《GB/T 21406-2008 内燃机发动机的重量(质量)标定》12.00G22226《GB/T 22226-2008 发动机冷却液沸点测定法》16.80G23337《GB/T 23337-2009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21.60G23338《GB/T 23338-2009 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21.60G23339《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25.20G23340《GB/T 23340-2009 内燃机连杆技术条件》19.20G23341.1《GB/T 23341.1-2009 涡轮增压器第1部分:一般技术条件》19.20G23341.2《GB/T 23341.2-2009 涡轮增压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25.20G23342《GB/T 23342-2009 往复式内燃机回弹式绳索起动装置基本安全要求》16.80G23640《GB/T 23640-2009 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21.60G24140《GB/T 24140-2009 内燃机空气和真空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19.20G24141.1《GB/T 24141.1-2009 内燃机燃油管路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第1部分:柴油燃料》25.20G24141.2《GB/T 24141.2-2009 内燃机燃油管路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第2部分:汽油燃料》28.80G24554《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19.20G24748《GB/T 24748-2009 往复式内燃机飞轮技术条件》19.20G25361.1《GB/T 25361.1-2010 内燃机活塞销第1部分:技术要求》28.80G25361.2《GB/T 25361.2-2010 内燃机活塞销第2部分:检验规则》19.20G25363《GB/T 25363-2010 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总成试验方法》19.20G25366《GB/T 25366-2010 柴油机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共轨管总成技术条件》16.80G25367《GB/T 25367-2010 柴油机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16.80G25368《GB/T 25368-2010 柴油机电控共轨喷油系统高压供油泵总成技术条件》19.20GJ96A《GJB 96A-2001 标准试验发动机型式和尺寸》12.00GJ97A《GJB97A-2001 标准试验发动机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9.60GJ216K《GJB/Z216-2004 K 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使用指南》101.20 GJ224K《GJB/Z224-2005 K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稳定性设计与评定指南》26.40GJ931A《GJB931A-2005 K 装甲车辆柴油发动机曲轴用方钢规范》9.60GJ945A《GJB 945A-2003 航空发动机点火装置触点用Pl-Pt75Ir合金板材规范》9.60GJ1025A《GJB1025A-2005 K 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系列》7.20GJ2640《GJB2640-1996 航空发动机重量平衡与控制要求》9.60GJ2641《GJB2641-1996 航空涡轮发动机重量特性与设计数据报告格式要求》36.00GJ2953《GJB2953-1997 军用汽车发动机技术要求》9.60GJ3568《GJB 3568-1999 航空发动机防火安全设计要求》9.60GJ5052《GJB 5052-2001 舰船柴油机增压器规范》9.60GJ5388《GJB 5388-2005 装甲车辆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系列》7.20GJ6227K《GJB6227-2008 K 装甲车辆柴油机设计准则》15.60H7719《HB7719-2002 航空发动机减速器通用规范》14.40H7762《HB7762-2005 航空发动机用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高温合金锭规范》9.60H7763《HB7763-2005 航空发动机用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锭规范》12.00H7781《HB7781-2005 航空发动机点火器用贵金属催化网管规范》9.60H7782《HB7782-2005 定向凝固叶片中再结晶的检测与评定方法》9.60H7783《HB7783-2005 航空涡轮发动机点火系统通用规范》12.00H7806《HB 7806-2006 发动机数字样机通用要求》12.00WJ1623《WJ 1623-2005 柴油滤清器试验方法》21.60WJ2663《WJ 2663-2005 电子束焊活塞顶圈毛坯的超声波检测方法》9.60CB707.1《CB/T 707.1-2002 船用柴油机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12.00CB707.2《CB/T 707.2-2002 船用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12.00CB707.3《CB/T 707.3-2002 船用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12.00CB709.1《CB/T 709.1-2004 船用柴油机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12.00CB709.2《CB/T 709.2-2004 船用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技术条件》12.00QC33《QC/T 33-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12.00QC39《QC/T39-1992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18.00QC275《QC/T 275-2008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检验》18.00QC288《QC/T288.1~2-200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18.00QC289《QC/T289-2001 汽车发动机油泵》12.00QC462《QC/T 462-2009 汽车发动机工作小时表》12.00QC469《QC/T469-2002 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12.00QC471《QC/T 471-2006 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12.00QC481《QC/T 481-2005 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12.00QC515《QC/T515-2000 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12.00QC544《QC/T544-2000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12.00QC553《QC/T 553-2008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金相检验》18.00QC691《QC/T691-2002 车用天然气单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12.00QC692《QC/T692-2002 汽油/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12.00QC693《QC/T693-2002 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技术条件》12.00QC694《QC/T694-2002 柴油/压缩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12.00QC731《QC/T 731-2005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12.00QC736《QC/T 736-2005 轿车发动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12.00QC737《QC/T 737-2005 轿车发动机铸铁活塞环技术条件》12.00QC747《QC/T 747-2006 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12.00QC748《QC/T 748-2006 汽车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台架试验方法》12.00QC794《QC/T 794-2007 内燃机工业滤纸》18.00QC812《QC/T 812-2009 柴油机曲轴箱油气分离器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18.00QC821《QC/T 821-2009 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水及润滑油温度传感器》12.00QC822《QC/T 822-2009 汽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压力传感器》12.00Q/HB《Q/HBm 95-2001 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46.00J5079《JB/T 5079-2008 中小功率内燃机燃油箱技术条件》12.00J5080《JB/T 5080-2008 内燃机铸铁气门导管技术条件》12.00J5081《JB/T 5081-2008 中小功率柴油机排气消声器》14.40J5082.1《JB/T 5082.1-2008 内燃机气缸套第1部分:硼铸铁金相检验》14.40J5082.4《JB/T 5082.4-2008 内燃机气缸套第4部分:风冷气缸套技术条件》12.00J5082.5《JB/T 5082.5-2008 内燃机气缸套第5部分:钢质镀铬气缸套技术条件》14.40J5083《JB/T 5083-2005 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12.00J5084《JB/T5084-2007 内燃机曲轴止推垫圈技术条件》14.40J5085《JB/T 5085-2010 柴油机水冷却器技术条件》16.80J5086《JB/T5086.1~2-1999 内燃机水封》24.00J5088.1《JB/T 5088.1-2008 内燃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12.00J5088.2《JB/T 5088.2-2008 内燃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24.00J5089.1《JB/T 5089.1-2010 内燃机纸质滤芯机油滤清器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14.40 J5089.2《JB/T 5089.2-2010 内燃机纸质滤芯机油滤清器第2部分:滤芯技术条件》14.40 J5089.3《JB/T 5089.3-2010 内燃机纸质滤芯机油滤清器第3部分:试验方法》27.60J5135.1《JB/T5135.1-2001 通用小型汽油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19.20J5135.2《JB/T5135.2-2001 通用小型汽油机:可靠性、耐久性试验与评定方法》19.20J5135.3《JB/T5135.3-2001 通用小型汽油机:技术条件》19.20J5140.1《JB/T5140.1-1999 磁电机技术条件》12.00J5173《JB/T 5173-2005 喷油器总成安装方式及连接尺寸》12.00J5174《JB/T 5174-2005 喷油嘴偶件型式及连接尺寸》12.00J5175《JB/T 5175-2006 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器总成主要零件金相检验》14.40J5176《JB/T 5176-2005 单柱塞式分配泵总成技术条件》12.00J5241《JB/T 5241-2006 旋装式柴油滤清器技术条件》12.00J5239.1《JB/T 5239.1-2008 柴油机柴油滤清器第1 部分:纸质滤芯总成技术条件》12.00 J5239.2《JB/T 5239.2-2008 柴油机柴油滤清器第2 部分:纸质滤芯技术条件》12.00J5784《JB/T5784-1991 封闭型电热塞试验方法》12.00J6002《JB/T6002-2007 涡轮增压器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12.00J6003《JB/T6003-2004 内燃机板翅式机油冷却器技术条件》12.00J6003.3《JB/T 6003.3-2008 内燃机机油冷却器第3 部分:传热性能试验方法》20.40J6004《JB/T6004-2007 内燃机油浴及油浸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12.00J6007《JB/T6007-2007 内燃机油浴及油浸式空气滤清器滤芯技术条件》12.00J6008《JB/T 6008-2008 内燃机空气、柴油、机油滤清器型号编制规则》12.00J6012《JB/T 6012-2005 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18.00J6012.2《JB/T 6012.2-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2部分:金相检验》12.00J6012.3《JB/T 6012.3-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3部分: 磁粉探伤》12.00J6012.4《JB/T 6012.4-2008 内燃机进、排气门第4部分:摩擦焊气门超声波探伤》12.00 J6013《JB/T6013-2000 柴油机低压金属油管组件技术条件》24.00J6014《JB/T6014-2000 柴油机高压油管组件技术条件》19.20J6015《JB/T6015-2000 柴油机低压输油胶管组件技术条件》24.00J6016.1《JB/T 6016.1-2008 内燃机活塞环金相检验第1部分:单体铸造活塞环》16.80J6016.3《JB/T 6016.3-2008 内燃机活塞环金相检验第3部分:球墨铸铁活塞环》12.00J6016.4《JB/T 6016.4-2008 内燃机活塞环金相检验第4部分:中高合金铸铁活塞环》12.00 J6019《JB/T 6019-2006 分流离心式机油滤清器技术条件》12.00J6289《JB/T 6289-2005 内燃机铸造铝活塞金相检验》21.60J6290《JB/T 6290-2007 内燃机筒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14.40J6292《JB/T 6292-2006 活塞式输油泵安装型式及连接尺寸》12.00J6293《JB/T 6293-2006 柴油机喷油器试验手压式喷油器校验器》14.40J6295《JB/T 6295-2005 柱塞式喷油泵安装型式及连接尺寸》12.00J6665《JB/T 6665-2007 轻小型柴油机-泵直联机组》14.40J6697《JB/T 6697-2006 机动车及内燃机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14.40J6698《JB/T 6698-2007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永磁发电机安装尺寸》12.00J6700《JB/T 6700-2007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交流发电机安装尺寸》12.00J6706《JB/T 6706-2006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起动机电磁开关技术条件》12.00J6707《JB/T 6707-2006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起动机技术条件》14.40J6708《JB/T 6708-2007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起动机换向器技术条件》12.00J6709《JB/T 6709-2006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交流发电机电子式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12.00 J6710《JB/T 6710-2006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14.40J6711《JB/T 6711-2007 机动车及内燃机用永磁发电机型号编制规则》12.00J6719《JB/T 6719-1993 内燃机进、排气门磁粉探伤》9.60J6721.2《JB/T 6721.2-2007 内燃机连杆第2部分:磁粉探伤》9.60J6722《JB/T 6722-1993 内燃机连杆磁粉探伤》9.60J6723.1《JB/T 6723.1-2008 内燃机冷却风扇第1部分:金属冷却风扇技术条件》12.00J6723.2《JB/T 6723.2-2008 内燃机冷却风扇第2部分:塑料冷却风扇技术条件》12.00J6723.3《JB/T 6723.3-2008 内燃机冷却风扇第3部分:冷凝式内燃机冷却风扇技术条件》12.00J6723.4《JB/T 6723.4-2008 内燃机冷却风扇第4部分:冷凝式内燃机冷却风扇试验方法》14.40J6727《JB/T6727-2000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24.00J6728.1《JB/T 6728.1-2008 内燃机凸轮轴第1部分:技术条件》12.00J6728.2《JB/T 6728.2-2008 内燃机凸轮轴第2部分:楔横轧毛坯》12.00J6729《JB/T 6729-2007 内燃机曲轴、凸轮轴磁粉探伤》12.00J7173.1《JB/T 7173.1-2004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14.40J7173.2《JB/T 7173.2-2004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性能试验方法》12.00J7174.1《JB/T 7174.1-2004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12.00J7174.2《JB/T 7174.2-2004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性能试验方法》12.00J7292.1《JB/T7292.1-2007 内燃机衬套连杆衬套技术条件》12.00J7292.2《JB/T7292.2-2007 内燃机衬套凸轮轴衬套技术条件》14.40J7292.3《JB/T7292.3-2007 内燃机衬套摇臂衬套技术条件》12.00J7293《JB/T7293-2007 内燃机主轴承盖螺栓与螺母技术条件》12.00J7293.2《JB/T 7293.2-2010 内燃机螺栓与螺母第2部分:连杆螺栓技术条件》14.40J7293.4《JB/T 7293.4-2010 内燃机螺栓与螺母第4部分:连杆螺栓磁粉检测》14.40J7293.8《JB/T 7293.8-2010 内燃机螺栓与螺母第8部分:连杆螺母技术条件》9.60J7294《JB/T 7294-2008 内燃机气门推杆技术条件》12.00J7296《JB/T7296-2004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技术条件》14.40J7297《JB/T7297-2004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性能试验方法》12.00J7298《JB/T 7298-2006 出油阀偶件主要尺寸和安装尺寸》12.00J7299《JB/T 7299-2006 柱塞偶件主要尺寸和安装尺寸》12.00J7661《JB/T7661-2004 柴油机油泵油嘴产品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12.00J7761.1《JB/T7761.1-2004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技术条件》12.00J7761.2《JB/T7761.2-2004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性能试验方法》12.00J7762《JB/T 7762-2007 内燃机气缸盖垫片技术条件》20.40J7763.1《JB/T7763.1-1995 内燃机起动液及装置技术条件》7.20J7763.2《JB/T7763.2-1995 内燃机起动液及装置试验方法》7.20J8118《JB/T8118-1997 内燃机活塞销技术条件》12.00J8118.2《JB/T8118.2-1999 内燃机活塞销金相检验》12.00J8118.3《JB/T8118.3-1999 内燃机活塞销磁粉探伤技术条件》 6.00J8120.1《JB/T8120.1-2000 压燃式发动机:单壁冷拉无缝钢管技术条件》19.20J8120.2《JB/T8120.2-2000 压燃式发动机:复合式钢管技术条件》14.40J8122《JB/T8122-1999 柴油机柴油滤清器试验方法》12.00J8123《JB/T8123.1~2-1999 磁电机用点火器》12.00J8124《JB/T8124-1999 内燃机离心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12.00J8125《JB/T8125-1999 内燃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技术条件》14.20J8126.1《JB/T 8126.1-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14.40J8126.2《JB/T 8126.2-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20.40J8126.6《JB/T 8126.6-2010 内燃机冷却水泵第6部分:V带轮技术条件》14.40J8413.1《JB/T 8413.1-2010 内燃机机油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16.80J8413.2《JB/T 8413.2-2010 内燃机机油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20.40J8413.3《JB/T 8413.3-2008 内燃机机油泵第3部分:粉末冶金转子技术条件》12.00 J8413.5《JB/T 8413.5-2008 内燃机机油泵第5部分:粉末冶金齿轮技术条件》12.00 J8414《JB/T8414-1996 内燃机机油泵传动轴端》12.00J8415《JB/T8415-1996 内燃机正时齿轮技术条件》6.00J8416《JB/T8416-1996 内燃机连杆螺栓技术条件》6.00J8417《JB/T8417-1996 内燃机连杆螺丝技术条件》6.00J8577《JB/T 8577-2005 内燃机水散热器技术条件》14.40J9747《JB/T 9747-2005 内燃机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25.20J8578《JB/T8578-1997 内燃机凸轮轴楔横轧毛坯技术条件》6.00J8579《JB/T8579-1997 内燃机进、排气管技术条件》6.00J8580《JB/T8580-1997 柴油机用氮化硅电热塞技术条件》12.00J8613《JB/T8613-1997 发动机综合测试台技术条件》9.60J8818《JB/T 8818-2008 柴油机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14.40J8819《JB/T 8819-2008 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产品型号编制方法》12.00J8837《JB/T8837-2000 内燃机连杆螺栓金相检验》24.00J8890《JB/T8890-1999 往复式内燃机安全要求》14.40J8891《JB/T8891-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7.20J8892《JB/T8892-1999 内燃机稀土共晶铝硅合金活塞金相检验》12.00J8894《JB/T8894-1999 往复式内燃机飞轮离合器用安装尺寸》30.00J8895《JB/T8895-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16.80J8899《JB/T8899-1999 火花塞电极合金线》14.40J9728《JB/T 9728-2010 分配式喷油泵总成安装及连接尺寸》14.40J9729《JB/T9729-1999 柴油机喷油泵偶件径部密封值样品》6.00J9730《JB/T9730-1999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金相检验》36.00J9731.1《JB/T 9731.1-2010 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第1部分:技术条件》12.00J9731.2《JB/T 9731.2-2010 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第2部分:轴端尺寸》12.00J9732《JB/T9732-1999 轴针式标准喷油泵偶件》6.00J9733《JB/T9733-1999 标准喷油泵偶件技术条件》6.00J9734《JB/T9734-1999 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12.00J9735《JB/T9735-1999 喷油泵试验台用标准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18.00J9736《JB/T9736-1999 喷油嘴,出油阀,柱塞偶件磁粉探伤方法》6.00J9741《JB/T9741-1999 内燃机气门挺柱技术条件》6.00J9742《JB/T9742-1999 内燃机灰铸铁气缸盖和机体铸件技术条件》12.00J9743《JB/T9743-1999 内燃机连杆螺栓磁粉探伤技术条件》6.00J9744《JB/T 9744-2010 内燃机零、部件磁粉检测》16.80J9745《JB/T9745-1999 内燃机硼铸铁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 14.40J9746.1《JB/T9746.1-1999 船用齿轮箱技术条件》12.00J9746.2《JB/T9746.2-1999 船用齿轮箱灰铸铁件技术条件》7.20J9747《JB/T9747-1999 内燃机空气滤清器试验方法》30.00J9749《JB/T9749-1999 内燃机铸造铜铅合金轴瓦金相检验》12.00J9750.1《JB/T9750.1-1999 内燃机气门摇臂技术条件》6.00J9750.2《JB/T9750.2-1999 内燃机气门摇臂轴技术条件》6.00J9751《JB/T9751-1999 柴油机液压调速器技术条件》12.00J9752.1《JB/T 9752.1-2005 涡轮增压器第1部分:一般技术条件》12.00J9752.2《JB/T 9752.2-2005 涡轮增压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12.00J9752.3《JB/T9752.3-2004 涡轮增压器转子平衡品质及校验方法》18.00J9753《JB/T9753-1999 内燃机铸铁机体技术条件》7.20J9753.2《JB/T 9753.2-2008 内燃机气缸盖与机体第2部分:铸铁气缸盖技术条件》12.00 J9754《JB/T9754-1999 内燃机灰铸铁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6.00J9755《JB/T9755-1999 内燃机纸制滤芯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 7.20J9756《JB/T9756-2004 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纸质滤芯技术条件》12.00J9757《JB/T9757-1999 内燃机空气机油柴油滤清器纸制滤芯系列尺寸》7.20J9758《JB/T 9758-2004 气缸套、活塞环快速模拟磨损试验方法》12.00J9759《JB/T9759-1999 内燃机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6.00J9760《JB/T9760-1999 内燃机整圆主轴承技术条件》12.00J9761《JB/T 9761-2008 内燃机曲轴止推垫片技术条件》14.40J9762《JB/T9762-1999 内燃机镶耐磨圈铝活塞技术条件》7.20J9763《JB/T9763-1999 内燃机精密电镀减磨层轴瓦检验规范》6.00J9764《JB/T9764-1999 内燃机卷制连杆衬套技术条件》12.00J9765.1《JB/T9765.1-1999 内燃机气缸盖螺栓技术条件》6.00J9765.2《JB/T9765.2-1999 内燃机飞轮螺栓技术条件》6.00J9765.3《JB/T9765.3-1999 内燃机气缸盖螺母及飞轮螺母技术条件》6.00J9766《JB/T9766-1999 内燃机铸铁气缸盖技术条件》7.20J9767《JB/T9767-1999 内燃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8.40J9768《JB/T9768-1999 内燃机气缸套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规范及检验方法》12.00J9769.2《JB/T 9769.2-2010 内燃机铸铁气门座第2部分:金相检验》24.00J9770《JB/T9770-1999 内燃机机油泵齿轮技术条件》6.00J9773.1《JB/T9773.1-1999 内燃机台架试验考核方法》14.40J9773.2《JB/T9773.2-1999 柴油机起动性能试验方法》12.00J9774《JB/T 9774-2005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限值》12.00J9860.1《JB/T9860.1-1999 断电器用钨触点技术条件》6.00J9860.1《JB/T9860.1-1999 断电器用钨触点技术条件》6.00J9860.2《JB/T9860.2-1999 断电器触点用钨杆技术条件》6.00J9864《JB/T9864.1~2-1999 磁电机用断电器》12.00J9865《JB/T9865.1~2-1999 磁电机用点火线圈》12.00J9870《JB/T9870-1999 水力测功器》14.40J10406《JB/T10406-2004 内燃机激光淬火气缸套技术条件》12.00J10407《JB/T10407-2004 内燃机铝活塞奥氏体铸铁镶圈金相检验》12.00J10408《JB/T10408-2004 内燃机换热器可靠性试验方法》12.00J10505《JB/T 10505-2005 内燃机机油散热器技术条件》14.40J10506《JB/T 10506-2005 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14.40J10591《JB/T 10591-2007 内燃机气门弹簧技术条件》14.40J10628《JB/T 10628-2006 内燃机活塞环矩形钢环》14.40J10629《JB/T 10629-2006 燃气机通用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18.00J10630《JB/T 10630-2006 通用小型柴油机产品修理、更换、退货工作导则》12.00 J10715《JB/T 10715-2007 柴油机喷油泵端面法兰安装尺寸》14.40J10716《JB/T 10716-2007 柴油机直列式喷油泵平底托架安装尺寸》12.00J10717《JB/T 10717-2007 柴油机直列式喷油泵弧形底安装尺寸》12.00J10737《JB/T10737-2007 内燃机粉末冶金气门座技术条件》12.00J10957《JB/T 10957-2010 内燃机用快速接头》20.40J11013《JB/T 11013-2010 通用小型汽油机用密封垫片技术条件》24.00J11014《JB/T 11014-2010 通用小型汽油机密封性能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14.40J11034《JB/T 11034-2010 内燃机气门弹簧座技术条件》14.40J11035《JB/T 11035-2010 内燃机气门锁夹技术条件》14.40J11036《JB/T 11036-2010 单缸燃气机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16.80J50032《JB/T50032-1999 内燃机板翅式机油冷却器芯子产品质量分等18.00J50033《JB/T50033-1999 内燃机冷却水泵台架可靠性考核》 18.00J50063《JB/T50063-2000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总成可靠性》12.00J50097《JB/T50097-1997 内燃机进、排气管产品质量分等》18.00J50141《JB/T50141-1999 内燃机气缸盖螺母及飞轮螺母产品质量分等》12.00J50142《JB/T50142-1999 电涡流测功机(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0143《JB/T50143-1999 水力测功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0198《JB/T50198-2000 冷凝式内燃机冷却风扇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02《JB/T51002-1999 内燃机机油滤清器纸质滤芯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08《JB/T51008-1999 柴油机柴油滤清器纸质滤芯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09《JB/T51009-1999 内燃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11《JB/T51011-1999 内燃机连杆衬套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12《JB/T51012-1999 内燃机水封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13《JB/T51013-1999 柴油机水冷却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14《JB/T51014-1999 内燃机机油散热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15《JB/T51015-1999 内燃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23《JB/T51023-1999 汽油滤清器总成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24《JB/T51024-1999 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纸质滤芯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43《JB/T51043-1999 旋装式柴油滤清器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44《JB/T51044-1999 内燃机水散热器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45《JB/T51045-1999 内燃机连杆螺栓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46《JB/T51046-1999 内燃机连杆螺母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047《JB/T51047-1999 内燃机连杆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48《JB/T51048-1999 内燃机凸轮轴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49《JB/T51049-1999 内燃机曲轴产品质量分等》24.00J51050《JB/T51050-1999 内燃机铝活塞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051《JB/T51051-1999 内燃机机油泵台架可靠性考核》18.00J51094《JB/T51094-1999 船用齿轮箱产品质量分等》42.00J51104《JB/T51104-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质量分等》42.00J51105《JB/T51105-1999 内燃机活塞环产品质量分等》18.00J51106《JB/T51106-1999 内燃机活塞销产品质量分等》12.00J51108《JB/T51108-1997 内燃机气缸套产品质量分等》24.00J51109《JB/T51109-1999 内燃机主轴瓦和连杆轴瓦产品质量分等》18.00。
中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中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情况1.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工作概述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服务、引领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产销量有望突破7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截止目前,在汽标委的归口和组织下,已发布电动车辆标准80余项,产业发展促进标准完善,标准体系也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整车的核心零部件,对整车的安全性、成本、续驶里程、用户体验有着直接影响。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异,关键在于车辆的高能量存储方式和高电压系统,而动力蓄电池正是高能量和高电压的主要来源,是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突出其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核心特殊性。
我国最新的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包含20余项标准,涵盖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和系统,对电池电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互换性、回收利用以及关键附件进行了系统性规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多于国际标准法规,引起国际关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等行业管理政策的发布和实施。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今后在不断修订完善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还将重点推动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新型电池标准化等新标准制定工作。
2.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基本情况概览如图1红色的部分所示,依据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化应用的情况,超级电容和锌空气电池也是动力电池的有益补充,因此也纳入作为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对可充电储能系统和车载储能系统共同的关键附件,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等制定了标准。
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动力蓄电池可充电储能系统车载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图1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涉及的范畴(图中红色字体部分)图2 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关键领域与典型标准图2所示为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关键领域与典型标准,主要包括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和系统的电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互换性回收利用及关键附件相关的技术规范。
GBT18332-2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英文)
4.2
Contour dimensions and weights Refer to Annex A (Informative) for the contour dimensions and weights of batteries.
5.
5.1
Requirements
Appearance When inspected as per Paragraph 6.2, the casing of battery shall not deform or crack, the surface shall be smooth, dry and without alkali trace, and the marks shall be correct and clearly visible.
5.7
Discharge property at 20C When tested as per Paragraph 6.9, the duration of discharge at 20C5C shall be no less than the value given in Table 1.
5.2
Polarity When inspected as per Paragraph 6.3, the polarity of battery shall comply with the marked polarity symbol.
5.3
Contour dimensions and weights Refer to Annex A for the contour dimensions and weights of batteries.
5.4
Short-circuit test Subjecting to 5-minute exst, the battery shall not burst or cause fire.
铅酸蓄电池和镍氢电池
总结
一、铅酸蓄电池 二、镍氢电池
后测
作业
小组轮流说: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的特点
前测
1. 适当的提高蓄电池的温度(<40℃),有利于提高 蓄电池容量? 2. 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密度越高,蓄电池容量越大? 3. 镍氢电池具有耐过充过放的能力?
任务实施
一、铅酸蓄电池
(一)铅酸蓄电池的型号
铅酸蓄电池于1859年由法国科学家普兰特(G. Plante ) 发明。
1881年 法国人发明的电动汽车就是以铅酸蓄电池作为 动力的。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
TtronClass 畅课
任务引入
铅酸电池自1859年发明以来,广泛 用作内燃机汽车的启动动力源。它在比能 量、深循环放电寿命、快速充电等方面均 比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差,不适合于电 动汽车。
3.2铅酸蓄电池和镍氢电池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铅酸蓄电池和镍氢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铅酸蓄电池出现的故障现象。 情感目标:明白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过充电的反应式: 正极: 4OH-→2H2O+O2+4e 负极: H2O+O2+4e →4OH-
(二)镍氢电池的特点
①能量密度高,是Cd-Ni电池的1.5~2倍; ②电池电压1.2~1.3V,与Cd-Ni电池相当; ③可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好; ④可密封,耐过充、放电能力 强; ⑤无毒,无环境污染,不使用贵金属; ⑥无记忆效应。
(四)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指标
如图3-15、3-16、3-17、3-18。 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容量越少。 比能量随比功率的增加而减少。 放电深度超过50%,输出功率明显下降。 放电深度越深,需要的充入功率也越大。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 183331-2001前言我国和国际上目前尚无电动道路车辆用键离子蓄电池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所以,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参考了IEC 619602草案(21A/244/CD)《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惺离子蓄电池及电池组》,由于其中只涉及小功率钡离子电池及电池组,与大功率电池及电池组有所不同,故这方面作了适当增删。
确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时,一方面依据电动道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惺离子蓄电池发展的现有水平,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考虑长期的发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冯熙康、汪继强、吴国良、薛荣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 18333.1-2001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road vehicles1 范围本指导性文件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用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电动道路车辆用额定电压21.6V和14.4V的锂离子蓄电池。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指导性技术的条文。
本指导性技术出版时,所有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900.11-1998 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 486:1986)3 定义与符号本标准除采用GB/T 2900.11中的定义外,还增加了下列定义。
3.1 容量恢复能力 charge recovery蓄电池在一定温度下,贮存一定时间后再行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电动汽车标准目录
IEC 60783—1984电动遭路车辆的电缆和连接
24
IEC 60784—1984电动道路车辆用仪表
25
IEC 60785—1984电动道路车辆用旋转电机
26
IEC 60786—1984电动道路车辆用控制器
27
IEC 61382—1—1996电动道路车辆驱动用镍铝可充电电池和蓄电池第l部分动
态放电性能试验和动态耐久性试验
47
SAEJ2289—2000电驱动蓄电池包系统功能要求
48
SAEJ2293.1—1997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第1部分:功能安全和系统构造
49
SAEJ2293.2—1997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第2部分:通讯信号和功能要求
50
SAEJ2344—1998电动车辆安全导则
51
SAEJ2380—1998电动车辆蓄电他的振动试验
18
ISO 6489.3—2001电动道路车辆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19
ISO 8713—2002电动道路车辆词汇
20
ISO 8714—2002电动道路车辆参考能量消托量和续驶里程乘用车和动道路车辆道路操纵特性
22
IEC 60718—1997电动遭路车辆的供电设备
国内外电动汽车标准目录
1
GB/T 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2
GB/T 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3
GB/T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4
GB/T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空气蓄电池
5
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l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 包括电动汽车 电动摩托车等 用铅酸蓄电池 以下简称蓄电池 的要
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道路车辆用额定电压
的铅酸蓄电池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止 该单元循环不列入循环次数以内
循环寿命次数应为上面循环次数加上循环前进行试验的次数
耐振动试验
蓄电池按
完全充电后 紧固到振动试验台上 按下述条件进行试验
放电电流
振动方向 上下单振动
振动频率
最大加速度
振动时间
限压阀
限压阀与蓄电池不为一体的蓄电池 可单独测定阀的开闭压力
限压阀与蓄电池为一体的蓄电池 对每一单体蓄电池逐渐充入空气 测定开阀压力 然后逐渐
序号
试验项目
表
试验程序
外观 极性
外形尺寸及重量
小时率额定容量
大电流放电
低温
放电
过放电性能
安全性
水损耗
荷电保持能力
循环耐久能力
耐振动性能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试验项目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样品数量及试验周期见表 表
序号 检验分类
试验项目
外观 极性检查
外形尺寸及重量检查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样品数量
图 可循环使用 包装
蓄电池的包装应符合防潮防振的要求 包装箱内应装入随同产品提供的文件 装箱单 指多只包装
图 含铅 不可将电池等同生活垃圾处理
产品合格证
产品使用说明书
运输
在运输中 产品不得受剧烈机械冲撞 曝晒 雨淋 不得倒置
在装卸过程中 产品应轻搬轻放 严防摔掷 翻滚 重压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温度为
的干燥 清洁及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蓄电池按
放电时 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
过放电性能 蓄电池按 试验时 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
安全性 蓄电池按 试验时 外壳不得出现漏液 破裂等异常现象
密封反应效率 此条适用于阀控密封式蓄电池 蓄电池按 试验时 其密封反应效率应不低于
水损耗 此条适用于免维护蓄电池
蓄电池按 试验时 按额定容量计算 其水损耗应不大于
荷电保持能力
蓄电池按 试验时 其容量应不低于贮存前容量的
循环耐久能力
蓄电池按
试验时 当蓄电池容量降至额定值的 时 循环寿命应不少于 次
耐振动性能
蓄电池按
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期间 蓄电池放电电压应无异常 试验后 检查蓄电池应无机械
损伤 无电解液渗漏
限压阀 此条适用于阀控密封式蓄电池
密封铅酸蓄电池按 检验时 限压阀开闭阀压力为
按公式 和 计算密封反应效率
式中
在标准状态下 蓄电池充入 收集气体时的大气压 滴定管或量筒的环境温度 收集气体期间充入的电量 收集的蓄电池放出的气体量 单体蓄电池数
电量 释放出的气体量
图 气体收集装置示意图
式中
密封反应效率
标准状态下 蓄电池充入
电量的理论气体析出量
水损耗
蓄电池经 试验 且符合 规定方可进行本试验
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确定本标准内容时一方面要依据电动道路车辆的有关技术要求 同时又考虑
我国铅酸蓄电池的现有水平 目前我国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尚有差距
因此制定标准时以我国目前最新水平为准 本标准的技术要求比上述两个标准增加了低温 水损耗和密
封反应效率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编写的格式采用
试验周期
出厂检验
小时率额定容量
只以下 抽只
只以上 抽只
大电流放电
低温
放电
过放电性能
每季度一次 半年一次
安全性 密封反应效率 型式检验 水损耗 荷电保持能力 循环耐久能力 耐振动性能 限压阀 贮存
各只
每季度一次
每年一次
只
半年一次
只
每年一次
适用于阀控密封式蓄电池 限压阀与蓄电池不为一体的可直接检测限压阀 而不需抽取蓄电池 限压阀与蓄电池为一体的需抽取 电池进行检验
蓄电池名词术语
定义与符号
本标准除采用
中的定义外 还增加了下列定义
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当蓄电池在规定的设计范围内工作时保持密封状态 但当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值时 允许气体通过控
制阀逸出的铅酸蓄电池
符号
小时率额定容量
小时率放电电流 数值等于
分类与型号
分类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分为免维护蓄电池和阀控密封式蓄电池两类
蓄电池按
完全充电后 擦净蓄电池全部表面 并称量重量到准确度
蓄电池放置在温度
的水浴中 蓄电池上缘漏出水面不得超过
蓄电池之间和
蓄电池与水浴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蓄电池用恒压
充电
蓄电池充电结束后 擦净蓄电池全部表面 立即进行重量称量 计算水损耗重量
荷电保持能力
经 试验 且符合 规定 并得到贮存前容量 的蓄电池按
前
言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高度发展 由汽车尾气引起的大气污染也随之增加 为了消除污染 保护人类
赖以生存的环境 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又重新推动了对电动道路车辆的开发 研制和生产进程 这样也
就促进了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的开发和研制 目前国内外尚无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的标
准 所以制定本标准时仅参照了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 和
应不受阳光直射 远离热源不得少于
不得倒置及卧放 并避免机械冲击或重压
附录 提示的附录 蓄电池外形尺寸和重量
如表 所示 表
蓄电池型号
标称电压
额定容量
外形尺寸
长
宽
总高
重量 带液
注 根据电动道路车辆发展的需要 可增加新的规格 型号和标准的外形尺寸
型号
电动道路车辆用蓄电池以 电 的汉语拼音 表示 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以
护铅酸蓄电池以 表示
型号意义
例如
型电动道路车辆铅酸蓄电池
表示 免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批准
实施
蓄电池额定容量 蓄电池特征代号 密封式
产品型号和规格见本标准的附录
蓄电池类型代号 电动道路车辆用
单体蓄电池数 只 提示的附录
要求
外观 蓄电池按 检验时 外壳不得有变形及裂纹 表面干燥 无酸液 且标志清晰 正确 极性 蓄电池按 检验时 电池极性应与标志的极性符号一致 外形尺寸及重量 蓄电池外形尺寸 重量参见本标准的附录 端子
小时率额定容量
蓄电池按
完全充电后 在温度为
的水浴环境中静置 然后以
的电
流 恒电流放电到
终止 记录放电时间
用放电电流乘以放电到终止电压的时间即为电池容量
大电流放电
蓄电池经 试验 且符合 规定方可进行本试验
按
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温度为
的水浴环境中静置 然后以
的电
流恒电流放电到
终止 记录放电时间
按
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温度为
在型式检验中 若有一项不合格时 应判定为不合格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标志 蓄电池产品上应有下列标志 制造厂名 产品型号或规格 制造日期 商标 极性符号 包装箱外壁应有下列标志 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制造厂名 厂址 邮编 产品标准编号 每箱的净重和毛重 标明防潮 不准倒置 轻放等标志 标明如图 所示可循环使用标志 标明如图 所示含铅 不可将电池等同生活垃圾处置
完全充电后 将蓄电
池表面擦拭干净
然后将蓄电池在环境温度
开路搁置
蓄电池搁置结束后 不经充电按 进行容量试验 得到余容量
按公式 计算荷电保持能力
式中 限流
荷电保持能力
蓄电池贮存前容量
搁置后的余容量
循环耐久能力
蓄电池经 试验 且符合 规定方可进行本试验 整个试验在
的环境中进行
蓄电池按
完全充电后 以
的电流放电 然后以恒电压
测量电流用的仪表应是不低于 级准确度的电流表
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 其分度值不应大于 标定准确度应不低于
测量时间用的仪表应按时 分 秒分度 至少应具有
的准确度
测量蓄电池外形尺寸的量具 其分度值不应大于
测量电解液密度用的密度计 应具有适当的量程 每个分度值不应大于
称量蓄电池重量的衡器 应具有
标准化工作导则 的要求进行编写 以规范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 国营第四八二厂 清华大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凤桐 曲晓虹 沈景平 汪继强 张兆祯 齐国光 周立新
以上的准确度
测量压力用的仪表应是不低于
级准确度的压力表
电解液
干式荷电蓄电池电解液的具体要求由制造厂规定
试验前的准备
受试的蓄电池应该是生产后不超过
未经使用过的蓄电池 并完全充电
干式荷电蓄电池要经注液
蓄电池的完全充电
恒流充电 适用于免维护蓄电池
蓄电池以
电流充电到
后 再继续以
电流充电 在充电末期连
续 内蓄电池电压变化不大于
按
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初始电流
的电阻 定电阻连续放电
然后蓄电池以恒电压
限流
充电
再按 进行试验
安全性
蓄电池按
完全充电后 以
的电流连续充电 然后目视检查蓄电池外观
密封反应效率
蓄电池经 试验 且符合 规定方可进行本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