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合集下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摘要】当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指导方案不规范、患者宣教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以及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等改进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中医护理在优势病种中的应用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完善这些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临床应用、问题、解决思路、改进措施、师资培训、指导方案、患者宣教、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在特定病种的诊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及中医护理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随着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中医护理指导方案缺乏统一规范、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较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推广,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护理技能;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制定详细的护理步骤和操作规范;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和接受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医疗体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改进措施,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以及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等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摘要】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操作不规范、团队合作不足以及缺乏多学科协作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南、加强团队合作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等途径来改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

未来,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问题、解决思路、培训、操作指南、团队合作、多学科协作、临床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由于中医护理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部分医护人员对其中医护理方案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缺乏规范的操作指南和标准化流程,容易导致操作不规范、效果不稳定。

团队合作和多学科协作不足也会影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和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和质量。

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南、加强团队合作和开展多学科协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中医护理方案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问题意识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目前部分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方案操作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中医护理效果的发挥,还可能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缺乏专业培训和规范的操作指南也是当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由于中医护理是一门需要丰富经验和技能的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果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容易导致操作不当或误诊,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医护理的水平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治疗效果。

优势病种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优势病种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优势病种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一、中医治疗难点经过我科多年来的临床治疗表明:中医疗法在治疗痔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明显消除或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具体如下:1.术后镇痛的问题。

部分患者术后肛门伤口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中医疗法在肛门疾病术后镇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不持久。

2.术后继发性出血的问题。

部分患者痔术后由于残端过早脱落引起继发性大出血,中医药治疗不能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3.痔术后肛门狭窄的问题。

由于患者肛门部痔核呈环状,手术损伤过多的组织,导致术后肛门狭窄。

4.痔术后创缘水肿的问题。

我科痔术后病例,发生创缘水肿的机率较高,使用各种治疗措施后水肿消退比较缓慢。

二、针对难点提出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及措施:1.针对肛门术后疼痛的问题,我科将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不断尝试使用长效镇痛药物,如采用亚甲蓝创面注射;或加强中药肛门局部熏洗、外敷药物疗法,作具体的观察和总结。

2.针对术后继发性出血的问题,手术过程中严密操作,充分止血,尽量避免发生继发性出血;若发生创面渗血,可使用止血粉、桃花散外敷;对于搏动性出血,必须充分暴露出血点,进行缝扎,彻底止血。

3.针对痔术后肛门狭窄的问题,手术过程中充分保留皮桥,防止损伤过多的组织;对于面积广泛的混合痔,不可一次切除过多组织,可采用分段齿形结扎术,或分次进行手术治疗。

4.针对痔术后创缘水肿问题,术后创缘水肿是由于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形成,西医认为是因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过多而致。

这与肛门解剖的特殊性有关,患者由于术时应用麻醉剂,肛门松弛,手术将肛内或肛管组织向下牵拉,术后若复位不完全,待麻醉药效消失,肛门括约肌痉挛,致局部组织淋巴回流受阻而发生水肿。

术后应完全复位,保证引流通畅,减少渗出;若发生水肿,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使用中药熏洗疗法、药物外敷疗法,结合物理治疗,并应用调节静脉功能药物,促进水肿吸收。

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重点难点分析

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重点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咳嗽1.对于咳嗽的证治,各家均有所长,所谓难治之咳嗽,有些却是调护不利,辨证用药是治病根本,但病后调护尤为要紧。

解决办法:咳嗽一证,处除对症用药外,必须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干咳无痰,咽痒及咽部刺激感往往多见于咳嗽的后期,可缠绵不愈,此是营卫二气不通和,肺气不利,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解决办法:可用桂枝汤或者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治疗,收效甚捷。

3.久咳而成咽部不利,如有异物感,现代医学称为咽炎,是为难治解决办法:经验方剂利咽汤加减,方药如下:郁金、苏叶、牛蒡子、夜交藤、诃子等,扁桃体慢性肿大加穿山甲、浙贝母,咽部滤泡加玄参、半夏。

胸痹1.患者多以胸痹常自用活血理气之品,导致气散而不聚,难以推动血行,而心痛难愈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以及服药习惯,能更好的帮助诊断,纠正其服药之偏。

2.胸痹不典型者表现为与胃痛、牙痛、胸痛等证难于区分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配合相关检验,不能妄下诊断,耽误病情。

3.胸痹者久病多半有不寐或者郁证,而后两者成为胸痹的诱发的加重因素。

解决办法:用药中适当顾及安神、解郁之品,不同病却同治,使人的整体气血阴阳调和而病愈。

并注意移情易性,减少复发。

眩晕1.肝阳所致的眩晕,宜化为动风,病情严重者可猝然昏倒,有发展成中风的可能,故应注意防治解决办法:平时节制肥腻酒食,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辨证调治,防患于未然。

消渴1.消渴多因“肥美所发”,久治不愈者,需强调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故治疗消渴并不以药物为上。

2.另消渴不治,易变生他病,可发雀目、痈疽、内障等。

解决办法:早期调治消渴,防止变证发生。

如发生变证,则不以消渴为治,从证而辨。

3.消渴虽以三消论治,但实际上症状往往兼见而不单独表现,过分拘泥于教条,则证治偏矣。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在2009年度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卒中后偏瘫痉挛、失语2个难点。

1、卒中后偏瘫痉挛难点分析: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率极高的后遗综合征之一,发病率达80%。

解决思路:我们选取临床上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头针、夹脊穴配合Bobath康复技术,克服传统体针针刺的弊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究其根本病因制定选穴原则,使电针头针、电针夹脊穴、Bobath 康复技术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新方法---通督解痉法。

采取措施:通督解痉法:A.针刺取穴:主穴:颈4~胸1夹脊穴,腰1~骶l夹脊穴,左右交替蛇形刺,左右交替。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

B.针刺体位:坐位或俯卧位。

C.操作方法:取穴后,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40mm毫针,颈4~胸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O.8寸、腰2~骶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0.8寸。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以得气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密波(100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2-3分钟,约200转/分,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疏波(2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2、卒中后失语难点分析:失语、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症状之一,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

解决思路:舌部取穴,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

采取措施: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逐步形成了“解语利窍”针法。

2012年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治疗中的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措施 3

2012年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治疗中的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措施 3

2012年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治疗中的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措施(一)胫腓骨骨折治疗难点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3%左右,过去儿童较为常见,但随着交通高能量伤的增多,成人较有增多趋势,并且损伤程度较重,多伴有皮肤软组织伤,少数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以传统单纯的手法整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效果不太满意。

稳定性差、固定时间长、关节僵硬、卧床并发症多,给护理带来诸多问题。

另外,随着西医学内固定的发展,家属对治疗的期望值较高,在保守与手术间出现艰难的选择,这些都是骨伤科手法整骨今后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治疗中的最大难点。

(二)解决治疗中的难点的思路及措施1、加强治疗方案的推广工作为提高胫腓骨骨折的疗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骨折端再移位,提出较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同时加大对方案的实施力度,积极推广并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业务的技术水平,突出中医手法整骨及中药在优势病种的应用。

2、为达到临床最佳效果,可采用中医手法整骨结合现代医学设备(C 型臂)整骨复位。

力争达到解剖复位增加稳定性,对极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微创下克氏针或斯氏针简单固定,把持位置。

辅以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对于病人或家属强烈要求解剖复位,可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根据骨折三期辩证施治原则。

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中期:和营活血、舒筋接骨。

3)后期:调节气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

同时给予外敷中药,以利活血消肿,防止关节粘连,积极预防卧床并发症,定期调节夹板或石膏松紧度,防止压迫性溃疡的发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练功,做好康复指导,并定期复查床头X光片。

腰痛病(一)治疗难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骨伤科的难点,发病率高,类型较为复杂,反复发作,中老年患者伴有椎管狭窄,严重的骨质增生,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临床中,理疗、针灸、推拿等实施,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并且治疗方案单一。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分析[眩晕、中风]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分析[眩晕、中风]

一、中风(脑梗死)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难点分析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艰涩等为主症。

目前,对脑梗死的治疗,单纯中医或西医均有局限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病因病机是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上,在情绪变化、活动、寒冷等因素诱发下,导致大脑局部血运障碍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治疗主要从重建血供、抗炎、神经元保护三方面进行干预。

药物主要有溶栓剂抗凝剂、抗炎剂、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保护剂,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副作用、疗效一般等影响应用。

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多认为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导致淤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阳化风、血随气逆,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扑不遂,发为中风。

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证,气血逆乱。

中风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也具有局限性,如:对于如何使脑梗死灶迅速在通、以减轻缺氧缺血对于脑组织的损害,中医药也力不从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

因此u,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的治疗在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1脑梗死急性期1.1.1西医指南的尴尬:假设某患者入院时间超过6小时,急查纤维蛋白原不高或偏低,无心脏病史,无低灌注,似乎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治疗的。

脑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其解决思路与措施

脑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其解决思路与措施

脑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其解决思路与措施脑病科优势病种亦即我科单病种质控病种共有三种:脑出血、脑梗死和眩晕证。

脑出血和脑梗死中医称为中风证,辨证与诊病相结合,现在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其治疗也分急性期、康复期和后遗症期。

现将2009年我科三个病种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1中风证1.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 2009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129例,其中出血中风 13例,缺血性中风 94例,中风后后遗症22例。

全部病人均采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功能康复锻炼、中草药烫疗综合治疗。

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针刺主要采用头皮针针法、灵龟八法针法、醒脑开窍针法或(和)体针针法,灸法主要采用温和灸百会以及壮医药线点灸法。

功能康复锻炼主要根据现代康复理论的中风康复六段理论指导康复,中草药烫疗则采用我科协定的中风烫疗处方烫疗。

对于中风的运动障碍,我科总结了三位一体的康复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

治愈20例,治愈率15.5 %,好转 103 例,好转率79.84%,无效 6 例,治愈好转率95.35 %。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126例,有3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7.67 %。

有103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79.5%。

1.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中风证系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四高”,是目前中风病难点和焦点,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提高救治效果和康复效果又是关键所在。

难点之一: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加强宣教。

提高人们对中风病发病特点认识,及早就诊、紧急治疗。

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功能”的观健康观念。

(2)改善医疗条件。

建立快速救治体系,进一步强调卒中单元为神经科急诊超急的意义,不断提高救治质量,力求使中风病人能够在最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减轻残程度。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

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

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

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

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

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

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

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

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

肺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评价及难点分析

肺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评价及难点分析

肺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评价及难点分析肺内科优势病种共有三种:哮病、慢性咳嗽和肺胀。

现将2011年我科三个病种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1 哮病1.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 2011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49例,门诊病人212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

临床治愈160例,治愈率61.30%,好转96例,好转率36.78%,无效5例,治愈好转率98.08%。

辨证分型:正确255例,有6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7.70%。

其中有215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82.38%。

1.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

它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

其发病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发病率、复发率,是目前哮病的难点和焦点,从临床角度来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又是关键所在。

难点与对策: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是本病诊治的难点。

(1)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哮病发病特点的认识,及早就诊。

(2)进一步加强哮病的流行病研究,特别是中医流行学的研究,寻找出规律,制定防治措施。

(3)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中医要加强传统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发挥中医药的整体治疗优势。

(4)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

发作时攻邪,治标需分寒热,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风邪当疏风宣肺、降气平喘,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平时治本当分阴阳,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以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至于正虚邪实、寒热虚实者,又当兼以治之。

哮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个体差异大,不能一个证型,一个处方一直治到底。

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尺桡骨干双骨折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一、难点分析
1 、复位难:尺桡骨骨干双骨折临床上常视为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部分患者复位较难,要求高,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常难以达到复位要求,而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2、局部肿痛:骨折后局部肿痛明显且时间较长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骨折愈合时间长,甚至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难点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我们采用正骨八法复位、从而达到灵活的牵引、端提、挤压、触碰等手法,纠正重叠成角等畸形,达到良好的复位,同时使用闭合穿针固定,在先复位较稳定骨的骨折后,开始采用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避免该骨再次移位,再整复较不稳定骨的骨折。

由于克氏针不能抗旋转,后期改为弹性髓内针经皮穿针内固定,在实践中极大的提高了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缩短了复位时间及次数,采用该方法使中医骨折手法复位更简捷、便于学习、掌握。

2、采用局部外敷栀龙膏内服一盘珠汤,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减轻局部肿痛的作用。

3、骨折后期,采用艾姜汤薰洗,内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或骨康胶囊以达到补益肝肾、续筋接骨,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采用闭
合穿针,避免手术切开破坏局部血循,防治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发生。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09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09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09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09版》在我科临床实施已有一年,但医疗科学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即有方案需进一步完善、更新。

针对上述情况,我科在本年度内以会议谈论方式对其加以完善和优化,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中药辩证治疗及西药常规抑酸和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治疗,大多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但其难点就在于,临床中我们仍经常遇到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案例。

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患者对长期服用中药产生畏惧,用药依从性差;(2)患者对饮食调摄了解甚少,未能得到全面的疾病饮食指导;(3)患者食管粘膜呈高敏感状态、夜间酸突破或非酸反流等因素,导致西药治疗效果欠佳;(4)患者心理作用所致的烧心胸痛;(5)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预防保健意识不强,生活方式改变配合欠佳。

针对上述原因及难点,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思路:(1)针对患者拒服中药和服药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年轻医生的中医辩证临床经验有限,而惧开中药”的问题,医务人员仍需不断学习,下一步应着眼于中医古籍的搜集、整理,并从中总结新的诊治方案,继续加强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工作;其次,可引进中药颗粒剂,以彻底解决中药煎服方法的繁琐问题,下一步务必联合药剂科探索开发方便、快捷、疗效确切的医院中药协定制剂;此外,通过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以确切的临床疗效为基础,坚持加强医患沟通不放松,使患者能够较好地接受中医治疗方案。

(2)对于就诊患者,医务人员要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务必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预防、保健等常识,使其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引起重视,从而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咨询,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

(3)本着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是通过整理、挖掘中医古籍,尤其是脾胃病学专著,从中寻求解决疾病治疗难点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疗效赢得患者的信任。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第四主要任务中提出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的精神,我院从2015年1月份起临床科室根据多发病及常见病种收治情况,确定每个科室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并实施,在连续三年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评价分析总结,对优势病种进行变更,优化了6个科室共8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缺陷和问题,1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1.1 各科室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不完全是科室前三位多发病种目前依据本院病案室2016-2017年各科室诊疗前十位的疾病名称的统计数据分析:各科室定的三个优势病种并不完全符合各科室的前三位多发病种;缺乏专科优势病种纳入依据。

1.2 中医护理方案中有些中医护理措施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大部分中医护理方案中都提出患者的饮食指导,辨证施食,目前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无法真正实施。

1.3 护理方案中个别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不强如膝滑膜炎中医护理方案中特色技术有一项中药泡洗,因为水温容易引起争议,注意事项中专门提到药液温度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以防烫伤。

但是该病种老年患者居多,患者误以为水温越高,泡洗时间越长越舒服,疗效更好,而从护理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患者发生烫伤,应严格按照水温标准进行调节,导致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受到影响。

1.4 医保报销政策对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有很明显的制约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中6.4.1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低于10项,且应用人次逐年上升,6.4.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4项。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但是,不少患者停药后又复发,5年内的复发率达50%以上;即使近10多年来发现本病的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经根除Hp治疗后,其复发率明显降低,但临床上有不少病经Hp根除后仍可有溃疡复发,或者根除后可重新感染Hp;所以说,真正完全彻底治愈溃疡病仍是一大难题;中医药治疗不仅可控制症状,药后病情较稳定,还可长期服用,使复发率降低;中医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这是与中药即可对抗致溃疡的攻击因子、又可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分不开的;现代研究发现,胃粘膜的修复分为两种方式,1,快速修复:靠上皮细胞的移动和伸延,2,慢性修复:深层结构的修复,靠深层细胞的增殖,细胞间质的补充;常规西药抗溃疡治疗主要是作用于快速修复方面,溃疡表面虽然愈合,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黏膜下血管、腺体的结构、黏膜厚度、结缔组织等尚未完全修复正常状态,而这些将直接影响细胞氧合作用、营养供养和黏膜的防御功能,成为复发的病理基础;很多患者由于修复不完全,从而导致溃疡反复不愈或容易复发;针对这种情况,西医提出了加强黏膜保护和使用表皮生长因子等方法;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中药药理研究证实健脾益胃、行气活血方药可以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及免疫功能、调节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防止胆汁等碱性液胃反流,改善胃的内环境,这些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不仅能促进溃疡在急性期的快速修复,而且可以加强溃疡的慢性修复过程,从而使溃疡得到彻底的治愈,减少了溃疡复发;3、鼓胀----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即使有症状也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和腹泻症状;体征多不明显;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伴脾肿大,并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加之患者往往不注意,容易忽视,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国为乙肝高发区,有关研究亦表明,我国的肝硬化患者大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须经历肝纤维化这一阶段,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两者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其主要区别在于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肝硬化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复原,主要与肝的结构,尤其是血管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有关;所以在肝小叶尚未完整之际,有效地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是治疗肝硬化的关键;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虽有湿热毒邪结于体内的标实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甚则营养不良,从而不能抗御邪气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聚余胁下所致;所以患者在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正虚邪恋,缠绵难愈,正气虚损,瘀血内结之象尤为特出;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产质量及副作用较少等方面有优势,以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医益气化痰、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治法,在早期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防治肝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常用单味中药有丹参、桃仁、冬虫夏草、黄芪、当归、茯苓、柴胡、红花、党参、泽兰、三七、郁金、白花蛇舌草等;。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作者:余悦杜娟闫珊李蓉杨晓余金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查找我院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交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方法:收集2015-2017年全院中医护理方案优势病种实施效果分析总结报告,各科室诊疗前十位的疾病名称统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总结:优势病种不完全是科室前三位多发病种;有些中医护理措施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医保报销政策的制约。

根据问题提交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结论:护理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进行优化。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存在问题;解决思路;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第四主要任务中提出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1]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的精神,我院从2015年1月份起临床科室根据多发病及常见病种收治情况,确定每个科室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在连续三年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评价分析总结,对优势病种进行变更,优化了6个科室共8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缺陷和问题,1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1.1 各科室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不完全是科室前三位多发病种目前依据本院病案室2016-2017年各科室诊疗前十位的疾病名称的统计数据分析:各科室定的三个优势病种并不完全符合各科室的前三位多发病种;缺乏专科优势病种纳入依据。

1.2 中医护理方案中有些中医护理措施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大部分中医护理方案中都提出患者的饮食指导,辨证施食,目前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无法真正实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在2009年度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卒中后偏瘫痉挛、失语2个难点。

1、卒中后偏瘫痉挛1.1 难点分析: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率极高的后遗综合征之一,发病率达80%。

1.2 解决思路:我们选取临床上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头针、夹脊穴配合Bobath康复技术,克服传统体针针刺的弊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究其根本病因制定选穴原则,使电针头针、电针夹脊穴、Bobath康复技术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新方法---通督解痉法。

1.3 采取措施:通督解痉法:A.针刺取穴:主穴:颈4~胸1夹脊穴,腰1~骶l夹脊穴,左右交替蛇形刺,左右交替。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

B.针刺体位:坐位或俯卧位。

C.操作方法:取穴后,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40mm毫针,颈4~胸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O.8寸、腰2~骶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0.8寸。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以得气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密波(100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2-3分钟,约200转/分,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疏波(2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2、卒中后失语2.1 难点分析:失语、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症状之一,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

2.2 解决思路:舌部取穴,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

2.3 采取措施: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逐步形成了“解语利窍”针法。

中医治疗的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情况

中医治疗的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情况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 难点问题是:
腰椎间盘脱出及严重椎管狭窄的患者
2. 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是什么?
对于此类患者,选择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行治疗,如推拿后再配以针、灸、中药熏蒸或有条件地用大推拿治疗。

二、颈椎病
1. 难点问题是:
其中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难点
4. 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是:
除谨慎地使用推拿手法治疗外,还可以配合以颈部牵引加中药热奄包等多项目治疗。

三、骨性关节炎
1. 难点问题是:
关节已变形的骨性关节炎
2. 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是:
首先应改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的观念,还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其次在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热奄包治疗外,还可以配以针灸中药熏蒸治疗。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摘要:中医优势病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病症症状的改善,因此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面应用在病症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对规范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发展性的重要作用,并且这样的护理方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医护理的效果,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也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但是,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升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需要对其实施中的难点进行有效管理。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管理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护理的最终效果,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全部优势,明确中医护理的有效行为,我国制定并发布了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将中医护理作为中心内容,有机结合现代的护理理念与先进的护理技术,明确中医护理的整体性观点,从而有效地发挥出中医护理的优势与特性。

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难点(一)临床护理人员不足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会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导致护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不理想,并且也使得护理人员在中医技术操作等方面出现力量不均衡的情况[1]。

在最近这几年中,随着护理工作方位的不断拓展,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地增加,加之在职的护理人员中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女性,她们面临着怀孕、哺乳等必要情况,因此导致临床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医护理方面。

在部分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比如说,穴位按摩、刮痧以及灸法等,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技术操作时候,全程陪护在患者身旁。

而其他的技术操作行为,比如说静脉输液等,需要护理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文件记录,并对患者开展必要的生活基础护理工作,这些工作几乎占据了护理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从而加剧了中医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

(二)护理技术受到约束我国在中医药管理方面发布的相应文件中明确规定,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谨遵医嘱。

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0

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0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0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以来,虽经数次完善和优化,但随当今医疗科学知识和技术更新,已逐渐体现出相关不足。

如中医中药特色体现尚需加强,部分中医药治疗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亦存在应用瓶颈;另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亦表现不一,原有方案尚需进一步更新。

针对上述情况,我科以临床疗效为本,及时对本科室优势病种诊疗常规加以完善和优化,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风、痨、鼓、膈是中医四大顽症,故属于“膈”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也较棘手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属中医四大顽症中“膈”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仍较为棘手。

我们提出的解决思路及措施如下:其一,不能见炎消炎,一味使用清热之品,应强调辩证施治。

治疗上紧抓脾虚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的病机关键,着重调理脾胃、疏肝解郁,注意调摄患者情志。

其二,在抑制胃内容物反流时,可用旋覆花、代赭石,并配姜竹茹、清半夏等。

其三,解除胸骨后疼痛,在于抑制胃酸。

可重用煅瓦愣、海螵蛸、白及等。

胸膈不畅,可用威灵仙,鹅管石畅膈。

2、胃疡----在制酸护膜治疗中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对于胃疡的发病机制,“无酸无溃疡”这是经典的理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较正常人要高3-20倍,即使在溃疡愈合期其高泌酸状态仍不能完全纠正,溃疡愈合后其泌酸功能可能还很强,这对溃疡的愈合质量及疾病的复发均产生巨大影响。

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制酸作用虽较强烈,但因其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这就有赖于中医药中和或抑制胃酸。

但要明确一点,就是反酸症状的有无与实际胃酸分泌的高低不成正比,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正常的病人并无反酸症状,但其胃酸度仍可能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在2009年度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卒中后偏瘫痉挛、失语2个难点。

1、卒中后偏瘫痉挛1.1 难点分析: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率极高的后遗综合征之一,发病率达80%。

1.2 解决思路:我们选取临床上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头针、夹脊穴配合Bobath康复技术,克服传统体针针刺的弊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究其根本病因制定选穴原则,使电针头针、电针夹脊穴、Bobath康复技术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新方法---通督解痉法。

1.3 采取措施:通督解痉法:A.针刺取穴:主穴:颈4~胸1夹脊穴,腰1~骶l夹脊穴,左右交替蛇形刺,左右交替。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

B.针刺体位:坐位或俯卧位。

C.操作方法:取穴后,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40mm毫针,颈4~胸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O.8寸、腰2~骶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0.8寸。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以得气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密波(100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2-3分钟,约200转/分,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疏波(2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2、卒中后失语2.1 难点分析:失语、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症状之一,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

2.2 解决思路:舌部取穴,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

2.3 采取措施: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逐步形成了“解语利窍”针法。

该针法取穴:风府、哑门、百会、印堂、风池(双)、天柱(双)、舌尖(部位)、廉泉、金津、玉液、通里、健侧合谷。

操作: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诸经,“一虚一实”灵活弹刺,中度手法叩刺,重叩病灶侧语言区。

毫针平刺百会、印堂0.5-0.8寸,廉泉透金津、玉液,强刺激滞针手法,速刺不留针,以患者自觉舌根部酸、麻、胀、痛为宜,通里施捻转泻法;风池、天柱刺入约1-1.5寸,针刺方向为刺向喉结方向,行滞针手法,留针30分钟。

舌尖毫针散刺出穴,嘱患者进行吮吸,舌体少量出血为宜。

风府、哑门直刺1-1.5寸,行滞针手法,速刺不留针;在针刺过程中指导患者发音或者做吞咽动作。

每日1次,1周为一疗程。

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康复手法的应用冰棒刺激双侧软腭及咽后壁区域,以出现咽腭弓收缩抬举和呕恶感为度,2次/d,10d1个疗程。

冰棒刺激咽喉可刺激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反射,通过形成反射传人中枢神经至皮质,传人延髓相应的神经核,调整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的功能,恢复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正常调节,从而恢复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使构音、吞咽、舌肌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

优势病种二、头部内伤(重型颅脑损伤):1、意识障碍:1.1难点分析:颅脑外伤后患者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伤后植物生存、意识障碍的明显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尽快促清醒是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治疗中的重点。

1.2解决思路:针灸疗法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流量,促进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从而减轻脑水肿和高颅压,促进建立脑细胞代谢。

1.3采取措施:在西医急救及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疗效肯定,一并列举。

急性期病情较急,多为脑气逆乱,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故治以醒脑开窍为法,以醒脑开窍针法加减。

2、胃肠功能不全2.1难点分析:颅脑重症发生的多器官功能不全,几乎都发生在急症危重颅性病变经过急救或手术治疗后病情一度平稳的数日或一周内,在MODS中,胃肠道是首发器官,是MODS的“扳机因素”,因此防治胃肠功能不全是防治MODS发生的关键因素。

2.2解决思路:中医认为“胃气乃根本”,“有胃气则存,无胃气则死”,确立固护胃气的重要性,然脾与胃相表里,胃气之生,源于脾气的运化,结合《脾胃论》相关医籍记载,形成了疗效确切的处方——复胃汤。

2.3采取措施:复胃汤治则:健脾化痰、消积导滞、通腑泄浊。

方药:茯苓15g 厚朴12g 枳实15g 半夏12g陈皮15g 竹茹10g 白术12g 炒莱菔子15g炒山楂15g 炒麦芽12g 炒神曲12g 大黄10g火麻仁30g 党参10g 川芎10g 肉苁蓉12g用药方法:水煎后口服(鼻饲)、直肠滴注。

2010年度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1.肩手综合征1.1难点分析:肩手综合征不但严重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能使其残存功能或以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

1.2解决思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针具选择:鍉针、锋勾针、火罐1.3采取措施:取患侧肩前、肩髃、肩贞、曲池、及肩部阿是穴(痛点及结节),碘伏常规消毒,以左手食、中指押按穴位,并已以相反方向用力绷紧所刺皮肤,两指之间保持1cm之宽为宜,右手呈握笔式姿式持针,迅速刺入皮下勾割3-5次,而后行拔罐治疗。

保持局部干燥。

每周治疗1次。

2、卒中后抑郁症2.1、难点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阻滞、睡眠障碍、食纳下降等,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从而造成康复困难和减慢生活能力的提高。

2.2、解决思路:梅花针、磁圆针二者都是通过叩刺皮肤来治病,一个治皮,一个治肉,都能使经络气血通畅,而选叩头部诸经,可使脑髓的气血充盛,功能恢复,任督二脉为人体之纲领,阴阳之总帅,刺之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3、采取措施:轻中度手法叩刺头部诸经和任督二脉,根据病情还可以加叩其它经穴。

每日1次。

通督调神,醒脑解郁针具选择:磁圆梅针、梅花针、毫针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双侧风池、内关、太冲、太溪、三阴交。

操作:患者俯卧位,选用磁圆梅针循经叩刺督脉(自命门穴叩至神庭穴)、双侧夹脊穴(颈夹脊及华佗夹脊穴),自上而下,叩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叩至局部皮肤微红为宜,每次20分钟。

每日1次,1周为一疗程。

优势病种二:头部内伤1.脑损伤后肺部感染1.1 难点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患者 (GCS≤8)预后不良 ,肺部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机械通气的普遍使用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成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主要的并发症和致死病因,加之细菌耐药性不断出现 ,为控制感染带来极大难度。

1.3解决思路:对于脑外伤患者,注意体位、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注意)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误吸,加强康复活动,适当选择抗生素治疗,我们还予协定处方“利肺汤”治疗。

1.4采取措施:我院协定处方利肺汤加减。

半夏、陈皮、茯苓、黄芩、胆南星、鱼腥草、沙参、枳实、桔梗、鲜竹沥等用药方法:口服(鼻饲)、直肠滴注、超声雾化吸入。

2、肾功能不全2.1、难点分析:严重颅脑损伤可引起一种应激反应,于颅脑损伤的急性阶段中,循环血容量的降低,肾脏中同时也发生微循环障碍。

2.2、解决思路:对于原有的肾功能不全或者应用甘露醇及其他药物后出现的肾功能损害患者。

我们予以协定处方“固肾汤”结肠透吸液灌肠治疗。

2.3、采取措施:我院协定处方固肾汤加减。

赤芍、云苓、肉桂、泽泻、当归、生大黄、丹参、肉苁蓉、鸡血藤、甘草等。

用药方法:灌肠或者直肠滴注2011年度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一、中风后神志病方面的应用1、难点分析:脑中风病临床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神志障碍,如脑梗塞后认知功能减退、血管性痴呆、卒中后抑郁等。

2、解决思路:近年来通过对中医脑病学的研究,对脑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脑的生理功能可总结为: 脑为人体最高主宰; 脑藏神, 主神明,总统诸神; 脑司思维, 主聪慧; 脑主记忆, 主任物, 司明辨; 脑主意念, 主运动, 主五志, 主调节。

脑的生理特性: 脑位于头颅之内, 居天阳之位, 乃至高至贵之脏,为人体最高主宰, 具有藏神之功。

其为清灵之脏、纯阳之脏, 喜盈恶亏, 喜静恶扰, 宜伸忌郁, 藏而不泻。

脑之功能对人体是整体的, 对外界是对立的, 脑与其他脏腑、经络, 在生理、病理诸方面是密切联系的。

脑藏神, 为人体之最高主宰, 因此脑对其他脏腑、经络具有主宰作用,但脑必须依靠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功能活动配合协调, 经常获得五脏六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的濡养、温煦、推动, 方能保证脑的生理功能正常, 从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3、采取措施: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

督脉以其总督一身之阳而命名,为“阳脉之海”,由于阳主动,所以人的一切功能活动,皆为阳气所主。

《素问·骨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络循阴器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人循膂络肾。

”可见督脉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

督脉是十四经中唯一一条直接与脑络属的经脉,故调节督脉可通髓达脑,改善精神及运动功能。

王维峰主任创新针法,提出“醒脑通督针法”来治疗中风后神志障碍。

选用督脉XXXXXX穴。

百会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

督脉循行人脑,上巅与肝经相会,且督脉与任脉相接,与冲脉同出一源,故针百会可益气通督、醒神开窍。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主治,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手少阳三焦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三焦“主气所生病”,心包“主脉所生病”(《灵枢·经脉》),所以内关有统调全身气血的重要作用。

内关还通过相维系的六阴经与内脏广泛联系,具有多元化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血脉、调心气、助复脑神。

太冲,属肝经,为肝脏原气留止之处。

一方面,“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交于巅”(《灵枢·经脉:}),所以肝脑相通;另一方面,肝为“一身气化发生之始”(张锡纯),“握升降之枢”故针太冲可以疏调肝气、调理元神。

二、中风后疲劳1、难点分析:脑卒中又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风患者多伴有倦怠无力、极易疲劳,也即文献中所说的“中风后疲劳”,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后或短或长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后过早出现的精疲力竭,对继续活动过度厌倦,降低针灸、康复治疗效果。

所以,如何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疲劳感,成为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2、解决思路:中风后疲劳国内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已认识到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瑞典学者CladerEL指出:疲劳经常表明躯体或精神上上的能量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